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案 作者:佚名年代:清代708   

《狄公案》正文 第四十二回 王虔婆花言騙烈婦 狄巡撫妙計遣公差

王虔婆花言騙烈婦狄巡撫妙計遣公差

卻說馬榮見懷義同眾人忽然不見,知是下入地窖,見四下無人,當即走身出來,與喬太並在一處,側耳細聽。但聽道婆到了裏麵說道:“王家娘子,還在這裏麼?我看你們這些人,為什不打盆麵水來,快為娘子淨麵?就是想娘子在此,也該殷勤殷勤些,令人心下舒服。常言道,不怕千金體,三個小殷勤。人心是肉做的,她看你這溫柔苦求,自然生那憐愛的心了,而況懷義有這樣品貌,這樣人物,還有這樣聲勢富貴,旁人還想不到呢。目下雖是個和尚,可知這個和尚,不比等閑,連武後也是來往的,王公大臣,哪個不來恭維?隻要武則天一道旨意,頃刻便官極品,那時做了正夫人,豈不是人間少有,天上無雙。到那時我們求夫人讓兩夜,賞我們沾點光,恐也不肯了。總是你們不會勸說。你看哭得這可憐樣子,把我們這一位都疼痛死了。你們快去,取盆水來,好讓我為娘子揩臉。凡事總不出情理二字,你情到理到,她看看這好處,豈有不情願之理?”

正說之間,忽聽鈴聲一響,馬榮兩人吃了一驚,趕著用了個蝴蝶穿花勢,躥至竹園裏麵隱身。向原處一望,早有兩個人來,捧著一個磁盆,向東而去。馬榮道:“你聽虔婆這張利口,說得如此溫柔,想必取水之後,便要動手了,你我索性在此聽個明白。”兩人在私下議論。未有一會工夫,那人已取了水來,依然鈴聲響動,入內而去。馬榮複又出來,但聽道婆又道:“娘子且清淨麵,即便要去,如此夜深,也不好出廟,我們再為商議。還有一句不知進退的話,娘子既來此地,就是此時出去,也未必有幹淨名聲,若是清潔,最好不來。現在至此,你想懷義的事情,誰不知道?那時落個壞名,同誰辯白?我看不如成了好事,兩人皆有益處。這樣一塊美玉似的人,還不情願,尚要想誰?我知道你的意思,昨日進來,羞搭搭的不好意思,故此說了幾句滿話,現在又轉臉不過來,其實心下早經動情了。隻總是懷義不好,不能體察人的意思,我來代你收拾好,讓你兩人親熱親熱的在一處。”說著好像上前去代她揩臉解衣的神情。

馬榮正是怒氣填胸,隻聽得“光”一聲,打了一個巴掌,一個高聲罵道:“你這賤貨,當著我是誰,敢用這派花言巧語?可知我乃金玉之體,鬆柏之姿,怎比得你這蠅蛆逐臭的爛物!今日既為他困在此地,拚作一死,到陰曹地府,同他在閻王前算帳。若想苟且,也是夢話。他雖是武則天來往,可知國家也有個興敗!何況這禿廝罪不容誅,等到惡貫滿盈,那時也要碎骨粉身,以暴此惡!你這賤貨,若再動手,先與你拚了死活。打量我不知你的事情?半夜三更,亂入僧寺,你也不怕羞煞!”喬太向馬榮耳邊說道:“這個女子,實是貞烈,若果這虔婆與懷義硬行,也隻好冒險的前去了。”馬榮道:“怕的懷義到別處去了,這半時不聞他言語。且再聽一會,看是如何。”喬太隻得將腰刀拔出,專候廝殺。

誰知虔婆被她這一頓痛罵,並不動氣,反哈哈笑道:“娘子你也太古怪了,我說的是好話,反將我罵這一頓。我就不叨手,看你這要死不死,要活不活的樣子,幾時是了。我且出去,免得你生氣。”說罷向眾人道:“你們在此看守,我去回信。遙想禿驢,不知怎樣急法呢!”當時又聽鈴聲一響。馬榮兩人疑惑裏麵有人出來,複又隱入竹內,誰知聽了一會,並不見有動靜。馬榮道:“這下麵地方,想必寬大。方才懷義下去,不聽他的言語,此時鈴聲一響,虔婆又不出來,想是另有道路,到別處去了。你我此時,且到後麵尋覓一番,看那裏有什麼所在。現已打四更了,去後也可回城通報。你我兩人在此,雖知其事,終於無益。”二人言定,由竹園內穿出院牆躥上廳房,向後而去。但見瓦屋重重,四麵八方,皆有圍牆護著,欲想尋個門路,也是登天向日之難。看了一會,知是他的暗室,當時隻得出來,躥過護河,向城內而去。

到了衙前,卻巧天色已亮,自己吃了飲食,正值狄公起身,當即到了書房,狄公問道:“汝等去了一夜,可曾訪出什麼?”馬榮道:“大人聽了此事,也要氣煞!世上有這等事件,豈非是君不成君,臣不成臣。”當時兩人便把白馬寺的話,從頭至尾,說了一遍。狄公自是氣不可遏,忙道:“今夜汝等可如此如此,先將這老虔婆殺死,本院一麵命陶幹前去,將王家的原主喚來,本院自有章程。”馬榮領命出來。登時狄公將陶幹喊進,又將剛才的話,訴說了一番,命他立刻出城,如此如此。

陶幹當時出了衙門,飛馬向城外而來,一路問了鄉人,約至辰牌之後,已到了王員外莊上。趕緊下馬,在樹上掛好,自己走到莊前,是有四五個莊丁,在那裏交頭接耳,不知說什麼東西。陶幹上前問道:“你這莊可是姓王?你且進去通報一聲,說是有個陶幹,特由城內而來,同他有機密商議。從速前去,遲則誤事矣。”

卻說那些莊丁,見他是公門中打扮,不知是好是歹,乃說:“天差到此,雖是正事,可巧我主人現臥病在床不要見客,且請改日來罷。”陶幹知他是推倭,乃道:“你主人的病由,我是知道的,若能見我,不但可以治病,而且可以伸冤。這句話,你可明白麼?近日你家莊上,出了何事,你主人的病,就因此事而起。是與不是,快去快去,莫再誤事。這個地方,非談心的所在,到了裏麵,你們便知我來曆了。”眾人見了他如此說法,明明指著白馬寺之事,當時隻得說道:“且請天差稍待一刻,我進去通報一聲,看是如何。”說著那人走了進去,稍停一回出來,向著陶幹道:“我主人問你是何處衙門的天差?”陶幹道:“俺乃巡撫衙門的狄大人那裏前來,還不知道麼?”

那人聽了此言,遂說道:“既然是巡撫衙門,我主人現在廳前,就此請見吧。”陶幹當即跟他進去,穿過了幾處院落,來至廳前。隻見一個五六十歲的中年老者,站在廳前,見那陶幹來,趕著說道:“天差光降,老朽適抱微恙,未克遠迎,且請坐奉茶。”陶幹當時說道:“小人奉命前來,聞得尊處現有意外之事,且請說明,敞上或可代為理恤。但不知員外是何名號?”

王員外道:“老朽姓王名毓書,曾舉進士,隻因鈍朽無能,家中有些薄產,可以度日,因此不願為官,居於是鄉。然村莊田戶,見老朽有些薄產,妄為稱謂,此莊喚王家莊,遂稱老朽為員外,其實萬不敢當。但狄大人雷厲風行,居一官清正,實是令人欽慕。此時天差前來,有何見教?”陶幹見他不肯說出真情,乃道:“當今朝廷大臣,半皆張武兩黨,狄大人削除奸佞,日前已將兩人懲辦。小人前來,正為白馬寺之事,何故員外見外,尚不言明?豈不有負來意!”王毓書聽了此事,不禁流下淚來,忙道:“非是老朽隱瞞,隻因此事關著朝廷統製,若是走漏風聲,性命難保。目下哪一個不是奸黨的爪牙,獨恐冒充前來,探聽虛實,以致未敢直言。其實老朽這冤枉,無處伸訴的了。”說罷流淚不止。

陶幹道:“員外且莫悲傷,這其中細情,俺俱已知悉,幸而令媳此時並未受汙。”當時將馬榮喬太,昨夜去訪的話,說了一遍,然後道:“大人命我來此授意員外,請員外如此這般,大人定將此事辦明,所有沉重,皆在大人身上。外麵耳目眾多,實是要緊,千萬勿誤。小人不能在此久待,回衙還有別的差遣。”說畢,起身告辭而去。王毓書聽畢,心下萬分感激,雖然猶豫不決,不敢就行,複又想了一會道:“我家不幸出了此事,難得狄公為我出力,若再畏首畏尾,豈不是自取其辱麼?”當時千恩萬謝,將陶幹送出大門之外,依議辦事。

且說陶幹回轉城中,稟見狄公,各人在轅門伺候。到了下半天,忽然堂上人聲鼎沸,有許多鄉人,擁在大堂之上,狂喊伸冤,一個中年老者,執著一個鼓槌,在堂上亂敲不已。當時文武巡捕,不知為何事,趕緊出來問道:“你這老人家有何冤抑事,為何帶這許多人前來喊冤?明日堂期,可以呈遞控狀,此時誰人代你回稟?”那老者聽了此言,抓著鼓槌,向巡捕拚命說:“來擊鼓鳴冤,說是白馬寺僧人,將他媳婦騙入寺內,現在死活存亡,全未知悉,特來請大人伸冤。”狄公道:“白馬寺乃懷義住持,是武後常臨之地,豈得有此不法之事!他的犯詞何在?”巡捕道:“小人向他索取,他說請大人升堂,方才呈遞。不然就要轟進來了。”

狄公假意怒道:“天下哪有這樣事件?若果沒有此事,本院定將這幹人從重處治,若是懷義果真不法,本院也不怕他是敕賜僧人,也要依律問罪。既這原告如此,且傳大堂伺候。”巡捕領命出來,招呼了一聲,早見許多書差皂役,由外進來,在堂上兩旁侍立。頃刻之間,暖閣門開,威武一聲,狄公升堂公座,值日差在旁伺候。狄公問道:“且將擊鼓人傳來。”下麵聽了這句言語,如海潮相似,異口同聲,八九十人,一齊跪下,口稱大人伸冤。為首一個老者,穿著進士的冠帶,在案下跪下,身邊取出呈子;兩手遞上。狄公展開看了一遍,與馬榮回來說那山門的和尚所說的話無異,然後問道:“汝叫王毓書麼?”老者道:“進士正是王毓書。”狄公道:“你呈上所控之人,可是實事麼?懷義乃當今敕賜的住持,他既是修行之人,又是武後所封,豈不知天理國法?何故假傳聖旨,到汝家化緣,勒令你出五千兩銀子?又命你合家入廟燒香,將你媳婦騙入在裏麵,此是罪不容誅之事,若控不實,那個反坐的罪名,可是不輕。汝且從實供來。”

王毓書聽了此言,說道:“進士若有一句虛言。情甘加等問罪。隻求大人不畏權勢,此事定可明白。”說罷放聲大哭。不知狄公如何發落,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狄公案

《狄公案》正文
第一回 入官階昌平為令 升公堂百姓呼冤 第二回 胡地甲誣良害己 洪都頭借語知情 第三回 孔萬德驗屍呼錯 狄仁傑賣藥微行 第四回 設醫科入門治病 見幼女得啞生疑 第五回 入浴室多言露情節 尋墳墓默禱顯靈魂 第六回 老土工出言無狀 賢令尹問案升堂 第七回 老婦人苦言求免 賢縣令初次問供 第八回 鞫奸情利口如流 提老婦癡人可憫 第九回 陶土工具結無辭 狄縣令開棺大驗 第十回 惡淫婦阻擋收棺 賢縣令誠心宿廟 第十一回 求靈簽隱隱相合 詳夢境鑿鑿而談 第十二回 說對聯猜疑徐姓 得形影巧遇馬榮 第十三回 雙土寨狄公訪案 老絲行趙客聞風 第十四回 請莊客馬榮交手 遇鄉親蔣忠談心 第十五回 趙萬全明言知盜首 狄梁公故意釋奸淫 第十六回 聾差役以訛錯訛 賢令尹將盜緝盜 第十七回 問路徑小官無禮 見凶犯舊友謊言 第十八回 蒲萁寨半路獲凶人 昌平縣大堂審要犯 第十九回 邵禮懷認懷認供結案 華國祥投縣呼冤 第二十回 胡秀士戲言召禍 狄縣令度情審案 第二十一回 善言開導免驗屍骸 審口供升堂訊問 第二十二回 想案情猛然省悟 聽啞語細觀行蹤 第二十三回 訪凶人聞聲報信 見毒蛇開釋無辜 第二十四回 假消息假言請客 為盜賊大意驚人 第二十五回 以假弄真何愷捉賊 依計行事馬榮擒人 第二十六回 見縣官書生迂腐 揭地窯邑宰精明 第二十七回 少年郎借助供認不諱 淫潑婦忍辱熬刑 第二十八回 真縣令扮作閻王 假陰官審明奸婦 第二十九回 狄梁公審明奸案 閻立本保奏賢臣 第三十回 赴殺場三犯施刑 入山東二臣議事 第三十一回 大巡撫訪問惡棍 小黃門貪索贓銀 第三十二回 元行衝奏參小吏 武三思懷恨大臣 第三十三回 狄仁傑奏參汙吏 洪如珍接見大員 第三十四回 接印綬舊任受辱 發公文老民伸冤 第三十五回 審惡奴受刑供認 辱奸賊設計譏嘲 第三十六回 敲銅鑼遊街示眾 執皮鞭押令念供 第三十七回 眾豪奴恃強圖劫 好巡捕設計騙人 第三十八回 投書信誤投羅網 入衙門自入牢籠 第三十九回 求人情惡打張昌宗 施國法怒斬周卜成 第四十回 入早朝直言麵奏 遇良友細訪奸僧 第四十一回 入山門老衲說真情 尋暗室道婆行穢事 第四十二回 王虔婆花言騙烈婦 狄巡撫妙計遣公差 第四十三回 王進土擊鼓鳴冤 老奸婦受刀身死 第四十四回 金鑾殿狄仁傑直言 白馬寺武三思受窘 第四十五回 搜地窖李氏盡節 升大堂懷義拷供 第四十六回 金鑾殿兩臣爭奏 刑部府奸賊徇私 第四十七回 眾百姓大鬧法堂 武三思哀求巡撫 第四十八回 武承業罪定奸僧 薛敖曹夜行穢事 第四十九回 薛敖曹半途遭擒 狄梁公一心除賊 第五十回 查舊案顯出賀三太 記前仇閹割薛敖曹 第五十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第五十二回 懷宿怨誣奏忠良 出憤言挽回奸計 第五十三回 用非刑敬宗行毒 傳聖詔偉之盡忠 第五十四回 狄仁傑掌頰武承嗣 許敬宗勾結李飛雄 第五十五回 太行山王魁送信 東京城敬宗定謀 第五十六回 李飛雄兵下太行山 胡世經力守懷慶府 第五十七回 安金藏剖心哭諫 狄仁傑奉命提兵 第五十八回 開戰事金城送命 遇官兵吳猛亡身 第五十九回 訪舊友計入敵營 獲勝仗命攻大寨 第六十回 四麵出兵飛雄中計 兩將身死馬榮回營 第六十一回 李飛雄悔誌投降 安金藏入朝報捷 第六十二回 廬陵王駕回懷慶 高縣令行毒孟城 第六十三回 見母後太子還朝 念老臣狄公病故 第六十四回 張柬之用謀除賊 廬陵王複位登朝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