《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百四十八

炎興下帙一百四十八。

起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戊午,盡二十八日丙寅。

二十日戊午車駕到鎮江。

上未入丹陽館乘騎徑往江下觀看戰船。

二十一日己未入行宮駐蹕。

時和州雞籠山金人尚未退也。。

二十二日庚申吳玠奏收複秦州漢平寨。

四川宣撫使吳玠報捷遣差左軍統製一帶正權知秦州劉忠中軍第五將王價等將帶軍馬攻討收複陝西陷沒州軍於十二月二十二日未時攻打破治平寨次日措置招收軍民歸業及劃削城壁守禦閑探報金賊(改作人)萬戶仆悉令孛堇(改作富色裏貝勒)帶領千戶句子羅不等甲軍三千餘人在千家堡下寨要複收治平寨中正等統率馬軍步軍於二月十五日辰時自治平寨起發至午時到千家堡照城陂望見金虜(改作人)在山下擺作三大寨其時步軍未到中正等帶領馬軍下山迎敵其賊(改作軍)一擁前來告諭官軍不顧死亡與賊(刪此字)血戰二十餘陣至申時金賊(改作。

兵)敗走二十餘裏再添生兵擺拽酉時其賊(改作軍)盡行敗散奔走乘勢追趕二十餘裏斬到首級捉到活人各不計數目收軍回堡當山下寨統領官王中正左腮口角中三槍伏乞照會。

二十三日辛酉張振時俊正任承宣使戴皋王琪正任采石之功統製官各已遷轉階官及遙郡矣。虞允文欲奏請與落階官並與正任乃降旨昨采石親與虜(改作金)主見陣保護大江功力為重並特與正任。

二十八日丙寅樞密院同奉聖旨進幸建康府用正月三日如值雨別擇日。

車駕在鎮江旬日擇日進發。

持服秦堝秦堪奏獻金器五千兩銀七千兩米二十萬石候服痊日取旨。

知安豐軍孫顯忠申行契丹等歸朝。

十二月二十八日淮北壽春府有任契丹男三(改作納蘇)郎君天平軍節度使河北路安撫製置使五任檢校少保天雄軍節度使河北等路安撫使王友直將帶軍馬八百餘人前來即時說諭朝廷恩信管待勞犒訖發前赴闕。

行宮留守司榜李顯忠邵宏淵等報捷淮西諸郡並皆甯靜。

行宮留守司據建康府駐劄禦前諸軍都統製李顯忠池州都統製邵宏淵等申今月十七日早親率軍馬乘勢跟蹤追襲金賊(改作人)離和州三十裏地名橫山澗其賊(刪此二字)連發煙號勾添精千騎雁翅擺列拐子馬衝擊官軍當職遂分布馬步軍賈勇將士戮力分頭趕敵及工藝品諭官兵不得砍級奔馬列擁奔入賊(改作敵)陣自辰時與賊(改作之)鏖戰至午時殺賊(改作金兵)敗走趕殺三十餘裏其賊(改作金兵)取香林蕩路前去殺死番賊(改作敵兵)(並掩擁入溝澗及活捉到千戶百人長並騾馬衣甲器械無數除已再遣軍收襲外委是大獲勝捷。又報再遣統製官張榮統率全軍追襲至十九日未時至全椒縣界地名馬村後河楚湄溝趕上與賊(改作複與)對敵殺死番賊(改作金兵)並掩擁入河不知其數收到被虜鄉民老小數千人即時撫恤各令隨便歸業奪到馬騾軍器等除已跟蹤追襲外委是大獲勝捷。又據建康府駐劄禦前諸軍都統製淮南兩路製置使京畿河北淮北壽亳州招討使李顯。

忠黃旗走報契丹虜酋(刪此四字)完顏亮被殺之後淮東番賊(改作金騎)遁走準留精銳三萬戶在和州為殿後顯忠近已統兵收複和州趕殺番賊(改作金兵)於橫山澗後河兩次獲捷相繼遣發統製官耿卞孔福張榮時俊李福王浩統領官張淵王洪範卞元複朱進董超王宗高端誌董安劉淵閔珪軍馬並續遣發池州都統邵宏淵以及顯忠親統其餘諸軍於十二月二十八日起離和州二十九日至仙蹤山白陵橋趕上番賊(改作金兵)見陣追襲番賊(刪此二字)至淮河地名〈土厥〉澗番賊(改作金兵)半渡統率諸軍掩擊賊(改作其)眾溺死不知其數奪下牛畜被虜老少五千餘人已即時撫恤放令逐便歸業委是大獲勝捷兼顯忠已差人撫定廬亳等州並管屬縣鎮今來淮西諸郡委無賊馬(二字改作金兵屯駐)一路肅靜商賈通行人民複業奉聖旨令出榜曉示。

張燾卒。

張燾行狀曰:紹興八年金人遣使至間求和而要我以難行之禮上亦厭兵革。且悼梓宮之未還母後之在遠南北軍民久困征役姑欲屈已就和以紓目前之急乃降禦劄令在廷之臣詳思所宜條奏公上疏(疏在紹興八年十一月內)時宰相方以和議為已功力讚屈已之說以謂茲事當由聖斷不必謀之在廷上勉從基儀表將有定議而外論紛然欲群起而攻之從班中有不顧節義亟俗求進者乘宰相之懼說之曰:公為天下大計而群說橫起何不擇人為台官使盡吉去則公之事濟矣。宰相然其說遂擢言者居中司。又引其黨與使君橫榻除目既頌縉紳駭愕道路以目莫敢異辭公聞其議已定乃歎曰:一屈之後甯可複伸上雖不自重其如天下何狡虜(改作金人)之強非吾所敵而敢與抗者恃人心耳今主上躬屈至尊以臣事之則天下之人誰敢與抗將唯虜(改作金)命是聽則吾之國不以為國矣。今大臣欲邀功一時徒為身謀不複為國遠慮使人主倒持太阿以中國之(刪此三字)大柄援之戎虜(改作異國)將有被發左衽之憂(刪將有至此八字)。又引群小置憲綱之地意在排擊忠良俾天下之人緘口結舌在廷諸公畏其凶焰莫敢救正曾魯仲連之不如,豈不得罪於天下筆世乎!吾世受國恩身忝侍從不可自同於眾人當以死爭遂上疏(疏在第三十八冊)上召公入謂曰:卿前所論四人者綿自相矛盾奸計敗露朕皆逐之矣。微卿言幾為小人所誤遂命公兼史館修撰自是屈己之謀遂寢止增歲幣虜(改作金)亦不複以此深。

責於我竟歸我梓宮歸我弱後歸我河南之地人亦高公之卓見朝廷既得河南議遣使祗祥愷悌望實兼隆者往展孝誠並宣惠澤願宰(相日)張某肯為朕行乎!宰相以語公公曰:上不以某不才使備驅策某之願也。尚奚辭宰相以言入奏上喜曰:張某可謂不辭難矣。公,於是即日束裝上道自陳蔡曆汝潁以至(京洛)延見父老布宣天子德意民夾道歡迎爭饋壺漿。且言久隔王化不圖今日複得為宋民雖夕死無憾鼓舞相慶以至感泣公皆慰勞而遣之迨至柏城披荊棘履蓁蘙隨宜葺治展誠成禮而還公所過輒詢民閑利病及虜(改作敵)情虛實頗得其詳既歸入對時宰相方主和議惟恐少忤虜情(二字改作金人心)事竟不得未幾河南複陷陝右州軍亦多失守宰相始悔不從公言冬十二月大金賀正旦使至命公為館伴虜(改作金)使素聞公名畏慕之一見顧其副曰:是使南宋不拜詔者也。公以語動之遂得其國之情偽密奏之。且言宜早為之備上深然其說方。且圖之會公疾作力求告老遂以資政殿學士致仕明年金人果敗盟犯塞(改作南向)淮上紛擾上思得重臣鎮守要害控扼上流落公致仕再直知建康以時方艱棘不敢固辭聞命上道時虜酋(改作金亮)傾國以來初自合肥徑趨曆陽人情洶洶公以十月十九日至姑熟見南岸全無守備亟申朝廷乞發軍馬前來捍禦仍具沿路探報事宜排日申奏二十日至建康下令區處防扼事件各有條理城中初聞江上危急比屋逃竄聞公這來皆相率歸業二十四日王權棄和州退保采石朝廷方罪其畏怯用李顯代旬餘猶未至人情複大恐時知樞密院葉公義問被旨督師江上今大參虞公允文自西掖出讚軍事十一月六日同至虞公蜀人素知公雅相敬慕公說高其氣節每與論時事必擊節稱賞由是益相親次夕漏下二鼓公方就寢虞公叩門求見甚急公披衣倒屣迎之虞公曰:此何等時而公欲寢乎!曰:日來人情憂懼外閑方洶洶視太守動處為去留儻不鎮之以靜必不安。雖然舍人何以見教虞公曰:適諜者自江北來雲:虜(改作金)於和州作戰艦晝夜打造不計隻數期以明日渡采石約晨炊玉麟堂公何以為策公曰:某被命典司留鑰但當以死守遑恤其他舍人秉義素高以名節自任今朝廷危急如此輟法從之貴出讚大幕正當出妙畫建奇功以安社稷此某平昔所期於閣下也。。

虞公喜曰:此某之素誌特決公一言耳明日躍馬至江上而虜(改作金)騎充斥戰艦數百艘列在北岸。若欲濟者虜酋(二字改作亮)方築台刑白馬祭天旗幟滿野金鼓之聲聞數十裏咕聲勸天地王權所留水軍車船鹹在而諸將故等夷未有統屬莫肯用命盡伏山崦虞公使人謂曰:國家曆祿廩竭民之膏脂以養爾輩今事勢危急。若此正壯士立功報國以取富貴觀察家秋而乃甘心跧伏山崦以延須臾之命。又安能必保其要領乎!孰。若奮身前鬥萬有一勝生則取封爵死則有裒贈爾輩其熟計之將士皆歡呼曰:舍既肯向前某等當竭力以死報國家有頃賊(改作金)船濟江直來南岸虜酋(改作金主)親在台上手揮紅旗催發須臾賊(改作來)船漸近我國徐出山崦擺列江岸賊(改作敵)初未知覺一見大驚欲退不可遂以箭相射我軍群弩齊發賊(改作敵)在中流中箭者悉墜江中車船乘勢衝撞應時沈沒遂不能濟次日複來方擂鼓裝船欲進見我水軍賊(改作其)船盡卻前不敢前我以海鰍船二十餘隻先往北岸截斷楊林渡口用克敵弓齊射賊(此字改作金兵)充船上岸悉陷泥中不能動坐受箭而斃虜酋(改作金人)度勢不可進遂自取禦寨舟船焚毀而去餘舟為我師所爇皆盡人情遂安公立以其事奏聞。且言采石之捷雖足快一時聞虜賊(改作敵)自戰敗之後連日發兵東向揚州臣懼基並力以攻瓜洲為渡江之計其鎮江府在今日委是危急欲望睿旨敕諸將贐協力極力捍禦庶不墮其奸計有旨令樞密行府添差李捧邵宏淵同往防把仍委楊存中在彼同共措置虜酋(改作金兵)竟不能渡俄為帳下所殺淮西平詔沿江遇地條陳目今進討恢複事宜公陳十事大率欲預備不虞持重養威觀釁而動期於必勝人皆以為至論。

吳玠與鳳翔金人合喜孛堇(改作喀爾喀貝勒)書。

書日少保奉國軍節度使整吳璘謹致書於都統相公閣下冬寒軍務良勞畢得正隆被殺大寫新立諒惟忻奉新君悲喜交集。雖然福禍有幾惟智者能知其幾不可不慮也。。且公實正隆信臣委任至重休戚同之大定即位說必有腹心之臣為之謀主雖以高爵厚祿安公反側而君臣之閑疏忌之意豈一日忘乎!昔東昬被殺正隆篡位東昬之將相大臣能保其身全其家者幾何此皆公之目見也。縱使大定隱忍未發其用事之臣能相容乎!公提兵數萬久居於外無。

功則以失律為辭建功則以強大見忌公之得罪於新主者必矣。其危如此孰不為慮今我主上豁達大度推赤心置人腹中牙之擇主舍此安往公。若能改圖來歸當敷奏以鹹秦王公世襲王爵元隨戎旅悉付麾下富貴權位子孫無窮身名俱泰如漢之金日磾不亦盛乎!理之必然非為遊辭以動公也。機事之來閑不容發猶豫不決終致大禍悔何可及惟公熟計之。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二百四十八校勘記。

於二十五日辰時(誤作二月十五日辰時)劉淵(一作劉源)。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