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百四十七

炎興下帙一百四十七。

起紹興三十一年十二月五日癸卯,盡十六日甲寅。

車駕將進發先約束巡幸經由州縣。

癸卯已降詔戒飭群牙。又降旨曰:巡幸視師用今月十日進發已降指揮應經由去處排辦程頓修治道路讚美中不得過有華飾非理科斂竊慮奉行不虔重勞民力除合行用隨運錢批支驛券券貢獻果木飲食之類悉宜禁止可行下逐路監司約束如敢違戾仰禦史強彈劾重寘典憲。

招撫司以賈和仲知揚州。

招撫司以拱衛大夫和州防禦使賈和仲知揚州和仲單騎入城皆未有官吏漸次主管機宜文字向子廉及兵職官公吏軍民有到州者和仲揭榜使人首錢窖一半給賞由是告者無虛日官司發掘不暇會金字牌委和仲以經總錢收買金人遺棄器甲和仲揭榜收買有以紫茸穿者有以皮條穿者鐵葉柔輭而堅兩麵皆明兵將見之以為朝廷器申不如也。頃之朝廷使淮東總領朱夏卿買器甲夏卿以書讬揚州親戚能判葉模模者夢得之子模遂請於和仲以買下器甲與夏卿和仲不可曰:和仲承金字牌備買此器甲豈敢作人情與總領也。模怨基不從譖於夏卿夏卿遂譖於葉義問義問以和仲不職放罷朝廷遂以向子固知揚州,於是有修城之役破錢二十萬緡矣。。

七日乙巳李顯忠知和州。

積壓建康府張燾說諭都統製李顯忠曰:車駕將發巡幸到此金賊(改作人)尚據雞籠山得無慮乎!顯中以大軍濟江去和州三十裏與賊(改作金)相持。

金人知鄧州錄事高通以鄧州來歸。

初金人以劉萼為都統寇(改作攻)京西敗於光化軍及茨湖也。回軍至鄧州駐於城北七八裏閑偽鄧州節度使蕭中一亦挈家屬出城駐於萼軍之南一二裏間監倉王直是夜北門有火即滅中一與十千戶三十謀克(改作穆昆)言曰:今日之事如何鄧州屯駐之兵皆為都統劉相公帶去而城中之兵皆是土人萬一為南宋之兵內應如何眾皆知中一有順南之意謾唯唯而已坐中忽不見白千戶者呈疑其走告於萼矣。乃率。

其奴婢將家屬奔走中夜屢遭鄉村土豪驚散中一被殺家屬幸得免翌日金人皆北去錄事高通聞萼之兵已退乃集官吏軍兵而謀曰:今蕭節使及同知節副皆已去城中生靈如何眾皆言唯錄事指揮是時禁軍已擐甲皆有作亂意通。又問至於再三皆不應能曰:今南兵已近。若此時不決則城中之人皆不可保眾請通決之通見眾人亦有順南意乃曰:今諸軍無將欲請軍中最長者一人為將如何眾曰:諾通即舉四人皆軍中職名最高者眾皆聽命通謂國中已有所主者。又上人綿舊部曲得基似遂以中一之命令王直權管州事眾複以通權節副通始敢言曰:欲與一城生靈求一生路以決今日之計如何眾鹹諾,於是通乃言鄧州本是大宋氖今金國已棄我官吏軍民矣。欲舉諸公同歸大宋如何眾皆從之議遂定命吏人作文字未畢忽報城下有十獨創性騎通令倒旗槍而問之乃曰:吳招討下問其主將則曰:咎統領咎統領者鄧州弓手咎朝也。聚眾在山中投均州武钜為忠義人知金人已退故先至城下通令放旗槍於地麵報其軍俄有三百餘人至城下中軍兵複立旗槍似欲與為相應作過者蓋已有約故也。通郵其勢逼即令開門以沮其計眾遂入門登城縱掠不傷人遣人尋中一知其已死得其家屬後歸江南朝廷命其子潁為武翼大夫鄂州總管。

九日丁未武钜收複河南府。

新作果州團練使知均州兼管內安撫使節製忠義軍武钜申昨遣鄉兵總轄杜隱前去會合盧氏縣鄉軍收複州縣今月十四日據本官申收複了嵩州及長水永甯福昌三縣撫定了當委是勝捷。又報昨遣杜隱等將帶人兵及盧氏縣高州等處忠義人前去收複河南府去後今據盧氏縣差人前來走報於十二月九日收複河南府了當。

十日戊申車駕自(臨安)府進發巡幸江上。

誅倪詢應簡於平江府。

車駕到平江會曹洋自李寶軍中取倪詢應簡回令洋就禦舟引見上慰勞良厚因曰:少頃令曹洋管押罪人在行宮門外聽旨(上乘)輦入平江府治洋以兵衛夾道防護詢簡候於門下俄頃有旨倪詢應簡並淩遲處斬。又有活執到女真(改作金兵)等盡斬之倪詢平江府常熟縣人應簡通州人。

十二日庚戌成閔收複盱眙軍泗州。

淮東等路製置招討使成閔黃旗走報統率軍馬於十二月十二日收複盱眙軍了當其泗州淮河岸下擺泊舟船數千隻金賊(改作兵)數萬人隔河與官軍相拒閔遂將奪下金賊(改作營)燒不盡橋腳小船二十獨創性隻並工修整及於黽山以來搶奪到賊(刪此字)船十餘隻並分遣統製官吳超楊欽部押人船於水路邀擊賊(改作金)船。又差統製官劉銳陳鰵五公述張師顏於十二月十五日夜於泗州東城之東潛師渡淮有賊(改作金)騎數千於城東擺列前來與官軍相拒閔雙分遣統領官左士淵張青魏全部押官兵攻奪泗州南門入城占據閔再率官軍戮力掩殺賊(改作金)兵敗走收複泗州了當在到粟米二萬餘石被虜老小數萬口放令渡淮歸業委是獲捷。

吳拱收複汝州。

十五日癸醜車駕至常州無錫縣。

是日邊報奏淮東虞人(改作金人)已遁去淮西尚餘三萬眾保和州陳康伯等依旨撰到招安旗榜非惟諸國之人雖女真一概與補官內萬戶許以節鉞其餘視爵秩高下更超等換授白身特令入官奴婢優與賞齎示之生路弈使束手來歸上曰:彼雖夷狄亦(三字改作金)人也。(刪此字)比引見所捉到金人(二字改作者)朕亦悉與貸命送諸軍下役使蓋首惡完顏亮一人耳。若概殺之則不勝其多朕不忍為也。。

行宮宿衛使楊存中檄完顏亮一行交吏等書。

行宮宿衛命名楊檄書檄告完顏亮等一行官兵將吏等。蓋聞順德者昌逆德者亡故為牙者當知逆順之理師直為壯師曲為老故用兵者宜明曲完顏亮女真殘種(刪此四字)怙恃凶強肆行暴虐弑君殺母蔑亂人倫棄約背盟迷逆天道挾彼犬羊(改作邊陲)之眾蹂我淮甸之邦罪惡貫盈神人共憤當職恭承帝命肅行天誅念爾醜徒當思後悔東我巨海西扼長淮南限大江之虞北有重兵之阻雖釜魚之暫息顧穴蟻以何逃況葛王既立於爾邦西兵已興於中國路途敻隔軍馬何歸盍執暴君往投新主保其名節一洗汙俗之羞(改作以為還善之人)樂而妻孥無作異鄉之鬼或挺身而抱義亟率眾以來降,庶幾全逆順曲直之宜不失享富貴安榮之利故茲檄示各宜究知。

成閔收複陳州。

成閔申十二月十五日據本司中軍統製官趙撙申。

先準指揮催督結約到陳州忠義人陳亨祖乘勢收複陳州十一月十七日據陳亨祖申於十一月五日將帶忠義人兵已收複陳州了當捉到同知完顏耶魯等九人。

陳亨祖以陳州來歸。

陳亨祖陳州大豪也。聞趙撙已得蔡州即領民兵據其城縛其偽官屬送蔡州乞歸朝廷撙具奏聞朝廷嘉其忠特授武義郎兼閣門宣讚舍人。

十六日甲寅李顯忠收複和州。

行宮留守據建康府駐劄禦前諸軍都統製李顯忠黃旗走報並申契勘金賊(改作人)三萬戶占據和州於城外連珠劄立硬寨當職親率諸軍十二月六日自慈湖濟渡先占北岸石跋觜依山下寨與賊(改作之)對壘雖賊(改作敵)時遣騎兵沿江窺伺岸口肆為殺掠當職措團齡分遣軍馬不時晝夜邀擊殺獲甚多致賊(改作彼)不得休息至十六日進兵酉時直抵和州賊(改作敵)寨賊(改作敵)兵畏懼至三更金兵拔寨北遁奪到被賊(刪此字)虜鄉民老小三千餘即時撫恤各令逐便歸業奪到騾馬收複和州了當。

賜楊泰真楚滁和濠廬光州盱眙高郵光化無為安豐信陽軍德音。

尚書省更上一層樓刑部門下朕撫運中興遭時多故崇七德而經武務先禁暴而戢兵收五利以和戎靡憚卑辭而屈已將使華夷(改作流離)之眾永離塗炭之殃由涼德不足以懷柔致逆虜(改作強敵)輒渝於盟誓怙其戎馬(改作不悛)之足(改作惡)驅厥犬羊(改作遂為深入)之群(改作謀)既俶優於中原遂虔劉於吾國第欲兵連而禍結豈知眾叛以親離宜神聖之莫容致人心之爭奮奇兵鏖擊盡灰赤壁之舟元惡就屠迄授槁街之首餘黨奔潰四境澄清慨念疆場之民薦被兵戈之苦妻即蕩析肝腦糜捐室廬成煨燼之餘田野喪耕鋤之具禍貽以眾罪在朕躬幸已靖於妖氛喜再成於樂土欲撫瘡痍之俗爰推曠蕩之恩楊泰真楚滁和濠廬光州盱眙高郵光化無為安豐信陽軍管內限德音到日已前見監罪人除犯刦殺鬥殺並為已殺人者並十惡罪至死偽造符印放火官員犯入已贓將校軍人公人犯枉法監主自盜賊並依法內枉法自盜罪至死情理輕者奏取指揮鬥殺罪至死情理輕者減一等剌麵配千裏外州軍牢城斷訖錄案聞奏其餘罪無輕重並行放免於戲歌鴻雁之詩務遺黎之安業法雷。

雨之解與庶窠以昭蘇尚其小大之臣共體隆寬之德輔成極治永息多虞。

成閔以劉繹為修武郎閣門祗侯駐知泗州。

先是劉繹在淮陰也。員琦劉汜在盱眙琦令琦汜差人往臨淮縣體探是時招信縣橫山劉繹與土豪張楫共有民兵數百人敵適在上下盱眙琦汜遣繹楫往繹楫至新店會金人亦遣二三騎往泗州探事繹楫等退歸泗州出南門已見盱眙隔岸無兵馬知琦汜等皆去岸下無船可渡遂駐眾於榷場中俄頃金人探馬數百騎入泗州楫請擊之繹懼不從楫曰:金人。若知我眾不多守其要便而撓於我雖一人不可生還遂率眾入南門金人見南門有兵突入不知多寡即爭門出循汴河路以奔時霧重有微雨汴河路皆青石石滑馬不能行有墜馬者楫急追之繹亦繼往金人往往下馬而去遂獲馬僅百匹而回泗餘馬驛與楫兩發之,於是各裝載家屬取天長路欲渡江楫在前行未到天長遇金人盡失其馬繹聞之乃還橫山至是成閔到盱眙繹遂獻其馬言其殺伐之功閔大喜書填修武郎閣門祗候告身授繹仍令權知泗州。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二百四十七校勘記。

據本官申收複了當(脫當字)賜揚泰真楚滁和濠廬(揚誤作楊下同)敵適在盱眙(一本無敵字)。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