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四十七

靖康中帙二十二。

起靖康元年五月五日庚午,盡二十五日庚寅。

五月五日庚午詔勸士民以財穀助軍興(舊校雲:此詔李忠定撰)。

詔曰:朕嗣承丕緒夙夜兢惕思所以撫綏四海惠養元元以為無窮之計而寇戎弗靖未能偃兵故將起天下之師以振國威然而興師十萬日費千金方積弊之後朕痛自刻勵罔敢汰侈罷斥浮冗粗給經費其於師旅之用仍未有以贍之也。昔漢武帝募民入粟塞下而師賴以濟今朕上為宗廟社稷之重將以定中興之業下為億兆蒼生之眾將以圖休息之期此忠臣義士協濟艱難之秋也。應天下士民上戶有能推其財穀贏餘以佐軍興者仰州縣聽其自願不得抑勒不以多寡別項儲蓄專以充募兵養士之費具數申樞密院各以名聞朕將等第推恩以為忠義之勸。

八日癸酉河北河東宣撫司乞招兵以防秋。

河北河東宣撫司言河北諸州正兵闕少於陝西募遊手惰民充義勇五路各四千人可趁防秋從之仍令尚書省撥降銀絹。

蔡攸移潯州安置。

臣僚上言臣聞善除惡者如去草之絕根不善除惡者如養虎之遺患其為禍福非不較然易見自昔人主有一失而莫救者依違牽製坐視不忍決也。臣謹按蔡攸大罪有七其小擢發莫數不複道也。以樞密之臣為俳優鄙賤之事淫言媟語巧發應機怪服異裝俳諂獻笑出入禁闥遊處宮闈冒男女合避之嫌犯君臣至嚴之分閫閾不限堂陛夷攸之罪一也。盜柄鬻恩援引死黨父子兄弟自相戈矛伐異黨同門分越楚及京謫衡州有旨令攸隨侍自當聞命就道乃頓跡滎陽積日不發既不順於其君複不孝於其親攸之罪二也。朋比中官握臂交膝眤比恩私互輸誠款推挽呼吸相助攸之罪三也。幽燕之役開釁啟戎(改作構兵)以方爭為恢複以俶擾為撫定以營平檀之地捐之金人蜂蠍在懷虎兕出柙(刪蜂蠍至此八字)。且公肆誕謾以為不世偉績酬功之際超取上賞國公帝師一舉而委之偃蹇傲睨居之不疑攸之罪四也。金虜(改作人)渝約詭謀已形藥師背恩逆跡。又著帥臣將校章疏迭來自去年秋杪中朝士大夫切切私語知禍必至而攸帷幄謀臣邊機在手縱使不敏睹形亦。

悟而秘藏覆匿不告於朝惴惴然惟恐前日罔功冒賞奸跡呈露至使金虜(改作人)長驅藥師助叛畿甸為之繹騷兩路罹其荼毒聖主宵旰生民瘡痍伊誰致之攸之罪五也。汲汲為妻孥念其家所蓄器皿。若金銀首飾之類先自銷鎔為輓裝計及虜(改作敵)至將卷室而東去繈褓之子苟可愛者悉〈扌巂〉以往猶偃然肆言曰:得旨扈上皇駕縱使當時懇告得命亦合留家屬京師與國分憂臣頃在外州見潤州人來雲:六夫人某日出某寺觀燒香六夫人與詔使待製詔攸撰某日過江而去蓋攸之妻與子也。回之日實二月二十四日在上皇渡江回鑾之後避危圖安反覆熟慮直至,於是夫為君為宗廟社稷為百姓謀其忽如彼為妻為子為婢妾計其審如此人臣不忠複有甚於此者乎!攸之罪六也。上皇既傳位陛下則陛下神民之主矣。凡戴天履地而為人者孰不稽首曰:吾君也。況身為輔臣乎!況前日職在樞機樞機實本兵柄曰:戰曰:守此實司之可須臾離乎!今外州都監小邑縣尉寇至而遁比之他官罪固加等。若廟謨兵機所寄先眾而遁其法當何如哉!攸之罪七也。攸有七罪實天下共知不獨微臣言之其前四罪縱付輕典在祖宗時亦合投荒其後三罪則匿寇秘禍殘我生民恤身謀家忘我宗社篾君臣之義擲大兵之柄自古人臣有此之大惡其可複容於覆幬之間乎!。若不早行誅殛其如祖宗何其如天下後世何昔唐五王不誅三思陷唐室以再亂曾不知桃上之蟲。若羽翼複生潛飛深宮大肆吞噬可不戒哉!攸之奸猾詭秘公卿大臣有墮計中而不悟度其一二年必有為之遊說如許及門旋遂造室廁足有地奸計即行鉤引支黨同惡共濟蕭牆之禍事出意外是時愴悔哀痛噬臍何及臣愚欲乞陛下大明典刑以絕後患如散官安置湖外之類誠不足以塞天下之紛紛取進止五月八日奉聖旨可移潯州安置。

九月甲戌種師中敗於榆次死之。

河北製置使種師中軍於真定樞密許翰怒其不進檄書一日六七至有逗遛玩敵之語。且責必解圍太原贖罪師中至平定軍乘勝複榆次諸縣屯於胡(改作壺)林去榆次三十裏金人乘間來突諸軍以神臂弓射退之師中欲取金銀賞軍而輜重未至故士心離散初師中約姚古張灝兩軍俱進師中屯於榆次之。

境而古灝不至甲戌金人婁宿(改作羅索)悉兵來攻右軍右軍先潰前軍亦奔師中率麾下死戰自卯至巳所餘才百餘人身被數鎗裹瘡力戰。又一時而死之年六十八侄沔招魂奉柩至京師上哭於禁中親製祭文雲:籲嗟虎臣公爾忘身遣內侍張實致祭贈鄉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官其子孫族屬二十人功德院賜名旌忠二子濬潛師中既死朝廷議失律兵將之罪中軍統製官王從道朝服斬於馬行市副統製張師正統勝捷兵方屯大名府劄下知大名府李彌大斬之眾遂潰後為韓世忠招降者是也。。

封紙編年曰:先是師中被詔以兵裹(刪此字)送大金令歸至大名府複被詔以所統兵救援太原遂自天長發平定軍至壽陽縣凡數百裏間未嚐見一金人師中以為金人知師至悉巳遁去而我師肆行未嚐被堅執銳五兵之具悉委傔負之將至石坑有報前軍已到石橋至太原止二十裏中軍至石坑軍壘未屯有報榆次縣路金人賊(改作兵)馬將至師中曰:必金人殘零將歸者令後軍去收捉轉刻之間金人大至我兵未措手間鐵騎來衝奔潰被傷不可勝數師中遂歿幸脫兵將十無二三矣。。

節要曰:金人圍太原多於汾潞兩路以拒王師蓋王師時在汾潞也。不謂師中由平定出關一旦去太原不遠一舍賊眾驚惶謂自天而下師中所失者既不能乘其不意攻其無備以破之則當急趨太原薄城而壘與張孝純王稟之軍相為表裏彼賊以(刪此二字)粘罕(改作尼堪)之徒遠去而王師已到太原必不敢越太原重兵拒汾潞之師也。由是汾潞之師自可進至太原則太原之解必矣。而師中至是自謂孤軍深入複懷怯懼回趨榆次為婁室(改作羅索)所衝大敗死之自賊入寇兩河河北更無一戰河東大小雖有數戰惟孫翊折可求種師中之戰有可以與賊相持勝負之理至於敗也。誠可惜之故臣皆有說焉其餘焦安節敗於團柏冀景敗於交城楊誌敗於盂縣解潛敗於南關範瓊敗於介休劉合敗於平定張灝敗於郭柵皆望塵而走或交鋒而退無足紀也。。

靖康小雅曰:公諱師中始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既盟城下擁眾北還詔遣公將精甲三萬尾襲其後賊(刪此字)迄出塞不敢肆暴因令公留屯真定未幾趣公援太原時許翰同知樞密院事昧於兵機以峻文繩公不容頃刻公方欲規畫所宜並待餉饋稍給方乃鼓而西。

翰督責益急公太息曰:事之不濟天也。吾何愛一死不以報國耶乃由土門下井陘至榆次金人先屯兵縣中公遣擊走之遂入縣休士時軍中乏食三日矣。戰士日給豆一勺皆有饑色翼日賊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誌為選鋒首不戰由間道徑歸前軍參謀官黃友戰沒胡(改作敵)騎四集官軍潰散公獨與親兵小校數百搏戰左右以名馬援公請俱遁去公謝之曰:吾大將也。事至於此不當求生爾曹亟去無攖賊鋒公遂力戰而死嗚呼古者閫外之事將軍製之然後可以責其成功趙充國百戰老將猶曰:百聞不如一見翰腐儒不知兵多妄意遙度迫公使前不容措置。又以餒餓之軍當猖獗之寇(改作飽騰之敵)非戰之罪也。既不得盡其折衝之略獨有一死以明其忠則公之死也。可不為之大哀耶《詩》曰:虜齧(刪此二字)晉陽(下添告困字)帝為旰食欲摧其牙乃屬勳力狂生誤國不假頃刻齎無見糧進非乘隙公能死綏以明忠赤休有耿光耀而不息。

中興姓氏錄曰:種師中字端儒師道之弟也。以世蔭嚐曆秦州司戶參軍授內殿承製環慶路第一副將擢知甯州邠州德順軍環州守環十二年所至皆有治聲除大名府路兵馬鈐轄知濱州後除河東路提舉保甲繼為環慶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從破夏人成德軍加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房州觀察使方童貫用薛嗣昌等欲攻燕師中謂貫曰:公此行得非以燕事乎!貫曰:無之師中賀曰:幸甚朝廷政事大弊軍律不嚴浙民苦官軍之擾過於方臘方虞蕭牆之反用嗣昌之輩而欲僥幸契丹耶貫。又曰:無之後移師中為燕山路總管尋以不稱職降擴州防禦使提舉亳州明道宮後起為環慶路經略使宣和末加崇信軍承宣使秦鳳路經略大金犯京率兵來勤王而大金巳退師中見上上雖有(刪此字)以虜(改作敵)深入不擊為失策然不敢決策出戰加河北製置副使凡行移文字出於樞密者則令追破賊出於三省者則令護出境莫之適從師中渡河上疏言粘罕(改作尼堪)巳至澤州以候路允迪到尚須旬日。若許臣自邢相間徑取上黨攻其無備破之必矣。朝廷駭焉許翰逼之進兵遂至於敗。

傳信錄曰:粘罕(改作尼堪)圍太原詔種師中率兵由井陘道與姚古犄角應援太原師中進至平定軍乘勝複壽陽榆次諸縣不設備有輕金人之意。又輜重犒賞之物悉留真定不以從行金人乘間衝突諸軍以神臂弓射卻之欲賞射者而行司銀椀祗數千枚庫吏告不足而罷,於是士皆憤怨相與散去師中為流矢所中死之其餘將士退保平定軍。

靖康前錄曰:先初二日之戰雖平仲輕挑失利然以四千人後夜龔其堂堂之陣虜(改作敵)亦緣此稍懼初六日猶以三千鐵騎渡汴河西王構率萬人夾河放神臂弓虜(改作敵)再卻而坐射死者六七百人自知勢非前日之比遂決意北歸乃進兵南向識者知其為遁去之計廟堂諸公方大恐懼。又增送金銀繒彩其車相望於道初七日康王歸自賊(改作敵)營肅王繼往駙馬都尉曹晟侍行初九日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縱火焚其寨初十日北去嗟夫種師道之來既不獲設施於城下賊退之日種師中以三萬騎尾其後俟半渡而擊之十一日賊(改作賊)兵去絕此亦發兵隨往是夜有旨取種師道節製收兵還京議者罪綱之貪功妒能而為此遂使二種重兵遠來不克略行其智識者為此扼腕賊(改作敵)既退語於眾曰:料南朝商量亦須經月方有定議乃置玉帛子女於中軍以諸國兵衛之驅虜之民在左右兵騎為殿按轡徐行殊無懼色後數日朝廷遣馬忠範瓊防送。又數日令種師中以二萬騎屯滑陳兵河不上不得輒度西兵既遠來而不獲逞眾口喧然種師中擅發三千騎過河繼而得旨盡行至趙而及之密院再追三將兵回河上賊複鈔掠所過之邑及被旨許令追襲而賊之軺重已出境矣。三將追至真定賊雖未行吾之大軍往複奔馳疲恭之甚,豈可接戰所以僅能驅迫出界非諸將之罪也。。若,於是時就真定犒設降詔諸將諭趨並門誰不效死彼廟堂諸公曾不推原功罪貶師中之秩使自效以贖過一如待姚古故事此所以取榆次之衄也。。

奉使王雲:回至闕下言金人欲得三鎮租稅罷兵吳敏不從罷雲:報吏。

先是朝廷以姚古種師中黃迪敗衄乃遣王雲:入使金國至是日雲:至闕奏上言金人亦頗厭兵隻要三鎮租稅效關南十縣舊例限半月複到燕山仍要坐到租稅歲計銀絹數目及要三道使命往三處詔諭從所請即便解兵仍不得爽約雲:日夜奔馳凡六日至京具奏上大喜顧問群臣可否而雲:與少宰吳敏素不平遂沮雲:請朝廷既不從請遂差雲:出知鄧州雲:再三論列利害言朝廷既嚐許三鎮誓墨未乾豈。

可變盟今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俯從雲:言雲:中國非金人所處之地譬猶吞舟之魚蕩而失水則蟻能害之吞事之獸介而離山則蟻能齧之蓋居非其所也。然貴朝所以欲三鎮二十州者雖得其地不過租稅而巳不。若效關南之地令南朝歲上稅租此萬全之計也。雲:數請求乃肯從說願相公熟議敏曰: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既與主上立盟回戈之後反陷隆德掠我子女焚毀廬舍是金人先已渝盟三鎮不與固其宜矣。雲:曰:雲:嚐語此於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雲:粘罕(改作尼堪)本我之後軍後來應軍期所過州縣不伏即攻隆德府過澤州粘罕(改作尼堪)未知兩國講好後既得我令旨及貴朝移文即便北去太原專候交割之使雖間有劫掠之事乃邏卒爾兩國必欲講好小事勿論難租稅之請自有部籍早上其數雲:即還朝敏曰:公為中國臣子堅為夷狄(改作金人)耶主上巳嚐降詔諭天下百端沮雲:不報。

十三日戊寅道君還闕禦紫宸殿受賀。

道君皇帝還闕有旨太上已還宮可擇日禦紫宸殿百官稱賀。

十九日甲申姚古兵潰於盤陀。

太原圍急先是詔諸將解圍河東製置使姚古及副使種師中探知金人兵少不知其詐也。,於是古將兵六萬師中將兵九萬約古自河東師中自河北日行四十裏赴太原古至威勝軍師中慮古先到成功乃日行八十裏金人探知以輕兵拒險使古不得進以重兵迎師中師中敗於榆次死之金人進兵迎古遇於盤陀王師皆潰裨將焦安節李友及雲:檀將弓箭手在威勝軍虛傳金人。且至勸古退師至隆德府。又勸古遁去。

二十五日庚寅詔求習武藝知兵書人。

詔諸路軍州府監有習武藝知兵書人仰通知不限數保明解發赴闕朕將親策於廷量材拔用其籌策深遠藝能絕倫當不次升擢在京武學生仰禮部擇日考試具等第以聞不係在學人亦許自陳收試策義弓馬優異與推恩其大中大夫及侍從官至路分都監以上奏舉人依法施行。

六月十九日太常寺主簿劉定言伏睹近有旨令府州軍監有習武藝知兵書人並解發赴闕親策於廷竊惟武藝之人間有不知書者州縣慮其不文無以應大廷之問不敢解發願詔中外武藝粗強而不知。

兵書者令赴所在投狀州縣閱試別作一項解赴殿前司按試藝能使之前詣邊陲收立功效以稱強邊卻敵之用從之令殿前司候解發到按試武藝精熟人於崇政殿引呈。

上賜劉束帶戰袍。

敕劉屬者金寇(改作人)犯順神人共憤(刪此六字)頓兵朔部意在三關賴卿智謀能止畫界之吏不墮黠虜(刪此二字)計中因而遁逃訖用安堵函封來上朕甚嘉之唯功難成唯時易失勉奮忠力庶保令名其體朕懷勿辜眷屬今賜卿金帶一條金花戰袍一領茶藥各一銀合至可領也。故茲親筆示諭想宜知悉夏熱汝比平安好遣書指不多及。

曉諭潰散將佐指揮。

敕中書省刑部狀承河北河東路宣撫司使劄子河北東路宣撫使司奏勘會種師中下潰散統領將佐使臣已降指揮並與免罪限十日首身單前自效如限滿不來出首並依軍法施行近據都統王淵申捉獲潰散使臣忠訓郎杜義及其擅將弓箭李友所騎官馬出賣已差官並兵級管押杜義赴遼州宣撫使劉軍前交割依軍法施行外訪聞尚有未曾出首將佐使臣奏聞事奉聖旨限今來指揮到日更與再展十日許令所在州軍出首免罪特與支破遞馬驛券疾速赴軍前自效候立功日優加推賞如今來再限滿日更不首身當議取見姓名重立告賞收捉候獲定行軍法仍多出榜文曉諭施行。

司諫陳公輔上言乞戒大臣究心邊事。

臣竊聞河東用兵不利陛下聖慮憂勞臣子之心夙夜不甯然臣竊料之此未必不為宗廟社稷福也。伏惟少寬聖心容臣之言蓋有難則懼無難則怠人情之常也。朝廷近日見河北金寇(改作師)出界雖未解圍幸其師老必自解散遂至稍緩其事廟堂大臣相謀議者多不急之務或窮究往事或經營私意論經術是非安禮文詳略至於兩路邊事皆不究心緩急失宜先後倒置內外人情雖知秋冬在近深可為憂然非朝廷用事之臣徒憤歎終日無如之何也。今。若不緣用兵不利往往遂以為無事因仍婾惰至秋冬萬一狂寇(刪此二字)結集諸夷(改作部)空國而來以助河東之師則吾之倉卒無備。又複如前日矣。可不慮哉!臣愚伏望陛下因此一失深戒大臣凡不急之務一切暫罷專以河北河東兵事為先經營畫置多方應辦仍。

仰各盡所聞勿懷異意並令今後臣僚上殿亦須先及邊事陛下留意聽納不厭其多或有可行盡付三省樞密院令斟酌施行夫漢之所以勝楚以屈群策而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勿謂群臣之言皆無可采陛下。若長如此時日夜圖之則不徒以濟今日之急將來秋冬亦不失備矣。臣故曰:此未必不為宗廟社稷之福也。臣區區憂國之言望陛下不以臣愚棄之豈獨臣之幸哉!。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四十七校勘記。

正兵闕少以禁例物於陝西路募遊手惰民(脫以禁例物四字脫路字)推挽相應(脫相應二字)悉委傔從負之(脫從字)方乃鼓行而西(脫行字)樞密院再追三將兵回河上(脫樞字)忠訓郎杜義及雲:檀將弓箭手(雲:檀誤作其檀脫手字)以屈群策而用群力(脫用群力三字)。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