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案 作者:佚名年代:清代708   

《狄公案》正文 第五十四回 狄仁傑掌頰武承嗣 許敬宗勾結李飛雄

狄仁傑掌頰武承嗣許敬宗勾結李飛雄

卻說許敬宗到了朝房,許多人說他高才,心下甚是得意,當時並未見狄公在坐。武承嗣笑道:“這些須小事,何足介意。隻要有俺兄弟在朝,那怕老狄再吹毛求疵,也要將他一班的黨類削去。他也不知當今皇帝的,現是何人,欲想傳位於誰,常將唐室天下談論!”眾人見他說出這話,知狄公在此,一個不敢回言。狄公哪裏忍得下去,忙起身推開眾人問道。“貴皇親乃聖上的內侄,聖上傳位於誰,貴皇親想必知道了。狄某居唐朝之官,為唐朝之臣,不視唐室山何為重,以何事為重?此言乃眾公耳聽,且請說明,俾大眾知悉。”武承嗣見狄公前來問他,方知此言犯法,趕著笑道:“此乃下官一時戲言,大人亦何必計較。”

狄公當時喝道:“汝此言,豈非胡說,朝房之內,國事攸關,豈容汝這班狗頭妄議!目今武後臨朝,太子遠謫,並未明降諭旨,立嗣退朝,汝何敢大言議論?豈非擾亂臣民,欲想於中篡逆?劉偉之被汝等誣奏,濫用非刑,致令身死,現又牽涉在狄某身上。汝此時不將話講明,與汝入朝,一齊剖個明白。唐皇天下,為汝這班奸臣,已敗壞得不可收拾,還想陷害大臣,私心謀逆。老夫有何黨類,有何實據。為我從快說來!”說著走上前來,直奔武承嗣。武承嗣此時自知理屈,為他罵了一頓奸賊狗頭,也就老羞成怒,回聲罵道:“你這老死囚,聖上幾次寬容,尚不知感,膽敢暗中作對,結黨同謀。劉偉之現有口供,看汝從何抵賴!”

狄公見他回言罵道,不禁左手一伸,將他衣領揪住喝道:“老夫問你的聖上傳位,謗與何人?你反敢侮辱大臣,造言生事,如此情形,豈不要造反麼?”武承嗣為他揪著衣領,格外憤怒起來,高聲叫道:“狄仁傑,你在朝房放肆,還不是有心作亂!”這句話,尚未言畢,早為狄仁傑在臉上,分左右兩旁,每處掌了兩下,頃刻浮腫起來,滿口流出鮮血。正鬧之際,直聽景陽鍾聲響,武後臨朝,眾位大臣,見他兩人揪作一團,又未敢上前分解。隻得各顧自己,起身入朝。

山呼已畢,許敬宗上前奏道:“現有叛臣狄仁傑,因逆黨劉偉之,經臣審訊問出實供,奉旨賜死,不料狄仁傑因武承嗣啟奏陛下,牽怒於他,竟守在朝房內,毆辱皇親,實屬不法已極。聽陛下臨朝,猶自肆行毆打,叛逆之狀,已可想見。不將狄仁傑嚴加治罪,不能整率臣下,恐大局亦為敗壞矣。”武後聽了此言,不禁大發雷霆,向下怒道:“狄仁傑乃朝廷大臣,竟至目無君上。著傳旨,將狄仁傑鎖拿前來,在此金殿審問!”所有殿前侍衛,皆是張武二黨的羽翼,趕著領旨下來,到朝房將狄公鎖拿進去。武承嗣方是知是許敬宗為他啟奏,心下甚是得意,想趁此盛怒之下,將狄仁傑送了性命,報了前仇,免他在京阻攔各事。且說到了金殿,不等武後開言,狄公當時奏到:“微臣今日入朝,方知武承嗣與許敬宗等人謀權篡位,誣害大臣。膽敢在朝房宣言,說陛下傳位有人,不以唐室江山為重。似此賊子亂臣,人人得而誅之,臣正擬扭解入朝,請陛下明正典刑,以除巨患,不知何人妄奏,致令侍衛傳旨,釋放逆臣!”

武後聽了此言,哪裏相信,不禁怒道:“孤家聽政以來,待汝不薄,劉偉之等人謀逆,理合按律施行,汝為朝廷大臣,雖未與謀,尚有何說!”狄公連忙奏道:“陛下所聞,乃許敬宗一人妄奏。微臣所奏,乃武承嗣在朝房所說,文武大臣,皆所共聽。許敬宗與武承嗣一黨,自然為他粉飾,陛下如不信武承嗣等人謀逆,且看他兩人衣服,他既忠心報國,入朝麵聖,理合朝衣朝冠,何故便衣前來見駕?此明是目無君上,欲趁便行刺,若非臣早至朝房,聽所言,恐此時陛下已不能安坐朝廷矣。微臣一死,本不足惜,可借廬陵王無故受屈,不能盡孝於陛下。先皇以天下為重,付托陛下,不能傳位於太子。陛下身登九五,寵待武臣,但恐反開篡殺之謀,臣若不言,千秋而後,為巨諂諛耳。今日之事,大斷拿在陛下,且劉偉之等人,忠心赤膽,誓報陛下,竟被許敬宗熱錫燒燙,身無完膚。如此非刑,雖桀紂也無此酷虐,乃敢妄造口供,誣奏陛下,致當令賜死!”說罷放聲大哭。

武則天聽了狄公這番言語,反是啞口無言,一語不發。再看許敬宗與武承嗣兩人,果是居常的便服。此時兩人,將自己遍身一看,也就嚇得魂不附體。原來昨夜劉偉之賜死之後,兩人在書房議論,無意之間,將衣服脫去,到了入朝之時,尚在堂上,朝服未穿在身上,即便前來。現在為狄公指為口實,深恐武後信以為真,究罪不赦,兩人麵麵相覷,渾身流汗不止。武後停了半晌,向許敬宗問道:“汝是刑院大臣,為何妄奏朝廷,致說狄卿謀反?明是汝等浮躁性成,與武承嗣妄議軍國之事。入朝見駕,如此不敬,已罪惡無可赦!即非謀反,也難勝刑部之任,著即離任議處。武承嗣姑念為孤家母屬,亦著記大過一次,非召不準入朝。所有張柬之、元行衝等人,既經狄仁傑保奏,全行釋放。餘著無容置議。”狄公還要啟奏,武後卷簾退朝,眾官各散。狄公自是悶悶不樂,雖劉偉之冤屈未伸,所幸將元行衝等人赦免,隻得回轉街中,一人感歎。

誰知武承嗣退朝出來,將許敬宗邀入自己府中,兩人怒道:“不料老狄如此利害。今日滿想將他治死,反為他如此妄奏,將我兩人記過。幸聖恩寬大,不然我兩人性命,豈不枉然送在他手內。而且在朝房裏麵,當著眾人,掌我兩頰,這次羞辱,何能罷休,我等不能奈何他,怎樣反為他將每人擺布?你想薛敖曹、懷義以及我兄弟二人,並張昌宗同你,無人不受他的抉製,雖聖上十分寵信,皆為他一番強辯,以至無可言語,隨後總是如他心願,將我等治罪。後日方長,此人一日不去,一日便不得安穩,還想得這唐皇的天下麼?”許敬宗道:“下官倒有一計,不知貴皇親果有膽量否?”

三思在旁言道:“隻怕大事難成!隨你天大的罪名,我三人皆可任肩。但不知你有何計?”許敬宗道:“目今老狄等人所希望者,不過想廬陵王入朝,請武後退位。雖我等眾人,屢次奏道,說廬陵王謀反,聖上總是個疑信參半。能得一人,領一枝兵馬,在房州一帶攻打城池,冒稱是廬陵王所使,那時如此這般,啟奏一番,不怕聖上不肯相信。雖老狄再有本領,也令他無可置詞。到了急迫之時,朝廷出兵征逆,到房州將太子滅去,這一座萬裏江山,還不是歸汝兄弟掌握麼?”武承嗣與三思聽了此言,兩人如獲珍寶一般,喜出望外,齊聲說道:“此計實是大妙!但一時未得其人,如何是好?”

許敬宗道:“此事不難。此去懷慶府,有座山頭叫太行山,綿亙有數千裏遠近,其間峰穀岩洞,峻險非常。山內有一夥強人,為首的叫賽元霸,此人姓李名飛雄,手執一柄大刀,有萬夫不擋之勇。從前未入山時曾經破案,為地方官拿獲,解入京城,下官見他相貌魁武,實是英雄氣派,恐日後有用他之處,特地設法救了他性命。誰知逃生之後,路過太行山為從前強人,阻住去路,他殺上山寨,將頭目殺死,自己為了寨王,因感下官活命之恩,每年皆命人私行送禮,以報前德。手下現有數萬人馬,兵精糧足,興旺非常。若令此人幹這事件,自然事事有濟。”三思忙道:“既有此人,正是難得。此事萬不宜遲,須命誰前去?”敬宗道:“這事務要機密,不可走漏風聲,若為老狄訪知,那便誤事不淺。俟我回去,自有人前去,至遲來往,不過一月之久,便可命李飛雄,親自前來。”武承嗣弟兄聽了此言,自是喜之不勝。

許敬宗隨即回至刑部,因奉旨離職任,隻得次日遷出衙門。聽武後另行放人。到了晚間,將那個貼身家人喊來,此人名叫王魁,平日李飛雄來往的事件,皆是他經手,當時向他說道:“今日有一差事,命汝前去。若是於得妥當,不但回家隨後提拔與你,連武大人皆要保你個大大的前程。不知你可有這個膽量?”王魁見問,也不知何事,忙道:“小人受大人厚恩,雖赴湯蹈火,也不敢辭。且請大人說明,究竟何往?”不知許敬宗如何對他言語,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狄公案

《狄公案》正文
第一回 入官階昌平為令 升公堂百姓呼冤 第二回 胡地甲誣良害己 洪都頭借語知情 第三回 孔萬德驗屍呼錯 狄仁傑賣藥微行 第四回 設醫科入門治病 見幼女得啞生疑 第五回 入浴室多言露情節 尋墳墓默禱顯靈魂 第六回 老土工出言無狀 賢令尹問案升堂 第七回 老婦人苦言求免 賢縣令初次問供 第八回 鞫奸情利口如流 提老婦癡人可憫 第九回 陶土工具結無辭 狄縣令開棺大驗 第十回 惡淫婦阻擋收棺 賢縣令誠心宿廟 第十一回 求靈簽隱隱相合 詳夢境鑿鑿而談 第十二回 說對聯猜疑徐姓 得形影巧遇馬榮 第十三回 雙土寨狄公訪案 老絲行趙客聞風 第十四回 請莊客馬榮交手 遇鄉親蔣忠談心 第十五回 趙萬全明言知盜首 狄梁公故意釋奸淫 第十六回 聾差役以訛錯訛 賢令尹將盜緝盜 第十七回 問路徑小官無禮 見凶犯舊友謊言 第十八回 蒲萁寨半路獲凶人 昌平縣大堂審要犯 第十九回 邵禮懷認懷認供結案 華國祥投縣呼冤 第二十回 胡秀士戲言召禍 狄縣令度情審案 第二十一回 善言開導免驗屍骸 審口供升堂訊問 第二十二回 想案情猛然省悟 聽啞語細觀行蹤 第二十三回 訪凶人聞聲報信 見毒蛇開釋無辜 第二十四回 假消息假言請客 為盜賊大意驚人 第二十五回 以假弄真何愷捉賊 依計行事馬榮擒人 第二十六回 見縣官書生迂腐 揭地窯邑宰精明 第二十七回 少年郎借助供認不諱 淫潑婦忍辱熬刑 第二十八回 真縣令扮作閻王 假陰官審明奸婦 第二十九回 狄梁公審明奸案 閻立本保奏賢臣 第三十回 赴殺場三犯施刑 入山東二臣議事 第三十一回 大巡撫訪問惡棍 小黃門貪索贓銀 第三十二回 元行衝奏參小吏 武三思懷恨大臣 第三十三回 狄仁傑奏參汙吏 洪如珍接見大員 第三十四回 接印綬舊任受辱 發公文老民伸冤 第三十五回 審惡奴受刑供認 辱奸賊設計譏嘲 第三十六回 敲銅鑼遊街示眾 執皮鞭押令念供 第三十七回 眾豪奴恃強圖劫 好巡捕設計騙人 第三十八回 投書信誤投羅網 入衙門自入牢籠 第三十九回 求人情惡打張昌宗 施國法怒斬周卜成 第四十回 入早朝直言麵奏 遇良友細訪奸僧 第四十一回 入山門老衲說真情 尋暗室道婆行穢事 第四十二回 王虔婆花言騙烈婦 狄巡撫妙計遣公差 第四十三回 王進土擊鼓鳴冤 老奸婦受刀身死 第四十四回 金鑾殿狄仁傑直言 白馬寺武三思受窘 第四十五回 搜地窖李氏盡節 升大堂懷義拷供 第四十六回 金鑾殿兩臣爭奏 刑部府奸賊徇私 第四十七回 眾百姓大鬧法堂 武三思哀求巡撫 第四十八回 武承業罪定奸僧 薛敖曹夜行穢事 第四十九回 薛敖曹半途遭擒 狄梁公一心除賊 第五十回 查舊案顯出賀三太 記前仇閹割薛敖曹 第五十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第五十二回 懷宿怨誣奏忠良 出憤言挽回奸計 第五十三回 用非刑敬宗行毒 傳聖詔偉之盡忠 第五十四回 狄仁傑掌頰武承嗣 許敬宗勾結李飛雄 第五十五回 太行山王魁送信 東京城敬宗定謀 第五十六回 李飛雄兵下太行山 胡世經力守懷慶府 第五十七回 安金藏剖心哭諫 狄仁傑奉命提兵 第五十八回 開戰事金城送命 遇官兵吳猛亡身 第五十九回 訪舊友計入敵營 獲勝仗命攻大寨 第六十回 四麵出兵飛雄中計 兩將身死馬榮回營 第六十一回 李飛雄悔誌投降 安金藏入朝報捷 第六十二回 廬陵王駕回懷慶 高縣令行毒孟城 第六十三回 見母後太子還朝 念老臣狄公病故 第六十四回 張柬之用謀除賊 廬陵王複位登朝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