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十六

靖康中帙一。

起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庚申,盡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戊辰。

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庚申即帝位(三字改作禪位於皇太子)大赦天下。

門下我國家創業守成紹二百年之祚運宅中圖大猷三萬裏之幅員肆及眇躬嗣膺神器永念纘承之重懼劇春冰載惟臨禦之艱憂深朽索矧今邊陲未靖師旅方興肆推曠蕩之恩用慰邇遐之望可大赦天下應赦書到日昧爽以前罪人除謀反謀大逆謀叛惡逆不赦基餘罪無輕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常赦所不原者鹹赦除之應文臣承務郎武臣承信郎以上並內臣及致仕官並與轉官合磨勘者仍不隔磨勘諸軍將校合加恩者並加恩內外馬步軍諸將士等並特與優賞承務郎以上服綠服緋及十五年者並與改轉服色文武升朝官禁軍都虞候諸班諸軍都虞候諸班指揮使禦前忠佐馬步軍都軍頭副都軍頭藩方馬步軍都指揮使父母妻並與封敘已有官封者更與封敘亡歿者與封贈已封。

贈者更與封贈應貶降責授官並與牽敘在外未量移者與量移已量移者與敘用已敘用者更與敘用應流配人元係命官已經恩赦放還者量與敘用應各追官停廢人等並終身不齒及放歸田裏並詿誤連累自來未敢求仕人並許於刑部投狀具元犯聞奏當議特與甄敘應散官編管人等並仰所屬具元犯聞奏當議等第施行應除名追官停廢人等曾經編管羈管已放逐便者並許於刑部投狀特與敘用應停降諸色人等未曾敘用者依例施行應諸路人戶所欠今年夏秋稅租及送納錢物並自來倚閣稅物並與除放其鄉村逃移人戶並仰招誘歸業應今日以前天下諸色欠風並令逐處依今年冬祀赦書例疾速保明聞奏今來邊事之際諸路州縣應有俁行寬恤事件仰逐路帥臣監司守臣疾速一麵施行訖奏應逃亡軍人並與限一百日許於所在自首並與放罪限滿不首複罪如初應諸處有聚集盜賊所在州縣備坐今來赦宥招誘歸業如願在軍者許諸軍內安排給與衣糧應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所宜旌表以厚人倫五嶽四瀆名山大川曆代聖帝明王忠臣烈士載在祀典者委所在精潔致祭近祠廟處並禁樵采如祠廟破損處令逐州以係省錢糧修葺仍仰監司常切點檢母致隳壞應赦書該說不盡事件委逐處子細看詳分析聞奏於戲清蹕而朝萬宇敢忘丕冒之仁繼明以照四方宜布惟新之政更賴忠良協讚文武修永孚於休同底於治谘爾有眾體予至懷。

吳敏除門下侍郎。

朕恭承景命嗣守丕圖永惟基業之艱難實賴股肱之左右延登時傑進與政機增重公朝用勸群辟朝散大夫試給事中兼侍讀吳敏毓德和醇受才奇崛識慮高明卓爾蓍龜之見器質靖重凜然柱石之資再踐瑣闈屢值辭苑論事有回天之力視草有華國之文預大議於禁中功歸社稷裁明詔於筆下意愛士民有茲不世之逢蓋亦為時而出宜亟躋於近列以允協於僉言處東台管轄之司參四輔鈞衡之任噫陳堯舜之孝悌是為風化之先合皋契之忠嘉更佇訏謨之告肩一心以佐王室熙庶績以亮天工往即欽承奚竢多訓可特授中大夫守門下侍郎。

種師道何灌除都統副都統。

保靜軍節度使致仕食邑一千五百戶實封六百戶。

種師道可特除檢校少保靜難軍節度使充河北河東路製置使兼都統製進封開國公加食邑五百戶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甯國軍承宣使管勾侍衛步軍司公事何灌可授武貪汙盜竊國節度使充河北河東路製置使兼副都統進封開國伯加食邑三百戶。

手詔河北河東州軍。

勘會朝廷與大金國元自海上結約積有歲時使命交馳歡盟無間止緣守邊之吏不能恪守誓言容納叛亡致誤朝廷結怨鄰國已致興師既往難追宜尋舊好除已遣使和會外仰河北河東沿邊州軍嚴飭守備使司務在持重母得不時輕舉。

二十五日壬戌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陷慶源府。

沈琯南歸錄曰:二十三日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至慶源府忽見南方塵起甚高金人惶恐遽退三四裏止國王遣人招琯來曰:你先去講和因論講和事國王略能漢語有時作番語左右有三四人是漢兒進士及第者時東京留守姓高是渤海人在側言與燕人無異問琯雲:郭藥師言河北全無兵城壁皆不可守可以直趨汴京是否琯言真定中山河間大名四帥府各有將兵不少。又雲:前日過中山真定準備兵守煞好因何不出戰琯雲:事出倉卒不可輕動。又雲:聞南朝有兵八十萬今在何處今何不迎敵琯雲:散在諸路要用旋勾喚汴京左右約有四五十萬黃河兩岸須有大兵守之必不可過。又雲:南朝拆橋與不拆橋。若拆橋是不要河北也。我今日須要河北以河為界琯雲:燕山本中國地陷契丹二百年近歸中國以南朝法製之人心尚不服今。若以金國法度治河北人必不安。又雲:隻付與南朝人歲納進奉琯雲:與其與他人孰。若依舊以白溝為界增添歲幣其利無窮國王與留守相笑曰:此人狙後問燕人雲:狙者不好之辭也。國王雲:我兵勢如此南朝,豈能敵趙皇莫走否琯以其言非所宜言告之曰:太祖太宗取天下不以兵革真宗仁宗德澤在人已深趙氏社稷未必衰亂之時。若果為之必有英雄起國王曰:你中國自相殺幹我甚事琯曰:昔唐元宗幸蜀太子即位於靈武是為肅宗眾皆曰:聞儲君甚賢曰:皇太子恭儉仁慈內外皆聞之。且聞不好奢華不事嬉戲遊畋皇帝之所不喜者留守曰:此亦聞之。

臣寮劄子乞置四總管。

臣寮上言竊見臣寮集議乞於拱州潁昌府開德府。

鄭州各置都副總管欲乞六曹尚書侍郎開封府同集一處翰林院學士兩省待製同集一處台官在本台各薦文臣可充都總管四人內有議論不同許為一狀薦舉以充其數奉聖旨依奏二十五日臣寮上言契勘金賊(改作人)遊騎侵犯河北都城備禦決可無虞理當更強外援恐私自為計各相顧望亦無任其責者天下之勢治平則宜重內遭變則宜重外重外者宜假之以令將佐士卒官吏財用足以應辦今擇人分總四道各付以一麵令事得專決財得通用吏得辟置兵得誅賞倉卒之際合從以衛王室連衡以禦狂虜(改作敵)不煩朝廷措畫警急可以恃為臂指以為救援此今日之急計也。擇之既精待之既厚委之既專賞之既寵彼。若不捐軀以報君父則不忠不孝之罪天下得以滅之豈敢複有顧望哉!謹條具如右一以三京並鄧州帥臣為帶都總管北京帥總北道河北東路京東東路西京帥總西道京西北路陝西京兆秦鳳環慶路南京帥總東道京東西路淮東西路浙西路鄧州帥總南道京西路浙西路仍各置副總管使出則留守事平日依舊以四帥分總四道止為警急率所部勤王差撥兵馬移運錢糧令所部州軍各聽節製相為應援其餘事並依舊製各州帥府處幕府官屬依帥府差辟隨府置罷一合用兵並令所部州軍召募訓練以備差發仍於所差處不限文武官有才略忠勇者官統製合用錢糧並所部州縣不限高卑選通曉財用官以遠及近遞趲移運別項椿管專充差發兵馬之用奉聖旨依奏。

二十六日癸亥詔威武軍節度使梁方平將騎七千令守浚州。又詔步軍都指揮使何灌以兵二萬守黃河。

二十七日甲子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陷信德府。

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至信德府見城壁不堅守臣楊信功但杜門不出師金人遂鳴鼓而攻令呂頤浩等親侍立觀不移時城遂陷執楊信功等出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登城門撫諭居民城破之初先令金人並契丹行劫其金人所管地分殺戮甚眾而契丹漢兒等地分但微取財而已郭藥師至信德府城外不戮一人或問何往則雲:我輩入京訴無心反複來歸朝人以為然或依舊與博弈者殊不知藥師紿我也。。

二十九日丙寅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寨中言南使至言趙皇內禪居龍德宮太子即位。

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發信德府軍中太史占帝星複明非。

前日之比懼之聞天子內禪軍中大驚猶豫未敢行恐南朝有備意欲還師郭藥師曰:南朝未必有備言汴京富庶及宮禁中事非燕山之比今太子郎君兵行神速可乘此破竹之勢急趨大河將士必破膽可不戰而還苟聞有備耀兵河北虎視南朝以示國威歸之未晚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從之決意長驅。

南歸錄曰:是日金人聞內禪皆驚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謂太史曰:爾前日言南朝帝星複明今來驗矣。乃以金帛賞其術。

靖康元年正月一日丁卯朔上禦明堂受百官朝賀下詔改元敕內外文武臣寮等。

朕光膺眷佑寅奉燕詒載惟菲薄之資獲撫盈成之運宵衣罔怠旰食靡遑發政施仁懷日靖四方之誌經文緯武圖永康兆民之功式紀初元是新美號庶荷神靈之助遂臻華夏之和懋謹王春豈特遵魯史逾年之義遹甯國步蓋將紹周人過曆之期自宣和八年正月一日改為靖康元年布告多方鹹體朕意秀水間居錄曰:宣和末虜寇(改作金人)既犯(改作至)郊畿淵聖既內禪時予為都司詣堂白事宰相白時中謂予曰:方議改元可撰數名予曰:凡年號須有主意今以何意為主白日當以和戎為主予曰:漢與匈奴和親改元竟甯是也。然和戎止是一事昔唐德宗遭變議改元李泌以謂唐家最盛莫如貞觀開元宜各取一字以為法本朝最盛在仁宗朝。若於慶曆嘉曆各取一字以慶祐名年則和戎在其中矣。中書侍郎張邦昌曰:此論固佳但慶字頗類宮觀名額予曰:自古以慶字名年者甚多中書舍人席益在座曰:祐字亦類元祐予因是作色曰:今外敵憑陵國勢危弱如此當丕變政事純法祖宗柰何尚拘元祐之禁右丞宇文粹中曰:公但見示文字遂退後數日乃改靖康先是上皇即位改元建中靖國諫官任伯雨疏論以為內難曰:靖不當紀元譏宰相之不學此近事諸公,豈不知耶然淵聖登極至都城失守實十二月立康乃今上受命之符自康邸繼統故也。。

範致虛上賀登極表。

表曰:帝出乎!震夙膺主器之祥王次於春遂迓履端之慶天人協應夷夏(改作中外)文懽竊以受命之君莫大於創業垂統繼體之主所貴於持盈守成念夫致王業之艱難是知履帝位而中正為人上。若朽索之馭措天下如泰山之安恭維皇帝陛下承八聖之丕基。

檢千齡之寶運聰明睿知得四海之歡心恭儉孝慈副萬邦之懽望故太上欣傳於舜帝而千官喜戴於堯仁進當有大之符入纘無疆之烈乘乾之健金行適應於庚申繼離之明火德遂迎於丙午契宋興之首歲當炎運之昌期諒天心曆數之有歸豈人事謳歌之無證惟東宮之毓聖德十有一年宜南麵而朝群臣萬有千歲臣叨陪邇列阻造天庭追懷昔玷於周行每瞻天表自幸未先於朝露獲睹龍飛尚觀新政之行普慰蒼生之願。

大學士詣宣德門隨百官稱賀複詣龍德宮起居。

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陷相州。

詔中外臣僚民庶實封直言。

詔曰:朕聞木從繩則直後從諫則聖。若古有訓朕甚慕焉內顧眇躬獲保大器未燭治道。若臨深淵思聞盡言以補不逮應朝廷之闕失政令之僻違保邦禦俗之方安民禦戎之策詢於有眾鹹極敷陳惟骨鯁是求惟藥石是用母或隱諱溺於導諛谘爾忠良佇聞正論至於逆耳而利行朕當舍己以從人雖有過言必無罪譴朕言必信眾聽無疑自今中外臣寮以至民庶並許實封直言得失在京於合屬處投進在外於所在州軍附遞以聞播告遐邇鹹知至意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詔從官舉文武官寮內堪充將帥者。

是日降指揮令從官舉文武官寮內堪充將帥有膽勇者具名聞奏訖赴三省樞密院審察隨材任用。若立奇功不次獎擢所舉之官亦行推賞。

二日戊辰斡離不(改作斡裏雅布)陷濬州梁方平兵潰焚橋而遁何灌望風潰散走還闕。

先是朝廷聞賊(改作敵)至遣步軍指揮使何灌將兵二萬扼河津內侍了度梁方平將兵七千騎守濬州斷絕橋梁據守要害賊(改作敵)至而河冰合遂濟河方平懼不敢拒戰單騎遁歸麾下兵皆潰散何灌度不能支亦收散卒退守汜水關賊(改作敵)躡其後比至汜水灌兵。又驚潰乃引其餘兵還至京師奏梁方平退走時朝廷以擾撓之際未暇窮治賊(改作敵)過汜水則鼓行而前府縣來報中外震動。

靖康前錄曰:梁方平到滑日與其徒縱飲探報不明禦敵無備洎及賊(改作敵)至乃始奔駭至橋南縱火而遁橋雖已斷飄於北岸猶二十八杠賊(改作敵)少加葺遂濟河何灌見方平奔走亦望風而遁是日飛騎報。

金人至以郭藥師為先鋒破浚州梁方平敗績已燒三山浮橋中外鼎沸金人初疑藥師自得浚州大用其說以黃河為界要取金帛以至言京師富庶及宮禁中事皆藥師之謀也。沈琯見郭藥師藥師留食藥師自言今日藥師以二千騎先據橋南軍走過而為藥師所要遂不藉人兵焚橋而去擁入河者數千人常勝軍止傷三人。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二十六校勘記。

除已遣使知會外(知誤作和)母得不時輕舉(不時二字衍)二十五日臣寮上言(此條應另行提一格誤連上文)契勘金賊遊騎侵犯河北(此段應另行誤連上條)一以三京並鄧州帥臣為四都總管(四誤作帶)淮東西路浙西路(此三字係誤簡應在京西路之下)則雲:我輩入京素無歹心(誤作訴無心反)頃之聞天子內禪(頃誤作懼)實十二月立康王(脫王字)梁方平到浚州日與其徒縱飲(浚誤作滑脫州字)。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