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作者:范曄年代:南朝宋1317   

《後漢書》誌 卷二十 誌·郡國二

潁川汝南梁國沛國陳國魯國

——豫州

魏郡钜鹿常山中山安平河閒清河趙國勃海

——冀州

◎潁川郡秦置。雒陽東南五百裏。十七城,戶二十六萬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萬六千五百一十三。

〖陽翟〗禹所都。有鈞台。有高氏亭。有雍氏城。

〖襄〗有養陰裏。

〖襄城〗有西不羹。有汜城。有汾丘。有魚齒山。

〖昆陽〗有湛水。

〖定陵〗有東不羹。

〖舞陽〗邑。

〖郾〗

〖臨潁〗

〖潁陽〗

〖潁陰〗有狐宗鄉,或曰古狐人亭。有岸亭。

〖許〗

〖新汲〗

〖焉陵〗春秋時曰阝焉。

〖長社〗有長葛城。有向鄉。有蜀城,有蜀津。

〖陽城〗有嵩高山,洧水、潁水出。有鐵。有負黍聚。

〖父城〗有應鄉。

〖輪氏〗建初四年置。

◎汝南郡高帝置。雒陽東南六百五十裏。三十七城,戶四十萬四千四百四十八,口二百一十萬七百八十八。

〖平輿〗有沈亭,故國,姬姓。

〖新陽〗侯國。

〖西平〗有鐵。有柏亭,故柏國。

〖上蔡〗本蔡國。

〖南頓〗本頓國。

〖汝陰〗本胡國。

〖汝陽〗

〖新息〗侯國。

〖北宜春〗

〖氵隱強〗侯國。

〖灌陽〗

〖期思〗有蔣鄉,故蔣國。

〖陽安〗有道亭,故國。

〖項〗

〖西華〗

〖細陽〗

〖安城〗侯國。有武城亭。

〖吳房〗有棠谿亭。

〖鮦陽〗侯國。

〖慎陽〗

〖慎〗

〖新蔡〗有大呂亭。

〖安陽〗侯國。有江亭,故國,嬴姓。

〖富波〗侯國,永元中複。

〖宜祿〗永元中複。

〖郎陵〗侯國。

〖弋陽〗侯國。有黃亭,故黃國,嬴姓。

〖召陵〗有陘亭。有安陵鄉。

〖征羌〗侯國。有安陵亭。

〖思善〗侯國。

〖宋〗公國,周名C745丘,漢改為新C745,章帝建初四年徙宋公於此。有繁陽亭。

〖襃信〗侯國。有賴亭,故國。

〖原鹿〗侯國。

〖定潁〗侯國。

〖固始〗侯國。故寢也,光武中興更名。有寢丘。

〖山桑〗侯國,故屬沛。有下城父聚。有垂惠聚。

〖城父〗故屬沛,春秋時曰夷。有章華台。

◎梁國秦碭郡,高帝改。其三縣,元和元年屬。雒陽東南八百五十裏。九城,戶八萬三千三百,口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八十三。

〖下邑〗

〖睢陽〗本宋國閼伯墟。有盧門亭。有魚門。有陽梁聚。

〖虞〗有空桐地,有桐地,有桐亭。有綸城,少康邑。

〖碭山〗出文石。

〖蒙〗有蒙澤。

〖穀熟〗有新城。有邳亭。

〖焉〗故屬陳留。

〖寧陵〗故屬陳留。有葛鄉,故葛伯國。

〖薄〗故屬山陽,湯所都。

◎沛國秦泗水郡,高帝改。雒陽東南千二百裏。二十一城,戶二十萬四百九十五,口二十五萬一千三百九十三。

〖相〗

〖蕭〗本國。

〖沛〗有泗水亭。

〖豐〗西有大澤,高祖斬白蛇於此。在枌榆亭。

〖酂〗有D279聚。

〖穀陽〗

〖譙〗刺史治。

〖洨〗有垓下聚。

〖蘄〗有大澤鄉,陳涉起此

〖銍〗

〖鄲〗

〖建平〗

〖臨睢〗故芒,光武更名。

〖竹邑〗侯國,故竹。

〖公丘〗本滕國。

〖龍亢〗

〖向〗本國。

〖符離〗

〖虹〗

〖太丘〗

〖杼秋〗故屬梁國,有澶淵聚。

◎陳國高帝置為淮陽,章和二年改。雒陽東南七百裏。九城,戶十一萬二千六百五十三,口百五十四萬七千五百七十二。

〖陳〗

〖陽夏〗有固陵聚。

〖寧平〗

〖苦〗春秋時曰相。有賴鄉。

〖柘〗

〖新平〗

〖扶樂〗

〖武平〗

〖長平〗故屬汝南。有辰亭。有赭丘城。

◎魯國秦薛郡,高後改。本屬徐州,光武改屬豫州。六城,戶七萬八千四百四十七,口四十一萬一千五百九十。

〖魯國〗古奄國。有大庭氏庫。有鐵。有闕裏,孔子所居。有牛首亭。有五父衢。

〖騶〗本邾國。

〖蕃〗有南梁水。

〖薛〗本國,六國時曰徐州。

〖卞〗有盜泉。有郚鄉城。

〖汶陽〗

右豫州刺史部,郡、國六,縣、邑公、侯國九十九。

◎魏郡高帝置。雒陽東北七百裏。十五城,戶十二萬九千三百一十,口六十九萬五千六百六。

〖鄴〗有故大河。有滏水。有氵釜水,有氵於城。有平陽城。有武城。有九侯城。

〖繁陽〗

〖內黃〗清河水出。有C62E陽聚。有黃澤。

〖魏〗

〖元城〗五鹿墟,故沙鹿,有沙亭。

〖黎陽〗

〖陰安〗邑

〖館陶〗

〖清淵〗

〖平恩〗

〖沙〗侯國。

〖斥丘〗有葛。

〖武安〗有鐵。

〖曲梁〗侯國,故屬廣平。有雞澤。

〖梁期〗

◎钜鹿郡秦置。建武十三年省廣平國,以其縣屬。雒陽北千一百裏。十五城,戶十萬九千五百一十七,口六十萬二千九十六。

〖B425陶〗有薄落亭。

〖钜鹿〗故大鹿,有大陸澤。

〖楊氏〗

〖鄡〗

〖下曲陽〗有鼓聚,故翟鼓子國。有昔陽亭。

〖任〗

〖南和〗

〖廣平〗

〖斥章〗

〖廣宗〗

〖曲周〗

〖列人〗

〖廣年〗

〖平鄉〗

〖南〗

◎常山國高帝置。建武十三年省真定國,以其縣屬。十三城,戶九萬七千五百,口六十三萬一千一百八十四。

〖元氏〗

〖高邑〗故B225,光武更名。刺史治。有千秋亭、五成陌,光武即位於上此矣。

〖都鄉〗侯國。有鐵。

〖南行唐〗有石臼穀。

〖房子〗讚皇山,濟水所出。

〖平棘〗有塞。

〖欒城〗

〖九門〗

〖靈壽〗衛水出。

〖蒲吾〗

〖井陘〗

〖真定〗

〖上艾〗故屬太原。

◎中山國高祖置。雒陽北一千四百裏。十三城,戶九萬七千四百一十二,口六十五萬八千一百九十五。

〖盧奴〗

〖北平〗有鐵。

〖毋極〗

〖新市〗有鮮虞亭,故國,子姓。

〖望都〗

〖唐〗有中人亭,有左人鄉。

〖安國〗

〖安憙〗本安險,章帝更名。

〖漢昌〗本苦陘,章帝更名。

〖蠡吾〗侯國,故屬涿。

〖上曲陽〗故屬常山。恒山在西北。

〖蒲陰〗本曲逆,章帝更名。有陽城。

〖廣昌〗故屬代郡。

◎安平國故信都,高帝置。明帝名樂成,延光元年改。雒陽北二千裏。十三城,戶九萬一千四百四十,口六十五萬五千一百一十八。

信都〗有絳水、呼沱河。

〖阜城〗故昌城。

〖南宮〗

〖扶柳〗

〖下博〗

〖武邑〗

〖觀津〗經西有漳水,津名薄落津。

〖堂陽〗故屬钜鹿。

〖武遂〗故屬河間。

〖饒陽〗故名饒,屬涿。有無蔞亭。

〖安平〗故屬涿。

〖南深〗澤故屬涿。

◎河間國文帝置,世祖省屬信都,和帝永元二年複故。雒陽北二千五百裏。十一城,戶九萬三千七百五十四,口六十三萬四千四百二十一。

〖樂成〗

〖弓高〗

〖易〗故屬涿。

〖武垣〗故屬涿。

〖中水〗故屬涿。

〖鄚〗故屬涿。

高陽〗故屬涿。有葛城。

〖文安〗故屬勃海。

〖束州〗故屬勃海。

〖成平〗故屬勃海。

〖東平舒〗故屬勃海。

◎清河國高帝置。桓帝建和二年改為甘陵。雒陽北千二百八十裏。七城,戶十二萬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七十六萬四百一十八。

〖甘陵〗故厝,安帝更名。

〖貝丘〗

〖東武城〗

〖鄃〗

〖靈〗和帝永元九年夏。

〖繹幕〗

〖廣川〗故屬信都。有棘津城。

◎趙國秦邯鄲郡,高帝改名。雒陽北千一百裏。五城,戶三萬二千七百一十九,口十八萬八千三百八十一。

〖邯鄲〗有叢台。

〖易陽〗

〖襄國〗本邢國,秦為信都,項羽更名。有檀台。有蘇人亭。

〖柏人〗

〖中丘〗

◎勃海郡高帝置。雒陽北千六百裏。八城,戶十三萬二千三百八十九,口百一十萬六千五百

〖南皮〗

〖高城〗侯國。

〖重合〗侯國。

〖浮陽〗侯國

〖東光〗

〖章武〗

〖陽信〗延光元年複。

〖脩〗故屬信都。

右冀州刺史部,郡、國九,縣、邑、侯國百。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後漢書》

《後漢書》列傳
卷一 列傳·劉玄劉盆子列傳 卷二 列傳·王劉張李彭盧列傳 卷三 列傳·隗囂公孫述列傳 卷四 列傳·宗室四王三侯列傳 卷五 列傳·李王鄧來列傳 卷六 列傳·鄧寇列傳 卷七 列傳·馮岑賈列傳 卷八 列傳·吳蓋陳臧列傳 卷九 列傳·耿弇列傳 卷十 列傳·銚期王霸祭遵列傳 卷十一 列傳·任李萬邳劉耿列傳 卷十二 列傳·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 卷十三 列傳·竇融列傳 卷十四 列傳·馬援列傳 卷十五 列傳·卓魯魏劉列傳 卷十六 列傳·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卷十七 列傳·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 卷十八 列傳·桓譚馮衍列傳上 卷十九 列傳·桓譚馮衍列傳下 卷二十 列傳·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 卷二十一 列傳·蘇竟楊厚列傳上 卷二十二 列傳·郎顗襄楷列傳下 卷二十三 列傳·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 卷二十四 列傳·樊宏陰識列傳 卷二十五 列傳·朱馮虞鄭周列傳 卷二十六 列傳·梁統列傳 卷二十七 列傳·張曹鄭列傳 卷二十八 列傳·鄭範陳賈張列傳 卷二十九 列傳·桓榮丁鴻列傳 卷三十 列傳·張法滕馮度楊列傳 卷三十一 列傳·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 卷三十二 列傳·班彪列傳上 卷三十三 列傳·班彪列傳下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五鍾離宋寒列傳 卷三十五 列傳·光武十王列傳 卷三十六 列傳·朱樂何列傳 卷三十七 列傳·鄧張徐張胡列傳 卷三十八 列傳·袁張韓周列傳 卷三十九 列傳·郭陳列傳 卷四十 列傳·班梁列傳 卷四十一 列傳·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 卷四十二 列傳·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卷四十三 列傳·孝明八王列傳 卷四十四 列傳·李陳龐陳橋列傳 卷四十五 列傳·崔駰列傳 卷四十六 列傳·周黃徐薑申屠列傳 卷四十七 列傳·楊震列傳 卷四十八 列傳·章帝八王列傳 卷四十九 列傳·張王種陳列傳 卷五十 列傳·杜欒劉李劉謝列傳 卷五十一 列傳·虞傅蓋臧列傳 卷五十二 列傳·張衡列傳 卷五十三 列傳·馬融列傳上 卷五十四 列傳·蔡邕列傳下 卷五十五 列傳·左周黃列傳 卷五十六 列傳·荀韓鍾陳列傳 卷五十七 列傳·李杜列傳 卷五十八 列傳·吳延史盧趙列傳 卷五十九 列傳·皇甫張段列傳 卷六十 列傳·陳王列傳 卷六十一 列傳·黨錮列傳 卷六十二 列傳·郭符許列傳 卷六十三 列傳·竇何列傳 卷六十四 列傳·鄭孔荀列傳 卷六十五 列傳·皇甫嵩朱俊列傳 卷六十六 列傳·董卓列傳 卷六十七 列傳·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 卷六十八 列傳·袁紹劉表列傳上 卷六十九 列傳·袁紹劉表列傳下 卷七十 列傳·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卷七十一 列傳·循吏列傳 卷七十二 列傳·酷吏列傳 卷七十三 列傳·宦者列傳 卷七十四 列傳·儒林列傳上 卷七十五 列傳·儒林列傳下 卷七十六 列傳·文苑列傳上 卷七十七 列傳·文苑列傳下 卷七十八 列傳·獨行列傳 卷七十九 列傳·方術列傳上 卷八十 列傳·方術列傳下 卷八十一 列傳·逸民列傳 卷八十二 列傳·列女傳 卷八十三 列傳·東夷列傳 卷八十四 列傳·南蠻西南夷列傳 卷八十五 列傳·西羌傳 卷八十六 列傳·西域傳 卷八十七 列傳·南匈奴列傳 卷八十八 列傳·烏桓鮮卑列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