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列傳
漢代因襲秦代製度,皇帝的祖母稱太皇太後,母親稱皇太後,妃子稱皇後,其餘的多稱為夫人,隨著時代增減,不像《周禮》有夫人、嬪婦、禦妻的固定數額。魏晉相因循,時而有升降,前朝史書記載得很詳細了。
漢因秦製,帝之祖母曰太皇太後,母曰皇太後,妃曰皇後,餘則多稱夫人,隨世增損,非如《周禮》有夫人、嬪婦、禦妻之定數焉。魏晉相因,時有升降,前史言之具矣。
魏氏帝王業績的起點雖然從神元皇帝開始,但直到昭成皇帝以前,世代崇尚儉約質樸,妃嬪宮女,大都缺略,僅以次序加以稱呼。而章、平、思、昭、穆、惠、煬、烈八位皇帝,妃後沒有記載。太祖追尊祖母,都依皇帝謐號稱為皇後,開始設立中宮,其餘侍妾有的稱為夫人,多少沒有限額,但都有品級。世祖逐漸增加左右昭儀和貴人、椒房、中式幾個等級,後宮的人已漸漸多了。另外魏國舊例,將要立皇後必定使預立者親手鑄造金人,以鑄成的為吉利,不能鑄成的就不能立。又世祖、高宗因乳母辛勤撫養的恩德,都奉上尊崇的名義,雖然事情違背禮製,但看其錯誤的性質可以知道其為人很仁義。高祖修改規定內官,左右昭儀地位比照大司馬,三夫人比照三公,三嬪比照三卿,六嬪比照六卿,世婦比照中大夫,禦女比照元士。後來設置女官,掌管宮內事務。內司比照尚書令、仆射。作司、大監、女侍中三個官職比照二品官。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五個官職,比照三品官。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比照四品官,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宮女奴比照五品官。
魏氏王業之兆雖始於神元,至於昭成之前,世崇儉質,妃嬙嬪禦,率多闕焉,惟以次第為稱。而章、平、思、昭、穆、惠、煬、烈八帝,妃後無聞。太祖追尊祖妣,皆從帝諡諡為皇後,始立中宮,餘妾或稱夫人,多少無限,然皆有品次。世祖稍增左右昭儀及貴人、椒房、中式數等,後庭漸已多矣。又魏故事,將立皇後必令手鑄金人,以成者為吉,不成則不得立也。又世祖、高宗緣保母劬勞之恩,並極尊崇之義,雖事乖典禮,而觀過知仁。高祖改定內官,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禦女視元士。後置女職,以典內事。內司視尚書令、仆。作司、大監、女侍中三官視二品。監,女尚書,美人,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五官,視三品。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視四品,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視五品。
神元皇後竇氏,是沒鹿回部大人竇賓的女兒。竇賓去世前,告誡他的兩個兒子速侯、回題,命二人好好地侍奉皇帝。等竇賓去世,速侯等人想利用皇帝參加喪禮時發動變亂,計謀稍有泄露,皇帝聽到後,知道他們終究不會馴服順從,就先設法對付他們。於是在宮中埋伏勇士,早晨起來用佩刀殺死皇後,派使者乘快馬告訴速侯等人,說皇後突然逝世。速侯等人驚訝趕來奔喪,乘機拘捕而殺了他們。
神元皇後竇氏,沒鹿回部大人賓之女也。賓臨終,誡其二子速侯、回題,令善事帝。及賓卒,速侯等欲因帝會喪為變,語頗漏泄。帝聞之,知其終不奉順,乃先圖之。於是伏勇士於宮中,晨起以佩刀殺後,馳使告速侯等,言後暴崩。速侯等驚走來赴,因執而殺之。
文帝皇後封氏,生桓、穆二位皇帝,逝世很早。桓帝即位,才加以安葬。高宗初年,挖掘天淵池,獲得一方石碑銘文,其中稱桓帝安葬母親封氏,遠近奔赴會葬的有二十多萬人。有關官員稟報後,高宗命令收藏到太廟。
文帝皇後封氏,生桓、穆二帝,早崩。桓帝立,乃葬焉。高宗初,穿天淵池,獲一石銘,稱桓帝葬母封氏,遠近赴會二十餘萬人。有司以聞,命藏之太廟。
次妃蘭氏,生下兩個兒子,長子叫做元藍,死得很早;次子,就是思帝。
次妃蘭氏,生二子,長子曰藍,早卒;次子,思帝也。
擔童皇後空陋,生下三個兒子,長子叫萱擔,第二個是盤查,第三個是握童。平文皇帝逝世,皇後代理國家事務,當時人稱之為女國。皇後性情凶猛猜忌,芒塞皇童的逝世,就是皇後下的毒手。
桓帝皇後祁氏,生三子,長曰普根,次惠帝,次煬帝。平文崩,後攝國事,時人謂之女國。後性猛忌,平文之崩,後所為也。
平文皇後王氏,是廣寧人。十三歲時,因事進入宮廷,受到平文皇帝的寵幸,生下昭成帝。平文皇帝逝世,昭成帝還是嬰兒。當時國家有內難,將要殺害眾皇子。皇後將皇帝藏在褲子中,擔,人知道,禱告說:“如果天運沒有完結,你就不要出聲。”於是長時間不哭,得以避免禍難。昭成帝起初想在堡j則定都,修築城牆,建造宮室,議而未決。皇後聽說後,說:“國家自從前代,以遊牧為生。現在處於國事變亂之後,基業不穩固。如果築城池居住,一旦敵寇前來,難以倉猝轉移。”於是作罷。烈帝逝世後,國運危險,複興宏大業績,是皇後的力量。十八年逝世,安葬在書生金墮。左擔即位後,讓她在太廟配祭。
平文皇後王氏,廣寧人也。年十三,因事入宮,得幸於平文,生昭成帝。平文崩,昭成在衤強衤保。時國有內難,將害諸皇子。後匿帝於褲中,懼人知,咒曰:“若天祚未終者,汝便無聲。”遂良久不啼,得免於難。昭成初欲定都於氵壘源川,築城郭,起宮室,議不決。後聞之,曰:“國自上世,遷徙為業。今事難之後,基業未固。若城郭而居,一旦寇來,難卒遷動。”乃止。烈帝之崩,國祚殆危,興複大業,後之力也。十八年崩,葬雲中金陵。太祖即位,配饗太廟。
昭成皇後慕容氏,是元真的女兒。當初,皇帝娶元真的妹妹為妃,沒過多久就逝世了。元真又請求繼續和好,派遣大人長孫秩迎接皇後,元真送到邊境。皇後到達,得到寵愛,生下獻明帝和秦明王。皇後稟性聰明敏捷知識豐富,沉著寬厚善於決斷,專門處理宮內事務,每種主張多被采納。當初,昭成帝派遣衛辰的哥哥悉勿祈返回部落,皇後告誡悉勿祈說:“你回去,一定要高度防備衛辰,衛辰奸詐狡猾,終究要消滅你。”悉勿祈死後,他的兒子果然被衛辰殺死,結果如皇後所說。建國二十三年逝世。太祖即位後,讓她在太廟配祭。
昭成皇後慕容氏,元真之女也。初,帝納元真妹為妃,未幾而崩。元真複請繼好。遣大人長孫秩逆後,元真送於境上。後至,有寵,生獻明帝及秦明王。後性聰敏多知,沉厚善決斷,專理內事,每事多從。初,昭成遣衛辰兄悉勿祈還部落也,後戒之曰:“汝還,必深防衛辰。辰奸猾,終當滅汝。”悉勿祈死,其子果為衛辰所殺,卒如後言。建國二十三年崩。太祖即位,配饗太廟。
獻明皇後賀氏,父親叫野幹,是東部大人。皇後年輕時以容貌儀表選進束宮,生下太祖。苻洛侵入境內,皇後和太祖以及舊臣屬避難向北遷徙。不久,高車突然來擄掠,皇後坐車和太祖躲避賊寇向南走。中途車子失去銷釘,皇後畏懼,朝天禱告說:“國家的後裔,難道在遣裹滅絕嗎希望神靈扶助。”於是奔馳,車輪端正而不傾倒。行走一百多裏,到七介山南麵而得以避免禍難。
獻明皇後賀氏,父野於,東部大人。後少以容儀選入東宮,生太祖。苻洛之內侮也,後與太祖及故臣吏避難北徙。俄而,高車奄來抄掠,後乘車與太祖避賊而南。中路失轄,後懼,仰天而告曰:“國家胤胄,豈止爾絕滅也!惟神靈扶助。”遂馳,輪正不傾。行百餘裏,至七介山南而得免難。
後來劉顯派人將要謀害太祖,皇帝的姑姑是劉顯弟弟亢壟的妻子,知道逭件事,秘密地告訴皇後,梁眷也來報告禍難。皇後於是命令太祖離開。皇後夜晚請劉顯喝酒使他醉倒。到天亮,故意驚動圈中的馬匹,劉顯派人起來看馬。皇後哭著對他說:“我的幾個兒子開始都在逭裹,現在都不見了。你們誰殺了他們?”所以劉顯不許派人急追,太祖得以到達賀蘭部。人心不很歸附,皇後的堂弟外朝大人賀悅率領部落跟隨,每事以禮供奉。劉顯發怒,將要殺害皇後,皇後夜晚投奔亢婆家中,在神車中躲藏了三天,亢壟全家求情,才得以免除禍難。遇到劉顯部落混亂,才得以逃回。
後劉顯使人將害太祖,帝姑為顯弟亢泥妻,知之,密以告後,梁眷亦來告難。後乃令太祖去之。後夜飲顯使醉。向晨,故驚廄中群馬,顯使起視馬。後泣而謂曰:“吾諸子始皆在此,今盡亡失。汝等誰殺之?”故顯不使急追。太祖得至賀蘭部,群情未甚歸附。後從弟外朝大人悅,舉部隨從,供奉盡禮。顯怒,將害後。後夜奔亢泥家,匿神車中三日。亢泥舉室請救,乃得免。會劉顯部亂,始得亡歸。
後來皇後的弟弟染幹忌憚太祖得人心,起兵圍困行宮,皇後出來對染幹說:“你們現在將我放在什麼位置上,而要殺我的兒子?”染幹慚愧地離去。
後後弟染幹忌太祖之得人心,舉兵圍逼行宮。後出謂染幹曰:“汝等今安所置我,而欲殺吾子也?”染幹慚而去。
後來皇後的小兒子秦王元觚出使燕國,慕容垂留下了他。皇後因元觚不返回,憂慮掛念而患病,皇始元年逝世,這年四十六歲,合葬在盛樂的金陵。後來追加尊謐,配祭太廟。
後後少子秦王觚使於燕,慕容垂止之。後以觚不返,憂念寢疾,皇始元年崩,時年四十六,祔葬於盛樂金陵。後追加尊諡,配饗焉。
巡皇後基查旦,是基查宜的小女兒。土山平定後,進入後宮,得到寵幸。左丞相旺五堡等人奏請立皇後,皇帝依從群臣的商議,命皇後鑄造金人,鑄成後,就立了她,到郊廟祭告。封皇後的母親垂旦為遷蕩星。後來逝世。
道武皇後慕容氏,寶之季女也。中山平,入充掖庭,得幸。左丞相衛王儀等奏請立皇後,帝從群臣議,令後鑄金人,成,乃立之,告於郊廟。封後母孟為漂陽君。後崩。
道武宣穆皇後劉氏,是劉眷的女兒。登國初年,娶為夫人,生下華陰公主,後來生太宗。皇後專門處理宮內事務,很得恩寵優待,因鑄造金人不成功,所以不能登上皇後位。魏國舊例,後宮生下兒子將要立為儲君,儲君的母親都被賜令自殺。太祖末年,皇後因舊法令逝世。太宗即位,追尊謐號,在太廟配祭。從此以後宮女做了皇帝的母親,都以皇後地位配祭。
道武宣穆皇後劉氏,劉眷女也。登國初,納為夫人,生華陰公主,後生太宗。後專理內事,寵待有加,以鑄金人不成,故不得登後位。魏故事,後宮產子將為儲貳,其母皆賜死。太祖末年,後以舊法薨。太宗即位,追尊諡號,配饗太廟。自此後宮人為帝母,皆正位配饗焉。
明元昭哀皇後姚氏,是姚興的女兒,姚興封她為西平長公主。太宗用皇後的禮儀娶她,後來做夫人。皇後因為鑄造金人不成功,沒有升上尊位,然而皇帝寵愛她,出入居住,禮儀級別如同皇後。此後皇帝還想讓她登皇後位,而皇後謙讓不擔任。泰常五年逝世,皇帝追悔,贈予皇後玉璽絲帶,然後加授謐號。將她安葬在雲中的金陵。
明元昭哀皇後姚氏,姚興女也,興封西平長公主。太宗以後禮納之,後為夫人。後以鑄金人不成,未升尊位,然帝寵幸之,出入居處,禮秩如後焉。是後猶欲正位,而後謙讓不當。泰常五年薨,帝追恨之,贈皇後璽綬,而後加諡焉。葬雲中金陵。
明元密皇後杜氏,魏郡鄴縣人,是陽平王杜超的妹妹。起初以清白人家的子女選進太子宮,得到寵幸,生下世祖。等到太宗即位,任命為貴嬪。泰常五年逝世,謐號為密貴嬪,安葬在雲中的金陵。世祖即位,追尊名位謐號,在太廟配祭。又在鄴縣立太後廟,刺史四季祭祀。因魏郡是太後出生的地區,免除租調徭役。後來甘美的雨露降落廟庭。高祖時,相州刺史高閭上奏疏修建皇後廟,下詔說:“婦人由外姓而入,沒有單獨祭祀的道理,陰一定要配合陽來成就天地,沒聽說有莘的國家,設立了太姒的祭祀。這是先帝所立的廟,是一時之間的真實情感,不是治理國家的長遠製度,可以罷除祭祀。”
明元密皇後杜氏,魏郡鄴人,陽平王超之妹也。初以良家子選入太子宮,有寵,生世祖。及太宗即位,拜貴嬪。泰常五年薨,諡曰密貴嬪,葬雲中金陵。世祖即位,追尊號諡,配饗太廟。又立後廟於鄴,刺史四時薦祀。以魏郡太後所生之邑,複其調役。後甘露降於廟庭。高祖時,相州刺史高閭表修後廟。詔曰:“婦人外成,理無獨祀,陰必配陽以成天地,未聞有莘之國,立太姒之饗。此乃先皇所立,一時之至感,非經世之遠製。便可罷祀。”
在這以前,世祖的乳母寶氏,當初由於丈夫家人因事獲罪受死刑,和二個女兒一起入宮。她操行純潔周全,以禮節進退。太宗命令她做世祖的乳母。她性格仁厚慈愛,善於撫養引導。世祖感激她的恩情教導,侍奉她與親生母親沒有不同。等到即位,尊崇她為保太後,後來尊崇為皇太後,封她的弟弟漏頭為遼東王。太後訓導內外,十分有聲望。性情恬靜樸素少欲望,喜怒不顯露在臉色上,喜愛稱揚別人的善行,隱匿別人的過失。世祖征討涼州,蠕蠕吳提進犯,太後命令眾將領出擊趕走他。真君元年逝世,遣年六十三歲。韶令天下哭吊三天,太保盧魯元督察料理喪事,謐號為惠,安葬在崞山,是依從太後的意願。當初,太後曾登上崞山,回頭對左右的人說:“我撫養皇帝,敬重神靈而熱愛人民,如果死後靈魂不滅,必定不會做低賤的鬼。但我在先朝本來沒有名位次第,不能違背禮儀跟隨進陵園。造座山上,可以安葬。”所以葬在遣裹。另外在崞山建立太後的陵寢廟宇,樹碑稱頌功德。
先是,世祖保母竇氏,初以夫家坐事誅,與二女俱入宮。操行純備,進退以禮。太宗命為世祖保母。性仁慈,勤撫導。世祖感其恩訓,奉養不異所生。及即位,尊為保太後,後尊為皇太後,封其弟漏頭為遼東王。太後訓厘內外,甚有聲稱。性恬素寡欲,喜怒不形於色,好揚人之善,隱人之過。世祖征涼州,蠕蠕吳提入寇,太後命諸將擊走之。真君元年崩,時年六十三。詔天下大臨三日,太保盧魯元監護喪事,諡曰惠,葬崞山,從後意也。初,後嚐登崞山,顧謂左右曰:“吾母養帝躬,敬神而愛人,若死而不滅,必不為賤鬼。然於先朝本無位次,不可違禮以從園陵。此山之上,可以終托。”故葬焉。別立後寢廟於崞山,建碑頌德。
太武皇後赫連氏,是赫連屈丐的女兒。世祖平定鏟墮,娶皇後和她兩個妹妹都為貴人,後來立為皇後。直塞初年逝世,合葬在金墮。
太武皇後赫連氏,赫連屈丐女也。世祖平統萬,納後及二妹俱為貴人,後立為皇後。高宗初崩,祔葬金陵。
太武敬哀皇後賀氏,是代郡人。起初是夫人,生下盡塞。嫗元年逝世,追贈為貴嬪,安葬在雲生的金建。後來追加名位謐號,在太廟配祭。
太武敬哀皇後賀氏,代人也。初為夫人,生恭宗。神元年薨,追贈貴嬪,葬雲中金陵。後追加號諡,配饗太廟。
常氏量壟恭皇後鬱久閭氏,是回墓王鬱久間毗的妹妹。年輕時因選拔進入東宮,受到寵幸。真叁元年,生下直塞。坐墾末年逝世。產塞即位,追尊名位謐號。安葬在雲中的金陵,在太廟配祭.
景穆恭皇後鬱久閭氏,河東王毗妹也。少以選入東宮,有寵。真君元年,生高宗。世祖末年薨。高宗即位,追尊號諡。葬雲中金陵,配饗太廟。
高宗的乳母常氏,本來是遼西人。太延年間,因事進入宮廷,世祖挑選她哺育高宗。她慈祥和順,有辛勤保護的功勞。高宗即位後,尊崇她為保太後,不久尊崇為皇太後,在郊廟晉見。和平元年逝世,詔令天下哭吊三日,謐號為昭,安葬在廣寧磨笄山,俗語稱為鳴雞山,是太後的遺願。依照惠太後的舊例,另外建立陵寢廟宇,設置守衛陵園人戶二百家,樹立石碑頌揚功德.
高宗乳母常氏,本遼西人。太延中,以事入宮,世祖選乳高宗。慈和履順,有劬勞保護之功。高宗即位,尊為保太後,尋為皇太後,謁於郊廟。和平元年崩,詔天下大臨三日,諡曰昭,葬於廣寧磨笄山,俗謂之鳴雞山,太後遺誌也。依惠太後故事,別立寢廟,置守陵二百家,樹碑頌德。
文成文明皇後馮氏,是長樂信都人。父親馮朗,是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親是樂浪人王氏。皇後出生在長安,有神光的異彩。馮朗因事獲罪被誅殺,皇後於是進宮。世祖的左昭儀,是皇後的姑姑,一向有女性美德,對皇後撫養教導。十四歲時,高宗登位,被選為貴人,後來立為皇後。高宗逝世,按舊例:國家有大喪事,三天以後,皇帝穿戴使用的車馬器物全部加以焚燒,百官和皇後都圍繞著火堆痛哭流涕。皇後悲傷地呼叫著自己投入火中,左右的人救出她,很久才蘇醒過來。
文成文明皇後馮氏,長樂信都人也。父朗,秦、雍二州刺史、西城郡公。母樂浪王氏。後生於長安,有神光之異。朗坐事誅,後遂入宮。世祖左昭儀,後之姑也,雅有母德,撫養教訓。年十四,高宗踐極,以選為貴人,後立為皇後。高宗崩,故事:國有大喪,三日之後,禦服器物一以燒焚,百官及中宮皆號泣而臨之。後悲叫自投火中,左右救之,良久乃蘇。
顯祖即位,尊崇皇後為皇太後。丞相乙渾謀反,顯祖年僅十二歲,居住在守喪的小屋中,太後秘密定下大計,誅殺乙渾,於是臨朝聽政。等到高祖出生,太後親自撫養。此後免除製令,不處理政事。太後行為不端正,在宮內寵愛李弈,顯祖藉故誅殺李弈,太後不滿意。顯祖突然逝世,當時人說是太後謀害的。
顯祖即位,尊為皇太後。丞相乙渾謀逆,顯祖年十二,居於諒暗,太後密定大策,誅渾,遂臨朝聽政。及高祖生,太後躬親撫養。是後罷令,不聽政事。太後行不正,內寵李弈。顯祖因事誅之,太後不得意。顯祖暴崩,時言太後為之也。
承明元年,尊崇太後為太皇太後,又臨朝聽政。太後稟性聰穎練達,自進宮後,粗通文墨計算。等到登上尊位,處理各種事務。高祖下詔說:“我德行才能薄弱,幼年繼承大位,依賴太後的仁慈聖明,安定四海,要報答她的恩德,憑藉著洞達佛理,所有傷害生靈的猛禽,應該放回山林。在這片土地上為太皇太後修建佛塔。”於是罷除鷹師曹,以其地域建報德佛寺。太後和高擔在友山遊覽,觀望山,有死後安葬在這裹的心願,於是對群臣說:“舜安葬在蒼梧山,兩個妃子不隨從。難道一定要遠遠地合葬在陵墓,然後方顯得尊貴嗎?我死之後,墳就建在逭裹。”高祖於是詔令有關官員在方山修築陵墓,又建永固石室,將最終作為祭廟。太和五年開始修建,八年修成,刻石立碑,頌揚太後的功德。太後因高祖年紀尚輕,於是撰寫《勸戒歌》三百多篇,又撰寫《皇誥》十八篇,文字多不收載。太後在長安建立燕宣王廟,又在龍城建立思燕佛圖,都刻石立碑。太後又定令,家族內五廟的子孫,外戚中服總麻喪服的親屬,都得以免除賦役。性情儉約樸素,不喜好華麗的服飾,僅穿素色的絲織品而已。掌管膳食的官員送上膳食,幾案不過直徑一尺,膳食品類比舊例減少了十分之八。太後曾經因身體不適,服用青蒿的籽。膳食官員昏亂而送上稀粥,有隻壁虎在裹麵,太後舉起羹tt,舀出來。高祖在旁邊侍奉,大發脾氣,將要動用死刑,太後笑著釋放了膳食官員。
承明元年,尊曰太皇太後,複臨朝聽政。太後性聰達,自入宮掖,粗學書計。及登尊極,省決萬機。高祖詔曰:“朕以虛寡,幼纂寶曆,仰恃慈明,緝寧四海。欲報之德,正覺是憑,諸鷙鳥傷生之類,宜放之山林。其以此地為太皇太後經始靈塔。”於是罷鷹師曹,以其地為報德佛寺。太後與高祖遊於方山,顧瞻川阜,有終焉之誌。因謂群臣曰:“舜葬蒼梧,二妃不從。豈必遠祔山陵,然後為貴哉!吾百年之後,神其安此。”高祖乃詔有司營建壽陵於方山,又起永固石室,將終為清廟焉。太和五年起作,八年而成,刊石立碑,頌太後功德。太後以高祖富於春秋,乃作《勸戒歌》三百餘章,又作《皇誥》十八篇,文多不載。太後立文宣王廟於長安,又立思燕佛圖於龍城,皆刊石立碑。太後又製:內屬五廟之孫,外戚六親緦麻,皆受複除。性儉素,不好華飾,躬禦縵繒而已。宰人上膳,案裁徑尺,羞膳滋味減於故事十分之八。太後嚐以體不安,服庵{艸閭}子。宰人昏而進粥,有蝘蜓在焉,後舉匕得之。高祖侍側,大怒,將加極罰。太後笑而釋之。
自從太後臨朝專擅朝政,高祖性情孝順謹慎,不參與決斷,事情不分大小,全部稟報給太後。太後很有智慧謀略,猜忌殘忍,能夠做大事,生殺賞罰,在片刻之間就決斷,多不征求高擔的意見。所以作威作福,震動宮廷內外。因此杞道德、王遇、退繭、董丞塑等人從低賤的宦官中提拔,一年之中就到王公;王散出入於宮中,數年間就成為宰輔,賞賜財物布帛以千萬上億計數,賜予金書鐵券,給與不受死刑的韶書。李衝雖然以才能受任用,也由於在宮內受寵,秘密給予他賞賜,不計其數。皇後性情嚴厲精明,她對所寵愛的人,也不加以放縱。左右的人犯了很小的過錯,動不動就責打,多至一百多棒,少也幾十棒。然而仝陸不記仇,不久又對待別人如當初一樣,有的因此更加富有尊貴。所以人人懷著獲利的欲望,到死都不想退避。
自太後臨朝專政,高祖雅性孝謹,不欲參決,事無巨細,一稟於太後。太後多智略,猜忍,能行大事,生殺賞罰,決之俄頃,多有不關高祖者。是以威福兼作,震動內外。故杞道德、王遇、張祐、苻承祖等拔自微閹,歲中而至王公;王叡出入臥內,數年便為宰輔,賞賚財帛以千萬億計,金書鐵券,許以不死之詔。李衝雖以器能受任,亦由見寵帷幄,密加錫賚,不可勝數。後性嚴明,假有寵待,亦無所縱。左右纖介之愆,動加捶楚,多至百餘,少亦數十。然性不宿憾,尋亦待之如初,或因此更加富貴。是以人人懷於利欲,至死而不思退。
太後曾和直擔前往靈泉池,宴請群臣和藩國的使者、各地的魁首,各讓他們表演地方舞蹈.直祖率領群臣祝壽,太後欣然吟詩作歌,皇帝也作歌相和,於是命群臣各談自己的心意,這時作歌相和的有九十人。
太後曾與高祖幸靈泉池,燕群臣及籓國使人、諸方渠帥,各令為其方舞。高祖帥群臣上壽,太後忻然作歌,帝亦和歌。遂命群臣各言其誌,於是和歌者九十人。
太後對外尊重深孚眾望的元丕、遊明根等人,頒發賞賜金銀布帛和車馬,每到褒揚王敬等人時,都招來元丕等人參與其中,以顯示沒有私心。又自以為有過失,畏懼別人議論自己,稍微有猜疑顧忌,就被殺戮。直到太後逝世,高祖不知自己的生母。至於如李欣、李惠之類,受猜疑嫌隙而滅亡的有十多家,死的幾百人,大都冤枉,天下人為他們感到冤屈。
太後外禮民望元丕、遊明根等,頒賜金帛輿馬。每至褒美叡等,皆引丕等參之,以示無私。又自以過失,懼人議己,小有疑忌,便見誅戮。迄後之崩,高祖不知所生。至如李、李惠之徒,猜嫌覆滅者十餘家,死者數百人,率多枉濫,天下冤之。
十四年,在太和殿逝世,這年四十九歲。遣天,有些雄性野雞聚集在太華殿。高祖五天茶飯不進口,悲哀思念超過禮儀。謐號為文明太皇太後。安葬在永固陵,高祖中午返回,在鑒玄殿祭奠。下詔說:“如遵從旨意喪事從簡,不能表達我無窮的哀思;如盡情依禮,則損傷節儉辦喪事的德行。反複思考,倍加悲痛。另外陵墓的規格,也有既定的規定,內層一丈見方,外部僅僅遮住墓室,遣對孝子的心是不能滿足的,墓室中可達到二丈。墳墓不能超過三十多步。現在因陵墓是萬代所景仰,再增為六十步。辜負臨終旨意,更加悲痛欲絕。墓室的大小,棺槨的質樸儉約,不設陪葬物品,以至素帳、坐褥、瓷器瓦器之類物品,也都不設置。這都遵照先人誌願,依從冊令,一起奉行喪事。遣願有依從的有違背的,不理解的人或許感到奇怪。棺槨的裹麵,墓室的內部,是聖明靈魂的居所,所以一一奉行遵守,昭明儉約的德行。其餘外部的事,有的不依從,是表達悲痛思念的心情。現宣告遠近,遍告各官府,上表明教誨節儉的美德,下顯示違背遣令的過失。”等到百日祭禮後,孝文帝穿喪服,左右的侍臣跟著穿,三公以下穿喪服的朝廷官員,改穿一周年祭禮時所穿的白絹喪服,七品以下官員除去喪服穿平服裝。在太和殿設置合祭,公卿以下官員開始料理公事。高祖哀傷過度而消瘦,斷絕酒肉,三年不與後妃同房。
十四年,崩於太和殿,時年四十九。其日,有雄雉集於太華殿。高祖酌飲不入口五日,毀慕過禮。諡曰文明太皇太後,葬於永固陵。日中而反,虞於鑒玄殿。詔曰:“尊旨從儉,不申罔極之痛;稱情允禮,仰損儉訓之德。進退思惟,倍用崩感。又山陵之節,亦有成命:內則方丈,外裁掩坎;脫於孝子之心有所不盡者,室中可二丈,墳不得過三十餘步。今以山陵萬世所仰,複廣為六十步。辜負遺旨,益以痛絕。其幽房大小,棺槨質約,不設明器。至於素帳、縵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此則遵先誌,從冊令,俱奉遺事。而有從有違,未達者或以致怪。梓宮之裏,玄堂之內,聖靈所憑,是以一一奉遵,仰昭儉德。其餘外事,有所不從,以盡痛慕之情。其宣示遠近,著告群司,上明儉誨之善,下彰違命之失。”及卒哭,孝文服衰,近臣從服,三司已下外臣衰服者,變服就練,七品已下盡除即吉。設祔祭於太和殿,公卿已下始親公事。高祖毀瘠,絕酒肉,不內禦者三年。
當初,高祖孝順太後,就在永固陵東北一百多裏的地方,預先營建陵墓,有死後陪伴太後的心願。等到遷往洛陽,就自己指定湣水西麵作為建築陵墓的地方,而方山空著的陵墓至今還保存著,稱作“萬年堂”。
初,高祖孝於太後,乃於永固陵東北裏餘,豫營壽宮,有終焉瞻望之誌。及遷洛陽,乃自表纏西以為山園之所,而方山虛宮至今猶存,號曰“萬年堂”雲。
主盛元皇後奎旦,梁周墓瑟人,是墮.旦王李峻的妹妹。皇後出生時,有別於常人,父親方叔常說這女兒將要大貴。等到成人,姿容美麗。世祖向南征討,永昌王元仁出兵到壽春,軍隊到皇後的家,因之得到皇後。等到元仁鎮守長安,遇事被殺,皇後和他家的人被押送到平城宮。高宗登上白樓看見她,認為她很美麗,對身邊的人說:“這個婦人美嗎?”身邊的人都說:“美。”就下樓台,皇後在旁室中得到高宗的寵幸,於是懷孕。常太後後來詢問皇後,皇後說:“得到皇帝的寵幸,隨後懷孕。”當時守護庫房的人也私下在牆壁上記下遣件事,另外加以檢驗查問,都相符合。等到生下顯祖,任命為貴人。太安二年,太後下令依照舊例賜令自殺,命皇後詳細列舉在南方的兄弟和所結拜的同宗的哥哥洪之,都加以托付。到訣別時,每一稱述兄弟,就捶胸痛哭,於是逝世。後來追謐為元皇後,安葬在金陵,在太廟配祭。
文成元皇後李氏,梁國蒙縣人,頓丘王峻之妹也。後之生也,有異於常,父方叔恆言此女當大貴。及長,姿質美麗。世祖南征,永昌王仁出壽春,軍至後宅,因得後。及仁鎮長安,遇事誅,後與其家人送平城宮。高宗登白樓望見,美之,謂左右曰:“此婦人佳乎?”左右鹹曰“然”。乃下台,後得幸於齋庫中,遂有娠。常太後後問後,後雲:“為帝所幸,仍有娠。”時守庫者亦私書壁記之,別加驗問,皆相符同。及生顯祖,拜貴人。太安二年,太後令依故事,令後具條記在南兄弟及引所結宗兄洪之,悉以付托。臨訣,每一稱兄弟,輒拊胸慟泣,遂薨。後諡曰元皇後,葬金陵,配饗太廟。
盧這思皇後奎旦,土山叁喜人,是直登王奎蠱的女兒。她姿容美麗德行善良,十八歲時,被挑選進東宮。題擔即位,任命為夫人,生下直狙。皇壘三年逝世,上下無不哀悼惋惜。安葬在金陸。丞塱元年追尊名位謐號,在太廟配祭。孝文貞皇後林氏,是平原人。叔父金閻,從宦官中得到提拔,得到常太後的寵信,官位到尚書、王涼公。金閭的哥哥林勝擔任平涼太守。金間,顯祖初年擔任定州刺史。不久被乙渾誅殺,兄弟都死了。林勝沒有兒子,有兩個女兒,進入後宮。皇後姿色美麗,受到高祖的寵幸,生下皇子五恂。因元恂將立為太子,太和七年皇後依舊製度當自殺。高祖仁慈,不想因循前代舊例,而稟報文明太後,結果沒如願。謐號為貞皇後,安葬在金壁。等到五恂因罪被賜自殺,有關官員奏請追廢皇後為平民。
獻文思皇後李氏,中山安喜人,南郡王惠之女也。姿德婉淑,年十八,以選入東宮。顯祖即位,為夫人,生高祖。皇興三年薨,上下莫不悼惜。葬金陵。承明元年追崇號諡,配饗太廟。
芝塞廢皇後遇氐,是太師蠍的女兒。去和十七年,高祖完成喪禮後,太尉元丕等人上奏因長秋宮沒建立,六宮沒有主宰,請求確定皇後地位。高祖聽從建議,立馮氏為皇後。高祖每事遵循典章禮製,皇後和夫人、嬪妃以下侍寢都按次序進宮。皇帝向南征伐,皇後留在京城。高祖又向南征伐,皇後率領六宮遷移到洛陽。到皇後的父親馮熙、哥哥馮誕逝世後,高祖寫信慰問來敘述哀傷的心情。等到皇帝回到洛陽,恩遇十分優厚。高祖後來又招引皇後的姐姐昭儀到洛陽,逐漸受寵愛,對皇後的禮遇喜愛逐漸衰減。昭儀自認為年歲大,而且先入宮廷,一向受到恩寵顧念,輕視皇後而不履行侍妾禮節。皇後雖然稟性不忌妒,但是時而有慚愧遣憾的神色。昭儀謀劃做皇後,千方百計地誣陷離間。不久廢黜皇後為平民。.皇後忠貞謹慎有德操,於是做修行學佛的女尼。後來死在瑤光佛寺。
孝文貞皇後林氏,平原人也。叔父金閭,起自閹官,有寵於常太後,官至尚書、平涼公。金閭兄勝為平涼太守。金閭,顯祖初為定州刺史。未幾為乙渾所誅,兄弟皆死。勝無子,有二女,入掖庭。後容色美麗,得幸於高祖,生皇子恂。以恂將為儲貳,太和七年後依舊製薨。高祖仁恕,不欲襲前事,而稟文明太後意,故不果行。諡曰貞皇後,葬金陵。及恂以罪賜死,有司奏追廢後為庶人。
壟塞幽皇後,也是遇墨的女兒。母親是鱟墾,本來出身低賤,得到蛆的寵幸,蛆的元妃公主逝世後,就主管家中事務。生下皇後和北王公遇墾。文明太皇太後想要家庭世代尊貴寵信,就挑選馮熙的兩個女兒一起入宮,遣年十四歲。其中一個死得早。皇後有姿容媚態,格外受寵幸.不久患病,文明太後於是派她回家為尼姑,宣祖還是留戀著她。一年多後太後逝世。高擔服喪期滿,很是存心地訪求她,又聽說皇後過去的病已痊愈,派遣宦官雙三念帶皇帝書信慰問,於是迎往盜屋。到達後,寵愛超過當初,當晚獨自侍寢,宮女很少再進宮侍奉。任命為左昭儀,後來立為皇後。
孝文廢皇後馮氏,太師熙之女也。太和十七年,高祖既終喪,太尉元丕等表以長秋未建,六宮無主,請正內位。高祖從之,立後為皇後。高祖每遵典禮,後及夫、嬪以下接禦皆以次進。車駕南伐,後留京師。高祖又南征,後率六宮遷洛陽。及後父熙、兄誕薨,高祖為書慰以敘哀情。及車駕還洛,恩遇甚厚。高祖後重引後姊昭儀至洛,稍有寵,後禮愛漸衰。昭儀自以年長,且前入宮掖,素見待念,輕後而不率妾禮。後雖性不妒忌,時有愧恨之色。昭儀規為內主,譖構百端。尋廢後為庶人。後貞謹有德操,遂為練行尼。後終於瑤光佛寺。
開始因病歸來,頗有失去婦德的傳聞,高祖連年南征,皇後就和宮廷官員高菩薩私下淫亂。等到直擔在邊盧患病,皇後便公然露出醜態,中常侍雙苤等人做她的心腹。中常侍劇鵬規勸不聽從,憤恨畏懼而死。這時,彭城公主,是宋王窒她的兒媳婦,年輕寡居。北平公馮夙,是皇後的同母弟弟,皇後向高祖為他求婚,高祖準許了.公主立誌不願意,皇後要強迫她。離成婚僅幾天了,公主秘密和侍婢以及家中仆人十多人,乘坐輕便車,冒著大雨,趕赴懸瓠晉見高祖,自述自己的心意,乘便說起皇後和菩薩淫亂的情狀。高祖聽說後震駭驚訝,沒有全信而封鎖這件事密而不發,惟獨彭城王在左右侍奉疾病,全部知道這件事。
孝文幽皇後,亦馮熙女。母曰常氏,本微賤,得幸於熙,熙元妃公主薨後,遂主家事。生後與北平公夙。文明太皇太後欲家世貴寵,乃簡熙二女俱入掖庭,時年十四。其一早卒。後有姿媚,偏見愛幸。未幾疾病,文明太後乃遣還家為尼。高祖猶留念焉。歲餘而太後崩。高祖服終,頗存訪之。又聞後素疹痊除,遣閹官雙三念璽書勞問,遂迎赴洛陽。及至,寵愛過初,專寢當夕,宮人稀複進見。拜為左昭儀,後立為皇後。
此後,皇後漸漸憂慮恐懼,和母親常氏請求女巫,禱告厭勝沒有什麼不做,希望高祖一病不起,一旦今後能像文明太後輔佐少主稱製命那樣,賞賜報答不計其數。又取馬牛羊在宮中做妖邪的祭祀,假稱祈求福祉,實際上專做旁門左道。母親常氏有時自己前往宮中,有時派遣侍婢和女巫相來往。高祖從豫州向北前往鄴城,皇後擔心高祖返回被整治檢查,更加心懷恐怖,急派宦官前去托稱詢問病情,都賜給衣服,殷勤地拜托,不要使醜事泄露。也派雙蒙同行,觀察所派人是否可信。然而僅有小黃門蘇興壽秘密陳述事情經過,高祖詢問清原委,下令他不要泄露。到達洛陽,拘捕拷問菩薩、雙蒙等六人,互相驗證檢舉,全部獲知皇後的事情。
始以疾歸,頗有失德之聞。高祖頻歲南征,後遂與中官高菩薩私亂。及高祖在汝南不豫,後便公然醜恣,中常侍雙蒙等為其心腹。中常侍劇鵬諫而不從,憤懼致死。是時,彭城公主,宋王劉昶子婦也,年少嫠居。北平公馮夙,後之同母弟也,後求婚於高祖,高祖許之。公主誌不願,後欲強之。婚有日矣,公主密與侍婢及家僮十餘人,乘輕車,冒霖雨,赴懸瓠奉謁高祖,自陳本意,因言後與菩薩亂狀。高祖聞而駭愕,未之全信而秘匿之,惟彭城王侍疾左右,具知其事。此後,後漸憂懼,與母常氏求托女巫,禱厭無所不至,願高祖疾不起,一旦得如文明太後輔少主稱命者,賞報不貲。又取三牲宮中妖祠,假言祈福,專為左導。母常或自詣宮中,或遣侍婢與相報答。高祖自豫州北幸鄴,後慮還見治檢,彌懷危怖,驟令閹人托參起居,皆賜之衣裳,殷勤托寄,勿使漏泄。亦令雙蒙充行,省其信不。然惟小黃門蘇興壽密陳委曲。高祖問其本末,敕以勿泄。至洛,執問菩薩、雙蒙等六人,迭相證舉,具得情狀。高祖以疾臥含溫室,夜引後,並列菩薩等於戶外。後臨入,令閹人搜衣中,稍有寸刃便斬。後頓首泣謝,乃賜坐東楹,去禦筵二丈餘。高祖令菩薩等陳狀,又讓後曰:“汝母有妖術,可具言之。”後乞屏左右,有所密啟。高祖敕中侍悉出,唯令長秋卿白整在側,取衛直刀柱之。後猶不言。高祖乃以綿堅塞整耳,自小語呼整再三,無所應,乃令後言。事隱,人莫知之。高祖乃喚彭城、北海二王令入坐,言:“昔是汝嫂,今乃他人,但入勿避。”二王固辭,不獲命。及入,高祖雲:“此老嫗乃欲白刃插我肋上!可窮問本末,勿有所難。”高祖深自引過,致愧二王。又雲:“馮家女不能複相廢逐,且使在宮中空坐,有心乃能自死,汝等勿謂吾猶有情也。”高祖素至孝,猶以文明太後故,未便行廢。良久,二王出,乃賜後辭死訣。再拜稽首,涕泣歔欷。令入東房。及入宮後,帝命閹人有所問於後。後罵曰:“天子婦,親麵對,豈令汝傳也!”高祖怒,敕後母常入,示與後狀,常撻之百餘乃止。高祖尋南伐,後留京師。雖以罪失寵,而夫人嬪妾奉之如法。惟令世宗在東宮,無朝謁之事。高祖疾甚,謂彭城王勰曰:“後宮久乖陰德,自絕於天。若不早為之所,恐成漢末故事。吾死之後,可賜自盡別宮,葬以後禮,庶掩馮門之大過。”高祖崩,梓宮達魯陽,乃行遺詔。北海王詳奉宣遺旨,長秋卿白整等入授後藥。後走呼不肯引決,曰:“官豈有此也,是諸王輩殺我耳!”整等執持,強之,乃含椒而盡。殯以後禮。梓宮次洛南,鹹陽王禧等知審死,相視曰:“若無遺詔,我兄弟亦當作計去之,豈可令失行婦人宰製天下,殺我輩也。”諡曰幽皇後,葬長陵塋內。
高祖因病睡在含溫室,夜晚召喚皇後,並排列菩薩等人在門外。皇後要進去時,命宦官搜索她的衣服,衹要有一寸的刀子就殺頭。皇後叩頭哭泣認罪,於是賜她坐在束楹邊,離皇帝的坐具二丈多。高祖命令菩薩等人陳述事情,又責備皇後說:“你的母親有妖術,可詳細講出來。”皇後請求屏退左右的人,有事情密告。高祖命宮中侍臣全部出去,僅命長秋卿白整在旁邊,取出衛直刀指著她,皇後還不講。高祖於是用綿嚴實地堵住直整的耳朵,親自小聲再三地呼喚白整,沒有反應,就命皇後講。事情隱秘,人們不能得知。高擔於是呼喚塹城、;隨二王讓他們進去坐,說:“她從前是你們的嫂子,現在是旁人,盡管進來不要回避。”二王執意推辭,不準許。等到進去,宣祖說:“這個老婆娘竟要用白刀子插在我的肋骨上可以推究事情的始終,不要有所畏難。”直擔深深地承認自己的過失,向二王表示歉意。又說:“馮家女子不能又加以廢黜,暫且讓她在宮中空坐,有,就能自己尋死,你們不要說我還對她有情意。”高祖一向至誠孝順,還以文明太後的緣故,沒有馬上廢黜。很久後,二王出來,於是賜令皇後告辭誓不再見。皇後兩次叩頭至地,哭泣歎息。命皇後進入束房。等到進宮後,皇帝命宦官對皇後詢問一些事情,皇後罵宦官說:“天子的媳婦,親自麵談,難道讓你傳話?”高祖發怒,命令皇後的母親常氏進宮,給予皇後棍棒,常氏打了一百多棒才住手。高祖不久向南征伐,皇後留在京城,雖然因犯罪失去寵信,但夫人嬪妾仍依法度侍奉她,僅命令世宗在束宮,沒有朝見拜謁的事。
孝文昭皇後高氏,司徒公肇之妹也。父揚,母蓋氏,凡四男三女,皆生於東裔。高祖初,乃舉室西歸,達龍城鎮,鎮表後德色婉豔,任充宮掖。及至,文明太後親幸北部曹,見後姿貌,奇之,遂入掖庭,時年十三。
高祖病重,對彭城王元勰說:“後宮長久違背婦德,自絕於天道。如不早處置她,恐怕釀成漢朝末年的舊局麵。我死之後,可賜令她在另外的宮室自盡,以皇後禮儀安葬,希望掩藏馮家的大過失。”高祖逝世,棺材到魯陽,才執行遣詔。北海王元詳奉令宣讀遺詔,長秋卿白整等人進宮授予毒藥給皇後,皇後跑著呼叫不肯自殺,說:“皇帝哪有這個遣令?這是一些侯王殺我而已!”白整等人捉住她,強迫她,才含酒藥而自盡。以皇後禮儀安葬。棺材停在洛水南,鹹陽王元禧等人知道皇後的確已死,相互望著說:“如果沒有遣詔,我們兄弟也將想辦法除掉她,哪能讓失去德行的婦人統治天下,殺死我們呢?”定謐號為幽皇後,安葬在長陵的墓地內。
初,後幼曾夢在堂內立,而日光自窗中照之,灼灼而熱,後東西避之,光猶斜照不已。如是數夕,後自怪之,以白其父揚,揚以問遼東人閔宗。宗曰:“此奇徵也,貴不可言。”揚曰:“何以知之?”宗曰:“夫日者,君人之德,帝王之象也。光照女身,必有恩命及之。女避猶照者,主上來求,女不獲已也。昔有夢月入懷,猶生天子,況日照之徵。此女必將被帝命,誕育人君之象也。”遂生世宗。後生廣平王懷,次長樂公主。及馮昭儀寵盛,密有母養世宗之意。後自代如洛陽,暴薨於汲郡之共縣,或雲昭儀遣人賊後也。世宗之為皇太子,三日一朝幽後,後拊念慈愛有加。高祖出征,世宗入朝,必久留後宮,親視櫛沐,母導隆備。
孝文昭皇後高氏,是司徒公高肇的妹妹。父親高颺,母親蓋氏,共有四男三女,都出生在東方疆域。高祖初年,才全家向西歸附,到達龍城鎮,鎮將上奏皇後德行善良姿色豔麗,可進入後宮。等到達後,文明太後親自前往北部曹,看到皇後的姿容,認為她很奇特,於是進入宮廷,這年十三歲。
其後有司奏請加昭儀號,諡曰文昭貴人,高祖從之。世宗踐阼,追尊配饗。後先葬城西長陵東南,陵製卑局。因就起山陵,號終寧陵,置邑戶五百家。肅宗詔曰:“文昭皇太後,德協坤儀,美符文姒,作合高祖,實誕英聖,而夙世淪暉,孤塋弗祔。先帝孝感自衷,遷奉未遂,永言哀恨,義結幽明。廢呂尊薄,禮伸漢代。”又詔曰:“文昭皇太後尊配高祖,祔廟定號,促令遷奉,自終及始,太後當主,可更上尊號稱太皇太後,以同漢晉之典,正姑婦之禮。廟號如舊。”文昭遷靈櫬於長陵兆西北六十步。初開終寧陵數丈,於梓宮上獲大蛇長丈餘,黑色,頭有“王”字,蟄而不動。靈櫬既遷,置蛇舊處。
當初,皇後幼小時曾經夢見站在堂屋內,而太陽光從窗戶中照耀她,鮮明而炙熱,皇後東西躲避,陽光還是斜照不止。如此幾個晚上,皇後自己感到奇怪,就告訴父親高颺,高颺就這事詢問遼東人閔宗。閔宗說:“這是奇特的征兆,尊貴不可言說。”高颺說:“憑什麼知道呢?”閔宗說:“太陽,是君主的德性,帝王的象征。光芒照在女兒身上,一定有恩德冊命加在她身上.女兒避讓還照耀,是君主前來求婚,女兒不得已。從前有人夢見月亮進入懷中,還生下天子,何況是太陽照耀的征兆呢?這個女兒必將接受皇帝冊命,有生育君主的跡象。”於是生下世宗。後來生下廣平王元懷,又生長樂公主。等到馮昭儀極為受寵時,秘密地有撫養世宗的心意,皇後從代京到洛陽,在汲郡的共縣突然逝世,有人說是昭儀派人殺害了皇後。世宗做皇太子時,三天朝見一次幽後,皇後對她極為愛護。高祖出征,世宗入宮朝見,一定長久留在後宮,皇後親自看護梳洗,做母親的道義很完備。
宣武順皇後於氏,太尉烈弟勁之女也。世宗始親政事,烈時為領軍,總心膂之任,以嬪禦未備,因左右諷諭,稱後有容德,世宗乃迎入為貴人。時年十四,甚見寵愛,立為皇後,謁於太廟。後靜默寬容,性不妒忌,生皇子昌,三歲夭歿。其後暴崩,宮禁事秘,莫能知悉,而世議歸咎於高夫人。葬永泰陵,諡曰順皇後。
其後有關官員奏請加授昭儀名號,定謐號為文昭貴人,高祖聽從奏議。世宗即位,追尊名位謐號並入太廟配祭。
宣武皇後高氏,文昭皇後弟偃之女也。世宗納為貴人,生皇子,早夭,又生建德公主。後拜為皇後,甚見禮重。性妒忌,宮人希得進禦。及肅宗即位,上尊號曰皇太後。尋為尼,居瑤光寺,非大節慶,不入宮中。建德公主始五六歲,靈太後恆置左右,撫愛之。神龜元年,太後出覲母武邑君。時天文有變,靈太後欲以後當禍,是夜暴崩,天下冤之。喪還瑤光佛寺,嬪葬皆以尼禮。初,高祖幽後之寵也,欲專其愛,後宮接禦,多見阻遏。高祖時言於近臣,稱婦人妒防,雖王者亦不能免,況士庶乎?世宗暮年,高後悍忌,夫人嬪禦有至帝崩不蒙侍接者。由是在洛二世,二十餘年,皇子全育者,惟肅宗而已。
皇後先安葬在城西長陵的東南,陵墓規格卑下局促。於是在原地建陵園,稱為終寧陵,設置守陵人戶五百家。盡塞下韶說:“文昭皇太後,德行協和婦道,美好同於塞蛆,婚配壺擔哺育英才,而前世光輝沉淪,孤墓不合葬。先帝孝道感應發自內心,遷移未完成,言念哀傷遣憾,道義連結陰陽兩界。廢呂氏尊薄氏,禮儀已顯明於漢代。”又下詔說:“文昭皇太後尊崇與高祖相配,合祭廟庭議定名號,現命令趕快遷移,自始至終,太後當為主婦,可重上尊號為太皇太後,以同於漢晉的典章,端正婆媳的禮儀。廟號照舊。”文昭遷棺槨到長陵墓域西北六十步。起初挖開終寧陵幾丈,在棺材上獲取一條長一丈多長的大蛇,黑顏色,頭上有“王”字,蟄伏著不動。棺槨遷移後,將蛇放回原處。
宣武靈皇後胡氏,安定臨涇人,司徒國珍女也。母皇甫氏,產後之日,赤光四照。京兆山北縣有趙胡者,善於卜相,國珍問之。胡雲:“賢女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過三人知也。”後姑為尼,頗能講道,世宗初,入講禁中。積數歲,諷左右稱後姿行,世宗聞之,乃召入掖庭為承華世婦。而椒掖之中,以國舊製,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唯後每謂夫人等言:“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緣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塚嫡乎?”及肅宗在孕,同列猶以故事相恐,勸為諸計。後固意確然,幽夜獨誓雲:“但使所懷是男,次第當長子,子生身死,所不辭也。”既誕肅宗,進為充華嬪。先是,世宗頻喪皇子,自以春秋長矣,深加慎護。為擇乳保,皆取良家宜子者,養於別宮,皇後及充華嬪皆莫得而撫視焉。及肅宗踐阼,尊後為皇太妃,後尊為皇太後。臨朝聽政,猶稱殿下,下令行事。後改令稱詔,群臣上書曰陛下,自稱曰朕。太後以肅宗衝幼,未堪親祭,欲傍《周禮》夫人與君交獻之義,代行祭禮,訪尋故式。門下召禮官、博士議,以為不可。而太後欲以幃幔自鄣,觀三公行事,重問侍中崔光。光便據漢和熹鄧後薦祭故事,太後大悅,遂攝行初祀。
宣武順皇後於氏,是太尉於烈的弟弟於勁的女兒。世宗開始親自處理政事,於烈當時任領軍,總管心腹的重任,因妃嬪侍妾不充足,利用左右的人委婉勸說,稱皇後有姿色德行,世宗於是迎入宮中為貴人。這年十四歲,十分受寵愛,立為皇後,到太廟拜謁。皇後沉靜寬容,性情不忌妒,生下皇子元昌,三歲時夭折。皇後後來突然逝世,宮內事情秘密,不能全知,而世人議論歸咎於高夫人。安葬在永泰陵,謐號為順皇後。
太後性聰悟,多才藝,姑既為尼,幼相依托,略得佛經大義。親覽萬機,手筆斷決。幸西林園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罰之。又自射針孔,中之。大悅,賜左右布帛有差。先是,太後敕造申訟車,時禦焉,出自雲龍大司馬門,從宮西北,入自千秋門,以納冤訟。又親策孝秀、州郡計吏於朝堂。太後與肅宗幸華林園,宴群臣於都亭曲水,令王公已下各賦七言詩。太後詩曰:“化光造物含氣貞。”帝詩曰:“恭己無為賴慈英。”王公已下賜帛有差。
宣武皇後高氏,足文昭皇後的弟弟高偃的女兒。世宗娶為貴人,生下皇子,早死,又生建德公主。後來冊命為皇後,十分受禮待重視。性格忌妒,宮人很少能進宮侍奉皇帝。等肅宗即位,上尊號為皇太後.不久做尼姑,住在瑤光寺,不是大節,不進入宮中。建德公主剛五六歲,靈太後時常放在身邊,撫養喜愛她。神龜元年,太後出宮拜見母親武邑君。當時天象有變化,靈太後想以皇後承受禍患,這夜突然逝世,天下人為她感到冤屈。屍體送回瑤光佛寺,出殯安葬都用尼姑的禮節。當初,高祖幽後受寵時,想獨受喜愛,後宮妃妾與皇帝同房,多被阻止。高祖當時對侍臣談話,稱婦人忌妒提防,即使帝王也不能免除,何況是士人平民呢?世宗晚年,高後強悍忌妒,夫人侍妾有到皇帝逝世還不獲侍寢機會的。因此在洛陽二代,二十多年,長大成人的皇子,僅有肅宗一人而已。
太後父薨,百僚表請公除,太後不許。尋幸永寧寺,親建刹於九級之基,僧尼士女赴者數萬人。及改葬文昭高後,太後不欲令肅宗主事,乃自為喪主,出至終寧陵,親奠遣事,還哭於太極殿。至於訖事,皆自主焉。後幸嵩高山,夫人、九嬪、公主已下從者數百人,升於頂中。廢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列。後幸左藏,王公、嬪、主已下從者百餘人,皆令任力負布絹,即以賜之,多者過二百匹,少者百餘匹。唯長樂公主手持絹二十匹而出,示不異眾而無勞也。世稱共廉。儀同、陳留公李崇,章武王融並以所負過多,顛仆於地,崇乃傷腰,融至損腳。時人為之語曰:“陳留、章武,傷腰折股。貪人敗類,穢我明主。”尋幸闕口溫水,登雞頭山,自射象牙簪,一發中之,敕示文武。
宣武靈皇後直巡,塞宣墮逕人,是司徒凰趁的女兒。母親皇直旦,生皇後的那天,紅光四射。塞韭山北縣有個叫趙翅的人,善於卜卦相麵,凰壁詢問他。趟塑說:“令愛有大貴的相貌,將要成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的主宰。不要超過三個人知道.”皇後的姑姑做尼姑,很能講解佛理,:吐塞初年,進入宮廷講授。過了幾年,暗示左右的人稱說皇後的容貌德行,世宗聽說後,就召進後宮做承華世婦。而宮廷之中,按照國家的舊日製度,相互祈求祝禱,都希望生諸王、公主,不希望生太子。僅皇後常對夫人等說:“天子怎可獨獨沒有兒子,為什麼畏懼自己的死而使皇家不養育嫡長子呢?”等到懷上肅宗,同伴們還因舊例為她恐懼,勸她想辦法打掉。皇後拿定主意不動搖,半夜一個人發誓說:“但願所懷的是男孩,按次序將成為長子,兒子生下我被處死,我也在所不辭。”生下肅宗後,升為充華嬪。在這以前,世塞頻繁地夭折皇子,自認為年紀已大,特別加以謹慎照料。為肅宗選乳母保姆,都選取良家善養男孩的婦女。在另外的宮室中撫養,皇後和充華嬪都不能撫育看護。
時太後得誌,逼幸清河王懌,淫亂肆情,為天下所惡。領軍元叉、長秋卿劉騰等奉肅宗於顯陽殿,幽太後於北宮,於禁中殺懌。其後太後從子都統僧敬與備身左右張車渠等數十人,謀殺叉,複奉太後臨朝。事不克,僧敬坐徙邊,車渠等死,胡氏多免黜。後肅宗朝太後於西林園,宴文武侍臣,飲至日夕。叉乃起至太後前,自陳外雲太後欲害己及騰。太後答雲“無此語”。遂至於極昏。太後乃起執肅宗手下堂,言:“母子不聚久,今暮共一宿,諸大臣送我入。”太後與肅宗向東北小閣,左衛將軍奚康生謀欲殺叉,不果。
等到肅宗登位,尊崇皇後為皇太妃,後來尊崇為皇太後。臨朝聽政,大臣還稱她為殿下,下令處理事務。後來改令稱為詔,群臣上奏疏稱陛下,她自稱為朕。太後因肅宗幼小,不能親自祭祀,想依照《周禮》中夫人與君主交相奉獻的義理,代肅宗進行祭禮,尋訪過去的樣板。門下省召集禮官、博士商議,認為不可以。而太後想用繒帛遮住自己,觀看三公料理事情,再詢問侍中崔光.崔光就依據漢朝和熹鄧後進獻祭品的舊例讚同,太後大喜,於是代行最初的祭祀。
自劉騰死,叉又寬怠。太後與肅宗及高陽王雍為計,解叉領軍。太後複臨朝,大赦改元。自是朝政疏緩,威恩不立,在下牧守,所在貪惏。鄭儼汙亂宮掖,勢傾海內;李神軌、徐紇並見親侍,一二年中,位總禁要,手握王爵,輕重在心,宣淫於朝,為四方之所厭穢。文武解體,所在亂逆,土崩魚爛,由於此矣。僧敬又因聚集親族,遂涕泣諫曰:“陛下母儀海內,豈宜輕脫如此!”後大怒,自是不召僧敬。
人後稟性聰穎有悟性,多才多藝,姑姑做尼姑,太後幼年依托她,粗略得知佛經大義。親自處理紛繁事務,親筆批閱公文。前往西林園法皚,命令侍臣射箭,不能射中的加以懲罰。又自己射針孔,射中了。大喜,賞賜左右的人布帛多少不等。在這以前,太後下令造申訟車,這時乘坐著,從雲龍大司馬門出宮,從宮廷西北,進入千秋門,以接受投訴的冤情。又在朝堂親自策試孝廉秀才、州郡上計簿的官吏。
太後自以行不修,懼宗室所嫌,於是內為朋黨,防蔽耳目。肅宗所親幸者,太後多以事害焉。有蜜多道人,能胡語,肅宗置於左右。太後慮其傳致消息,三月三日於城南大巷中殺之。方懸賞募賊,又於禁中殺領左右、鴻臚少卿穀會、紹達,並帝所親也。母子之間,嫌隙屢起。鄭儼慮禍,乃與太後計,因潘充華生女,太後詐以為男,便大赦改年。肅宗之崩,事出倉卒,時論鹹言鄭儼、徐紇之計。於是朝野憤歎。太後乃奉潘嬪女言太子即位。經數日,見人心已安,始言潘嬪本實生女,今宜更擇嗣君。遂立臨洮王子釗為主,年始三歲,天下愕然。
太後和盛塞前往莖並圖,在都亭水流拐彎處宴請群臣,命令王公以下各賦一首七言詩。太後的詩句說:“天地造化含氣貞。”皇帝的詩句說:“無為而治賴母明。”王公以下賜予布帛多少不等。
及武泰元年,爾朱榮稱兵渡河,太後盡召肅宗六宮皆令入道,太後亦自落發。榮遣騎拘送太後及幼主於河陰。太後對榮多所陳說,榮拂衣而起。太後及幼主並沉於河。太後妹馮翊君收瘞於雙靈佛寺。出帝時,始葬以後禮而追加諡。
太後的父親逝世,百官上奏太後請因公除去喪服,太後不準許。不久前往永寧寺,親自在九級台基上建佛塔,僧尼男女趕去的有幾萬人。到改葬文昭高後時,太後不想讓肅宗主持這件事,就親自做喪事主持人,出城到終寧陵,親自祭奠安排事務,回來後在太極殿哭祭,直到事情結束,都是自己主管。
孝明皇後胡氏,靈太後從兄冀州刺史盛之女。靈太後欲榮重門族,故立為皇後。肅宗頗有酒德,專嬖充華潘氏,後及嬪禦並無過寵。太後為肅宗選納,抑屈人流。時博陵崔孝芬、範陽盧道約、隴西李瓚等女,但為世婦。諸人訴訟,鹹見忿責。武泰初,後既入道遂居於瑤光寺。
後來前往嵩直山,夫人、九嬪、公主以下隨從的有幾百人,登上山頂。廢除各種不合禮製的祭祀,而胡人天神不在廢除之列。後來前往左藏庫,王公、妃嬪、公主以下隨從的有一百多人,都命憑力氣扛布帛,就用來賞賜他們,多的過二百匹,少的一百多匹。僅長樂公主手拿二十匹絹出來,表示不與眾人相異而沒空手而回。世人稱讚她的廉潔。儀同、陳留公李崇,章武王元融都因所扛的過多,倒仆在地,李崇竟然傷了腰,元融為之傷了腳。當時人為此編出謠諺說:“陳留公、章武王,摔得腰痛腿也傷。貪婪敗德一類人,汙我明主好聲望。”太後不久前往闕溫丞,登上雞頭山,自己發射象牙簪,一次發射就中靶,命令拿給文武官員看。
孝靜皇後高氏,齊獻武王之第二女也。天平四年,娉以為皇後。王前後固辭,帝不許。興和初,詔侍中、司徒公孫騰,司空公、襄城王旭,兼尚書令、司州牧、西河王忭,兼太常卿及宗正卿元孝友等奉詔致禮,並備宮官侍衛,以後駕迎於晉陽之丞相第。五月,立為皇後,大赦天下。齊受禪,降為中山王妃。後降於尚書左仆射楊遵彥。
這時太後得其所欲,逼迫清河王元憚與她同房,淫亂縱情,為天下人所厭惡。領軍元叉、長秋卿劉騰等人擁戴肅宗到顯陽殿,把太後軟禁在北宮,在宮中殺死元憚。隨後太後的侄兒都統道邀和在身邊保衛的亟車猩等幾十人,謀劃殺死五呈,再擁戴太後臨朝聽政,事情沒成功,僧敬因事獲罪流放邊境,車渠等人死去,胡氏宗族人員多被免職。後來肅宗在西林園朝見太後,宴請文武侍臣,飲酒到天黑。元叉於是起身到太後麵前,自述外麵傳言太後想謀害自己和劉騰。太後回答說“沒有這種話”。於是到了很晚的時候。太後就起身拉著肅宗的手走下殿堂,說:“母子不相聚已經很久,今晚共住一宿,各位大臣送我進去。”太後和蠱塞走進東合,左衛將軍奚康生謀劃要殺死元叉,沒成功。
史臣曰:始祖生自天女,克昌後葉。靈後淫恣,卒亡天下。傾城之戒,其在茲乎?鉤弋年稚子幼,漢武所以行權,魏世遂為常製。子貴母死,矯枉之義不亦過哉!高祖終革其失,良有以也。
自從型膛死後,五星對太後的防範鬆懈。太後和虛塞以及高陽王互雍定下計策,解除元叉的領軍職務。太後又臨朝聽政,大赦天下改年號。從此朝政荒廢,威信恩德不能樹立,天下的州牧郡守,處處貪婪。鄭儼在宮廷淫亂,權勢遍天下;李神軌、儉絲都被親近侍奉。一二年之間,位居宮禁要職,手中握著王爵,大小事出自心中,淫亂傳遍朝廷,為四方的人所厭惡鄙視。文武官員人心渙散,各地叛逆作亂,國家的土崩瓦解,源起於此。僧敬又利用聚集親屬的機會,哭泣規勸說:“陛下為海內母親的儀表,哪應如此輕佻呢?”太後大怒,從此不召見僧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