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百二十四

炎興下帙二十四。

起建炎三年三月二日庚,盡其日。

賜朱勝非辭免批答。

朕纘萬世之丕基屬四郊之多難眷求輔佐期共濟於艱虞涉曆歲時久未聞於績效既虛厥位益難其人允惟舊德之良宜膺大政之托授之國柄出自子衷再從廊廟之遊大慰寰區之望而乃露章薦至避寵牢辭彌徇謙撝殊咈延佇矧卿元功在國隱德及民雅量足以凝遠圖沈機足以斷大事萬方引領冀臻休息之期二相同心克副焦勞之誌母留邦渙用穆師瞻。

周紫芝上書(舊校雲:此書以太倉稊米集校對無訛)。

《書》曰:臣一介微賤身在田野未嚐素官於朝不習祖宗典故不知朝廷治亂安危輒敢遊談妄議以幹斧鉞之誅誠不自揣其愚徒以平日殳兄之所訓誨朋友之所傳習有得於方冊閑者皆可以為今日鑒至於學士大夫之所談說閭巷匹夫之所議論與夫黃童白叟相與垂涕感泣而言亦可以察民情之利病究當世之得失臣於二者,豈不聞其一二夫既有所。

聞於古。又有所聞於今身為陛下涵養之民心非木石粗知臣子忠義之方其忍不為陛下言之臣聞漢遺蘇武持節匈奴遭緱王之變為單於所係基後昭帝即位請於匈奴而得之甘露中單於入朝帝思股肱之美乃圖形淩煙以著中興輔佐之助哀平之際天下大亂蔡琰為胡騎所(此四字改作被)獲入於南匈奴魏武帝素與琰殳邕善痛其無嗣乃遺使者以金璧贖之卒為烈女以光漢室蘇武一使者蔡琰一女子於當時安危治亂無所係而昭帝之與魏武於二子非有殳母兄弟之親痛不切於肌膚猶不忍中華士族流落異域以為天下後世恨。且區區救〈血阝〉之不暇況有天下之大殳母宗族俱墮夷狄(改作在沙漠)可以恝然下為之慮乎!今太上皇帝於陛下為殳淵聖皇帝於陛下為兄其尊與漢之視蘇武為孰重而皇太後於陛下為母其愛與魏之視蔡琰為孰親況胡虜(改作敵人)盛強憑侮中國無所不至日者虜(改作鐵)騎再入遂陷京師二宮之尊宗族之親相屬於道者三千餘人皆冒炎蒸涉沙漠屈身蒙恥未有反國之期則其羞辱痛恨之心與漢魏之視蘇武蔡琰為孰甚三者利害較然明白固不待臣言矣。在陛下,豈不懷問寢之思興在原之念欲迎兩宮以雪宗廟之恥而快四方之恨乎!陛下果有意如此臣不知其以何道而可以致然臣以今日之勢不陛下籌之雖驅天下之兵以脅之不足以當其強竭天下之財以餌之不足以厭其欲盡天下甘言以悅之不足以回其意使子房為謀臣侯公為辯士猶未足以決勝負而定安危也。況臣之愚乎!臣不敢誣陛下以高論撼陛下以危言竊為陛下深思之不過一言曰:上策莫如自治而已自治之策無他在力救前日之弊耳陛下亦嚐思所以致今日之禍者乎!用人不專黜陟不明剛斷不足此三者所以招禍亂之本也。仰惟太上皇帝恭已南麵垂三十年思厭萬幾以禪聖子睿謀神纂斷自淡衷當時百寮誰敢言者大臣李綱自九卿中首建此議危言讜論天下聳聞淵聖皇帝博采群言擢置左右曾不旋踵複以言罷太學之士與殳老百姓俯伏闕下叩頭流血以請複用者不可以巨萬計虜(改作敵)人聞綱複用一夕為之退舍數日為之歸師則綱之用不用,豈不係一時之重哉!柰何未幾惑於群言委以兵柄遂致覆師以貽竄逐朝廷知其為賢既委以輔相豈當複責以將遇之任既責以此豈容小衄便加。

大譴自古人君倚信大臣自當斷以獨見不可搖於異議前日朝廷之於綱其用也。以百姓譽之其去也。以群臣沮之是大臣之進退不由人主之公心實出眾人之私意使綱雖欲奮忠虜為國家排難解紛其可得生產方式臣於綱非門生故吏平生未嚐識其麵目聞其馨咳而今言及此徒以天下之所係望萬口一音有不可掩者。此臣所以區區為陛下言之也。昔《郭子》儀輔肅宗再造王室中閑雖惑於魚朝恩之譖以奪其兵柄而議者謂子儀有社稷功乃置散地非所宜帝亦即悟眷禮益隆故能卒收成功以舉唐祚憲宗討蔡師數不利群臣爭請罷兵帝獨斷以不疑故能卒用裴度以平僭亂唐之威令幾於複振仰惟淵聖皇帝,爰自即位以來亻堇踰期歲易執政大臣無慮數人如白時中李邦彥吳敏耿南仲徐處仁唐恪之徒相繼進用不過數月輒複罷去其餘近侍之臣更出迭入不可勝數初無損益徒有變更用人不專類皆如此有一李綱乃不能用以臣觀之所謂近舍馮唐而遠思頗牧也。臣願陛下之於綱盡以國計傾心付之勿惑於詆訾不根之言勿責以勝負不常之勢則經綸天下之計綱當自有違畫朝廷日治國勢日強則虜(改作敵)人自然畏服二聖當有還宮之期四方漸獲消兵之福其所倚賴顧不重哉!臣所以望陛下專於用人以救前日之弊者。此也。朝廷玩於燕安不思慮患之日久矣。自蔡京王黼相繼用事交結朋比倚為腹心遂使閹宦擅政憸壬竊權人主孑然以至孤立言之及此可為寒心前年虜(改作敵)既寇(改作薄)城元老大臣下逮百官有司爭契妻孥順流東下為自安計方其平時皆坐竊榮寵及緩急之際藐如路人此豈人臣之節乎!有如此曹皆在可誅之域崦朝廷不加深治後雖欲責以效死而弗去烏可得耶六賊之惡暴著遠夷(改作方)義當戮於兩觀梟其頭顱狀其惡而聲之以播告萬方使夷狄(改作敵人)知中國有威斷之君四海畏聖主擅生殺之柄然後國威自立虜(改作敵)氣日銷而當時猶。且遷延歲月處以善地元惡有如蔡京猶得保其要領而死賴台諫之臣與太學(之士)懇惻屢言然後僅得略正典刑亦未足以快天下翹足之望也。其同惡之臣有出於蔡京王璞童貫汾師成援引而進者非獨不能盡逐而去之猶。且倚以為用或付以兵柄或委以重鎮其他固未易悉數如宇文粹中之守建康臣生東南親見其事方王室遭圍閉。

之患實臣子自奮之秋而勤王之師沮抑不遺傲睨慘毒無所不至黥徒婁喬以誅元帥為名至於害及平民流血滿野拘縶囹圄如鞫囚徒粹中身為人臣屈首下賊處之恬然不能抗罵以死偷活須臾??@?類上辱朝廷皆蔡京用事之臣不即罷去遺患遂及於此乃知賞罰黜陟人主之大柄不可不明亦不可不敏武王討紂而釋箕子之囚知舉善之不可不先也。孔子相魯七日而誅少正卯知去惡不可不急也。昔者齊桓公問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惡惡也。公曰:若子之言賢君也。何至於亡殳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和惡惡而不能去所以亡乃知舉善黜惡最人主之先務可不慎哉!況蔡京用事以紹述責牙下非是則謂之沮毀以經說繩學者非是則謂之邪說士不讀史書者幾三十年不知前代興亡不知古人忠義唯以偷安苟。且持祿養高為事凡今日僨國之將亡國之大夫皆前日奸佞闒茸假寵盜名可誅而不誅當去而不去者如此人尚在要路則幾何而不至於喪師割地誤國欺君者哉!是以猖狂之虜(改作敵國之兵)得以自肆入關而來渡河而去兩年之閑盤旋往返如在無人之境寶玉貨貝嬪禦子女盜(改作迫)攘驅逐如探物而取諸懷諸將堅壁而不進守臣開門以納寇築壘京師數月之閑殘虐萬狀卒至二宮北狩王城之人號呼震地臣思其由皆坐於黜陟不明蓋黜陟不明則正人不複盡用奸人不得盡去使前日盡行竄殛不留為今日這用則臣知其不複有今日皆能攖孤城以抗劇賊李憕正色就死而兩河聞風再固危壁張巡許違城守不下而能蔽遮江淮天下賴以不亡盧弈為禦史中丞被服坐台罵賊不屈《郭子》儀李光弼皆轉戰逐北誓不反願遂能複振唐室不知今日忠臣義士能如當時之眾乎!保前日忠義之多而今日無之蓋正人不用而奸人猶在也。始朝廷起四總管兵首及城下者唯張叔夜臣是以知人才之盛頗有愧於唐也。比者虜(改作敵)人長驅直遛王室兩河淮甸支至京師堅壁捍禦者不知有幾轉戰逐北者不知有幾罵賊(改作敵)死難者不知有幾延敵內應者不知有幾逼遛不進者不知有幾用命者賞之不用命者戮之則賞罰明而國威立,庶幾可以示激勸之方陛下即位以來不聞有顯然賞於朝戮於市者則是國威有未立也。向以不能盡去朋黨遂。

致其禍如此今複不戒後車設有變故臣不知陛下何以使人威信不素立賞罰不素明雖有激勸之方臣知其不可複用也。臣願陛下大明黜陟以正患邪屏逐畏懦輭弱之徒旌擢骨鯁犯難之士凡前日假紹述談經說以自謀其身者一洗而新之使天下曉然皆知忠義者必賞奸邪者必誅則忠臣爭效死節壯士勇於敢為,庶幾可以雪萬世之恥不墜祖宗無疆之基臣所以望於陛下大明黜陟以救前日之弊者。此也。自崇觀以來奸臣用事日久鉗錮忠讜置慷慨敢言眾皆指為狂夫小則屏斥夷裔(改作煙瘴)大則蒙被斧鉞早囊不奏於九重台諫遂幾於虛位此言路所以壅塞而不通奸邪所以橫猾而日肆朝無端人禍及四海經至使夷狄興敢拒之師人君下哀痛之詔究其禍根實出於此(刪至使至此二十四字)淵聖皇帝深鑒前弊即位以來虛已受諫常。若不及擢置一時諫諍之臣集天下敢言之士忠讜之風煥然一新雖禹湯之聖無以複加惜其群言交至一切聽納受之泛然無所甄別而人主之權遂歸台諫詩不雲乎謀夫孔多是用不集發言盈庭誰敢執其咎蓋謂聽言之不可不擇也。人主聽言不先謀及乃心而紛然惑於眾論則何所適從而可況賢者之出入實係一時之治亂故魏有(段幹)木則諸侯息兵虞有宮之奇則惡獻不汲黯在朝而淮南為之寢謀裴度之用不用每為天下之重輕可不謹哉!頃者諫官上疏論列李綱十有餘事其言未必切中意在巧詆以快私心朝廷自當追念殊勳置而不問章雖屢上斷以不疑則後有賢者誰複敢以私怒陰相擠擠陷耶一失斯人亂不旋踵至使金虜(改作人)鳩諸國之眾提百萬之師叩關而來如蹈空穀兵動九天聲震四海而吾中國初無一夫敢當其敵者幸而啗以金繒割以壤地虜(改作彼)亦從而退師柰何虜(改作敵)馬朝解守禦暮怠幸其既去以為苟安而不虞後日之憂此豈策也哉!當時議者猶欲從其北渡躡其後塵以追而擣之既已惑於群言不能斷以必往已而。又以河朔之民恥在左衽(改作不肯忘國)而割地之盟棄不複用則大信既虧虜(改作敵)情益憤矣。夫進不能追其師退不能結以信揣其私情,豈不再至明年虜(改作敵)騎果入固已洞知朝廷虛實強弱之勢與夫吾兵之多寡人才之勇怯山川之險易矣。。又當時在庭之臣不免皆去年用事之人而一時之名臣宿將悉已罷遣以此自料果。

有必勝之勢乎!何不斷以大義與群臣南下名為播遷猶得上策而。又惑於眾議城守不遷使前日能以剛斷自許於數計之中必行其一臣知其不複有今日之禍也。臣願陛下體乾之剛行巽之權有漢光赳赳之稱無元帝優柔之失則兩宮之恥可雪七廟之祀不乏而陛下之聖孝神武光於四方昭示萬世有不可掩矣。臣所以望於陛下勇於剛斷以救前日之弊者。此也。恭惟皇帝陛下以聰明勤儉之資膺皇天付托之任躬履艱難嗣承丕緒天心人望莫不歸悅而行之有效遭兵革搶攘之餘四海彫弊之日扶衰撥亂去危即安事有不可勝舉者臣之狂瞽所陳不過三策誦臣之言初。若迂闊無補察臣之意似能切中時病臣之私意以謂不能力救三弊不知何以遂致中興臣度今日之最急者不過欲報國之大讎雪兩宮之豳憤複境土安天下以成中興之功而已。且夷狄(改作金人)服叛不常久矣。本其(刪服叛至此八字)侵侮之由實皆中國自召。又況資其兵力以為援助其功既大責報必深一有不至必有禍害昔人以謂湯武之興未嚐與夷狄共功蓋疏而不用也。(刪昔人至此二十一字)唐之肅宗嚐用回紇矣。卒致掠華人辱太子笞殺近臣以為唐患德宗嚐用吐薰矣。卒致刦平涼敗上將空破西陲唯太宗之用突厥也。倚以討賊賜予不貲而卒與賊連和舉國入寇,於是太宗不勝其怒會不三年電埽風除遂墟其國,豈不快哉!國家倚金國以取燕雲:共禍根連結固有所自來度今日之勢能如太宗之報突厥其神。且速如此乎!良興之初際天所覆悉皆臣服自三王以來未之有也。唯吐蕃回鶻最號雄強為中國患獨甚。且久當時謀臣猛交圜視共計卒不得其要領晚節雖自亡而唐亦衰焉今夷虜(改作敵人)日以盛強中國漸致衰弱臣願陛下體太宗之英武以蹶其芽而犁其庭不願。若唐之末世與二虜相(刪此三字)為盛衰崦已也。議者以謂方今將帥乖離戰士疲茶甲兵鈍弊財用殫耗連年動眾不勝其勞將何策以製之臣不敢上援遠古願鑒前日之三弊以專於任用明於黜陟勇於剛斷為陛下言之蓋人主能論一相則賢者必以類至百度自然振舉四海自然悅服柰何正直則必為邪佞所惡功高則必為孱庸所忌此譖愬所以必行譴逐所以隨至是任用之專最為人主難事今既得賢而用之不能盡去奸邪則其勢必不兩立。且前日小人之徒至今猶列顯位則是慶殳不。

去魯難未已也。儻不決於驅除臣恐終至誤國是明於黜陟尤為人主之先務二者非勇於剛斷自信不疑則亦不足以振主威於既弱理頹緒之將紛此三者在陛下力行之而已天下寇雖已去而國勢漸削四方嘯聚旁午山穀九族遠托穹廬崦虜(改作敵)情猶未定安危(未可)知臣意陛下食不得甘味臥不得安寢朝廷大臣當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之時豈得恝然不以安危介意自陛下踐阼以來其所施設猶未足慰天下之望此臣所以敢陳三事以冀陛下奮然有為以革前日之弊也。去年金虜(改作人)既去而君臣相顧以為無事改謀臣不講禦戎之策絕塞不設防秋之戍朝廷不選將帥郡邑不練甲兵乃複罷舒王配享之啟發昨春秋取士之科至於士論紛然幾成聚訟可謂不急之務也。今日不鑒去年之弊而禦戎(改作敵)防秋選將練兵之計一切置而不問去年複春秋今年行詩賦去年削舒王配享之文今年複元豐釋奠之製觀其事體與前日略同安知虜(改作敵)(人不複窺中國以肆其虎狼之喙耶此臣所以妄意恐陛下複踵前日之三弊是以敢效其愚衷,庶幾涓埃之微有以上裨獻納昔人論王伯之理謂以一士止百萬之師以一言製千裏之難今求驍銳勇敢之將可使絕域之人有能係單於而斬樓蘭橫行匈奴而勒功燕然者乎!既不可得即有賢相為天下之所係望名震四夷(改作方)能使猷長(改作天下)望風而畏則何止卻百萬之師製千裏之難而已哉!臣見數年之後要路無小人朝廷有公論將士革離叛之心師徒鼓驍銳之氣財力富強國勢十倍人人思奮以雪君殳之恥陛下。又濟以剛明果斷建立大功以成大舜之孝固有日矣。。。若乃興師動眾勤民異域以與夷狄(刪此三字)角一戰之勝則臣不願陛下為之文德修而四夷賓中夏安而遠人服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昔人以為周得上策故曰:治人惟聖人能之昔者越王勾踐困於會稽乃苦身焦思嚐膽朝夕不忘其辱其後卒能大破吳國使甲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徒以得大夫種範蠡而用之耳故種能鎮撫國家親附百姓而甲兵之事則蠡實專之越王為之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士厚賢禮賓振貧吊死與百姓同甘苦是以二十三年之閑一舉而滅吳以雪會稽之恥此霸王之業不足為陛下道臣請以漢高之事明之高祖二年東伐楚大敗於雎水之上太公呂後質於羽軍。

其後侯公往說而複歸於漢及天下大安偃兵息民而高祖五日一朝號太上皇複為殳子如妝果何術以得之哉!項羽棄範增而不用主祖得三傑以共成帝業故能力戰以有天下知勇過於湯武而孝行不減於曾參今陛下得將相而用之有。若大夫種範蠡蕭何陳平張良之徒而複仇雪恥之心不忘於朝夕之閑則亦何患乎!不能成二王之功耶臣生長盛世蒙被累聖之休光恨無以自效其愚朝廷遭值百六之災北方之民橫被屠戮者十有八九臣生於東南僻遠之地目不見戰伐之事坐視兩宮遠在異域中夜臥起悲憤交攻自揣懦庸不能挽強執銳以效死唯有孤忠可以自獻是以敢陳蕪猥之辭不避猖狂之罪頃者郡國不以臣不肖兩得充賦於澤宮道由淮汴以至京師是時四方奉花石之貢吳檣蜀艑苛峨而來銜尾而進不絕於道臣在舟中望見幾至泣下是時欲陳狂瞽之言者屢矣。重念言之必至殺身其實無補於國今陛下踐阼之初痛革謅諛之弊樂聞骨鯁之言臣於此時不思一奮則是終身無可言之時也。惟陛下察其狂狷赦而不誅非獨臣之私幸實天下之幸也。幹冒天威無任昧死俯伏待罪之至。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一百二十四校勘記。

朕纘萬世之丕基(萬應作奕)昔者齊桓公之郭(脫之郭二字)。

問父老曰:郭何故亡(脫父老曰:三字)李憕正色就死(憕一作愷)。

如蹈空穀(蹈誤作蹈)不過欲報敵國之大讎(脫敵字)惟陛下察其狂瞽(瞽誤作狷)。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