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百四十五

炎興下帙一百四十五。

起紹興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盡其日。

範成大攬轡錄(舊校雲:是卷以金史各誌參校殊多抵牾無從屬主正)曰:過蘆溝河三十五裏至燕山城外燕賓館自館行柳堤緣城過新石橋中以杈子隔馳道從左邊過橋入豐宜門即外城門也。兩邊皆短牆有兩門東西出通大路有兵寨在牆外玉石橋燕石色如玉橋上分三道皆以欄楯隔之雕刻極工中為禦路欄以杈子橋四旁皆有玉石柱甚高兩旁有小亭中有碑曰:龍津橋入宣陽門金書額兩頭有小四角亭即登門路也。樓下分三門中為禦路常闔皆畫龍兩旁通行皆畫鳳入門北望其闕曰:西禦廊首轉西至會同館出館複循西廊首橫過至東禦廊首轉北循廊簷行幾二百閑廊分三節每節一門路東出第一門通街市(第二)門通球場(第三)門通太廟廟中有樓將至宮城廊即東轉。又百許閑其西京然亦有三門但不知所通何處望之皆民居東西廊之中馳道甚闊兩旁有溝溝上植柳兩廊屋脊皆複以青琉璃瓦宮闕門戶即純用之蔥然翠色馳道之北即端門十一閑曰:應天之門舊常。

名通天門亦十一閑兩夾有樓如左右昇龍之製東西兩角門每樓次第攢三簷與夾樓接極工巧端門之內有左右翔龍門日華月華門前殿曰:大安殿使人入左掖門直左循大安殿東廊後壁行入敷德門自側門入。又東北行直東有殿宇門曰:東宮牆內亭觀甚多直北麵南列三門中曰:集英門去膽故壽康殿母後所居西曰:會通門凡會通東小門北入承明門。又北則昭慶門東則集禧門尚書省在門外。又西則右嘉會門四門正相對入右嘉會門門有樓與左嘉會門相對即大安殿後門門內至幕次黑布拂廬待班有頃便殿門也。門內庭中列衛士二百許人帖金雙襆頭團花紅錦衫散手列入仁政門蓋隔門也。至仁政殿下大花毯可半庭中團雙鳳殿兩旁各有朵殿朵殿之上兩高樓曰:東西上閣門兩旁悉有簾幕中有甲士東西禦廊循簷各列甲士東立者紅茸甲金纏午槍黃旗畫青龍西立者碧茸甲金纏午槍白旗畫黃龍直至殿下皆然惟立於門下者早袍持弓矢殿兩角雜列儀物幢節之屬如道士醮壇威儀之類使人由殿下東行上東階卻轉南繇露台北行入殿閾謂之欄子虜(改作金)主襆頭紅袍玉帶坐七寶榻背有龍水大屏風四壁帟幕皆紅繡龍鬥栱皆有繡衣兩楹閑積肥焚香大金獅蠻遍地鋪禮佛毯可滿一殿兩旁玉帶金魚或金帶者十四五人相對列立遙望前後殿廡矗起處甚多製度不經工巧無遺力所謂窮奢極侈者煬王亮始營此(改作北)都規摹多出於孔彥舟役民夫八十萬軍匠共四十萬作治數年死者不可勝計,地皆古墳塚,悉掘棄之。虜既蹂躪中原國之製度,強效華風,往往不遺餘力而終不近似(刪地皆至此三十四字)今虜主(改作主裒)既端坐得國其徒益治文為以眩之始則大修官製見其大定二年十二月詔書略曰:建官鹹則於三代分職仍總於六卿宣化邇遐服采內外卑設序名位有倫或舛差理宜增損冗散者並其任繁劇者益其聯悉命有司存革從允當其新定官製令尚書省鏤行所謂官製者曰: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曰: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曰:尚書省有令及左右丞相。又有平章政事為宰相官左右丞參知政事為執政官左右司郎中員外為之屬曰:六部有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曰:都元帥府有元帥有左右副元帥監軍都監曰:樞密院有使副簽《書》曰:大宗正府有判大宗正事及同。

判同簽。又有丞及宗室將軍之屬曰:勸農使司有使副曰:殿前都點(檢司)左右副都點檢左右衛將軍。又符寶郎宿直將軍宮籍監副監鷹坊及近侍器物尚廄尚輦四局皆有使副武庫武器二所令丞頓舍官諸直長皆隸焉曰:宣徽院有左右使同知同簽院事判官及拱衛直客省引進司尚衣儀鸞尚食尚藥官闈四局使副東西上閣門使副通事舍人供奉官都知判官內供奉押班禦院通進太醫院坊提點使副判官禦藥院都監宮苑司尚廄尚輦四局皆有使副武庫武器二令丞輿論義局使直長等皆隸焉曰:禦史台有大夫中丞侍禦史殿中侍禦史監察禦史及登聞檢院知院同知院隸焉曰:翰林學士院有學士承旨學士侍讀侍講學士侍直待製修撰應奉文字等官承旨至直學士帶知製誥待製至應奉文字等官承旨至直學士帶知製誥待製至應奉帶同知司天台提點監少監判官隸焉曰:國史院有同修史編修官曰:太常寺大丞博士協律郎之屬太廟郊社諸陵大樂四所令丞等隸焉曰:秘書監少監丞郎秘書郎著作局郎佐郎及筆硯書畫二局直長隸焉曰:諫院左右諫議大夫補闕拾遺曰:大理寺有卿少正丞司直評事曰:國子監有祭酒司業丞博士助教曰:記注院有修注曰:大府監有監少監及丞左右藏庫使副支供所都監太倉酒房市買司使副鉤盾所令丞等隸焉曰:少府監有監少監丞文忠尚方圖畫裁造文繡纖染區官上林八所令丞諸直長等隸焉曰:都水監有監少監丞及四方館曰:內藏庫曰:法物為曰:榷貨務皆有使副曰:都城所有提舉左右廂官受給官曰:惠民司有令丞曰:承發司曰:管當司管尚書省當廚曰:公使酒庫曰:交鈔庫曰:印造引鈔庫皆有使副曰:直省局有局長副長曰:管當尚書省樂工有名無官曰:宮師府東宮官也。有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曰:詹事院有詹事少詹事左右衛率(府率)副率左右監仆正副正長寶典儀讚儀直內郎丞典食丞侍藥奉藥掌欽令丞家令丞司經司藏司倉皆有副左右諭德左右讚善等皆肅清睛曰:親王府屬官有長史府掾文學。又有諸京留守同知留守副留守留守判官諸京都轉運使及同知使副使判官招討使諸府尹諸路轉運使及同知副使判官諸節度使副同知使事諸府同知諸州刺史同知防禦同知總軍招討都監猛安(改作明安)謀克(改作穆昆)群牧防禦使諸京兵馬副都指揮使警巡使判官諸府。

軍指揮使提舉漕運解鹽司及同提舉諸京諸路都總管判官京府諸府招討節度觀察判官留守諸府推官節鎮錄事防禦判官都巡河京府運使節鎮諸州司獄知法等為在外職事官。又有諸知事主事都事典事等為吏職此其分職之離也。。又參以文武散官列為正從九品開府儀同三司崇進特進金紫光祿銀青榮祿光祿榮祿資德資政宣奉正奉通奉中奉正議通議大中中議中憲中散中靖中順朝請朝散朝奉朝列奉政奉議奉直大夫承議承德承奉承直承務儒林文林承事徵事從事登仕將仕等郎為文散官自榮祿大夫以上文武通得為之龍虎金吾衛驃騎奉國輔國鎮國上將軍昭武昭毅安遠定遠大將軍廣威宣威建威振威明威信武顯武經武宣武武功武德武義等將軍承信奉信昭信忠武忠顯忠勇修武敦武保義進義等校保章司元等大夫授時靈台候儀司政平秩正序契壺司曆司晨等郎為司天官保康保康保甯保安保順保和保衝等大夫保全成安成全成和醫正醫效醫候醫痊醫愈等郎為太蓬收中尹中侍中禦中儀中閣中涓等大夫通侍郎禦侍直禦直司謁司閽司供司奉司引等郎為內侍官以上三以上三色官皆不過從四品亦以上柱國至武騎尉為勳官其封邑蔭補皆有正法王食邑止萬戶實封止千戶其下降殺皆準此至縣男止三百戶一品蔭子孫等七人二品六人其下降殺皆準此至五品止蔭一人。又有佩服之製文臣五品以上服紫六七品緋八品九品綠武官並服紫自天子而下有玉帶玉雙魚玉魚金魚及金笏頭球大荔枝禦仙花及烏犀紅呈等帶皆金魚服緋者紅帶銀魚武官自二品以上得佩魚其告身有翔鸞雲:鶴黽蓮魚藻瑞草(等錦)婦人(則有)雲:氣瑞蓮芙蓉雜花等錦金鸞鸂鶒等羅其封國亦有大國次國小國之別頭銜亦有行守試充之辨其曆曰:大明曆一亦遵宜忌日無二亦有通行小本曆頭與中國異者(刪此五字)每日止注吉凶謂如庚寅歲正月二日出行乘舟動土凶拜官吉之類而最可笑者(刪此五字)虜(改作金)本無年號自阿骨打(改作阿固達)始有天輔之稱今四十八年矣。小本曆通具百二十歲相屬某年生而四十八歲以前虜(刪此字)無年號乃撰造以足之重熙四年清甯鹹雍年盛昌六年乾通十年大慶四年收國二年以接於天輔。又以其竊據之(刪此三字)地紛更離合為十四路曰:中都路大興府為首(即燕山府)通薊易涿順灤平雄霸安保遂安肅(二名)十二州總三十九縣屬焉曰:東京路遼陽府為首會甯鹹平廣甯三府瀋濟辰複(濟川)澄貴德(二名)信肇韓十州總三十七縣屬焉曰:遼西京兩路大同府為首天德一府雲:內(二名)武豐蔚東勝(二名)奉聖(二名)應甯邊(二名)洪宣化(二名)朔十一州總三十一縣屬焉曰:南京路開封府為首河南歸德二府潁順一軍曹睢壽鄧陳鄆泗單陝唐汝亳蔡嵩潁十六州總一百六縣屬焉曰:北京路大寫府為首臨潢興中二府和益錦宗慶懿秦建八州總三十二縣屬焉曰:河東路河閑府為首蠡莫獻冀深清滄景八州總二十九縣屬焉曰:河北路真定認為首威趙(虜改沃州。注虜改作金)邢相磁定祁洺濬洱十州部五十二縣屬焉曰:河東西路平府為首大名府滕陽泰安二軍濟恩(徐濮)開滑邳宿兗博德十一州總六十三縣屬焉曰:山東東路益都府為首(即青州)濟南府城陽甯海二軍濰濱沂密淄登萊七州總五十縣屬焉曰:河南路平陽府為首河中一府隰耿澤潞遼沁孟德絳解十州總六十六縣屬焉曰:河北路太原府為首步忻汾代石五州晉甯天山甯化岢嵐平定五軍總三十五縣屬焉早班洋兆路京兆府為首鳳翔府商乾耀華虢邠同七州總五十七縣屬焉曰:鄜延路延安府為首坊鄜丹三州總一十九縣屬焉曰:熙秦路臨洮府為首蘭鞏隴會秦洮河七州積石鎮戎德順三軍總十六縣屬焉曰:慶原路慶陽府為首平涼環慶涇原四州總十九縣屬焉凡府三十四節鎮三十七防禦二十三刺史七十三軍十六留守四轉運十四使人見虜(改作金)主之日略得其氏曰:領省太尉尚書令李石元妃之父也。稱皇丈人起複左丞相紇石烈(改作赫舍哩)良弼右丞相紇石烈(改作赫舍哩)誌甯左右平章完顏合喜(改作喀齊喀)完顏夕刺(改作錫喇)左右丞石傅參政魏子平完顏德受左右宣徽使敬嗣暉耶律後同知宣徽院韓綱殿前都點檢完顏習列(改作錫裏)左右事點檢鳥古論(改作鳥庫哩)忠弼烏古論(改作烏庫哩)元忠判宗正王(不知其名)吏部尚書王宇戶部耶律道禮部楊伯雄兵部高壽星刑部高德基工部張恭愈禦史中丞李天瑀工部侍郎張汝霖禦史完顏德溫梁肅翰林待製鄭子聃秘書監楊邦基太府監兼客省使梁彬都水監耶律寶大理卿李昌國閣門使盧珙內藏庫使兼國子祭酒王可。

進左司員外郎張汝弼右司張亨兵部郎中田彥皋虜(改作金)主有八子長曰:越王判大興府其母死矣。次為太子母方寵次隋王次瀋王次瀛國公餘未詳宮多內寵其最貴者有元德淑麗溫恭慧明等十妃臣下亦娶數妻多少視官品以先後聘為序民惟得一妻。

族帳部曲錄曰:主兵官紇石烈(改作赫舍哩)誌甯字從護衛將軍出身授州同知因契丹窩幹逼燕山召為右翼統軍既滅窩幹拜尚書右丞相天下兵馬副元帥為人有兀術(改作烏珠)風概。

夾穀願(改作瓜爾佳願)字仲恭其父先曾作西南路招討使死襲封千戶繼為副點檢後除西北路招討統軍。

夾穀忠(改作瓜爾佳忠)願之弟也。甚知兵當為右副點檢後除右翼都統。

烏古論(改作烏庫坦)執中正女真人頗知書見知昆吾魯神(改作烏克蘇喇)部族節度使。

夾穀慎中婦真人任益都尹兼右翼統軍。

納合(改作納哈)士舉女真(女人)文舉之兄也。頗能詩任冀州節度使兼彈壓一路盜賊。

唐括安禮(改作唐古安禮)字仲和亮之妹婿也。自陝西總管入拜參知政事極能文知兵。

赤盞順忠(改作持嘉順忠)女真人為開州世龔千戶兼管屯田軍。

溫迪罕察刺(改作溫特赫察喇)女真人任東平府世襲千戶兼管屯田軍。

完顏狗糞元連續劇年世襲止以小名授官因而名焉見任大名府世襲千戶兼管屯田軍。

蒲察門三(改作富察默色)小名三門自幼襲封因而名焉任明威將軍見任益都府千肩膀靈管屯田軍。

完顏撻懶(改作達蘭)銀珠(改作尼珠)大王之孫任西北路招討知大興府亮死為河南兵馬副元帥。

耶律執中契丹人曾為右副點檢兼管漢兒軍。

耶律勸農人往往不知其名以勸農呼之亮寇(改作攻)淮甸除威勝統軍殺亮者。此人首為謀也。葛王立為平章政事。

蕭母裏哥(改作默爾根)契丹人任河閑府尋除東上閣門使右副都點檢。

耶律母裏哥(改作默爾根)勸農之子也。自宿直將軍弑亮後除蠡州刺史。又除右翼都監。

蕭五斤(改作烏錦)契丹人曾知順昌府葛王立除河中府。

統軍。

完顏阿喜(改作愛實)婁室(改作羅索)之孫自統兵至今為陝西副元帥。

蕭德契丹人德溫之弟曾為右監軍。

蕭順契丹人右丞頤之弟為京兆府尹兼右翼都監徐文本朝舊人徐大刀是也。知萊州以控海道。

張忠彥本朝發還人亮寇(改作攻)淮甸除步軍都統後除真定總管。

郭安國藥師之子亮寇(改作攻)淮日為先鋒。

郭瑞孫安國之子亮時為右護軍。

宰執翟永固燕山良鄉人事亮與葛王兩作相。

蘇保衡雲:中府人亮寇(改作攻)淮為水軍都統葛王立除右丞跛一足。

石琚字子美中山府人亶朝狀元及第是年出君子能通人之情賦葛王立除參知政事。

魏履元奉聖州人狀元石琚榜及第葛王立除參知政事。

敬嗣暉易州人石琚榜下及第亮時為宣徽使尋除參知政事亮死貶為庶人次年複官召為宣徽使。

趙永錫燕人葛王立除司空謂之槐林趙開者是也。任熊祥燕人遼時及第葛王立除少師。

李受渤海人葛王立以母舅常為參知政事。

侍從梁球廣甯府人石琚榜下及第亮時為戶部尚書葛王立複為戶部極有才。

王競字無兢相州人乃本朝王災之親兄常為禮部尚書(舊校去禦選金詩王競安陽人宋進士)。

胡勵字元化山東密州人少被虜韓虻放從良狀元及第是年出好生德洽民不犯上賦亮時為刑部尚書葛王立改翰林承旨。

馬俸燕人石琚榜及第亮時為禦史中丞葛王立除為禦史大夫。

張恭愈字師韓廣甯府人狀元孫用康榜第二人及第亮寇(改作功)淮甸時為謀主修船造軍器皆本人主之除戶部侍郎。

蔡廉字正父餘杭人蔡靖述古之孫鬆年之子狀元楊建中榜及第葛王立除刑部侍郎(舊校去按鬆年真定人)。

張汝霖字仲澤遼陽人太量浩之子亮時特賜及第葛王立遷吏部尚書累拜平章政事對莘國公。

張汝為字仲宣汝霖之兄浩之長子石琚榜及第葛王立貶為庶人次年複官除戶部侍郎。

劉仲山字山甫中京人特賜及第嚐為禮部侍郎。

李天吉燕人體貌甚偉豐姿長髯狀元胡勵榜及第複為大興尹葛王立除刑部侍郎。

高懷忠大定人亮特賜及第葛五立除國子監祭酒高懷正懷忠之弟亮特賜及第為吏部侍郎葛王立因而任之。

蕭廉字和丹契丹人右丞慶之弟亶特賜及第亮時為右翰林學士葛王立除刑部侍郎。

館閣台諫鄭子聃字景純大定府人先於亮初僭時狀元楊建中榜第三人及第出天錫勇智以正萬邦賦除翼城縣丞被召除書畫直長至正元四年亮令再度狀元及第是年出不貴異物民乃足賦亮時為翰林修撰尋遷修起居注葛王除為殿中侍禦史兼侍讀學士。

劉仲淵字介石燕山人亶朝狀元及第是年出日月得天能久照賦亮時為翰林待製葛王立遷知學士(舊校雲:周密癸辛雜識雲:金人天會中破真定拘境內進士立試場褚以亮宇茂先宣和之閑擢第至此匿不出軍中知其才押赴對策大抵以徽宗無道欽宗失信為問舉人承風旨極行底毀茂先詣主文劉侍中雲:君父之過豈臣子所宜言耶即揖而出劉為色變後複召問願附榜乎!堅不從時狀元許必仕至郎中其清高如此)。

張景仁字受甫廣甯人劉仲淵榜別試及第久在翰苑葛王立除翰林侍讀學士。

楊伯雄鹹平府人狀元劉仲淵榜及第葛王立除翰林直學士。

楊伯仁伯雄之弟狀元王彥潛別試及第葛王立除翰林待製。

王彥氵時狀元及第是年出文以足言行而遠賦葛王立除翰林待製。

綦戩字天錫山東膠東人少被虜亮特賜及第授翰林應奉文字葛王立遷待製。

劉機字仲章益都府臨朐縣人幼年被虜在葛王家葛王父潞王放從良應舉狀元楊建中榜上甲及第葛王立授左拾遺凡事多取謀於彼其人足智略。又溫粹士多歸之。

孫用康字遊古燕人亶時狀元及第是年出仁為道遠行莫能致賦葛王除翰林修撰。

呂宗翰字周薌燕人亮時狀元及第是年出王業艱難賦葛王立除翰林修撰。

孟宗獻字友之開封人葛王初立特賜狀元及第解試建官惟賢天下治賦府試立政惟人不惟官賦省。

度夙夜求賢務在官民賦殿試所以臨製則臣民畏服賦授翰林應奉文字同知製誥尋除右讚善大夫(舊校雲:孟宗獻以律賦著名學者法之見歸潛誌)。

任忠傑山西天成縣人亮時狀元及第是年出賞罰之令信如四時賦授翰林應奉文字同知製誥。

李顏獻州人。又雲:中山府人亶時因作省元下第特賜及第授翰林應奉文字同知製誥。

王堪隸州人亶朝經義及第葛王立為翰林修撰。

卿監畢逢吉瀋州人狀元石琚榜及第葛王立除太府少卿。

徐之方狀元劉仲淵榜及第葛王立除少府太監燕山玉田人。

任侗燕人狀元石琚榜及第葛王立除都水使者。

任倜字子美侗之弟狀元楊建中榜及第葛王立除秘書少監。

田穀廣陵人狀元石琚榜及第亶時坐欺罔黨錮貶為庶人葛王立複官除工部員外郎。

馬柔德字周卿廣陵人狀元劉仲淵榜及第亶時與田穀等坐欺罔黨錮貶為庶人葛王立複官援刑部員外郎。

王仲通字達人閭陽人。又雲:中京人狀元石琚榜及第亶時坐欺罔與田穀等為黨錮貶為庶人葛王立複官禮部郎中(舊校去禦選金詩王仲通長慶人)。

王從龍字雲:卿山東密州人亶時經義狀元葛王立除太常少卿。

孔固字德遠孔子四聲琥一代孫狀元王堪榜及第葛王立除宣徽判官。

楊蟠字子飛中京人狀元楊建中榜及第葛王立授宣徽判官。

張錫字永山燕山氵郭陰人。又雲:燕山武康人狀元孫用康榜及第葛王立授左司員外郎。

王全黃龍人狀元劉仲淵榜及第這時右司郎中葛王立授左司郎中。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二百四十五校勘記。

燕石色如玉(一本無燕字)第一門通街市(街一作禦)有監少監丞及街道司(街一作禦)見作昆吾魯神部族節度使(作誤作知)女真人任文舉之兄也。(誤作女真女人文舉之兄也。)元幼年世襲(元一作自)完顏塔懶(誤作撻懶)耶律勸農使(脫使字)止以勸農呼之(脫止字)常為京兆府尹(脫常字)常知萊州(脫常字)出君子能盡人情賦(盡誤作通)封莘國公(封誤作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