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北盟會編》 作者:徐夢莘年代:宋代2600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七十五

靖康中帙五十。

起靖康二年正月十六日丙午,盡其日。

十六日丙午駕在青城進士段光遠致書於金人乞回車駕。

大宋進士段光遠謹齋沐裁書獻於大金元帥軍前仆嚐讀左氏春秋傳有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又嚐讀禮記聘義有曰:輕財重禮則民作遜矣。讀至於斯未嚐不三複斯言掩卷長歎竊謂非賢人之儔誰能如此仰而思之在昔太祖皇帝膺天明命以揖遜受禪奄有神器為天下君創業垂統重熙累洽垂二百年東漸西被南洽北暢薄海內外悉為郡縣殊方絕域皆為鄰國聘問交通絡繹道路其聞義重禮隆恩德深厚方之他國惟大金皇帝為然比年以來本朝不幸奸臣用事宦官撓權不知陳善閉邪而格其非心罔有獻可替否而引之當道欺君罔上蠹國害民靡所不至奸臣可誅士民可吊事一至此則吊民問罪之師有不得已而舉也。恭惟大金皇帝舉問罪之師施好生之德念今聖之有道憫斯民之無辜宗社再安生靈複全深厚之德。若海涵而春育生成之賜。若天覆而地載兩國永和萬民悅服夫如是則親仁善鄰曷以加於此哉!先時枉駕鑾輿為民請命重蒙金諾與國通和常謂發膚亦所不惜況於金帛豈複辭哉!宵旰焦勞不遑寢食官吏根括急於星火竭帑藏之所積罄貧下之所有甘心獻納莫或敢違雖曠蕩之恩難以論報而有限之財恐,或不敷久留聖駕痛切民心夙夜匪懈而事君之禮廢於朝號泣呼天而痛君之民滿於道仰望恩茲再垂軫念冀聖駕之早還慰下民之痛切夫如是則輕財重禮曷以加於此哉!伏念光遠草茅寒士沐浴膏澤涵養聖涯陰受其賜於茲有年才疏命薄報德無階今茲聖駕蒙塵於外仆雖至愚噫嗚泣涕疾首痛心甚於庶民尚幸仰賴元帥再生之恩。若天地之無不覆載於人無所不容仆是以敢申忠義激切之誠幹冒威嚴仰期垂聽俯賜矜憐無任哀懇不宣。

金人逼劉受官死之。

劉子羽言父死節曰:亡考自宣撫使被召十一月十五日到闕十六日引對時巳報金人渡河即有旨除提舉京城四壁守禦繼而金人兩路兵薄城下盛陳攻具為必取計亡考遍曆京城知城大難守兵懦不。

可恃四方未有援師力於上前奏事勢危急須於虜(改作金)人未攻城前遣使議和一麵除康王為兵馬元帥檄天下入援上深以為然十一月十八日聶昌出使除亡考都大京城四壁守禦使繼而唐恪宮祠何拜相力主戰議以亡考機言不可輕戰降旨謂亡考誤國搖民落職更降五官宮祠閏十一月二十五日何出兵並遣郭京領兵自陳州門出戰失利虜(改作金)人乘勝遂陷南壁二十八日召亡考至內東門宣諭亡考謂不從卿言乃有今日何誤朕二十九日從駕出都至南薰門十二月初二日駕自南郊外歸初三日有快行家親事官來宣亡考至內東門雲:巳有旨差往軍前充割地官初五日早出門後知虜(改作金)人以亡考知真定府有聲來取到軍前在壽聖院安下差仆射韓政館伴雲:國相久知資政名今欲任用亡考但力辭正月十三日韓政取亡考去相見雲:主上再出郊軍中巳議廢滅宗社別立異姓並取太上皇國相巳說與資政與政為代兼說亡考以立異姓之後兵連禍結不。若此去取富貴亡考歸呼使臣陳瓘等說主上巳出虜(改作敵)欲滅我宗社會性乃欲用我我當自圖手寫一劄子付陳瓘曰:大金不以予為有罪而以予為可用夫貞女不侍兩夫忠臣不事兩君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為正妾婦之道所謂大丈夫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屆予今日所以有死而巳令持歸正月十六日沐浴更衣以衣絛自縊敵人雜類(刪此二字)相與歎泣曰:劉相公忠臣於寨中尋親隨使臣陳瓘等共殯壽聖院西南山岡仍遍於壁柱間大題劉資政殯某處三月二十九日陳瓘自軍前逃歸四月初四日金人北歸初六日具棺衾故將王欽宇以兵防護出城大殮(下添屍字)在淺土凡七十日顏色如生當日扶護入城胡虜犯畿旋致入郛之禍犬羊無禮敢生邀主之謀海宇震驚神明悲憤念為國守疆之力無荷戈衛上之勤舉首籲天歸命叩佛六龍返正願(缺)視履之宜九廟再安益介靈長之祉(舊校雲:胡虜以下雲雲以下至之祉一段不知何文誤接於此)。

靖康小錄曰:公諱金人既敗誓約擁師而南公帥真定盛設備以待之賊(改作敵)知而不攻暨議和北歸公建策請速援太原。且謂太原勝負之本也。遂命公為製置使既而遷宣撫副使駐軍遼州與諸路援兵犄角而進九月太原失守諸屯之兵皆望風潰而公之一軍獨全,於是天子命公歸援河朔師至信德府。

而真定巳陷有詔移軍大名賊(改作敵)既濟河複取公入覲命公為提舉京城四壁守禦公日夜親臨眾不敢懈賊(改作敵)蟻附而前力攻東壁公親乘城以死拒賊(改作敵)閏十一月以言章罷守禦授以宮祠未幾複命專領北壁守禦二十五日賊(改作敵)自南壁登城二十六日賊(改作敵)循城而北公親持槍督眾力戰至夕諸軍稍稍遁去公遂奔趨禁中以衛乘輿虜(改作敵)既偽和。且索公出虜(改作敵)雅知公真定之政時虜(改作敵)之樞密使韓政年高粘罕(改作尼堪)欲以公代之公力辭焉遂館公於壽聖院屢欲用公而公以病告終不肯受虜(改作敵)亦未之迫也。上蒙塵賊中(改作金營)正月十六日虜(改作敵)因遣韓政說公曰:帝不複歸矣。公宜受命尚何望乎!公偽謝覬少緩之自書家信其略曰: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事二夫此吾今日所以有死也。付墮行使臣陳瓘劉玠使乘間入城付公之子子羽因闔戶自經而死虜酋(改作金人)大怒屍之於塗曰:是不從大國之命者久之事稍緩瓘輩夜竊公屍瘞之於蔬圃因相與逃入城中胡馬(改作金人)既去之後公子子羽同瓘等出城棺殮時幾百日而公容貌不壞今上登極贈公特進資政殿大學士嗚呼貪生而惡死喜富貴而羞貧賤人人不易之情也。矧世巳顛覆莫能扶持士大夫皆欲全一介之命其倒行逆施深慮巧畫無所不至而況虜(改作敵)欽其名欲寵異之而乃甘心於死乎!節義之著無愧古人其可無述也。《詩》曰:有赫劉公心在王室氣吞黠虜(改作敵國)忠貫白日九鼎既淪四溟蕩溟公如山嶽萬仞屹屹富貴莫誘威武莫屈仗節崦死無愧委質。

中興姓氏錄曰:劉合建州人也。元祐九年登進士第宣和初知越州方臘反未攻城合極力備禦戰破之靖康中太原府巳陷乃擢合資政殿大學士河東宣撫副使張俊苗傅皆隸麾下合與大金戰河東敗績留俊傅軍信德府而走京師降八官落職罷之及大金攻京城上登城見護龍河填疊巳盡李擢安扶守禦不盡心罷之複以合與田灝為提舉官及城陷事自縊而死年六十贈諡忠顯眾哀其忠。

宇文虛中撰宋故資政殿學士銀青光祿大夫贈特進資政大學士開府儀同三司諡忠顯劉公神道碑曰:宋興百七十載祖宗以仁厚忠恕廉恥待士大夫自一命以上無複前世之戮辱亦有致位通顯終身安榮率為子孫數世之利固宜人人自重知所報本。

一旦禍生鄰釁京師失守公卿郎吏交首偽庭(改作敵營)往往為之領袖耳目至誑迫君父告捕宗室致之穹廬之下(刪此六字)天地淒慘神人憤泣獨二人以死節聞攘變故之際議者不敢昌言其忠虜(改作敵)人尚高劉公之節至為小殮瘞覆揭示其處平昔無事時公頻使於外未嚐陪鳴玉之間一入朝言者隨而擊之至在圍城中尚不為時所容一日死難毅然在他人之前乃知忠義之士固自有守方難之興劉公為真定安撫使率軍民固守金人攻城不下則分兵綴之引大軍而南上初即位羽檄召天下兵未集乃屈巳捐金幣為城下之盟許割地以和虜(刪此字)僅退師旬日之間援兵大集用事者乘士民之憤奏遣數大帥分總而北期於北懾燕蘇西解太原之圍其言憤厲明決。若可以漏刻製勝獨劉公憂之屢言亟戰怒敵為非是虜酋(改作金人)以暑度陘會山西之師於雲:中所留兵皆分就畜牧覘者以兵散將歸告於朝大臣責讓遣使督戰項背相望大將種師中感憤泣下帥眾以出遇敵死之而朝廷所遣別將姚古解潛折可求相繼奔敗中外震恐上知公可用乃以為宣撫使使集散兵扼邢洺既太原卒陷真定亦為虜(改作敵)所據事益急乃驛召公赴闕久之虜(改作敵)合兩路大軍皆至京城下公。又申前議以為城大難守兵脆難戰惟有遣使款師緩其攻城之謀開元帥府以節製天下兵使之入援宰相折公於禦榻前曰:大抵臣僚自北來皆張大虜(改作敵)勢以戰為非今亦然款師非策惟有戰耳公曰:今日事勢巳至此乃遣使款師固為非策然不出於此以延引日月待援兵之至恐無他計。若必欲戰則事有前鑒非臣所敢與知也。宰相怒以公為沮國搖民即黜之及城陷召公入見上雪(刪此字)泣執公手曰:不用卿言至此虜(改作金)人知公名請上書詔召至軍前宰相猶紹公為割地使公至虜(改作敵)軍中逾月乃使館伴韓政諭以用公之意因言南朝巳擇立他姓自是兵連禍結卒未平定宜與家屬北去以保富貴公慨然曰:有是哉!歸而沐浴易服取幅紙《書》曰:金人不以我為有罪而以我為可用但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況主憂臣危主辱臣死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所謂大丈夫者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子所以有死也。書畢引杯酒以衣絛自縊而卒鳴呼古語有之謀人之邦國危則亡之公之。

始議欲以計款敵而以輕戰激怒為戒顓謀者與公相違卒以致禍顓謀者不能即死而公乃先死此尤為忠臣義士之所難也。初金人起自海上屢敗契丹遼東人避亂有浮海之登萊者或言因耶律氏之衰可以複取燕薊太上皇念信誓之重詔大臣集議皆唯唯兩可唯鄭居中鄧洵武以為不然時相乃欲因此固位與童貫相表裏遂遣使持貫書從海道覘其虛實使與虜(改作金)偕來約我舉兵以夾攻契丹太上重其事依違未決會近臣有窺覬相位者乘間進策。且以言動朝廷曰:彼約我以夾攻我。若不從彼心反憾起異時兵端悔之無及遂複使通國書許以如約因以燕地為請及宣和壬寅邊臣奏契丹主延禧敗於白水其叔父淳僭立燕人來請師師到可不戰而下貫自江浙歸遽奏引兵而出太上以公參其軍謀公自越州乘傳至瀛鄚間而種師道之軍巳潰於白溝貫憂懼不知所出公至雄州乃自請詣軍前就師道議歸而語貫曰:燕人固守未可輕進。且祖宗有誓宜。且班師會蔡攸來出所得太上親劄曰:祖宗信誓指天誓日。又曰:燕人說則取之不說則勿取之貫以公言契合遂劾奏高陽帥侯益知雄州和詵誣妄誤國乃分屯以歸未幾耶律淳死無嗣其妃攝政議者以乘隙為易貫攸複欲進兵中使自京師來出禦劄督戰。且喻將佐寮屬曰:朝廷與金人約夾攻契丹久矣。我。若罷兵彼將滅遼與我為鄰得無責言乎!。若使異時生釁誰任其責公曰:與夷狄(改作金人)共事非計也。貫怒曰:此出上意公以為非計何也。公曰:自古與夷狄共事鮮無後患(刪自古至此十一字)事不成則恩威俱廢四鄰解體事成則敵人恃功必有邀索唐以回紇破安祿山納侮召亂百年不巳況金人氣焰非回紇之比乎!凡爭議逾旬未能奪會郭藥師以涿州降我師遂出劉延慶為大將時當軸大臣乃昔年窺覬相位者欲沮宣撫司乃自京歸遣使厚許歲幣求燕地於金人欲以不戰而得地自以為功仍遣人密戒延慶以母輕進時有旨先下涿易功當三省故緩其事凡軍前奏請率多譴卻,於是大軍日行十裏駐涿州良鄉縣逾月不前將士暴露困怠銳氣銷阻巳而卒潰不能再舉金人自居庸入燕以燕歸我歲增幣钜億萬金人始益驕傲(刪此二字)下視中國矣。自出師取燕山以至靖康城守公皆參預議謀每與用事者相戾乃繼之以死以明君臣之義與夫危人之國敗人之師而。

殺身以謝之者固有間矣。嗟乎!前日廷議之臣不度彼巳之勢不量可否之宜引道聽塗說小民喧嘩之言以斷天下安危大計既相與敗國矣。則。又歸過君父滅棄臣子之禮苟可逢迎虜(改作敵)意求容於偽朝(二字改作敵)者無所不至也。故上北狩所留詔劄覽之者無不慟絕逮盛德嗣興宗社禍甯誤國從偽者皆幸得生存而公乃先死不獲複見天日嗚呼天人之際善惡之報其果非耶不然則幸而生與不幸而死固自有數而不可致詰耶夫天以高名全節畀忠義之人不待留身而後顯則公所以捐其所輕輒取其所重蓋所謂求仁而得仁者是,豈可以幸不幸為言哉!公歸葬建州之崇安其子以虛中與公契舊目見謀議本末乃以表墓之文見諉因為論著大節事係天下之所以安危者揭示道左。且以辨明取燕之失不在上皇仍係之以詞以概舉公平生之事是區區之夙願也。其詞曰:劉號著姓始家鹹秦建公六世乃遷甌閩曾祖文廣甘於隱淪祖父太素以儒學振顓授魯史其徒千人皇考民先益衍斯文遂繇恩舉廁於縉紳悉以公貴恩封薦臻朝議正舉賁於幽窀英英厥配宜其累姻鹹甯感義秩為小君公生而異幼耽經史來試有司策名上第重慶在堂撫公以喜板輿從養時其甘旨豐城一尉活彼餓民令於隴城調發惟均王師度隴以公從軍驟列朝籍聲稱藹聞時方開邊轉餉是急公總平貨歲登萬億斥羨於戎以易兵食公無棄財民無靳力帝用錫祉中密寓直郇瑕之寶邊計仰給故籍弗存利源湮塞命公總領製置之職刊毀之餘是捃是緝迄於有成才期歲月秘殿論著集英為首或繇材選,或以功授八遷至此褒訓每厚遂總轉運使於關右鄜延謀帥以公守之兵衄湟中聲搖西陲公列將卒乘虛出奇逾月卒解震武之圍隱如長城名動羌陲夏人款邊自狀其罪願附章聞矜此恫悔僉曰:彼羌反覆未改宜益鏖兵勿恃其紿公曰:不然彼累戰敗以我全盛尚慮後害相彼小邦甯無懲艾遂以便宜列言於朝帝有恩言貰此天驕東暨麟豐西逾臨洮蔚其稼穡更休戍繇自公一言縶彼嗾獒西清次對用旌厥勞公厭乘邊東越剖符越乃澤國湖水是瀦下流灌溉舄鹵膏腴誰俾涸此利其歲租飯豆羹芋困不重輸籍在水衡好用事(改作是)須孰敢弗督以速刑書公為喟然疏入以時當{宀一}慨歎恨不夙知盡捐所賦活此憊羸桐溪回穴。

有盜竊發既蹂餘杭七州幅裂官吏曹奔官軍氣奪或請公避公顧而言為上郡守其可棄捐乃治勵乃礪戈勵畜牧收野什伍比聯寇(改作敵)來瞰城公親被堅揮兵出鬥空拳爭先一戰而勝肩體盈川溫台暨明賴公以全越民德公郊墟市廛飯食必祝願公永年帝聞民情謠譽籍籍予有忠臣功映皎日超升秘殿命書赫奕寶帶名馬終朝三錫公方應召邊吏請師命公便道往讚樞機幕中抗議人為公危常山請帥未至而移汾陽黠虜(改作之渠)以眾來歸公謂上策不可挽羈曷以厚廩縻之京師章上報聞後患終遺帝念久勤俾榮故鄉,爰自建安易麾福唐式寵其行進職延康過家上塚三組熒煌裏民喜來牛酒相望乃揮錫金儲為義莊燕及功緦時其奉嚐公頃過都見辭留連造請台省故例則然或者中公以逢貴權謂於中司有所摘言過領祠宮曾未逾年擢守荊渚複求建安盡還故職以榮使旃盜起河朔再帥常山公之來斯群盜方熾單騎入境覘者〈目咢〉眙其首柴宏世服耘耔不堪誅求乘憤而起洌彼潢池公以榮利俾還其植歸安田裏宏感誠言矢死無二不飭吏士直造戎壘開諭禍福不施笞箠帝用嘉之載錫爾社煌煌命服重念粲麗副以名駒繡韉瑤轡降胡(改作人)調馬名(刪此字)欲抗虜(此字改作北部)詔俾內郡悉空牧圉公以便宜格詔弗與有奸根株窺伺廩庾雜以糠核壯哉!雀鼠廉車之姻視其敢誤公命劾治趣告獄具營救眾至卒竄他所籍其家資以餉禁旅兵鈐趙繹中貴人子取賂於軍以免戰士公得其實叱下械係貴人憤恨泣訴宸扆上慮佚罰逮治廷尉自是奸贓望風披靡惟時敵人因此造釁管樞暗事專兵以逞尚欲受地開雲:中郡公列其實逢彼之慍文移未複敵軍壓境憬彼渠酋(改作魁)挾我叛師驅馬南牧蜂集都畿帝用屈巳要盟乃歸求取金帛所過無遺大臣持詔迫公以威既竭府庫。又取我私公不為應卻之有辭虜(改作敵)憤未泄環城欲攻負彼犬羊(改作恃其勁強)舞於梯衡公命蹶張潰其狂鋒久乃逸去全此危墉進職資政寵渥彌豐虜(改作敵)之再來公護諸將敗亡之餘師殲氣喪公以忠義激於悲壯手執大麾視吾所向有詔來覲閉於重圍獻議不合煩言乘之公斥未久迄至阽危公之畫謀無非先計。又以死明君臣之義雖古烈士視公有愧天子震悼褒卹相繼還畀舊秩贈大學士易名忠顯惟以節惠公娶李氏進封康樂。

繼室曰:中敏於婦學安康名郡承其恩渥公子三人詒訓清忠長曰:子羽綽有父風入奉朝請執雁以從進直芸閣亦以似公子翼子八品仕初將命東浙帝以詔除管記幕府從公辟書有女出適曰:祝可久通籍於朝在列之右二孫珙瑋並秀公仕三紀屢經郊宥彼恩秩升父之後故於常延尚遺二幼公生丁未治平二禩迨其捐軀歲(缺三字)拱辰之麓新阡揭起揭兆銘詩告來裔。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七十五校勘記。

按兵不下(脫此四字應在宗社再安之上)生靈複全(複應作獲)號泣旻天(旻誤作呼)共〈歹贊〉壽聖院西南岡山(紿誤作殯下同岡山誤作山岡)甚至誑迫君父(脫甚字)奏遣數大帥分總西北(西誤作而)既而太原卒陷(脫而字)

宰相猶紿公為割地使(紿誤作紹)使還與虜偕來(脫還字)彼必蓄憾反起異時兵端(誤作彼心反憾起異時兵端)視其枝梧(枝梧誤作敢忄吳)歲(闕三字)拱辰之麓(應作歲拱辰巳崇安之麓)。

 
舉報收藏 0打賞 0

《三朝北盟會編》

《三朝北盟會編》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卷二十七 卷二十八 卷二十九 卷三十 卷三十二 卷三十三 卷三十四 卷三十五 卷三十六 卷三十八 卷三十九 卷四十 卷四十一 卷四十二 卷四十三 卷四十四 卷四十五 卷四十六 卷四十七 卷四十八 卷四十九 卷五十 卷五十一 卷五十二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卷五十五 卷五十六 卷五十七 卷五十八 卷五十九 卷六十 卷六十一 卷六十二 卷六十四 卷六十五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卷六十八 卷六十九 卷七十 卷七十一 卷七十二 卷七十三 卷七十四 卷七十五 卷七十六 卷七十七 卷七十八 卷七十九 卷八十 卷八十一 卷八十二 卷八十三 卷八十四 卷八十五 卷八十七 卷八十八 卷八十九 卷九十 卷九十一 卷九十二 卷九十三 卷九十四 卷九十五 卷九十六 卷九十七 卷九十八 卷九十九 卷一百 卷一百一 卷一百二 卷一百三 卷一百四 卷一百五 卷一百六 卷一百七 卷一百八 卷一百九 卷一百十 卷一百十一 卷一百十二 卷一百十三 卷一百十四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六 卷一百十七 卷一百十八 卷一百十九 卷一百二十 卷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三十 卷一百三十一 卷一百三十二 卷一百三十三 卷一百三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 卷一百三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 卷一百四十 卷一百四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三 卷一百四十四 卷一百四十五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四十八 卷一百四十九 卷一百五十 卷一百五十一 卷一百五十二 卷一百五十三 卷一百五十四 卷一百五十五 卷一百五十六 卷一百五十七 卷一百五十八 卷一百五十九 卷一百六十 卷一百六十一 卷一百六十二 卷一百六十三 卷一百六十四 卷一百六十五 卷一百六十六 卷一百六十七 卷一百六十九 卷一百七十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卷一百七十三 卷一百七十四 卷一百七十五 卷一百七十六 卷一百七十七 卷一百七十八 卷一百七十九 卷一百八十 卷一百八十一 卷一百八十二 卷一百八十三 卷一百八十四 卷一百八十五 卷一百八十六 卷一百八十八 卷一百八十九 卷一百九十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二 卷一百九十三 卷一百九十四 卷一百九十五 卷一百九十六 卷一百九十七 卷一百九十八 卷一百九十九 卷二百 卷二百一 卷二百二 卷二百三 卷二百四 卷二百五 卷二百六 卷二百七 卷二百八 卷二百九 卷二百十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二 卷二百十三 卷二百十四 卷二百十五 卷二百十六 卷二百十七 卷二百十八 卷二百十九 卷二百二十 卷二百二十一 卷二百二十二 卷二百二十三 卷二百二十四 卷二百二十五 卷二百二十六 卷二百二十七 卷二百二十八 卷二百二十九 卷二百三十 卷二百三十一 卷二百三十二 卷二百三十三 卷二百三十四 卷二百三十五 卷二百三十六 卷二百三十七 卷二百三十八 卷十 卷二百三十九 卷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 卷三十七 卷二百四十一 卷六十三 卷二百四十二 卷八十六 卷二百四十三 卷二百四十四 卷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四十五 卷一百六十八 卷二百四十六 卷一百八十七 卷二百四十七 卷二百四十八 卷二百四十九 卷二百五十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