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百四十一

炎興下帙一百四十一。

起紹興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盡其日。

二十八日丙申金國完顏亮被弑於揚州。

遺史曰:金國主亮駐於揚州之東南督諸萬戶渡江甚急限來日不渡盡行誅斬萬戶皆懼之是時葛王已即位於國中改大定元年有傳錄其赦書至軍中者萬戶等以大江不可渡斬戮不免遂各懷異心有弑其主歸葛王意亮有親兵皆心腹人以紫茸穿甲謂之紫茸軍。又謂之細軍素號精勇諸萬戶請於亮曰:紫茸軍遠行數千裏未有以犒之可令自取泰州犒其軍亮然之遂發紫茸軍取泰州諸萬戶無所畏丙申夜持勁弓突入帳下衛者止之則曰:有急事聞奏亮聞喧欲披衣出則矢已及左右矣。亂矢齊發亮斃於帳中,於是喧囂不止梁尚書者聞亂即馳入呼諸萬戶曰:事已如此固無可柰何然方與敵國相持不知諸君何以善其後眾皆不言梁尚《書》曰:當撫定諸軍勿使囂亂徐使計策可也。眾稍定梁尚書遂取紙草牒雲:大金國牒大宋國三省樞密院國朝太祖皇帝創業開基奄有天下迄今四十餘年其閑謀信修兵革寢處百姓安業不意正隆失德師出無名使兩國生靈皆遭塗炭奉親丘子明詔已行廢殞大臣將帥方議班師赴關各宜戢兵以敦舊好須至移牒牒具如前事須牒大宋三省樞密院照驗大定元年十一月三十日牒銀青光祿大夫左領兵都監開國公蒲察(改作富察)龍虎衛大將軍右領軍都監徒單(改作圖克坦)右領監軍崇進左領軍監軍潘國公徒單儀同三司右領軍副都督函國公銀青榮祿大夫右領軍大都督開國公太保左領軍大都督齊國公初瓜洲之役軍中散人張真被虜亮壻駙馬都尉見而留之駙馬管黃頭女真三萬人(刪駙馬至此十字)亮聞葛王已立乙未命駙馬以本部兵歸丙申兵變駙馬兵既行有溫暾(改作溫都)者覓張真而得之梁尚書既作牒未有人傳行乃以張真齋牒戊戌發十二月己亥渡江是時江南但不見虜(改作金)人飲馬於江濱方疑之會張真到方知亮被弑虜(改作金)騎已有回者有虢州簽軍雷政者先自閑道來歸說亮被弑初猶未信得梁尚書牒乃賞政以官。

晁公敗盟記曰:二十七日金虜(改作人)諸酋(此字改作將領)集眾兵帳中相與謀曰:南軍如此此豈宜輕舉前有大江之險車船之敵後有糧運之阻敲殺之憂祗送死耳完。

顏亮凶訁孛我輩。若無船渡江必殺我等柰何內一萬戶曰:等死求生可乎!眾皆曰:願聞教令得生則可有萬戶戴總管李總管者諸酋(改作將)之豪起前密諭諸酋(改作將)曰:殺郎主卻與南宋通和歸鄉則生眾口一詞口諾不食頃諸酋(改作將)統集甲兵萬餘人控弦持滿呼噪直入逆(刪此字)亮寢帳把門絀軍部在為誰曰:我等欲至帳前有公事理會細軍縱入諸酋(改作將)引兵射帳中亮左右護駕親信兵衛識其難作擐甲上馬各帶奴婢出營脫身北走而亮覺變索弓箭仗劍顧視左右無一人矣。乃獨身倉卒引弓欲射曰:南家人我家人今日殺我赦我在汝等囚我可也。無取弑君之名諸酋(改作將)不應連射帳中矢下如雨亮即死於揚州並殺妃二人太傅一人左右親信謀事者數十人或雲:逆(刪此字)亮有妹夫者見變作先剚刃於逆(刪此字)亮腹冀脫己福既而亦不免於死為亂軍所害先是逆(刪此字)亮有親軍女真(刪此二字)三萬矛盾戈戟器械精純盡用紫茸絲絛穿聯鐵甲號紫茸軍其次用黃茸號黃茸國其次用青茸號青茸軍紫青黃三軍一名細軍。又名護駕軍專一族禦宿衛雖有大敵悉不遣行初諸酋(改作將)欲弑逆(刪此字)亮也。而細軍擁衛嚴密不可得近因謂細軍等曰:淮東子女玉帛盡皆逃避在泰州城域我輩急欲過江無由得往泰州取富貴樂等何不請郎主乞破泰州而取之細軍欣然而請逆(刪此字)亮從之細軍去者三萬人一鼓大破泰州子女玉帛無遺泰州統製官王綱棄城走江陰二十八日破泰州而逆(刪此字)亮被弑乃二十七日也。二十八日將官景世雄以二十五騎迎見虜(改作金)人李千戶約有三十騎擁過爪洲被虜菜人張真並虢州簽軍雷政渡江歸順報虜(改作金)主已被弑訖。

神麓記曰:亮初謀南侵也。用梁恪五光道馬欽郭安國等為謀主盡刷在國番漢這五十餘萬分五睡經河中府渡大慶關入陝西經孟津渡者為禦營中軍亮統至汝洛經河北西路衛州張家渡者往漢上經浚州通利軍渡者前來徐宿經河閑以東過山東入膠西者皆大漢軍使合喜孛堇(改作喀齊喀貝勒)總番軍往熙河德順欲先平巴蜀任宣徽命名劉萼統在軍十餘萬至光化扼江陵差高景山統大漢軍至膠西登戰船陳兵於海亮自提大兵直至淮陽要一舉而下先以采石難渡定(要渡)瓜洲如違製來日皆從軍法眾軍恐懼惟以待死計我所出勸農使契丹阿列(改作阿裏)等謀十一月二十六日夜分以禦營諸軍弓弩持滿向內喧嘩聲近禦帳亮驚問莫非。

南軍至乎!王光道秉燭引亮出帳來未即言閑眾謂曰:君違天虐民殺母戮親族滅大臣舉國愁痛惟君一人南朝無罪背約犯邊生造釁端不容諫諍惡逆不道神人共怒,豈能脫乎!亮見不免謂曰:汝等殺我順南乎!歸國乎!厲聲言歸國眾箭皆發射死焚其屍時年四十王光道梁恪馬欽郭安國等皆遇害就遣驛使走至汴殺皇後徒姑丹(改作圖克坦)氏太子光英其惠妃德妃昭容安危容昭儀淑儀十六位禦嬪皆放歸宗亮簡宗廟廢祭祀棄法律逐功臣治宮室飾台榭內淫亂犯親戚輕百姓好攻戰侵邊境虐生靈是致如此諡法違天虐物曰:煬遂諡為海陵煬王後曰:幽皇後息曰:殤太子。

虞尚書采石斃這時記曰: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渝盟入塞進兵江淮遣諸酋(改作將)分道入寇(改作境)一軍遵江道以趨兩浙一軍出宿亳以蹂淮西一軍曆唐鄧以瞰荊襄一軍據秦鳳以伺梁蜀朝廷命諸將分屯捍禦吳玠駐興州姚仲駐漢中王彥駐安康吳拱駐襄陽李道駐江陵田量中駐武昌戚方駐當陽李顯忠駐池陽王權駐建康劉錡駐鎮江成閔駐晉陽李寶守海道秋九月亮以兵十萬號四十萬直趨江南為必渡之舉時劉錡為淮南浙西江東西路製置京畿淮北京東路河北東路招討使分命諸帥捍禦十月乙卯虜(改作金)兵自發豐過淮西丙辰侵犯(刪此字)廬州(下添至字)枯皋下寨戊午遣樞密葉義問督視荊襄江淮軍馬中書舍人虞允文參謀軍事洪邁馮方並充行府幕屬已未虜(改作金)兵犯(改作攻)滁州先是劉錡遣王權將兵渡淮迎敵權逗遛不進至曆陽修築城壘為自安計錡再檄權往壽春權以威脅總曹固請於朝乞留權守和州錡複督行權少是已三日發一軍凡二十四日僅發去八軍止於廬州戍守故虜(改作金)人犯(改作至)淮得以係橋從容而進如入無人之境權旋棄廬州回屯昭關將士皆請戰權乃領親兵先遁麾眾使退虜(改作金)騎至尉子橋權始遣姚興一軍迎敵興戮力死戰數告急於權權大飲宴於仙蹤山上以群刀斧自衛殊無援興意興勢雖卻猶殺賊(刪此字)數百人擒渠帥而回會賊(改作敵)假立權幟以誤興興奔入遂與其徒俱陷權猶走旗報捷冀以欺罔自解自是不複更與賊(改作敵)接徑回和州州城新築而所儲資糧可為數月計權誌不在守迺紿眾曰:已得令令棄城守江庚申權登車船上遂自焚西門棄和州先往采石辛酉虜(改作金)兵陷和州城中糧儲器械輜。

重盡委於賊(改作敵)虜(改作敵)乘勢奔突軍民自相蹂踐擁入城河與江爭渡溺死者什三四將士憤怒號呼指船底罵皆以權不戰誤國為言潰兵抱蘆葦浮江而過者散而之他甲子權宵遁自采石歸建康是日錡小捷於揚州之西南錡以王權失淮西則淮東孤軍恐不能守虎翌日乙醜遂棄揚州退保鎮江留一千五百人塞瓜洲渡亮兵進迫大江刻十一月初七日渡采石瀕江居民震驚竄伏吏士無人色朝廷以諸將逗遛大律召成閔代劉錡趣王權赴都堂議事先遣舍人虞公往池州趣李顯忠交王權軍事虞公陛辭上曰:朕固知和議不足恃二十餘年(宮中)錢物不敢輕用毫積寸累內藏亦粗充盈正為今日備適葉義問以錢帛為請朕已從內藏支付幾百萬矣。卿須錢帛奏來朕所不吝第患事不立耳虞公退急裝趣鎮江時劉錡已臥病虞公見之因谘以今日事勢劉大言曰:兵凶器戰危事聖人不得已方用之虞公曰:今逆虜違天(刪此四字改作北人)叛(改作背)盟席卷淮東西窺江南我有心腹之憂今日用後猶為得已乎!劉。又曰:錡直不愛朝廷官職將歸製置招討印耳虞公笑曰:公言大是主節但今國事如此上自王權之敗不遑九重將以馬上從事此豈將軍上印綬時耶劉語塞時建康已告急虞公倍道趨建康是日我師敗績於瓜洲虞公往采石道遇王權敗兵各鳥獸散公即訊之皆曰:我輩昨隨王權隻聞金聲不曾聞鼓聲蓋權未嚐與賊(刪此二字)交戰惟是走耳去采石尚二十裏北虜(改作軍)鼓聲動地從者止公曰:事已至此舍人欲何之虞公不聽亟索馬行暨至采石望北岸賊(此字改作金人)硬寨連亙數十裏我軍星散無紀律虞公易服行造其閑會見一二統製官虞公勞之因問王權罷兵之由皆曰:權驕惰不恤士卒非虜(改作敵)之善勝權隻有走耳我輩未嚐虞公曰:今可戰乎!眾皆笑指北岸曰:彼勢如此誰能以身犯必死乎!虞公徐曉之曰:虜(改作敵)萬一過江而輩措足無所雖走亦何之今走亦死戰亦死等死不如一戰冒萬死求一生轉禍為福因敗成功在此一舉矧雙朝廷衣食汝輩二十餘年緩急乃不能一戰以報國眾皆曰:今雖欲戰柰無主其事者何虞公見其可動唱言汝輩止緣王權繆妄致此今朝廷已別選交王駐軍矣。眾愕然曰:誰可交者虞公諭之曰:朝廷差我到池州到池州取李顯忠交此軍事顯忠如何眾合辭曰:得人矣。虞公曰:虜(改作敵)謀來。

日過江勢已迫請諸公當力戰官家已發內藏庫錢帛並節度承宣使已下官告在此頒賞有功者眾皆曰:誠然我輩效命諸統製趨出轉相告語須臾合軍皆奮臂首爭)死敵虞公即與勾集戰艦簡水軍五千餘人連小舟護岸以戈船軍當前終夜整齪十一月乙亥虜(改作金)築壇於采石西岸上這登壇殺牛羊豕黑白馬各一祭天禱江乞風以濟丙子壇上見黃繡旂各二亮擐金甲坐壇上麾紅旂以發戰艦凡五百餘艘緣岸鐵騎周匝三四十進而閑虜(改作彼)軍大呼我軍辟易會北風急虜(改作北)船如劈箭有數十艘即薄南岸公見統製盛新撫其背曰:昨與爾議破虜(改作敵)為期今乃不用命乎!盛回顧曰:舍人在此即麾軍鏖戰士氣百倍無不一當十虜(改作金)兵大敗戈船前斷賊(此字改作敵歸)路岸上餘眾悉拜降先是酋(改作亮)恃其眾欲徑跨江而渡故所用皆是小舟一舟濟數十人其指可掬而官軍所操皆艨艟巨艦士卒用命遇敵船即撞劈中折(全舟)沈沒賊(改作敵)既退衄公撫勞將士具捷因騎置以聞諸統領官環坐見樞府人吏趨走虞公之前唯謹私怪之閑趨起問吏舍人何官職吏對此中書舍人朝廷侍從官也。統領官爭理庭下拜曰:初謂舍人閣門宣讚等官,豈有文官能馳騎行陣閑乎!虞公直執其手曰:諸公何言方與諸公共安危同死生期於破賊(改作敵)以報國家遂相與誓日虜(改作北)兵再欲濟江而其意已屈然猶自張不已官軍直突北岸奪其(渡口)以神臂克敵弓射之虜(改作敵)皆徒步登岸棄船而焚之官軍(乘勢縱火)盡為灰燼虜(改作敵)眾披靡亮揮軍下壇初亮使偽參知政事李通跪壇上口占檄文招王權戊寅顯忠至遣硬探騎過江知虜(改作金)兵已走揚州與瓜洲渡兵合矣。虞公謂李侯曰:賊(改作敵)懲采石之敗空壘往合瓜洲兵鎮江無備我當往第恐兵少今來采石愈益深塹築堤或伐木為柵守禦甚固虜(改作敵)未可卒犯鎮江邊岸分屯備禦甚多要害僅數處將軍能任其責分一軍相從如何更須有百餘戰艦則事濟矣。李侯曰:敬受令是日虞公徑發循慈湖馬家渡街道上措置方略迤邐還建康公至建康公至建康見元樞知府事張公燾(徒步)造謁虞公問勞甚勤曰:燾所謂賴公庇者完顏亮期初八日來此會食使燾安往諸公因議可以往鎮江者皆有難色張目虞公。

曰:明府已建大功可任此責虞公往鎮江謁劉錡劉疾已劇執公手曰:朝廷養兵三十年我輩一技無所施今日盛大功乃一中書舍人我輩愧當死矣。虞公退與楊存中成閔謀曰:賊已瞰江宜亟經畫守禦之備今船。又係岸有如臨期不堪駕用柰何遂相與臨江按試時江上止有二十四舟顯忠所遣船亦至虞公命戰士踏戈船上下中流如飛北岸虜酋(二字改作兵)皆憑壘縱觀駭愕相謂曰:南軍有備亟遣人揚州報亮亮馳至立問諸酋(改作帥)以必渡之策有酋(刪此字)跪前曰:南軍有備未易圖也。曏觀所用舟楫迅駛如飛甯能當之。且采石渡方此狹甚而我國猶不利請徐為之謀以伺其隙亮大怒諸酋(改作帥)退聚謀曰:南軍如此豈宜輕舉祗送死耳亮凶訁孛明日叵不能渡江必殺我輩不如先發遂共定謀殺亮乙未諸酋(改作帥)許作南軍刦寨直趨亮寢帳親兵問為誰諸酋(改作帥)語之曰:我欲帳前折事親兵縱之入諸酋(改作帥)引弓射亮被傷直彎基弓曰:汝是南家人抑亦我家人答曰:我家人亮曰:今日殺我赦我是在汝等不赦我速殺我然我自知無道汝等殺我固當諸酋(改作帥)連射帳中矢下如雨亮即死兼殺其妃五人虜(改作金)兵遂退屯三十裏北人虢州簽軍雷政渡江歸順報虜(改作金)主已被殺矣。使騎往探得其實十二月庚子禦營宿衛使和義郡王楊存中管侍衛馬軍禦前諸將都統製成閔中書舍人督視荊襄江淮參謀軍事虞允文總領淮東軍馬錢糧朱夏卿列奏以聞北壘亦具亮之死日來求和捷書奏上曰:亮已遇弑軍無統率眾心不固賴諸路將帥廣行招納朝議亦欲進師虞公先往行在所稟議事宜時虜(改作金)雖移屯兵尚駐淮東公入見上慰勞有加虞公奏曰:此廟堂神靈陛下英斷將士用命牙何力焉上嘉賞再三有旨論功行賞張振時俊王琪盛新戴皋以功烈顯著人轉三官其餘將士亦以次推恩虞公奏昨采石事勢危急臣於振等行陣閑許以重賞振等效死力戰三官恐不足酬其勞乞回在身宮職推賞振等上曰:曏江上甚危急得諸將致力其功豈忘尋改授正任承宣觀察等使虞公繼論列今車駕進發而虜(此字改作北軍)在淮東鎮江對壘(道路)尚梗今當督淮上之兵斷虜之(二字改作其)歸路發鎮江等兵為掩襲之舉虜(改作敵)可無噍類矣。上深然之命公往淮上措置而諸軍先已過江矣。十二月壬寅成閔收複揚州甲辰李顯忠以大軍。

濟江去和州三十裏與賊(此字改作北軍)相持丙辰成閔收複泗州皆虞公前日鼓勇士氣一戰之力也。未幾北虜(改作軍)都管司以牒來雲:正隆無道背議興兵今已廢殞初立新主見議班師而朝廷將複從和議焉自古江淮用兵稱周瑜之赤璧謝元之淝水為雋功然瑜乘曹公士卒疲疫之餘而淝水之勝出於苻堅退師之無律今亮以滔天之逆陰謀數十年(下添空國二字)長驅犬羊(改作深入)空國來寇(刪此四字)而虞公奮然以忠義徇國帥罷散之卒身自督戰遂成采石之瓜洲之虜(改作兵)不戰而自斃此豈與赤壁淝水乘危徼幸同山語哉!異時國史大書特書與宋匹休薦紳钜上說必有能效勒燕然銘頌淮西碑以揚厲無前之績者然遠方書生亟欲廣其事以壯吾中國之威激厲士大夫之氣謹再拜稽首而書之。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二百四十一校勘記。

徐思計策可也。(思誤作使)其閑講信修睦(講誤作謀)將官景世雄以二十五騎迎降(降誤作見)李千戶約有三十騎(一作約引三百騎)更須有百餘戰艦(有應作得)丙申北人〈豸虎〉州答軍雷政(脫丙申二字)。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