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百二十七

炎興下帙一百二十七。

起紹興三十一年正月,盡其日。

和州進士何廷英上書。

和州進士何廷英謹齋戒沐浴昧死裁書惶恐頓首拜獻於皇帝陛下臣聞欲成天下之大業必順天下之人心欲安天下之生靈必從天下之所欲坑戮儒生見秦邦之鹿逐賀馭英豪致漢室之龍興得士者昌失士者亡此古今之通論也。恭聞我宋太祖皇帝詔曰:朕應運開基推誠待物顧幹戈之漸偃慮華夏之未安渴聽讜言庶臻治道。又曰:或聞利害朕當善聽而行無以逆鱗為懼此太祖皇帝尚賢求諫之意也。恭聞太祖皇帝謂進言(者曰:)朕求正言以規已失昔禹拜昌言世稱其美今朕苟能得言豈惜拜之乎!。又前有草澤之士上書辭甚悖慢事涉輕罔亦恕而禮遣之此太祖皇帝禮賢樂諫之德也。噫嘻萬世之下聖子神孫苟能守祖宗之宏規修祖宗之至道則朝廷何忠乎!不治天下何憂乎!不安頃自秦檜誤國以來奸臣相繼植黨擅權無氣溫至鉗天下之口結天下之舌於今幾年矣。國家利害人不得言之言之則。

禍不旋踵矣。大者殛於海隅小者斃於囹圄以至在朝則以訛言為禁捕在學則以謗訕為屏罰科舉則以時忌為棄黜遂令天下之忠臣義士撫膺扼腕相視切齒高舉遠引甘心自棄於南山之南北山之北或佯狂於閭閻或飄蓬於江海或慷慨而悲歌或如癡而似醉至於鬱鬱而病憤憤而死者多矣。臣,於是時進退不能自知無用法免土木其形骸水雲:其心誌隱於岩石泉水下處於豐草長林者二十年矣。每采一枝擷一蕙耕朝雲:留言作月登山臨水瞻望天庭未嚐不謳吟感戴陛下之盛德洪恩也。故嚐仰天而誓曰:苟有寸謀尺計可以補國家而朝廷暮竄嶺表死而無憾豈意諫書糸至慈父不諱哭聲尚未止泣血尚未乾所以冒刀鋸忘鼎窮言天下之利害者是臣當死之秋也。臣竊謂不入公門者孝子之常禮不徇末節者忠臣之大權順常禮則三年之喪不可去從大權則一煞費苦心之忠不可辭願陛下恢乾坤之量開日月這明少延微臣以畢愚衷誠天下之幸也。臣竊謂今日之勢為陛下可憂者三可惑者三可寒心者三可痛哭者三繼之以可勉者三亦可賀者。又三何謂可居者三臣聞居安而慮危有備則無患陛下以今日這勢為安耶為有備耶。若為安則天下封疆為胡虜(改作北庭)所攘者十分之九而陛下所守者東南一隅耳臣未知其安也。既知其危豈得恬然高枕尚遲疑麵未舉耶。若以為有備則立功之邊臣死矣。敢戰之勇士老矣。將壇尚未築兵算尚未成未知其有備也。既知其無備何不毅然早圖之此臣所以為陛下憂者一也。臣聞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竊見前日結胡虜之(刪此三字)好(下添北庭二字)罷天下之兵誅大將而挫忠臣之銳竄元戎而銷壯士之心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散而之四方矣。今日所招之而未來引之而未至是猶傷懷之鳥未能無疑失水之魚未有頓蘇在今日之良將不可以不早用大兵之魚未有頓蘇在今日之良將不可以不早用大兵不可以不早興中原不可以不早複前恥不可以不早雪苟或良將不能用則中原不能複則前恥不能雪矣。此臣所以為陛下憂者二也。臣聞以德報德以直掃怨陛下忘陷國之興冤從和戎(改作邊)之下策屈天子之尊遣皇華之使冒霜露涉關河問起居賀正朔賂之以重寶待之以至禮千需萬索惟命是從粵於今年之春修立京師止罷榷場拒卻商旅取奪財賄遂至沿江臨近之民奔走驚惶幾月未定至今兩淮之民朝憂。

夕慮蹙額而相告曰:父子未我保鄉土未我安誠謂今秋冬必複奔逃而存亡未可知也。嗚呼人心動搖有如是也。國勢危削有如是也。將恐奸雄乘隙禍起蕭嗇不可勝言者。此臣所以為陛下憂之者三也。何謂可惑者三臣聞雖有知慧不如乘勢雖有钅茲基不如待時今敢時已至矣。勢已順矣。陛下移兵北渡駐蹕淮南亦良策也。然而理有未至者臣竊慮之陛下。且以防邊進兵於淮南則虛張聲勢漏泄天機胡虜(疑必生詭計與其後時受製於人孰。若順時乘勢而先動之為愈也。。又況三軍士卒聞舉兵則欣躍爭先萬一逆其心遏其誌則三軍之情。又複挫矣。胡虜(改作強敵)之奸(改作謀)。又複縱矣。此臣怕以為陛下惑之者一也。臣聞聖人以四海為家百姓為子治則同其樂亂則同其憂陛下自和戎(改作議和)以來偷安獨樂斯民愁歎者於今幾年矣。及其國勢已迫事體將危,於是費國用造禦舟艤於海岸欲為避寇(改作遷避)再侵江浙陛下不免乘大舟入滄海以為可逃其患也。設。若胡虜(刪此二字)發舟前逐。且波濤萬裏浩涉無津涯進之不能退之不得當是之時社稷委棄宗廟邱墟其禍不可勝言此臣所以為陛下惑之者二也。臣聞。若藥不螟眩厥疾弗瘳故善醫者投藥於未病之前不善醫者投藥於已病之後嗚呼病已成矣。藥何濟焉今日胡虜(刪此二字)之病如癰之結日複一日將恐毒勢一潰流血萬裏瘡痍四海矣。伏睹前歲朝章所報有草萊之士因陳邊事以不合時議竄斥遠方夫為草萊之賤而敢直言則可尚矣。而罪亦可赦矣。振天威扼讜論複使忠臣義士(鉗口結舌)天下聞之孰不傷痛此臣所以為陛下惑之者三也。何謂寒心者三臣聞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高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且陛下今日之視臣如手足乎!如土芥乎!如犬馬乎!臣未暇詳曉姑執一二而陳之伏睹前右相張浚因西北失利蒙朝廷屏不遠方憔翠無聊者幾年矣。粵於丙子年方沐恩量移差遣意謂一新忠臣補飾前過豈期鶴發之親遽亡邂逅之章複上朝命一出速於星火逐之再去驚怖魂飛嗚呼四十年之閑離鄉關棄墳墓扶老攜幼委質為臣豈無所望哉!不謂入桑榆之境斥煙瘴之鄉泣血搥心無所赴愬陛下曾憐之乎!太尉劉以數千之兵當百萬之眾運。

籌決勝多多益辦初無罪名一旦奪其權職尚困鹽車未副輿議陛下曾思之乎!如趙榮者雖是陷於虜廷(改作北庭)而誌在我宋持金石之心脫虎狼之口歸於朝廷如投父母反被囚鎖複送虜廷(改作北庭)孤忠憤怨屈辱無告陛下曾知之乎!如此之類不可勝計遂令天下忠義之士離心離德者正緣是耳此臣所以為陛下寒心者屯臣聞君子不黨君子說有黨乎!彼有附前日之黨者必守和戎(刪此字)之議(者也。)謂苟非和戎(改作議和)則太母亦未歸苟非寢兵則生民亦未安嗚呼為是說者何不通之甚也。殊不知使諸將未罷則胡虜(改作金人)之滅久矣。中原恢複亦久矣。太母回鑾亦久矣。柰何自和戎(改作議和)之後淵聖尚未歸中原尚未複財用日耗人心日離讒謅之人熾矣。忠義之士去矣。中國之勢愈衰矣。胡虜(改作強敵)之勢愈縱而無厭矣。此臣所以為陛下寒心者二也。臣聞京師者諸夏之根本也。天子之所居也。昔周家所以建都洛邑者以其得天地之中華(刪此字)也。項羽所以失關中不能王者以其失天下之衝要也。(嗚呼中華)衝要之地反不為朝廷所居耶嚐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夫夷狄之類聖王所以居之化外而聲教所不及者(刪嚐聞至此三十四字)今也。欺天罔地(刪此四字改作朝廷僻在一隅北庭)妄自尊大輒陳穢質而僭以大號敢示猥名而諱於大朝俾中國遣送之物稱之曰:貢獻屈中華(刪此三字改作內境)之民比之以臣妾自曠古來未有受辱如朝廷也。未有忍辱如陛下也。此臣所以為陛下寒心者三也。何謂痛哭者三臣聞父母之讎不興共戴天兄弟之讎不與同履地陛下曾念父母兄弟之讎乎!當時陷賊(改作敵)之臣幾成傾國之禍虜(改作敵)騎臨而三軍降京城陷而萬民哭我先帝棄宗社而播遷複自東而北度天愁地怨鬼哭神悲胡沙(改作邊)塵(漠漠而去住何歸塞路茫茫而徘徊莫進痛念祖宗之業悲思骨肉之親追社稷以傷情悼生靈而揮涕日複一日憔翠聖顏年複一年消靡睿算遂至霞升雲:舉而有終天永久之別嗚呼往者不可諫來者尤可追至如淵聖皇帝一陷虜廷(改作北庭)三十年矣。父既沒母亦歸兄弟離散宗廟邱墟伶仃一身羈麻外國春去秋來而神消魄黯水遠山遙而心馳魂飛天下聞之悲咽在陛下手足之愛想變未忘然而俟河之清人壽幾何將恐歲華荏苒鍾鳴漏盡雖欲痛之其可及乎!此臣所為陛下痛哭者一也。臣聞天下者祖宗之天下社稷者祖。

宗之社稷陛下今日所以膺無敵之貴享無偷之富者皆祖宗之基業陛下曾念祖宗之艱難乎!既曰:念之則祖宗之山陵安在哉!今陷胡虜(改作北庭)之區矣。想夫牛羊踵跡狐兔腥膻(改作縱橫)神碑斷而秋草衰享殿焚而墓煙靄鐵關閉而塵積金龍潛白虎伏朱雀暗昧玄武沈縮柏露朝悲鬆風夜號嗚呼以祖宗功德之隆豈期有今日之事乎!以聖子神孫甯忍坐視而不救乎!此臣所以為陛下痛哭者二也。臣聞漢王都關中而曰:遊子悲故鄉是山川閭裏故舊未忍忘也。陛下曾念中原之氏族故國之宮闈乎!自祖宗積德累功垂二百年仙源慶積金枝玉葉可謂繁衍盛大當時拱辰環極聲佩鳴珂近者則百諸王之宮遠者遂分南北之宅以至居京畿之內外而宦遊於四方者類皆天府之神人龍宮之仙客也。一切入戎虜(改作悍敵)之手殺之而死者半鞭笞而為奴隸者半不甘其屈辱而自盡者半奔亡而不知其存者。又其半也。非獨是耳曾不聞宮娥妃子乎!禁宇開而別君王胡虜(改作邊騎)驅而出京國關河歲暮風雪天寒蹂踐珠翠於千軍遠涉沙塵於萬裏對黑山青塚三千粉黛。又豈一昭君之悲乎!嗚呼三十年閑死者已為孤塞寒鄉之鬼矣。其或存者望故鄉帝裏哀鳴天地泣度朝昏其誰知之乎!此臣所以為陛下痛哭者三也。何謂勉之者三臣聞投之機會閑不容發今日之天下危如累狼陛下端拱臨安以為金城湯池之固曾不知大海東北萬裏如掌設。若胡虜(改作敵人)肆計別出奇兵多乘船舫隨其波勢沿海而上驟。若風雨直至錢塘國勢兩逼無計可逃設或如此為之柰何與其坐視一隅不。若權都金陵壯其國勢況金陵勝概地稱天險龍蟠虎踞闕居自然咽喉控帶縈紆錯盤在今正為衝要之區也。陛下早推宸斷速任舊人今日天下軍民之所欣慕胡虜(改作北庭)之所畏服者張浚劉是也。願陛下早複其舊職早委其兵權統率三軍長驅前進如是則東免海道之不測北無胡虜(改作強敵)之警憂進之則吉視犬羊(改作邊睡)天威不迫事貴速成此臣所以為陛下勉之者一也。臣聞人之所俗天必從這夫中原之民遊泳太平衣冠禮樂沈潛聖化鑿井耕田謳歌擊壤含哺而嬉鼓腹崦遊陶陶遂有生之化初不識幹戈兵革之事一旦遭鯨鯢虎狼之恣父母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為被發左衽之民。

(刪為被至此七字)饑寒苦役無所告愬思念聖朝日夜不忘。若大旱之望雲:霓今果能乘勢取之簡食壺漿以迎王師矣。陛下翠華駐蹕東吳幾年於茲矣。凡執鞭。

策而備扈從為爪牙而蒙驅使者以至老將舊兵三軍士卒類皆西北之人繈負而從竭蹙而趨則關河之信誓(必相)見也。彼亦情之所鍾心非木石,豈不懷桑梓念墳墓懷親戚之舊今日思歸之切鹹願死戰可不因其心順其勢乎!此臣所以為陛下勉之者二也。臣聞閫內之政任於相閫外之政任於將夫用兵之法無定議顧方略如何耳。且委用良將可持一定而為膠柱鼓瑟者乎!故當任之以腹心委之以便宜庶以量其形勢運其謀算無牽製之失臣竊觀紹興十一年胡虜猖狂(刪此四字改作金人)逼犯(刪此字)淮南是時諸將合謀大戰而勝胡(改作金)人敗北棄甲曳兵而走方乘勢襲其後當群凶(改作北人)喪魄之際正吾軍得誌之秋天下鹹謂可以建中興之功雪前日之恥豈期廟堂之上意在和戎(改作修和)投鼠忌器急追將士不令前進由是諸將之誌消三軍之氣索犬羊之(刪此三字改作而敵)氛愈炎熾矣。天下生民愈益愁歎矣。嗚呼前車之覆後車之戒今日事當一新烏可複蹈前日之轍乎!此臣所以為陛下勉之者三也。何謂可賀者三臣聞鼎新而革故否極而泰來此不易之論中華(改作原)之憂辱已甚矣。胡虜(改作北敵)之罪惡貫盈矣。天怒於上人怨於下天人共誅,豈有識者不願為之今日之舉可謂上應天下順人自然乾坤輔德祖宗降靈仗大義舉大兵雲:行雨施電掣風馳旌旗爛天戈矛卻日曆兩淮渡大河揚天子之威問匈奴(改作邊庭)之罪三軍並進萬裏不歸其仁東收遼海西複秦關自南而北直至幽燕平其巢穴(改作國都)絕其種類(改作徒黨)大報深冤盡雪前恥取迎淵聖收尋皇族灑埽山陵慰安宗社遷重器而歸六宮於上國詳延故老搜訪舊人招流亡振孤獨興利除害去殺勝殘頓複山河重恢社稷此臣所以為陛下賀之者二也。臣聞文王五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陛下一怒非獨安天下之民。又將得天心焉大抵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故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此理之必然也。當時虎嘯而生風龍興而致雲:

此得賢之誦可作矣。威加海內複歸故鄉此大風之歌可舉矣。勒功燕然刻石湘江分茅裂土大賞功臣繪丹青於雲:台紀勳庸於帝籍國家閑暇晏然無警柳營靜而歸馬臥榆塞空而邊雁飛玉關晝鎖戎野(改作沙漠)春耕冠帶百蠻車書萬國當是之時方為太平此臣所以為陛下賀之者三也。臣所陳前策非一已這私謀實天下之公議陛下。若欲上應天心下順民情迎穹漢之休祥消邦家之災變除臣所請另無長策苟守株待兔緣木求魚則失其機會矣。陛下。若以臣言為忠則陛下熟覽臣書預為之計。若以臣言為妄則斬臣之頭以令天下臣將充人閑遊地下追龍逢比幹矣。嗚呼一興一亡盡在今日惟陛下痛思之幹冒天威引首待罪謹昧死奉書以聞臣誠惶誠恐。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