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十三

政宣上帙十三。

起宣和五年正月一日乙卯,盡二十七日辛巳。

宣和五年正月一日乙卯朔金人李靖王度刺(改作都哷)等來議燕地稅賦。

初四日戊午李靖等入見於崇政殿。

李靖上殿奉書傳達如儀上遣黃珦傳旨雲:兩朝共議協力討伐契丹今已得燕實為慶事自泛海計議累年大事已定自合結絕今來一事未了。又生一事暴師日久各不穩便早見了結當共享太平,豈不美事所有稅賦等事詣宰臣王黼賜第計議靖等詣黼賜第黼諭靖等雲:兩朝計議累年大事已定今卻忽於元約之外頓生稅賦一事何故如此靖等對以隻為本朝自用兵馬取得燕京獻與宋朝所以要稅賦黼諭以今來原約之外頓然更要稅賦本朝官員上下以至朝廷議論都不肯黼亦以此為難惟是上意要成交好特地允從黼性明白自來不隱事人所共知自家心裏事亦須說與使人。且如初議取燕地本要複漢地救漢民今來貴國卻於元約之外生此稅賦一事。且如自來與契丹五十萬銀絹已是煞多今。

若更要稅賦須是。又添物事如何交得出委是難以依隨。若便斷絕即是許多年歲往來計議交好不成兩國如此各不穩便今來選置官吏屯駐兵馬與貴國出地稅有何所利實是止欲成就交好。且如地稅自燕中計腳乘到貴國如何般運得莫須別以銀絹代稅賦靖雲:如此則甚好卻是省力不知待著多少銀絹代稅賦黼對以燕地稅賦自來素有定數已得聖旨令趙龍圖等前去議定。

茆齋自敘曰:朝廷差趙良嗣周武仲充國信使副仍送伴李靖等入燕仆問良嗣所以奉使事良嗣不答遂行經十餘日長嗣武仲同李靖王永福撒盧拇(改作察勒瑪)回自燕中赴闕不言所議童貫呼仆謂曰:良嗣昨有占到語錄與你所說不同兼你係摘留使人自合赴闕本司已作奏狀可取東路馳去仆遂行至闕下奉聖旨令中使押馬擴赴王黼宅議事黼雲:在奉聖州摘留所論事理力爭死爭此一節朝廷甚多公仆曰:不意延慶遁走女真先入關不得而爭也。黼起立雲:據今事宜有何所見仆投黼一劄子雲:燕地乃中國北戶自祖宗以來有誌恢複比者海上交結女真已許割還但緣劉延慶遁走失入燕之機會今女真先入據之輕我兵弱已肆侮慢當經形勢於複地未為急而防後患乃急務也。愚請於複地之間條畫徐製女真三策以杜後日之患。若女真果以山前山後故地故民盡還本朝將用我故民守我故地關山險阻易為捍禦雖倍益歲賜則所入足償所出得以複境土而絕後患是為上策倘女真必欲割留平灤營三州不全歸燕地則宜各守所得彼得燕山使守燕山我得涿易即守涿易比類高麗夏國少與歲賜彼必欣然聽命。若慮日後侵陵則於廣信以北橫斜多築城壘嚴屯軍馬仍開掘涿易兩河為塘濼連接沮洳直抵雄霸彼來則禦之退則備之是為中策。若。且聽金人奉聖州之約止割燕京六州二十四縣全與契丹舊幣姑苟目前之利徐為善後之計是為下策舍此三者。若汲汲於求地而不計勞費增歲幣益禮數興板築姑防一隅用新附之眾徼幸戰勝徒勞交往事或隳成一旦使女真得誌殆將敢侮於四夷(改作方)是為無策今女真雖乘勝氣銳但兵少而力分加之天祚未滅張瑴(舊校雲:史作覺按因犯諱故改覺)抗衡國內空虛新民未附我。若嚴備邊防屯集大軍示以威信遣一介辯士議之彼方同顧不暇未必不成上策惟朝。

廷議而行之不可緩也。黼讀至姑苟目前之利徐為善後之計是為下策黼歎曰:何謂苟目前之利也。公之下策乃朝廷之上策於公下策中更待添些物色仆曰:更添物色便是無策黼雲:允如公說。若彼席卷南來柰何仆曰:彼方內顧未暇南來內憂既絕然後逞誌某今所論蓋欲弭異時之患乞公相深思之黼雲:虎狼之暴豈複內顧兼朝廷大議已定今。又差公作計議使但著剛著柔交割取燕山便是功也。餘不須論。

初五日己未李靖等入辭於崇正殿。

靖跪殿下上令黃珦傳旨諭靖等到軍前日傳語大金皇帝謝遠遣使人到闕兩朝信好累年巳著切不可聽契丹言語此輩亡國之臣沒安身處隻欲鬥亂兩國但與鑒萬必不敢複言。且如稅賦本實難從隻緣成就交好特依議應然亦須酌中商量方可了得所有營平灤三州地裏不多隻是要抵敵四軍。且是一道了絕甚好本朝與貴國交好累年。且如朋友覓一物也。須與卿等到日但子細奏積壓靖等雲:領聖旨靖等雲:奏稟去年歲幣上。又令珦傳旨今年來要去年歲幣極無名待將金帛為賀功犒軍之禮靖。又再三奏上不許。又再奏告上遣珦再諭靖等與去年歲幣靖等歡欣不覺踴躍靖為期日已迫乞免供奉庫賜宴及朝辭並門外禦筵上許之。

龍圖閣直學士大中大夫趙良嗣朝散郎充顯謨閣待製周武仲充國信使馬擴充計議使齎書再往軍前許以銀絹代燕地稅賦令定議數日。

朝廷國書。

《書》曰:正月日大宋皇帝致書於大金皇帝闕下比聞親提師卒遠涉關封靡煩振旅之勤共底夾攻之績夙惟信義方劇忻愉亟承使節之還舊沐書辭之悉念欲諧於歡好當曲示於忱誠本朝與貴朝數年計議漢地漢民及夾攻等事具載累書茲不費詞昨趙良嗣等還自代北知欲入關討伐即自涿易等處分遣軍馬夾攻三麵掩殺契丹數陣大獲勝捷追逐遠過燕京東北實與貴朝攻取居庸之兵相應靡有差失暨國妃與四軍以下奔竄城中無不順之人似聞貴朝兵馬相近於義不當爭入燕城即令遠駐兵馬本堅守信約應夾攻者事皆有跡可考不待理辯今承來書燕地州縣稅賦欲行拘收不特事非元約。又非近所計議自古及今稅賦隨地況遠隔關塞民戶。

如何般運於理本難允應重念萬裏交歡逾海遣使積年於此信聘往還情意已篤義當勉從所諭以成交好今特許每歲別交銀絹以代燕地稅賦令良嗣等前去定議並契丹舊交銀絹並合自今來計議畢日為始所有彼此遣使特賀禮正旦等事侯計議畢議定發遣月日受理去處其銀絹交割處所分立界至等事續議畫定候屬春和茂膺天福今差龍圖閣直學士大中大夫趙良嗣朝散郎充顯謨閣待製周武仲充國信使副及差馬擴充計議使有少禮物具諸別幅專奉書陳賀兼謝不宣。

二十五日已卯趙良嗣至金人軍前議銀絹代稅賦定數金人並言課程除歲幣外要增添一百萬貫並以貨物充折令回宣撫司申聞候報。

燕雲:奉使錄曰:是日良嗣至軍前於城西南一廢寺中安泊見虜酋(改作金主)令譯者傳言收下燕京遣使賀功甚好不知大宋皇帝實歡喜否對以兩朝共力討伐契丹今已得燕實為慶事本朝皇帝聖心喜悅所以遣良嗣武仲充賀功使副阿骨打(改作阿固達)及其下諸酋長(改作將帥)大喜繼令繹者問別有無奏陳言語開陳稅賦一事即非元約。又非近所計議本難相從朝廷大臣議論皆以謂不可(惟主上聖斷就出金元蓋)欲成就交好特許別交銀絹以代稅賦專遣某等來定議然稅賦所出須要贍養軍民須以分數酌中參定方可了絕兀室(改作烏舍)雲:此不難據燕地所出稅賦並課程計數兌換自然不錯某等對以國書內止言稅賦今日卻並課程言之,豈有此理卻雲:所謂稅者商稅鹽稅諸般皆是也。對以稅賦課程自是兩事其理甚明兼前番臨時曾言夏稅秋賦如碎雜豆油之類如何般運設。若本朝委曲從之莫須拆當元帥與郎君皆言甚好此本為稅賦元不曾說及課程卻。又生此一節況自來與契丹五十萬銀絹皇帝聖意甚厚欲成交好盡數許了巳是煞多今來。又將銀絹折當稅賦一定之後不論凶荒水旱每年依例送來如是酌中方可成合兀室(改作烏舍)出文字二件一件言稅賦二百年舊額每歲出緍錢四十萬後來新額四百餘萬一件通課程約六百萬貫卻待以多少銀絹代之良嗣答以燕地褊狹,豈有元約額隻四十萬貫後來便頓增許多承平時鬥粟不過百錢今兵火荒歉凋殘之餘鬥粟千錢自應十倍,豈可以此為定兀室(改作烏舍)雲:貴朝國書內既言別交銀絹以代稅賦必有定數請分明。

說破良嗣出禦筆十萬之數言之兀室(改作烏舍)雲:十分未有一分燕地稅賦共收六百萬貫。且如舊與契丹銀絹五十萬貫尚有五百萬貫奉聖旨於內留四百萬貫養贍軍民隻收一百萬貫良嗣。又以第二項禦筆二十萬之數許之兀室(改作烏舍)雲:二十萬之數尚不及前項之半更要西京如何了得再三辯論久之遂除下西京堅執如故不免以第三項禦筆二萬綾數許之兀室(改作烏舍)。又雲:燕地本出六百萬今隻要一百萬巳是恩義猶不相知卻隻待拆些銀絹更做盡艱難作兩三番添展如便更添得來拆當些小物必做難易不。若都休更無商量請使副回去隻依契丹與貴朝舊日兩地供輸人戶勾退涿易見存兵馬。若不退便將兵巡邊良嗣曰:兩國繼好累年本朝自以兵下涿易今乃雲:爾豈無曲直兀室(改作烏舍)曰:不是本朝要斷絕自是貴朝惜物。若將就作百萬便見了當遂出國書草本細計物帛錢數本待斷絕恐兩家不好據今來地盡在國書中。若一一從得便好如不從便休來商量。又出拆當物帛數字內二等綾價謂上等每匹五貫中等二貫五百文閏羅四貫練絹二貫。又出燕京地圖雲:招延州是渤海住坐本朝拘收外有居庸金坡等關貴朝占據古北鬆亭關本奚家族帳自本國為主西京一節候大事了可以商量也。入辭虜猷(改作金主)言為稅賦事不相合本要止絕數年逾海通好。且欲相成就的確事節盡在書中一一從得時便好也。如不從得便領兵巡邊。又雲:古北口與此同時貴朝其鬆亭關本朝屯戍更不可說著使人回為我語皇帝事當亟決使人亦步亦趨疾回我欲二月十日巡邊無誤我良嗣雲:此去朝廷數千裏今正月。且盡安能往返如期莫。若使人留雄州以書馳驛奏聞為便阿骨打(改作阿固達)。

許之。

二十七日辛巳趙良嗣回至雄州即以所得回書附遞奏聞。

金人國書。

《書》曰:正月日大金皇帝致書於大宋皇帝闕下遠辱華函繼形溫問因遽成於小補感特貺於慶儀載循計議之辭未悉聽從之諭致煩馳報冀示誠音自來越海計議收複燕京並所管州縣元是漢地漢民已曾允應。若是夾攻則與。又承回示。若大金兵馬到西京本朝便自燕京戲並應朔等州進兵洎至遣兵攻下。

西京牒報代州不經依應直候契丹勢傾力敗方自涿易起兵與元約不同昨於奉聖州良嗣等來時國妃狀奏稱貴朝兵馬竊入本京雖已殺盡幸願款附金國尚不欲違約已報許與後國妃。又申瀘溝河南大破南軍雖追捉數萬願為金國臣子重念如不自取慮失元許遂遣重兵攻破居庸燕京並所管州縣並巳款降尋遣親見副使馬擴專報委細及差人就檢陣地僵屍甚眾俱是南人更有人暗知貴朝統製劉延慶巳坐失律兼偽命林牙統軍查刺(改作紮拉)等以下亦稱國妃知當朝兵馬過關勾退鎮南軍馬待圖逆戰蓋因自來已破大軍別無警急及至相近不敢對敵因而遁去別不敗於南軍南軍亦不曾到燕京左右。若是城中之人實有相順無因盡殺入城軍士依此事跡足認貴朝兵馬不克夾攻特因自力所以拘收稅賦今承來書事非元約稅賦隨地戶民如何般運於理本難允應今特許每歲別交銀絹令良嗣等前去定議向來燕城儻賴貴朝攻下無由更收稅色實以自力收獲故也。既以相許即委所司勘會據燕京管內每年收納隨色賦稅共送五六百萬貫乃命宣諭國信使副於內隻收合直一百萬貫物貨回奏良嗣等稱奉禦筆隻許銀五萬兩絹五萬匹如不允應便添十萬仍議西京在內更,或不許西京別作一段猶不允從添綾二萬入二十萬數更,或不允綾在二十萬數外以上別不奉到宣旨不敢自專願遣使人齎書計議據年前合交銀絹數內先已將到二十萬兩匹尋委舊曾交割官員檢辨收領緣稱絹貨下弱不並前來今請依與契丹一般者交送據平灤等州不在許與之限已曾書報儻廣務侵求難終信義無煩理會況平州已為邊鎮所有協虜投過民戶別諭良嗣等省會去訖所據今歲代稅合要物帛絲綿諸番色數並依中等價值別有劄目如可依從即請一就起般年前並今歲合交銀絹依契丹數目送至燕京用賞軍人外據代稅絲綿諸物定於今歲十月交割內絲綿並須燕京土產外自今歲以後常年合交代稅絲綿等物依見去劄數並前來歲交割銀絹一(一依)準舊例分破五番般送平州路界首交付及示盟誓凡百事節不拘大小緩急上下公私皆恪遵此信約長世不違貴憑同盟所有封疆可自燕京所管州縣地分與平州界至其間畫立一界石以為世守(一之)界永無違盟紊亂其賀正旦信使彼此各請預。

先一日到闕生辰人使以十月三日受禮依上到來外賀貴朝生辰並依舊來契丹發行月日到闕仍於穩便處所起置榷場所有燕京並隨州縣民戶不少。若許計議不見定一自難安撫被害流民極破散無依者苟失今年播殖將來住係何處卒難拯濟如或難以準隨請自今各隻依向來契丹所行過體例一般施行仍速勾退過界兵馬候當春始善祝多祺有少禮物具諸別幅令龍圖閣直學士大中大夫趙良嗣回專奉書陳達兼謝不宣謹白。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十三校勘記。

,豈非美事(非誤作不)周武仲(應作仲武)茲不贅辭(贅誤作費)本堅守信約之應夾攻者(脫之字)金人並言課程除歲幣外(至)令回宣撫司申聞候報(此段應另行低一格誤連上文)某陳稅賦一事(某誤作開)一件連課程六百萬貫(連誤作通)以為世守一之界(一字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