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百一

炎興下帙一百一。

起紹興十年六月十一日甲寅,盡其日。

六月十一日甲寅劉錡及兀術(改作烏珠)戰於順昌府城下大破其軍兀術(改作烏珠)敗走。

楊汝翼順昌戰勝破賊(刪此二字)錄曰:紹興十年春天子以騎師太尉劉公副守東都仍節製所領軍馬繼被朝旨精銳兵馬分戍陳汴隨軍老小屯泊順昌三月十八日陛辭出城益以殿前司二千人撥隸戍役束裝裹糧越五日而後起行絕不江泝淮風濤險阻自臨安凡二千二百裏抵潁上為順昌之屬邑陸路兩驛而近(水路)縈紆曲拆殆三百裏太尉舍舟與屬官將佐先抵城下時五月十五日太守龍學陳規倅汪。若海洎兵職官吏門首迎迓館太尉於羅漢院守倅既相報謁即往按視營寨湫隘窄陋悉不如法兩日之間經營區處尚未就緒十七日早太尉門首別提宮宋待製未及回陳守約相見出泰和縣申狀報四太子人馬於五月十二日寇(改作陷)東京亟歸諭諸將戒飭士卒無致張皇其時選鋒遊弈兩軍並老弱輜重舟船九百餘隻相去尚遠遣騎追促至更後方遂入城十八日辰已閑有探報虜騎(改作金兵)已入陳州陳州距順昌才三百裏闔城惶惑罔知所措而馬軍緣寨柵未定遂以羅漢院駐左軍普惠寺駐右軍前軍駐舊衙後軍駐毗盧院中軍駐台頭寺而太尉遷維摩陀院乃歐陽文忠公之故居也。皆在子城外與府治及民家兩不相幹是日太尉遣主管機宜杜亨道韓辦公事王羲賓謁陳守以朝廷先降到贍贍軍錢支發交子欲斂兵入城為捍禦計陳守愕然曰:城中聞警報人皆欲去太尉獨欲守城何也。繼而汪。若海告別雲:某已奉有檄差往行在稟議太尉因托以章奏附行尋聞契家出南門矣。十九日太尉與屬官並統聚議吾軍方自遠來未及息肩已聞虜(騎(改作金兵)壓境諸公以為如何基閑,或欲守禦,或欲複就便舟順流而下獨太尉激以忠義喻以禍福。且曰:某赴官留司今京師既陷未可之官賴全軍在此幸有城池粗可守禦顧此機會大不容失要當同心戮力死報國家諸公翕然同辭無或異議,於是與官屬登城區處以後軍統製許青守禦東門中軍統製(闕姓字)守禦西門右軍統製焦文通遊弈統製鍾彥分守南門左軍統製杜杞守北門分遣將士明遠斥堠仍召募土人。

作響導閑探是日晚亳州把門使臣白忠等二人來報雲:有王彥先者劉豫時曾知亳州號王瓜角自東京同金賊(改作兵)已入毫州亳州至順昌二百四十裏繼捉到王(彥先)所差探事人朱海張山斬之梟首於市。又報金賊(改作兵)入陳州陳州至順昌三百裏二十日以後報金賊犯(改作兵入)蔡州蔡州至器昌二百七十裏續報犯(改作入)項城陳州屬邑至順昌一百九十裏。又報犯(改作入)泰和泰和順昌屬邑至府城七十裏居民緣賊(改作敵)勢逼近後聞太尉一意堅守皆雜邏輻湊入城城中百姓賴以安堵然太守及州官骨肉絡繹出城皆渡淮而東走太尉日夕在城上親督兵將備設戰具而城壘摧缺旋加補貼芟薙榛棘如秕籬巴僅存數十悉取偽齊所作癡車以輪轅埋設城上。又諭州索居民門戶扇踏隨宜懸掛僅能周匝其時新鄜延總管劉光遠以路梗亦留順昌新永康知軍柳倪緣太尉親亦從行至是皆就差檢察一行軍馬提舉四壁守禦自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凡六日之閑為備禦計食息不暇而探報日急軍中相與激勸爭先整治甲器。且曰:我輩自此出陣未曾立功今才至此便遇大敵須自出力報答國家兼荷太尉存卹到這裏要取一場富貴上下響慶如出一心二十五日金賊(改作人)遊騎數十已涉潁河出沒城下遇太尉伏民生擒銀牌幹戶阿赫殺(改作阿蘇木)阿魯(改作阿魯)等通說韓將軍先遣來城下探城中事宜及有探報韓將軍翟將軍兩頭領在白沙龍渦一帶下寨寨去城約三十裏太尉夜遣千餘人擊之至二十六日早複與賊(刪此字)戰遂殺傷千百人辰已閑入城太尉於北門犒勞即具捷奏以聞二十七日金賊(改作兵)馳報龍虎大王及三路都統偕自陳州來增益兵馬至二十九日合韓翟(二將)軍一帶逼城自北之西自西之南自南之東人馬約三萬餘騎太尉西門出軍仍激勵在城士卒內外協應午已之閑賊(改作敵)臨城施設而柳知軍適在東門為敵箭中左足柳倪即拔箭就以破胡弓(刪此四字)射之應聲而倒繼發數十箭無不中者翼以神臂弓硬弩破之遂稍引去即以步兵邀擊荒怖四奔走小河人馬淹溺者不可勝計抵暮尚有鐵騎數千擺布河外複出官軍千數連擊之大獲捷勝奪到韓將軍大小認旗十麵並鐵甲提刀等至三十日早戰士還屯犒勞如初亦以上聞六月一日金賊(改作兵)尚留舊寨有擒到女真及漢兒(刪此五字改作閑諜)雲:已遺銀牌。

天使馳往東京告急於四太子矣。初二日賊(刪此字改作金人立)寨城東地名李村去城二十裏以精銳五百人夜出刦之鄉導者引官軍直至中軍以槍徹去氈帳有一披甲者疾呼曰:留得我即太平(刪疾呼至此九字)竟為官軍所殺是夜陰晦欲雨明(刪此字)電光所燭但見禿頭辮發者(刪但見至此七字)悉皆殲之共殺傷比之前日兩戰為最初三日戰士歸城亦以捷狀聞奏初四日初五日金賊(改作兵)相持如初伏兵擒到女真(改作敵人)具道殺傷甚多。且乏糧食有建議者願乘此屢捷之勢順流乘舟全軍而歸太尉乃會諸統兵官於西門上酌酒而誓曰:今日機會天造地設況已屢挫賊(改作敵)鋒軍聲稍振雖賊(改作敵)與官兵多寡不侔然業已至此可前進不可退卻賊(改作金)營去城三十裏而四太子。又領重兵來援萬一諸軍遽舍順昌不惟前功盡廢一軍才綱舉目張當此倉卒擾擾豈敢盡保無虞賊(改作敵)眾追襲首尾相失將至狼狽大有不可言者馴致侵擾兩淮驚動江浙則吾輩平生報國之心死為誤國之鬼雖萬死何以謝天下願諸公堅忠孝心誓與此城俱存勿與此城同亡此言不食天實臨之,於是諸統兵官皆願奮不顧身罔有退誌齊以警戒之令曉諭將士人人鹹欲效命欣然待敵初六日太尉遂以東門北門外所泊舟船悉沈河底示以死戰不為東歸計俄報四太子入太和縣軺重前驅已與龍虎諸猷營(刪此二字)寨相接連夜潁河係橋渡軍馬初七日四太子至亦與諸猷首(三字改作龍虎諸帥)連接下寨人馬蔽野駱駝牛馬紛雜其間氈車奚車亦以百數至於攻城戰具來自陳州糧食器甲來自蔡河散遣輕騎巡綽城下有叩城以手揶揄曰:城裹人隻有一個日頭裹至晚以前日陷陣人曹晟荷團枷齋實封文字放回太尉得之慮賊為(二字改作其)詭計以惑眾心不起封而焚之初八日四太子數責諸酋首(二字改作煢菅)前日用兵之失諸酋首(改作首領)皆答以今次南朝兵馬非日前比往往一以當百不容措手足明日國王臨陣自可備見蓋四太子稱天下兵馬大元帥越國王也。即下令曰:順昌城壁如此可以靴尖踢倒來日府衙會食所得婦女玉帛悉聽自留男子三歲以上皆殺之。且折箭為誓以激其眾然太尉發策戰守忠義自仍以方略授諸將佐顧視羯戎逆天悖道貪瀆無厭(刪顧視至此十二字改作蓋)平時憤激直欲氣吞此賊(改作敵壘下添北軍雖盛四字)以謂(改作為)不足憂也。初九日平明四太子遂合龍虎大王。

及三路都統韓將軍翟將軍人馬環合城下甲兵鐵騎十有餘萬陣列行布屹。若山壁旗幟錯雜大不有差而五色旗各七麵按方分植者中軍也。而順昌東西兩門受敵賊乃(改作金兵)睥睨東門瀕濠待敵太尉亦自東門出兵應之城上發鼓即與交鋒轉戰踰時賊複(改作金兵)大衄四太子披白袍甲馬往來指呼以渠自將牙兵三千策應皆重鎧全裝虜(刪此字)號鐵浮圖。又號扌乞叉(改作哈沙)千戶其精銳特甚自用兵以來所向無前至是以為官軍殺傷先以檢槍揭去兜牟即用刀斧斫臂至有以手捽祉極力鬥敵自辰至戌賊(改作金)兵大敗遽以拒馬木障之少休城頭鼓聲不絕乃出羹飯坐餉戰士優遊閑暇如平常時賊眾(改作金兵)望之駭然披靡食已即來以數隊趣戰癖去拒馬木深入斫賊(改作敵)。又大破之無何有誤傳令者令少卻官軍遂稍引後賊眾(改作金兵)並擁逼壕而致溺水者二百餘人而選鋒統製韓直身被一槍三箭幾致經濟效益死賴有一虞候挾以上馬而歸虞候與馬皆中箭被血淋淳然餘勇尚未衰也。其餘中傷稍輕可者猶欲再出接戰是日西風怒號城土吹落塵霾漲天咫尺不辨斃屍倒馬縱橫枕藉掩入溝壑閑及墮井者不知幾何旗號器甲積如稻麻葦竹方其接戰時酈瓊孔彥舟趙提刀等皆單騎列於陣外有河北簽軍告官軍曰:我輩元是左護軍本無鬥誌所可殺者止是兩拐子馬故官軍力為破之皆上太子平日所倚仗者十損七八當其敗衄時城上見有車馬自寨而北複渡河而去賊(此字改作金兵)初涉壕耀兵張勢雲:嚇城既而官軍歸城直欲奪取釣橋望城放箭注落如雨至有用響箭與窄柳箭者城上悉以破胡弓及(刪此四字)神臂弓臨下射之人馬自退複自東而南轉而之西連亙西北薄城而營長十五裏闊十餘裏至晚擂聲振山穀父老皆言有生以來未之或聞然賊(刪此字)營中嗥呼喧嘩自夜達旦時有金人傍城屬耳以聽城中肅然難犬無聞以是自可見勝負之兆四太子帳前以甲兵環衛持燭照坐賊徒(改作兵眾)皆分番假寢馬上深懼官軍夜擊之至初十日大雨傾注賊(此字改作金字)於城外埋鹿角柵柵外開小壕深闊各五尺許正爾督工雨亦稍止太尉出百餘騎撓之賊(刪此字)眾番皆(刪此字)掛甲挽弓以護雨複大作官軍刦之晝夜不得休息十一日早賊(改作金)營發擂聲如昨日太尉遍詣諸營撫勞官軍及安慰中傷之人蓋家至屍到人人皆得其懽。

心。且雖被傷中猶欲抵死報答太尉俄有探報四太子作筏係橋甚急(金人自到此日給炒麥數合疲困已甚皆思北歸)至晚不輟抽摘人馬過河然不複發擂隻擊鐸數聲而已址二日早尚立礮架置推牌斤斧不絕虛立旗幟以疑城上蓋緣潁河暴漲衝激橋筏人馬數十隨亦被溺遂複係橋連夜以濟雨日之閑收集屍首隨處焚化至有數十人同坎者變有燒半殘者或瀕河為水漂泛或半為烏鳶所食雜所馬屍牛首彌望遍野及晚拔寨盡走即具解圍奏聞賊(改作金)營中礮架推牌雲:梯拒馬木敗甲破車積堆如山弓刀槍槊變委之而去然猶有潛匿山林閑以伺追襲至十三日十四日悉出境上複會於陳州四太子反怒三路都統韓翟二將軍人以柳條撻之數十下如千戶毛可(改作穆昆)等皆撻之百十下尋以三路都統守南京韓將軍守潁昌翟將軍守陳州四太子龍虎大王各以所轄人馬同之東京初龍虎與(刪此字)諸酋(改作軍)既敗遣銀牌天使告急於四太子天使才到就龍德宮見之得報即索靴上馬出門告報士卒頃刻麵集經由陳州一宿措畫戰具糧食而行自東京至順昌往複千二百裏首尾不過七日保其神速如此而大尉在圍城時奏求援於朝得報差行營左護軍統製王德躬率全軍來順昌策應十四日金人既退之後王德方。且以文移來問賊勢(刪此二字)動息至二十三日卯時以數千騎至城下太尉邀入具飯飯已則臥憩於子城樓上至申時即出門乃遣人致意曰:不果奉別今。且複回。又報數日傳聞德申樞密院某已解順昌圍矣。方金賊(改作兵)在城下得遞到禦筆劉甘擇利班師太尉以方禦敵未敢輕為進止既。且賊(改作敵)退十日後。又被旨先發老小往鎮江府駐劄遂津遣老不軺重並被傷戰士船載而行以左軍統製杜杞右軍統製焦文通兩軍防護東下俄聞王德者申宣撫司去某以全軍裹送劉太尉老小出潁河矣。其誕謾興皆類此敵國相去未遠萬一事或蹉跌為害不細然太尉恬。若無聞未守略介懷也。順昌古城。且素無備迨茲賊已來陳守(刪此五字)始令居民築牛馬牆賊(此字改作金兵)既退後方置礮座比之軍中所放礮爭五十步先軍中置令牌每遇出戰除守禦人外非帶號掛甲者不得登城雖順昌官軍土毫不許預分毫事城中居民各闔戶守家內外肅靜無有犯者初破金賊(此字改作兵)陳守送到煮酒十數石門首犒勞戰士一杯而已再戰退賊(改作敵)後市戶以丐六千餘斤豬百口來獻隨即分付諸軍人不過丐半斤肉數兩至第三戰太尉不免與陳守略與犒勞官軍但各人給粟米一石及赴倉請之有止得蛀麥五鬥者其閑不願請者甚多至事定陳守先具奏乞推本府官屬守城恩賞。且言措置守禦鼓率將佐犒賞戰士遂至成功雖太尉依應保明聞奏將士頗誓不平方當圍城太尉曉夜城上寢食皆廢閱月之閑略不以家事經意故能激勵軍心皆為之用遇臨敵則躬親鼓旗賈作士氣先下令不得斫級奪馬及掠取一物一件至有效命如遊奕統領田守忠中軍正將李忠之徒恃勇深入率皆手殺十人而後死悉取前後陣歿將士鑿土埋瘞作大仿傍作屋數閑命僧主之作水陸道場以致資薦仍複存恤其家種種順昌北門外初有居民瓦屋九十閑恐為賊窠(改作筆據)前期爇之賊(改作敵)退即訪元主酬以價直自始及終無毫發擾民者城門四啟每得奸細即審問情狀詳悉而眾所不空者抵之遣回使未嚐輕戮一人雖金賊(改作人)亦謂自過南朝來十五年閑無如此戰,必是外國起鬼兵來(刪,必是至此八字)我輩莫敢當也。後以生擒到女真(刪此二字)阿赫殺(改作阿蘇木)並契丹等五十餘人解赴闕下前項有妨功者移書權貴順昌城下無賊(改作兵)止是兩河與諸路簽軍耳顧雖力底柰此公議何太尉初領兵不滿二萬當其圍城時城上備禦及防護老小管寨遇敵則。又把路捉巷至於子城倉庫等處皆分兵守之其實出戰之士不過五千人當十萬餘眾自非明於料敵果於製勝安能以應不文公作裴相平淮西碑所謂凡此蔡公惟斷乃成者某於太尉亦雲:自捷奏到朝廷寵以鼎州觀察使再被製命建武泰節鉞皆懇辭至再不欲先戰士而被賞繼而王人踵至使者遝來撫問寵賁優渥有加宸翰獎諭。且有卿之偉績朕所不忘之語鹹謂主上酬報非常之功敻出前此仍降告身千五百軸俾就軍前書填隨即繳納以謂不。若自朝廷給之為榮累得旨索本軍功狀校定兩日說謊得具奏蓋緣節次出戰更番守禦分別功過不容或差至閏六月二十七日準安排全軍功賞逐隊列單申姓名六月二十七日準安排全軍功賞逐隊列單申姓名一一核實統兵官立功者以前降到金帶及金盌賞之其有過者則麵疏其失勞績亦減將佐立功者以金帶及金盌賞之共有過者則杖責之降而入隊至於戰士悉以前後所賜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第。

功賞之功田守忠李忠輩陷陣本軍將佐不即救援亦皆免死而被責其能致力策應者仍給賞。且出錢千緡揭榜許軍中論告僥冒戰功者按以軍法如陣歿之家變各優厚周卹期。又見太尉信賞必罰出人意表如此者某隨軒而來偶遭虜寇(改作目擊敵勢)迨茲乎!甯敢以圍城前後所見敘為紀實筆墨荒澀甚無文采。且將過江貽諸親舊至於解嚴之後以迄班師述事讚功當俟大手筆者。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二百一校勘記。

天子以騎帥太尉劉公(帥誤作師)項城陳州屬邑(脫項城二字)皆自陳州來(皆誤作偕)則吾輩平生報國之心(一作則吾輩生無報國之心)俄聞王德者申宣撫司(者字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