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三

政宣上帙三。

起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盡其日。

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金人李善慶等至京師。

是日李善慶等入國門館於寶相院上令蔡京童貫鄧文誥見之議事詔補善慶修武郎小散多(改作小索多)從義郎勃達(改作布達)秉義郎給全俸女真古肅慎國也。本名朱理真番語(刪此二字)訛為女真本高麗朱蒙之遺種(刪本高至此八字),或以為黑水靺鞨之種(改作部)而渤海之別族三韓之辰韓其實皆東夷之小國(刪其實至此八字)至居混同江之東長白山鴨綠水之源。又名阿術火取其河之名。又曰:阿芝川來流河(刪。又名至此十八字)阿骨打(改作阿固達)建號曰:皇帝寨至亶改曰:會甯府稱上京東瀕海南鄰高麗西接渤海鐵離北近室韋《三國誌》所謂挹婁元魏所謂勿吉隋謂之黑水部唐謂之黑水靺鞨蓋其地也。有七十二部落無大君長其聚落(刪此七字)各有酋豪(改作首領)分治之隋開皇中遣使貢獻文帝因宴勞之使者及其徒起舞於前曲拆皆為戰鬥之狀文帝謂侍臣曰:天地間乃有此物常作用兵意(刪文帝至此十八字)唐貞觀中太宗征高麗靺鞨佐之戰甚力駐蹕之敗高延壽高惠真以眾及靺鞨兵十餘萬來降太宗悉俾縱之獨坑靺鞨三千人(刪駐蹕至此三十四字)開元中其酋(改作長)來朝拜勃利州刺史遂置黑水府以部長為都督刺史迄唐世朝獻不絕(刪此七字)五代時始稱女真後唐明宗時常寇(改作入)登州渤海擊走之(刪此三字)契丹阿保機(改作安巴堅)乘唐衰亂開國北方並穀諸番二十有六女真其一焉阿保機(改作安巴堅)慮女真(刪此二字改作其)為患乃誘其強宗大姓數千戶移置遼陽之南以分其勢使不得相通遷入遼陽著籍者名曰:合蘇款(改作哈斯罕)所謂熟女真者是也。(刪所謂至此八字)自鹹州之東北分界入山穀至於粟沫江中間所居隸屬鹹州兵馬司者許與本國往來非熟女真亦非生女真也。(刪非熟至此十字)居粟沫之北甯江之東北者地方千餘裏戶口十餘萬散居山穀間依舊界外野處自推雄豪為酋(刪此字)長小者千戶大者數千戶則謂之生女真(刪則至此六字)。又有極邊遠而近東海則謂之東海女真多黃發鬢皆黃目睛綠者謂之黃頭女真(刪多黃至此十六字)其人戇樸(刪此二字)勇鷙不能辨生死(刪此五字)女真(刪此二字)每出戰皆被以(刪此字)重劄金甲前驅名曰:硬軍種類雖一(刪此四字)居處綿遠不相統屬自相殘殺(刪此四字)各爭(改作為)。

長雄其地則至契丹東北隅土多林木田宜麻穀以耕鑿為業不事蠶桑土產名馬生金大珠人參及蜜蠟細布鬆實白附子禽有鷹鸇海東青獸多牛羊麋鹿野狗白彘青鼠貂鼠花果有白芍藥西瓜海多大魚螃蟹冬極寒多衣皮雖得一鼠亦褫皮藏之(刪多衣至此十二字)皆以厚毛為衣非入屋不徹稍薄則墮指裂膚盛夏如中國十月西北自雲:中至燕山數百裏皆石坡地極高去天甚近東有蘇扶等州與中國青州隔海相直多大風風順隱隱聞雞犬聲(刪多大至此十一字)其人則耐寒忍饑不憚辛苦食生物勇悍(刪此字)不畏死其性奸詐貪婪殘忍貴壯賤老(刪其性至此十二字)善騎上下崖壁如飛濟江不用舟楫浮馬而渡精射獵每見鳥獸之蹤能躡而推之得其潛伏之所以樺皮為角吹作呦呦之聲呼麋鹿(添一而字)射而啖(刪此二字)之但存其皮骨嗜酒而好殺醉則縛而候其醒不然殺人雖父母不辨也。(刪但存至此二十七字)其俗依山穀而居聯木為柵屋高數尺無瓦覆以木板或人樺皮,或以草綢繆之牆垣籬壁率皆以木門皆東向環屋為土床熾火其下相與(刪此二字)寢食起居其上謂之炕以取其暖奉佛尤謹以牛負物或鞍而乘之遇雨多張牛革以為禦無儀法君臣同川而浴肩相攀於道民雖殺雞亦召其君同食父死則妻其母兄死則妻其嫂叔伯死則侄亦如之故無論貴賤人有數妻(刪無儀至此五十三字)飲宴賓客盡攜親友而來及相近之家不召皆至客坐畢主人立而侍之至食罷眾客方請主人就坐酒行無算醉倒及逃歸則已(刪此七字)其衣布好白衣短巾左衽婦人辮發盤髻男子辮發垂後耳垂金環留腦後發以色絲係之(刪耳垂至此十三字)富者以珠玉為飾衣黑裘(舊校雲:一作木棉)細布貂鼠青鼠狐貉之衣貧者衣牛馬豬羊貓犬魚蛇之皮(刪貧者至此十三字)其飲食則以糜釀酒以豆為醬以半生米為飯漬以生狗血及蔥韭之屬和而食之芼以蕪荑(刪以半至此二十四字)食器無瓢陶無匕箸皆以木為盆春夏之間止用木盆貯(刪此三字)鮮粥隨人多寡盛之以長柄小木杓子數柄回還共食(刪隨人至此十九字)下粥肉味無多品止以魚生獐生間用燒肉冬亦泠飲卻以木楪盛飯木盌盛羹下飯肉味與下粥一等飲酒無算隻用一木杓子自上而下循環酌之(刪飲酒至此十八字)炙股烹脯以餘肉和菜擣臼中糜(刪此三字)爛而進率以為常其禮則拱手退身為喏跪右膝蹲左膝著地拱手搖肘動止於三為拜其言語則謂好為感(改作賽堪)或。

為賽痕(改作賽音)謂不好為辣撒(滿洲語邋遢也。辣撒改作朗色)謂酒為勃蘇(蒙古語好酒也。蘇改作博囉達喇蘇)謂拉殺為蒙山(滿洲語挺也。花不辣改作斡布嚕)謂敲殺曰:蒙霜(解見上蒙霜改作穆克珊)特姑(滿州語已打之謂特姑改作坦塔哈)。又曰:窪勃辣駭(滿洲語令其殺之也。窪勃辣駭改作斡布哈)夫謂妻為薩那罕(改作薩爾罕)妻謂夫為愛根(改作額伊根)其節序元日則拜日相慶重午則射柳祭天其人不知紀年問之則曰:我見草青幾度以草一青為一歲(刪其人至此二十三字)其婚嫁富者則以牛馬為幣貧者則女年及笄行歌於途其歌也。乃自敘家世婦工容色以申求侶之意聽者有未娶欲納之者即攜而歸之(刪貧者至此四十三字改作貧者歸)後方具禮偕女來家以告父母貴遊子弟及富家兒月夕飲酒則相率攜尊馳馬戲飲其地婦女聞其至多聚觀之間令侍坐與之酒則飲亦有起舞歌謳以侑觴者邂逅相契調謔往返即載以歸不為所顧者至追逐馬足不遠數裏(刪貴遊至七十七字)其攜妻歸甯謂之拜門因執子婿之禮其樂,則惟鼓笛其歌有鷓鴣之曲但高下長短鷓鴣二曲而已(刪但高至此十一字)其疾病則無醫藥尚巫祝病則巫者殺豬以禳之或車載病人之深山大穀以避之其(刪病則巫至此二十四字)死亡(刪此字)則以刃剺額血淚交下謂之送血淚死者埋之而無棺槨(刪以刃起至此二十一字)貴者生(刪此字)焚所寵奴婢(刪此四字)所乘鞍馬以殉之所有祭祀飲食之物盡焚之謂之燒飯其道路則無旅店行者悉主於民家主人初則拒之拒之不去方具飲食而納之苟拒而去之則餘家無複納者其市易,則惟以物博易無錢無蠶桑無工匠屋舍車帳往往自能為之其姓氏則曰:完顏(謂王刪注二字)赤盞(謂張刪注二字赤盞改作特嘉)那懶(謂高刪注二字那懶改作納喇)排摩(改作費摩)曰:獨斥奧敦(改作鄂通)紇石列(改作赫舍理)禿丹(改作圖克坦){浦女}由(改作巴延)滿釀剜夢陀〈口曼〉(改作圖傘)溫迪掀(改作溫特赫)棹索拗兀居尼漫(改作尼瑪)古棹角(改作哈珠嘉)阿審(改作阿克占)孛術律(改作博多哩)兀毯孛術律(改作富珠哩)遇雨隆晃兀(改作洪果)獨頂(改作通吉)阿迭(改作阿達)烏陵(改作烏淩阿)蒲察(改作富察)烏延(改作烏頁)徒單(改作圖克坦)仆散(改作布薩)溫敦(改作溫屯)龐古(唐時初稱姓挐至唐末部落繁盛共有三十酋領每酋領有一姓通有三十姓龐古改作蒙古刪唐時至挐至七字酋改作首)其官名則以九曜二十八宿為號曰:諳版孛極列(大官人諳版孛極列改作安班貝勒)孛極列(官人孛極列改作貝勒)其職曰:忒母(萬戶忒母改作圖們)萌報(千戶萌報改作明安)毛可(百人長毛可改作穆昆)蒲裏偃(牌子頭蒲裏偃改作富埒暉)勃極列(改作貝勒)者統官也。猶中國言總管雲:自五十戶勃極列。

(改作貝勒)推而上之至萬戶勃極列(改作貝勒)皆自統兵緩則射獵急則出戰其宗室皆謂之郎君事無大小必以郎君總之雖卿相盡拜於馬前郎君不為禮役使如奴隸。又有號阿盧裏(改作阿喇勒)移賚孛極列(改作伊拉齊貝勒)粘罕(改作尼堪)為元帥後雖貴亦襲父官而不改其號其法律吏治則無文字刻木為契謂之刻字賦斂調度皆刻箭為號事急者三刻之殺人剽劫者掊其腦而死之其仇家為奴婢其親戚欲得者以牛馬財物贖之其贓以十分為率六分歸主而四分沒官罪輕者決柳條或贖以物貸命者則割耳鼻以誌之其獄掘地數丈置囚於其中稅賦無常遇用多寡而斂之法令嚴殺人取民錢重者死其他罪無輕重悉決柳條笞背不杖臀恐妨騎馬罪極重者鞭以沙袋守一州則一州之官許專決守一縣則一縣之官許專決凡有官者將決杖之廊廡賜以酒肉官尊者決於堂上巳杖視事如故其用兵則戈為前行人號曰:硬軍人馬皆全甲刀棓自副弓矢在後設而不發非五十步不射弓力不過七鬥箭鏃至六七寸形如鑿入輒不可出人攜不滿百隊伍之法伍什伯皆有長伍長擊柝什長執旗伯長挾鼓千長則旗幟金鼓悉備伍長戰死四人皆斬什長戰死伍長皆斬伯長戰死什長皆斬負鬥戰之屍以歸者則得其家貲之半凡為將皆自執旗人視其所向而趨自主帥至步卒皆自執鞚無從者國有大事適野環坐畫灰而議自卑者始議畢即漫滅之人不聞聲其密如此將行軍大會而飲使人獻策主帥聽而擇焉其合者即為特將任其事師還。又大會問有功高下賞之以金帛。若幹舉以示眾,或以為薄複增之初叛之時率皆騎兵旗幟之外各有字記小大牌子係馬土為號每五十人分為一隊前二十人金裝重甲持棍槍後三十人輕甲操弓矢每遇敵必有一二人躍馬而出先觀陣之虛實或向其左右前後結隊而馳擊之百步之內弓矢齊發中者常多勝則整隊而緩追敗則複聚而不散(刪此七字)其分合出入應變。若神人自為戰則勝遼國沿邊置東京黃龍府兵馬都部署司鹹州湯河兵馬詳穩(改作袞)司東北路統軍司分隸之至老主道宗避宗真廟諱改曰:女直遼主歲入秋山女真嚐從呼鹿射虎搏熊皆其職也。辛苦則在前逸樂則不與然時為邊患或臣於高麗或臣於契丹叛服不常(刪或臣至此十四字)遼國謂之道縻酋(改作道)而已本朝建隆二年始遣使。

來貢方物多名馬貂皮自此無虛歲或一歲再至雍熙中來訴契丹置三柵屯兵絕其朝貢之路乞遣兵平之真宗為降詔撫諭而不發兵。又嚐訟高麗誘契丹侵其疆高麗陳言女真貪殘不可信(刪主麗至此十一字)大中祥符三年契丹征高麗過其國乃與高麗合拒契丹女真眾才一萬而弓矢精強。又善為冰城以水沃而成冰堅不可上契丹大敗喪師而還至仁宗朝遂不複通中國先是建隆以來熟女真由蘇州泛海至登州賣馬故道猶存元豐五年詔先朝時女真常至登州賣馬後聞馬行假道為高麗截隔歲久不至今朝廷與高麗往還可降詔敕王徽如女真願市馬中國者許假道而女真之使卒不至其初酋(改作部)長本新羅人號完顏氏完顏猶漢言王(舊校雲:此下別本有女真以其練事以七字)為首領完顏之兄弟三人一為熟女真酋(改作部)長號萬戶其一適他國完顏年六十餘女真妻之以女亦六十餘生二子其長即胡來(改作呼蘭)也。自此傳三人至楊哥(改作英格)太師以至阿骨打(改作阿固達)阿骨打(改作阿固達)身長八尺狀貌雄偉沈毅寡言笑顧視不常而有大誌能用其人稍稍並吞傍邊部族或說以誘納叛亡或加以盜藏牛馬好則結親以和取之怒則加兵以強掠之力農積穀練兵牧馬外則多市金珠良馬歲時進奉賂遺以通情好如此者十餘年道宗末年阿骨打(改作阿固達)來朝以悟室(改作烏舍)從與遼貴人雙陸貴人投瓊不勝妄行馬阿骨打(改作阿固達)憤甚拔小佩刀欲剚之悟室(改作烏舍)急以手握鞘阿骨打(改作阿固達)止得其柄胸其胸不死道宗怒侍臣以其強悍鹹勸誅之道宗曰:吾方示信以待遠人不可殺,或以王衍縱石勒張守珪赦安祿山終致後害為言亦不聽卒歸之天祚嗣位(天祚遼國第九代耶律延禧號天祚)立未久當中國崇甯之間漫用奢侈宮禁競尚北珠北珠者皆北中來榷場相貿易天祚知之始欲禁絕其下謂中國傾府庫以市無用之物此為我利而中國可以困恣聽之而天祚亦驕汰遂從而慕尚焉北珠美者大如彈子小者。若梧子皆出遼東海漢中每八月望月色如晝則珠必大熟乃以十月方采取珠蚌而北方沍寒九十月則堅冰厚已盈尺矣。鑿冰沒水而捕之人以為病焉。又有天鵝能食蚌則珠藏其嗉。又有俊鶻號海東青者能擊天鵝人既以俊鶻而得天鵝則於其嗉得珠焉海東青者出五國五國之東接大海自海東而來者謂之海東青小而俊健爪白者尤以為異必。

求之女真每歲遣外鷹坊子弟趣女真發甲馬千餘人入五國界即海東巢穴取之與五國戰鬥而後得其後女真不勝其擾加之沿邊諸師如東京留守黃龍府尹等每到官各管女真部族依例科斂拜奉禮物各有等差所司嬖幸邀求百出。又有使者號天使佩銀牌每至其國必欲薦枕者則其國舊輪中下戶作止宿處以未出室女侍之後使者絡繹恃大國使命惟擇美好婦人不問其有夫及閥閱高者(刪。又有至此六十四字)女真浸忿由是諸部皆怨叛潛附阿骨打(改作阿固達)鹹欲稱兵以拒之天慶二年春天祚混同江釣魚舊例諸國酋(刪此二字改作部)長盡來獻方物宴會犒勞使諸酋(改作部)長歌舞為樂至阿骨打(改作阿固達)但端立正視辭以不能天祚謂蕭奉先曰:阿骨打(改作阿固達)筵上意氣雄豪可托一邊事殺之不然恐貽後患奉先諫而止阿骨打(改作阿固達)自宴漁河歸即懷異誌疑遼見伐粘罕(改作尼堪)曰:迎風縱棹順阪走丸祝至速矣。不如乘其無備先並鄰國聚眾為備以待其變,於是並東瀕西渤二海部方向盤和粘罕(改作尼堪)骨舍(改作古紳)兀室(改作烏舍)為謀主參與論議以銀珠割(改作尼楚赫)移烈(改作伊蘭)婁宿(改作羅索)闍母(改作棟摩)等為將帥阿骨打(改作阿固達)有度量善謀粘罕(改作尼堪)善用兵好殺(刪此二字)骨舍(改作古紳)剛毅而強忍(粘罕兄事骨舍在內則骨舍坐粘罕上在外則粘罕坐骨舍上注粘罕均改作尼堪骨舍均改作古紳)兀室(改作烏舍)奸猾(改作通變)而有才自製女真法律文字成其一國國人號為珊蠻(改作薩滿)珊蠻(改作薩滿)者女真語巫嫗也。以其變通如神粘罕(改作尼堪)之下皆莫能及大抵數人皆黠虜也。(刪此八字)天慶四年率兵叛遼會集各部全裝軍二千餘騎首犯(改作擊)混同江之甯江州攻(刪此字)破之殺戮無噍類(刪此五字)大敗渤海之眾獲甲馬三千。又敗蕭嗣先於出河店(改作珠赫店)。又敗淶流(改作拉林)河黃龍府鹹州好草峪四路都統誅殺不可勝計丁壯即加斬截嬰孺貫槊上槃舞為樂所過赤地無餘(刪丁壯至此二十一字)侵並諸路僉揀強人壯馬充軍遂有鐵騎十萬餘天祚下詔親征粘罕兀室(改作尼堪烏舍)偽請為卑哀乞降者既示眾反以求戰嫚書上之一祚大怒下詔有女真作過大軍盡底翦除之語阿骨打(改作阿固達)聚諸酋(改作部)以刀剺麵仰天哭曰:始與汝輩起兵共苦契丹殘擾而欲自立國爾今吾為。若卑哀請降,庶幾免禍顧乃盡欲翦除非人人效死戰莫能當也。不。若殺我一族汝等迎降可以轉禍為福諸酋(改作部)皆羅拜於帳前曰:事巳至此惟命是從以死拒之天。

祚率番漢兵十餘萬車騎亙百裏鼓角之聲旌旗之色震耀原野自長春路分路而進與女真兵會女真乘契丹未陣急擊之天祚大敗眾軍潰走遂攻掠慶饒等州陷東京黃龍府。又陷蘇複渤海遼陽所管五十四州殺戮漢民計數百萬(刪此八字)。又渡遼長春兩路大肆並吞意(刪此五字)有楊樸者鐵州人少第進士累官至秘書郎說阿骨打(改作阿固達)曰:匠者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必巧師者人之模範不能使人必行大王創興師旅當變家為國圖霸天下謀萬乘之國非千乘所能比也。諸部兵眾皆歸大王今力可拔山填海而不能革故鼎新願大王冊帝號封諸番傳檄響應千裏而定東接海隅南連大宋西通西夏北安遠國之民建萬世之鎡基興帝王之社稷行之有疑禍如發矢大王如何阿骨打(改作阿固達)大悅吳乞買(改作烏奇邁)等皆推尊楊樸之言上阿骨打(改作阿固達)尊號為皇帝國號大金以水名阿祿阻為國號阿祿阻女真語金也。(刪以水至此十七字)以其水產金而名之故曰:大金(刪此四字)猶遼人以遼水名國也。(舊校雲:以水名至此皆小注誤入正文)改元收國令韓企先訓字以王為姓以旻為名楊樸。又稱說自古英雄開國或受禪或求大國封冊遣人使大遼以求封冊其事有十乞徽號大聖大明者一也。國號大金者二也。玉輅者三也。袞冕者四也。玉刻印禦前之寶者五也。以弟兄通問者六也。生圾正旦遣使者七也。歲輸銀絹十五萬兩匹者八也。(蓋分大宋歲賜之半)割遼東長春兩路者九也。送還女真阿鶻產(改作阿古齊)趙三大王者十也。天祚付南北院大臣會議蕭奉先等悉從所請遂差靜江軍節度使奚王府監軍蕭習泥烈(改作實訥埒)翰林學士楊勉充封冊使副歸州觀察使張孝偉太常少卿王甫充慶問使副衛尉少卿劉湜充管押禮物官將作少監楊邱忠充讀冊文官冊文雲:(舊校雲:此文見金小史)朕對天地之閎休荷祖宗之丕業九州四海屬在統臨一日萬幾敢忘重慎宵衣為誌嗣服宅心眷惟肅慎之區實界扶餘之俗土濱巨浸財布中區雅有山川之名承其父祖之構碧雲:袤野固宜梃於巨植物告發飛箱疇不推於絕駕章封屢報誠意交孚載念遙芬宜膺多戩是用遣蕭習泥烈(改作實訥埒)等持節備禮策為東懷國至聖至明皇帝嗚呼義敦友睦地列豐腴惟信可以待人惟寬可以馴物戒哉!欽哉!式孚於休玉輅與象輅禦寶玉刻東懷國印到其國楊樸以冊文非是阿骨打(改作阿固達)大怒鞭其使卻回之。

大宋政和七年有蘇複州民百餘戶避亂泛大海至登州登岸具言其由登州具奏詔蔡京童貫議選使通好歲遣使命往來議事結盟夾攻大遼複取燕雲:故地以致用兵兆亂焉。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三校勘記。

並吞諸國(吞誤作穀)至於粟沫江(粟一作束)居粟沫之北(居一作自)甯江之東北者(者字衍)。又有極邊遠(。又有二字衍)各爭雄長(誤作長雄)能躡而摧之(摧誤作推)客坐食主人立而待之(食誤作畢待誤作侍)其衣布好白衣短巾左衽(一作其衣服則衣布好白衣短而左衽)食器無瓢陶無匕剺(匕應作剺)冬亦冷飲(冷誤作泠)木盆盛羹(盆誤作盌)則以刃剺額(剺誤作剺)其家人為奴婢(家人誤作仇家)小大牌子係馬上為號(上誤作土)前二十人全裝重甲(全誤作金)至遼主道宗朝(遼誤作老脫朝字)後聞馬行道徑為高麗截隔(道徑誤作假道)即懷異誌疑遼見伐(即一作漸)簽揀強人壯馬(簽誤作僉)。又渡遼東長春兩路(脫東字)北安遠國之民(遠一作遼)玉輅與象輅禦寶玉刻東懷國印到其國(寶下玉字衍)。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