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百三十三

炎興下帙三十三。

起建炎三年十月二十三日戊戌,盡十一月乙巳朔。

張浚至興元府奏乞車駕巡幸興元府。

奏曰:竊見漢中實天下形勢之地臣頃侍帷幄親聞玉音謂號令中原必基於此臣所以不憚萬裏捐軀自效,庶幾奉承聖意之萬一謹於興元理財積粟以待巡幸願陛下鑿輿早為西行之謀前控六路之師後據兩川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天下大勢斯可定矣。。

十月二十三日浚抵興元命幕客王以甯作文代祭諸葛孔明曰:某以菲才誤膺聖訓出將使指頓轡漢中旁觀定軍之山平生師仰之地適有行役祗謁未遑謹遣屬官致祭於祠下恭惟我公學貫天人識該今古沈機妙思典刑製作之閑(闕)蓋嚐玩孟德於掌中棲仲謀於江上大勳未集賓天而仙俊魄英魂歸侍帝所青山折雲:覆此靈骨至於今千五百年樵丁牧子鹹再拜於阡隴牛羊踐履不敢入於疃畦嗚呼豈惟神物護持蓋子思子之言曰:惟天下至誠惟能盡其性以之參天地育萬物終乎!基天其淵無聲無臭者其惟我公之道德殆所謂無閑然者矣。某也。後學安能識公目披舊史耳剽前聞服膺師門二十年於此矣。今皇帝遭時孔艱訪於落止將即梁洋之地漸為恢複之圖某雖巽懦不武而憤敵憑陵忘身殉國不暇量力慨然請行是以在此載惟我公負王佐之才抱王佐之學時命不與齋誌空山今也。不然雖鼠竊狗偷肆行於海寓;而奸雄大猾不敢發於山林其故何哉!宋德在人浹肌膚而淪骨髓皇天眷命支百世而卜萬年此某之所有而公之所無也。嗚呼某為何人言敢及此亦不可謂無其誌也。。。若夫教誨之誘掖之左右輔相之某將齋栗有祈於師門公雖在天諒聞我言亦複憮然惠以尺寸翼我墜顛庶無罪疾涉於天淵某不敢慢奉以周旋尚饗。

二十五日庚子金人陷黃州知軍州事趙令{山成}死之。

先是張用在光州境內沿淮劄木寨上下占百餘時盡收禾稼入木寨中蓄積甚豐無退去之期光州患之至是金人欲取黃州渡江以精騎五百直衝其寨用之眾數十萬悉奔散金人遂焚積聚徑趨黃州一夕而至。又一日光州始知之金人焚不盡者光州般。

入城知黃州軍州事趙令{山成}三月閑丁母憂解官居建昌軍七月起複再知黃州八月到官先是權州蔡通判奏乞移治武昌令{山成}到州之三日奏下從所乞乃移治官吏軍民在武昌縣十月戊戌金人以辰刻犯(改作至)黃州射木笴鑿頭箭入城守衛排軍晏興拾箭遣習水兵潘明浮江過武昌報令{山成}視箭而驚曰:虜(改作金)兵也。夜半以官兵渡江入黃州連夜上城為守禦之備金人縱兵攻城庚子城陷令{山成}在城之西壁被執行至城東地名土門子金人就坐說誘降令{山成}極口罵金人敲殺之軍民被殺者不計數癸卯金人渡江盡絕甲辰晏興同劉祥於竹林下尋見令{山成}屍載過武昌還其家收殮之權葬在武昌縣吉祥寺遺史曰:先是靖康京城圍閉趙令裨為鄂州通判部官兵在武昌縣把隘京城失守閻僅以潰兵南奔犯黃州縱其下搔擾既退去令裨即渡江存撫黃州軍民旋複回鄂州內人德之三月令裨以朝散大夫直龍圖閣改名令{山成}來知黃州五月詔修築城壁令{山成}奉詔修城十二月方畢工會張遇{山成}諭令退去不從遇請令{山成}出城相見令{山成}往見之遇令取酒一杯飲令{山成}顧諸賊色有異必知酒中有毒令{山成}執盞謂遇曰:令{山成}知酒中有毒今為公飲之而死然所願諸公不殺害城中軍民言訖一飲而盡遇大驚曰:酒誠有毒方欲第二盞進也。姑以此一盞試公耳乃取毒酒潑於地地裂而有聲由是遇與群賊皆重令{山成}之器識令{山成}以二寵妾贈遇使退去遇攜二妾去至團峰而回自後丁進九朵花孔彥舟群寇犯境令{山成}皆禦退之。

七澤孫偉(奇甫)劄子伏見十月二十五日金人陷黃州知州趙令{山成}執在軍中累日欲命以偽官毆之北去令{山成}極口詆罵卒至遇害鯁烈之氣至死不屈行道之人皆言之或者欲蓋從賊渡江之愆乃雲:令{山成}城降雙謂已汙偽命然而賊南去之初有過黃州城見令{山成}遺骴委於道左。又有同時在軍中得出者能言令{山成}遇害時事皦如白日著不可誣但以令{山成}初乞移治武昌而武昌乃鄂之屬縣邑鄂隸湖北黃隸淮西朝旨既下令{山成}未嚐關白兩路監司此乃令{山成}矣。謂令{山成}棄城納款非也。令{山成}既被旨徙帑藏過武昌未訖事閑聞寇至複提武昌兵丁北渡黃州迎敵不忠義者能之乎!兼令{山成}靖康初通判鄂州邸吏報偽楚遣使肆赦守將欲遁去。

令{山成}遂盟僚佐俟其至艱險殺使者焚其書閉關自守激揚之氣坐客股栗鄂人悉知之嚐聞熙甯中邕州守將蘇緘罵賊遇害神宗皇帝贈以節度使廟食其州嶺南父老至今能道其事自頃國家多難以來如令{山成}之死節者無幾人今令{山成}盡室皆亡雖推恩無人可授。若用蘇緘故事實為無窮之勸矣。。又伏見金人渡武昌入洪州江西郡縣聞風畏怖往往遂失臣節獨分甯知縣陳敏識與士民以死相誓斬其傳檄之人並力拒守至今不下十二月閑土豪羅氏觀望旁近事勢聚群不逞欲殺敏識以附賊(二字改作應)敏識摘發其奸悉陸令陳規公安令程千秋皆以禦寇論功擢領方麵敏識之功實。又倍之今洪州未有守臣謂宜使知洪州。

乞建廟禮部狀準淳熙元年七月二十二日敕尚書省送到降授特進樞密使江淮東西路宣撫使魏國公張浚劄子奏臣據黃州狀申據本州士庶父老湯政等狀伏見建炎元年逆賊閻僅侵犯黃州當時通判鄂州趙令{山成}將帶官兵在武昌縣把隘閻僅才退即時過江收複黃州卻回鄂州任所於當年三月內以朝散大夫直龍圖閣知黃州到任當年五月內修城至十二月了畢至建炎二年正月初十日孔彥舟侵犯本州攻打城壁凡六晝夜保守堅固賊勢沮退繼而趙龍圖會合五州都巡蔣宣讚前來解圍殺散而去並前後累次盜賊丁一箭九朵花李仲張遇桂仲等侵犯本州城壁並皆守禦保全至建炎三年三月內趙龍圖丁母憂解官往建昌縣住至當年七月內起複仍知黃州八月初十日再還到任當月十三日係趙龍圖丁母憂去後權州蔡通判起奏朝廷乞移治武昌縣是日奏下依所乞至當月十八日趙龍圖將帶本州官吏軍民渡江往武昌縣至十月二十三日辰時虜(改作金)人犯城箭射入城內守衛排軍晏興拾得虜(改作敵)箭遣習水兵士潘明將箭浮江過武昌縣報複趙龍圖於當夜二更將帶官兵自武昌縣渡江回來黃州連夜上城擺布守禦於當月二十五日巳時番賊(改作金兵)攻破州城就西邊城上捉龍圖去城東地名土門子就坐趙龍圖一向高聲叱罵雲:番賊你甚物類如何敢犯大宋州郡殺害生靈真是畜生禽獸連聲叫罵我(刪雲:番至此三十字)誓死不屈其番賊將酒與飲揮盞擲打雲:我不飲番賊畜牲之酒褫去涼。

衫欲換戰袍。又罵雲:我不著番賊畜牲之衣番賊稱將與你好官。又罵雲:我不受番賊畜牲偽命勒令下拜。又罵雲:我有兩膝隻拜我祖宗當時見其難屈毀罵不已番賊(刪其番至此八十九字)大(改作因)怒用鐵鞭打趙龍圖麵額一下正當左額並連眼頰(刪一下至此十字)血流被麵趙龍圖罵聲愈高即令驅出向東竹林邊殺至死罵聲不絕同時遇害官員都監王逵打死在倉巷口判官吳源從事(闕)打殺在東門外上三縣巡檢劉綽(闕)從義亦打殺在東門城上並殺武昌吳縣尉朱巡檢並打殺使院人吏傅拱薑邵李實王仲李堅衙前母宰張愨等並一行兵使守城百姓打殺者不計數目至一十八日番(改作金)人過江盡絕二十九日排軍晏興同劉祥於竹林下尋見趙龍圖屍二人舁到江邊用小船載屍過武昌地名磨口分付與龍圖宅眷買棺木收殮令晏興等埋在武昌界內吉祥寺至紹興五年呂誼周仲等具狀經州乞賜保明申奏朝廷雲:今來所陳趙龍圖守城死節並是指實本州士庶兵吏等情願乞就趙龍圖死節之地建立廟宇歲時祭祀永為歸向可備申特賜旌表趙龍圖廟額施行本州契勘往年朝散大夫直龍圖閣趙令{山成}知黃州時守城死節皦如白日明不可誣詢之同時被虜之人後得脫出尚存者能言共詳蓋其方當被旨移治南岸才聞虜(改作敵)騎即時奮勵一夜渡江入城禦敵以嬰其鋒及城陷被執極口底罵至殺而不屈其節鯁烈之氣凜然如在可獲而仰黃人思之願立廟宇屍而祝之出於誠心理實可從本州切恐歲月久遠必致泯滅寂然(闕)白無疑申乞特賜敷奏俯從所請賜以廟額載在祀典血食一方少伸臣子報國之英魂永為後人忠義之激勸臣謹錄進呈伏望聖慈特降睿旨施行取進止七月二十三日三省同奉聖旨依。

二十六日辛醜金人自黃州渡江取路寇(改作攻)洪州。

金人在黃州岸下得小舟其數亦不多乃折民居絞縛為筏以舟引之而行遂渡大江癸犯軍馬渡江盡絕取大冶縣捷路不入興國軍徑赴洪州是時劉光世駐軍於洪州先遣統製王德以兵巡綽瑞昌縣興國軍大冶縣德聞金人兵過飛報光世。且持重無出兵光世遂止。

京城留守程昌留入京師。

知蔡州程昌留被命為京城留守遂領兵入京師既。

到倉廩皆空隨行兵使食附行乾糧半月皆盡乃出城四外挑野菜而食。

詔親征。

郭仲荀為浙東宣撫使軍越州傳崧卿為浙東防遏使軍婺州。

嶽飛敗李成於長蘆九裏岡。

李成據滁州杜充命王燮征討之燮以本部兵駐長蘆鎮整飾行伍取瓦梁路趨滁州留軺重舟船在長蘆行之次日提點刑獄裴凜親來犒軍軍戲行凜次於崇福禪院般錢絹堆貯滿屋燮行之三日猶在瓦梁不敢進賊遣輕騎五百渡茅塘取盤城路夜行徑犯長蘆質明到長蘆軺重軍人猶睡未起無一上岸者遂急斫斷纜開船而去賊遂入崇福禪院掠僧(以行)百姓百餘人方索金奶衣物忽聞嗚鑼聲賊皆退去僧行土軍被執者九人賊猶以馬捶催督被掠人速行行至九裏岡與嶽飛相遇初燮之進兵也。充以飛為策應飛渡宣化鎮聞有賊騎五百徑趨長蘆飛遂往長蘆至盤城質之村人所說與宣化一同飛遂進兵疾趨九裏岡賊之綽路者知官軍由盤城趨長蘆恐遏歸路乃報長蘆賊兵鳴鑼促回至九裏岡相遇飛擊之賊兵盡殆奪被執人發回長蘆有中刀者有中槍者數十人燮不至滁州而回會充促還建康遂歸建康自和蘆往滁州有大路二燮直行其一而不虞其他始賊至長蘆凜在崇福禪院急登舟而去賊既退錢絹盡為郡人攘取一空。

十一月乙巳朔韓世清欲立趙令俊不克。

韓世清屯於斬州兵馬州具官員軍民狀差官五員詣行在舉請世清為斬州兵馬鈐命世清為斬州兵馬鈐轄斬黃光州興國軍都巡檢使令五州應付錢糧劉文舜屯於舒州為淮西都巡檢使知江州權邦彥令世清聽文舜節製世清不從聞金人已自黃州渡江犯興國軍乃製黃衣請斬州鈐轄趙令俊即位以黃衣披之令俊跳叫不從褫其黃衣世清之黨強之令俊叫不絕口知州甄采同州縣官止之世清方稍止采出榜示眾曰:今月日旦望拜二聖因此官員思念二聖遠在沙漠至泣下民方稍安。

知濠州孫逸以赴建康府稟議離任而去張宗望權知州事。

知濠州孫逸見防秋事急乃曰:當以軍期事赴建康。

府見杜相公稟議遂交印與路分都監張宗望訟宗望權知州事是時兵馬都監李擇之當代而代者李擇到州逸與擇之偕行。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三朝北前邊會編卷第一百三十三終。

※卷一百三十三校勘記。

某將齋栗有祈於師門(師應作公)庶無罪戾(戾誤作疾)宴興拾其箭遺習水兵士潘明(脫其字士字)金人就坐欲誘降(欲誤作說)不計其數(脫其字)乃雲:令晟以城降(脫以字)蔣宣讚兵馬前來解圍(脫兵馬二字)李成(誤作李仲)過武昌縣報複趙龍圖(複字衍)並連頤頰(頤誤作眼)衙前母宰(母應作毋)並一行兵吏(吏誤作使)地名磨口(一作樊口)隨行兵使(吏誤作使)兵馬州具官員軍民狀(兵馬下應有闕文)。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