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百六十

炎興下帙六十。

起紹興四年七月,盡其月。

臣竊見邇者宦寺這權太盛其非所謂澄本正末明理安分歟夫本既不澄末將。若之何理既不明分將。若之何則侵上陵下之蘖漸萌而不可製也。然上之設是職也。同謂是哉!陛下必知之矣。又安有委之以事任之以權尊之以師傅之重乎!自周而下至於秦漢隋唐守成之君喜便佞親近習而執政以為君側之人不敢相製授受之際俯伏聽命而已至於喉舌之命台省之任一關其手,於是乎!宋有伊戾齊有易牙秦有趙高漢有張遜遂至於竊攘威柄傾覆神器夫朝有一臣尚至於如是況師保傅者盈於道路乎!專位奪權疇克免哉!昔漢文帝以郎官上應列宿而不肯輕授況三公之貴重哉!而又委任華重名動四方營搆私第強奪民產名園甲舍雄冠京華賣官鬻爵貨賂公行人不敢言道路以目蓋以位高而不可抑勢大而不可製也。在漢唐之世骨鯁之士交章上疏力爭於朝中死不顧尚不能奪其權而沮其勢況默默而不敢言者乎!《傳》曰:富不與驕期而驕自至驕不與罪期而罪自至罪不與死期而死自至者言愛人福這而不得其製也。夫物禁太盛日盈則昃月滿則虧理之必然也。陛下既愛之寵之須使有克終之美無有顛覆之患可也。或過分踰量少有罪釁陛下一日省悟有輟瓜竊車之怒於時雖悔何及。又安能保其富貴哉!前日保忻之敗乃其驗也。臣之此言雖甚狂妄恐亦可以為書紳之戒臣愚以為入仕之源太濁者蓋緣宦寺之權太盛何則入其門者必驟升朝列靡有資限鮮廉寡恥爭趨競進尋常小人阿諛依附以致名節之士高飛遠引恥居其列(畏濁)如泥者有之如此則仕進之源無時而可清也。不急之務太繁者亦緣宦寺之權太盛何則領職之官托親近以為威權假出入以為禍福徒知榷貨之務歲入千萬殊不知四方府庫日以殫竭止欲求媚聖意輕搖上心今年以何第可修明年以。若苑可葺興工董役以春繼秋伐木空山運土塞路農民失業曾不加恤耗國蠹財莫甚於此如此則繕營之局無時可已也。官人以爵而有司不敢頭號其賢否刑人以罪崦所屬不敢究其是非上忤聖聰而多蒙赦貸下觸權貴而禍不旋踵使天下之人惟知宦寺之權重而不知天子之道尊傍其門牆而獲其引用者難。若登瀛及其取聖旨獲內降易如反堂使天下之人惟知宦寺之門高而不知九重之禁嚴密勿謂上有明聖之君下有賢能之臣今日諸公皆忠義之士必無異日之患欲為萬世之計者安可不思慮而預防之古人以謂履霜堅冰至。又曰:無使滋蔓蔓難圓也。其旨微哉!其慮深哉!臣複以李唐之事言之其孽起於神龍其釁成於天寶至於肅代之後大權一去不可收複於此之時可不痛哉!臣。又聞侈心欲萌則忌正人侈心已伏則惡直諫自古帝王有此者不無後時之悔殊不知近君子者雖嚴正可畏然其誌則常以天下為已憂近小人者雖輭美可愛然其意則欲以天下為已奉常以天下為已憂者則以勤儉為先欲以天下為已奉者則以驕奢為尚以勤儉為先者易以安其安必久以驕奢為尚者易以敗其敗必速臣伏聞投論獻書者必於睿思殿看詳然後敢進稍有觸忌諱鄧寢而不上。又不知藥不苦不足以治病言不切不足以正非下情壅遏而不通非平治之世所宜有也。祿養之臣畏罪而不敢言四方之士欲言而不能達是終無可言之時也。更相蒙蔽亦非平治之世所宜有也。曩者常聞蔡條獲諫父之罪臣居草萊之下不知所言者何事臣惟聞古人有言曰: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又曰:事父孝故忠可移於君觀蔡條果能以國家之事言之於父共於家則為孝子不可為逆父於國則為忠臣不可為謗君可謂一舉而兩得之矣。蔡京之有是子也。陛下當慶大臣之有子賜手詔裒美獎其後進可也。不應嚴賜貶責以沮忠孝昔唐魏徵之孫謨累言朝廷之得失史臣以為有祖風遂有是以似之之美狄仁傑之孫廉封還詔書文宗好麵諭之曰:後或有事不可勿以還詔為憚也。。又狄梁公之後當嗣家聲不可不慎茲皆美大臣之有繼也。張說乃唐之賢宰相也。及其子垍輒以謅敗房琯遂有滅族之歎尋變見刺於史臣元勳之後克有其子者幾何人哉!臣常歎方今無忠義之士見有此等事即競口而非笑焉陛下。又從而譴責之使欲言之臣相與語曰:蔡京之子尚被薄責我等孤寒少忤聖慈必蒙重戮則競退縮而不敢前矣。如此則是鉗天下之口也。臣恐國家之利病無自而遍知聖人之聰明無自而昭澈矣。陛下聰明仁聖超越翹舜製事致法欲革千載之弊當以古為钅監焉虞舜所以明四目達四。

聰者亦防壅遏之弊也。乞檢會臣政和五年正月初六日及六年九月初七日所進之書參賜詳酌謹稍可采遠方之獻一切罷絕土木之役無使複興仕進之源嚴賜精選宦寺之職立以資限況千載之典陸下一旦皆興複矣。其餘製作乞權賜省罷候年歲豐登倉廩充積然後複議實億兆之幸也。儻以狂妄寒生輒敢以亂世之事方之盛明之朝則臣之罪萬死矣。亦乞斬臣頭以令於市使擅權之人相與語曰:我等竊弄威權果來天下之言而今而後亦宜少戢雖不能驟奪其權變足以少沮其勢茲亦助陛下持綱振紀之萬一也。嗚呼撼翹翹之木者不量力撲炎炎之火者必自焚臣非不知今之萬死不可逃臣竊以謂國有直臣天下無慮狂夫之言聖人采焉陛下今日之失台諫之臣知而不言即為罔上不知而不言即為曠職彼乃自持祿養以專事沈默而不敢言豈陛下務自勝而惡聞過哉!牙竊恐萬世之下擬議為矜能護失杜絕言路之主不得與堯舜齊驅並駕臣所以舍一介草茅之賤命當鼎鑊必死之嚴誅願陛下念臣眷眷之意少加聽采則天下幸甚臣無任冒死謹言。

上宰相書某聞人之有病以藥為醫國之有病以言為醫藥當醫於未病之前。若言不可發於已危之後某觀今日之病雖示至於膏盲亦不止於膚腠矣。閤下國之良醫也。某願持砭石為左右之助焉閤下能容而納之乎!然某亦嚐不避誅戮上為天子言矣。或者謂匹夫之賤欲幹人主之知者當以諛言輭語揄揚聖德歌詠時政假左右之人為之先容然後可以致身於青雲:之上今某無名之賤士不能附權貴敢以逆耳之言上瀆聖聰閑君臣之同是猶一縷之絲引千鈞之重可謂太不知量也。縱累言千萬。又安能達九重之奏而暮召者縱有觸犯忌諱不蒙赦貸罪亦旋至安有寢而不報某觀今狂狷之人愈生憤懣而不能自己也。然區區之意以方今之弊有三入仕之源太濁不急之務太繁宦寺之權太盛夫入仕之源太濁皆緣宦寺之權太盛而致然固當以立資限而澄其弊焉今也。既不能達九重之深當於宰相之賢副天下之望者進其說欲為萬世建治安之策非為一身而求進也。。

將欲圖天下社稷之利也。某竊以謂自古帝王多恃一已這聰明不為後世子孫之計起苴造罅言不加恤及其釁成孽大方有後世之悔某雖家貧急於親養不能篇覽群經然初嚐馳騁乎!古今上下粗曆古人之事愚請試言之自大一代而下莫盛於漢唐功德之隆者莫先乎!武帝光武明皇後世之言人君之聖者亦必以是三君為言也。某以為敗漢唐者亦是三君也。徒以我之聰明人莫已。。若其駕馭閹宦。若身之運臂無適而不隨假以機密漸潰成風致子孫有不可製之勢殊不知釁起於當時也。武帝數燕後庭潛離宮館所論奏機事者多以宦官主之至元帝之世遂有顯恭之徒蕭周之禍光武起中興之功要官悉用閹人不複雜調他事延平之後委用漸大鄭眾之徒蕭周之禍光武起中興之功要官悉用閹人不複雜調他事延平之後委用漸大鄭眾之徒參謀禁中同惡相濟中外服從相亂區夏漢亦尋滅唐明皇享升平之日久財饒誌足賞僭爵濫委用閹宦。若父之愛子無請而不從委以要職分提禁兵延及肅代專罅大權至不可複收三君產漢唐之禍章章可見矣。我天子聰明仁聖當遏亂略於將然杜奸邪於未盛烏可起苴造罅蹈是三君之失哉!某以為人才混淆財賦不足緣宦寺之權太盛不惟此也。。又恐有後世難製之勢亦緣今日而起也。某所以言尤切焉夫日奉禁延以承宣太尉為不足必以師保傅為可羞必以團練觀察為足意持節傅命恩固主心伸縮有輕重舉動搖山嶽其閑甚者有挾氣球之野夫談命書之賤士共患難伶倫而見收,或以變諧而獲用,或以花石而得官,或以煎茶而被命出則奔馳於馬足之後塵入則俛首於尊俎之前列悉皆橫金衣紫雜處朝端。又有能承顏順意奉一時之歡笑者既蒙不次之升擢。又獲無窮之錫予論其才能則無有也。。又有簪纓之後裔掛藉之名儒開口談先王自以身為孔孟語其名節則埽地矣。悉沐身薰手願出其六得預姻婭之更者則舉族相慶巨鎮雄藩請為其使削百姓之膏血供無厭之須求奔走饋獻動以萬計雖身為禁從之貴人名實出於宦寺之門下出擁騶從則意氣洋洋入同仆隸則誌趨齷齪競為鄙佞貧遝之士殊無蹇蹇諤諤之節人為之羞已不知恥如此則仕源不清蓋可見矣。夫天下之物取索有窮內苑之欲追呼不已邇者聞天子恤矜之詔蘇杭之局悉已罷去可哀思愛民之深矣。尋雙聞其局複興某深。

知非天子之本懷必牽於左右之懇請敗國蠹政莫此為甚夫修功德市禽鳥采花石徒知九州之珍殖畢集於內庭殊不知四方庫藏日見殫竭南金和寶惟貴得而後已豈較數之多寡冰紉霧縠。又。且索以非時豈念民之雕敝土木被丹雘狗馬被文繡及其民卒流亡恬不加卹月俸節而不支軍儲支而不繼則財賦不足亦可見矣。夫朝廷所以為朝廷者綱紀而已曷為紀綱不過慎嚴分守重進退誌獲時伸道不勢屈耳朝無綱則易以危人無名錫予出於私其如紀綱何引用非其人其如名節何。且人所畏者罪與死也。人所欲者富與貴也。某觀今日之勢罪與死為易得富與貴為難求何則宦者用事各立黨類忤其意者言出而禍從出其門者職遷而官驟其易得難求之勢昭然見矣。罪與死雖易得在愚之所不畏富與貴雖難求在愚之所不苟某安能默默無言乎!閣下天下之望也。日與天子坐而論道者也。民有疾苦賴公救之綱紀不修望公振之百官不正賴公董之雨暘衍期望公調之夫富國安民量才任職者宰相之事也。入以諫共君出不使人知者人臣之節也。古人有言曰:君子居其位則當死其官未得其位則當修其辭以明道我將以明道也。閤下其如何哉!儻上以社稷為念下以百姓為憂請力為天子言之當以漢唐為钅監無肆目前之欲階後來之禍故當杜於未萌不可悔於已兆或恐矯君之過傷堯舜都俞之好不欲麵折庭諍亦乞繳苛之書以進之天子使嚴誅戮身雖死而名不滅。又聞龍威車騎私出韓愈以謂馳(輦騎)於巇嶮之地驟龍騏於大壑之中內人與獵幹通衢大軍與凡庶爭路天下其危乎!遂忘禁從之貴進切直之諫著布衣待罪於東上閤門而終不加罪今天子聰明仁聖戲無漢唐之過閤下之賢。又非韓愈之可侔得君之深恩。又非韓愈之可比儻或專事沈默而不言。又不能繳某之書以進之於天子則將焉用彼相矣。可謂上塞而下聾矣。其如天下社稷何下會聞魏元忠乎!亦唐之一賢也。晚節稍憚權幸不能賞善(罰惡)袁楚客以布衣之賤拾當時之失以激其誌言終不聽而名節隨喪卒為萬世之罪人良可惜也。願閤下無繼元忠之失不以貧賤而棄其言不惟今日之幸亦世之幸也。。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一百六十校勘記。

其非所謂澄本正末(其非二字應作豈)張遜(應作張讓)言腔福之(一作言人受福之過)安可不思患而預防之(患誤作慮)不可勿以還詔為憚也。(勿字衍)無自而朗澈矣。(朗誤作昭)豈陛下好自勝(好誤作務)夫修宮觀(宮觀誤作功德)得君之深恩(恩字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