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百二十六

炎興下帙二十六。

起建炎三年三月,盡其月。

三月六日王世修見餘曰:事已有成容子細稟覆累日與二將諸幕論議大抵以軍中人情中外公論反複曉諭朝廷。若舉反正之議無敢不從惟是二將所陳未有一事得請頗以為言如年號等事昨日再入文字語未畢呈內降文字乃二凶所奏紙末批雲:第三奏可政元明德或明受餘即示世修曰:已從請矣。世修曰:且告少留此奏來日降下今還軍中言以為論政年事庶於世修無疑後兩日改年明受。又曰:二將甚愚不難製惟張逵最乖因議及請複辟言上還宮乃曰:本為議和今使猶未遣,豈可輕議迎請餘曰:虜(改作金)人近在平江比日已遣小使使路。若通非久便見可否胡樞密遣人齋狀來雲:至平江府為勤王人所拘留文字亦取去餘令篇呈執政及二凶與幕官到堂示之自此使議遂息二十日上下人情翕然和同軍民皆言當反正二十一日世修至雲:軍中已定便可下詔餘曰:事固定亦當速然迎請車駕須有禮儀及奏章書詔之類先須執政議定。又須擇一吉。

日忽平江傳檄指名二凶之惡來人以數十本傳城中二凶得之忿怒相從至堂出檄文曰:某等日之請欲和金人以息兵革本期使人回見得虜(改作敵)情如何別作商議無何大使不來小使不通方聽朝廷措置今勤王傳檄玩具以某等為逆賊實不能堪欲率本軍徑至平江與諸將理會了卻來迎請庶顯本心。又聞此檄出張浚之意辭氣忿戾與常日不同餘曰:既知是張侍郎之意渠便可罷彼兵權付呂樞密必無事矣。,於是眾退晚朝具奏批旨雲:罷浚禮部侍郎後浚來首語餘曰:前降罷命知非朝廷意即時毀卻省劄棄之江中餘曰:方是時反正事垂成凡有益於此者皆為之不特此命民如黃汪二相再貶亦是此意浚與黃潛善深知故並告之,於是召李內翰邴張直院守分作宰執百官奏章三奏三答詔及率百官迎請詔太後手詔並赦文二十六日執政聚議詔二凶二十七日令行守司發帖子請召諸公皆危之少頃人回曰:皆來既見餘曰:反正事已定擇日迎請朝內百官皆有章奏公等可便作之傅麵頸發赤慚恧無語回顧正彥正彥起曰:前日所請本為和戎(改作局)今雖平江使命不通未會路前去首尾及一月卻請反正前後事體相違餘厲聲曰:如公之說正不相違本為和戎(改作局)而不可通使更何所待。若不由平江他路遣使緣事已張露其誰不知州縣亦必邀留虜(改作金)人隻在江北今巳二十餘日彼必探知子細平江日稱勤王餘杭尚未反正兩相疑阻虜(改作金)。若乘隙不待秋冬徑渡諸軍奔潰國家束手受斃皆二將為之也。無忠義豪勇之士攘臂唱義立定亂之大功者乎!前日王淵不當為簽書人情尚能如此今日事孰為輕重哉!。若前後相違今能因眾以請猶是救得一半招諸公說諭用是要得上下和同不然下詔率百官諸軍請主上還宮公等六人措身何地平時為將帥者皆賴國家官爵俸祿號令法度故能使人一旦是非曲直既明雖三尺童子亦知去就將校軍士今則必難誑惑今日之事不可旋踵請於幕次草奏早日已高令堂廚具食前一日預於廊下設幕次紙劄皆備食畢送茶。且覘之人回雲:世修草奏張逵共看二將無語少頃持來二十九日下詔即朝別宮累日陰晦至是開晴人情大和悅申後二凶來私第稱有稟覆事見之雲:某等自初五日樓下陳請後來未曾見上來早當迎請即今欲隨。

相公一到別官見上謝過三十日五更赴睿聖官比曉畢集率文武百官數百員伏殿下餘人立殿門外殿拜舞山呼聲聞數裏二府升殿餘奏曰:日導從侍衛自五鼓集此已過進膳乞趨駕未審乘輦乘馬上曰:乘馬就西廊餘搢笏掖上就鞍軍民從觀往往登屋夾道歡呼焚香如雲:至行宮禦殿閣門以次引班拜訖皆退是夜二府宿堂四月初一日百官早朝奏曰:二凶未有以處欲與遷官除淮南西路製置使令將部曲赴任上曰:淮南有金人否奏曰:東路有之指揮內使便與說破如所部州縣有金人占據但於沿江駐軍相度渡江仍不候受告起發二將許入辭餘悉免上皆可之初二日早朝卷簾上獨斷如故至晚二凶來見雲:昨日已入辭蒙恩賜金軍伍已發乞今夜勿閉城門庶得一日發絕是夜數處縱火而大雨傾注火不能起複出一劄子乞賜鐵券餘曰:故事有之不講久矣。取筆麵判奏待給賜令所屬檢詳故事如法製造不得住滯。又曰:王世修尚可從軍否餘曰:渠為從官,豈可複參謀。又曰:兩日並不相見餘曰:是恐拉行是夜三鼓後人馬出盡初三日押赴朝郎官傳宿來漏舍白急速事宿曰:昨夕得省劄給賜二將鐵券此禮本以待有功今可給乎!餘展劄子請執政同看問宿曰:檢詳故事檢得否曰:無可檢。又問如法製造其法如何宿曰:不知也。。又頭號如此可給乎!執政皆笑宿曰:已悟矣。餘既去朝後數日見邸報宿論功遷一官上曰:昨日城上望郊外水際有舟船火炬朕遣人墜城探之乃韓世忠部下先鋒陳思恭船泊水中不敢近岸去人問之但雲:苗統製去也。未勤王兵乃如此餘曰:勤王兵不為無助隻要他作聲援如遣陳康國來及拘留小使之類皆是儻或兵至奪下勢必交戰勝負固未可知設使戰勝二凶必生奸謀以保護為名分守兩宮勤王兵雖勝如何措手相持不勝則禍變叵測矣。此國家利害也。如論臣寮利害則在城者甚危而難為功在城外者甚安而易取名檄雲:當與天下共誅之此雖大義然事。若至此雖誅何救度諸人朝夕必來臣則去矣。望陛下試以此意諭之看有何說仍望速令分路襲擊勿令過江則難討也。初四日求罷午閑報韓世忠部將佐陳思恭孫世詢等至皆以塵土蒙麵破裂衣裳亦有麵頰封藥如。

金瘡者州人指笑曰:舟行未嚐有塵不曾戰鬥何故傷損皆奔趨禁門欲直入衛士嗬止遂大呼毆擊而入倡言曰:韓太尉使來折簾徑至門殿呼叫不已上大驚遣人引至殿廷望殿上無簾慚怍而退至晚呂頤浩等皆至初五日二府奏事方退留身奏曰:陛下既許臣罷去乞早賜處分臣自此不複敢赴朝上曰:卿拜相方三日事變遽作賴卿之力二十日而事平以卿平難之謀用圖恢複必有所濟餘曰:臣。若不去人必謂有所蒙蔽臣去之後公議乃見今中司闕官乞陛下選除從官知事者為之,庶幾議論得實上曰:誰可餘曰:中書舍人張守見直學士院自李邴遷執政以後書如皆出茯手曰:至都堂頗聞謀議。且臣累聞聖訓謂守作言官論事得體上曰:即有除命上。又曰:朕與卿相知今暫聽卿去然孰可繼卿者餘曰:以時事言之須呂頤浩張浚上曰:以謂勤王有功耶城中安靜數日方至餘曰:嚐論奏外援不為無益不必先到城下。若以二人作相則諸將必喜上曰:且除一人二人孰優餘曰:知臣莫如君況命相大事臣何敢優劣上曰:第言之餘曰:頤浩練事而粗暴張浚喜事而疏淺上曰:俱輕浚太少年餘曰:陛下。若以浚為少年。且除近上執政官向日臣自蘇州被召軍旅錢穀悉以付浚後勤王事力皆如此此舉浚實主之上曰:然。又曰:卿欲何往餘曰:聽命而行不敢有擇上曰:除卿帥藩奏曰:臣聞命即出城乞免謝辭上曰:莫不當免否餘曰:除目內帶下合免即是責命。若奏陳乞免即是從請上曰:甚好。又兩拜辭上將退上曰:即今便押卿赴都堂餘曰:蒙陛玩具恩遇之厚體貌已全乞免此禮上曰:有說卿到堂少待令呂頤浩張浚劉光世韓世忠張俊皆參堂以正朝廷體麵前日將佐直撞入內毆打衛士叫呼無禮皆不知道理此風不可長也。餘曰:頤浩是赴堂供職陛下既以朝廷禮法為訓臣不敢違臣聞唐李晟平朱勔之亂奏雲:謹以肅清宮禁祗奉寢園當時寇汙宮禁晟擊出之故雲:肅清今陛下還宮已數日將士直突呼叫至入殿門誠是不知道理上曰:極是餘日臣至堂隻見諸將畢便去須臾到堂諸人皆至光世曰:禮合公參世忠雲:金人固難苗傳處隻有些個漢兒怕他做甚餘曰:請太保急追討無令過江歸得禦筆張浚除中大夫知樞密院張守除禦史中丞至晚鎖院宣召直院王陶翊立宣製頤浩右相餘觀文殿大學士知洪州即奏乞。

免謝辭徑這城外接待院先因渡江盡棄囊囊一簪不存至是隨行惟一布囊負之而趨路人皆笑有歎息見憐者中書省吏齋機密文字黃袋來納餘令當麵開示有二凶請劄子不會施行者十八紙具奏繳納次曰:內臣康諝來傳宣曰:謝辭依奏已免。又出手詔獎餘令繳劄子。且改除知平江府即作奏乞依前守洪隨行親兵七十人以道路尚難乞將至新任附諝代奏並別作一劄子謝賜獎諭手詔雲:朕覽卿所奏苗傅等申請朝廷不曾施行事十八紙卿任宰司之三日變起倉卒方群凶肆虐刦製上下圖謀為逆卿在廟堂能折奸言拒而不行保安兩宮卒以無虞雖曰:在外大臣將帥提兵入援實卿謀慮周密終始保護之功朕甚嘉之已除卿觀文殿學士知平江府蓋朕將幸建康以援中原倚大臣為屏翰委任重矣。故茲親筆示諭想宜知悉初八日閣門官張泰送詔來依舊守洪遂過錢塘江於越州治行繼聞遣給事周望督諸將討賊。又聞諸將擅殺工部侍郎王世修中軍統罅官吳湛皆掠其家先是歲前聞金虜(政作人)既破鄆州黃相約諸執政曰:六宮先度江侍從百官家屬亦聽從便惟吾曹骨肉不可動動即軍情不安至是皆狼狽徒步登舟塞河而下江水未應閘不可出餘有大船稍工夏立先泊真州閘外謾遣一介告之令彼放船至瓜洲。又以告小子唐卿餘從駕渡江不敢顧家詰朝報至雲:骨屬乘夏立船已過江少頃唐卿來雲:是夜三鼓後去江岸十數裏船不可行持火炬江上尋夏立船一問得之骨肉徒步行蘆葦中欲曉發舟徑渡複遣舟取行李則火起人散虜(改作北)騎至矣。。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孫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一百二十六校勘記。

可改元明德或明受以示餘(脫此三字)改元(誤作改年下同)令行守司發帖子(行守司一作有司)徑渡衛突諸軍奔潰(脫衛突二字)。且覘二人回去(二誤作之去誤作雲:)乞駕速還行宮(速誤作興)韓世忠部下將佐(脫下字)徑至殿門(誤作門殿)後勤王事力皆出此(出誤作如)除目內帶下令免(令誤作合)金人固難敵(脫敵字)。且改除知平江府(下應接手詔至想宜知悉一段中係誤簡)即作奏乞依前守洪(至)謝賜獎諭(以上三十九字應在想宜知悉下接入初八日雲雲此係誤簡)持火炬江上(持誤作特)黃相約諸執政(黃一作土)。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