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 作者:魏收年代:北齊728   

《魏書》列傳 列傳·卷五

明元六王
明元皇帝有七個兒子。杜密皇後生世祖太武皇帝。大慕容夫人生樂平戾王丕。安定殤王左邇的母親記載缺略。慕容夫人生樂安宣王元範。尹夫人生永昌莊王元健。建寧王元崇、新興王五俊二王,母親的記載都缺略。

樂平王安定王樂安王永昌王建寧王新興王
樂平王元丕,年輕時有才幹,為世人所稱讚。太宗因元丕年長,喜愛他的才能氣量,格外優待看重他。泰常七年封為王,任命烏車騎大將軍。後來統領黃河以西、高平各軍討伐南秦王楊難當,軍隊到達略陽,令行禁止整齊嚴肅,所過之處沒有私人行動,百姓爭相送牛酒。難當畏懼,回到仇池。逭時各將領議論說,如果不誅殺他們的頭領,軍隊返回以後,必定聚集為賊寇,又認為大軍遠出,不有所擄掠,就無法來充實軍用物資,賞賜將士。元丕將要聽從將領們的意見。遣時中書侍郎高允參謀元丕的軍隊事務,規勸說:“現在如果誅殺他們,是損傷他們歸向教化的心意,恐怕大軍一返回,必定馬上作亂。”元丕以為他說得對,於是安撫懷柔新歸附的人,秋毫無犯。當初,馮弘投奔高麗,世祖詔令遣返遇弘,直麗不遣送,世擔發怒,將要討伐產麈。亙至上奏疏,認為安定,應該優待免除賦役,使農民廣泛修治農田,來充實軍用物資,然後進軍圖取,可一舉消滅高麗。皇帝采納他的意見,於是作罷。元丕後來因劉潔的事獲罪,憂鬱而死。事情記載在《劉潔傳》。謐號為戾王。

明元皇帝七男。杜密皇後生世祖太武皇帝。大慕容夫人生樂平戾王丕。安定殤王彌闕母氏。慕容夫人生樂安宣王範。尹夫人生永昌莊王健。建寧王崇、新興王俊二王,並闕母氏。
兒子元拔,繼承爵位。後來因事獲罪被賜令自殺,封國削除。

樂平王丕,少有才幹,為世所稱。太宗以丕長,愛其器度,特優異之。泰常七年封,拜車騎大將軍。後督河西、高平諸軍討南秦王楊難當,軍至略陽,禁令齊肅,所過無私,百姓爭致牛酒。難當懼,還仇池。而諸將議曰:“若不誅豪帥,軍還之後,必聚而為寇;又以大眾遠出,不有所掠,則無以充軍實,賞將士。”將從之。時中書侍郎高允參丕軍事,諫曰:“今若誅之,是傷其向化之心,恐大軍一還,為亂必速。”丕以為然,於是綏懷初附,秋毫無犯。初,馮弘之奔高麗,世祖詔遣送之。高麗不遣。世祖怒,將討之。丕上疏,以為和龍新定,宜優複之,使廣修農殖,以饒軍實,然後進圖,可一舉而滅。帝納之,乃止。後坐劉潔事,以憂薨。事在《潔傳》。諡曰戾王。
為元丕的逝世和卜筮者董道秀的死,高允撰作《筮論》說:“從前明元帝末年修建白台,高有二十多丈,樂平王曾經夢見登到上麵,四麵張望沒有見到什麼。王問卜筮者董道秀,道秀卜筮後說:‘大為吉祥。’王不出聲而有歡喜的神色。後來事情泄露,王因之憂慮而死,而道秀被斬首示眾。道秀如果推算六爻來回答王說:‘《周易》中說“亢龍有悔”,高飛窮極叫做亢,高了沒有民眾,不是好事。,假如這樣,則上可安定樂乎王,下可保全自己,福祿將到,哪有禍患呢?現在舍棄根本而依從未節,罪過的到來不也是適宜的嗎?”

子拔,襲爵。後坐事賜死,國除。
安定王元彌,泰常七年封。太宗討伐滑台,五邇留守京城。逝世,謐為疆王。沒有兒子,封國被削除。

丕之薨及日者董道秀之死也,高允遂著《筮論》曰:“昔明元末起白台,其高二十餘丈,樂平王嚐夢登其上,四望無所見。王以問日者董道秀,筮之曰:‘大吉’。王默而有喜色。後事發,王遂憂死,而道秀棄市。道秀若推六爻以對王曰:‘《易》稱“亢龍有悔”,窮高曰亢,高而無民,不為善也。’夫如是,則上寧於王,下保於己,福祿方至,豈有禍哉?今舍於本而從其末,咎釁之至不亦宜乎!”
樂安王元範,泰常七年封。他一向性格沉穩忠厚,和順仁恕。世祖因長安是形勢優越便利的地方,非元範不能勝任,就任命元範為都督五州諸軍事、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長安鎮都大將,高規格選拔有才能的人,作為僚屬。元範謙虛恭敬地對待下屬,推心置腹地安撫接納,百姓稱頌他。當時三秦地區剛遭受賊寇戰亂,流亡的人接連不斷,元範請求崇尚簡易的治理法則,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於是就減輕徭役,給予民眾休養生息的機會。後來劉潔的謀劃,元範聽說後而不告發。事情泄露,因病突然逝世。

安定王彌,泰常七年封。太宗討滑台,留守京師。薨,諡殤王。無子,國除。
長子元良。世祖沒有兒子時,曾經說:“兄弟的兒子如同兒子。”親自撫養元良。元良成人後強壯勇敢多智慧,時常參預軍國大事。高宗時,繼承王爵。被任命為長安鎮都大將、雍州刺史,擔任內都大官。逝世,謐號為簡王。

樂安王範,泰常七年封。雅性沉厚,寬和仁恕。世祖以長安形勝之地,非範莫可任者,乃拜範都督五州諸軍事、衛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長安鎮都大將,高選才能,以為僚佐。範謙恭惠下,推心撫納,百姓稱之。時秦土新罹寇賊,流亡者相繼,範請崇易簡之治,帝納之。於是遂寬徭,與人休息。後劉潔之謀,範聞而不告。事發,因疾暴薨。
永昌王元健,泰常七年封。元健身材魁偉強壯,善於射箭騎馬,通曉兵法,各處征戰,時常有大功勞。才能技藝和陳留桓王相等,而智謀超過他。跟隨世祖打敗赫連昌,於是向西攻打到木根山。討伐和龍,元健另外攻打下建德。後來在西河平定叛亂的胡人白龍的餘黨。世祖襲擊蠕蠕,越過涿邪山。皇帝返回,詔令元健在後攔截,蠕蠕一萬騎兵追擊,元健和幾十名騎兵攻打他們,箭無虛發,所射中的都隨著弦聲而倒仆,於是撤退。元健聲威震動沙漠以北。不久跟隨平定涼州,元健功勞為多。又討伐打敗禿發保周,保周自殺,將他的首級傳送到京城;又降伏沮渠熱諱.沒有疾病而逝世,謐號為莊王。

長子良。世祖未有子,嚐曰:“兄弟之子猶子也。”親撫養之。長而壯勇多知,常參軍國大計。高宗時,襲王。拜長安鎮都大將、雍州刺史,為內都大官。薨,諡曰簡王。
兒子元仁,繼承爵位。元仁也勇敢,有父親的風采,世祖認為他奇特。後來和濮陽王閻若文謀劃作亂,被發覺,賜令自殺,封國削除。

永昌王健,泰常七年封。健姿貌魁壯,善弓馬,達兵法,所在征戰,常有大功。才藝比陳留桓王,而智略過之。從世祖破赫連昌,遂西略至木根山。討和龍,健別攻拔建德。後平叛胡白龍餘黨於西河。世祖襲蠕蠕,越涿邪山。車駕還,詔健殿後。蠕蠕萬騎追之,健與數十騎擊之,矢不虛發,所中皆應弦而斃,遂退。威震漠北。尋從平涼州,健功居多。又討破禿發保周,自殺,傳首京師;複降沮渠無諱。無疾薨,諡曰莊王。
建寧王崇,泰常七年封,被任命為輔國將軍。跟隨征討北方賊寇有功勞。高宗時,封兒子子麗為濟南王。後來和京兆王杜元寶謀反,父子都被賜令自殺。新興王元俊,泰常七年封,被任命為鎮束大將軍。年輕時善於騎馬射箭,才能技藝多。因犯法,削王爵為公。元俊喜好酒色,多違背法度。又因母親先犯罪死去,而自己被貶黜削爵,時常心懷怨恨,很有背叛的心思。後來事情泄露,被賜令自殺,封國削除。

子仁,襲。仁亦驍勇,有父風,世祖奇之。後與濮陽王閭若文謀為不軌,發覺,賜死,國除。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魏書》

《魏書》列傳
列傳·卷一 列傳·卷二 列傳·卷三 列傳·卷四 列傳·卷五 列傳·卷六 列傳·卷七 列傳·卷八 列傳·卷九 列傳·卷十 列傳·卷十一 列傳·卷十二 列傳·卷十三 列傳·卷十四 列傳·卷十五 列傳·卷十六 列傳·卷十七 列傳·卷十八 列傳·卷十九 列傳·卷二十 列傳·卷二十一 列傳·卷二十二 列傳·卷二十三 列傳·卷二十四 列傳·卷二十五 列傳·卷二十六 列傳·卷二十七 列傳·卷二十八 列傳·卷二十九 列傳·卷三十 列傳·卷三十一 列傳·卷三十二 列傳·卷三十三 列傳·卷三十四 列傳·卷三十五 列傳·卷三十六 列傳·卷三十七 列傳·卷三十八 列傳·卷三十九 列傳·卷四十 列傳·卷四十一 列傳·卷四十二 列傳·卷四十三 列傳·卷四十四 列傳·卷四十五 列傳·卷四十六 列傳·卷四十七 列傳·卷四十八 列傳·卷四十九 列傳·卷五十 列傳·卷五十一 列傳·卷五十二 列傳·卷五十三 列傳·卷五十四 列傳·卷五十五 列傳·卷五十六 列傳·卷五十七 列傳·卷五十八 列傳·卷五十九 列傳·卷六十 列傳·卷六十一 列傳·卷六十二 列傳·卷六十三 列傳·卷六十四 列傳·卷六十五 列傳·卷六十六 列傳·卷六十七 列傳·卷六十八 列傳·卷六十九 列傳·卷七十 列傳·卷七十一 列傳·卷七十二 列傳·卷七十三 列傳·卷七十四 列傳·卷七十五 列傳·卷七十六 列傳·卷七十七 列傳·卷七十八 列傳·卷七十九 列傳·卷八十 列傳·卷八十一 列傳·卷八十二 列傳·卷八十三 列傳·卷八十四 列傳·卷八十五 列傳·卷八十六 列傳·卷八十七 列傳·卷八十八 列傳·卷八十九 列傳·卷九十 列傳·卷九十一 列傳·卷九十二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