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百九十六

炎興下帙九十六。

起紹興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已巳,盡其日。

吳武安公功績記曰:吳玠字晉卿世居德順之隴幹曾祖謙太子太保祖遂太子太傅父扆少保三世皆以義烈聞侯少沈毅尚氣節長於騎射曉兵法讀書能通大義未冠以良家子隸涇原軍政和中夏人犯邊鏖戰立功補進義副尉權隊將討浙西賊方臘破其眾。又破河北賊累功轉忠訓郎權涇原第十一正將夏人攻懷德軍以百餘騎突擊追北斬首百四十有六轉秉義郎擢本路第十二副將建炎三年金人內侵已三載矣。春渡河出大慶關婁室(改作羅索)殘長安鼓行而西跨鳳翔跨隴不浹旬降秦州垂頭熙河隴右大震帥張深遣偏將軍劉惟輔禦賊(改作之)殺其帥黑風(改作哈芬)大王婁室(改作羅索)失勢遁走深更遣隴右都護張嚴以兵繼進嚴趨鳳翔五馬坡下兵敗死之惟輔自鳳翔石鼻寨遁歸熙州經製司統領劉延亮棄鳳翔歸曲端端斬以徇端與侯大兵屯北原堅壁不動金人謀趨涇州端拒守麻務鎮遺侯以前軍討賊(改作迎敵)侯進據青溪嶺逆擊大破之轉武功郎涇原。

路兵馬都監知懷德軍令率本道兵複華州城破將士無殺掠民皆安堵轉武功大夫忠州刺史劇賊史羨慕寇興鳳據長安謀不軌侯進兵夜襲其城羨慕出戰斬其首轉右武大夫四年春擢熙河路馬步軍副總管金人謀取環應大將婁室(改作羅索)以眾數萬攻麻亭侯逆戰於彭店幹殊死鬥殺傷過當麵曲端劾侯違節罅落武顯大夫論者不直之未幾複故官改秦鳳路馬步軍副總管知鳳翔兼權知永興軍路經略安撫使司公事進複長安轉右武大夫忠州防禦使先是侯曲曲端起兵涇原招流民潰卒捍禦金賊(改作師)所過人供糧秸道不拾遺猛士如林甲軍蔽野每戰必先占高原必勝之地未嚐敗勢賊(改作敵)稍北退河東不敢逾河飲馬時朝廷遣樞密張公董帥川陝許以便宜不從中製樞密張公董帥川陝許以便宜不從中製樞密移檄諸路將臣與賊(改作金)大戰召端與侯問籌策端雲:平陽廣野賊(改作敵)便於衛突而我軍未皆習戰須教士十年然後可以大舉侯雲:高山峻穀我師便於駐隊賊(改作敵)雖驍勇甲馬厚重終不能馳突我據嵯峨之險占關輔之勢賊(改作敵)雖強悍不能據我尺寸地宣幕僚佐一以為迂緩一以為怯懦置其言而不用棄其人而弗親秋九月師次富平都統製會諸將議戰侯曰:兵以利動今地勢不利將保以戰。且徙據高阜製賊馬(改作筆騎)衝突諸將謂不然雲:師數倍。又前臨葦澤非鐵騎所宜都不聽既而賊(此字改作金兵)驟至囊土逾澤以薄吾營王師大潰五路悉陷巴蜀大震侯獨整眾保散關之東和尚原積粟繕兵列柵其上,或謂侯宜進屯漢中以守巴蜀侯曰:賊不破我詎敢輕進吾堅壁重兵下瞰雍甸彼懼吾襲其後保蜀良策也。越明年改元紹興春三月金國沒立(改作默哷)郎君率銳兵犯原上期必取而後進侯擊敗之真拜忠州防禦使夏五月沒立(改作默哷)及渾女(改作和尼)郎君馬五太師耿太師複會別將烏魯孛堇(改作烏噌貝勒)使二將由階成出大散關先至侯與戰二日連勝而沒立(改作默哷)方攻箭筈關侯遣麾下擊退不使二將合分兵掩襲兩皆潰去轉明州觀察使誥詞雲:朕以經理關陝付之樞臣奉將天威式遏亂略非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相與戮力盡忠內撫外禦則戡定之期未可歲月而冀膚功來奏懋賞是宜忠州防禦使秦鳳路經略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吳玠材氣不群忠勇自奮策足功名之會騰聲關隴之間比者擢帥涇原盡護諸將岐下之戰尤為雋功獲。

其酋(改作隊)豪醜類(改作敵因)折北是用酬其多捷陟以廉平夫雄職美官朕所以待功能之士也。益奮爾烈朕無愛焉可特授前件官未幾丁母劉氏嘉國太夫人憂起複尋兼陝西諸路都統製誥詞去孝移於忠者聖人之格言國爾忘家者人臣之彝憲而況分閫外之寄統諸路之師淬勵以須枕戈待旦其可以親喪廢乎!觀察使吳玠經以功伐寢階顯榮卻敵有沈果之機馭軍適威愛這濟戰多由率懋賞既行遽深風木之悲方治金革之事矧臨敵忌於易將而製閫庸於奪情基安厥常無曠爾職尚能揚名於世以顯父母則忠孝之道兩得矣。爾其勉哉!可特授陝西諸路都統製金賊(改作人)自破契丹以來狃於常勝至是與侯戰輒北不勝其憤冬十月元帥四太子會諸道兵及正甲女真(此四字改作契丹渤海等)數萬人造浮橋跨渭水自寶雞連三十裏疊石為城與侯拒戰侯指授諸將選勁弓強弩期以必死番休迭射賊(改作敵)稍卻則以奇兵乘險據隘橫攻夾擊如是三日度其必困遁走侯遣麾下伏神岔峪待其歸敵果遁走伏發賊(改作敵)潰俘其部將羊哥大孛堇(改作英格大貝勒)及酋(改作首)領三百餘人甲士八百六十人屍填坑穀者二十餘裏獲鎧甲數萬計乘夜並兵勢賊(改作其)大寨四太子全軍陷沒剿殺殆盡幾獲上太子拜鎮西軍節度使禦前差中使任充齋詔就賜雲:兵勢無前用兼必勝之將王中使任充齋詔就賜雲:兵勢無前用兼必勝之將王靈克布允係敵愾之威眷我虎臣時獻戎捷受盡護諸將之任當兼總兩帥之雄控臨要衝遏製侵軼永念雍州之域久罹閹虜(改作北漠)之災屬敵勢之方張勵兵鋒而益倍陰設奇伏躬率啟行(下添遂字)俘當戶之眾酋(二字改作豪下添悉字)殄引弓之群醜(二字改作眾)威聲遐暢覬奏上聞班勞策勳敢後疇庸之典建牙擁節益隆製閫之權肆衍戶租仍加真食並頒徽數式示眷懷於戲迪果毅於戎昭益申威於武備方乘戰勝之功行賜山河之誓勉恭乃事圖報異恩可特授鎮西軍節度使陝西諸路都統製武功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食實封二百戶紹興二年兼宣撫使司都統製節(度使)興文隴州賊(改作金)久窺蜀必欲以奇取之撒離喝(改作薩裏罕)與四太子懲前日之敗不敢窺和尚原紹興三年春裒其兵三十萬。又盡發諸路簽軍聲言東歸太原反自商於出漢陰擣梁洋金州失守侯亟率麾下騎兵倍道疾馳晝夜數百裏急調兵利閬徑趨金洋先以黃柑數百枚犒賊(改作其)帥曰:大軍遠來聊奉止。

渴今日決戰各忠所事撒離喝(改作薩裏罕)以杖擊地大驚曰:吳侯爾來何速耶不敢進盤桓累日侯得以其暇治饒風嶺之寨柵方據要險而賊(改作敵)已麾眾軍急上遂大戰饒風嶺上凡六晝夜賊(改作敵)皆敗衄撒離喝(改作薩裏罕)大怒斬其千戶孛堇(改作貝勒)數十人以死犯(改作奪)關雙潛軍間道踰蟬溪嶺出官軍後侯按兵夜徑趨西縣,或曰:蜀危矣。侯曰:賊(改作敵)埽地而來去國遠鬥而死傷大半吾以全軍挖其吭蜀可無憂侯遂為清野之謀分屯諸將示以擣虛之勢賊(此字改作金師)便於行中梁山浹月一夕潛遁撒離喝(改作薩裏罕)歸乃服侯善用兵勢不能破乃密遣通書百端閑誘言金國威德之盛智勇之奇甲兵之強公宜相時而動侯複書雲:玠謹白金國都統足下遠蒙示書。且審雅懷士各有主不容緘默彼已這情不通空相猜貳無複平定時也。輒攄愚悃覆答雅貺惟足下亮之夫華夷異分此天下(刪華夷至此七字改作君臣有)大義古今(下添有字)常理順之則治逆之則亂披觀傳記數千百年夷狄之亂中華與夫叛臣賊子稱兵犯順卒不旋踵夷滅無遺類者以其(刪夷狄至此二十八字)悖(改作蔑)在義(下添而字)反常理(下添者字)神人憤疾天地不容也。(下添伏念二字)我太祖皇帝挺生五季遭時昏亂堅守臣節委贄柴氏仗順討逆功塞宇宙屬世宗棄代曆數有歸百萬之眾懽呼擁戴不得已而君之不殺一士不墮一城與堯舜何異哉!深仁厚德布濩涵養行一二百年民至老死不識幹戈上下狃習下狃習武備不修戎器不備賊盜乘之郡縣瓦解至今五六年而未定此蓋太平日久持盈守成失其道也。而謂金國威德之盛甲兵之強果能至是乎!。且金國行師戰勝得誌亦有由也。陷城破邑縱士剽掠恣其所取卒徒貪得(刪恣其至此八字)鼓勇爭奮勝則勝矣。而殺傷殘賊變動和氣亦(刪殘賊至此七字改作為)已甚矣。(刪此字)以此用士利盡則士不可使以此決勝財殫則戰不可必足下視今之天下何如遭燒刦者十不存一二耕農失業商賈流亡餓死者相枕籍所謂財利何有哉!竊憂足下之士自是不可以使足下之戰自是不可以必足下亦可以少休哉!乃複據青徐之壞掖扶(改作扶掖)鬥筲之子俾伴擁虛器彼劉豫者嚐北麵本朝備位台省負上皇拔擢之恩臨難畏懦不能以死報國而乘便抵閑僥幸非望三尺童子皆知鄙棄而唾罵之其尚何顏麵以視聽於天地之閑望天下歸之耶然金國既以夷亂華(刪此五字)。又(改作乃)挑賊豫以臣反君。

顧天下大義古今常理金國盡埽除之矣。(刪金國至此七字改作何在)而欲以靖亂不知適所以召亂也。主上聰明孝友慈仁恭儉聞於天下如奉使金國不能留暨京師之變適治兵藩閫謳歌攸屬嗣位應天實太祖興王之地天意昭昭可見矣。維揚之役大兵奄至倉皇無備中外失色然大駕南下橫衝風濤幾數千裏如行衽席廝役之卒無一不備而金國之士漂流沈溺者過半此足以見天之不棄趙氏卒欲安全之也。今乾象清明星緯順行隆冬屆寒日星溫晏陽盛陰剝昆中(改作我)國之福民心日以固士氣日以振太平可指日而俟以金國之眾自稱多材豈無深明天道而不知審擇取舍安定天下尚為前之紛紛果何為耶往者契丹與中國結為兄弟揜辛牡相要天日是誓信使往來絡繹於道兩朝赤子實便安之而我納奸人之謀忽棄載書墜失大信故上天薄罰降此災戾然核其禍端窮其亂源鼓作交鬥金國與有力焉比聞契丹仇怨金國深入骨髓渤海奚霫從而和之將會召英豪糾集徒旅借援中國南北通款複尋舊盟並力合勢以逞憾於金國金國之兵暴露鬥戰淹閱歲時力疾氣衰腹背受敵足下能保必勝乎!闇機事殞威名隳成功蔓後患萬世口舌之士底薄訕笑金國獨何取也。玠世為宋臣食趙氏之祿孕子育孫於中原之地儻有二心天地鬼神實誅之乃貽說使相時而動足下度玠豈苟得無恥見利忘義者也。一言之失駟馬莫及竊為足下惜之春律方初萬窠初熙泰惟逖去墳墓羈遊萬裏之遠軍中倥傯頗安樂否更冀加謹眠食以養新春和平之福玠白撒離喝(改作薩裏罕)得書大不平日一諸將熟議攻玠紹興四年春二月賊(刪此字)複大入撒離喝(改作薩裏罕)四太子蓄忿日久糾合兵數十萬轉三河之粟魚貫蟻附決意取蜀自元帥以下皆盡室以來。又以劉豫複心為招撫使召諸路簽軍列屯寶雞綿亙數百裏進攻自鐵山鑿崖開道於仙人關高嶺上立大柵下瞰侯營循嶺東下直攻侯軍侯自以萬人當其前公弟總管吳玠由七盤鬥不待令率輕兵倍道入援其兄四太子聞之與皇弟郎君分領萬戶酋(改作隊)長擁兵急攻。又往攻殺金坪野寨對壘劄連珠硬寨數十卒。又來侯營前立礟數座擊我營侯令營中並發神臂弓飛火礟斃賊(改作之)無數統製官田晟總兵深入追賊(改作敵)賊(改作敵)。又發生兵萬餘擊營左侯分兵力戰卻之賊(改作敵)不退。又添生兵擁洞子雲:梯直前攻城身侯兵向前用礟打洞子碎用撞午撞雲:梯倒賊(改作敵)怒縛虛棚戰樓別遣大孛堇(改作貝勒)擁銳卒萬餘一發乖城侯令統製官楊政領長槍防刀手深入刺打隔斷賊(改作敵)。又遣二孛堇(改作貝勒)總正甲金人二萬夾攻柵兩肋吳玠左右遮護血戰殺賊(改作敵)賊皆引卻撒離喝(改作薩裏罕)駐馬四顧良久雲:吾得之矣。翌日號令諸軍並力共攻侯營兌方一樓子自寅至午危甚姚仲為統領隻在樓上酣鬥樓已傾側仲以絹為繩拽使複正賊(改作敵)以火焚樓柱仲以海壺擊滅火賊(改作敵)布神臂弓東嶺下侯亦發神臂弓五百隻與之對賊(改作敵)退去即遣王萬年劉鈐轄濬水王武宣讚分紫白旗入賊(此字改作敵壘)賊(改作敵)奔潰抵夜侯別遣五將分更刦寨心理夜數十合金人困憊死傷以萬計郎斂兵宵遁殺死千戶萬戶甲軍萬餘得傍牌銃槍金鼓旗幟數千件左軍統製張彥夜扼賊(改作金人)橫山寨斬首千級生擒將領二十人侯。又遣統製官王俊設伏河池挖賊(改作其)歸路生擒百餘人斬首千級得甲馬旗幟無數侯悉兵尾襲直過和尚原去上聞之嘉歎賜以親劄雲:史謂趙充國沈勇有大略其用兵以全師保勝為策乃漢中興良將也。朕嚐思其人以濟大業比見宣撫司奏金人擁大兵而來有吞噬四川之心卿能保關克敵挫彼虎狼之銳而壯朕興複之威非謀以濟勇能。若是耶朕之所思今乃見之但恨阻遠不得撫卿背而慰朕心也。更在不驕其誌益勵軍情則所謂濟朕莫大之業者非卿而誰耶已降親筆除卿宣換使及繼以朕以禦戰袍器甲等物賜卿想已畢達今朝廷見議賞典先飛此數字聊寫朕懷金人久不得誌則還據鳳翔授甲屯田為久留計自是不敢輕動侯以熙河經略使關師古自兆岷領選鋒統製李進前軍統製王師古後軍統製戴越打糧河州襲大潭縣掩骨穀鎮賊慕洧拔寨去師古由殺馬穀攻焦山務焚田家村圍子穀深入賊境(刪此二字)至石要嶺忽遇金賊(改作人)大兵一戰敗績師古旋師大潭內懷慚懼悉還兵宣撫司隻身往降賊(改作金人)侯愛此軍忠義無一人一騎從師古叛者撫存勞貔捐其家財厚資給之兩軍既合中外一心失一匹夫於師古得貔得貅於行陣侯由此軍精甚四月徙鎮定國除川陝宣撫事使秋七月朝廷錄仙人關功進檢校少師奉甯保靜軍節度使五年春侯複向天水出奇兵下秦州。

六年兼營田大使徙鎮平保知靜難軍侯與金賊對(刪此二字)交戰踰十年熟其軍壘曲折知其部領堅脆常以一當百惟慮遠餉勞民屢汰冗員官節浮費歲屯田至十萬斛。又調戍兵命梁洋守將治裒城廢堰廣溉民田複業數萬朝廷嘉之下璽書裒賞七年冬賊(改作金)廢劉豫召諸道兵聲言入蜀侯獨謂不然策其將去已而果然和議成上以侯功高賜親劄進開府儀同三司四川宣撫使而侯已疾自以賞過其功固辭優詔不許九年春三月侯以疾革乞解事天子惻然憂之命成都守胡世將訪蜀善醫者治其疾。又馳國醫往視未至而侯以六月已巳薨於軍享年四十七巳亥遣表聞上震悼輟視朝特贈少師九月丙申茯弟璘奉喪葬於德順軍就洛城十一日戊申上念公不已賜錢三十萬擢璘龍虎衛四廂都指揮使以尉恤其家侯能撫士卒同其甘苦至軍政則斬釗一不貸故人人效死如建炎二年曲端屯麻務鎮督戰侯遣列校三百七十餘人於大穀比較嶺迎戰矢石未交望風奔潰伏匿山穀四年侯招兵秦鳳前三百四十餘人出赴招安侯問訊再三搜索非是者五六人斥遣之餘三百七十人悉斬於邊亭下去秦州十裏士卒股慄自是出戰人皆效死至第功賞則維以公論無請托之私性樂善每觀史傳有可師者必書之卒右日誦幾過其用兵本孫吳而能窮其變化雖功高貴顯而居常極儉約至推以予士則略無少吝其卒也。家無餘貲至無宅以居三子拱佑武郎扶撝綿為文官承奉郎以經史自娛明庭傑賞試論之曰:漢皇甫規張奐皆生長山西應賢良中高選規以詩《易傳》授門弟子三百餘人奐著尚書疑難五十餘萬言以垂世設教二公尚武充文俱仕度遼將軍破胡虜(改作敵定)以千萬計觀規自布衣時以西羌深入上書願假近邊無用坐食之兵五千使規為將上可以除患下可以納降奐每言大丈夫處世當為國家誅滅胡虜(改作埽廓邊境)子(缺)(知元通與吳侯相知之深想吳侯諸子必皆稔聞今元通功高言重。若他日會悟吳侯家一朝奉嚐語之曰:山西出將二公家世邊人將門出將二公奕世將種大丈夫當用長槍大劍定天下安從文官學弄筆墨也。元通曰:然俊民論議極有補於世當並為我書於吳侯傳末雲:宣撫司薦士明庭傑記。

林泉野記曰:吳字晉卿德順軍人沈勇知書少隸。

曲端為將張浚宣撫川陝用為都統製紹興元年十月金人陷鳳翔府寶雞縣至和尚原玠遣弟璘及統製雷仲三戰皆敗之。又敗之神岔峪口自是累三十餘陣皆克擒萬戶羊歌孛堇(改作英格貝勒)粘罕(改作尼堪)婿也。及不路孛堇(改作博囉貝勒)二十餘人兀術(作烏珠)中箭而遁蜀土賴之以功加鎮西軍節度使浚還朝留玠守川口四年兀術(改作烏珠)欲入寇劉豫弟益方知長安密使告玠為備二月果犯興州仙人關兀術(改作烏珠)使謂玠曰:趙氏己衰不可扶持公來當擇善地百裏而王之玠曰:業已事趙氏不敢有二,於是克期與戰虜(此字改作(烏珠)大敗自後每遇輒勝都統郭震為兀術(改作烏珠)所襲敗玠日與鏖戰郭震為兀術(改作烏珠)所襲敗玠日與鏖戰郭震為兀術(改作烏珠)亦複攻之虜(改作烏珠)。又敗四月再敗虜(刪此字)於鳳州幾獲兀術(改作烏珠)複秦鳳隴州降簽軍七玠七對敵常乘肩輿作樂除四川陝西宣撫處置事使進檢校少保奉甯保靜軍節度使五年以所統為行營後護軍六年檢校少師靜難軍節度使於興州九年議和改宣撫使仍開封儀同三司六月以疾薨年四十七賜錢三十萬弟璘加開府儀同主其軍三子供扶撝部曲楊政田晟姚仲王彥雷仲皆名將。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一百九十六校勘記。

董師川陝(師誤作帥)

烏魯孛堇折合孛堇(脫此四字)

陟以廉平(平一作車)

自寶雞連營三十裏(脫營字)

底薄姍笑(姍誤作訕)

明廷傑嚐試論之(嚐誤作賞)

俱任度遼將軍(任誤作仕)當語之曰:(當誤作嚐)邇者天子(一作邇者天子知元通與吳侯相知之深無缺文)郭震為兀術亦複攻之(為兀術三字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