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百十六

炎興下帙一百十六。

起紹興十六年五月,盡紹興十九年十二月。

紹興十六年五月金人遣使來賀生辰。

十月何鑄為大金賀正旦國信使。

十二月金人遣使來賀正旦。

紹興十七年三月四日丁卯牛皋卒。

丙寅都統製田師中大會諸將而統製官牛皋遇毒而歸知其必斃乃呼門下吏及對家人語以後事翌日丁卯卒於正寢故外人唯知皋無病而卒既而聞其遇毒,或以為秦檜密令師中毒之。

五月金人遣使來賀生辰。

九月一日壬戌朔沈該為大金賀生辰國信使蘇曄副之。

詹大方為大金賀正旦國信使容肅副之。

二日癸亥趙鼎卒於吉陽軍。

趙鼎安置在海外者凡數年秦檜朝旨令吉陽軍月具鼎存亡申尚書省鼎遣人呼其一子至謂之曰:槍必欲我死也。我。若不死當誅及我一家我死則汝曹無患矣。付以後事不食而死年六十三四方人聞之。

有泣下者。

林泉野記曰:趙鼎字元鎮解州人登崇甯五年第靖康初解潛為河東宣撫副使辟為句當公事建炎三年為樞密院計議官除侍禦史遷中丞金人南侵上幸明州宰相呂頤浩議複還親征鼎力爭以眾寡不敵不。若為避狄(改作敵)之計上遂決航海之行四年累言頤浩之過罷之擢簽書樞密院是冬罷為提舉洞霄宮紹興二年起知建康府兼江東安撫製置大使頃之改督川陝荊襄諸軍事未行而虜犯(改作金人)淮南宰相朱勝非失措乞持餘服罷去鼎奏乞親征以督諸將乃留為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人幸平江府督韓世忠劉光世張俊進兵淮東擊敗虜(改作金)眾薦張浚複知樞密院事罷席益汪伯彥舉用馬擴折彥質王居正晏敦複陳與義謬剛張致遠胡寅劉大本沈與求章誼劉世甯潘良貴範衝朱震之徒而人心悅向五年遷左仆射兼樞密院事及都督之任士民聞之莫不以手加額鼎為政戢吏愛民謙衝禮士犯顏敢諫權幸請謁內降差除一切格止重伊川程氏六經之學元祐黨籍子孫多謀擢用去贓吏進正人一時稱為賢相翕然有中興之望六年劉豫寇淮南劉光世以孤軍不敢守廬乞退師太平州鼎從其請張浚往江上督軍複遣光世還遂破劉麟浚回以鼎私於光世為奏浚。又請上幸建康以圖中原鼎謂宜自守未可進乃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製置大使七年浚罷召鼎複尚書左仆射因請上還臨安召用常同張九成傅崧卿向子諲委王庶督軍政八年加特進王倫使自虜(改作金)還敵複遣人來議和右相秦檜遂請牙之鼎爭不從乞罷乃以檢校少保奉國軍節度使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再罷為提舉洞霄宮虜叛(改作金敗)盟鼎上言時政檜方專朝大忌其能心欲殺之諷中丞王次翁誣言其罪責授朝議大夫分司南京邵武軍居住。又令次翁誣以聞叛(此字改作敵背)盟嚐有幸言上亦每銜鼎言語切直責授清遠軍節度副使潮州安置十四年檜怒鼎不能自盡令臣僚劾以怨望調吉陽軍安置十七年卒年六十三朝野痛之有子四人鼎既死檜憾之不置二十五年衢州通判汪召嗣教官莫伋希檜旨誣鼎子與趙令矜飲酒誹謗時政送在理寺欲加族滅會檜死獲免二十六年追複鼎觀文殿學士。

秀水閑居錄曰:紹興二年呂相頤浩秦相檜引傾憸浮躁之士列於要近以為黨助謀出呂而專政其黨建言周宣王時內修政事(刪此二字)外攘夷狄(刪此二字)故能中興今二相宜分任內外之事,於是降製除頤浩江淮荊浙都督諸軍事總兵江上製詞雲:玩歲苟安非拯溺救焚之意特時自定豈興衰撥亂之圖。又雲:盡長江表裏之封悉歸經略舉宿將王侯之貴鹹聽指呼都省置修政避議更張法度檜領之五月頤浩出帥群小亂朝紛然競進無複彝敘上乃覺悟頤浩至潤州兵潰不能進引疾求罷召還八月檜貶而局廢侍從台諫往往坐媚灶愛去餘守會稽勿除同都督軍囊章力辭極論利害至數千言後旬日改除參政孟庾時庾同韓世忠湖外討賊回就用以代頤浩所貪可罷三年正月餘雙奏適虜(改作金)使來執政皆言江上不可無應接宜待使回三月使人回餘。又秦始得旨庾赴闕都督府罷是歲九月頤浩罷政四年夏初張浚被罪陝蜀無大帥言者有章雲:若無大帥必失西蜀六月蒙上宣諭曰:西帥難基人朕欲以參政趙鼎積壓樞密院為川陝宣撫處置使如張浚故事餘曰:聖謀如此牙不敢不奉詔自是言者益力而踰月無處分八月餘以瘡瘍謁告十餘日忽奉宸翰如前旨翌日執政見訪問疾鼎語餘曰:今川陝兵柄皆屬吳玠大帥無他能玠能足矣。然玠見為宣撫副使。若官與之同,豈可製乎!餘曰:公意如何有所見胡不奏。且公以元樞出使豈論宣撫耶鼎曰:願得一使名在宣撫上者方為之餘心知鼎欲都督即曰:偶拙病未愈不能造朝公不欲自言即同官亦可言也。鼎唯唯後兩日再奉宸筆改命鼎都督川陝荊襄諸軍事是時餘起複居位已累上十二章丐持餘服鼎窺宰席甚急被命殊不樂申請數十條皆不可行如隨軍錢物須七百萬緡之類餘參告進呈指此一項奏言昔聞玉音趙鼎出使如張浚故事上曰:然餘。又曰:浚自建康赴蜀朝廷給錢一百五十萬緡今鼎所須三倍以上今歲郊恩所旨不貲上曰:柰何餘曰:欲支三百萬緡半出朝廷已如浚數半令所部諸路漕司應副上悅之既退鼎怒語雲:令我作乞兒入蜀耶遷延久之郊後餘得請鼎果相不複議蜀帥五年春鼎遷左相張浚右相並帶都督諸路軍事浚統兵往來。

江湖號都督行府權勢甚盛便宜行事關送三省密院奉行內外無敢違者更易大將軍移徙諸軍科斂之重以千萬計軍民胥怨浚方大言進複中原欲獨任國事七年正月逐鼎於會稽至五月淮淝兵變浚貶鼎複相然都督府竟罷矣。。

又曰:趙鼎複相植黨亦急凡凶險刻薄之士無湄用使造虛譽而排善類張台屬戒自郎官除察院未幾遷殿院紹興八年秋鼎失眷丐罷戒知其決去即露章請留以徼後福其言狂躁愚弄既罷猶知泉州蓋其黨與維持之力也。今錄其疏雲:臣本貫河東絳州趙鼎本貫陝西解州鄉裏相近士大夫通號曰:西人臣被召除館職官除郎中實自聖恩然人亦或雲:鼎進擬是非牙所不得而知也。今趙鼎求去議得皆以為未可臣欲言之則形跡如此俗不言則大臣進退國家安危所係陛下他日必悔之牙初不知鼎負陛下者何事鼎與同列忿爭者何語鼎不敢自安者何意牙竊料陛下與鼎君臣之閑嫌疑已久同列之際猜閑已深鼎不自安非一日假使勉強少留終非可否相濟聖意已決臣不複言但鼎去之後秦檜先悔而陛下後悔理在不疑此為可慮耳鼎去之後陛下必不獨任能國事如鼎者絕少叟權者甚多後來者不三數月即與檜爭必矣。此所謂秦檜先悔者也。陛下即位十二年而命相凡九人前後拜罷以三十數已試人材可知使後來者皆大過人雖去鼎可也。。若但逐斥異已而遷除附已者徒為紛紛則與鼎何異萬一緩急之計。又將複用之使鼎何顏複見士大夫哉!所謂陛下後悔也。臣今為陛下計有三其上可留則用之鼎。若有負於陛下者麵戒飭之鼎。若與同列不協則麵責以先國家後私讎之義其次必不可則姑留之行在祖宗故事宰執罷政多留京師非特示恩禮亦以備顧問近時前宰執遂無複敢留行在者乃薄俗可歎非祖宗意也。未罷相則如前五日一到朝堂之類罷相則置之講筵少俟期月之閑朝政修明邊境靜劾然後聽其遠去亦未為晚進退之閑猶為有禮不然去歲召之如彼其急今日去之如此其遽時有緩急事有大小臣恐天下不無竊議鼎尚不敢自保餘人何足道哉!臣之區區所慮者國家之安危所惜者陛下之舉措陛下。若以為公論則願聖心更加審處。若以為跡涉朋附則罪何所逃亦惟陛下。

察之而已伏候敕旨貼黃稱牙今為言事官進退皆出宸衷不敢與鼎請留鼎。若去位則臣事陛下無複嫌疑跡逾安矣。在計臣則幸鼎之去為便在陛下則眾論以為未便也。常同初除中丞以牙姓名薦於陛下鼎聞之縮項吐舌搖首人傳以為笑鼎畏牙如此三省同奉聖旨張戒為耳目之官附下罔上可與外任差遣。

又曰:趙相鼎蒲解閑人起於折屋有樸野之狀一日拜相驟為驕侈以臨安相府為不足居別起大堂奇花嘉木環植周圍深圳之四隅各設大爐為異香奇種每坐堂中則四爐焚香煙氣氤氳合於坐上謂之香雲:又堂饌自艱難來至菲薄鼎增十倍厚日有會集侍從諸將下逮省寺官所喜者次第召食堂廚公吏支日費香直。且數千緡酒饌尚不計也。其後鼎坐台疏落職守泉累章數千言而乾沒都督錢十七萬緡竊用激賞庫錢七十餘萬緡掩有臨安府什物三千餘件乃。

紹興十八年五月金人遣使來賀生辰。

九月陳誠之為大金賀正旦國信使。

王墨卿為大金賀生辰國信使。

十二月金人遣使來賀正旦。

紹興十九年五月金人遣使來回同生辰。

九月湯鵬舉為大金賀正旦國信使石清副之。

張杞為大金賀生辰國信使。

十二月董先為鄂州駐劄禦前左軍統製。

董先初在鄂州宣撫司為背嵬軍統製嶽嶽飛死後召先赴行在隸步軍司為統製先與步帥趙密不協為江東副總管信州駐劄殿司楊存中憐其才常贐遺甚厚具劄子乞隸殿司以三衙不許互換陳乞不許鄂州都中乃乞為統製遂為左軍統製。

金人遣使來賀正旦。

金主完顏亶為齊王亮所弑殂(刪此字)。

神麓記曰:皇統九年四月初太白蝕月太史言不利於君將大牙作亂。又有旋風從北向南吹染練騰空萬民望之上表下赤落在內廷祥曦殿之側繼而風雷大作有龍自寢殿而出入繞壁幕地衣眾人皆睹東昏震悸遂大赦一下翰林學士承旨張鈞作赦文稱迺者龍潛我宮之句由是大怒曰:龍柰我何將張鈞杖之數百截去手足而斬之東昬不道自此始也。每日窺硯左右近侍不辯親疏唯有少不如意恣情。

逞欲手自刃之親殺兵部尚書賽居常護衛將軍八斤(改作巴錦)廣威宿直將軍特賽(改作集賽)定遠胙王長騰馬及其弟冀州節度使查辣(改作紮拉)子至皆族誅之。又手刃鄧王子阿術(改作阿珠)輔國兄弟二人。又手刃皇後裴靡(改作費摩)申氏並諸刀嬪以放歸宗者數輩皆賜死於家大臣戰慄待死每日入朝與親戚相別而行駙馬都尉唐括(改作唐古)下率平章政事岐國王亮廉訪參政蕭王仲武太常大卿烏達(改作烏塔)宿直將軍幹諸尚廄局使高景山寢殿小底(改作實達爾)興國奴(改作努)同謀因帝醉熟睡先盜駢帝側弓刀詐稱宣命夜召亮等直入詣寢殿就醉寢殺帝時年三十一是夜有護衛將軍忽突(改和呼敦)者元不豫謀潛見此輩入寢殿欲行大逆東昬裸體躍起取旁側弓刀不獲忽突(改作呼敦)先以所執槍剌東昬於壁眾乃同時向前亂刀斫而殺之遂閉殿門興國奴(改作努)傳旨斂取護衛弓刀皆不知其詳然後屏出敷德殿門詐稱前帝宣召大臣等左丞相宗賢夜半入內遂亂刀斫殺並男子並誅之亦召右丞相曹國王阿魯孛山(改作阿布薩)至則縊殺之遂立亮改號天德遲明朝諸大臣布告天下以失道廢亶為東昬王。

金國岐王亮弑其主亶自立。

皇統九年十二月二十日登位改元赦尚書省牒刑部門上下朕惟太祖武凶皇帝神武應期奄有四海以公存心天下大器授於太宗文烈厭代不忘先訓憑玉宣命屬之前君以統洪業十有五年而昬虐失道人不堪命宗族大臣協心正救之而弗悛遂仰奉九廟之靈已從廢黜亦既殂殞宗族大臣鹹以太祖經營締搆所繇垂統推戴眇躬嗣臨天下朕以宗社之重義不獲已爰受命之初兢兢。若淵冰未知攸濟尚賴股肱三事文武百僚同心輔翼以底於治宜布惟新之令以宏在宥之恩可從皇統九年十二月十一日改為天德元年於戲嗣守丕基休於宗祐永綏宇宙尚軫黎元谘爾多方體予至意。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二百十六校勘記。

謀出呂而檜專政(脫檜字)已試未試人材可知(脫未試二字)廣威宿直將軍特賽(威一作威)夜召亮等直入詣寢殿醉寢弑帝(詣寢殿一作霄儀殿弑誤作殺)。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