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百八十一

炎興下帙八十一。

起紹興七年十一月十八日丙午,盡其日。

十八日丙午金人廢劉豫。

金人既執劉麟乃馳赴京城下由梁門外登城以百騎守宣德門東華左右掖門副元帥兀術(改作烏珠)並三路都統阿魯(改作嗬嚕)陂階(改作伯奇)五郎君三騎直突入東華門問劉齊王何在偽皇城使等錯愕失對兀術(改作烏珠)以鞭擊之徑趨垂拱殿入後宮門問劉齊王何在偽宮人揭簾應雲:在講武殿閱射講武殿劉豫毀明堂以明堂建殿也。三騎馳往直升殿豫遽欲退更衣兀術(改作烏珠)下馬執其手曰:不須近有急公事同登門議,於是同行至宣德門傍遽命偽侍從開門就東闕亭少立兀術(改作烏珠)乃麾小校以小黃馬強豫乘之。且曰:元帥請到寨中議事豫始覺其謀撫掌大笑上馬衛從猶數十人三酋(改作帥)露刃夾之而行過豫偽禦馬院命換馬出梁門囚於金蛤池廢為蜀王年六十五豫初僭立以闕錢流傅乃置交子立法七年換至是豫立七年廢丁未金人率偽文武百官軍民僧道耆老等拜詔於宣德門下詔曰:敕行台尚書省朕丕。

席洪休光宅諸夏將俾丙外悉登升平故自濁河之南割為鄰壤之界灼見先帝舉合大公罪則遄征因不貪其土地從而變置庶共撫其生靈建爾一邦逮今八稔尚勤吾戍安用國為甯負而君無滋民患已降帝號列爵王封罪有所歸餘皆罔治將大革於弊政用一陶於新風勿謂奪蹊田之牛其罪已甚不能為托子之友非棄而何凡爾臣民當體至意所有餘事件已委所司逐一下元帥府去處分不盡之事亦就便計議從長施行乃告逐處鹹使聞知故茲詔示想宜知悉宣詔畢二酋(改作帥)從素隊數十人頂數丈長柄上紫傘立於西朵樓相對西街偽丞相張昂李鄴範恭等立東朵樓相對趨前欲拜撻懶(改作達蘭)斂身今通事傳言慰勞不須勞拜者三然後昂等次第進揖遜謝訖次。又依前見兀術(改作烏珠)兀術直立或摑耳或摑麵旁。若無人不為禮刪兀術至此十七字)禮畢二酋(改作帥)歸東府以數千騎往來繞大內禦街循環不絕仍使小番(改作校)分行街巷揚言簽軍不要爾免行錢不要爾五釐錢為爾高敲殺貌事人請爾舊主人來此坐教爾懣快活簽軍即日皆散已起者人馬器甲徑歸東京元來營分願歸農者納馬逐便金人得豫馬四萬餘匹在京有錢九千八百七十萬緡有絹二百七十萬匹金一百二十萬兩銀六千萬兩(舊校雲:劉豫事跡作銀一千六十餘萬)浪九十萬石方州總數。又倍之豫內庭嬪禦一百七十人妊娠者九人麟婢妾一百二十人父子雖外示儉樸而內為淫泆以獻女獻妻進姨進妹得差遣如高立之宋緝者紛紛皆是如廉公謹以女奉麟以媳婦伴送麟以二人進豫豫遂以公謹為偽皇子府準備差委監理料庫有長葛令侯湜者人告其入已贓近萬緡湜計窮遂飾至女進豫冀其幸免勘官馬楫觀望從輕擬斷合除名勒停豫曰:使功不如使過即命湜為帶金牌天使陝西五路傳宣撫問回授臨汝倅其用人如此在偽位八年四民凡含齒戴發上自耆老下至齠齔微至倡優無不日納官錢以內庭種菜出賣京師池塘計荷葉數目猥悄不可盡言士民凡出語言稍涉時忌者並許人告得其情告得受賞或遭誣執告者免罪由是小人得誌父子不敢隱語如負擔相遇或相問曰:那裏去。若應雲:南頭去便以亂道言語斬之衣著稍或鮮麗。又以為宋之頑民尚仍舊態斬之專務以猛濟寬不覺失於大酷劉觀劉複劉益皆豫之弟貌乃觀之子悉。

務聚斂皆乏遠圖唯益屈已待士疏財重義頗得士卒歡心講武之暇涉獵書史以儒術緣飾吏事虜(改作金)人亦忌之(刪此三字)廢豫日先為所執先是邢希戴毛澄之徒皆以忠言告豫令密通朝廷豫殺之既廢遷相州留鐵五萬命道士修醺謝諸直言者豫初僭立奔附者眾識者譏之雲:濃磨一鋌兩鋌墨畫出千年萬年樹誤得百鳥盡飛來踏枝不著空飛去輕薄子撰造詩曲指為笑端不可勝記豫拘於瓊林苑常蹙額告撻懶(改作達蘭)雲:父子盡心竭力無負上國唯元帥哀憐之撻懶(改作達蘭)曰:劉蜀王劉蜀王爾猶自不知罪過獨不見趙氏少主出京日萬姓燃項臂香煙如雲:霧號泣之聲聞十餘裏今廢了爾後京城內無一人為爾煩惱做人猶自不知罪過朝廷還爾奴婢骨肉各與爾父子錢物一庫煞好豫默然語塞豫之族人劉玨者金槍班班直人也。豫令知長安到長安日蓬蒿中得三二人玨措置招人措置屯田之類曲盡其法甚得軍民之情豫廢後金人複以玨為轉運使來長安諸處人歸之金人懼焉金國遂以詔命召玨到鄭州藥殺之。

右從政郎楊堯弼作偽豫《傳》曰:謹按春秋大法聖人書於經裒貶善惡彰著以昭示後世臣子之觀戒。若諸侯之善如美齊侯懿晉文有翊輔周室之力攘夷狄之功(刪此五字)則書爵以尊之鄉大夫之忠賢如魯季子來歸有歸國家之忠齊高子來盟仲孫省難存卹鄰國書字以賢之宋孔父正色於朝司城司馬死節之義書官以貴之裒而美之以代其賞樂道人之善也。楚子爵隱公之世熊達已僭稱武王其後縣大夫皆僭稱公聖人書經善則稱子惡則稱人而正陵僭也。如楚人圍宋楚人滅庸貶而罪之以代其罰衛州呈齊無知弑君自立翬弑隱公宋萬弑君捷書名以賊之削去官秩除去族氏以示誅絕彰暴罪惡於萬世今豫雖廢得免萬死為幸然尚稱偽齊。若不誅絕何以昭示懲戒當削去僭號貶其官除其姓氏作偽豫傳以為亂臣賊子之戒雲:劉豫字彥遊景州阜城人也。家世為農至豫始應進士舉元符中登第累曆縣佐郡屬政和二年遷殿中侍禦史少時嚐盜同舍生白金盂子紫紗衣至是言者方發其夙醜豫因上疏自明上皇赦而不問未幾累章言禮製局事上皇批雲:劉豫河北村叟不識禮製遂黜為兩浙廉訪其謝表雲:孰雲:河朔村俗之人來領浙右廉問之事議。

者謂豫怨望之跡已見於此時抵儀真喪妻翟氏壟斷丁父憂因家焉建炎二年戊申今上幸維揚樞密院張昂與豫有河朔職司之舊力請於朝欲與一郡時濟南太守張悅遲留未行使豫起複代之除中奉大夫知濟南府豫欲換江南一郡而兩府厭其頻數不許謁見乃痛憾而去至郡惟務酷刑以報私仇而父子隱條犯者皆坐罪建炎三年已酉金虜寇(改作兵至)山東州郡例多戰守豫遣子刑曹椽承務郎麟部兵出戰為金虜(改作兵)所圍。又令倅張東援之金虜(改作兵)解去遣人啗以利俾令投拜豫與東欲議出城見虜酋(改作金帥)百姓遮道願死不降豫因縋城詣軍前通穎是年夏金虜(改作人)命豫節製京東兵馬徙東平豫遣使說汴京留守上官悟叛悟焚書以斬之豫。又賂悟左右二人喬思恭宋願說悟悟亦從之時金虜(改作之)天會七年建炎四年庚戌濟南有魚人得鱣者豫妄謂神物之應乃祀之夏五月附豫奸人言北京順豫門下生禾五穗同本以為豫受命之符,於是齊魯之閑僉會推戴豫亦遣子麟以重寶賂虜猷(此二字改作金)闥辣(改作達蘭)左右求僭立而闥辣(改作達蘭)遂注意立豫詭辭乞立張孝純虜(改作金)主遂遣使就豫治所問軍民士大夫所欲立者時獨豫鄉人張浹應之曰:願立豫是月戊申金虜(刪此字)遣西京留守高慶裔禮部侍郎知製誥韓昉備禮以璽綬立豫冊之曰:冊命爾為皇帝國號大齊都於大名世修子禮就貢虔誠付爾疆封並同楚舊豫遂僭立於北京其赦文有曰:雖無虞舜之明揚幸免成湯之慚德其悖逆如此以前宗政寺丞李孝揚權左丞濟南通判張東權吏部侍郎兼右丞子麟大中大夫提領諸路兵馬知濟南府以延康殿學士前宣奉大夫前太原尹張孝純依前宣奉大夫封開國公守尚書右丞相弟益為大名留守都水使者王羲汴京留守升東平府以為東京以東京為汴京改南京為歸德府豫生於景州守濟南節製東平僭位大名起四部強壯為雲:從子弟應募者數千人。又以境內三代有官者為三衛官目曰:翊衛勳衛親衛分三等二年升一等六年即以試弓馬合格人出官是年乃建炎四年金虜(刪此字)四太子南寇(改作下)回以李鄴李儔李儔鄭億年臣(豫以)以儔為監察禦史億年權工部侍郎冬十月甲午遣孝純等奉寶冊冊前妻翟氏為皇太後妾錢氏為皇後民閑房緡以五釐納官十一朋改阜昌元年李鄴留守東平鄭億年。

吏部侍郎馮長甯自陳州歸附請立什一稅法除戶部侍郎李儔知鄆州李儔陽穀縣令是年依仿金虜(刪此字)法鄉各為寨五家為保推土豪為寨長雙丁籍為出戰單丁夜巡雙丁上教月兩點集呈器甲試弓馬合格者補效用正軍不願者聽每調發一人即同保四人家備衣糧器甲等費就本寨送納交於駐劄處充支在官無一毫之費惟正軍使臣效用官破請給各有差滄州進士邢希戴上書乞陰通朝廷結好夏國密圖金虜(改作人)榜於市雲:大國聞之與生靈為害不細斬之。又有百姓失其(姓名)酒醉扣門嫚罵豫雲:劉豫你是何人要做官家大宋何負於你豫。又斬之阜昌二年封子麟為梁國公除尚書左丞相張昂權右丞相兼門下侍郎冬十月以弟益守汴京李儔知襲慶府十二月東京官屬並父老史平僧錄德真道錄王從簡等捧表請遷都於汴京僧道賜齋史平補上州文學張東罷右丞範右丞三年夏四月遷都於汴是日暴風揚旃屋瓦振動都人大恐曲赦汴京杖罪以下(放免)曉示民閑今後更不肆赦不用宦官不度僧尼道士奉祖考於舊太廟尊其祖為徽祖藝文皇帝父曰:衍祖睿仁皇產親巡郊社徙弟益京兆留守麟以境內簽軍為十二軍在府以參謀機宜幹當統領議事差委順習差使指揮使上中下三等守闕上中下三等效用取士綱羅人才置諸左右文武並雜用不限資格偽宣節郎太常博士兼直史館祝簡進遷都賦。又進國馬賦豫批雲:文賦並非治天下所宜尚然自前朝失理上恬下嬉怠意監牧國家創業力為生靈除禍亂致康泰以(養馬)為急務而猶恐官吏軍民多如舊俗未知盡心於牧圉芻秣之道此賦極陳馬之為用使讀之者知此為至重而不可忽實有補於馬政禍簡可減二年磨勘以示無言不酬西京奉先指揮兵士李英賣玉注枕豫疑非民間物勘鞫之知得之山陵中遂以劉從善為河南淘沙官發掘古今山陵民庶墳墓求金虜賊寇發棺不盡者(刪求金至此十字)及棺中水銀等物以穀俊為汴京淘沙官發民閑埋窖及無主墳墓中物六月大雨遣子麟代謝相國寺中太一宮張昂右丞相兼門下侍郎鄭億年開封尹成忠郎許清臣主管殿前司公事秋九月長星見偽太後死諡曰:慈獻宋願上書言利害豫以說上官悟之故特錄用之授大總管府差委冬十朋李鄴權右相範恭守左丞改忠翊郎為昭果郎忠訓郎。

為昭毅郎李俅言什一稅法利害遷監察禦史四年春二月葬偽太後於東平賜狀元羅誘以下八十四人及第五月戶部侍郎馮長甯監察禦史許伯通刪修什一稅法條式三十二件隨法申明二十二件諸律刑統疏議阜昌敕令格式與什一法兼行文意相妨者從稅法秋九月學士院馬定國進君臣名分論其略曰:金師再駕攻圍汴都康王以帝弟之親總元帥之任握天下重兵號稱勤王自冬徂夏遷延六月移屯濟州坐視京師之危略無進師之意及夫汴京失守二帝北遷康王謂天下之在已逡巡即皇帝位於睢陽自餘觀之是耶定國應之曰:非耶文多不載豫批馬定國轉一官冬十月李節除右丞金虜寇(改作人攻)蜀敗於王師五年夏成忠郎許清臣除殿前太尉拆毀景靈東西宮得真宗皇帝玉石像碎為二十八段豫問可作材料否清臣答以斷首矣。麟,於是取一段示右丞相張昂雲:此真宗皇帝也。已而擲之五月開聖尼院佛像垂鼻衄三日百姓縱觀九月豫下詔南侵至淮泗遇韓世忠遊兵不得前繼聞皇帝親征四太子宵遁調發盡淨始遣人語之麟乃晝夜兼行二百四十裏抵宿州少安西北大恐麟率偽臣寮上言嚐謂中原製江表其為形勢與強弱逆順之理何啻得百二之利也。故自古王者興起必以河朔山東之地然後為帝王之真。。若乃崛起及遁居吳越之地計其強者能自保一隅隅有不振則中原之兵已進而墟其國者不可一二舉也。故史冊所載如吳為晉所滅陳為隋所滅周世宗翦伐淮南諸州至宋之初以次就平是也。乞下合屬去處曉示奉豫旨依六年二月改什一法行五等稅法夏六月汴京地震秋七月毀明堂得金龍之金四萬兩大銅錢三百萬暴風連日屋瓦皆震八月麟出獵陳留有義黨數百人欲刦之南奔皆法外處死於汴京以弟複知濟南府觀知淮陽軍冬十月下令民鬻子依商稅法計貫陌收稅知襲慶府李儔罵劾丞相張昂豫批雲:理合誅戮尚念儔係江南守臣隨軍歸附特以寬貸追五官與濠州蘆市酒監(舊校雲:歸本作添監)七年春賜狀元邵世矩(一雲:邵光規)以下六十九人及第改膽堂基為講武殿開上安門為眾安門朱雀門為明時門景龍門為照遠門秋九月以殿前大尉許清臣為權大總管府以子麟領行台尚書令馮長甯行台戶部侍郎行軍參謀李鄴行台右相講議軍事發鄉軍三十萬號七十。

四萬兩路南寇東路由荊山渦口犯定遠趨宣徽以至劉猊統之西路侵廬州麟統之偽詔榜示指斥鑾輿尤甚於五年淮泗之役軍之役軍之始行也。知臨汝軍宋著部夫到京子麟以後期斬之納其女於豫繼斬使臣趙倚語人曰:已斬趙宋矣。尋進於濠壽之閑東路猊所統遇楊沂中擒戮悉盡西路麟所統聞猊敗望風北遁失運車七千輛船七百隻迨歸亡歿散走者大半器甲文鈔軍須犒設等物不可勝計建炎已來王師獲捷未有如是之盛也。,於是慶猊為庶人免複官徙觀為東路留守以妻弟翟倫為南路留守八年夏四月改保康門為清遠門是月梟嗚於苑。又有梟數千嗚於內庭皆作休也。之聲豫惡之命能捕獲一梟者賞千錢五月無雲:而雷起龍於宣德門捫滅宣德二字豫令修之秋七月聞人南回探報王師欲北征遣宣義郎楊堯百乞師大金堯弼他辭改差戶部員外韓元美迪功郎遊何金虜(刪此字)不許八月望順昌府馳報喜旗至京雲:江南劉相公下全軍人馬並淮西兵十餘萬歸附已交收器甲接納了當九月十三日到京以歸首酈瓊為靜難軍節度使知拱州劉光時為北京大名府副總管趙買臣為南京副總管王世忠皇子府前軍統製靳賽左軍統製餘或諸州兵馬副鈐轄其次皆遙授諸州準備使喚緝捕盜賊劉麟府效用使臣正軍請受恣縱皆不及朝廷則例皆悔恨獨酈瓊以為得策麟豫見王師必欲北征遣參議馮長甯使金乞並力南寇(改作禦)冬十月壬寅平原鎮濠寨官賁百祥見星殞不覺失聲驚曰:齊帝星墜禍在百日之內同坐執之赴麟麟問可禳乎!百祥曰:應天以實不在修文惟在修德麟聞之豫以為狂士斬之汴京閣門奏僧道見謝辭令拜豫批依十一月庚子豫以私憾殺汴京富民孟師齊於東門籍其家資豫遣人乞兵大金金人先示難色豫乞愈堅不得已許之俾令先調發(齊兵)會於淮上約麟單騎議事濬滑之閑麟以百騎從是月丁未至河上悉為虜(刪字此)擒之四太子五郎君三路都統以數千騎馳赴梁門登城以守丙午四太子與三路都統以數千騎守宣德門東華門二酋(此兩字改作繼)從東華門入逼豫出見闥闌辣(改作達蘭)以鞭麾騎逼豫於闕亭以贏馬駝之而去囚於金明池廢為蜀王命百官有司皆仍舊以偽齊尚書省為金虜(刪此字)行台尚書省散出文榜買賣不許闕門仍以小番(改作校)揚言因民所欲皇惑眾聽稱。

齊王虐民命廢之放五釐免行錢散鄉軍敲殺貌事人教你百姓快活你舊主人少帝官家在此民心於見稍安而北軍亦不敢擾民(有闕文)不在此數宮嬪一百七十人妊身者九人其子麟一百二十人父子皆外示節儉之狀而內為淫泆如此獻妻得官進姊妹得差遣如高之立宋緝紛紛皆是中閑尤甚者如廉公謹以女奉麟以子妻伴之麟並取二人進於豫遂以公謹監禮部庫偽皇子府差使慎武郎侯湜出為長葛令有入已贓萬餘緡事發恐不免以至女進豫以為使功不如使過升湜為金牌天使陝西五路傳宣撫問其淫汙有至於此偽位八年凡含齒戴發上至耆老下至齠齔微至倡優無不自納官錢行偶語之禁喜掊克之術酷虐鄙不可以一二記其數也。有馬二萬四千匹在就有錢九千八百七十餘萬貫有絹二百七十萬匹有金一百二十萬兩有銀二百萬兩有糧九十萬石方州在外劉觀劉益劉複皆豫之堂弟猊為觀之子皆事掊斂無他能獨益輕財好施禮賢下士與卒同甘苦(刪禮賢至此十字)頗有遠略故廢豫日虜(改作金)人亦忌(改作執)之俾經略郎君以計掩捕其餘貸之。若無故觀至今恣其任便居住偽後錢氏宣和閑為禦侍淵聖時出宮配使臣張保義張為賊虜錢從賊幾為賊人所殺賣身與豫為針線婢故舊在宮庭中豫皆取法於錢先是邢希戴毛澄以忠言諫豫密通朝廷不納而害之至廢遷相州豫悔留錢五萬醮之十二月甲戌自相州徙上京改封曹王在偽位八年年六十五。

賜進士出身頭器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一百八十一校勘記。

有翊補周室之力(補字衍)書名以賤之(賤誤作賊)而彰暴有翊補周室之力(補字衍)書名以賤之(賤誤作賊)而彰暴有翊補周這到之力(補字衍)書名以賤之(賤誤作賊)凡父子容隱條犯者(凡誤作而脫容字)吏多戰守(吏誤作例)張柬(柬誤作柬下同)豫與柬議欲出城見虜酋(欲字誤在議上)豫詭辭乞立張孝純(脫豫字)升東平府以為東京(以字衍)雙丁籍為出戰(至)不願者聽(一作雙丁籍一為軍月兩點集呈器甲試弓馬合格者補交效用正軍不願者聽州縣市民亦各籍為伍單丁巡夜雙丁上教)毅文皇帝寇(至)麟統之(一作分三路南寇中路由壽春趨合肥以子麟統之李成關師古皆在麾下東路由紫荊山出渦口犯定遠趨宣徽以汴劉猊統之西路由光州犯六安孔彥舟統之)無雲:而雷(下脫忽字)賁百祥(一作賈百祥)以數千騎馳赴梁門(千字衍)而北軍變不敢擾民(此下應有豫之廢也。四字直接第十四行有馬二萬四千匹至方州在外五十二字元係錯簡誤作有闕文)不在此數(至)不可以一二記其數也。(此應上接方州在外下接劉觀劉益劉複皆豫之堂弟雲:雲:元本錯簡)。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