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百二十八

炎興下帙一百二十八。

起紹興三十一年五月十九日辛卯,盡二十八日庚子。

五月十九日辛卯金人使虎衛上將軍殿前都點檢高景山通議大夫刑部侍郎王全來賀生辰奏言淵聖皇帝升遐等事。

晁公金人敗盟記曰:紹興辛巳三十一年五月十九日依年例如常儀駕坐紫宸殿引見金人賀生辰使副虎衛上將軍殿前都點檢高景山通議大夫刑部侍郎王全捧國書升殿內侍知省接授左仆射次三省樞密院同進呈訖卻授知省畢各依位立內王全東壁麵北厲聲奏曰:皇帝特有聖旨昨自東昏王時兩國講和朕當時雖尚年少未任宰執變備知自朕即位後一二年閑帝曾差祈請使巫伋等來言及宗屬及增加帝號等事朕以即位之妝未暇及此當時不允許其所言親屬中今,則惟天水郡公昨以風疾身故外所(請事)後因熟慮似不可從今歲貢銀絹數多江南出產不甚豐厚須是取自民閑想必難備朕亦別有思度兼以淮水為界私渡甚多其閑往來越。

境者雖嚴戒亦難杜絕及江之北漢水之東雖有界至而南北叛亡之人想常互有適足引惹邊事不知故梁王當時何由如此分畫來朕到南京方知欲遣人於帝處備諭此意近有司奏告帝以朕行幸南京欲遣使賀灼知帝意甚勤厚就因此使欲便諭及。若隻常使前來緣事稍重恐不能盡達兼南京宮闕初秋工畢朕以河南府龍門以南地氣稍涼兼牧放水草變甚寬廣於此過夏擬於八月初旬到南京當於左仆射湯思退右仆射陳康伯及同知樞密院事王綸此三人內可差一員兼殿前太尉楊存中最是舊人練知事務江以北山川地裏備曾經曆可以言事亦當遣來及如鄭菏輩及內臣中選擇旁近委信者一名共四人同使前來不過八月十五日以前到南京朕當宣諭此事可從朕言緣淮南地裏朕昔在軍前頗會行曆土田往往荒瘠人民不多應有戶田盡與江南朕所言者唯土田而已務欲兩國界至分明不生邊事至如此意稍有所難朕亦必從來使回日已後朕以前來止曾經由泗壽州地分外陳蔡唐鄧邊麵不曾行曆及到彼處圍場頗多約於九月末旬前去巡獵十一月十二日卻到南京帝於差來正旦使處當(備細)道來朕知端的於次年二月三月。又為京兆京未曾知欲因幸溫湯經由河東路分卻還中都去奏訖降殿朝見畢次三節人從朝見訖駕興是日禮房報奉聖旨使人朝見訖垂拱殿茶酒為髒腑不調可移就驛中排辦仍令執政押賜差參知政事楊椿押宴初王全奏陳事因人莫得而知既而詔王全曰:適來奏事因可具奏狀以聞故得知者一二焉是時左仆射陳康伯右仆射朱倬知樞密院事葉義問參知政事楊椿同知樞密院事周麟之既知金欠有渝盟之端。又報孝慈淵聖皇帝訃音是日宰執入堂聚議講究討論凶製典故調發軍馬扞禦江淮之策趙甡之中興遺史曰:王全高景山來賀生辰也。自入境有凶悍之狀過平江秀州舟中以弓矢射夾岸居人官司莫敢誰何但告報居人闔戶而已既到行在命何溥館之引見之日接國書畢王全奏事稱語訥不能敷奏乞令副使高景山代奏事上許之全招景山景山欲升殿侍衛及閣門官止之上詔令升殿景山乃升殿狀貌不恭景山直言淵聖升遐事言語鄙俗上號慟歸禁中景山曰:我來理會者兩國正事不已帶禦器械李橫約景山下殿曰:不得無禮有。

事朝廷理會使人猶在殿中班皆未退帶禦器械劉炎告宰相陳康全曰:使人在廷未退有茶酒之禮宜奏聞免之康伯曰:公自奏聞炎遂轉屏風而入見上哭泣炎奏其事上然之炎即出傳旨曰:今為聞淵聖皇帝訃音忽覺聖躬不安閣門賜茶酒宜免使人。且退班遂退朝廷乃行下諸軍及監司帥臣曰:契勘大金意在敗盟恐致興兵仰各措置無落奸便(先是河北)進士梁勳夜行晝伏歸朝廷上書言北事極詳。且言金人必舉兵秦檜怒嗔決之押赴惠州編管檜死朝廷取勳已死矣。至是人皆思勳之忠義而切齒檜之不容忠臣。

二十日壬辰宰執內殿奏事。

宰執內殿奏事禮房報奉聖旨為髒腑不調二十一日上壽並二十日習上壽儀並免。

二十一日癸巳免聖壽節上壽。

天申節已降指揮免上壽宰執並赴臨安府明慶寺滿散聖(壽節)道場同知樞密院周麟之赴都亭押伴禦宴。

二十二日甲午宰執內殿奏事禮房報慈淵聖皇帝升遐。

丁未錄欽宗實錄孝慈淵聖皇帝道君太上皇帝長子母曰:薛顯皇後王氏以元符三年四月十三日生於坤甯殿九月賜名檢校太尉山南東道節度使韓國公建中靖國元年六月遷開府儀同三司興德軍節度使進封京兆郡王崇甯元年二月改賜名烜十一月。又改賜今名大觀元年十一月詔曰:朕荷天著佑景命有仆承家之慶是生多男年近幼學未親師友因嚴以教宜及其時京兆郡王桓高密郡王楷可於來年春擇日出就外學其輔導講讀之官宜以端亮鯁直有文學政事之人舉選以稱朕意記室翊善可如王友例令王答拜,於是以秘書監蔡崇為翊善左司員外郎沈錫為侍講國子司業汪留後知入內內侍省楊震提舉管勾本位大觀二年正月遷司空武昌軍節度進封定王八月以國子祭酒汪翟汝文為侍講起居舍人俞桌為記室俞桌遷起居郎石公弼代之會惠恭皇後崩至政和元年二月始詔太史擇日以三月已醜出就資善堂聽講讀以光祿少卿李詩為翊善辟雍司業耿南仲為侍講司門員外郎蘇修為記室甲寅詔宰臣執政官許就資善堂見定王桓。

嘉王楷王迎揖於門升堂就坐王西向宰臣執政官東向送亦如之二年九月侍講鄭居中因奏事講筵乞講讀官至資善堂見二王許之四月蘇修卒以左司員外郎張叔夜為記室叔夜罷以符寶郎陳鍔代之三年正月改官製授太保四年二月甲戌行寇禮於文德殿(或雲:福甯殿)先是禦製冠禮降議禮局載五禮新儀之首至是始舉行焉三月辛卯詔曰:若昔明王誕受厥命建立儲貳以係天下之心朕嗣無疆大曆荷天之休誕育元良是居家嫡長子桓年逮誌學寇於治朝百辟具瞻主器之長永為宗廟之重父子之恩考循舊章正位東宮明兩和離為國大本可以來春出閣立為皇太子其建宮室設官屬與儀物製度宜令有司討論典禮前期辦具以聞邦家這慶與四海共之十一月己亥詔皇太子會慶上壽押百僚班。又詔皇太子謁廟特許宗室陪禮五年二月乙巳製曰:在昔先王必建儲貳以隆萬世之統以係四海之心朕撫世承平念國大本遹追來孝垂裕後昆永惟承宗之艱莫如主器之長谘勻萬方有眾聽予一人之告猷皇長子少保武昌軍節度使定王孝友得於天資溫良成於日就出學外傳率履無違既冠阼階其儀可象方景命有仆介壽考之萬年而明兩作離兆本支之百世蔽自朕誌格於天心孚告大廷申錫顯冊夫慎乃德惟忠惟孝欽汝止惟幾惟康用克相於我家以對揚於休命可立皇太子仍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丁未出閣詔改其閣為府甲寅有司備法駕儀仗列於大慶殿文武百官各服朝服立班於廷百執事官入就位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禦殿皇太子冠遠遊冠衣朱明衣執桓圭以入受冊於廷以翰林學士承旨強淵明為禮儀使翰林學士王黼撰冊文(冊文或雲:劉正夫撰審如是則禮儀使變當用執政)宣和殿學士蔡攸書冊殿中監高伸書寶禮畢太師魯國公蔡京率百官稱賀賀訖。又詣東宮賀皇太子如故事以戶部尚書劉炳翰林學士承旨強淵明為賓客中書舍人蔡靖陳邦光並為詹事秘書監李詩為顯謨閣待製左庶子兼侍讀宗正少卿耿南仲為徽猷閣待講為左諭德太常少卿葛次眾為右諭德國子司業會楙殿中侍禦史華實並為舍人知入內內侍省楊震董愨提舉左右春坊事內侍楊客機黎景年全淵張彥卿周王。若衝王珂管勾左右春坊事劉淵為家令皇甫僅為承受丁巳。

備法駕謁太廟奏免乘金略及用鹵薄止依常儀焉至太廟易朝服行禮雙奏乞免官僚稱臣並從之戊午奏臣竊見自昔東宮建司設局張官置吏往往竊有所擬無所不備考其職事實無毫末顯是慕為虛名徒費廩食《書》曰:慎乃儉德惟懷永圖臣立身之始敢不念茲伏望聖慈詳察應東宮官吏不必具備諸司庶局頗令兼攝至於閑徒冗卒舊例有者亦可蠲除務從儉約如此雕蟲小技惟臣少安私分仍得清心省事專精問學仰副君父教育之意。又奏臣昨就資善堂講讀尋須候邇英經筵已開方取旨定日恭惟聖學高妙群臣莫敢及躬禦經筵但取遵用祖宗故事非待儒臣講說修輔聖明如臣之愚正當力學不可曠日豈應擬視經筵兼臣問安視暇況不同往日深在禁嚴出入不敢自便今欲乞聖慈許令每日不拘早晚但稍有閑隙即請學官赴聽講讀所貴文學日益有以副聖慈眷遇之意並從之三月乙酉詔皇太子遇天甯節赴垂拱殿上壽於親王前另列為一班家令劉淵罷以梁方平代之六年四月以禮部尚書白時中刑部尚書慕容彥逢為賓客吏部侍郎劉煥給事中方會為詹事太常寺少卿賈安宅為舍人內符寶郎馮楊為家令六月乙亥詔納故少傅恩平郡王朱伯才女孺人朱氏為妃令所司備禮冊命是月癸未親迎癸醜詔自今車駕行幸皇太子免起居從駕七年十月生子為嫡皇孫封秩比皇子以起居郎李彌大起居舍人趙野為舍人彌大野辭以太常少卿高樂為右文殿修撰國子司業魏憲直龍圖閣專其事八年劉煥方會罷以左庶子李詩右庶子耿南仲為詹事宣和元年以秘書少監會楙秘書監王易簡為舍人楙遷以國子司業程振代之七年李詩卒以禮部侍郎王易簡為顯謨閣直不士棄詹事兼侍讀上聰明仁孝好學而善文自以地亻而望崇每懷兢畏講讀之暇惟以髹器貯魚而觀之他事一不關懷人莫能測也。宣和七年十二月皇太子除開封牧二十一日差內侍梁邦彥黃僅押賜皇太子碾玉龍束帶一條不許辭免二十二日閣分大內娘子用小轎十餘乘入東宮府議事二十三日申時後入內侍官黃僅等傳聖旨宣押皇太子入殿內續有親從官十餘人催上馬入殿至夜不出至五更太上皇帝徑出殿往龍德宮甯德皇後出往擷景園改甯德宮是日皇太子登寶位先是太。

上皇帝禦玉華閣先召宰執事及給事中吳敏等日晡內禪之意已決擢吳敏為門下侍郎草傳位詔召百官班詔旨是夕夜宣皇太子入居禁中覆以禦袍皇太子俯伏感涕力辭因得疾召東宮官耿南仲視醫藥至夜半少蘇翌日。又固辭不從因即大位禦垂拱殿見宰執百官大赦天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庚申皇帝即位改元靖康元年冬粘罕(改作尼堪)幹離不(改作幹裏雅布)再犯(改作攻)京師閏十一月城破四月北狩在虜地(改作北庭)三十五年至是報升遐焉。

蔡條國史後補曰:皇太子者上嫡長子也。母曰:惠恭皇後王氏元符三年夏四月十有三日醜時生於坤甯殿其夕惠恭皇後夢宣德正門大啟有兩紅旗書一吉字以入而太子生焉頃哲廟以無子致紛紜及上即位不數月便有元良之慶中外聞而大喜遂赦天下後累封至定王太子生而岐嶷顧視不凡上甚愛之及冠講冠禮於文備正衙上意先以示群下取詩頌為武誌也。當廷命字曰:伯誌方大廷樂作百官衛士仰首繽紛閣門台吏約束班列端笏立聲喧厲不能禁止上駭然使內臣趨下尋問其故則報曰:日重輪時青天白日略無雲:而成五色暈也。立為皇太子狄(改作金)人敗盟時上亦自懼思有以脫難者。又素有禪意冬十有二月十九日上諭大臣以皇太子為開封牧始知果有意禪燕王而鄭後之力天意得回二十二日太子入朝詔賜排方玉帶仍去所珮魚排方玉帶乘輿服也。時吳敏謂未快中外意二十三日敏對罷上有疾不能語索筆舉左手《書》曰:我已無半身矣。如何了得大事大臣相顧無語。又《書》曰:諸公如何。又無語者上顧左右無應者乃自《書》曰:皇太子某可即皇帝位予稱教主道君退處龍德宮乃命敏人作禪詔因召太子太子至大臣。又舍上而迎奉太子至榻前童貫李邦彥以禦衣衣太子太子叩頭自撲哀動左右上。又《書》曰:汝不受則不孝也。太子曰:臣。若受之則不孝也。上。又書令詔皇後後至諭太子曰:老矣。吾夫婦欲以身托汝也。太子欲力辭幾至氣絕上堅命立之是為淵聖孝慈皇帝。

宰執入堂議事。

宰執入堂請殿前太尉成閔步軍太尉李捧並太傅和義郡王楊存中赴堂共議調發軍馬保固江淮既退。又請吏部尚書淩景夏吏部侍郎汪應辰戶部侍。

郎錢端禮禮部侍郎金安節刑部侍郎張運工部侍郎黃中給事中兼權兵部侍郎黃祖舜中書舍人虞允文楊邦弼侍禦史汪澈殿中侍禦史陳俊卿正言劉度聚議久之退宰執服常服金帶率文武百官入和甯門到天章閣南行路隙地麵北立班左仆射陳康伯稍前讀孝慈淵聖皇帝舉哀文曰:今月十九日金國報孝慈淵聖皇帝升遐舉哀退複位舉哀十五聲訖再拜興是時禁中亦行舉哀之禮哀痛於外聽宰執已下舉哀訖回班麵東後殿進名慰皇帝兩拜次進名奉慰皇後兩拜訖退是日免人使校射於玉津園錫賜依例。

二十三日乙未安奉淵聖皇帝幾筵。

禮房報自舉哀日不視事同日於學士院內安奉幾筵用巳時八刻宰執入堂俟午正率百官服常服黑角帶入和甯門裹幕次俟立班訖入幾筵殿下舉哀朝臨四拜訖入堂至申時晡臨如朝臨之儀。

朱倬都亭驛押宴。

右仆射朱倬入都亭驛押伴禦宴是日從例賜北使副酒各四大金喫吃食果子四大金喫吃食果子四大金喫合金器悉賜與之。

二十四日甲申宰執內殿素幄奏事訖赴幾筵朝臨如儀。

二十五日乙酉宰執內殿素幄奏事訖赴幾筵朝臨如儀。

少保利州東路禦前都統製吳玠除四川製置使。

二十六日戊戌宰執掛服。

宰執服常服黑角帶入赴朝臨訖退出和甯門外漏院以俟掛服至辰時八刻選時宰執百官並服孝服入詣幾筵殿下立班俟前導皇帝至幾筵殿下並陪位官行成服祭猷之禮訖皇帝歸幄次宰執百官詣東幄前左仆射陳康伯班首躬首致詞奉慰兩拜訖退歸幕次皇帝還內宰執百官於幾筵殿門外麵南進名奉慰皇帝兩拜訖退仍服孝服朝晡臨如儀。

二十七日已亥北使朝辭。

宰執已下及應奉人並多赴朝臨是日後殿東壁設素幄駕坐宰執兩拜訖升幄殿相向立以俟北使朝辭皇帝間執已下並首絰衰服掩麵號慟哀動左右北使朝辭訖哀止授國書訖退。

宰執奏請第一聽政表。

宰執已下並赴幾筵殿門外麵南拜第一次奉請皇。

帝聽政表知樞密院事葉義問白巾襆頭常服黑角帶入都亭驛押伴禦宴同日禮房報值雨免赴臨。又報二十八日朝晡臨如值雨並免如拜批答並拜表於宮門裹東廊上及絞縛席屋下立班。又閣門報準內降批答一道宰執鈞旨二十八日拜批答並拜第二表。

二十八日庚子宰執請第二聽政表。

宰執服孝服內殿奏事結退赴朝臨訖詣幾筵殿門外先拜批答兩拜訖次拜奏請第二聽政表。

北使高景山王全已下回程。

高景山朝辭退至殿門上顧視奴婢求索手巴便將所授手巴揩拭自己麵汗而景山不之怒信矣。無尊卑禮義之分果類禽獸然哉!(刪高景至此七十二字)。

宰執奏請第三聽政表。

拜表訖合晚臨為雨降免。

汪澈為禦史中丞。

王全高景山來聘言欽宗升遐及地界事。且要遣將相四人侍禦史汪澈奏疏曰:天下之勢強弱無定形在吾所以用之今日之勢誠弱矣。陛下屈已和戎(改作請和)厚其金繪謹其聘遺而彼輒出片言以撼吾國。若將垂掌而取三尺之童我不痛憤聖神圖國固無遺策然誌不定則事不立議不一則功不成吾辭順而理直本固而心同是宜應之以權乘時而動願陛下赫然睿斷置師江上而專付以閫外之任益兵上流而增重荊襄之勢渡師淮甸以守其要害嚴備海道以遏其牽製遣親信之臣篇撫軍士選有用之才豫備指使然後以(不共)戴天之讎在原之戚下哀痛之詔布告中外將見上下協心其氣百倍機會之來閑不容發在陛下斷之而已夜間遷禦史中丞入對素幄複言講和之久將帥養驕軍兵惰弊軍士之廩給薄者幾無以自活宜優恤之以養其力。又言淮南山水寨舊來鄉豪自相結集當隨宜存恤使自為守無令監司州縣擾之庶收其萬一之用。又言軍旅將起費用方繁今局務之可省者多支費之浩瀚者(缺)百官之冗員尚眾官府之橫用尚繁宜條其不急大加節要以徇今日之務事皆施行。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二百二十八校勘記。

至如此意稍有所難(此應作帝)小注(冊文缺或雲:劉正夫撰脫缺字)尋常須候邇英經筵已開(脫常字)內侍符寶郎馮揚(脫侍字)聲甚喧厲(脫甚字)。又素有內禪意(脫內字)諭太子曰:官家老矣。(脫官家二字)躬首致詞奉慰(首字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