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 作者:魏收年代:北齊728   

《魏書》列傳 列傳·卷二十二

王洛兒車路頭盧魯元陳建萬安國
王洛兒,是京兆人。年輕時擅長騎馬射箭。太宗做太子時,在東宮供職,侍從出遊打獵,日夜不懈。為人誠實,未曾有過失。太宗曾到浸水以南打獵,踏冰過河。冰塊陷落淹沒馬匹,洛兒投身水中,救太宗上岸。水淹沒洛兒,幾乎被凍死,太宗脫下衣服賜給他。從此寵愛日盛。天賜末年,太宗移居宮外,洛兒早晚侍衛,無一刻分離,恭敬勤勉出於至誠。元紹謀反時,太宗身邊衹有洛兒與車路頭而已。晝居山中,夜回洛兒家。洛兒的鄰人李道偷偷地供給,日複一日,眾人略知,欣喜相告.元紹聽說後,逮捕李道殺掉。洛兒仍然冒險往來京都,與大臣互通音訊,於是大臣出迎,百姓歸心。太宗回宮,國家安寧,洛兒有功啊。

王洛兒,京兆人也。少善騎射。太宗在東宮,給事帳下,侍從遊獵,夙夜無怠。性謹願,未嚐有過。太宗嚐獵於氵壘南,乘冰而濟,冰陷沒馬。洛兒投水,奉太宗出岸。水沒洛兒,殆將凍死,太宗解衣以賜之。自是恩寵日隆。天賜末,太宗出居於外,洛兒晨夜侍衛。無須臾違離,恭勤發於至誠。元紹之逆,太宗左右唯洛兒與車路頭而已。晝居山嶺,夜還洛兒家。洛兒鄰人李道潛相奉給,晨昏往複,眾庶頗知,喜而相告。紹聞,收道斬之。洛兒猶冒難往返京都,通問於大臣。大臣遂出奉迎,百姓奔赴。太宗還宮,社稷獲乂,洛兒有功焉。
太宗即位後,他被任命為散騎常侍。詔令說:“士在家一定以孝敬為本,在朝廷則以忠為先,否則,憑什麼在當世立身,在後代揚名呢。散騎常侍王洛兒、車路頭等,在身邊勤勞地服侍,有十多年,忠誠謹慎,久而更甚,未曾在片刻之間有懈怠的意念。及至處於危難,其他人都改變誌向,而盜兒等舍命報效不移,忠貞的誌節更加誠摯,即使漢代的樊啥灌嬰,曹魏的許褚典韋也不過如此。勤勉卻不獎賞,怎麼褒獎鼓勵將來做臣子的節操?賜給洛兒爵位為新息公,加授直意將軍。”又追贈他的父親為列侯,賜給奴仆五十戶。丞興五年去世。被追贈為太尉、建平王,賜給貴族用的棺材,用輥鯨車運載,派殿中衛士做他的護衛。太宗多次親臨悲痛至極。竟然用毒酒殺死他的妻子且壓,與漁兒合葬。

太宗即位,拜散騎常侍。詔曰:“士處家必以孝敬為本,在朝則以忠節為先,不然,何以立身於當世,揚名於後代也?散騎常侍王洛兒、車路頭等,服勤左右,十有餘年,忠謹恭肅,久而彌至,未嚐須臾之頃,有廢替之心。及在艱難,人皆易誌,而洛兒等授命不移,貞操逾墾。雖漢之樊灌,魏之許典無以加焉。勤而不賞,何以獎勸將來為臣之節?其賜洛兒爵新息公,加直意將軍。”又追贈其父為列侯,賜僮隸五十戶。永興五年卒。贈太尉,建平王,賜溫明秘器,載以轀輬車,使殿中衛士為之導從。太宗親臨哀慟者數四焉。乃鴆其妻周氏,與洛兒合葬。
兒子長成,繼承爵位。去世,沒有兒子。

子長成,襲爵。卒,無子。
弟弟德成,繼承爵位。轉為建城公,加授鎮遠將軍。官至散騎常侍,主持營建長安。真君十一年去世。

弟德成,襲爵。徙為建城公,加鎮遠將軍。官至散騎常侍,典作長安。真君十一年卒。
兒子定州,繼承爵位,降為建陽侯、安遠將軍。後來定州的弟弟王升任侍禦中散,受到顯祖寵愛,因祖父洛兒在先朝有顯著的功勳,恢複公爵。高祖初年,任長安鎮將。去世。

子定州,襲爵,降為建陽侯,安遠將軍。後定州弟升為侍禦中散,有寵於顯祖,以祖父洛兒著勳先朝,詔複定州爵為公。高祖初,為長安鎮將。卒。
兒子王陵,繼承王醜的爵位。承明初年,升任監禦長,被賜給始新子的爵位,加授寧朔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去世。

子陵,襲升爵。承明初,遷監禦長,賜爵始新子,加寧朔將軍、員外散騎常侍。卒。
車路頭,代地人。年輕時因忠厚被選拔供事東宮,任太宗的帳下帥。善於修身而有所成就,謹慎而沒有過錯。天賜末年,太宗出居宮外,路頭忠誠侍衛。及至太宗即位,被任命為散騎常侍,賜爵金鄉公,加授忠意將軍。後來改為宣城公。太宗生性嚴明,群臣多因任職受貶,甚至受杖刑,因此路頭悠閑自得而不理事,伴寢左右,僅從容談笑而已。路頭為人公正寬容,每至議罪定刑,常表陳寬恕的意見,因此在朝中被看重。太宗也尊重接受他的意見,恩遇深厚,賞賜無數,當時的功臣近臣沒有人比得上。泰常六年去世。太宗親臨喪禮悲痛至極。被追贈為侍中、左衛大將軍、太師、宣城王,謐號為忠貞。喪禮完全依照安城王叔孫俊的先例。陪葬金陵。兒子車眷繼承爵位。

車路頭,代人也。少以忠厚選給東宮,為太宗帳下帥。善自修立,謹慎無過。天賜末,太宗出於外,路頭隨侍竭力。及太宗即位,拜為散騎常侍,賜爵金鄉公,加忠意將軍。後改為宣城公。太宗性明察,群臣多以職事遇譴,至有杖罰,故路頭優遊不任事,侍宿左右,從容談笑而已。路頭性無害,每至評獄處理,常獻寬恕之議,以此見重於朝。太宗亦敬納之,寵待隆厚,賞賜無數,當時功臣親幸莫及。泰常六年卒。太宗親臨哀慟。贈侍中、左衛大將軍、太師、宣城王、諡曰忠貞。喪禮一依安城王叔孫俊故事。陪葬金陵。子眷襲爵。
盧魯元,是昌黎徒河人。曾祖副鳩,做慕容垂的尚書令、臨澤公。祖父和父親都位至大官。魯元機敏好學,寬和而有高雅的度量。太宗時,被選為直郎。以忠誠謹慎侍奉束宮,肅敬勤勉重義輕生,世祖親近喜愛他。及即位,任命他為中書侍郎,在身邊補正缺點過失,恩遇更深,而魯元更加謹慎恭肅,世祖更加親近信賴他,內外大臣無不敬畏。為人寬容,善於交際,好掩飾他人的過失,稱揚他人的長處,因此公卿都親近依附他。魯元因工於書法,有寫作才能,多次升任中書監,兼秘書職務。賜爵襄城公,加授散騎常侍、右將軍。賜他的父親為信都侯。跟從征討赫連昌。世祖親自追擊他,進入他的城門,魯元跟隨世祖出入。這一天,沒有魯元,將遇到危險。跟從征討平涼,因功被任命為征北大將軍,加授侍中。後來升任太保、錄尚書事。世祖特別看重他,經常跟從征伐,出入臥室。每次有平定之功,總是賞賜奴仆,前後有幾百人,布帛數以萬計。世祖不過十天總要到他的府上一次。想要他的住宅近一些,便於往來,於是賞賜宮門南邊的上等宅第。衣食車馬僅次於皇帝。

盧魯元,昌黎徒河人也。曾祖副鳩,仕慕容垂為尚書令、臨澤公。祖父並至大官。魯元敏而好學,寬和有雅度。太宗時,選為直郎。以忠謹給侍東宮,恭勤盡節,世祖親愛之。及即位,以為中書侍郎,拾遺左右,寵待彌深。而魯元益加謹肅,世祖逾親信之,內外大臣莫不敬憚焉。性多容納,善與人交,好掩人之過,揚人之美,由是公卿鹹親附之。魯元以工書有文才,累遷中書監,領秘書事。賜爵襄城公,加散騎常侍、右將軍。賜其父為信都侯。從征赫連昌。世祖親追擊之,入其城門,魯元隨世祖出入。是日,微魯元,幾至危殆。從征平涼,以功拜征北大將軍,加侍中。後遷太保、錄尚書事。世祖貴異之,常從征伐,出入臥內。每有平殄,輒以功賞賜僮隸,前後數百人,布帛以萬計。世祖臨幸其第,不出旬日。欲其居近,易於往來,乃賜甲第於宮門南。衣食車馬,皆乘輿之副。
真君三年冬,皇上到陰山,魯元因病沒有隨從。侍臣探問疾病送醫送藥,驛站的車馬沿途相繼。及至逝世,世祖很為哀傷惋惜。返回後,親臨他的喪禮,哭得悲痛至極。東西二宮派遣太官日曰送祭品,早晚到靈前吊祭,完畢就遍奏鍾鼓樂舞。帝後在將要安葬時三次親臨喪禮。喪禮依照窒越王舊例,而贈送更多。被追贈為襄城王,謐號為孝。葬在崞山,為他建石碑石柱。自北魏興起,貴臣得到的優遇寵幸,沒有能比得上的。兒子盧統繼承爵位。

真君三年冬,車駕幸陰山,魯元以疾不從。侍臣問疾送醫藥,傳驛相屬於路。及薨,世祖甚悼惜之。還,臨其喪,哭之哀慟。東西二宮命太官日送奠,晨昏哭臨,訖則備奏鍾鼓伎樂。輿駕比葬三臨之。喪禮依安城王故事,而贈送有加。贈襄城王,諡曰孝。葬於崞山,為建碑闕。自魏興,貴臣恩寵,無與為比。子統襲爵。
小兒子盧內,侍奉東宮,恭宗很親近他,常與他同睡同起穿同樣的衣服。父子得到皇上和太子的寵愛,權勢壓倒天下。盧內為人寬厚,有父親的風範,而恭順趕不上。正平初年,東宮臣僚被依法處死,世祖因魯元的緣故,衹殺盧內而優厚地撫恤他的兄弟。

少子內,給侍東宮,恭宗深昵之,常與臥起同衣。父子有寵兩宮,勢傾天下。內性寬厚,有父風,而恭順不及。正平初,宮臣伏誅,世祖以魯元故,唯殺內而厚撫其兄弟。
盧統因父親的保舉,侍奉東宮。世祖把長舅屋王王拄超與南安長公主之女嫁給他。皇上親臨送別,太官陳設酒食,賞賜數以千計。高宗即位,主持選部、主客二曹。興安二年去世。被追贈為塞回迗,謐號為景。沒有兒子。

統以父任,侍東宮。世祖以元舅陽平王杜超女、南安長公主所生妻之。車駕親自臨送,太官設供具,賜齎以千計。高宗即位,典選部、主客二曹。興安二年卒。贈襄城王,諡曰景。無子。
弟弟彌娥,繼承爵位。被任命為北鎮都將。去世,被迫贈為襄城王,謐號為恭。兒子興仁繼承爵位。

弟彌娥,襲爵。拜北鎮都將。卒,贈襄城王,諡曰恭。子興仁襲爵。
陳建,是代地人。祖父陳渾,太祖末年任右衛將軍。父親陳陽,任尚書。陳建因善於騎馬射箭,被提升為三郎。逐漸升任下大夫、內行長。世祖討伐山胡人白龍,內心很輕視他,僅帶領幾十名騎兵登山臨險,每天如此。白龍於是在十幾處埋伏勇士,事出意外,世祖墮馬,幾遇不測。陳建冒死禦賊,大聲呼叫奮力攻擊,殺賊人數名,身上受傷十多處。世祖讚許他,賞賜二十戶.

陳建,代人也。祖渾,太祖末為右衛將軍。父陽,尚書。建以善騎射,擢為三郎。稍遷下大夫、內行長。世祖討山胡白龍,意甚輕之,單將數十騎登山臨險,每日如此。白龍乃伏壯士十餘處,出於不意。世祖墜馬,幾至不測。建以身捍賊,大呼奮擊,殺賊數人,身被十餘創。世祖壯之,賜戶二十。
高宗初年,賜爵阜城侯,加授冠軍將軍。出任幽州刺史,假秦郡公。高宗因陳建貪婪暴虐懦弱,派使者到州中鞭撻五十。

高宗初,賜爵阜城侯,加冠軍將軍。出為幽州刺史,假秦郡公。高宗以建貪暴懦弱,遣使就州罰杖五十。
高祖初年,任尚書右仆射,加授侍中,升爵位為趟疊公。速建與侍中尚書、置厘堡五工鰱,殿中尚書、長樂王穆亮,比部尚書、平原王陸壑秘密上表說:皇天匡輔仁德,天命降於大魏。我等祖輩父輩輔佐建國,致力超越蜀漢,立誓安定山河,享受洪福,榮辱休戚,與國相同。我因子庸淺薄,沒有高遠通達的見識,憑藉先輩的榮寵,才擔任現今的官職,功德不稱其位的譏諷,在眾人日中傳播。上感養育的恩德,下思自我策勵,但是才能低下,終於無益。惶恐受命,確實斷愧。至於報答天高地厚般的恩情,哪一天忘了呢。自永嘉末年,貪暴者殘暴吞食,馬敔占據南方,全部擁有型楚地區。及但溫型登跋扈,災難相繼。垡塞阻隔了遙祭山川的敬意,青徐地區阻隔了恩德教化。獻文皇帝幼年即位,天下稱頌聖德,幹戚之舞初起,從淮水到海濱迅即響應,文物製度全都劃一,國土將要統一。昊天不哀憫庇佑,忽然背棄天下。聽說劉昱夭亡,權臣相互殺害,思念正道的百姓,無窮無盡地盼望。我以為時不再來,機會易失,差之毫厘,謬以千裏。天命所屬而不取,反而遭受災禍,所以不能見機而作。是操守堅貞的遇錯。應當選拔傑出的將領,號令八方。義陽王臣元昶深明存亡大事,遠輿孫氏相同。假使天象運行響應順遂,那麼吳會地區可以平定,如果事情難以成功,就整頓軍隊返回。進可以向四海傳揚德義的名聲,退可以使恩德與威信通達邊遠地區。應當乘這樣的機會,現在就出兵,如果與皇上的決斷一致,請求從速施行。如果輿皇上的思慮不一致,請存下我的奏表,慢慢地觀察以後的效驗,根據情況予以賞罰。

高祖初,徵為尚書右仆射,加侍中,進爵趙郡公。建與侍中尚書、晉陽侯元仙德,殿中尚書、長樂王穆亮,比部尚書、平原王陸叡密表曰:“皇天輔德,命集大魏。臣等祖父翼讚初興,勤過蜀漢,誓固山河,享茲景福,寵辱休戚,與國均焉。臣以凡近,識無遠達,階藉先寵,遂荷今任,彼己之譏,播於群口。仰感生成,俯自策厲,顧省駑鈍,終於無益。然飲冰驚寐,實懷慚負。至於願。天高地厚,何日忘之?自永嘉之末,封豕橫噬,馬叡南據,奄有荊楚。及桓劉跋扈,禍難相繼。岱宗隔望秩之敬,青徐限見德之風。獻文皇帝髫齔龍飛,道光率土,幹戚暫舞,淮海從風,車書既同,華裔將一。昊天不吊,奄背萬邦,竊聞劉昱天亡,權臣殺害,思正之民,翹想罔極。愚謂時不再來,機宜易失,毫分之差,致悔千裏。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所謂見而不作,過在介石者也。宜簡雄將,號令八方。義陽王臣昶,深悟存亡,遠同孫氏。苟曆運響從,則吳會可定,脫事有難成,則振旅而返。進可以揚義聲於四海,退可以通德信於遐裔。宜乘之會,運鍾今日。如合聖德,乞速施行。脫忤天心,願存臣表,徐觀後驗,賞罰隨焉。”高祖嘉之。遷司徒,征西大將軍,進爵魏郡王。高祖與文明太後頻幸建第,賜建妻宴於後庭。太和九年薨。
高祖嘉許他。升任司徒、征西大將軍,晉爵魏郡王。高祖與文明太後頻頻到陳建的府第,在後庭賜給陳建的妻子宴席。太和九年逝世。

子念,襲爵。為中山守,坐掠良人為禦史中尉王顯所彈。遇赦,免。爵除。
兒子念繼承爵位。任土山郡守,因擄掠百姓被禦史中尉王題彈劾。遇上減免刑罰的韶令,被免罪。爵位被廢除。

萬安國,代人也。祖真,世為酋帥,恆率部民從世祖征伐,以功除平西將軍、敦煌公,轉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父振,尚高陽長公主,拜駙馬都尉。遷散騎常侍、寧西將軍、長安鎮將,賜爵馮翊公。安國少明敏,有姿貌。以國甥,複尚河南公主,拜駙馬都尉。遷散騎常侍。顯祖特親寵之,與同臥起,為立第宅,賞賜至巨萬。超拜大司馬,大將軍,封安城王。安國先與神部長奚買奴不平,承明初,矯詔殺買奴於苑中。高祖聞之,大怒,遂賜安國死。年二十三。
萬安國,是代地人。祖父萬真,世襲為頭領,經常率領部民跟從世祖征伐,因功被任命為平西將軍、敦煌公,改任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父親萬振,娶高陽長公主為妻,被授予駙馬都尉。升任散騎常侍、寧西將軍、長安鎮將,被賜給爵位為馮翊公。安國年輕時聰明機敏,容貌美好。作為皇帝的外甥,又娶河南公主為妻,被授予駙馬都尉。升任散騎常侍。顯祖特別親近喜歡他,與他同睡同起,給他建立宅第,賞賜數以萬計。越級授予大司馬、大將軍,封安城王。安國先前與神部長奚買奴不和,承明初年,假托詔令在苑中殺死買奴。高祖聽說這事,很惱怒,於是賜安國自殺。終年二十三歲。

子翼,襲王爵。太和十五年薨。高祖以其父受寵先朝,特贈並州刺史。
兒子萬翼繼承王爵。太和十五年逝世。高祖因他的父親受先帝的寵愛,特贈並州刺史。

子纂,字輔興,襲,依例降為公。世宗時,起家司徒倉曹參軍。遷南秦平西府司馬、護軍長史,加右軍將軍。正光二年卒。贈假節、征虜將軍、荊州刺史。
兒子萬籑,字輔興,繼承爵位,依照慣例降為公爵。世塞時,初入仕途任司徒倉曹參軍。升任直台平西府司馬、護軍長史,加授右軍將軍。正光二年去世。追贈為假節、征虜將軍、型業刺史。

子金剛,襲。武定末,開府祭酒。齊受禪,爵例降。
兒子金剛,繼承爵位。武定末年,任開府祭酒。北齊接受憚讓,爵位依例下降。

有嵇拔者,世為紇奚部帥。其父根,皇始初率眾歸魏。太祖嘉之。尚昭成女,生子拔,卒於尚書令。拔尚華陰公主,生子敬。元紹之逆也,主有功,超授敬大司馬、大將軍,封長樂王。薨。
有個叫嵇拔的,世襲為紇奚部頭領。他的父親嵇根,皇始初年率領部眾歸順北魏。太祖嘉許他。娶昭成帝的女兒為妻,生兒子嵇拔,任尚書令時去世。嵇拔娶華陰公主為妻,生兒子嵇敬。元紹謀逆時,公主有功,越級任命嵇敬為大司馬、大將軍,封長樂王。逝世。

子護,襲爵。拜外部大官。太和中,詔以護年邁,既未致仕,令依舊養老之例。卒,子彥嗣。根事跡遺落,故略附雲。
兒子嵇護,繼承爵位。任外都大官。太和年問,朝廷因嵇護年邁,既然沒有退休,就命令依照年老閑居休養的舊例。去世,兒子嵇彥繼承爵位。嵇根的事跡散失,所以簡單附載。

史臣曰:王洛兒、車路頭、盧魯元、陳建,鹹以誠至發衷,竭節危難,苟非誌烈過人,亦何能以若此!宜其生受恩遇,歿盡哀榮。至如安國,貴寵異於數子哉!
史臣曰:王洛兒、車路頭、盧魯元、陳建,都以發白內心的忠誠,在危難時刻能保全節操,如果不是德行過人,怎麼能夠這樣!他們應當生受恩遇死盡哀榮。至於安國,尊貴而受寵信與這幾人不同。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魏書》

《魏書》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列傳·卷八十九 列傳·卷九十 列傳·卷九十一 列傳·卷九十二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