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二百二十三

炎興下帙一百二十三。

起紹興二十六年十月十八日丙戌,盡其日。

紹興二十六年十月十八日丙戌尚書左仆射萬俟禼上皇太後回鑾事實。

皇太後回鑾事實序曰:臣聞聖人之理天下也。必以至德要道為先唯其體純孝之性於自然謹欽愛之誠而不匱烝烝翼翼造次靡違則上可以格於神明下可以刑於海寓天之丕應也。如形聲之相隨事有至難也。若符契之必合瑞慶大來光映史冊恭惟皇帝陛下法姚虞之盡善盡美邁湯後之克寬克仁,爰自即位以來慨念慈闈複有封疆之阻未明崦興當食以歎履至尊之祚有萬乘之貴而未守一日以為歡也。大謀長算時出宸慮講信修睦斷以不疑不憚謙辭厚幣之勞以冀承顏問膳之我聘使交馳閱十六載矣。至於恭上冊寶以伸南孩之思宏建殿宇以崇長樂之奉自惟鑾輿器用之屬與左右供奉之人前期趣辨罔不畢具然後申遣信臣益加勤請天啟鄰國之意悉如聖心揜鬼馭旋歸丕受四海九州之養閎休茂烈焜燿今古載籍所傳未之有也。係聖孝之至格於神明上帝降臨默垂孚祐克濟登茲於皇懿哉!顧念太史之官以論詵為職國有大慶所當備書矧嚐下明詔俾之繕槁而因仍積歲曠弗置員槁繹之功蔑如莫著臣屬訓言典領司事遂與修撰臣允忠等博求本末趣就編摩累月之閑條章粗立凡宣諭大臣之聖玉器堅明和好之遠圖肇正鴻名導迎翟略典章之盛容衛之美裒榮之及三世顯寵之被一門歲時用度之品目姻族資蔭之等差下逮參裁禮製之官服勞閨閣之辭亦無不具載起自建炎丁未迎請之初訖於紹興壬戌還禦慈甯之始以年月次之分為十冊稽探事實略已詳盡輒諏日拜章塵於禦府昔鄭國城潁之詩固非全美而唐室元和之頌或有飾詞經之聖朝誠不可並世而語唯是張官置局徒費廩食而潤色非工不可以仰副隆指進退慚惕。若無所容然竊謂慈甯上壽及此良月守社保磐石之安陛下擁如川之福怡色愉聲奉承太母冬溫夏清彌億萬年喜氣溢於九重歡謠洽於四海則是書之作推本陛下孝治之孚以迪今日之懿自我作古貽之方來甚盛德之舉不其偉歟臣等區區草。

木之微得托名篇帙附天地以不朽實千載一時之榮遇惟陛下矜其淺陋而賜采擇焉臣不勝幸甚紹興二十六年冬十月十八日左宣奉大夫守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提舉實錄院詳定一司敕令陽武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九百戶食實封七百戶臣萬俟禼謹序。

建炎元年五月一日上即位於南京實宣和從狩之年也。聖心懷思遣使不絕於道至紹興之六年凡十載閑無慮數十輩自七年正月二十五日何蘚還安問踵至三月九日車駕幸建康十一日行宮內殿進呈吏皇後合尊號尊號曰:皇太後詔曰:推立愛之道蓋本於事親昭欽養之誠莫先於隆禮爰正母儀之位以形孝治之風宣和皇後靜順承天柔明育德肅雖慶衍是生眇衝陰教表乎!六宮美化行於四海閔予小子逢此百罹乃骨肉之至親偕父兄而時邁十年地阻懷陟岵覬風之思萬裏使還奉上皇甯德之諱興言痛慘增慕劬勞顧家難以何堪惟母慈之是恃念從狩襄城之野遠播徽音將迎不長樂之宮永依善訓屬當在疚亟議推崇日用三牲期致天下之養母臨萬寓宜極域中之尊延望慈闈恭加徽號宣和皇後宜尊為皇太後仍令所司擇日奉上冊寶應合行典禮令禮官討論以聞王倫等還越四日明旨複以倫為徽猷閣學士借龍圖閣學士樞密都承旨再使高公繪以左武大夫借拱衛大夫忠州防禦使副之。

紹興八年正月十四日臣鼎奏曰:大夫多言中原有可圖之勢宜便進兵恐他時不便議論謂朝廷失此機會乞召諸大將更問以此事上曰:不須恤此今日事勢須當議和爾宮與皇太後皆未還。若不與和則無可不之理尚書省言大金軍前差福州管內觀察使太原府少尹河東北路置製都總管烏陵(改作烏淩阿)思謀中散大夫太常少卿騎都尉石慶充前來奉使詔吏部員外郎範同代理太常少卿棄接伴使武功大夫高州刺史帶禦器械劉光遠借吉州圍練使副之吏部侍郎魏矼充館伴使右武大夫榮州團練使副之吏部侍郎魏充館伴使右武大夫榮州防禦使知閤門事兼客省四方館使藍公佐借慶遠軍承宣使副之二十五日三省進吳虜(改作金)從使將入界差官接伴館伴上曰:管待之理宜稍優厚。若事有商量早遂休兵免使赤子肝腦塗地此朕之本意也。詔太常。

少卿吳表臣表臣借左中大夫吏部序充館伴使王倫往來就館議事接伴使範同等申虜(改作金)使已到常州上曰:太後春秋已高朕晨夕思念欲早相見所以不憚屈已冀和議之成者為此樞密使秦檜曰:陛下不憚屈已講和夷狄(刪此二字)此為人君之孝也。群臣見人主卑屈懷不憤之心此人臣之忠也。君臣之用心兩得之矣。上曰:雖然如此有備無患縱使和議已成亦不可弛兵備臣鼎曰:假使虜(改作金)人與我河南之地亦須嚴備江南參知政事劉大中曰:和與戰自不相妨。若專事和好而忘戰守則墮虜(改作彼)計中矣。後殿引見大金人使烏陵(改作烏淩阿)思謀石慶等見上首令王倫傳諭思謀等問太後淵聖聖體安畢良久思謀奏雲:三十年舊人別無孝順隻望和議早成上令王倫引思謀慶令稍近前去禦卒咫尺複令諭思書樞密院事仍賜同進士出身充迎請使藍公佐宣州觀察使借保信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事使上曰:行在所便當營建宮殿以俟太後之還宰臣等進表上皇太後宮殿名臣檜等言德之大者必盡方物之報以稱其禮孝之至者必得四表之心以甯其親天祚文武之隆世基任姒之聖仰模大紫前考異宮宜昭揭於鴻名以答揚於流澤竊於東朝置衛遠存長欒之宏規中禁承顏近著聖慈之茂實以體皇居於宸極據壯勢於坤靈廣一人欽愛之風極萬世尊榮之奉載新令典久屬聖時恭惟皇帝陛下達孝通於神明要道刑於海宇恢複大業對越祖宗在天之靈仰慕小心躬蹈帝王高世之行人與能而樂戴天複命以中興上推履武之祥實啟生商之慶方。且致天下之養用寅奉於母儀成路寢之安祗日嚴於子道臣等率頜眾誌懇主一詞敢稽合於前聞願崇施於遠古協情文而並舉煥典冊以增華輦道中通朝夕燕兩宮之樂佩環入覲時節奉萬年之觴永垂裕於無疆益儲休於有羨伏請建皇太後宮殿以慈甯為名謹奉表以聞禮部太常寺言奉上皇太後冊寶冊文曰:嗣皇帝臣某謹稽首拜言曰:臣聞自昔受命而帝者基德發祥必推本其所自出瑞乙生商履武造周聲之雅頌薦之郊廟以章神物錫符之休以開萬葉紹統之慶於皇盛炳其不可誣已天祚聖母係隆我家誕毓非中嗣守大器就為劬勞詒翼委祉於我一人俾克祗德禦以奉宗廟輯甯四方用宏濟於艱。

難澤厚流光與覆載並德將竭四海之奉美萬物之報無足稱者粵若稽盛節尊鴻名參天貳地以崇施罔極率頜眾誌忻合一詞懇懇惓惓不勝大願謹遣太傅秦檜奉玉冊金寶上尊號曰皇太後恭惟皇太後柔閑淵懿體備坤順清淨淡泊用合道衝自天生德而保阿之訓丕勤動容中禮而珮珩之度可則佑我文考假於有家有葛覃恭儉之風有卷耳憂勤之誌章明陰教協內治之助峻避私恩抑外家之寵至於德隆行尊淑聞濬發九嬪帥之六宮化之天下誦之上帝臨之有赫厥靈集大命於眇躬予未小子懼德弗類無以答揚宏休惟順天經敘民彝通明美教化寶本於孝夙夜業業盡欽受以事親期於上下明察合三才之義中外和平得萬國之歡蓋庶幾焉嗚呼禮莫嚴於報本唯聖人為能完備而事時孝莫大於尊親唯天子為能以天下養予養予小子非曰能之惟我聖母莫盛之禮惟稱秩敘膺受典冊導迎休命還禦慈甯母儀家邦於萬斯年受福無疆博厚持載燕及群生予小子其永有依賴宰臣賀表曰:稽考典章備嚴冊寶望祥雲:而遠想曷伸欽愛之誠禦蘭殿以親臨幸展追崇之禮慶事躬行於禁掖馭聲自洽於寰區臣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恭惟皇太後殿下輔佐宸闈訓齊壺則吉夢夙占於日照真人果應於虹流屬值艱難久睽溫清度龍沙而修聘迎鸞略以言還鴻名推講於前期物采畢陳於今日組璣珮玉螭劍範金披繅藉之英華疊篆章而精密東朝端受增重坤儀彤管有光久符基化惟慈顏之悅豫知聖聖孝之昭孚臣等仰讚中興榮觀聖旨彌文具備已議禮於曲台列辟交欣喜趨朝於長樂謹奉表稱賀以聞。

詔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何鑄充大金報謝使曹勳以密州觀察命名副之召勳至內殿委以祈請事宜宣諭曰:汝。若見虜(改作金)主第雲:父母眷屬久蒙安存恩德所及至深至厚然曆時已久霜露之感在人子何以安處亡者未有葬藏之期存者已逼桑榆之景兄弟聚族所存無幾今荷基緒居於人上每歲時節風雨晴晦常北首流涕。若於此時蒙大國垂憐使父兄子母如初則此皆知所自傳之子孫千萬世所不忘,豈不美乎!。若隻令居上國一老人勻在本國所係甚重爾以此意盡言之當有相應至是何鑄抵金(國見)虜(改作金)主於春水門開先殿勳具陳上所宣諭及。

祈請之辭虜(改作金)主惻然是晚耶律昭文楊仲修到館傅詔雲:早來使人上殿所請宜允仍令出回書相示有還太母之詔尚書省奏大金已差副使扈送皇太後一行前來詔魏良臣充接伴使藍公佐副之忘中太常寺言奉迎皇太後還宮實為大慶合拜表稱賀表曰:伏以瞻望慈闈喜言旋於北道肅迎彩仗獲就養於東朝構誠懽誠忭稽首頓首恭惟皇太後殿下位尊母儀德隆坤載六揜鬼在禦將承長樂之顏四海均永被思齊之化謹遣左中大夫參知政事同提舉詳定一司敕令奉迎扈從禮儀使王次翁捧表恭迎以聞詔令今月二十一日詣臨平幄朝見宰臣文武百官班幄外起居上初見慈容情深感極淚濕龍綃軍衛馭呼聲震天地父老童稚攜持夾道擁觀以手加額鹹歎曰:不圖複見聖人母子之重馭如此也。二十三日車駕還自臨平鎮皇太後還慈甯殿宰臣文武百官表曰:萬裏回鑾慶母儀之正位九重視膳知子道之攸行運屬昌辰光超往牒臣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恭惟皇太後殿下篤生上聖克濟多艱惟事有至難在小人而則恐然誠無不動宜上帝之是依爰俾壽康歸安福祉用是擊鮮而釃酒蓋將含飴以弄孫臣等略繆佐王孝資錫類昔望殊方之信遙阻由河今趨長樂之朝喜傳鍾鼓謹奉表稱賀以聞。又表曰:東朝旋軫式偕萬國之懽南麵承顏斯表一人之慶惟時盛事允軼前聞臣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恭惟時盛事允軼前聞臣等誠懽誠忭稽首頓首恭惟皇帝陛下光紹丕圖再恢中寓;神武蓋本不殺天下無以解憂良由聖德之孚坐致天心之祐眷茲來複固異鄭伯之如初曾是艱難遠陋唐宗之不見大欲既得眾美俱歸臣等幸際昌期繆聯榮序早知薄後之長者實興漢家願稽文母之徽音更延周曆謹奉表稱賀以聞臣僚上言竊惟皇太後北征淹留沙漠者十有六年尚賴陛下聖明虛心屈已上天悔過和好克成歸我太後此誠國家莫大之慶社稷無疆之福乞令詞臣作為歌詩勒之金石奏之郊廟揚厲偉績垂之無窮獻皇太後回鑾賦頌千餘人內文理可采者幾四百人詔推恩有差而大理正吳桌頌為之冠其辭曰:皇帝踐祚十有六載歲在壬戌金人遣使奉皇太後以歸仲秋丙寅龍輿及疆越戊辰事聞於上乃備法駕嚴仗衛奉迎於東朝宸心喜極見諸天表戴發含齒之流踴躍抃蹈罔不交賀和氣歡。

聲洋溢蒼旻嬪嬙賀於宮宰衡庶尹賀於朝商賈工技賀於肆黃童白叟賀於野鹹以手加額曰:於戲盛哉!開辟以來所未有也。仰惟太母北征曆時茲久遐瞻沙漠如隔霄漢一旦敵人悔禍寅奉以還吾皇帝得以周全左右侍饍長樂奉千歲之觴盡天下之養俾虞舜之孝思獲舒周文之問安(獲展)奉承宗廟社稷萬世無疆之休一人(兆姓)莫大之慶也。臣仰觀主上握乾符恢皇綱遭時中微有如綿〈瓜卡〉宸心祗懼克肖天德仁蘇群黎風清六合迎親之思不忘宵旰而晝夜思慮幾年於茲孝悌之至通於神明格天以道動敵以誠曰:戰曰:和隨機而應先加以威幾破敵人之膽終受以信潛消敵人之詐雖明魏絳和戎之利然其來侵也。必摧其鋒深鄙漢皇無親之言故其尋盟也。必從其請此無他孝足以格穹昊誠足以動夷虜(改作邊方)聖心先定惟斷以成用是龍馭南歸歡動宮掖瑞慶大來殊尤卓絕臣竊謂隆古帝王有盛德事必見於歌詩下至有唐肅宗清奸臣。且有元結之頌憲宗平淮。且有柳宗元之雅使一時豐功偉績照映萬世赫赫如前日事以今大慶較其重輕固已萬萬疇昔其可無文字以述盛美乎!一介妄庸固不能仿佛日月末光然睹慶事甯敢緘默謹洗心滌慮為之頌曰:於皇睿明運符中興綿於肅清乾夷坤甯孝思兢兢三聖效靈惟我文母遠征朔土蒼旻眷願顯持陰護爰居爰處儲祥降祉睿明紹休匪豫匪遊人謀鬼謀迎親是求夜靡安席晝靡安食宸心切至迎親是議皇帝曰:谘命爾爾輔臣朕有大計儲思惟親輔臣稽首對揚聖誌惟斷乃成願破群議皇穹隆赫鑒茲至德風行萬國聳動蠻貊誕揚天聲四征弗克敵人震驚稽顙尋盟遣使旁午願旋鑾略稽考曠古目未曾睹帝曰:休哉!大慶鼎來喧傳九垓疾如驚雷乃嚴法駕乃飾次舍千輿萬馬出疆以迓文彈琴在遠雷剝日舒六龍駕輦陟巘嵩呼濟彼洪流天吳翼舟微波聿收瑞氣橫秋文母遄歸千官儀儀歡聲戴馳霆震風飛鑾車至止幅員鹹喜丕照盛美實天所啟有漢高祖安忍無親興言分羹實忝前聞有唐德宗求之莫獲莫享天心實有慚德惟我皇上聖孝絕倫念茲在茲虞舜周文韙哉!鴻休卓越殊尤二聖重歡壽與天侔慶飛於天恩淪於淵二聖重歡億萬斯年究觀古昔(發揮)偉績有頌有詩以紹無極瞻茲日月甯容圖繪小臣獻頌樂府是配上深喜之詔進官一等製曰:朕惟。

王道隆而頌聲作蓋將告諸告諸神明而無愧豈徒中外相應以義理之文而為觀美哉!漢宣雖興協律之事至王裒侈辭亦莫敢當也。其賢於武帝遠矣。比者東朝旋軫爾援大喜而獻頌材藻甚巨麗然朕取漢宣則虛美薰心固在所畏特喜爾能得思齊推本與進一官勉行所學。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