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百五十二

炎興下帙五十二。

起紹興二年十月六日癸巳,盡其日。

十六六日癸巳劉嶸上萬言書。

紹興二年十月六日右迪功郎劉嶸謹昧死百拜上書(舊校雲:城按此疏乃胡寅所上見宋史儒林傳此作劉嶸誤)皇帝陛下臣伏睹九月四日詔書經經星文移異慮政事關失許內外臣庶直言極諫無有所諱者臣愚不肖學問膚淺智慮茅塞茶承德音雖欲冒昧自謁以奉明詔深惟私麽管見不足以裨政事之關失是憂是懼。雖然,豈可以不能而遂已耶故盡其愚惟陛下采擇焉伏惟陛下神武天錫聖學日躋有撥亂之略有駕馭之才有恭儉克己之誠有仁民愛物之意宵旰求治於今六年算計見效宜遂底績今也。不然坐薪嚐膽日以外夷(改作強敵)為憂邊陲無休息之期社稷有阽危之慮日難一日歲甚一歲乘輿警蹕介在海隅震蕩播越未有攸底而黃潛善汪伯彥顧以乳嫗護赤子之術待陛下曰:上皇之子殆將三十人今所存唯聖體不可不自愛重也。曾不知太祖勤勞取天下列聖兢業慎守不敢失墜也。今也。宗廟為草萊湮之陵闕為斧鍤驚之堂堂中華(改作原)戎馬生之赫赫帝圖盜賊營之然則潛善伯彥所以誤陛下陷陵寢感土宇喪生靈豈燕昭越踐漢光武唐肅宗之為乎!本初嗣位既不為迎二帝之策因循遠狩。又不為守中國之謀以至於今號令不行而德義不孚刑罰不威而爵賞不勸巡幸所過人惟以淮甸為戒駐蹕所在人惟以虜(改作敵)至為憂東南之州郡幾何翠華之省方無已。若不更轍以救危亡則陛下永負孝弟之愆常有父兄之責人心已去天命難恃雖欲羈棲山海跋履崎嶇臣恐非所以為自全之計為今日之策願陛下一切反前失而已則必下詔曰:繼紹大統出於臣庶之謅而不悟其非巡幸東南出於僥幸之心而不虞其禍經涉變故僅免死亡蓋上天歐洲悟於眇躬俾大宋不失於舊物金賊(改作人)以小狄膻穢薰汙(刪此七字改作屢)入中原逆天亂倫(刪此四字)扶立僭偽用夷變夏(改作興兵扌怨)俾臣作君朕義不戴天誌思雪恥父兄旅泊陵寢荒殘罪乃在予無所逃責以此號召四海聳動群心不敢愛身決意講武然後選將訓兵戎衣臨陣巡行淮甸按撫荊襄拔其英豪誓以戰伐天下忠義之士必雲:合而景從天下武勇之夫必響應而飆起國用不足於此。

不患無財甲兵不強於此不患無備有道多助孰不順之秦隴雖遙壯士驍騎即可坐致齊魯雖失饒財厚貨必自竭輸陛下凡所欲為孰不如誌其為利害同與退保吳越日就滅亡同年而語哉!臣不自量每竊畫七策以為中興之衡其一曰:罷和議而修戰略蓋和之可講者勢力相敵利害相當故也。非強弱盛衰不相侔所能成也。而其議則出於耿南仲何也。淵聖在東宮當宣和季年頗不得安王黼欲搖動者屢矣。南仲為東宮官計無所出則歸依右丞相李邦彥邦彥其時方被寵遇。又為後日之計每因王黼譖害浸潤則必委曲覆護謂太子無失德國本不可搖上皇亦悟其言其宮卒得不動既而淵聖嗣極遞選前朝大臣而邦彥為次相金賊(改作兵)遽至在下邦彥諧謔小人本無遠略遂獻和議耿南仲附之沮種師道不使攻擊,於是覆邦之患滋蔓而起分明植黨各求其說之勝欲用兵者李綱種師道兩人而已自餘莫不以講和為是者國論不一武備闕然中州河東之師必使陷沒以伸和議之必信二聖遠去宗族盡從中原塗炭至今益甚者本緣耿南仲李邦彥懷感私恩不為國慮之所致其朋徒附合根枝膠結甯誤趙氏不負耿門之所為也。使其可和則淵聖執德不回馴致禍敗而陛下卑辭厚禮避地稱臣無所不至宜其少緩兵於我矣。何乃累年而尚未效耶和之不可恃亦明矣。自古國之強盛如漢武帝唐太宗方其得誌四夷則必並吞埽滅以示廣大侮亡取亂極其兵力而後已中國禮義所自出也。恃強陵弱猶。且如此今乃以謙退仁慈之事望於反常悖道腥膻禽獸之粘罕,豈有此理哉!(刪自古至此八十三字)。若以為強弱之勢不相侔縱使向前莫之能抗則古昔奮臂徒步無尺寸之地而爭帝王之圖者彼何人哉!伏望陛下明照利害之源罷絕和議刻意講武以使命之幣為養兵之費此乃晉惠公征繕立圉之策漢高祖迎太公呂後之謀斷而行之確守不變,庶幾貪夷(改作敵國)知吾有含怒必鬥之誌沙漠之駕或有還期不然則今僻處江南財物有限厚賞則吾益困少之則無以足其欲小臣則不足遣大臣則張邦昌宇文虛中相繼而反我矣。深思熟慮前計後度所謂乞和必無可成之理昔北狄(改作契丹)至澶淵王欽若陳堯佐請幸吳蜀惟寇準勸親征。

及成功之後欽。若輩羞愧無所為說則撼真宗曰:當時寇準亦,豈有好計但是熱血相沃譬如博錢以陛下為孤注耳使人君不明則欽。若之言為愛君寇準之功為幸勝今日之論和者其情狀一一出,於是苟能息絕其後知陛下不藉之以塞民望大臣不藉之以寬已責必為善後之圖矣。其二曰:置行台以區別緩急之務今四方供貢久不久於王府往往為州郡以軍須便宜截用經常一壤不可複理行在百費惟以權貨鹽利為無窮之源爾養兵十萬而兵食日費無慮七八十萬古謂無三年之藏則國非其國今無一年之積招安日至窘匱日形此豈持久之道故臣愚謂宜置行台或建康或南昌或江陵或長沙審擇一處以安廟主太後(舊校雲:時孟後己崩俞年太後二字疑誤)六宮百官以耆哲諳練大臣總台謹守成法從事量留兵將為營衛命戶部計費調以給之陛下提兵按行廣治軍旅周旋彼此不為定居則饋餉之權宰相宜專主之而責成於發運使如漢委蕭何以關中唐委劉晏以東南經製得人盡汰浮費加以悠久不患無財至於宰相之職平時則守憲章行故事今則不然宜從陛下介胄馳驅發謀製勝莫遑甯處協濟危難。。若乃早朝晚見從徒乘馬入政事堂據案呼吏翻簿判花書卯那移闕次安排親舊差遣而已臣未見其有補於中興之萬一也。其三曰:務實效去虛文夫治兵必精命將必賢政事必修誓戡大憝不為退計此孝悌之實也。遣使乞和空捐金幣不憚辱已僥幸萬一者孝悌之虛文也。將帥之才智必能謀勇必能守義必能行得是人而任之然後待以恩禦以威結以誠信有功必賞有罪必刑此任將之實也。庸駑下才本無智勇見敵則潰無異於賊與之親厚等差不立賜與過度官職逾涯將以收其心適足致其慢聽信妄誕張大之語冀其樸實用命之功者任將之虛文也。簡汰其疲老病弱選擇其壯健驍勇分屯所在置營房以安其室家聚粟帛以足其衣食選眾所畏信者董其部伍申明舊製階級之法以變其驕恣悍悖之習被之以精甲付之以利器進戰獲首虜(刪此二字)則厚賞死則恤其妻孥潰則誅其身降敵則戮其族令在必行分毫不貸此治軍之實也。無所別擇一切安養姑息之惟恐一失變色不悅幸其無事則已矣。教習聲刺叫噪喑嗚有如聚戲金鼓旗號白挺小隊皆效虜人(改作北軍)紀律蕩然雖其將帥亦不敢自保者治軍之虛文也。保宗廟保陵寢保土地保人民以此六實行乎!其閑則為天子之實也。陵廟荒墟土地日蹙衣冠黔首為血為肉以此六虛行乎!其閑陛下戴黃屋建幄殿質明輦出雉扇金爐夾侍兩陛仗馬肅立衛兵走而拜伏讚者引百官以次入奉起居既退宰相大臣卑卑而前笏出奏司晨唱止則駕入而仗出以此度日而國勢日卑彼粘罕(改作尼堪)者晝夜勵兵跨河越岱電埽中原土地遂有吞吸江湖蹂踐衡霍之意吾方挾虛器茫茫然未知所之此則為天子之虛文也。伏願陛下留意實效勿愛虛文憤發慷慨而力圖之其四曰:大起天下之兵今宿衛單寡國威陵替往者臣常建言乞遣發京師宿衛赴行在。又降等仗於兩淅福建江東西湖南北四川二廣抽揀禁軍貢發充禦營正兵增厚其月廩精加訓閱陛下自將之天子之軍既強則中國(改作海內)之變自弭漢高祖大敗成皋與數騎渡河晨入張耳韓信軍奪其印易置諸將軍遂複振陛下今欲於劉韓張嶽四人之兵有所易置知其不能矣。權毀偏重柄既倒持彼必謂陛下不能舍之夷踞桀驁日以滋起陛下以孤立之身寄於其上安能使此四人常無怨怒相激而不為變此苗劉之禍率爾而作者由此故也。臣謂今曰:在兵必不可用既未有以大變革之(莫若)先集天下勁兵以強禦營之勢然後可以彈壓悍將驕兵兵既不能妄動鹹就紀律則四方橫潰之軍及群起不逞之盜必自帖息猶有猖獗不順(改作負固不下)者遣偏師以銳卒往擒滅之遂罷招安之說況陛下以報仞雪恥為巳任仗義而行天下凶頑不義之徒固將斂衽敘戈而聽驅役之命矣。漢光武為銅馬新聞社者用此道也。東南之卒既起則。又命福建團結槍仗建汀南劍邵武四郡可得二萬人各擇工土豪使部督之以俟興發命爾浙募水手並起諸州撩湖海等兵盡付水軍命江東西湖南北募弓手以在官閑田給養人得一頃正稅之外科須一切與免命廣西及辰沅鼎靖於見教洞丁中簡其精銳分番起之屯戍襄漢以京西淮南荒廢無主之田為屯田招集兩河山東本路流徙之人略依古法均節之擇強壯者訓習武藝使。且耕。且戰文武臣中有明習營屯之事肯自奮者因以任使凡此六條陛下誠使執政大臣委棄簿書細故勿設他說以相論駮日夜圖維擇人而為之累歲積日必見功績,於是時而兵弗強敵弗畏盜弗息然後歸之天。

命無所為矣。不然是自棄也。陛下苟有自棄之心而欲於目前三四庸將數萬潰卒求為久安三尺童子亦知其不能矣。其五曰:定根本者非建都之謂也。陛下家世都汴舍汴何都焉今都城已失則必思所以克複舊物者然考天下之勢莫強乎!關中今愚昧力未能至按南渡之跡莫過乎!建康今則事理不可參擇二者欲強進取之資而無形勢之失惟荊襄為勝春秋之時楚用是而抗衡上國窺周問鼎曹操聞孫權以荊州借劉備則失著驚恐曆朝建立必增重上流庾亮欲經營中原同先分戍漢沔晉太祖欲代魏則先廣襄陽資力故晉之何充謂荊楚國之西門地帶魏趙得人則中原可定失人則社稷可憂今方城鄧林雖非天險然漢水為池上下不過千裏其要害易守非如淮泗汗漫平原曠衍四通五達易入而難避也。誠能屯唐鄧之田以養新兵出廣西武陵洞丁並施黔出軍築堅壘列守漢上阻以水軍防以正軍繚以弓手民兵牽製江黃呼吸盧壽則攻取之計成然後陝西聲氣相應而騎卒能至川廣之富皆可拱揖。且比於漂泊大江之南棲伏東海這濱險易利害相去遠矣。建康固是六朝舊邦甘守偏隅遷延國祚亦何不可而臣獨為不可者蓋以陛下之責與晉元不同故也。西晉為劉聽並吞複立懷湣兩君綿遇弑殞故元帝以琅琊王憑王敦專製淮南十年之威。又因人心未忘晉室起而立國然傳祚十世享國百年強臣內叛胡虜(改作苻秦)外逼其得存猶綴葉露耳當時非無謀臣猛將提重兵出入終不能複取中原者亦勢使然也。今陛下父兄(下添遠字)在虜(改作敵)中無恙穹廬毳帳惡黨醜類相聚其衣服飲食居處動靜豈得比中國民庶中人之奉哉!(刪無恙至此三十三字)其聞陛下登寶位也。必旦夕南望曰:吾有子弟為中國帝王吾之歸庶有日矣。痛惟愁困屈辱之中發此念為此言於今數年日迫月切而獻謀者方欲導陛下南駕日遠月忘遂無複國之謀別求建都之所此臣所以深不曉也。今河東河北之民知朝廷不複顧念已甘心左衽(改作陷敵)山東京西淮甸之民猶冀陛下未忍遽棄。若更遲延歲月無以拯之則怨恨陛下為敵國者所至皆然說何必粘罕(改作尼堪)哉!於此而欲建都臣知其必不能願陛下先命呂頤浩杜充過江廣斥堠治盜賊然後精選二三萬人為輿衛於穩密州郡速置營屯居室以安存其所謂老小者陛下提此兵渡江南北緩轡。

而上遣使巡問父老撫綏刀刃之餘民至於荊襄規模措置為根本之地猶漢主之關中光武之河內雖巡幸往來征伐四出而固守不可失者以荊襄為重陛下富於春秋非如昔人白首舉事覬萬一之成者誠能堅忍鼓勵坐薪嚐膽悠久為之而不能濟則書所載夏少康周宣漢光武之事皆為妄言以欺後世不足信矣。陛下必謂不然也。。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一百五十二校勘記。

戎馬生之(生應作馳)挾立僭偽(掖誤作扶)擇其壯健驍勇(健誤作健)卑躬而前(卑躬誤作卑卑)司農唱辰(辰誤作止)。又降等仗於兩浙福建(等仗應作劄付)漢高祖大敗於成皋(脫於字)今欲劉韓張嶽四人之兵(嶽一作辛)今日在兵必不可用(一作今日行兵必不可以示弱)六朝建立(六誤作曆)。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