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 作者:魏收年代:北齊728   

《魏書》列傳 列傳·卷七十一

賀訥劉羅辰姚黃眉杜超賀迷閭毗馮熙李峻李惠
馮熙字晉昌,長樂信都人,文明太後的哥哥。祖馮文通,記在《海夷傳》。世祖平定遼海,馮熙父親馮朗內遷,官做到秦、雍二州刺史、遼西郡公,因犯事被誅殺。文明太後掌握朝政,追贈為假黃鉞、太宰、燕宣王,在長安立廟。

夫右賢左戚,尚德尊功,有國者所以治天下也。殷肇王基,不藉莘氏為佐;周成大業,未聞姒姓為輔。及於漢世,外戚尤重,殺身傾族,相繼於兩京,乃至移其鼎璽,亂其邦國。魏文深以為誡,明帝尚封頑騃。晉之楊駿,尋至夷宗。居上不以至公任物,在下徒用私寵要榮;繭犢引大車,弱質任厚棟;所謂愛之所以害之矣。太祖初,賀訥有部眾之業,翼成皇祚,其餘或以勞勤,或緣恩澤。鹹序其跡,舉外親之盛衰雲爾。
馮熙生於長安,被魏母姚氏所撫養。他的叔父樂陵公馮邈因為戰爭進入蠕蠕境內,魏母也攜帶馮熙逃避到氐、羌部落中養育他。馮熙長到十二歲,喜好弓箭馬匹,很有勇力幹才,氐、羌人都歸附於他。魏母看到這種情況,準備返回長安。入長安之後,馮熙才開始讀書,從師學《孝經》、《論語》,喜好陰陽兵法。長大之後,遊曆華陰、河東二郡之間。天性博愛,不拘小節,來者不問是官是民,一律接待。

賀訥,代人,太祖之元舅,獻明後之兄也。其先世為君長,四方附國者數十部。祖紇,始有勳於國,尚平文女。父野幹,尚昭成女遼西公主。昭成崩,諸部乖亂,獻明後與太祖及衛、秦二王依訥。會苻堅使劉庫仁分攝國事,於是太祖還居獨孤部。訥總攝東部為大人,遷居大寧,行其恩信,眾多歸之,侔於庫仁。苻堅假訥鷹揚將軍。
馮熙的姑姑先入後宮,為世祖左昭儀。他妹妹成為高宗文成帝皇後,即文明太後。皇帝派人外訪,打聽到馮熙下落,便征召入都,拜授冠軍將軍,賜爵肥如侯。與恭宗女兒博陵長公主成親,拜授駙馬都尉。出任定州刺史,晉爵昌黎王。顯祖即位,任太傅,累拜內都大官。

後劉顯之謀逆,太祖聞之,輕騎北歸訥。訥見太祖,驚喜拜曰:“官家複國之後當念老臣。”太祖笑答曰:“誠如舅言,要不忘也。”訥中弟染幹粗暴,忌太祖,常圖為逆,每為皇姑遼西公主擁護,故染幹不得肆其禍心。於是諸部大人請訥兄弟求舉太祖為主。染幹曰:“在我國中,何得爾也!”訥曰:“帝,大國之世孫,興複先業,於我國中之福。常相持獎,立繼統勳,汝尚異議,豈是臣節!”遂與諸人勸進,太祖登代王位於牛川。
高祖即位,文明太後臨朝聽政,王公貴人登官晉爵者人數眾多。高祖於是受太後之命,任命馮熙為侍中、太師、中書監、領管秘書事。馮熙以自己頻頻履任師傅等職,又受內宮寵幸,被世人矚目,心中常常惶惶不安,乞求朝廷轉為外任。文明太後也認為很對。於是除任車騎大將軍、開府、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的官職照舊。洛陽城雖然經受破壞混亂,而舊《三字石經》依然還在,到馮熙與常伯夫相繼治理,廢毀分用,石經大為頹敗衰落。馮熙理政不能常懷仁厚之心,卻信奉佛法,自己分出家財,在眾多州鎮建起豪華佛廟,總計七十二處,書寫十六部一切經。招引有名望的和尚,日日與他講經,精研經義,勤勉不倦,費用不薄。而諸州營造的塔廟多處高山秀川,傷殺人牛。有的佛徒勸阻他這樣做,馮熙說:“造成之後,人們隻見佛圖,哪還知道殺人牛的事呢?”其北邙寺的碑文,是中書侍郎賈元壽擬的文詞。高祖頻頻登臨北邙寺,親讀碑文,稱讚其為文中佳作。馮熙任州職,因事征集民間子女為奴婢,其中稍有姿色的便被他娶為妾。馮熙有子女數十人,都有貪縱之名。後來馮熙請求入朝廷,授內都大官,太師官職仍舊。馮熙侍奉魏母孝順謹慎,就像服侍生母一樣。魏母去世,他披頭散發,光著腳,號哭終日,不吃不喝達三天之久。皇詔不準他離職服喪,馮熙上表請求皇上依照趙氏之孤的做法。高祖因馮熙哀情衷衷,很難說服,隻好讓他靜心服喪。後來以朝例降職,改封京兆郡公。

及太祖討吐突鄰部,訥兄弟遂懷異圖,率諸部救之。帝擊之,大潰,訥西遁。衛辰遣子直力鞮征訥。訥告急請降,太祖簡精騎二十萬救之。遂徙訥部落及諸弟處之東界。訥又通於慕容垂,垂以訥為歸善王。染幹謀殺訥而代立,訥遂與染幹相攻。垂遣子麟討之,敗染幹於牛都,破訥於赤城。太祖遣師救訥,麟乃引退。訥從太祖平中原,拜安遠將軍。其後離散諸部,分土定居,不聽遷徙,其君長大人皆同編戶。訥以元舅,甚見尊重,然無統領。以壽終於家。
高祖娶馮熙的女兒為皇後,說:“《白虎通》說:王所不以為臣,有三種情況。妻的父母,即其一種。這說的是供承宗廟不要奪去私心。但我朝著於《春秋》,無臣證於以往案牒,今天既然允許相通體式之一,用開至尊之敬,等皇後配極,陰政既敷,卻沒有有關部門陳奏這個格式,可詔讓太師馮熙停止臣子從君的禮節。”又令人發布告示,宣告於外。高祖前後娶了馮熙三個女兒,二人為皇後,一人為左昭儀。從此馮氏家族得到的寵貴更加隆重,皇帝賞賜累積至巨萬。高祖每每下詔讓馮熙上書不行臣禮,入朝不拜皇帝。馮熙上書依然依照臣子禮節。

訥弟盧,亦從平中原,以功賜爵遼西公。太祖遣盧會衛王儀伐鄴,而盧自以太祖之季舅,不肯受儀節度。太祖遣使責之,盧遂忿恨。與儀司馬丁建構成其嫌,彌加猜忌。會太祖敕儀去鄴,盧亦引歸,太祖以盧為廣川太守。盧性雄豪,恥居冀州刺史王輔下,襲殺輔,奔慕容德。德以為並州刺史、廣寧王。廣固敗,盧亦沒。
馮熙後來生病,臥床四年。皇帝派人問候、遣醫診斷,常常道路之上,車馬不絕,皇帝也數次前去看望馮熙。將遷出洛陽,高祖親自與馮熙作別,看到他病重,唏噓歎惜,流涕不已。皇帝暗地指示宕昌公王遇說:“太師假如萬一去世,你便監護喪事。”十九年,在代州逝世。當時,皇帝車駕在淮南,得到馮熙逝世的消息,到了徐州便舉哀。為此製作喪服,詔令有關部門安排喪禮儀式,並且打開魏朝京中之墓,讓公主的靈柩全都頭朝伊水、洛水方向。凡是營送之資,都是公家提供費用。皇帝又下詔令代州提供彩帛前後達六千匹,供給喪用。皇後親往代郡哭喪,太子元恂也赴代吊哭。準備下葬時,朝廷贈他假黃鉞、侍中、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司馬、太尉、冀州刺史,加授黃屋左旗,備九錫,前後部羽葆鼓吹,一切都按照晉太宰、安平獻王當時例式辦理。有關部門上奏請諡號,皇帝下詔說:“可以威強廣遠稱‘武’,奉獻這個諡號給馮公。”馮熙靈柩到洛陽七裏澗,高祖喪服前往迎靈,頭叩靈柩,悲慟欲絕,拜揖再三。下葬那天,又親臨墓地,親自書寫墓誌銘。馮熙生了兩個兒子,馮誕、馮修。

訥從父弟悅。初,太祖之居賀蘭部下,人情未甚附,唯悅舉部隨從。又密為太祖祈禱天神,請成大業,出於誠至。太祖嘉之,甚見寵待。後平中原,以功賜爵钜鹿侯,進爵北新公。卒。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魏書》

《魏書》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列傳·卷八十九 列傳·卷九十 列傳·卷九十一 列傳·卷九十二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