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百九

炎興下帙九。

起建炎元年六月二十五日癸未,盡七月四日壬辰。

紹興八年敕送到右宣義郎守尚書兵部員外郎呂用中狀伏念先父好問昨於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初金人欲圍城之際方除兵部尚書即值國家禍變二聖出幸虜(改作敵)營先父投檄致仕時孫樞密傅(舊校雲:宋史作孫傅綱目作孫傳)謂先父曰:尚書怕死耶傅以職任留守當死軍前公世受國恩須承當興複之責張叔夜在傍謂先父曰:尚書。若不怕死何不了此事叔夜則須去軍前效死也。先父不得已而許之繼聞金人欲偽立張邦昌先父本欲閉門不出眾皆責以不出何補不。若勉強一出以患禍動之先父遂至省中以禍福喻邦昌勸一麵令迎康王及請元祐皇後權聽政事及勸卻回金人所欲留兵以明順逆是時城外消息斷絕,於是罄竭家貲加以假貸陰募李進冒犯重圍齎帛書往河北求訪間今上皇帝所在李進屢遭金人捶打幸無敗露至開德府知州王棣考其事進因以實告棣大驚即差人伴送至大元帥府投下其後金人欲退稱父痛念二聖鑾輿不返。又遣人詣大元帥府勸進此皆上下之所共知豈敢少有詐誕以欺臣天下也。先父當時。又於大雪中夜間密遣子弟陰與孟郡王忠厚相約請昭慈聖獻皇後入禁中正母後之位以安宗社金人方退先父即以兵部呂尚書貼子召百官入內以邦昌手書請昭慈聖獻皇後聽政大事遂定主上既登寶位先父即至南京主上嘉其忠義艱難首擢尚書右丞遭言者詆訾主上灼見底蘊出親齎付尚書省其間有呂好問昨邦昌僭號之初即募人齎帛書具道京城內外之事金人甫退。又遣人勸進臣僚所不知之語此可驗也。當時金人據城失守城外虜(改作敵)騎連數十州殺人蔽野城中達官被殺者甚眾而先父遣人齎帛書犯重圍而出。若使少敗露則必盡遭屠戮與夫自經溝瀆身享美名子孫獲厚祿校量利害孰重孰輕何必區區遣人犯圍自為殺身滅族之禍也。先父向。若金人退後方遣人齎帛書旋謀入請昭慈聖獻皇後則豈敢逃天下之責齎緣十餘年來未有為先父發明此事者故士大夫亦不知本末使先父時遭謗議久不獲伸用中今者竊觀臣僚章疏尚以先父為言則是先父事。

跡終未辨明人子之義不可強顏立朝亦不可默默而去用中已於十一月一日以後在假更不敢赴部供職伏望特賜敷奏如用中所言稍涉虛誕即乞將用中重行斥責或先父事跡有實亦望朝廷暴白先父勞效仍乞降注用中乞(刪此字)在外宮觀差遣候指揮十一月十六日奉聖旨用中所陳錄送史館所乞宮觀不允。

二十七日乙酉折彥質散官安置錢蓋落職分司許高許亢編管。

臣僚章疏論靖康末折彥質為宣撫副使逃入川陝錢蓋為陝西五路製置使逃至湖北許高許亢總兵防河逃至江南不懲戒則後孰肯任責者有旨彥質責授散官昌化軍安置錢蓋落職降授朝奉郎分司高亢編管海外軍。

錢蓋落職告詞曰:蓋緣推擇多所踐更付之五路之師處以三秦之地方都邑受圍之日乃維藩奔命之時所冀投機庶能弭敵,豈有望風而先潰專圖擁眾以自營仍縱叛亡肆為攘奪朕方念吾民之死禍汝猶采虜(改作敵)說以誑朝雖示小懲未厭公論其鐫延閣這秩往陪祠宮之閑尚服寬恩母重後悔。

錢蓋降官告詞(舊校雲:是製孫覿撰)曰:朕建邦置守綏靖一方實惟尚謀經武之時非有蒐兵伐罪之事夏童弗率怙眾擾邊疆場多虞責在將帥具官某薦更任使擢寘近班屬三陲內侮之初付五路折衝之寄當思戮力報稱所蒙邊遽上聞卒敗吾事原情定罪實當嚴誅稍屈刑章止從降黜益圖來效思補厥愆。

宗澤除延康殿學士知開封府兼東京戲留守杜充除顯謨閤待製知大明府兼北京留守。

錢蓋複官依舊陝西經製使。

初蓋在靖康時常建議曰:河外湟都之北於朝廷無毫發利而歲費不貲為中國患不。若求青唐之後而立之使撫有舊部以為藩臣有益麻黨征者故王之子為國人信服儻封立之必得其力至是朝廷再欲招徠益麻黨征複蓋職名依舊為陝西經製使齎告賜益麻黨征措置湟鄯事因調發五路軍馬發赴行在故有是命。

二十八日丙戌李綱進劄子乞募兵買馬募民出財以助兵費。

募兵劄子(舊校雲:此下劄子俱見時政記)大略謂國家以兵為重方熙豐之時內外禁旅合九十五萬人至崇觀間闕。

額不補者幾半西討夏人南平方寇北事幽燕所闕折者。又三之一至靖康間金人再犯(改作至)闕潰散逃亡者。又不知其幾何今行在禁旅單弱何以扞強敵而鎮四方為今之計莫若取財於東南募兵於西北方河北之人為金人騷擾未有所歸之期而關陝京東西流為盜賊強壯不能還業者甚眾宜遣使四路優給例物以招募之新其軍號勒以部伍得十數萬人付之將帥以時教閱訓練不年歲間皆成精兵於要害州郡別置營房屯戌使之更番入衛行在此最今日之急務也。買馬劄子大略謂金人專以鐵騎取勝而中國馬政不修騎兵鮮少乃以步軍當其馳突宜乎!潰散蓋祖宗朝養馬於監牧孳生蕃盛所在雲:布故軍旅之用足至崇觀間監牧廢而為給地牧馬有名而無實其後燕山陷沒馬之入於夷狄(改作金人)者不可勝數金人初犯(改作至)闕(下添時字)河北京畿為之一空後破都城下令括馬京師之馬入於賊(改作敵)者萬有餘匹今行在騎兵不多獨陝西京東西諸路尚有私馬宜降指揮立格式以善價買之可以濟一時之乏民間養馬必皆上戶僧道命官之家中下戶自無馬可養取之既不厲民而旬月間馬遂可集此今日不得已之務也。募民出財劄子大略謂國家新罹寇難京師帑藏悉為金人所取外路州郡以調發勤王之師財用為之一空今。又募兵買馬招捉盜賊措置邊事應副殘破州縣振舉百度以圖中興非常賦之所能供辦。又不免橫賦科取於民如免夫錢天下至今谘怨惟上上等物力有餘之家可以勸誘使斥其贏餘以佐國用而以官告度牒之類償之使朝廷軍馬精強措置邊事就緒盜賊甯息彼乃得保其財產不然雖欲保家室不可得況財產哉!命州縣委曲諭以德意必有樂輸從命者。此。又今日不得已之務也。得旨於陝西河北路募兵各三萬人京東西路募兵各二萬人合兵為十萬許召募白身及於諸色廂軍中揀選或招收潰散兵卒中改剌創置軍號驍勝壯捷忠勇義成龍武虎威折衝果毅定難靖邊凡十萬每號四軍每軍二千五百人例物白身人全給依上禁軍法餘給半許用諸路闕額禁軍錢常平司錢不足即自朝廷應副內外東西委兩路提刑司河北委招撫司陝西委經製司召募及一軍就本路差有材武大小使臣充將官部隊將管押赴行在聽候差使。又命買馬分為三等格式以定價值除命官將校見。

養馬不許括買外餘並籍記赴官揀選及格式中披帶者即時給還價值每及百匹差官或將校一員管押赴行在隱寄妄冒有馬不籍及無馬而抑勒令置買者並科違製之罪委逐路提刑司總之。又降詔曉諭州縣勸誘能出財助國者籍記姓名多寡申朝廷給降度牒償之入財多者取旨推恩一應勸誘到錢物並別項椿管聽候指揮專充募兵飛翔馬緣邊事支用有敢科配騷擾者命官竄責吏人決配凡募兵買馬勸民出財奉行有緒並保明推賞。

又議控禦之策。

大略謂唐之方鎮當時實賴其力以定禍難第措置失宜而其後行姑息之政威柄浸移乃有尾大不掉之患祖宗革去前獘削弱州郡之權一切委以評語史非沿邊諸路雖藩府亦屯兵不多無敢越法行事以處太平無事之時可也。一旦夷狄長驅(改作敵國興師)盜賊蜂起州郡莫有能抗之者遂至於手足不足以捍頭目為今之計莫若稍仿方鎮之製擇人任之假以權柄減上供錢穀之數使養兵而訓練之大小相維遠近相援,庶幾可以救今日之患夫方鎮者節度使之兵也。其次有觀察團練防禦今既以為階官不可複改宜於沿河沿淮沿江諸路置帥府要郡次要郡使帶總管鈐轄都監以寓方鎮之法許其便宜行事辟置僚屬將佐以治兵不數年間必有可觀今日控禦之策無大於此僉謂帥府要郡之製可行但未可如方鎮割隸州郡得旨就凍東西路京西南北路河北河東路永興路淮南江南兩浙東西路荊湖南北路皆置帥府要郡次要郡帥府為安撫使帶馬步軍都總管要郡帶兵馬鈐轄次要郡帶兵馬都監皆以武臣為之副帥路分為副總管郡鈐轄為副鈐轄州鈐轄為副都監總管鈐轄司許以便宜行事其軍馬事辟置僚屬依帥臣法屯兵皆有等差遇朝廷起兵則副總管為帥副鈐轄都監各以兵從聽其節製正官願行者聽轉運使副一員隨軍一員留本路提點刑獄彈壓本路盜賊遇有盜賊則量敵多寡出兵會合以相應援本路帥臣當職官措置兵馬先就緒者當優議旌賞。

置賞功司。

三省樞密院同置賞功司三省左右司郎官樞密院委都承旨檢察置籍以受功狀違限不施行者必罰受賂乞取者依軍法許人告軍士遇敵逃潰者斬因。

而為盜賊者誅其家屬凡軍政申明約束及更改法製者數十條皆用敕榜揭於通衢。

河北群盜閻僅黨忠薛廣祝靖皆赴招撫司自效其餘皆赴東京留守司納款。

溫州觀察使樞密院承旨王汭除河北路經製使通直郎直秘閣傅亮除河東路經製副使。

白馬滑濬抵滄州大河置巡察使六處以為斥堠。

七月一日己醜李綱進劄子論修城池繕器械。

謂國家所以備禦(改作禦侮)夷狄(刪此二字)者皆在邊郡城池器械一切備具故敵未易攻今金人(下漆及字)盜賊乃擾吾腹心而中原郡縣積習承平之久城池坍頹並無器械何以禦敵官吏軍民多不能守而郡縣遂以陷沒者非特士氣怯懦蓋亦禦敵之具不備使然宜命諸路州郡以漸修葺城池練兵馬治器械朝廷量行應副有能葺治備具者旌賞以勸得旨一應州郡欲修城池者申明朝廷給降祠部應副。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一百九校勘記。

其軍馬司辟置僚屬(司誤作事)依大河置巡察六使(脫依字六字)分六處以為斥堠(脫分字)四日壬辰傅雱奉使大金國(卷末脫此一條)。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