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 作者:范曄年代:南朝宋1317   

《後漢書》本紀 卷八 本紀·孝桓帝紀

孝桓皇帝諱誌,肅宗曾孫也。祖父河間孝王開,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襲爵為侯。
孝桓皇帝劉誌,肅宗章帝曾孫,祖父河間孝王劉開,父親蠡吾侯劉翼,母親匽氏。劉翼死後,劉誌襲為蠡吾侯。

本初元年,梁太後征帝到夏門亭,將妻以女弟。會質帝崩,太後遂與兄大將軍冀定策禁中,閏月庚寅,使冀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帝入南宮,其日即皇帝位,時年十五。太後猶臨朝政。
本初元年(146),梁太後征召劉誌到洛陽城夏門亭,打算將她的妹妹嫁給劉誌。適逢質帝逝世,梁太後便與兄大將軍梁冀決策宮中,閏六月初七,派梁冀持符節,以王青蓋車接劉誌入南宮,這一天就登帝位,時年十五歲。梁太後仍然臨朝聽政。

秋七月乙卯,葬孝質皇帝於靜陵。
秋季七月初二,葬孝質皇帝於靜陵。

齊王喜薨。
齊王劉喜去世。

辛巳,謁高廟、光武廟。丙戌,詔曰:"孝廉、廉吏皆當典城牧民,禁奸舉善,興化之本,恒必由之。詔書連下,分明懇惻,而在所玩習,遂至怠慢,選舉乖錯,害及元元。頃雖頗繩正,猶未懲改。方今淮夷未殮,軍師屢出,百姓疲悴,困於征發。庶望群吏,惠我勞民,蠲滌貪穢,以祈休詳。其令秩滿百石,十歲以上,有殊才異行,乃得參選。臧吏子孫,不得察舉。杜絕邪偽請托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各明守所司,將觀厥後。"
二十八日,拜謁高廟、光武廟。丙戌,詔令說:“有孝心廉潔的人,不貪贓枉法的官吏,都應當守土牧民,禁奸邪舉真善,興旺教化的根本,常常由這裏產生。詔書連下,講得很明白懇切悲憫,而所有單位,輕忽不重視,以至怠惰隨便,選拔推舉亂七八糟,都不得人心,因而害了老百姓。近來雖然略有些改正,但還沒有深切地吸取經驗教訓,痛改前非。現在淮夷的寇盜沒有消滅,討伐的軍隊去了一批又一批,弄得老百姓疲憊憔悴,陷於當差的困境,希望全體官員,加惠於勞苦大眾,蠲棄洗滌貪汙濁穢,以期得到幸福吉祥。現命令官秩滿百石,幹了十年以上,有特殊才華和特異行為的人,才得參與選拔。有貪汙賄賂行為官員的子孫,不得薦舉。杜絕邪惡虛偽走後門的根源,讓那些廉潔清白堅守道義的人得以伸展他們高尚的節操。大家應盡自己的職責,我將考察今後的表現。”

九月戊戌,追尊皇祖河間孝王曰孝穆皇,夫人趙氏曰孝穆皇後,皇考蠡吾侯曰孝崇皇。冬十月甲午,尊皇母匽氏為孝崇博園貴人。
九月戊戌,追尊皇祖河間孝王為孝穆皇,夫人趙氏為孝穆皇後,皇父蠡吾侯為孝崇皇。冬十月十二日,尊皇母..氏為孝崇博園貴人。

建和元年春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詔三公、九卿、校尉各言得失。戊午,大赦天下。賜史更勞一歲;男子爵,人二級,為父後及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貞婦帛,人三匹。災害所傷什四以上,勿收田租;其不滿者,以實除之。
建和元年(147)春正月初一,日蝕。詔三公、九卿、校尉對朝政各言得失。初八,大赦天下。賜吏更勞一歲;男子爵,每人二級,為父後及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級;鰥、寡、孤、獨、患絕症、貧而不能生存的每人粟五斛;貞節婦人每人帛三匹。受災害損失在十分之四以上的,不收田租;不及此數的照實際情況減免。

二月,荊、揚二州人多餓死,遣四府掾分行賑給。
二月,荊、揚二州有很多人餓死,派四府掾巡視考察,進行賑災救濟。

沛國言黃龍見譙。
沛國上報黃龍見於譙。

夏四月庚寅,京師地震。詔大將軍、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又命列侯、將、大夫、禦史、謁者、千石、六百石、博士、議郎、郎官各上封事,指陳得失。又詔大將軍、公、卿、郡、國舉至孝篤行之士各一人。壬辰,詔州郡不得迫脅驅逐長吏。長吏臧滿三十萬而不糾舉者,刺史、二千石以縱避為罪。若有擅相假印綬者,與殺人同棄市論。丙午,詔郡國係囚減死罪一等,勿笞。唯謀反大逆,不用此書。又詔曰:"比起陵塋,彌曆時節,力役既廣,徒隸尤勤。頃雨澤不沾,密雲複散,倘或在茲。其令徒作陵者減刑各六月。"
夏季四月十一日,京師發生地震。詔令大將軍、公卿、校尉,薦舉賢良方正能大膽直言批評過錯的人各一個。又命列侯、將、大夫、禦史、謁者、千石、六百石、博士、議郎、郎官各秘密上書,檢舉揭發,指陳利害得失。又詔令大將軍、公卿、郡、國薦舉十分孝順篤實力行之士各一人。十三日,詔令州郡不得逼迫威脅驅逐長吏。長吏貪贓滿三十萬而不見糾劾舉報者,刺史、二千石以縱容避匿論罪。假使有擅自借給印綬關防以假文件作惡,與殺人同罪,棄市。二十七日,詔令郡國係囚減死罪一等,不笞打。隻有謀反大逆不道,不援用此詔。又詔令說:“近來起靜陵填墳塋,經曆了很長時間,征召的勞役很多,判刑的奴隸更加勤苦。這些日子,不下一點雨,密雲也散去了,出現天旱,也許原因就在這裏。今命令凡囚徒作陵的減刑各六個月。”

是月,立阜陵王代兄勃遒亭侯便為阜陵王。
這個月,立阜陵王劉代的哥哥勃遒亭侯劉便為阜陵王。

郡國六地裂,水湧井溢。芝草生中黃藏府。
郡國六處發生地震,井水漫溢,壞屋殺人。芝草生於掌貨幣金銀的中黃藏府。

六月,太尉胡廣罷,大司農杜喬為太尉。
六月,太尉胡廣罷免,任大司農杜喬為太尉。

秋七月,勃海王鴻薨,立帝弟蠡吾侯悝為勃海王。
秋季七月,勃海王劉鴻逝世。立桓帝弟蠡吾侯劉悝為勃海王。

八月乙未,立皇後梁氏。
八月十八日,立梁氏為皇後。

九月丁卯,京師地震。
九月二十一日,京師發生地震。

太尉杜喬免。
太尉杜喬免職。

冬十月,司徒趙戒為太尉,司空袁湯為司徒,前太尉胡廣為司空。
冬十月,任司徒趙戒為太尉,司空袁湯為司徒,前太尉胡廣為司空。

十一月,濟陰言有五色大鳥見於己氏。戊午,減天下死罪一等,戍邊。
十一月,濟陰上報有五色大鳥見於己氏。十二日,減天下死罪一等,送往戍邊。

清河劉文反,殺國相射暠,欲立清河王蒜為天子;事覺伏誅。蒜坐貶為尉氏候,徙桂陽,自殺。前太尉李固、杜喬皆下獄死。陳留盜賊李堅自稱皇帝,伏誅。
清河劉文反叛,殺害國相射詗,想立清河王劉蒜為天子;事變發覺,劉文被誅。劉蒜因而貶為尉氏侯,遣往桂陽,自殺。前太尉李固、杜喬都監死獄中。陳留盜賊李堅自稱皇帝,被殺。

二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庚午,大赦天下。賜河間、勃海二王黃金各百斤,彭城諸國王各五十斤;公主、大將軍、三公、特進、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將、大夫、郎吏、從官、四姓及梁、鄧小侯、諸夫人以下帛,各有差。年八十以上賜米、酒、肉,九十以上加帛二匹,綿三斤。
二年(148)春正月十九日,皇帝加冠於首。二十五日,大赦天下。賜河間王劉建、勃海王劉悝各黃金百斤,彭城諸國王各五十斤;公主、大將軍、三公、特進、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將、大夫、郎吏、從官、樊、郭、陰、馬及梁、鄧小侯、諸夫人以下帛,各分別不等,年八十以上賜米、酒、肉,九十以上加帛二匹,綿三斤。

三月戊辰,帝從皇太後幸大將軍梁冀府。
三月戊辰,帝隨皇太後梁氏到大將軍梁冀府第。

白馬羌寇廣漢屬國,殺長吏,益州刺史率板楯蠻討破之。
白馬羌寇掠廣漢屬國,殺長吏,益州刺史率領板楯蠻討伐打敗他們。

夏四月丙子,封帝弟碩為平原王,奉孝崇皇祀。尊孝崇皇夫人馬氏為孝崇園貴人。
夏季四月初三,封帝弟劉碩為平原王,奉孝崇皇祀,尊孝崇皇夫人馬氏為孝崇園貴人。

嘉禾生大司農帑藏。
嘉禾生於大司農藏金幣的地方。

五月癸醜,北宮掖廷中德陽殿及左掖門火,車駕移幸南宮。
五月初十,北宮嬪妃居住的地方德陽殿及左掖門起火,帝移居南宮。

六月,改清河為甘陵,立安平王得子經侯理為甘陵王。
六月,改清河為甘陵,立安平王劉得之子經侯劉理為甘陵王。

秋七月,京師大水。河東言木連理。
秋七月,京師發大水。河東報告,有樹長出連理枝。

冬十月,長平陳景自號"黃帝子",署置官屬,又南頓管伯亦稱"真人",並圖舉兵,悉伏誅。
冬季十月,長平陳景自號“黃帝子”,成立官署設置官員,又南頓管伯也自稱“真人”,並企圖起兵造**,陳景、管伯都被誅滅。

三年春三月甲申,彭城王定薨。
三年(149)春三月甲申,彭城王劉定逝世。

夏四月丁卯晦,日有食之。
夏季四月三十日,發生日食。

五月乙亥,詔曰:"蓋聞天生蒸民,不能相理,為之立君,使司牧之。君道得於下,則休祥著乎上;庶事失其序,則咎征見乎象。間者,日食毀缺,陽光晦暗,朕祗懼潛思,匪遑啟處。傳不雲乎:'日食修德,月食修刑。'昔孝章帝湣前世禁徙,故建初之元,並蒙恩澤,流徙者使還故郡,沒入者免為庶民。先皇德政,可不務乎!其自永建元年迄乎今歲,凡諸妖惡,支親從坐,及吏民減死徙邊者,悉歸本郡;唯沒入者不從此令。"
五月初八,詔令說“:天生這麼多老百姓,不能自己管理自己,於是為他們設立君王,派些官吏治理他們。君王推行的辦法能得到下麵百姓的擁護,那麼幸福吉祥就在上天表現出來。今平民百姓所實行的眾多事務混亂無序,那麼咎戾的征兆就從自然現象上顯示。近來,日蝕損毀缺陷,陽光陰暗,我嚇得私自反省思考,不得安居。《公羊傳》不是說嗎,‘發生日蝕,我們就要修養德性;發生月蝕,我們就要修明刑事法製。’以前孝章帝對前代禁錮或遠徙犯人,深為憐憫,故在建初元年下詔,犯人都得到他的恩澤,流放徙邊的使他們歸還故土,沒入為徒的免為庶民。先皇的這種德政,不值得我們效法嗎?現令自順帝永建元年到今年,凡是妖邪作惡,旁支親族株連坐罰,以及官吏平民減死罪徙邊的,一律回歸本郡;隻有沒入罪犯的家屬不依從此令。”

六月庚子,詔大將軍、三公、特進、侯,其與卿、校尉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各一人。乙卯,震憲陵寢屋。
六月初四,詔令大將軍、三公、特進、侯以及卿、校尉,各舉薦賢良方正能講實話提出批評之士一人。十九日,憲陵寢屋遭地震。

秋七月庚申,廉縣雨肉。
秋季七月庚申,廉縣像下雨一般落肉。

八月乙醜,有星孛於天市。京師大水。
八月三十日,彗星出現於東北旗星十二顆中的天市星。京師漲大水。

九月己卯,地震。庚寅,地又震。詔死罪以下及亡命者贖,各有差。郡國五山崩。
九月十四日,發生地震。二十五日,又發生地震,詔令對死罪以下及逃亡的贖罪,贖物分別不等。郡國五處山崩。

冬十月,太尉趙戒免。司徒袁湯為太尉,大司農河內張歆為司徒。
冬季十月,太尉趙戒免職,任司徒袁湯為太尉,任大司農河內張歆為司徒。

十一月甲申,詔曰:"朕攝政失中,災眚連仍,三光不明,陰陽錯序。監寐寤歎,疢如疾首。今京師廝舍,死者相枕,郡縣阡陌,處處有之,甚違周文掩胔之義。其有家屬而貧無以葬者,給直,人三千,喪主布三匹;若無親屬,可於官壖地葬之,表識姓名,為設祠祭。又徙在作部,疾病致醫藥,死亡厚埋藏。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稟穀如科。州郡檢察,務崇恩施,以康我民。"
十一月二十日,詔令說:“我在施政中失卻中和,以致災惡不斷,日月星三光不明,陰陽顛倒。寤寐不安,痛心疾首。現京師貧民住所,死去的人互相枕積成堆,郡縣阡陌之間,處處都有死人,大大地違背了周文王掩骼埋..的道義。死者有家屬而貧窮得無力埋葬的,給以賞錢,每人三千,給喪主三匹布;如果沒有親屬,可以葬在城郭旁地,標誌姓名,並為祭奠。又服刑的囚徒,在勞役的,生病給醫藥,死亡要善為掩埋。平民無法自給,或流散遷移的,以廩穀賑濟如已有的規定。這些,州郡要進行檢查考察,務必施恩,讓老百姓康寧。”

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大赦天下,改元和平。
和平元年(150)春正月初一,大赦天下,改元和平。

乙醜,詔曰:"曩者遭家不造,先帝早世。永惟大宗之重,深思嗣續之福,詢謀台輔,稽之兆占。既建明哲,克定統業,天人協和,萬國鹹寧。元服已加,將即委付,而四方盜竊,頗有未靜,故假延臨政,以須安謐。幸賴股肱禦侮之助,殘醜消蕩,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邇洽同。遠覽'複子明辟'之義,近慕先姑歸授之法,及今令辰,皇帝稱製。群公卿士,虔恭爾位,勠力一意,勉同斷金。'展也大成',則所望矣。"
初二,詔令說:“往日,家遭不幸,先帝死得早,長久考慮天地原氣事物本源的重大,深深想到子孫後嗣的福澤,谘詢三公九卿,考查占卜吉凶。既然建立起了法則,就能奠定統一大業,天命人事上下諧和,萬國都和睦安寧。帝冠冕已加,即將委付大任,而四方盜竊,多有未靜,因而暫且延長臨朝聽政,以求安謐。幸賴百官禦侮得力,殘留的醜類消滅殆盡,人民和綏,年豐歲稔,普天之下,遠近融洽同心。遠察周公還政於成王之義,近慕閻太後歸政授權於先帝的法則,趁今天吉日良辰,皇帝稱製,總攬一切。全體官員,忠於本職,戮力同心,其利斷金。誠信為國,天下就太平了。這是我所期望的啊!”

二月,扶風妖賊裴優自稱皇帝,伏誅。甲寅,皇太後梁氏崩。
二月,扶風妖賊裴優自稱皇帝,被殺。二十二日,皇太後梁氏逝世。

三月,車駕徙幸北宮。甲午,葬順烈皇後。
三月,帝遷居北宮。甲午,葬順烈皇後。

夏五月庚辰,尊博園匽貴人曰孝崇皇後。
夏季五月十九日,尊博園..貴人為孝崇皇後。

秋七月,梓潼山崩。
秋季七月,梓潼山崩。

冬十一月辛巳,減天下死罪一等,徙邊戍。
冬季十一月二十四日,減天下死罪一等,遷往戍邊。

元嘉元年春正月,京師疾疫,使光祿大夫將醫藥案行。癸酉,大赦天下,改元元嘉。
元嘉元年(151)春正月,京師疾疫,使光祿大夫帶著醫生藥品視察診治。十六日,大赦天下,改元元嘉。

二月,九江、廬江大疫。甲午,河間王建薨。
二月,九江、廬江大疫。初七,河澗王劉建逝世。

夏四月己醜,安平王得薨。
夏季四月初三,安平王劉得逝世。

京師旱。任城、梁國饑,民相食。
京師發生旱災,任城、梁國饑荒,人吃人。

司徒張歆罷,光祿勳吳雄為司徒。
司徒張歆罷免,任光祿勳吳雄為司徒。

秋七月,武陵蠻叛。
秋季七月,武陵蠻叛亂。

冬十月,司空胡廣罷。
冬季十月,司空胡廣罷免。

十一月辛巳,京師地震。
十一月二十八日,京師地震。

閏月庚午,任城王崇薨。太常黃瓊為司空。
閏十二月十八日,任城王劉崇逝世,任太常黃瓊為司空。

二年春正月,西域長史王敬為於窴國所殺。丙辰,京師地震。
二年(152)春季正月,西域長史王敬被於窴國所殺。丙辰,京師發生地震。

夏四月甲寅,孝崇皇後匽氏崩。庚午,常山王豹薨。
夏季四月初四,孝崇皇後匽氏去世。二十日,常山王劉豹逝世。

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後於博陵。
五月十二日,葬孝崇皇後於博陵。

秋七月庚辰,日有食之。
秋季七月初二,日蝕。

八月,濟陰言黃龍見句陽,金城言黃龍見允街。
八月,濟陰報告黃龍出現於句陽,金城報告黃龍出現於允。

冬十月乙亥,京師地震。
冬十月二十八日,京師發生地震。

十一月,司空黃瓊免。
十一月,司空黃瓊被罷免。

十二月,特進趙戒為司空。
十二月,任特進趙戒為司空。

右北平太守和旻坐臧,下獄死。
右北太守和旻因貪汙,下獄處死。

永興元年春二月,張掖言白鹿見。
永興元年(153)春二月,張掖報告出現白鹿。

三月丁亥,幸鴻池。
三月十二日,帝到鴻池。

夏五月丙申,大赦天下,改元永興。丁酉,濟南王廣薨,無子,國除。
夏季五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改元永興。二十三日,濟南王劉廣逝世,無子,封國撤消。

秋七月,郡國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饑窮,流冗道路,至有數十萬戶,冀州尤甚。詔在所賑給乏絕,安慰居業。
秋季七月,郡國三十二處發生蝗災。黃河水泛濫。百姓饑餓窮困。流離散失道路,以至有數十萬戶,冀州特別嚴重。詔令各所在地方賑給困乏絕食饑民,使之安心居業。

冬十月,太尉袁湯免,太常胡廣為太尉。司徒吳雄罷,司空趙戒免;以太仆黃瓊為司徒,光祿勳房植為司空。
冬季十月,太尉袁湯免職,任太常胡廣為太尉。司徒吳雄罷免,司空趙戒免職,任太仆黃瓊為司徒,任光祿勳房植為司空。

十一月丁醜,詔減天下死罪一等,徙邊戍。
十一月初六,詔令減天下死罪一等,遷往戍邊。

是歲,武陵太守應奉招誘叛蠻,降之。
這年,武陵太守應奉招撫誘導叛蠻投降。

二年春正月甲午,大赦天下。
二年(154)春正月二十四日,大赦天下。

二月辛醜,初聽刺史、二千石行三年喪服。癸卯,京師地震,詔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詔曰:"比者星辰謬越,坤靈震動,災異之降,必不空發。敕己修政,庶望有補。其輿服製度有逾侈長飾者,皆宜損省。郡縣務存儉約,申明舊令,如永平故事。"
二月初二,開始聽任刺史、二千石實行三年喪服。初四,京師地震,詔令公、卿、校尉舉薦賢良方正肯批評提意見的人各一個。詔令說“:近來天上的星辰錯亂越位,地神震動,災害及特異現象都不是偶然的,必有實際的事物相應照。我們要修明政治,希望有所補益。車馬服飾製度有過於奢侈炫耀的,都應當減少或省掉。郡縣務必保持儉約,申明原來的規定,如永平年間所作的一樣。”

六月,彭城泗水增長逆流。詔司隸校尉、部刺史曰:"蝗災為害,水變仍至,五穀不登,人無宿儲。其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
六月,彭城泗水高漲倒流。詔令司隸校尉、部刺史說:“蝗災為害,水災也連連發生,五穀沒有收獲,百姓沒有隔夜的口糧,現命令受災郡國廣種蕪菁好補足民食。”

京師蝗。東海朐山崩。
京師發生蝗災,東海朐山崩。

九月丁卯朔,日有食之。詔曰:"朝政失中,雲漢作旱,川靈湧水,蝗螽孽蔓,殘我百穀,太陽虧光,饑饉薦臻。其不被害郡縣,當為饑餒者儲。天下一家,趣不糜爛,則為國寶。其禁郡、國不得賣酒,祠祀裁足。"
九月初一,日蝕。詔令說:“朝廷政治失之中和,天降旱災,河流有水患,蝗蟲遍野,殘害百穀,太陽缺光,饑荒一再發生。沒有遭災的郡縣,應當為受災地區儲備糧食。天下一家,趣不糜爛,則為國寶。現禁止郡國釀酒,祭祠盡量節製。”

太尉胡廣免,司徒黃瓊為太尉。
太尉胡廣被罷免,任司徒黃瓊為太尉。

閏月,光祿勳尹頌為司徒。
閏九月任光祿勳尹頌為司徒。

減天下死罪一等,徙邊戍。蜀郡李伯詐稱宗室,當立為"太初皇帝",伏誅。
減天下死罪一等,徙去戍邊。蜀郡李伯詐稱宗室,當立為“太初皇帝”,被誅。

冬十一月甲辰,校獵上林苑,遂至函穀關,賜所過道傍年九十以上錢,各有差。
冬季十一月初九,帝校獵上林苑,並至函穀關,賞賜所過道旁九十歲以上的老人錢,分別不。

太山、琅邪賊公孫舉等反叛,殺長吏。
太山、琅笽賊公孫舉等反叛,殺長吏。

永壽元年春正月戊申,大赦天下,改元永壽。
永壽元年(155)春正月十四日,大赦天下,改元永壽。

二月,司隸、冀州饑,人相食。敕州郡賑給貧弱。若王侯吏民有積穀者,一切貣十分之三,以助稟貸;其百姓吏民者,以見錢雇直。王侯須新租乃償。
二月,司隸、冀州饑荒,人吃人。敕令州郡賑濟貧民弱小。如果王侯官員富民有積穀的,權且貣十分之三,以之幫助倉廩進行賑濟,是百姓吏民的穀,以現金酬值。是王侯的穀,要等新租上收以後償還。

夏四月,白烏見齊國。
夏季四月,白烏現於齊國。

六月,洛水溢,壞鴻德苑。南陽大水。司空房植免,太常韓縯為司空。
六月,洛水泛濫,淹壞鴻德苑。南陽大水。司空房植免職,任太常韓糸寅為司空。

詔太山、琅琊遇賊者,勿收租、賦,複更、算三年。又詔被水死流失屍骸者,令郡縣鉤求收葬;及所唐突壓溺物故,七歲以上賜錢,人二千。壞敗廬舍,亡失穀食,尤貧者稟,人二斛。"
詔令太山、琅笽遭賊盜侵害的人家,不收田租、賦稅,免除更賦和人口稅三年。又詔令被水淹死流失了屍骸的,郡縣要找到屍體收葬;有被衝撞壓死溺死的,七歲以上每人賜錢二千。損壞了廬舍,衝走了穀物,特別窮的每人發二斛廩穀。

巴郡、益州郡山崩。
巴郡、益州郡山崩。

秋七月,初置太山、琅邪都尉官。
秋季七月,初次設置太山、琅笽都尉官。

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叛,寇美稷,安定屬國都尉張奐討除之。
南匈奴左薁鞬台耆、且渠伯德等反叛,寇擾美稷,安定屬國都尉把他們討伐除掉。

二年春正月,初聽中官得行三年服。
二年(156)春季正月,開始讓中官可以實行三年喪服。

二月甲申,東海王臻薨。
二月二十六日,東海王劉臻去

三月,蜀郡屬國夷叛。
三月,蜀郡屬國夷人叛亂。

秋七月,鮮卑寇雲中。太山賊公孫舉等寇青、兗、徐二州,遣中郎將段熲討,破斬之。
秋季七月,鮮卑寇擾雲中。太山賊公孫舉等寇擾青、兗、徐三州,派中郎將段赹討伐,打破並殺掉他們。

冬十一月,置太官右監丞官。
冬季十一月,設置太官右監丞官。

十二月,京師地震。
十二月,京師地震。

三年春正月己未,大赦天下。
三年(157)春季正月己未,大赦天下。

夏四月,九真蠻夷叛,太守皃式討之,戰歿;遣九真都尉魏朗擊破之。複屯據日南。
夏四月,九真蠻夷反叛,太守兒式討伐,戰死;派九真都尉魏朗去打敗了他們。恢複屯兵據守日南。

閏月庚辰晦,日有食之。
閏五月三十日,日蝕。

六月,初以小黃門為守宮令,置冗從右仆射官。
六月,開始以小黃門為守宮令,設置冗從右仆射官。

京師蝗。秋七月,河東地裂。
京師發生蝗災。秋季七月,河東地裂。

冬十一月,司徒尹頌薨。
冬季十一月,司徒尹頌去世。

長沙蠻叛,寇益陽。
長沙蠻叛亂,寇擾益陽。

司空韓縯為司徒,太常北海孫朗為司空。
任命司空韓縯為司徒,任太常北海孫朗為司空。

延熹元年春三月己酉,初置鴻德苑令。
延熹元年(158)春三月初四,開始設置鴻德苑令。

夏五月己酉,大會公卿以下,賞賜各有差。
夏五月初四,大會公卿以下,賞賜各有不等。

甲戌晦,日有食之。京師蝗。
二十九日,有日食發生。京師發生蝗災。

六月戊寅,大赦天下,改元延熹。丙戌,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園陵。大雩。
六月初四,大赦天下,改元延熹。十二日,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園陵。旱祭祈雨。

秋七月己巳,雲陽地裂。甲子,太尉黃瓊免,太常胡廣為太尉。
秋七月二十五日,雲陽地裂。二十日,太尉黃瓊免職,任太常胡廣為太尉。

冬十月,校獵廣成,遂幸上林苑。
冬季十月,在廣成打獵,於是去到了上林苑。

十二月,鮮卑寇邊,使匈奴中郎將張奐率南單於擊破之。
冬季十二月,鮮卑寇掠邊境,使匈奴中郎將張奐率領南單於把他們打敗。

二年春二月,鮮卑寇雁門。己亥,阜陵王便薨。
二年(159)春二月,鮮卑寇掠雁門。二十九日,阜陵王劉便逝世。

蜀郡夷寇蠶陵,殺縣令。
蜀郡夷寇蠶陵,殺害縣令。

三月,複斷刺史、二千石行三年喪。
三月,再行停止刺史、二千石所實行的三年喪服。

夏,京師雨水。
夏天,京師雨水多。

六月,鮮卑寇遼東。
六月,鮮卑寇掠遼東。

秋七月,初造顯陽苑,置丞。丙午,皇後梁氏崩。乙醜,葬懿獻皇後於懿陵。
秋季七月,開始建造顯陽苑、設丞。初二,皇後梁氏逝世。二十一日,葬懿獻皇後於懿陵。

大將軍梁冀謀為亂。八月丁醜,帝禦前殿,詔司隸校尉張彪將兵圍冀第,收大將軍印綬,冀與妻皆自殺。衛尉梁淑、河南尹梁胤、屯騎校尉梁讓、越騎校尉梁忠、長大校尉梁戟等,及中外宗親數十人,皆伏誅。太尉胡廣坐免。司徒韓縯、司空孫朗下獄。
大將軍梁冀陰謀作亂,八月初四,帝到前殿,詔令司隸校尉張彪領兵圍梁冀邸第。收繳大將軍印綬,梁冀與妻都自殺。衛尉梁淑、河南尹梁胤、屯騎校尉梁讓、越騎校尉梁忠、長水校尉梁戟等及中外宗親數十人,都被誅。太尉胡廣因此免職。司徒韓糸寅、司空孫朗下獄。

壬午,立皇後鄧氏,追廢懿陵為貴人塚。詔曰:"梁冀奸暴,濁亂王室。孝質皇帝聰敏早茂,冀心懷忌畏,私行殺毒。永樂太後親尊莫二,冀又遏絕,禁還京師,使朕離母子之愛,隔顧複之恩。禍害深大,罪釁日滋。賴宗廟之靈,及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尚書令尹勳等激憤建策,內外協同,漏刻之間,桀逆梟夷。斯誠社稷之佑,臣下之力,宜班慶賞,以酬忠勳。其封超等五人為縣侯,勳等七人為亭侯。"於是舊故恩私,多受封爵。
初九,立皇後鄧氏,追廢懿陵為貴人塚。詔令說:“梁冀奸險殘暴,把王室搞得混濁紛亂。孝質皇帝聰敏早茂,梁冀心存忌恨畏懼,私行鴆殺。永樂太後親尊莫二,梁冀又加阻遏隔絕不讓從博園還住京師,以致使我們母子得不到團聚,以報養育之恩。禍害深廣,罪孽凶兆日益嚴重。幸賴祖宗的威靈,及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瑗、左忄官、唐衡、尚書令尹勳等激於義憤建議對策,宮內外協同動作,頃刻之間,桀逆梟首除滅。這真是國家之福澤,臣下之奮力,應當頒布功勳,進行慶賀賞賜,用以酬答忠貞報國的元勳。今封單超等五人為縣侯,尹勳等七人為亭侯。”其他故舊私恩人等,多受封爵。

大司農黃瓊為太尉,光祿大夫中山祝恬為司徒,大鴻臚梁國盛允為司空。初置秘書監官。
任大司農黃瓊為太尉,光祿大夫中山祝恬為司徒,大鴻臚梁國盛允為司空。開始設置秘書監官。

冬十月壬申,行幸長安。乙酉,幸未中宮。甲午,祠高廟。
冬季十月初五,帝王到長安巡視。十八日,到未央宮。二十七日,祭祀高廟。

十一月庚子,遂有事十一陵。壬寅,中常侍單超為車騎將軍。
十一月初四,祭十一陵。初六,任中常侍單超為車騎將軍。

十二月己巳,至自長安,賜長安民粟人十斛,園陵人五斛,行所過縣三斛。
十二月初三,帝自長安回,賜長安老百姓每人十斛粟。園陵每人五斛,巡視所經過的縣三斛。

燒當等八種羌叛,寇隴右,護羌校尉段熲追擊於羅亭,破之。
燒當等八種羌人反叛,寇掠隴右,護羌校尉段赹在羅亭追擊,把他們打敗。

天竺國來獻。
天竺國來獻禮。

三年春正月丙申,大赦天下。丙午,車騎將軍單超薨。
三年(160)春正月初一,大赦天下。十一日,車騎將軍單超逝世。

閏月,燒何羌叛,寇張掖,護羌校尉段熲追擊於積石,大破之。白馬令李雲坐直諫,下獄死。
閏正月,燒當羌反叛,寇掠張掖,護羌校尉段赹在積石追擊,把他們打個大敗。白馬令李雲因直言敢諫,批評朝政,監死獄中。

夏四月,上郡言甘露降。
夏季四月,上郡報告得了及時雨。

五月甲戌,漢中山崩。
五月十一日,漢中山崩。

六月辛醜,司徒祝恬薨。
六月初八,司徒祝恬逝世。

秋七月,司空盛允為司徒,太常虞放為司空。
秋七月,任司空盛允為司徒,任太常虞放為司空。

長沙蠻寇郡界。
長沙蠻寇掠郡界。

九月,太山、琅邪賊勞丙等複叛,寇掠百姓。遣禦史中丞趙某持節督州郡討之。丁亥,詔無事之官權絕奉,豐年如故。
九月,太山、琅笽賊勞內等再度叛變,寇掠百姓,派禦史中丞趙某持節督促州郡討伐。二十六日,詔令無實際工作的官員,暫且停俸,豐年照舊給予。

冬十一月,日南蠻賊率眾詣郡降。勒姐羌圍允街,段熲擊破之。
冬十一月,日南蠻賊率領部眾到郡投降。勒姐羌圍允街,段赹把他們打敗。

太山賊叔孫無忌攻殺都尉侯章。十二月,遣中郎將宗資討破之。
太山賊叔孫無忌攻殺都尉侯章。十二月,派中郎將宗資討伐打敗他們。

武陵蠻寇江陵,車騎將軍馮緄討,皆降散。荊州刺史度尚討長沙蠻,平之。
武陵蠻寇掠江陵,車騎將軍馮緄去討伐,降的降,逃散的逃散。荊州刺史度尚討平長沙蠻。

四年春正月辛酉,南宮嘉德殿火。戊子,丙署火。大疫。
四年(161)春季正月初二,南宮嘉德殿起火。二十九日,丙署起火。大疫。

二月壬辰,武庫火。
二月初三,武庫發生火災。

司徒盛允免,大司農種暠為司徒。
司徒盛允免職,任大司農種詗為司徒。

三月,省冗從右仆射官。太尉黃瓊免。
三月,省去冗從右仆射官。太尉黃瓊被罷免。

夏四月,太常劉矩為太尉。甲寅,封河間王開子博為任城王。
夏季四月,任太常劉矩為太尉。二十六日,封河間王劉開子劉博為任城王。

五月辛酉,有星孛於心。丁卯,原陵長壽門火。己卯,京師雨雹。六月,京兆、扶風及涼州地震。庚子,岱山及博尤來山並穨裂。己酉,大赦天下。
五月初四,彗星出現於心宿星。初十,原陵長壽門起火。二十二日,京師下了冰雹,大如雞蛋。六月,京兆、扶風及涼州地震。十三日,岱山及博縣尤來山一並傾頹崩裂。二十二日,大赦天下。

司空虞放免,前太尉黃瓊為司空。
司空虞放被罷免,任前太尉黃瓊為司空。

犍為屬國夷寇鈔百姓,益州刺史山昱擊破之。零吾羌與先零諸種並叛,寇三輔。
犍為屬國夷寇擾掠奪百姓,益州刺史山昱把他打敗。零吾羌與先零諸種一同叛變,寇掠三輔。

秋七月,京師雩。減公卿以下奉,貣王侯半租。占賣關內侯、虎賁、羽林、緹騎營士、五大夫錢各有差。
秋季七月,京師舉行秋雨祭祀。減少公卿以下官員薪俸,貣侯一半田租。估計錢數出賣關內侯、虎賁、羽林、緹騎營士、五大夫等官銜,各分別不同。

九月,司空黃瓊免,大鴻臚劉寵為司空。
九月,司空黃瓊被罷免。任大鴻臚劉寵為司空。

冬十月,天竺國來獻。南陽黃武與襄城惠得、昆陽樂季訞言相署,皆伏誅。
冬十月,天竺國來獻禮。南陽黃武與襄城惠得、昆陽樂季以邪惡的話,熒惑人心,都被誅殺。

先零沈氐羌與諸種羌寇並、涼二州,十一月,中郎將皇甫規擊破之。
先零沈氐羌與諸種羌寇掠並、涼二州,十一月,中郎將皇甫規打敗了他們。

十二月,夫餘王遣使來獻。
十二月,夫餘王派使者來獻禮。

五年春正月,省太官右監丞。壬午,南宮丙署火。
五年(162)春季正月,省去太官右監丞。二十九日,南宮丙署起火。

三月,沈氐羌寇張掖、酒泉。壬午,濟北王次薨。
三月,沈氐羌寇掠張掖、酒泉。三十日,濟北王劉次逝世。

夏四月,長沙賊起,寇桂陽、蒼梧。驚馬逸象突入宮殿。乙醜,恭陵東闕火。戊辰,虎賁掖門火。己巳。太學西門自壞。
夏季四月,長沙賊起,寇掠桂陽、蒼梧。受驚的馬逃亡的象闖入宮殿。乙醜,恭陵墓門東邊起火。戊辰,虎賁所在宮中旁門起火。己巳,太學西門自行壞損。

五月,康陵園寢火。長沙、零陵賊起,攻桂陽、蒼梧、南海、交阯,遣禦史中丞盛修督州郡討之,不克。乙亥,京師地震。詔公、卿各上封事。甲申,中藏府承祿署火。
五月,康陵園寢起火。長沙、零陵寇賊興起,攻掠桂陽、蒼梧、南海、交阯,派禦史中丞盛修督促州郡去討伐,沒有克服。十八日,京師地震。詔令公、卿秘密上書批評建議,檢舉揭發。二十七日,中藏府承祿署起火。

秋七月己未,南宮承善闥火。
秋季七月初八,南宮承善闥起火。

鳥吾羌寇漢陽、隴西、金城,諸郡兵討破之。
鳥吾羌寇掠漢陽。隴西、金城,諸郡兵討伐打敗他。

八月庚子,詔減虎賁、羽林住寺不任事者半奉,勿與冬衣;其公卿以下給冬衣之半。
八月二十日,詔令減少虎賁、羽林疲弱不勝軍事留住官舍的人半薪,勿發冬衣;其公卿以下給一半冬衣。

艾縣賊焚燒長沙郡縣,寇益陽,殺令。又零陵蠻亦叛,寇長沙。己卯,罷琅邪都尉官。
艾縣寇賊焚燒長沙郡縣,侵掠益陽,殺長吏。又零陵蠻也叛亂,掠長沙。己卯,罷去琅笽都尉官。

冬十月,武陵蠻叛,寇江陵,南郡太守李肅坐奔北棄市;辛醜,以太常馮緄為車騎將軍,討之。假公卿以下奉。又換王侯租以助軍糧,出濯龍中藏錢還之。
冬季十月,武陵蠻叛亂,寇掠江陵,南郡太守李肅因臨陣脫逃,斬於鬧市。二十二日以太常馮緄為車騎將軍,討伐武陵蠻。借公卿以下薪俸。又交換王侯田租以助軍餉,拿出濯龍園中府庫存錢償還。

十一月,馮緄大破叛蠻於武陵。
十一月,馮緄在武陵大敗叛蠻。

京兆虎牙都尉宗謙坐臧,下獄死。滇那羌寇武威、張掖、酒泉。太尉劉矩免,太常楊秉為太尉。
京兆虎牙都尉宗謙因貪汙,監死獄中。滇那羌寇掠武威、張掖、酒泉。太尉劉矩免職,任太常楊秉為太尉。

六年春二月戊午,司徒種暠薨。
六年(163)春季二月十一日,司徒詗逝世。

三月戊戌,大赦天下。
三月二十二日,大赦天下。

衛尉潁川許栩為司徒。
任衛尉潁川許栩為司徒。

夏四月辛亥,康陵東署火。
夏季四月初五,康陵東署起火。

五月,鮮卑寇遼東屬國。
五月,鮮卑寇掠遼東屬國。

秋七月甲申,平陵園寢火。
秋季七月初十,平陵園寢起火。

桂陽盜賊李研等寇郡界。
桂陽盜賊李研等寇掠郡界。

武陵蠻複叛,太守陳奉與戰,大破降之。隴西太守孫羌討滇那羌,破之。
武陵蠻再度叛亂,太守陳奉與戰,大敗敵人並使他們投降。隴西太守孫羌討伐滇那羌,把他們打敗。

八月,車騎將軍馮緄免。
八月,車騎將軍馮緄免職。

冬十月丙辰,校獵廣成,遂幸函穀關、上林苑。
冬季十月十三日,帝校獵廣成,並到函穀關、上林苑。

十一月,司空劉寵免。南海賊寇郡界。
十一月,司空劉寵免職。南海盜賊寇掠郡界。

十二月,衛尉周景為司空。
十二月,任衛尉周景為司空。

七年春正月庚寅,沛王榮薨。
七年(164)春正月十八日,沛王劉榮逝世。

三月癸亥,隕石於鄠。
三月癸亥,隕石於鄠。

夏四月丙寅,梁王成薨。
夏季四月二十六日,梁王劉成逝世。

五月己醜,京師雨雹。
五月十九日,京師落冰雹。

秋七月辛卯,趙王乾薨。
秋季七月二十二日,趙王劉乾逝世。

野王山上有死龍。荊州刺史度尚擊零陵、桂陽盜賊及蠻夷,大破平之。
野王山上有死龍。荊州刺史度尚擊零陵、桂陽盜賊及蠻夷,大敗並平息了他。

冬十月壬寅,南巡狩。庚申,幸章陵,祠舊宅,遂有事於園廟,賜守令以下各有差。戊辰,幸雲夢,臨漢水;還,幸新野,祠湖陽、新野公主、魯哀王、壽張敬侯廟。
冬十月初五,帝巡視南部。二十三日,到章陵,告祠舊宅,祭祀園廟,賞賜守令以下各不等。十一月初一,到雲夢,臨漢水;返轉,到新野,祭祀湖陽、新野公主、魯哀王、壽張敬侯廟。

護羌校尉段熲擊當煎羌,破之。
護羌校尉段赹擊當煎羌,打敗他們。

十二月辛醜,車駕還宮。
十二月初四,君王回到洛陽。

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縣,祠老子。勃海王悝謀反,降為癭陶王。丙申晦,日有食之。詔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
八年(165)春正月,派中常侍左忄官到苦縣,祭祀老子。勃海王劉悝陰謀造反,降為鞼陶王。三十日,日蝕。詔令公、卿、校尉舉薦賢良方正的人士。

二月己酉,南宮嘉德署黃龍見。千秋萬歲殿火。
二月十三日,南宮嘉德署有黃龍出現,千秋萬歲殿起火。

太仆左稱有罪自殺。
太仆左稱有罪自殺。

癸亥,皇後鄧氏廢。河南尹鄧萬世、虎賁中郎將鄧會下獄死。
二十七日,皇後鄧氏被廢。後叔河南尹鄧萬世、後兄虎賁中郎將鄧會監死獄中。

護羌校尉段熲擊罕姐羌,破之。
護羌校尉段赹出擊罕姐羌,把他們打敗。

三月辛巳,大赦天下。
三月十六日,大赦天下。

夏四月甲寅,安陵園寢火。丁巳,壞郡國諸房祀。
夏季四月十九日,安陵園寢起火。二十二日,壞郡國諸祠堂。

濟陰、東郡、濟北河水清。
濟陰、東郡、濟北黃河水清。

五月壬申,罷太山都尉官。丙戌,太尉楊秉薨。
五月初八,罷去太山都尉官。二十二日,太尉楊秉逝世。

六月丙辰,緱氏地裂。
六月二十二日,緱氏地裂。

桂陽胡蘭、朱蓋等複反,攻沒郡縣,轉寇零陵,零陵太守陳球拒之;遣中郎將度尚、長沙太守抗徐等擊蘭、蓋,大破斬之。蒼梧太守張敘為賊所執,又桂陽太守任胤背敵畏懦,皆棄市。
桂陽胡蘭、朱蓋再度造反,攻沒郡縣,轉寇零陵,零陵太守陳球抵拒他們;帝派中郎將度尚、長沙太守抗徐等抗擊胡蘭、朱蓋,大敗並殺掉他們。蒼梧太守張敘為賊所俘獲,又桂陽太守任胤對敵恐懼軟弱,兩人都被斬於市。

閏月甲午,南宮長秋和歡殿後鉤楯、掖庭、朔平署火。
閏七月初一,南宮長秋和歡殿後鉤楯、掖庭、朔平署起火。

六月,段熲擊當煎羌於湟中,大破之。
六月,段赹出擊當煎羌於湟中,大敗敵軍。

秋七月,太中大夫陳蕃為太尉。
秋季七月,太中大夫陳蕃為太尉。

八月戊辰,初令郡國有田者畝斂稅錢。
八月初六,開始命令郡國有田地的一畝收稅十錢。

九月丁未,京師地震。
九月十五日,京師地震。

冬十月,司空周景免,太常劉茂為司空。辛巳,立貴人竇氏為皇後。
冬季十月,司空周景免職,任太常劉茂為司空。二十日,立貴人竇氏為皇後。

勃海妖賊蓋登等稱"太上皇帝",有玉印、珪、璧、鐵券,相署置,皆伏誅。
勃海妖賊蓋登等稱“太上皇帝”,有玉印、王圭璧、鐵券,設置官職並任用官吏,都被誅殺。

十一月壬子,德陽殿西閤、黃門北寺火,延及廣義、神虎門,燒殺人。
十一月二十一日,德陽殿西閣、黃門北寺起火,延及洛陽宮西廣義、神虎門,燒死人。

使中常侍管霸之苦縣,祠老子。
派中常侍管霸到苦縣,祭祀老子。

九年春正月辛卯朔,日有食之。詔公、卿、校尉、郡國舉至孝。
九年(166)春正月初一,日蝕。詔令公、卿、校尉、郡國舉薦至孝的人士。

沛國戴異得黃金印,無文字,遂與廣陵人龍尚等共祭井,作符書,稱"太上皇",伏誅。
沛國戴異得黃金印,無文字,於是與廣陵人龍尚等共同祭井,作符書,稱“太上皇”,被誅。

己酉,詔曰:"比歲不登,民多饑窮,又有水旱疾疫之困。盜賊征發,南州尤甚。災異日食,譴告累至。政亂在予,仍獲咎征。其令大司農絕今歲調度征求,及前年所調未畢者,勿複收責。其災旱盜賊之郡,勿收租,餘郡悉半入。"
十九日,詔令說:“這幾年五穀歉收,人民多數挨餓受窮,又有水患旱災時疫的困擾。因盜賊頻頻征用民間人力物力,長沙、桂陽、零陵等郡更加嚴重。災患異象日蝕,譴責接二連三的到來。這是政治紊亂所造成,責任完全在我,所以頻繁地遭受咎戾和懲罰。現在命令大司農停止今年田租賦稅的征調,以及前年征調未完的,不再收討。遭受了水旱疾疫盜賊損害的郡,不收租,其餘的郡收半租。”

三月癸巳,京師有火光轉行,人相驚噪。
三月初四,京師有火光轉行,人們相互驚詫而喧噪。

司隸、豫州饑死者什四五,至有滅戶者,遣三府掾賑稟之。
司隸、豫州餓死的人達十分之四、五,甚至有全戶死光的,派三府掾發廩糧賑濟。

陳留太守韋毅坐臧自殺。
陳留太守因貪汙自殺。

夏四月,濟陰、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
夏季四月,濟陰、東郡、濟北、平原黃河水清。

司徒許栩免。五月,太常胡廣為司徒。
司徒許栩被罷免。五月,任太常胡廣為司徒。

六月,南匈奴及烏桓、鮮卑寇緣邊九郡。
六月,南匈奴及烏桓、鮮卑寇擾邊緣九郡。

秋七月,沈氐羌寇武威、張掖。詔舉武猛,三公各二人,卿、校尉各一人。太尉陳蕃免。庚午,祠黃、老於濯龍宮。
秋季七月,沈氐羌寇掠武威、張掖。詔令舉薦武猛的人士,三公各舉二人,卿、校尉各舉一人。太尉陳蕃免職。庚午,祭祀黃帝、老子於濯龍宮。

遣使匈奴中郎將張奐擊南匈奴、烏桓、鮮卑。
遣使匈奴中郎將張奐出擊南匈奴、烏桓、鮮卑。

九月,光祿勳周景為太尉。
九月,任光祿勳周景為太尉。

南陽太守成瑨、太原太守劉質,並以譖棄市。司空劉茂免。大秦國王遣使奉獻。
南陽太守成王晉、太原太守劉質,同以誣陷罪被斬於市。司空劉茂免職。大秦國王派使者獻禮。

冬十二月,洛城傍竹柏枯傷。
冬季十二月,洛城旁竹柏枯傷。

光祿勳汝南宣酆為司空。南匈奴、烏桓率眾詣張奐降。司隸校尉李膺等二百餘人受誣為黨人,並坐下獄,書名王府。
任光祿勳汝南宣邦為司空。南匈奴、烏桓率領部眾到張奐跟前投降。司隸校尉李膺等二百餘人被誣為黨人,因此一並下獄,書名王府。

永康元年春正月,先零羌寇三輔,中郎將張奐破平之。當煎羌寇武威,護羌校尉段熲追擊於鸞鳥,大破之。西羌悉平。
永康元年(167)春正月,先零羌寇掠三輔,中郎將張奐把他們打敗平定。當煎羌寇掠武威,護羌校尉段赹追擊於鸞鳥,大敗他們。西羌全部平定。

夫餘王寇玄菟,太守公孫域與戰,破之。
夫餘王寇掠玄菟,太守公孫域戰敗他們。

夏四月,先零羌寇三輔。
夏季四月,先零羌寇掠三輔。

五月丙申,京師及上黨地裂。
五月十四日,京師及上黨地裂。

廬江賊起,寇郡界。壬子晦,日有食之。詔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
廬江賊起,寇掠郡界。三十日,日蝕。詔令公、卿、校尉薦舉賢良方正的人士。

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悉除黨錮,改元永康。丙寅,阜陵王統薨。
六月初八,大赦天下,全部解除黨錮之禁,改元永康。十四日,阜陵王劉統逝世。

秋八月,魏郡言嘉禾生,甘露降。巴郡言黃龍見。
秋季八月,魏郡報告有嘉禾生長;又下及時雨。巴郡報告有黃龍出現。

六州大水,勃海海溢。詔州郡賜溺死者七歲以上錢,人二千;一家皆被害者,悉為收斂;其亡失穀食,稟人三斛。
六州大水,勃海海水漫溢。詔令州郡賜給溺死者七歲以上每人錢二千;一家人都被害的,都為收殮;有漂失穀物的,每人廩糧三斛。

冬十月,先零羌寇三輔,使匈奴中郎將張奐擊破之。
冬季十月,先零羌寇掠三輔,使匈奴中郎將張奐擊敗了他們。

十一月,西河言白菟見。
十一月,西河報告發現白虎。

十二月壬申,複癭陶王悝為勃海王。丁醜,帝崩於德陽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皇後曰皇太後,太後臨朝。
十二月二十三日,恢複鞼陶王悝為勃海王。二十八日,帝在德陽前殿逝世,年三十六。二十九日,尊皇後為皇太後,太後臨朝。

是歲,複博陵、河間二郡,比豐、沛。
這年,恢複博陵、河間二郡,如豐、沛一樣。

論曰:前史稱桓帝好音樂,善琴笙。飾芳林而考濯龍之宮,設華蓋以祠浮圖、老子,斯將所謂"聽於神"乎!及誅梁冀,奮威怒,天下猶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自非忠賢力爭,屢折奸鋒,雖願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
史家評論說:“從前的史書稱桓帝喜好音樂,善於琴笙。以樹木花草裝飾成濯龍宮苑。設張華蓋祭祀佛老,這可能就是所謂‘國將亡,聽於神’吧!及至誅梁冀,奮威怒,天下特別企盼休養生息。可是卻寵愛厚封單超等五宦官,以致五邪肆虐,流毒蔓溢四方。如果不是李膺等忠貞賢德的義士直言極諫,屢屢折殺群奸的鋒銳,那麼桓帝雖想有夏帝相依附於諸侯斟灌和周厲王出奔於彘一樣的結果,也是得不到的。”

讚曰:桓自宗支,越躋天祿。政移五幸,刑淫三獄。傾宮雖積,皇身靡續。
史家讚說:“桓帝出自劉氏宗室的遠房支係,超越次序而躋身天位。政柄濫移單超等五佞,刑獄濫施於李固等三獄。納三皇後,宮女五六千。佳麗雖充斥寢宮,而終沒有子嗣,皇身得不到延續。”

 
舉報收藏 0打賞 0

《後漢書》

《後漢書》列傳
卷一 列傳·劉玄劉盆子列傳 卷二 列傳·王劉張李彭盧列傳 卷三 列傳·隗囂公孫述列傳 卷四 列傳·宗室四王三侯列傳 卷五 列傳·李王鄧來列傳 卷六 列傳·鄧寇列傳 卷七 列傳·馮岑賈列傳 卷八 列傳·吳蓋陳臧列傳 卷九 列傳·耿弇列傳 卷十 列傳·銚期王霸祭遵列傳 卷十一 列傳·任李萬邳劉耿列傳 卷十二 列傳·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 卷十三 列傳·竇融列傳 卷十四 列傳·馬援列傳 卷十五 列傳·卓魯魏劉列傳 卷十六 列傳·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 卷十七 列傳·宣張二王杜郭吳承鄭趙列傳 卷十八 列傳·桓譚馮衍列傳上 卷十九 列傳·桓譚馮衍列傳下 卷二十 列傳·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 卷二十一 列傳·蘇竟楊厚列傳上 卷二十二 列傳·郎顗襄楷列傳下 卷二十三 列傳·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 卷二十四 列傳·樊宏陰識列傳 卷二十五 列傳·朱馮虞鄭周列傳 卷二十六 列傳·梁統列傳 卷二十七 列傳·張曹鄭列傳 卷二十八 列傳·鄭範陳賈張列傳 卷二十九 列傳·桓榮丁鴻列傳 卷三十 列傳·張法滕馮度楊列傳 卷三十一 列傳·劉趙淳於江劉周趙列傳 卷三十二 列傳·班彪列傳上 卷三十三 列傳·班彪列傳下 卷三十四 列傳·第五鍾離宋寒列傳 卷三十五 列傳·光武十王列傳 卷三十六 列傳·朱樂何列傳 卷三十七 列傳·鄧張徐張胡列傳 卷三十八 列傳·袁張韓周列傳 卷三十九 列傳·郭陳列傳 卷四十 列傳·班梁列傳 卷四十一 列傳·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 卷四十二 列傳·王充王符仲長統列傳 卷四十三 列傳·孝明八王列傳 卷四十四 列傳·李陳龐陳橋列傳 卷四十五 列傳·崔駰列傳 卷四十六 列傳·周黃徐薑申屠列傳 卷四十七 列傳·楊震列傳 卷四十八 列傳·章帝八王列傳 卷四十九 列傳·張王種陳列傳 卷五十 列傳·杜欒劉李劉謝列傳 卷五十一 列傳·虞傅蓋臧列傳 卷五十二 列傳·張衡列傳 卷五十三 列傳·馬融列傳上 卷五十四 列傳·蔡邕列傳下 卷五十五 列傳·左周黃列傳 卷五十六 列傳·荀韓鍾陳列傳 卷五十七 列傳·李杜列傳 卷五十八 列傳·吳延史盧趙列傳 卷五十九 列傳·皇甫張段列傳 卷六十 列傳·陳王列傳 卷六十一 列傳·黨錮列傳 卷六十二 列傳·郭符許列傳 卷六十三 列傳·竇何列傳 卷六十四 列傳·鄭孔荀列傳 卷六十五 列傳·皇甫嵩朱俊列傳 卷六十六 列傳·董卓列傳 卷六十七 列傳·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 卷六十八 列傳·袁紹劉表列傳上 卷六十九 列傳·袁紹劉表列傳下 卷七十 列傳·劉焉袁術呂布列傳 卷七十一 列傳·循吏列傳 卷七十二 列傳·酷吏列傳 卷七十三 列傳·宦者列傳 卷七十四 列傳·儒林列傳上 卷七十五 列傳·儒林列傳下 卷七十六 列傳·文苑列傳上 卷七十七 列傳·文苑列傳下 卷七十八 列傳·獨行列傳 卷七十九 列傳·方術列傳上 卷八十 列傳·方術列傳下 卷八十一 列傳·逸民列傳 卷八十二 列傳·列女傳 卷八十三 列傳·東夷列傳 卷八十四 列傳·南蠻西南夷列傳 卷八十五 列傳·西羌傳 卷八十六 列傳·西域傳 卷八十七 列傳·南匈奴列傳 卷八十八 列傳·烏桓鮮卑列傳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