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百九十一

炎興下帙九十一。

起紹興九年正月五日丙戌,盡十四日乙未。

九年正月五日丙戌賜新複河南州軍敕。

門下朕以眇躬嗣承丕緒明不能燭德不能綏為人子孫不能保其所付為人父母不能全其所安雖窮宵旰之勤未息邊隅之瞽當國難軍興之既久而師老財匱之是憂被甲荷者苦暴露之勞行齋居送者困征求之擾衣冠流離而失所黎元憔悴而靡堪由朕一人昧於治理禍貽爾眾罪在朕躬胡顏以甯側身思咎至於宗祧緬隔陵寢久荒梓宮未卜於陰山天屬尚留於遠域荼苦斯極振古未聞賴將相之元臣盡忠協德資爪牙之眾士戮力同心繕甲治兵內以訓練於行伍固軍峻壘外以保守於封陲上穹開悔過之期大金報許和之約割河南之境土歸我輿圖戢宇內之幹戈用全民命自茲愛養士卒免罹轉戰之傷蠲滅賦征漸息編氓之力俾南北悉臻於綏靖而國家遂致於敉甯嘉與群生格於康。又肆頒曠蕩之恩用慰邇遐之俗於戲睦鄰修好既遍兩國之歡和眾安民以圖萬世之利尚賴文武之士同寅協恭疆場之臣慎終如始共扶興運永底丕平谘爾多方體予至意金國許退還河南地以講利故有此敕。

韓肖胄同簽書樞密院事為大金國信報謝使錢愐副之。

金國遣張通古蕭哲來議和許還三就地故遣韓肖胄錢愐為報謝使副與之代理行韓世忠聞和議巳成不喜伏兵洪澤令詐為紅巾欲候通古等回至楚州使刦而殺之壞其和議南北使巳行過揚州世忠軍有將官郝卞者詣轉運副使胡昉密告其事昉大驚白於肖胄遂具奏乞改途自真和廬州取道淮西而昉而字元顯建炎三年知淮陰軍世忠駐軍淮陰昉厚奉之後辟昉淮東宣撫處置製司參議紹興五年除知楚州兼主管沿淮安撫司公事八年除直秘閣淮東轉運副使皆世忠成就之力使人改途事世忠深怒昉背已世忠知郝卞漏其謀追下欲殺之卞充家奔鄂州投故人李啟啟納而藏之啟者嶽飛軍中回易官有心計能幹旋財賦惟著布衣草鞋雨中自執蓋步行佐飛軍用甚多有歸正人周金者與通古有舊陳奏取旨乞送通古至對境通古至安豐軍金。

贈詩為另曰:良人輕一別奄忽幾經秋明月望不見白雲:徒自愁征鴻輩北渡江水柰東流會話知何日如今巳白頭通古性聰慧秦檜嚐以胡銓上書示之愛古一覽即能記誦(此三字添作即能記誦雲:)初拴部侍郎兼權吏部尚書張燾力底拜詔之議秦檜忌之燾亦自知言切恐。且得罪遂托疾在告檜使諭之曰:北扉闕人上欲以公為直院然亦假途邇公疾平宜早出燾大駭曰:果有是言愈不敢出矣。燾乃不主和議者萬一使草國書,豈能曲徇意指哉!燾嚐思之不過一去今日之事其去在我一愛遷官他日以罪去則事由他人矣。坐此不遷遂不預國書事(舊校雲:自初兵部侍郎以下至此疑有錯簡)。

王倫為同簽書樞密院事迎護梓宮奉迎兩宮交割地界使藍公佐副之。

王倫自龍圖閣學士除同簽書樞密事複使金國製曰:(舊校雲:是製劉一止撰)朕攬群工圖維萬務眷言宥密實秉樞機體隆參佐之聯位在凝承之次亶惟用德亦以觀功具官王倫宇量坦夷機神敏悟出先正名賢之後有流風遺範之存事不辭難行不擇利奉萬裏之使無以家為道二國之言各如意出卓爾傾河之辯毅然叱馭之忠酈生憑軾以下齊城毛遂定盟而重趙國揆其成效有溢前聞朕念陵寢久荒梓宮未返東朝契闊星紀既周北道謳吟民心未改幸信書之來諗知永好之不渝爾其肅迓還轅就承故壞爰陟本兵之重仍兼賜節之榮惟勞厥心勿乏吾事噫複文武之境朕將無愧於古人合晉楚之成爾乃增光於史冊。

十日辛卯尹焞除徽猷閣待製提舉萬壽觀兼侍講。

尹焞先除禮部侍郎十具辭免不受至是除徽猷閣待製提舉萬壽觀兼侍講蘇符行詞有曰:,庶幾朕得優禮之宜而卿遂委蛇之適焞五具辭免遂得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任便居住初焞辭免劄子有雲:比嚐不量分守輒及國事識見迂聘已驗於今跡其愚庸豈堪時用秦檜見不量分守豈堪時用二句深銜之乃見上具言尹焞劄子有雲:比嚐不量分守輒及國事尹焞有所議論不可不為施行欲乞將尹焞所上數事盡付中書當為詳酌行之上遂以焞奏疏盡付朝廷而檜切齒矣。。

十三日甲竿金人知宿州趙榮來歸。

十四日乙未右迪功郎監明州比較務楊煒上李光書。

紹興九年正月十四日具位其謹再拜獻書參政閣下某自束發成人接士大夫已知稱閣下為令於平江能抗朱勔而去官繼登禦史則。又觸權臣而得罪某雖碌碌庸眾浮沉裏巷然而亦已欽慕閣下信剛決君子人也。晚得與諸郎遊卒。又登門獲侍巾履誤辱存矚甚厚退雖感激及進觀閣下之所履不無稍異於昔時某前日欽慕之誠亦稍解體而不能無疑也。非誣閣下也。蓋閣下自起廢進用再登八座七為郡守仕宦至此亦非不可有為之地及按其實跡以較總領事總人口下之晚節似覺(從前)挺特不群之風少衰徒有傲岸虛驕之氣雄壓聾俗而已非獨某不能不疑舉天下有識者莫不皆疑之然尚以謂閣下為侍從不得專造居朝廷不甚久上下方安於積薪未燃雖閣下獨欲有所建明世必以為不祥天子亦未必見信當。且泯默屍位必將有待而發爾屬者黠虜(改作金人)遽求講和遺詔諭使至以甘言誘我以無禮臣我以盟誓製我以重幣窮我舉國諠嘩議不一上貽當佇之憂下疑四海之聽人情洶洶彌時不定遽聞閣下奏曰:泰發至則事當有所拆衷矣。尚妄意閣下靖康之朝挺挺之節固在屨此危機正昔所謂有待而發者底幾能為聖主開陳存亡利害之勢維持善後之策盡識虜詐(改作敵情)洞悟天聽斷此國論不數日閣下既至遽複合為一黨寂然無聲有識者謂閣下非不知利害之曉然所以然者賣謅取執政爾巳而果然嗚呼利祿之移人一至是耶《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蓋禮義立人之大法簾恥立人之大節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我所不為(匹夫)。若是猶不足以成人為國家大臣而無所不為無所不取則朝廷安危這計從可知矣。閣下平昔自謂高明卓立何為至此遂不知人閑有廉恥事乎!某竊意閣下殆將文其過也。柰何聖主重以懷念母兄之切至亟於梓宮之速還帝意堅決不容(有闕字)以此欺天下爾斯民未可欺也。今朝廷豈少閣下哉!閣下。若以死爭之不得其職而去是亦以道事君之大效也。某聞忠孝從義而不從君父閣下,豈不知帝王之孝與臣民不同匹夫立於鄉黨士大夫立於縉紳則固當謹信行修末節節禮文以求區區之譽為揚名立身之基帝王之孝唯安宗端固社稷使祖宗之業萬世不墜其為孝固甚大而不可企及其,或不然乃下同於匹夫拘拘於禮之末。

節事幾一去九廟四海。且不可保況其他乎!不爾漢高祖終不屈楚忍發分羹之語乃遂當為萬世大不孝之罪人。又況黠虜(改作敵人)之詐(改作計)屢講無信之和效驗明著如日月經天河海帶地不可掩也。覆車不遠參政丈,豈不洞知之。且自宣和以來先帝始與此虜(改作北人)為海上之盟彼固首倡夾攻之約遼虜(改作祚)既滅固嚐割燕薊九州以啗我矣。沙塞萬裏空空數十城曾不得一縷之賦卒竭中原膏血以安之曾未三載中國之儲盡在九州(燕汲易檀順景薊。又山後武宿二州)黠虜(此二字改作彼)知我之敝於燕薊有積年矣。卒假虎翼一奮並京國而取這閣下,豈不見前日之割我燕薊初不得(闕)而找跡耶今夫釣者必以餌釣不以餌不得魚也。始虜(改作彼)欲釣中原前以燕薊為大餌我既不悟其機而貪其餌毀一釣而舉之矣。自靖康國契主上南狩無厭之虜(此四字改作金人)既襲廣陵。又侵吳越其意固宜重有所在也。雖蹂踐殘戮血流用野其酷莫此甚(刪雖蹂至此十四字)所幸神靈庇護社稷有主其利害固萬萬於靖康之後不然虜(改作敵)之欲和也。已講於前日我必推誠待之不複退避尚何約至今日哉!自是雖歲歲連兵淮甸而天其或者將俾我以中興諸將激揚無曩日奔潰之風而胡馬(改作敵軍)屢北國勢京似稍張自此固當嚐膽思恥。且示以大帛之冠(刪此七字改作力圖恢複則變)何事不可為哉!比年巳來黠虜(改作金人)知我不可以兵取也。。又恐我國勢或至於遂強也。及發於數歲(闕)汲汲然萬進而遣使見招於太上之喪以探朝廷意謂我。若遣使而有請則倡為之和空我國家困我之師欲異日一舉以取之爾今來果入其計安得此虜(刪此二字)不欣欣然一歲再使許還地而來和也。閣下,豈不悟此賊(刪此字)計耶今將舉前策複割中原為一大餌以釣江南。且向欲竭中原舉天下實一燕薊猶不三年而遂敝況今欲竭江南偏僻一方求實中原其敝將立見不數月彼遂發坐受吾燼矣。閣下亦不不悟此賊(改作金人)自長驅中國(改作深入)所過誅掠刦虜無不空之郡邑也。(刪誅掠至此一字改作一空)況今以久陷中原一旦棄之而去固當埽地蓋矣。不過留數空城老弱病疾溝壑之餘貽我以大累想見係虜之後父哭其子妻哭其夫冤號之聲痛徹天地豈易舉目屬耳也哉!今諸公乃僉謂不求而自得欲欺主上以太平者盡謂天下無人乎!唯其不求而自得此所以為虜之(刪此二字)計也。伏讀赦文所複州縣減免租賦三年蠲放差徭五。

年兵官各令按月支給衣糧請給或加犒設或令存恤不知空空之地孱老孤寡既不可賦稅按月所支一切調度何從出乎!諸公殆將舉所謂燕山免夫錢複行之乎!不特此爾將見數月這後眾使還來紛紛歸報。且曰:虜使(刪此二字)當供陵寢當修宗廟當葺官府當治城郭當築庫藏當實老幼當賑百役紛然將蝟毛而起不知東南數十州所有幾何頻年以來換度牒鬻官爵出賣戶帖預代理和買頭會箕斂衰世掊克之法略巳盡行剝膚椎髓無所不至膏血無餘不知何從出乎!加之虜(改作北)使自此勢須結轍鴯為數以重幣困我供奉禮物動計百萬再三往複傾國竭囊不能支矣。閣下曷不令板曹司詢帑藏之有無可反映掌見矣。今日巳有三空之譏異時那能以有限之財充無厭之虜(改作填無底之壑)是以江海實漏卮爾日者乃始揭榜都城有曰:虜(改作金)人並無需求某所不識也。諸公蒙蔽天聽是何異掩耳竊鍾也哉!儻或梓宮可還真偽未辨如為所欺彼。且恃為大恩百索累至決不可繼。又。且數至四方之費恐未能給閣下。若不早悟斷以獨見開悟聖聽旬歲之閑拱手無策行見江南無甯宇矣。尚何有於中原哉!參政。又,豈不知中原乃吾之版圖我之國威稍振自可一舉而複。又何不少有忍於須臾徒托重幣急求市之以取後禍彼或稍拂虜(改作其)意轉足而複至則其失猶前日也。國力屈矣。部長下不可以不早慮之也。不然或使淵聖鑾略而果遂南歸由辱留之久險阻備嚐盡識虜詐(改作敵計)力發奸(改作其)謀洞然觀火曉示主上則閣下諸公誤國之罪將針所逃一旦敗露頭頸墮地願為豚豕,豈可得矣。為閣下計宜脫略明此翻然改悟早建善後之策曆告吾君尚可及也。。又況自古連和結好計鄰國之歡以求偃兵息民者固多有之試數其一二論敵國之勢惟我大而彼小則可和我強而彼弱則可和我盛而彼衰則可和不然我大而彼亦大我強而彼亦強我盛而彼亦盛皆可和也。何則蓋我大我強我盛而彼以小以衰以弱請和於我則權在我我安得而不受既受之矣。彼或敗盟或有可取之形或有可乘之機顧不妨我徐舉而覆滅之蓋我全製其權擒縱在我也。如此,豈不悅其和哉!設,或不請和於我尚當求之何敢拒也。至於大小強弱皆如是而和則其勢各不相吞噬也。故一講和則可以彼此皆奠枕而長存如不得巳交隙而用兵。又勝負未可知也。如。

此而和則和在彼此皆可和之勢也。。。若乃我小而彼大我弱而彼強我衰而彼盛乃欲請和以幸旦暮之存彼固不可知也。蓋和全在彼擒縱在彼彼何憚而拒我哉!如是則利害曉然尚或講和於彼則是速滅而巳矣。西漢之與匈奴本朝之與遼虜(改作人)和也。皆以安強盛大相。若也。相與之和蓋和在彼此然匈奴猶為漢患遼虜(改作人)數驚邊鄙正猶禽獸豺狼(刪正猶至此六字)不可以信義結也。。雖然曾不至以為大患者以其皆可以相製服也。及觀六國之與秦和也。秦未嚐不欲和也。秦欲用兵而自。若也。卒之一朝乘機遂一舉而滅六國此以小和大之明驗也。石晉之與契丹和也。契丹未嚐不與之和既和矣。契丹倨嫚自若也。終之一旦豺狼(刪此二字)易心耶律德光一舉而滅晉此亦弱和強之明驗也。不必更求遠證我太祖太宗之肇造也。其割據諸國亦嚐告和於本朝矣。未嚐不納之和也。及其機可乘則鴿將郵師契而滅之如取諸掌耳曾何害於和哉!此亦衰世之明驗也。可不鑒哉!可不戒哉!則今日之利諸公不過謂梓宮可還中原可複不暇他慮耳曾不思不測之虜(改作敵)今甚大矣。甚強矣。甚盛矣。積歲累時方(改作何)以有心於此哉!我鄙我圖必萬計以規萬全一旦當連兵未解忽。若風雨退散鬼神潛藏欲還地而修和於吾我固當思曰:彼何為而畏我憐我愛我而遽和我哉!顧此賊(刪此字)計之見啗亦曉然矣。不知閣下明智獨步當世何為獨不悟此柰保今之市井愚夫愚婦皆能適中經虜之計(此三字改作為計)。若閣下果獨不知之是不智也。儻閣下知其不可和徒媚宰相取尊官遂噤默而不以告吾君是不忠也。為大臣而不智不忠果可以安國家利社稷乎!況今聖主以孤孑之身獨立於上基本單寡聵費而易拔其危。又萬萬於靖康。又豈堪複當此不測之虜(改作計)乎!何閣下為禦史則能言人之是非今為執政遂不知其非耶安有身為大臣坐視君上貶屈尊稱臣於醜虜(此二字改作人)恬不為恤諸公世事儒業號為知書此豈平昔所學於聖賢致君之事業哉!今天子以祖宗之天下承祖宗之大統因臣民之愛戴建大號即帝位於今十有三年矣。天地社稷宗廟神靈實式臨之今無故遽為番犬(此二字改作所)傲弄而一旦貶屈,於是耶閣下勿謂目前滅裂支梧可以欺天下數月虜(改作金)使複至前事固在今不改為自茲將見朝廷戎(改作奉)詔不暇矣。此事於古無有唯唐高祖之。

初未得天下始嚐臣事醜虜(改作突厥)以圖大事及石晉假契丹以建國遂有此厚禮然其終變遂為所滅其後則國家肇造之初南唐李煜嚐規模自貶尊稱降損省府取媚本朝以乞須臾之命然卒亦無效此蓋強弱勱衰之理使然固不可能取媚存也。今國家兵籍非不甚眾諸將非不有人但當謹謀謨於帷幄收虜(改作金)幣以賞戰士期之歲月何患中原之不複梓宮之不還太後淵聖之不歸諸公能早暮以思致君堯舜乃不念之而日求臣事於醜虜(改作北庭)欲誅民之膏血以充虜(改作和)幣而不知愧,豈不哀哉!。若此數事以平日觀之宜非望於閣下所肯為也。設。若主上睿謀獨斷未悟虜(改作敵)機閣下宜思天下所以責望於己固當身先百辟抗議廷諍雖鼎鑊在前當無固避此誠赴國之男子也。揚名夷狄(改作絕域)功顯對朝非閣下而誰況天子仁聖容受直諫禮貌大臣閣下雖犯顏攖鱗甚不過奪職宮祠而已此而不為是閣下惜濡足之故而不救天下之溺不止姑謾一言而巳。又揚譽欺天下曰:前日非我力爭安得殺禮遽至,於是某雖至愚猶不之信況有識之士哉!。若褚遂良諫高宗立武昭儀卒至還笏殿陛乞骸骨歸田裏將甘心貶死。若此斯可謂大臣矣。。又趙中令相太祖皇帝嚐為一事擇官中令列二臣姓名進太祖不肯用他日。又問複進而不用如是三複問而中令卒不易前人太祖怒甚裂其奏擲置殿陛下中令不動搢笏帶閑徐拾碎紙袖歸中書他日。又問複以碎紙補綴以進太祖大悟終用二臣某竊謂這收二臣此朝廷至細事也。而趙中令猶確然終不奪於太祖之盛怒而卒用之大臣事君不當如是耶況今日事實係宗社存亡稅下忍輕於詭隨乎!事已急矣。今諸公偃蹇自為得計昂然百僚之表施麵目於通衢出入稱參政以耀聾俗此何為耶向使他人居閣下之位為閣下之為閣下適在遠外五鬆閑澹而視之,豈不笑絕冠纓也哉!閣下平日之誌自許如何今一旦昏於利祿門生故吏往往。又從而諂諛閣下為伊尹周公之才某竊恐閣下必不自知其非猶以謂目前之虛譽可以襲而取也。不知今天下之人已極日訕笑閣下平生之偽矣。某獨不忍退而非底閣下輒以所聞告之左右儻閣下不此之恤將使後世書之史冊日此賣諂宰相以取執政者閣下能堪之乎!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閣下自為謀可也。春秋之法責備賢者某區區。

之心猶冀閣下尚能改悟力解社稷之禍契而置之安存不然不得其職自可引身而去矣。,豈可與賣國之奸諛甘心低頭共槽櫪而食耶以閣下曩時挺挺之節必非護前而不悟者某所以示敢遽繩閣下以賢者之責也。丞相秦公方。且含垢忍恥不避天下之譏罵力專誤國之謀傾心黠虜(改作北向)猶盧杞以百口保朱勔李林甫以忠誠稱祿山非某疏逖之言能入也。(參政孫公)某之舅子平生齷齪謹畏天下以此責之今日可任春秋之責唯閣下耳今公論藉藉。又謂閣下乃丞相之門生顧以私恩不敢違其果然乎!某聞大臣事君當知有社稷而不知有其身知有君上而不知有私門可也。參政如不為私恩請亟破誤國之謀盡發黠虜(改作敵人)之詐(改作計)曆告吾君罷絕使命收還金幣正天子之尊號薄黠虜(改作敵中)之聘禮飭諸將之兵備揚問罪之先聲傳檄中原各保境土人自為戰以待王師一切改轍而圖之然閣下姑欲愛惜名位墮群而入逐隊而趨亦以謂虜(改作金)必可信和必可講禮幣可供百索可從自今以往不加賦而用度自足皆有以為善後之計而某乃州縣細吏敢將狂瞽之說熒惑視聽則請直以此書上之天子於典憲某所不辭憤激之次方寸亂矣。引筆行墨不覺言多惟閣下察之。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一百九十一校勘記。

世忠知郝卞漏其謀(世忠二字衍)獻書參政丈閣下(脫丈字)宜脫略明此(脫字衍)基本單寡聵廢而易拔(廢誤作費)李煜嚐規模自貶尊稱(一本嚐下有觀字)當無顧避(顧誤作固)。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