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案 作者:佚名年代:清代708   

《狄公案》正文 第六十三回 見母後太子還朝 念老臣狄公病故

見母後太子還朝念老臣狄公病故

卻說廬陵王到了京中,狄公命裘萬裏將大營紮在城外,與元行衝、安全藏三人來至黃門官處,請他趕速奏知武後,說太子回朝,午門候旨。黃門官何敢怠慢,卻巧武後在偏殿理事,當即奏明。武則天聽說是太子前來,雖是淫惡不堪的人,到了此時不無天性或發,隨命入宮見駕。黃門官出來,將三人領至宮內。廬陵王見了武後,連忙俯伏金階,淚流不止,說:“臣兒久離膝下,寢食不安,定省久疏,罪躬難赦,隻以奉命遠貶,未敢自便來京。今獲還朝,得瞻母後,求聖上寬思赦罪,曲鑒下情。”奏畢,哭聲不止。

武則天見了這樣情形,明知他是負屈,又不好自己認過,隻得說道:“孤家由今返昔,往事不追。汝既由狄卿家保奏還朝,且安心居住東宮,以盡子職,孤家自有定奪。”廬陵王聽了此言,隻得謝恩侍立。狄公與元行衝、金安藏三人複命請安,將各事奏畢,然後齊聲說道:“目今太子回朝,聖心安慰。但奸賊不除,何以令天下誠服?設非臣等保奏,誤聽讒言,以假作真。適中奸計。那時江山有失,骨肉猜疑,是誰之咎?許敬宗、武三思等人,若不依罪處治,恐日後小人誣奏,尤甚於前。臣等冒死陳詞,叩求陛下宸斷。”武則天此時為三人啟奏得名正理順,心下雖想袒護,也不好啟齒,當即傳旨:“命元行衝為刑部尚書,許敬宗立即拿問,與武承嗣等到案訊質,複奏施行。”三人當時謝恩出來。自是太子居住東宮。

且說武承嗣與許敬宗自命高發往懷慶去後,每日心驚膽裂,但想將此事辦成便可無事。這日正在家中候信,忽聽京都城外有號炮聲音,吃了一驚,忙道:“這是畿輔之地,那裏有這軍械響聲。”趕著命人出去查問。那人才出了大門,隻見滿街百姓不分老幼,無不歡天喜地,互相說道:“這冤屈可伸了。若不是這三人忠心為國,將李飛雄擒住,廬陵王此時也不能還朝。現在前隊已抵城外紮營,頃刻工夫車駕便要入宮,我們且在此等候,好在兩邊跪接。”當時紛紛擾擾,忙擺香案,以備跪接。那人聽說如此,心下仍不相信,遠遠的見有一匹馬來,一個差官飛奔過去。眾百姓攔阻馬頭,問道:“你可由城外而來?廬陵王可進城麼?”差官道:“你們讓開,後麵隨即到了。”

那人知是實情,趕著分開眾人,沒命的跑回家內,氣喘籲籲,向著武承嗣道:“不好了,廬陵王已經入朝了。方才那個炮聲,乃是狄仁傑大隊紮營。想必高發弟兄未能成功,這事如何是好?惟恐狄仁傑等人不肯罷休,究尋起來獲罪非輕。”武承嗣聽了此言,登時大叫一聲道:“狄仁傑,我與你何恨何仇,將我這錦秀江山得而複去。罷了罷了,今生不能奈何與你,來生狹路相逢同他算帳。”說罷,自知難以活命,一人走進書房,仰藥而死。當時武承業見了此事,也知獲罪不起,隨帶了許多金銀細軟,由後門帶領家眷,逃往他方。惟有武三思不肯逃走,心下想:“這武後究是我姑母,即便追出實情,一切推到他兩人身上,諒武後也要看娘家分上,不肯追求。”

正鬧之間,外麵已喧嚷進來,說巡撫衙門許多差官衙役,將前後門把守,說刑部現在放了元大人,許敬宗為李飛雄事革職歸案審辦。現在狄大人與元大人已經奉旨將許敬宗拿下,頃刻便來捉拿他弟兄。武三思聽了此言,也不慌忙,一人坐在廳前等候。稍頃,元、狄兩人到了裏麵,先將旨意說明,便要命他同赴刑部。三思道:“二位大人既奉旨前來,下官亦何敢逆旨。但此事下官實是不知,乃舍弟與許敬宗同謀。現已畏罪身死,且聖上隻命二位大人審問,並未查封家產,舍弟身死,不能聽他屍骸暴露,不用棺盛殮之理。權請寬一日,將此事辦畢,定然投案待質。若恐下官逃逸,請派人在此防守便了。”

元行衝見他如此言語,明知武後斷不至將他治死,此時見武承嗣已經自盡,大事無慮,落得做點人情,向著狄公說道:“武承嗣乃是要犯,既是畏罪服毒,且奏知聖上,請旨定奪。”當時兩人依然回轉刑部。這裏武三思一麵命人置辦棺木等件,自己一麵入宮。見了武後,哭奏一番,說:“前事皆武承嗣所為,現在已經身死。承業恐其波及,複又逃逸。武氏香煙,隻剩自己一人,如聖上俯念娘家之後,明日早朝趕速傳旨開赦。不然前後皆是一死,便碰死在這宮中。”說罷,大哭不止。此時武後回想從前,悔之已晚,當時也隻得準奏,命他回去收殮承嗣。

次日早朝,也就赦旨,說武承嗣雖犯大罪,死有餘辜,姑念服毒而亡,著免戮屍示眾。武承業在逃,沿途地方訪拿解辦。三思未與其謀,加恩免議。狄公聽了此奏,知是奸臣不能誅絕幹淨,深以為恨。所幸廬陵王入京,奸焰已熄,目前想可無慮。當下退朝出來,隨同元行衝到刑部,升堂將許敬宗審訊。敬宗知是抵賴不去,隻得將前後備事直供一遍。隨即錄了口供,次日奏明朝廷,奉旨斬首。狄、元出朝,隨將許敬宗綁赴市曹,所有在京各官,以及地方百姓,受過淩辱之人,無不齊赴法場,看他臨刑。到了午時三刻,人犯已到,陰陽官報了時辰,劊役舉起一刀,身首異處。百姓見他頭已落地,無不拍掌叫快。許多人擁繞上來,你撕皮,他割肉,未有半個時辰,將屍骸弄得七零八落的,隨後自有家屬前來收殮。

且說狄公與元行衝監斬之後,入朝複命,武後封他為梁國公,同平章事,入閣拜相。所有元行衝、安金藏等人,皆論功行賞。李飛雄故念自己投城,誤聽奸計,著免其斬首,帶罪立功。眾臣次日上朝謝恩。從此那班奸臣皆畏狄公威望,不敢再施詭計。廬陵王居住東宮,每日侍奉武後,曲盡孝思。

誰知樂極悲來,狄公自入京以來,削奸除佞,整理朝綱,全無半刻閑暇,加以年歲高大,精力衰頹,以至積勤成疾。這年正交七十一歲,武後見他年邁,一日問道:“卿家百年歸後,朕欲得一佳士為相,朝廷文武,可命誰人?”狄公道:“文武醞藉,有蘇味道、李嶠兩人。若欲取卓犖奇林,則有荊州司馬張柬之。此人雖老,真宰相村也,臣死之後,以他繼之,斷無遺誤。”武後見了如此保奏,次日便遷為洛州司馬。那知狄公保奏之後,未有數日,便身體不爽。到了夜間三更,忽然無疾而逝。在朝各官得了此信,無不哭聲震地,感念不忘。五鼓上朝,奏明武後,武後也是哭泣道:“狄卿家死後,朝堂空矣。朝廷大事,有誰能決?天奪吾國老,何太早耶!”隨傳旨戶部尚書,發銀萬兩,命廬陵王親去叩奠,諡誥封為梁文惠公,禦賜祭奠。回籍之日,沿途地方妥為照料。然後傳旨命張柬之為相。

誰料那班奸臣,見狄公已死,心下無所畏懼,故態複萌,複思奸詐。張昌宗、張易之兩人,愈複肆無忌憚。平日狐媚武則天,所有朝廷大臣,閣部宰相,一連數日皆不得見武後之麵,廬陵王雖居東宮,依然為這般人把持挾製。張柬之一日歎道:“我受狄公知遇,由刺史薦升宰相,位高祿重,不能清理朝政,致將萬裏江山送與小人之手,他日身死地下,何顏去見狄公?”一人思想了一會,隨命人將袁恕已、崔元暐、桓彥範等人請來,在密室商議。袁恕已道:“聽說武後連日抱病,不能臨朝,因此二張居中用事。設有不測,國事甚危,如何是好?”張柬之道:“欲除奸臣,必思妙計。現在羽林衛左將軍李多祚,此人頗有忠心,每在朝房,凡遇奸賊前來,他便側目而視。若能與他定謀,除去國賊,則廬陵王便無後慮。”眾人齊聲道好,說:“此人我等皆知,事不宜遲,可令人就此去請。”當下張柬之出來,命人取了名帖,請李將軍立刻過來,有要事相商。

此時李多祚,正因連日武後抱病,朝政紛紜,一人悶悶在家,長籲短歎,想不出一個善策可以將張昌宗兩人除去,忽然家人來稟說:“張柬之命人請你會議事。”不禁心下一驚,複又暗喜道:“我與他雖職分文武,他這宰相乃是欲仁傑保舉。此時請我,莫非有什麼妙計?”當時回報,立刻過來。家人去後,隨即乘轎來至張柬之相府。柬之先命袁恕已等人退避,一人穿了盛服在後書房接見。兩人行禮已畢,敘了寒暄。

張柬之見他麵帶憂容,乃道:“目今聖明在上,太子還朝,老將軍重慶升平,可為人臣的快事,何故心中不樂,麵帶憂容?莫非國官職未遷,以致抱憾麼?”李多祚見問,知道試探他的口氣,乃道:“老夫年已衰邁,還想什麼遷官加爵。但能如大人所言重慶升平,雖死而無怨。若以華身而論,除國事未能報效,其餘也算得富貴兩全了。”張柬之見他說了此言,也是同一心病,趁機便將除賊的話與他相商。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狄公案

《狄公案》正文
第一回 入官階昌平為令 升公堂百姓呼冤 第二回 胡地甲誣良害己 洪都頭借語知情 第三回 孔萬德驗屍呼錯 狄仁傑賣藥微行 第四回 設醫科入門治病 見幼女得啞生疑 第五回 入浴室多言露情節 尋墳墓默禱顯靈魂 第六回 老土工出言無狀 賢令尹問案升堂 第七回 老婦人苦言求免 賢縣令初次問供 第八回 鞫奸情利口如流 提老婦癡人可憫 第九回 陶土工具結無辭 狄縣令開棺大驗 第十回 惡淫婦阻擋收棺 賢縣令誠心宿廟 第十一回 求靈簽隱隱相合 詳夢境鑿鑿而談 第十二回 說對聯猜疑徐姓 得形影巧遇馬榮 第十三回 雙土寨狄公訪案 老絲行趙客聞風 第十四回 請莊客馬榮交手 遇鄉親蔣忠談心 第十五回 趙萬全明言知盜首 狄梁公故意釋奸淫 第十六回 聾差役以訛錯訛 賢令尹將盜緝盜 第十七回 問路徑小官無禮 見凶犯舊友謊言 第十八回 蒲萁寨半路獲凶人 昌平縣大堂審要犯 第十九回 邵禮懷認懷認供結案 華國祥投縣呼冤 第二十回 胡秀士戲言召禍 狄縣令度情審案 第二十一回 善言開導免驗屍骸 審口供升堂訊問 第二十二回 想案情猛然省悟 聽啞語細觀行蹤 第二十三回 訪凶人聞聲報信 見毒蛇開釋無辜 第二十四回 假消息假言請客 為盜賊大意驚人 第二十五回 以假弄真何愷捉賊 依計行事馬榮擒人 第二十六回 見縣官書生迂腐 揭地窯邑宰精明 第二十七回 少年郎借助供認不諱 淫潑婦忍辱熬刑 第二十八回 真縣令扮作閻王 假陰官審明奸婦 第二十九回 狄梁公審明奸案 閻立本保奏賢臣 第三十回 赴殺場三犯施刑 入山東二臣議事 第三十一回 大巡撫訪問惡棍 小黃門貪索贓銀 第三十二回 元行衝奏參小吏 武三思懷恨大臣 第三十三回 狄仁傑奏參汙吏 洪如珍接見大員 第三十四回 接印綬舊任受辱 發公文老民伸冤 第三十五回 審惡奴受刑供認 辱奸賊設計譏嘲 第三十六回 敲銅鑼遊街示眾 執皮鞭押令念供 第三十七回 眾豪奴恃強圖劫 好巡捕設計騙人 第三十八回 投書信誤投羅網 入衙門自入牢籠 第三十九回 求人情惡打張昌宗 施國法怒斬周卜成 第四十回 入早朝直言麵奏 遇良友細訪奸僧 第四十一回 入山門老衲說真情 尋暗室道婆行穢事 第四十二回 王虔婆花言騙烈婦 狄巡撫妙計遣公差 第四十三回 王進土擊鼓鳴冤 老奸婦受刀身死 第四十四回 金鑾殿狄仁傑直言 白馬寺武三思受窘 第四十五回 搜地窖李氏盡節 升大堂懷義拷供 第四十六回 金鑾殿兩臣爭奏 刑部府奸賊徇私 第四十七回 眾百姓大鬧法堂 武三思哀求巡撫 第四十八回 武承業罪定奸僧 薛敖曹夜行穢事 第四十九回 薛敖曹半途遭擒 狄梁公一心除賊 第五十回 查舊案顯出賀三太 記前仇閹割薛敖曹 第五十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第五十二回 懷宿怨誣奏忠良 出憤言挽回奸計 第五十三回 用非刑敬宗行毒 傳聖詔偉之盡忠 第五十四回 狄仁傑掌頰武承嗣 許敬宗勾結李飛雄 第五十五回 太行山王魁送信 東京城敬宗定謀 第五十六回 李飛雄兵下太行山 胡世經力守懷慶府 第五十七回 安金藏剖心哭諫 狄仁傑奉命提兵 第五十八回 開戰事金城送命 遇官兵吳猛亡身 第五十九回 訪舊友計入敵營 獲勝仗命攻大寨 第六十回 四麵出兵飛雄中計 兩將身死馬榮回營 第六十一回 李飛雄悔誌投降 安金藏入朝報捷 第六十二回 廬陵王駕回懷慶 高縣令行毒孟城 第六十三回 見母後太子還朝 念老臣狄公病故 第六十四回 張柬之用謀除賊 廬陵王複位登朝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