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百八十六

炎興下帙八十六。

起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癸卯,盡二十五日丁未。

二十一日癸卯兵部侍郎兼權吏部尚書張燾率侍從官上疏。

是時侍從台諫各以己見應詔旨奏聞,於是吏部尚書張燾率侍從官同進劄子曰:臣等聞之《傳》曰:聖人與眾同欲是以濟事故自古人君設施注措未有不以從眾而成違眾而敗者伏見今日屈巳之事陛下以為可士大夫不以為可民庶不以為可軍士不以為可如是而求成臣等竊惑之仰惟陛下獨以為可者謂梓宮可歸也。淵聖可返也。母後可還也。宗族地土可得也。故不憚一屈以建非常之功此陛下之聖孝也。國人不以為可者謂虜(改作金)人素多變詐今持虛文以來而梓宮未歸淵聖示還母後未複宗高血壓土未得何以遽為卑辱之事以咈公論也。以陛下聖孝固無所不盡然天下公論。又不可不從使天誘其衷虜(改作敵)果悔禍惟我之從而梓宮已歸淵聖已還母後已複宗族土地皆已得之則兩國通好經久之禮尚有可議,豈有但信其虛言一未有所得而遂俗屈膝以從之乎!一屈之後將舉國以聽之臣等恐彼之所許未必可得而我之為國日朘月削遂至不可複支矣。臣等竊聞虜(改作金)使入境伴使北向再拜問虜(改作金)起居此故事也。然軍民見者或至流涕夫人心戴宋如此雖使者一屈猶為之不平況肯使陛下不願群議斷而行之萬一眾情不勝其忿而王雲:劉宴之事或見於今日陛下始有追悔之心恐已晚矣。《傳》曰: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合二難以立國危亂之道也。臣等職在論思竊聞輿議不敢緘默伏望聖慈俯同輿情母遂致屈而緩圖之不勝幸甚上覽奏愀然戀色曰:卿言可謂納忠朕甚喜士大夫盡忠如此然朕不至為虜(改作金)所紿方。且熟議。若決非詐偽然後可從如不然當拘留其人再遣使審問虛實燾等謝。

館職官上疏論和議未便。

左奉議郎秘書省著作郎臣胡珵左奉議郎守尚書司勳員外郎兼史館校勘臣朱鬆左朝散郎行秘書省著作佐郎張慎左宣教郎秘書省著作佐郎臣淩景夏左奉議郎秘書省正字兼史館校勘臣常同左奉議郎秘書省正字兼史館校勘臣範如圭謹齋沐。

裁書昧死百拜獻於皇帝陛下臣聞聽魯仲連而罷新垣衍帝秦之議者魏安僖王是也。甘商於之詐而受張儀割地之欺者楚懷王是也。恭惟陛下聖明天縱博貫古今是周宣光武中興之主也。,豈有不及魏安僖王而下同楚懷王者哉!臣之所弗信也。《傳》曰: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前者上皇訃聞陛下方宅大憂天下受其辱矣。今者聞諸道路口語籍籍審如是將辱在陛下之身臣等得其死為有名之時也。人誰無死為君父死之為有宋宗社死之為古今臣子忠孝大訓死之豈為無名乎!或難臣曰:子之言新垣衍張儀之說是也。然今日之事。且不與楚魏同何也。王倫之言彼將歸我梓宮歸我淵聖皇帝歸我天枝之族屬歸我中原之故地重質以要我大義以動我是國人顒顒望之十年而未能致者曾無亡矢遺鏃之費一朝而獲雖使主上為是一稽顙屈膝焉宜無所愛也。豈與夫蘇秦倉卒之謀張儀捭闔之論同日道哉!臣曰:固也。昔者劉項相持滎陽成皋之閑常置太公俎上約高祖降矣。為高祖者信其詐謀而遽屈則分羹之語不敢出諸口而天下亦非劉氏有矣。惟高祖不信不屈日夜思所以圖楚者而為天下戮力焉故至於漢有天下大半諸侯皆附楚兵疲盡而割鴻溝東西之約自至太公呂後自歸故敵不至於窮蹙敗亡之迫而與連和者古無有也。臣聞四太子者方據汴都晏然撫有中原之民關輔淮楚之備未始一日徹而戍卒各不下數萬屹然不移彼方肆毒而稔惡未有可圖之釁(刪彼方至此十三字)彼以何憂何恐而一旦無故與我連和幡然。若是何為也哉!顧易曉爾彼恃夫蠶食之威動輒得誌而我甚易喜故為和之說以侮我。又慮我訓兵積粟蓄銳俟時而事有不可測之者故不得不為和之說以撓我中國民力日就困竭而虜使之至(四字改作來使)無已時蓋坐弊敵國使疲於奔命無此出計者,或不憚一費而獲永甯猶之可也。今年秋如是矣。冬。又如是矣。明年。又如是子產之言曰:用幣必百兩百兩必千人幾千人而國不亡臣所不忍聞也。殫竭膏血以養驕惰之兵屯戍不用鬱其憤憾緩急曰:講和講和使此輩一旦藉口而召亂將何以弭其變哉!故臣嚐謂秦之行成虜(改作金)之和使兵家用之百勝之術也。六國不悟行成割地之無厭故至於社稷不血食國家不悟虜(改作金)使講和之得策其禍,豈可勝道哉!而況夷狄無義所從來久狼子野心鳴。

鏑於父子之親而嗜其甘言信之不惑其料事亦疏矣。(刪而況至此三十六字)彼以和之一事得誌於我十有二年矣。以覆我王室以弛我邊備以竭我國力以解體我將帥以懈緩我不共戴天之讎以絕望我中國謳吟思歎之赤子柰何至今而猶未悟也。陛下躬曾閔之行(此五字改作甘心)受夷狄之(刪此三字)侮不過曰:使我獲伸東朝一日之養於天下是亦足矣。遑〈血阝〉其他臣恐聖慮未必得所求而禍生於意外之所未嚐防也。,豈可不為寒心哉!信如道路之言則虜(改作敵)人之要我至不遜也。至無稽也。是坐而降我也。艱難以來彼苟可以毒我者無遺力矣。獨欠約我一事耳今不慮而從之。且梓宮何在在境已乎!母後何在淵聖皇帝何在在行已乎!中願故地版圖何在在使者所已乎!陛下柰何不顧祖宗社稷二百年付托之重將不慮而從輕以萬乘之尊昌險而徼幸彼犬羊(刪此二字)苟獲濟其不遜而藉躪以逞將焉避這哉!劉豫之監甚未遠也。當是時累百王倫何補救敗之計而倫之在虜(改作彼)為功臣矣。可得而追戮哉!子思曰:人主自臧則眾謀不進事是以臧之猶卻眾謀況未必臧乎!故曰:聖人甚惡無故之利不可不察也。臣等疏遠小臣然於行在與備一官司之列坐縻廩祿無以報大賜情迫理極義不愛身冒幹雷霆甘俟斧鉞臣等無任惶懼激切屏營之至。

勾龍如淵為禦史中丞。

宰相秦檜方主和議力讚屈己之說以為此事當由聖斷不必謀之在庭上從其言其議已定而外論紛然群起以攻之檜大懼起居舍人勾龍如淵獻計於檜曰:相公為天下大計而群說橫起何不擇人為台官使盡擊去則相公之事濟矣。檜大悟遂擢如淵為禦史中丞人皆駭愕。

二十五日丁未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書乞斬秦檜孫近王倫。

《書》曰:(舊校雲:是疏以澹菴先生本集校正)臣謹按王倫狎邪小人市並無賴頃緣宰相無識遂舉以使虜(改作金)專用詐誕欺罔天聽驟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齒唾罵今日無故誘致虜(改作來)使以詔諭江南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劉豫我也。劉豫臣事醜虜(改作金人)南麵稱王以為子孫帝王萬世之業牢不可拔一旦豺狼(刪此二字)改慮捽而縛之父子為虜商監不遠而倫乃欲陛下效之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陛下之位祖宗之位也。柰何以。

祖宗之天下為犬戎(改作他人)之天下祖宗之位為犬戎(刪此二字)藩臣之位陛下一敢膝虜(改作金)人則祖宗社稷之靈盡汙夷狄(改作移他姓)祖宗數百年之赤子盡皆左衽(改作陷邊方)廟庭這宰輔盡為陪臣天下士大夫皆當裂冠毀冕變為胡服(刪此八字改作易主)異時豺狼無厭之求(刪此六字)安知不加我以無禮如劉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無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則怫然怒今醜虜則犬豕也。堂堂天朝相率而拜犬豕曾不。若童穉之羞則犬豕也。堂堂天朝相率而拜犬豕曾不。若童穉之羞而陛下忍為之耶(刪夫三至此五十一字)倫之意乃曰:我一屈膝則梓宮可還太後可複淵聖可歸中原可得嗚呼自變亂以來主和議者誰以以此說啗下然而卒無一驗則虜之(此二字改作其)情偽已可見矣。而陛下尚不覺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國誓讎而不報含垢忍辱舉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虜決(改作敵竟)可和而盡如倫議天下後世以陛下為何如主也。矧醜虜變詐(刪此四字改作敵計)百出而人參。又以奸邪濟之則梓宮決不可還太後決不可複淵聖決不可歸中原決不可得而一屈膝不可複伸國勢淩夷不可複振可不為慟哭流涕長太息哉!昴者陛下閑關海道危如累卵尚不肯臣虜(改作敵)況今日國勢既張諸將盡銳士卒思奮如頃者醜虜陛梁(改作北騎奔馳)偽豫入寇固嚐敗之於襄陽敗之於淮上敗之於渦口敗之於淮陰較之前日蹈海之危固已萬萬不侔儻不得已而至於用兵則吾豈遽出虜(刪此字)人下哉!今無故欲臣之屈萬乘之尊下穹廬之拜三軍之士不戰而氣索此魯仲連義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瞄名惜天下大勢有所不可也。今內而百官外而軍民萬口一談皆欲食倫之肉謗議洶洶陛下不聞正恐一旦變作禍。且不測臣故謂不斬王倫國之存亡未可知也。。雖然倫固不足道也。秦檜為心腹大臣而亦為之計陛下有堯舜之資檜不能致陛下於唐虞而欲導陛下為石晉頃者禮部侍郎曾開等以古評論家繪繪乃厲聲折之曰:侍郎知故事我獨不知則檜之遂非愎諫已自可知而乃建議命台諫侍臣會議可否蓋畏天下議已令台省侍從共分謗耳有識者皆以謂朝廷無人籲可惜也。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管仲霸者之佐尚能變在衽之軀而為衣裳之會秦檜大國之相也。反驅衣掌之俗而為左衽之鄉則檜也。不惟陛下之罪人實管仲之罪人也。(刪孔子至此六十八字)孫近附檜遂得參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饑渴而近伴食中書漫不知可否。

檜曰:虜(刪此字)可講和近曰:可檜曰:天子當拜近曰:當拜臣嚐至政事堂發問而三不答但雲:已令台諫侍從議之矣。嗚呼身為參政不能讚佐大事徒取充位如此。若虜(改作北)騎長驅近,豈能折衝禦侮邪竊謂秦檜孫近變可斬也。臣備員樞屬義不與檜等共戴天區區之心願斬三人頭午之槁街聽臣之計羈留虜(改作來)使責以無禮徐興問罪之師則三軍之士不戰而氣倍不然臣赴東海而死甯能處於小朝廷而求活邪書奏市井閑喧騰數日不定秦檜上表待罪有詔檜無罪可待乃複治事銓遂罷。

王庶論和議劄付。

第一劄子曰:臣竊聞王倫自金國奉使回及金國遣使前來將到行在臣先奉聖諭前來江淮措置邊防莫獲親詣黼座與聞國論臣承乏樞庭不得默默自已輒貢愚忠冒瀆天聽臣聞無故請和者謀也。究觀金虜(改作人)侵軼歲逾一紀前來乘全勝這勢直擣江淮我國之師未守不退縮以避其鋒逮至紹興甲寅冬番信(改作偽豫)深入駐兵淮南陛下親征致彼奔潰而去。又丙辰冬逆雛傾國南向陛下再統六師壓江淮表裏之衛皇威大振番偽(改作偽豫)始知所畏,於是遣使告以徽宗皇帝顯肅皇後訃音彼。若果篤鄰好所報訃音不應在累年之後彼其技窮跡露畏我國家乘閑長驅故設此謀沮我師銳氣陛下天資聖孝哀毀之中即遣使求梓宮往反之這閑一年有半尚未與決固已墮彼計中。又聞去年金人以欺詐(刪此三字)廢豫偽庭用事之人奔走四出百姓日衽陷淫昏之俗眾情反側虜酋數輩在關中者。若據爐炭危疑追急莫甚(刪百姓至此三十三字添一。若字)於斯時。若(刪此字)國家乘機會一麾則中原雲:合響應基深謀卻顧不得不再遣使也。從違之閑可不深思而熟計之臣中夜以思虜(改作金)使之來甘言厚貌不出二策一則以淮為界一則以河為界。若以淮為界則我今日所有之地而淮之外亦有見今州縣所治如泗州漣水軍是也。既為我有安俟以和為請。若以河為界則東西四望兵火之餘白骨未斂幾無人跡彼。若誠實與我乃故疆遺民,豈可同偽豫之不恤尚應十年無征役以蘇息之則賦何自而出彼所責歲賂無慮數百萬。又,豈可國內郡之賦以儻不毛之土必以二十萬兵宿於遠餉無用之地假以歲月焉得不自困弊彼之為計可謂盡善也。臣願陛下先與在庭這臣立為一定之論。若以。

淮為界則我賂之何益。若以河為界則瘡痍殘民撫存不暇還定安集非俟經五稔不可賦調所議歲賂五年之後方可津遣先慮而議猶恐未至如,或不然則彼以計困我以戰則不可以賂則不給皆墮其術中是宜陛下宵旰深思洞察以為經久之圖狂瞽之說仰瀆淵聽牙無任隕越待罪之至。

第二劄子臣近緣措置邊方篇到沿邊州郡及與守臣次第會議聞虜(改作敵)中自廢豫之後遼人漢人上下不安日夕思變前此歸正者甚眾其意可見彼知其屯戍不足。又旋起簽軍以實疆場今之簽軍。又非昔比老弱盡行人心乖離抑。又甚焉嶽飛近日與臣谘自稱今歲大有需索。若以梓宮為說如言得歸事在來年。又詐為(刪此三字)未易可保今陵寢陷歿豈特徽宗顯肅兩梓宮而已。若割淮畫河議和兩淮我今有之夫河南則千裏邱墟勢須屯兵持守揆諸事力支持不行所謂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地彼必以此三說疑我正當剖析曲直利害逆折其詐彼利於和必委曲不得已而從我切望斷自宸衷出臣此章與大臣熟議之無落奸謀之便天下幸甚。

第三劄子臣聞委孫行父之為臣見有禮於君者。若孝子之養父母也。見無禮於君者如鷹鸇之逐鳥雀也。臣雖不才竊有誌焉臣近聞前此虜(改作北)使傲慢無禮多許金幣方稍恭順如此番使人來不可複循前轍欲望陛下先遣人諭旨以方在諒陰聞使人至摧慟不堪為言不須遽令朝見恐有商量事。且令與大臣趙鼎商議如此少破其奸計。又得徐觀趨向在朝廷為得體抑少挫其銳此事與大臣議之必無不可者惟是王倫決以為不然彼方要朝廷曲從虜(改作敵)意以成一已之私此人不達大體前日自陳有廢豫之功如此大事人皆知之尚敢欺誕其餘何所不至萬望聖察臣無任雲雲

第四劄子臣自聞虜(改作北)使之來蚤夜往來於胸中仰恃陛下兼聽之明臣敢進千慮之得常談末論猥瀆公車竊度陛下不以為未然抑將信而行之是以愚臣感深激發益竭其心苟有所知不敢不盡願複畢其說夫戎狄豺狼(刪此四字)宴安酖毒古人戒之國家不靖疆場患生人麵獸心之類變詐百出(刪人麵至此十字)自(下添金人二字)渝海上之盟以至今日其欺我者何所不。

至陛下所自知也。豈待臣言乃不慮晏安酖毒之戒尚將信其愚弄臣不知其可也。今其誠偽以陛下之聖固難逃於照臨然而但不可輕信其說。又不可遽見其使夫商之高宗三年不言其在諒陰言猶不出其可以見外夷之使乎!(改作外國使臣)先帝北征而不複天地鬼神為之怒憤能言之類孰不痛心乎!(刪此字)陛下既抱負永訣之痛將見不共戴天之讎其將何以為心。又將何以為容亦將何以為說臣愚伏願陛下以宗社之重深思高宗不言之意無見異域之使人隻令趙鼎而下熟與商議足以彰陛下孝思之誠而於國體為宜臣恭依詔旨見今兼程前去奏事誠恐臣萬一未到闕下之日虜(改作北)使先以授館陛下不疑麵易腹心伏惟聖吸采納天下幸甚。

第五劄子臣準省劄子令疾速依累降聖旨赴行在奏事臣緣在廬州伏暑藏俯加之乘騎未得見沿流兼程前詣臣以虜(改作北)使入境屢貢狂瞽上瀆聖聽特蒙寬貸未賜誅斥比聞使人經過州郡傲慢自尊略無平日禮節接伴使欲一見而不可得官司供帳至有打造金醆百端須索肆言駭聽臣昨所上封事初言陛下方在諒陰不當遽見使人。且以挫其風棱兼於國體為得次言虜(改作金)人講和非其本心奸(改作深)謀詭(改作巧)計用之有素次言地界歲幣事關宗社未易輕議仰惟聖明必深察其當否區區妄庸何所逃罪然臣資稟愚直心懷憤懣不能自己輒複論列幸陛下恕其再三之瀆臣聞自古謀人之國者必有一定之論越之滅吳在驕其誌奏之取六國在散其後其閑或出或入一定之論未嚐易也。黠虜逆天犯順(刪此六字改作臣思金)所以謀人之國者曰:和而已觀其既以是謀契丹。又以是謀中(改作我)國方突騎陵京闕初以和議為解暨大兵圍城仍以和議為徉二聖遠播中原板蕩十餘年閑衣冠之俗(刪此四字)蹂踐幾踐血入犬牙吞噬靡厭(刪血入至此八字)而和議未之或廢也。今王倫迎奉梓宮而再受虜人(刪此二字)和議以歸。且與其使俱來此為可信乎!劉豫之廢虜人(刪此二字)和議以歸。且與其使俱來此為可信乎!劉豫之廢虜人(此二字改作敵)慮中原百姓或有反側陝西降將或生顧望國家一旦出師必有內應者。此設講和之說遣使款我昭然無疑臣蒙陛下親擢備位本兵國之大事不敢隱默故重為陛下陳其三策莫若拘束其使而怒之彼必加兵我則應之所謂善戰者製人而不製於人也。虜(改作敵)人強大自居一旦或拘其使出於意表銳氣驟奪殞敗可立。

而待次願陛下念不共戴天下之讎。且謝使人勿與相見一切令與大臣商議然後徐觀所響隨事酬應最其下者姑示怯弱待以厚禮俟其出界精兵躡之掩其不備破之必矣。儻陛下采其愚忠用濟機會臣敢不罄竭陪在廷之末議,或以臣為妄誕不切於事則臣之智慮窮,於是矣。不敢複有論說也。臣頃與邊帥及諸大將議論皆雲:若失今日機會他日勞師費財決無補於事功至於抵掌擊節皆雲:今年不用兵乞納節致仕觀此則人情思奮皆願為陛下一戰望陛下英斷而力行之臣不敢愛死以報萬一千冒天威戰灼無地。

第六劄子臣奮身寒素無能報稱特荷眷知任擢廟堂臣之遭遇世無以過朝夕以思欲效涓埃願助海嶽去安即危惡生就死豈人情哉!伏望聖慈擴日月之明息雷霆之怒或鑒一得為幸非細近者虜(改作金)人議和非本至誠實有包藏臣數有章疏未蒙俞允臣不免再具危懇上瀆天聽伏望居高聽卑旁燭無私少為鑒察虜(改作金)人之謀不過有二一則為己一則為我舍此非狂則愚也。所謂為已者不過彼被外訌內叛互相猜忌攤兵角立莫敢先動故設為此謀以待平定徐為後圖此為己之計也。所謂為我者必以為金幣已足不須多積土地已廣不須多占。又陛下事之至謹心懷仁恕懇之至切哀憫悔禍欲立盟好永為鄰壤此為我之謀也。陛下試深思之。若虜(改作敵)為已謀臣故慮之熟矣。。若為我謀臣死不敢信惟陛下留念無忽。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一百八十六校勘記。

今持虛文以來(持應作特)而事有不可測之者(之字衍)苟獲濟其不遜無稽之謀(脫無稽之謀四字)而蹂躪以逞(蹂誤作藉)則眾謀不進事(事字衍)猶即眾謀(即誤作卻)以古誼折檜檜乃厲聲責之(檜誤作繪責誤作折)三發問而三不答(脫上三字)皆可斬也。(皆誤作亦(聽臣之計(一本上有然後二字)臣赴東海而死(一作臣有赴東海而死耳)甯能處於小朝廷而求活耶(於字衍)王庶論和議劄子(子誤作付)乘機會一麾(會字衍)與臣谘目(目誤作自)。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