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十八

靖康中帙三。

起靖康元年正月六日壬申,盡七日癸酉。

六日壬申行營輜重次尉氏李綱獻議城守罷親征以綱為禦營京城四壁守禦使。

詔今來團結軍兵捍禦賊馬如立到功效並當不用常例持加恩賞多出文榜曉示軍兵。

詔方今軍興應內外官司局所除留後苑作禦前製造禦前生活所應副道君太上皇帝外其餘一切依熙豐法令罷者並罷錢物並歸左藏庫送納三省樞密院條其以聞。

凡罷五十餘所(舊校雲:宋史罷內外官司局所一百五處)。

閤門宣讚舍人呈左自關中帥師勤王入城。

吳革初被詔彌旬未得對數與宰相詔恪計事恪不知兵不甚合革謂所親曰: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粘罕(改作尼堪)易與耳朝廷如用革策其來也。可使隻輪不返有識者壯其言革屢陳奇謀當路者或否不得專製耳。

太宰白時中罷相宮嗣李邦彥太宰張邦昌少宰。

白時中製門下熙朝任相當嚴進退之規明主馭臣宜厚始終之禮惟時端揆翊我初元顧謀國之未臧肆推恩而許罷持頒顯號用亶具寮特進太宰兼門下侍郎兼神霄宮使慶國公白時中性稟中和心存愷悌蚤通經術藹貢薛韋匡之聲晚被眷知居蕭曹丙魏之地方胡騎猖狂(改作邊地驛騷)之日乃廟謨經略之時排難戎亭懦弱訖成於無斷投間真館保全寔賴於有容賜以安車俾還私第爰念上皇之元弼載憫春宮之舊寮特示眷存聿崇體貌晉隆名於秘殿畀秩任於殊庭拓衍原田陪敦圭賦於戲參朱邸之佐嚐克盡於忠規追赤鬆之遊尚永綏於壽嘏隻膺異數益體至恩可特授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依前特進慶國公加食邑七百戶實封三百戶。

李邦彥製門下軌三光而遂萬物永資當軸之勳遜五品而鎮四夷尤賴秉鈞之大亟頒庭號登冠台符起複銀青光祿大夫少宰兼中書侍郎兼神霄玉清萬壽宮使李邦彥俊德明謨閎才遠器學貫天人而守之以虛靜之量識窮治忽而發之以忱恂之詞蚤擢倫魁旋持從橐嘉猷婉畫久翔政路之榮偉譽英聲浸亞宰司之重粵從定策彌見竭誠日月增輝方猷朝廷之勢風塵有警遽深邊鄙之虞盡忠而人絕間言製勝而慮無遺算謝安之矯情鎮物足抗苻秦。

李靖之料敵臨機何憂突厥國威既振民誌以甯是用序升宅揆之官進貳納言之任文階峻陟井賦陪敦以彰體貌之嚴以示倚毗之厚惟時所望非朕敢私於戲杜如晦長於斷謀坐翊隆平之運姚元崇善於應變永扶泰定之期勉紹徽聲佇觀丕績可特授起複特進太宰兼門下侍郎兼神霄宮使加食邑七百戶實封三百戶。

張邦昌製門下股肱之起元首庸聞舜帝之歌舟楫之濟巨川備載高宗之命聿求雋望式讚鴻圖在穀考以惟精顧登庸之敢後誕揚孚號明告治庭正奉大夫守中書侍郎兼充神霄宮副使張邦昌識敏而器閎才高而學博潔於行已保禮義廉恥之四維靖以立朝懋正直剛柔之三德粵登(闕二字)朊仕以亟進載惟嘉猷成績之具存念天步之方艱憂民心之未定允資厭難尤賴協恭是用擢升亞揆之崇進貳上台之重仍兼官於鳳沼俾亮采於龍墀並衍爰田倍加貞食庸昭異數特示殊施以朕初載論相之明為爾盛年得君之寵於戲敉甯中外矯情當慕於謝安鎮撫邇遐守正宜師於裴度欽承子訓益懋乃誠可特授少宰兼中書侍郎神霄宮使加食邑七百戶實封三百戶。

遺史曰:是日渡河報至省宰相執政之官方次敘遞遷欲以應非常之變識者以為難。

幼老春秋曰:李邦彥字士美懷州人父為銀匠唯喜與進士遊河東舉人入京師者至懷州必投其父其父罷工為買賣幹置仍量資給以津送其行時人謂之結秀才緣父名浦以邦彥貴贈龍圖閣直學士諡宣簡邦彥性俊爽同學者服其敏而工然習下喜閭閻鄙猥事自號為李浪子大觀二年釋褐第一人及第善事內侍故內侍多薦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阿諛梁師成至是師成薦其人才美風姿宣和三年遷尚書右丞以親喪丁憂遂起複方王黼為相與邦彥不協邦彥陰結蔡攸及諸內侍俾譖黼罷之七年拜少宰惟以諂佞取容略無建明喜謳善試尤能市並鄙俚之語每以鄙俚之語綴成小詞無賴子得之喧傳裏巷邦彥嚐自言賞盡天下花賜盡天下球做盡天下官而都人亦呼邦彥為浪子宰相至是除太宰。

王宗氵楚主管殿前司公事。

王宗氵楚者上母王皇後之親屬也。上欲寵異母黨乃。

除宗氵楚主管殿前司公事宗氵楚素驕貴不能任事自高俅領殿前紀律弛壞既敵國侵入遽命宗氵楚識者為之寒心焉。

七日全酉治都城四壁守具。

傳信錄曰:先是親征行營使置司於大晟府辟參謀官書寫機宜勾當公事管勾文字準備差遣統製統領將領準備差使等擇文武官處之吏房戶房兵房工房選三省人吏處之上賜銀絹錢各一百萬貫兩匹文臣自朝請大夫以下武臣自武功大夫以下及將校官告宣帖三千餘道一切許以便宜從事自車駕禦樓之後方治都城四壁守具以百步法分兵備禦每壁用正兵萬二千餘人而鄉保甲居民廂軍之屬不預焉修樓櫓掛氈幕安礟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凡防禦之具無不畢備四壁各有從官宗室武臣為提舉司諸門皆有中貴大小使臣分地以守。又團結馬步軍四萬人為前後左右中軍各八千人有統製統領將領步隊將等日隸習之以前軍居東水門外護延豐倉有豆粟四十餘萬石其後勤王之師集城外賴之以濟以後軍居興宋門外占樊家岡使賊馬不敢近而左右中軍居城中以備緩急。

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犯(改作兵至)京師。

是日京城戒嚴城門晝閉令百姓上城守禦京城居民男子婦人老幼相攜出東水門沿河而走者數萬遇金人殺掠者幾半金人城外放火燒屋宇光焰燭天連夜不止城中之人皆懷恐懼。

幼老春秋曰:京師承平巳久庶富金人深入縱兵虜掠故其下樂然而來既犯(改作至)京師數百裏內居人皆避之強民乘勢十百為群路途邀截劫掠或詐裝金人者有之諸門皆閉守禦之具猶未畢集金人以大船乘汴流縱放而下急攻西水門西水門之上流先已設械於汴水之中為械所拒大船不得下城上矢石俱發力禦終夜迨曉金人方退複攻酸棗門一帶渡河口以雲:梯倚城尚書右丞李綱令諸班直以弓弩禦之殺死甚眾自卿及午金人稍退始議與我通使矣。初得燕山也。燕人有求京師居者軍民伎藝百色有之雜居坊巷中與漢人無異金人犯(改作薄)京師京城軍民呼燕人為細作皆執捉送開封府無慮數百人開封府不得已皆收之後亦放還自五日至七日治戰守之具粗畢而賊馬(改作敵已)至城下。

趙野除門下侍郎王孝迪除中書侍郎蔡懋除左丞唐恪除同知樞密院事吳開莫儔權直學士院。

李鄴奉使回。

先是十二月中旬聞賊馬(二字改作敵)逼近遣李鄴借給事中奉使講和至是回盛言虜(改作金)兵強盛曰:彼金人之兵入水和蛟入山如虎登城如猿不可敵也。朝廷速宜與和然彼未肯從和因複遣鄴與李梲等行靖康前錄曰:鄴先齎金奉使賊(改作敵)入吾境。且貪。且(改革者作未免亦)懼日行不過一舍。又知聖上繼明伐其始謀已有求和之意偶逢鄴於趙之境上鄴漏機知我弛備遂晝夜行一百五十裏。

又曰:李鄴歸自賊(改作敵)疊盛談賊(改作敵)強我弱以濟和議謂賊(改作敵)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入水如獺其勢如泰山中國如累卵時人號為六如給事。

斡離不(改革者作斡裏雅布)下寨於牟駞岡。

賊(改作敵)馬初抵城下寨於牟駞岡牟駞岡者京城西北隅地也。岡勢隱轔如砂磧然三麵據水前枕霧澤陂即孽生馬監之所芻豆山積郭藥師來朝命打球於其間故知可以為寨地金人兵至徑趨其所。

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攻城李綱禦退之。

傳信錄曰:是夕金人攻西水門以火船數千隻順汴流相繼而下餘臨城捍禦募敢死士二千人列布於城下待船至即以長鉤搭就岸投石碎之。又於中流安頓叉木及運蔡京家假山石疊門道間就水中斬獲百餘人自初夜防守至旦始保無虞入對垂拱殿方奏事間傳報賊兵攻封邱酸棗門一帶甚急上命餘往督將士捍禦餘慮城上兵卒不足用即告上乞禁衛班直善射者千人以從上遣禦藥盧端同行傳旨以所乞自禁中至新城酸棗門幾二十裏行夾道委巷中惟恐賊(改作敵)之巳登城也。抵城門賊(改作敵)方渡濠以雲:梯攻城餘命班直乘城射之皆應弦而倒餘時坐酸棗門下有自門上擲人頭下至六七不已詢之雲:斬獲奸細俾驗認皆漢人首級也。蓋擾攘中兵卒妄行殺戮捕獲數人即斬以狥因使號令如獲奸細捕人登城督領驗實準賞輒殺者斬自是乃止餘與宮屬數人登城督戰激勵將士人皆賈勇近者手礟檑木擊之遠者以神臂弓弩射之。又遠者以床子弩座礟及之而金賊(改作人)有乘栰渡濠而溺者有登梯而墜者有中矢石而踣者甚眾。又募壯士數百人縋城而下燒雲:梯數十座斬獲酋首(改作首領)十餘級。

皆耳有金環是日賊攻陳橋封邱衛州等門而酸棗門尤急虜(刪此字)箭集於城上如蝟毛士卒有中傷者皆厚賞之上遣中使勞問降禦筆褒諭給內庫錢酒銀盌彩絹等以給將士人皆歡呼自卯至未申間殺賊數千人賊知城中有備不可以攻乃退。

尚書駕部員外郎鄭望之借尚書工部侍郎充奉使大金軍前計議使高世則充副使使於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軍前。

鄭望之靖康城下奉使錄曰:靖康元年正月七日望之任尚書駕部員外郎往太仆司選馬兵部尚書路允迪來傳語約同到都堂問子細既到都堂見官吏紛擾望之徑入太宰李邦彥閤子宰執具在亦有從官三五員少宰張邦昌正行步前執望之手曰:鄭郎中在此可往時有一內官在側邦昌即令任珪奏雲:巳差駕部員外郎鄭望之去望之白雲:不知何事邦昌雲:適得何灌奏言金人巳到城北朝廷。且遣使人出來勞軍卻恐有商量望之。又雲:乞見上得使旨乃行邦昌雲:有甚旨。且往軍前看他家如何俄有內官一員同珪來傳宣令押奉使出門借尚書工部侍郎充奉使大金軍前計議使副使差高世則(後聞得朝廷差葉三省未到間望之適到都堂遂被差委)是時倉卒更不暇往國信所關鞍馬袍帶邦昌顧小吏取公服允迪假金帶鞍轡狨座上馬到安遠門登城見何灌人馬在城腳下擺布遣語音高大者過濠望金人軍前聲言朝廷遣工部鄭侍郎往軍前奉使可遣人來打話見一紫袍人稱太師一白袍人稱防禦紫袍人係燕人吳孝民白袍人係金人吳孝民雲:皇子郎君到趙州路上截得今上皇帝即位赦書以手加額既是上皇禪位無可得爭卻與他講和休如今來南朝隻似買賣也。似望之問買賣之說如何孝民雲:要割大河為界更要犒軍金帛望之雲:如此則非是買賣譬如有人買絹一匹索價三貫文買者酬二貫五六百文。又添一二百遂成交易如此謂之買賣今既要金帛。又要割地而彼無一物與我,豈可謂之買賣止是強取孝民更不說話便要入城至都亭驛時約四更多時才到驛上賜到禦筆適至知鄭望之巳回不知有何語一一先奏來靖康前錄曰:時議遣使以平昔不能求才倉卒間無可任者乃以侯棲筠為正使召至都堂逡巡間已不知所在方再訪詢間偶鄭望之來遂執之借戶部侍郎充奉使宰執袍帶衣之承命而行。又求一人選為。

副使樞衡在列門下無有識者門下侍郎趙野雲:近有郝抃來參不知其中如何但見其人物稍得即命抃為副自承信郎借刺史以行。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二十八校勘記。

條具以聞(具誤作其)當路者或可或否(脫或可二字)蚤擢倫魁(倫應作掄)粵登(闕)朊仕以亟進(原關係庸字下句載字衍)是日渡河報遝至(誤作報至省)燕人有來京師居者(來誤作求)適至知鄭望之已回(至字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