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案 作者:佚名年代:清代717   

《狄公案》正文 第二十六回 見縣官書生迂腐 揭地窯邑宰精明

見縣官書生迂腐揭地窯邑宰精明

卻說狄公聽得畢周氏已是提到,命洪亮先在客店內裏看押,俟明早帶回衙內,訊問奸情。洪亮領命下來。狄公已是困倦,當時進房,和衣而睡。次日辰牌時分,起身淨麵。諸事已畢,先令陶幹,將湯得忠帶來。狄公將他一看,卻是一個迂腐拘謹之人,因為他是一個舉人,不敢過於怠慢,當時起身問道:“先生可是姓湯名叫得忠麼?”湯得忠說道:“舉人正是姓湯名叫得忠,不知父台夤夜差提,究竟為何緣故?舉人自鄉薦之後,閉戶讀書,授徒樂業,雖不敢自謂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那逾矩犯規之事,從不敢開試其端。若舉人之為人,仍欲公差提押、官吏入門,正不知那刁監劣生,流氓奸宄,更何以處治?舉人不明其故,尚求父台明示。”

狄公聽他說了這派迂腐之言,確是個誠實的舉子。乃道:“你先生品學兼優,久為本處欽敬。可知熏獲異類,玉石殊形,教化不齊,便是自己的過失。先生所授的門生,其品學行為,也與先生一樣麼?”湯得忠聽道:“父台之言,雖是合理,但所教之學生,俱屬世家子弟,日無暇暮,夜讀尤嚴,功課之深,無過於此。且從來足不出戶,哪裏有意外之事?莫非是父台誤聽人言麼?”狄公笑道:“本縣蒞任以來,皆實事求是,若不訪有確證,從不魯莽從事。你先生說所授門徒,皆世家弟子,難道世家的子弟,就是循規蹈矩的麼?且問你姓徐的學生從你先生幾載了?他的所做所為,皆關係人命案件,那等行為,不法已極點了,你先生可否知道麼?”

湯得忠回說道:“這更奇了,別人或者可疑,惟徐學生斷無此事,不能因他姓徐便說他是命案的凶手。方才貴差說那姓徐的命案,父台宿廟,有一姓徐的在內,此乃夢幻離奇之事,何足為憑?而且此事實是父台孟浪,絕無形影之案。遽行開棺檢驗,以至身遭反坐,誤了前程,此時不能夠顧全自己,便指姓徐的,就為凶手。莫說他父台是在籍的縉紳,即以舉子而論,地方有此殃民之官,也不能置之不理了。”

狄公見湯得忠矢口不移,代那徐德泰抵賴,不禁大怒道:“本縣因你是個舉子,究竟是詩文骨肉,不肯牽涉無辜,你還不知,自己糊塗,疏以防察,反敢挺撞本縣。若不指明實證,教你這昏憒的腐儒豈能心服!”說完,命人仍將他看管,即帶徐德泰奸夫上來審問。陶幹答應一聲,隨命值日差人,到何愷家內,將人犯帶來。差人奉命前去,不多一刻,人已帶到。

狄公見他跪在地下,細細將他一看,那副麵目,卻是一個極美的好男子。心下思道:“無怪那淫婦看中於他。可恨他這人,一表人材,不歸於正,做了這犯罪之事,本縣也隻得盡法懲治了。”當即大聲喝道:“你就是徐德泰麼?本縣訪得你已久,今日既已緝獲,你且將如何同畢周氏通奸,如何謀害畢順,一一從實供來,免致受刑吃苦。可知本縣立法最嚴,既已前次開棺,自行請處,若不將這事水落石出,於心也不肯罷休!你且細細供來,本縣或可施法外之恩,超豁你命;如若不然,那真憑實證,也不容你抵賴的!”

徐德泰見狄公正言厲色,雖是心下懼怕,當此一時審問,總不肯承認,乃回答說道:“學生乃世家子弟,先祖生父,皆作外官。家法森嚴,豈敢越禮?而況有湯先生朝夕相處,飲食同居,此便是學生的明證。父台無故黑夜提質,牽涉奸情,這事無論不敢胡行。連日觀耳聞,皆來經過。還求父台再為明察偵訪,開釋無辜,實為德便。”狄公笑道:“你這派巧語胡供,隻能欺你那個昏憒的先生,本縣明察秋毫,豈容你飾詞狡賴?此案若不用刑拷問,定難供認。且同你前去,將地窯揭起,究竟通於何處,那時眾目昭彰,雖你百喙千言,也不容你辯賴。”說完即忙起身,令馬榮同眾差役,帶回湯得忠,並徐德泰兩人,前去起案。

眾人出去之後,忽然外麵哭喊連聲,一路罵入裏頭,隻聽那婦人言道:“你這狗官,將我媳婦兒放回,還未曾有多日,果曾是緝獲凶手,提來對質,倒也罷了,忽又無影無形的,牽設好人,半夜更深,有許多男子,擁入家內來。這是什麼緣故?提人是你,放人也是你!今日不將這此事辦明,莫說我年老無用之人,定與你到兗州扭控,預借當這忤逆官長的罪名,橫豎也不能活命了。”一頭哭著向裏麵走來。狄公知是唐氏,趕著說道:“你來的正好,可將你一起帶去,免致你不知這暗昧的地方。”又命人役,到何愷家中,將畢周氏提來。吩咐已畢,然後眾人出了店門,來至湯得忠家內。此時皇華鎮上無不知道這事,前來看破此案,紛紛擁擠,站在門前。

狄公先走進去,在書房坐定,等群人到齊,隨後來至徐德泰房中,指著那個地窯問道:“你既是讀書世家子弟,理應安分守己,為何在臥房床架之下,挖這一個地窯,有何用處?下麵還有什麼害人之物麼?”徐德泰到了此時,全不開口。馬榮上前稟道:“太爺既已將那方磚挖起,下麵無非是個暗門,通於別處。小人且再去探一探。”說著向喬太手中取了燭台,到裏麵一照。隻見有二三尺深,一個深塘直通那牆壁,上下皆是木板切成,並無泥土。見那個銅鈴惟在空中,知是個暗號,便將鈴繩一抽,響亮一聲。見前麵有塊木板,忽然開下,卻是一個小小的圓洞,有四五層被台。馬榮舉步由技台上去,約有四尺見方一個所在。四麵俱看不出門路,不知由何處通著隔壁。正在各處觀看,將頭一抬,早見上麵有塊方磚為頭頂起,心下不好歡喜,隨將燭台遞與喬太,兩手舉過頭頂,將那方磚取過。隱隱的上麵射進亮光,再伸頭向洞外看去,正是那畢順房中床柱之上。馬榮見案已破,自己站在房內,命喬太開了房門,由畢家大門,繞至街上,到了湯家大門口。

眾人見他由外麵進來,心下無不詫異,隻見他向唐氏說道:“尊府的後門,已經瞻仰了。請你前來觀看吧。”狄公正在房中,等下麵的消息,正在靜坐之下,忽聽喬太在麵前進來說話,知已通到間壁,有意如此,特使眾人觀望。當即問道:“喬太上來。可是通到那邊?”喬太回道:“正在那床腳之下,且請太爺下去一看。”狄公道:“你且將湯先生同畢唐氏帶來,陪本縣一齊下去,方令他兩人心下折服。”說著眾差人役,已將兩人提到,陸續地由床腳原處,到了畢家房中。此時湯得忠,直急得目瞪口呆,恨不能立刻身死。狄公向他說道:“這事你先生親目所觀見麼?不必出門,可是幹了那人命案件,豈不是你知道故昧,教化不嚴?”複向畢唐氏道:“你兒子仇人,今已拿獲,這個所在。你媳婦房中尋出,怪不得她終日在家,閉門不出,卻是另有道路。豈非你二人心地糊塗,使畢順遭了彌天大害?”

畢唐氏到了此時,方知為媳婦蒙混,回想兒子身死,不由痛入骨髓,大叫一聲,昏於地下。湯得忠見徐德泰這個學生,做出不法極頂之事,自己終日同處,不知這件隱情,明知罪無可倭,也是急得兩眼流淚,向著狄公說道:“此事舉人實在不知,若早知有此事件,斷不能有意釀成。現在既經父台揭曉,舉人教化無方,也隻得甘心認罪,請父台將徐德泰究辦就是了。”

狄公見他這樣情景,反去安慰兩句,然後命人用薑湯將唐氏灌醒。見他咬牙切齒,扒起身來要去她媳婦找徐德泰拚命,狄公連忙阻道:“你這人何以如此昏昧,從前本縣為你兒子伸冤,那樣向你解說,你竟執迷不悟,此案現已揭曉,人已獲到,正是你兒子報仇之日,便該靜候本縣拷問明白,然後治刑抵罪,為何又無理取鬧,有誤本縣的正事。”

畢唐氏聽了這句話,隻得向狄太爺麵前哭說道:“非是老婦人當太爺麵前取鬧,隻因被這賤貨害得我兒子大毒。先前不知道,還以為太爺是仇人,現在彰明昭著,恨不得食她淫貨之內。若非太爺明察秋毫,是個清官,我兒子的冤孽,真是深沉海底。”說話未完,當見眼淚直流,痛哭不已。狄公命差人將畢唐氏扶出,吩咐湯得忠將所有的學生,概行解館,房屋暫行發封,地窖命人填塞,畢唐氏無須帶案,俟審明定罪後,再行到堂。

吩咐已完,早有馬榮、何愷,將閑人等一概驅逐出去,所有的人犯,俱皆提來,將奸婦交與官媒看押,奸夫收監。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狄公案

《狄公案》正文
第一回 入官階昌平為令 升公堂百姓呼冤 第二回 胡地甲誣良害己 洪都頭借語知情 第三回 孔萬德驗屍呼錯 狄仁傑賣藥微行 第四回 設醫科入門治病 見幼女得啞生疑 第五回 入浴室多言露情節 尋墳墓默禱顯靈魂 第六回 老土工出言無狀 賢令尹問案升堂 第七回 老婦人苦言求免 賢縣令初次問供 第八回 鞫奸情利口如流 提老婦癡人可憫 第九回 陶土工具結無辭 狄縣令開棺大驗 第十回 惡淫婦阻擋收棺 賢縣令誠心宿廟 第十一回 求靈簽隱隱相合 詳夢境鑿鑿而談 第十二回 說對聯猜疑徐姓 得形影巧遇馬榮 第十三回 雙土寨狄公訪案 老絲行趙客聞風 第十四回 請莊客馬榮交手 遇鄉親蔣忠談心 第十五回 趙萬全明言知盜首 狄梁公故意釋奸淫 第十六回 聾差役以訛錯訛 賢令尹將盜緝盜 第十七回 問路徑小官無禮 見凶犯舊友謊言 第十八回 蒲萁寨半路獲凶人 昌平縣大堂審要犯 第十九回 邵禮懷認懷認供結案 華國祥投縣呼冤 第二十回 胡秀士戲言召禍 狄縣令度情審案 第二十一回 善言開導免驗屍骸 審口供升堂訊問 第二十二回 想案情猛然省悟 聽啞語細觀行蹤 第二十三回 訪凶人聞聲報信 見毒蛇開釋無辜 第二十四回 假消息假言請客 為盜賊大意驚人 第二十五回 以假弄真何愷捉賊 依計行事馬榮擒人 第二十六回 見縣官書生迂腐 揭地窯邑宰精明 第二十七回 少年郎借助供認不諱 淫潑婦忍辱熬刑 第二十八回 真縣令扮作閻王 假陰官審明奸婦 第二十九回 狄梁公審明奸案 閻立本保奏賢臣 第三十回 赴殺場三犯施刑 入山東二臣議事 第三十一回 大巡撫訪問惡棍 小黃門貪索贓銀 第三十二回 元行衝奏參小吏 武三思懷恨大臣 第三十三回 狄仁傑奏參汙吏 洪如珍接見大員 第三十四回 接印綬舊任受辱 發公文老民伸冤 第三十五回 審惡奴受刑供認 辱奸賊設計譏嘲 第三十六回 敲銅鑼遊街示眾 執皮鞭押令念供 第三十七回 眾豪奴恃強圖劫 好巡捕設計騙人 第三十八回 投書信誤投羅網 入衙門自入牢籠 第三十九回 求人情惡打張昌宗 施國法怒斬周卜成 第四十回 入早朝直言麵奏 遇良友細訪奸僧 第四十一回 入山門老衲說真情 尋暗室道婆行穢事 第四十二回 王虔婆花言騙烈婦 狄巡撫妙計遣公差 第四十三回 王進土擊鼓鳴冤 老奸婦受刀身死 第四十四回 金鑾殿狄仁傑直言 白馬寺武三思受窘 第四十五回 搜地窖李氏盡節 升大堂懷義拷供 第四十六回 金鑾殿兩臣爭奏 刑部府奸賊徇私 第四十七回 眾百姓大鬧法堂 武三思哀求巡撫 第四十八回 武承業罪定奸僧 薛敖曹夜行穢事 第四十九回 薛敖曹半途遭擒 狄梁公一心除賊 第五十回 查舊案顯出賀三太 記前仇閹割薛敖曹 第五十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第五十二回 懷宿怨誣奏忠良 出憤言挽回奸計 第五十三回 用非刑敬宗行毒 傳聖詔偉之盡忠 第五十四回 狄仁傑掌頰武承嗣 許敬宗勾結李飛雄 第五十五回 太行山王魁送信 東京城敬宗定謀 第五十六回 李飛雄兵下太行山 胡世經力守懷慶府 第五十七回 安金藏剖心哭諫 狄仁傑奉命提兵 第五十八回 開戰事金城送命 遇官兵吳猛亡身 第五十九回 訪舊友計入敵營 獲勝仗命攻大寨 第六十回 四麵出兵飛雄中計 兩將身死馬榮回營 第六十一回 李飛雄悔誌投降 安金藏入朝報捷 第六十二回 廬陵王駕回懷慶 高縣令行毒孟城 第六十三回 見母後太子還朝 念老臣狄公病故 第六十四回 張柬之用謀除賊 廬陵王複位登朝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