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 作者:魏收年代:北齊728   

《魏書》列傳 列傳·卷八十七

私署涼州牧張實鮮卑乞伏國仁鮮卑禿發烏孤私署涼王李暠盧水胡沮渠蒙遜
沮渠蒙遜死後,他的第三個兒子沮渠牧犍繼任其位,自稱河西王,派遣使者來朝廷請命。

張實,字安遜,安定烏氏人。父軌,安士彥,散騎常侍。以晉室多難,陰圖保據河西,求為涼州,乃除持節、護羌校尉、涼州刺史。桓帝西略也,軌遣使貢其方物。晉加號安西將軍,封安樂鄉侯,邑一千戶。永嘉五年,晉以軌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封霸城侯。尋進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湣帝即位,進拜司空,封西平公,邑三千戶。後拜侍中、太尉、涼州牧。軌年老多疾,拜實撫軍大將軍,副涼州刺史。未幾,軌風病積年,二子代行州事,閉絕音問,莫能知者。軌頗識天文,每州內有賊,輿疾仰觀曰:“無能為害。終如其言。”
先前,世祖曾派李順迎娶沮渠蒙遜的女兒為夫人,恰巧當時蒙遜去世,沮渠牧犍秉承父親臨終囑咐,把妹妹送到京師,被封為右昭儀。沮渠牧犍把他的年號改為承和元年(433)。世祖又派李順授任沮渠牧犍為使持節,侍中,都督涼州、沙州、河州三州以及西域羌戎各地軍事,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領護西戎校尉,涼州刺史,河西王。沮渠牧犍因為沒有功勞而得到朝廷的封授和賞賜,就把李順留下來,上表請求皇帝授予他安某某、平某某一類的稱號,皇帝很客氣地未予允許。沮渠牧犍娶了世祖的妹妹武威公主,派他的丞相宋繇前來進表致謝,並進獻馬五百匹,黃金五百斤。宋繇又奏請皇帝給武威公主和牧犍的母親確定妃後的稱號。朝廷大臣們計議,認為按照禮法規定,母親應憑兒子的地位而顯貴,妻子應隨從丈夫的爵位,牧犍的母親最好稱之為河西國太後,武威公主在他的國內可以稱王後,在京師則應稱公主,世祖同意了這種意見。沮渠牧犍派他的將軍沮渠旁周到京師來朝貢,世祖就派侍中古弼、尚書李順賜給他相應等級的侍臣衣服,並征召牧犍的兒子沮渠封壇來朝廷侍奉皇帝。詛渠牧犍就派遣封壇來京師朝見皇帝。

實代統任,湣帝拜為使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西中郎將、涼州刺史、領護羌校尉、西平公。劉曜陷長安,實自稱侍中、司空、大都督、涼州牧,承製行事。於時天下喪亂,秦雍之民死者十八九,唯涼州獨全。實自恃眾強,轉為驕恣。平文皇帝四年,實為左右閻沙等所殺。先是謠曰:“蛇利砲,蛇利砲,公頭墜地而不覺。”實所住室梁間有人象而無頭,久之乃滅。實惡之,未幾見殺。實弟茂統任。
太延五年(439),世祖派遣尚書賀多羅出使涼州,並且觀察河西國內的動靜虛實。因為沮渠牧犍雖然對朝廷稱藩進貢,但實際上有許多乖迕悖逆的事實,於是世祖領兵親自前往征討他。皇帝詔令朝廷公卿寫下詔書聲討沮渠牧犍說:“河西王外表上服從大魏新頒的曆法,但在其內部卻不肯放棄其超越本分的帝王稱號,這是第一大罪狀。人口戶籍和區域地圖不在朝廷官府登記,按照土地數量計征的田賦,不向朝廷司農繳納,這是第二大罪狀。既然接受朝廷封授的王爵,又接受偽職,博取兩方麵的殊榮,騙取朝廷認為其專一不二的寵信,這是第三大罪狀。明知朝廷誌在安撫邊遠地區,而有意違背聖上的方略,切斷邊地商人交納的稅收,斷絕過往旅客的道路,這是第四大罪狀。在西北各部族中有意宣揚自己,自逞高傲驕橫,這是第五大罪狀。擅自坐地聚斂財物,不願向朝廷進獻奉貢,這是第六大罪狀。北邊依托反叛的胡虜,南邊交結仇池之國,倚仗他人軍隊的援助,互相扶持,狼狽為奸,這是第七大罪狀。奉承朝廷敕令超過限度,動輒假借名義進行征伐、鎮壓,這是第八大罪狀。敵寇得以保全就感到高興,朝廷若有失敗則幸災樂禍,對待朝廷使者輕侮怠慢,不以禮相待,這是第九大罪狀。既然與魏室公主匹配婚姻,所受到的寵幸已超過元勳舊臣,還要恣意縱欲,與其兄嫂私通,這是第十大罪狀。既違背夫妻伉儷的體統,不專行男女婚姻的理義,又公然用毒藥施以毒害,企圖謀殺武威公主,這是第十一大罪狀。對大魏朝廷的人嚴加防備,派人把守邊關要塞,如同對待仇寇,這是第十二大罪狀。身為藩臣有這樣多的罪行,難道還可以寬恕嗎?先施以號令然後再發兵誅剿,這是自古以來王者的常道。倘若你親自率領群臣,手執禮品出郊迎接聖上車駕,見馬首而進謁參拜,這才是上策;大魏六軍到達之後,你能夠反綁雙手,並抬著棺材隨從於後,以表示投降改悔的決心,這是中策。如果你執迷不悟,不及時悔改,那就隻會落得身死族滅,終成當今的最大恥辱。你應當慎重考慮,自己求得更多的福分才是。”

茂字成遜,私署使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護羌校尉、晾州牧、西平公。誅閻沙等百餘人。遣使朝貢。茂妻弟賈模兄弟謀害茂,茂殺之。劉曜上隴,茂懼而降,曜以為太師、涼王。茂卒,無子,實子駿統任。
官軍渡過黃河,沮渠牧犍得知以後說:“為什麼非要這樣啊?”他采用他的左丞相姚定國的計謀,不肯出城迎接,派人向蠕蠕國求救,又遣他的弟弟沮渠董來率兵一萬多人在城南抗拒官軍,戰敗而退。世祖到達姑臧之後,派遣使者曉喻沮渠牧犍,令他出來迎接。牧犍聽說蠕蠕派兵到善無侵犯騷擾,僥幸希望世祖率軍返回,就加固防守。牧犍之兄的兒子沮渠祖越城出來投降,把城內的情況全都告知官軍,世祖就領各路兵馬攻城,牧犍的另一個侄兒沮渠萬年率領部下又來投降。攻占了城池之後,沮渠牧犍同他的左右文武官員全部反縛自己,向世祖當麵請罪,世祖令人解開他們的束縛。於是,將涼州民戶三萬餘家遷到京師。

駿,字公庭,自稱使持節、大將軍、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遣使朝貢。煬帝時,隴西人辛晏以枹罕降之,駿遂有河南之地,至於狄道,與石勒分境。
先前,在太延年間,有一位父老在敦煌城東門投下一封書信,忽然不見其人,這封書信隻有一張紙,上麵寫了八個字,信上說:“涼王三十年,若七年。”又一次在雷擊的地方拾得一塊石頭,石頭上用紅字寫道:“河西、河西三十年,破帶石,樂七年。”帶石,是一座山的名稱,在姑臧南山祀廟的一側,道路泥濘陷塌,不能通行。沮渠牧犍的征南大將軍沮渠董來說:“難道祀廟還懂得什麼道理嗎?”就拆毀祀廟,砍伐樹木,辟開一條道路得以通行。沮渠牧犍繼位之後,果然隻過了七年就被消滅,就如同書信和石頭上所預言的那樣。沮渠牧犍與其嫂李氏勾搭成奸,他們兄弟三人傳相寵愛她。李氏與牧犍的姐姐合謀用毒藥殺害武威公主,皇帝派醫生帶上解毒藥乘驛車馳往急救,使公主得以痊愈。皇帝下令征召李氏,沮渠牧犍拒不遣送,以豐厚的待遇把她送到酒泉居住,皇帝大怒。但是在把牧犍打敗之後,皇帝還是把他當作妹夫來看待。牧犍的母親死了以後,用王太妃的禮儀厚葬她。皇上又為沮渠蒙遜的墳墓設置了三十家守墓之人。後來又改授沮渠牧犍為征西大將軍,河西王的稱號不變。

駿築南城,起謙光殿於其中,窮珍極巧,又四麵各起一殿,東曰宜陽青殿,南曰朱陽赤殿,西曰正德白殿,北曰玄武黑殿,服章器物皆依色隨四時居之,其旁有直省寺署,一依方色。其奢僭如此,民以勞怨,駿議治石田,參軍索孚諫曰;“凡為治者,動不逆天機,作不破地德。昔後稷之播百穀,不墾磐石;禹決江河,不逆流勢。今欲徙石為田,運土殖穀,計所損用,畝盈百石,所收不過三石而已,竊所未安。”駿怒,出孚為伊吾都尉。有石隕於破胡,焦而碎,聲如擊鼓,聞七百裏。其處氣上黑如煙,煙首如赤飆。駿少而淫佚,常夜出微行,奸亂邑裏,少年皆化之。性又貪惏。有圖秦隴意。以穀帛付民,歲收倍利,利不充者,簿賣田宅。
當初,官軍還沒有進入涼州的時候,沮渠牧犍派人用刀斧劈開官府的倉庫,拿走金銀珠玉和珍奇器物,事後沒有再把府庫的門封閉起來。一些市井小民趁機進入府庫進行偷盜,所有大小物件蕩然無存。有關官員四處搜尋盜竊的人都沒有找到。真君八年(447),牧犍的親信和守衛府庫的人告發了這件事,皇帝就令人進行追究,搜查牧犍的家中,找出了他所藏匿的全部珍寶器物。又有人告發沮渠牧犍父子家中藏有許多毒藥,前後暗中用毒藥殺死一百多人;牧犍的姊妹都懂得巫術的邪門左道,經常聚集在一起幹荒淫佚樂之事,毫無羞恥慚愧的顏色。起先有一個..賓國的僧人名叫曇無讖,來到東邊的鄯善國,自稱有方術“能驅使鬼給人治病,能讓女人多生孩子”,這人與鄯善王的妹妹曼頭陀林私通。後來他的劣跡被發覺,他就逃走投奔到了涼州。沮渠蒙遜對他非常寵幸,把他稱為“聖人”。曇無讖把男女交接的房中術教授給女人,沮渠蒙遜的所有女兒、兒媳都到他那裏接受這種法術。世祖從使者那裏知道了這種事,使者向他陳說曇無讖的種種法術,他就要征召曇無讖來京師。沮渠蒙遜拒不遣送,於是就把這些事揭露出來,將曇無讖捉來拷打訊問,並把他殺掉。到這個時候,皇帝全部知道了內情,於是就賜右昭儀沮渠氏自殺,並誅滅她的宗族,惟有沮渠萬年和沮渠祖由於先前已投降了朝廷而得以幸免。這一年,又有人告發沮渠牧犍還在同他過去的臣民暗中交結往來,圖謀反叛,皇帝就詔令司徒崔浩在武威公主的宅第賜牧犍死。沮渠牧犍同公主訣別,徘徊很久才自殺身亡,朝廷用藩王的禮儀埋葬了他,給他定諡號為哀王。到武威公主死後,皇帝詔令把她同沮渠牧犍合葬為一處。武威公主沒有生下男孩,有一個女兒,憑國甥的身份受到皇帝親切的寵愛,並獲準承襲她母親的爵號稱武威公主。

分武威、武興、西平、張掖、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晉興、廣武十一郡為涼州,以長子重華為刺史;金興、晉城、武始、南安、永晉、大夏、武城、漢中八郡為河州,以其寧戎校尉張瓘為刺史;敦煌、晉昌、高昌,西域都護、戊己校尉、玉門大護軍,三郡三營為沙州,以西胡校尉楊宣為刺史。駿私署大都督、大將軍、假涼王、督攝三州。始置諸祭酒、郎中、大夫、舍人、謁者之官,官號皆擬天朝,而微辨其名。舞六佾,建豹尾,車服旌旗一如王者。軌保涼州,陰澹之力,駿以陰氏門宗強盛,忌之,乃逼澹弟鑒令自殺,由是大失人情。駿既病,見鑒為崇,遂死。時建國九年也。子重華統任。
沮渠蒙遜的兒子沮渠秉,字季義。世祖因為他父親的原因,授予他東雍州刺史之職。沮渠秉邪諂不正,詭計多端,真君年間,他就與河東蜀薛安都共同策劃反叛朝廷。皇帝將他召到京師,交給他的兄弟把他給掐死了。

重華,字太林。私署使持節、大都督、太尉公、護羌校尉、涼州牧、西平公、假涼王。石虎遣麻秋率眾渡河,城於長最,涼州震動。司馬張耽薦主簿謝艾於重華,重華任之。艾擊斬秋將綦母安等。俘斬萬五千人。重華遣使朝貢,自署丞相、涼王、領秦雍涼三州牧。重華死。子曜靈統任。
沮渠萬年、沮渠祖都因他們先前已投降而得到信任,沮渠萬年被授予安西將軍、張掖王,沮渠祖被授予廣武公。沮渠萬年後來任冀州、定州二州刺史,又因圖謀叛逆而獲罪,與沮渠祖一道被處死。

曜靈,年十歲。自稱大司馬、涼州牧,以重華兄祚為撫軍將軍輔政。祚先蒸重華母馬氏,密說馬氏以曜靈幼弱,須立長君,馬從之,遂廢曜靈而立祚。曜靈尋為祚所殺。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魏書》

《魏書》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列傳·卷八十九 列傳·卷九十 列傳·卷九十一 列傳·卷九十二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