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公案 作者:佚名年代:清代717   

《狄公案》正文 第六十二回 廬陵王駕回懷慶 高縣令行毒孟城

廬陵王駕回懷慶高縣令行毒孟城

卻說武三思聽那家人之言,大喜道:“汝能將這事辦成,隨後前程定與汝個出路。”許敬宗忙問何事,三思道:“此去懷慶府有一孟縣,現任知縣乃是我門下家生子,提拔做了這縣令,名叫高榮。這家人名叫高發,是他的弟兄。此時大兵前來,得勝還朝,非得如此這般,不能令老狄結果性命。既如此這般,豈不是件妙計。”許敬宗聽了,也是歡喜。

不說高發前去行那毒計,回頭再說劉豫同裘萬裏、方如海,帶了偏將,趕至房州,次日廬陵王聽說李飛雄已經擒拿,放心前往。一路乘太平車輦,直向懷慶進發。在路非止一日,這日到了懷慶府界內。探馬報人營中,狄公帶領前隊沿路接來。離城一百餘裏,前麵車駕已到,兩下相遇,狄公趕著下馬。到輦前行了軍禮,君臣相見,悲喜交集,兩邊隊伍鳴炮壯威,敬謹恭接。廬陵王見眾官跪到兩旁,傳旨一概到營相謁,然後命狄公同行。直至下晝,方到懷慶城下。早有胡世經上前奏道:“微臣恐太子一路辛苦,營中僻野,風雨頻經,不免有傷龍體。現已將臣衙門概行讓出,改為行宮,請太子進城駐馬。”

狄公見胡世經如此敬奏,也就請太子入城,並將李飛雄兵臨城下,幸他閉城自守,不肯告急的話,說了一遍,廬陵王道:“孤家命途多舛,家事國事如此紛紜,今日前來,正宜與士卒同甘苦,以表寸心,挽回母意。何能再圖安樂,廣廈高居。”狄公道:“殿下之言雖是切當,此時賊首已擒,兩三日後俟指差回營,看聖旨如何發落,那時便可進京。”廬陵王見眾人諄諄啟奏,隻得準旨,與元行衝、劉豫等人,在胡世經衙門住下。

次日一早,受百官叩謁,然後命駕出城,到營中巡視一番,又將敵營事問了一遍。狄公便將前事盡行告知,又將京中武氏弟兄、許敬宗誣害,虧得安金藏剖腹保奏的話,說了半日。廬陵王流淚道:“母子之間,豈有別故?皆是這班奸賊欺奏,以致使我容身不得,定省久疏,言之深堪痛恨。不知卿家報捷的本章入朝,如何處置。”君臣正在營中談論,營門外忽有報馬飛來,到了營前,飛身下騎,也不用人通報,走入大帳跪下報道:“稟大人,現在安金藏大人欽奉聖旨,前來召太子回京,欽差已離營不遠了。”狄公聽了喜道:“果是他來麼?太子可從此無慮了。”趕著命人在大帳設了香案,同廬陵王接出營來。

未有一刻,前站州縣派了差官護送前來。狄公因太子是國家的儲君,不便去接欽差,但請在營前等候。自己上前,將安金藏迎接下馬,邀請入了大帳,隨著太子望闕行禮,恭請聖安。然後安金藏將聖旨開讀,說:“狄仁傑討賊有功,回京升賞。廬陵王無辜受屈,既已親臨懷慶,命狄仁傑護送回京,以慰慈望。欽此。”當時太子謝恩已畢。這日先命裘萬裏帶同大隊,先行起程,僅留一千兵了保護太子。眾將依令前往,馬榮等人同著李飛雄,隨著狄公等人一起而行。道路之間,歡吉震耳,皆說太子還朝,接登大寶,不至再如從前荒亂。

君臣在路,行了未有兩日,到了孟縣界內。忽見前站差官,向前稟道:“現有孟縣知縣高榮,聞說太子還朝,特備行宮,請大子暫駐行旌,聊伸忠悃。”此時廬陵王房州一路而來。未曾安歇便起程,連日在路甚覺疲困,隻因狄公耐辛受苦,隨馬而行。不便自己安歇。現聽高榮備了行宮,正是投其所欲,向著狄公道:“這高榮雖是個縣令出身,卻還有忠君報國之心。現既備下行宮,且請卿家同孤家暫住一宵,明日再行如何?”狄公也知太子的意思,隻得向差官道:“且命孟縣知縣前來接駕。”差官領命,將高榮帶至駕前,隻見俯伏道旁,口稱:“孟縣高榮接駕來遲,叩求殿下思典。”廬陵王賜了平身,向他說道:“本藩耐寒觸苦,遠道而來,皆為奸臣所誤。卿家服官此地,具有天良。本藩今日暫住一宵,一概供張概行節省。”

高榮當時領命起身,讓車駕過去,方才隨駕而來。狄公在旁將他一望,隻見此人鷹鼻鼠眼,相貌奸刁,心下便疑惑道:“日前本院也由此經過,他果赤心為國,聽見大兵前來,也該出城來接,為何寂靜無聲,不聞不問。現在雖太子到此,卻竟如此周到,莫非是武氏一黨,又用什麼毒計?所幸胡世經隨駕護送,現在後麵,此地又是他屬下,這高榮為人他總可知道。”此時也不言語。等太子進了行宮,果見一帶搭蓋彩篷,供張美備,也說不盡那種華麗。狄公見了這樣,越覺疑惑不止。無論他是武氏一黨與否,單就這行宮供應而論,平日也就不是好官,不是苛刻百姓得來贓銀,那裏有這許多銀錢置辦。當時與太子入內,所有的兵將概在城外駐紮,隻留馬榮、喬太、元行衝、胡世經等人在內。

傳命已畢,狄公將胡世經喊至一旁,向他問道:“孟縣乃貴府屬下,這高榮是何出身,及平日居官聲名,心術邪正,諒該知道,且請與本院說明,好稟明太子。”胡世經見問,忙道:“此人出身甚是微賤,乃武三思家生的奴婢。平日在此無惡不作,卑府屢次嚴參,皆為奸臣匿報不奏。現在如此接待,想必懼卑府奏明太子,故來獻這殷勤。”狄公道:“既是如此,恐為這事起見。惟恐另有別故。”隨命馬榮、喬太加意防護,匆離太子左右。

且說高榮見廬陵王駐歇行旌,心下大喜,趕即回轉衙門向高發說道:“此事可算辦妥。但我不能在此擔擱,須到行族伺候,乃不令人生疑。其餘你照辦便了。”高發更是喜出望外。當下高榮又到行旌,布置一切。到了上燈時分,縣衙裏送來一席上等酒肴。高榮向廬陵王奏道:“太子沿路而來,飲食起居自必不能妥善。微臣謹備粗肴一席,叩請太子賞收。”

廬陵王也不知他心懷叵測,見他殷勤奉獻,當時準奏收下。頃刻間設了位,山珍海饈擺滿廳前。廬陵王因自己尚在藩位,也就命狄公、元行衝兩人陪食。此時狄仁傑早已看出破綻,隻見高榮手執錫壺,滿斟一盞,跪送在廬陵王麵前。然後又斟了兩杯,送狄、元兩人。狄公見懷中酒色鮮明,香芬撲鼻,當時向廬陵王道:“微臣自提兵出京,曆有數月,不知酒食為何物。今日高知縣如此周到,敬飲酒肴,足征乃心君國。此酒色香味俱佳,可謂三絕,但太子此時雖是藩位,轉瞬即為大君,外來酒食必當謹慎。古有君食臣嚐之禮,殿下麵前之酒,且請賜高榮先飲,以免他虞。”廬陵王見狄公如此言語,心下暗道:“此事你也多疑,這不過縣令報效的意思,那有為禍之處,要如此鄭重。”一人雖這樣說項,總因狄公是忠正的老臣,不能不準他所奏。當時向高榮道:“此酒權賜卿家代飲。”

這句話一說,頃刻把個高榮嚇得麵如土色,恐懼情形見諸麵上。當時又不敢不接,欲想飲下,明知這酒內有毒,何能送自己性命?便眉頭一皺,計上心來,趕緊跪下謝恩。故作匆忙的情狀,兩手未曾接住,當啷一聲,把個酒杯跌在地下,瓦片紛紛,酒已潑去,複又在下麵叩頭請罪。狄公知他的詭計,隨時臉色一沉,怒容滿麵,向高榮喝道:“汝這狗頭詭計多端,疑惑本院不能知道。汝故意失手將酒潑去,便可掩飾此事麼?武三思如何命汝設計,為我從實說來,本院或可求殿下開恩,免汝一死。不然,這錫壺美酒既汝所獻,便在此當麵飲畢,以解前疑。”廬陵王聽狄公如此言詞,方知他的用意,也就命高榮飲酒。

高榮此時見狄公說出心病,早是汗流不止,在下麵叩頭說:“微臣死罪,何敢異心。陛下既不賞收,便命人隨時撤去。微臣素不善飲,設若熏醉失儀,領罪不起。”狄公聽了,冷笑道:“你倒掩飾得爽快。本院不將此事辨白清楚,汝也不知利害。”隨命到縣署獄中,提出一個死罪的犯人,將酒命他飲下。頃刻之間,那人大叫不止,滿地亂滾,喊哭連天,未有半個時辰,已是七孔流血而死。廬陵王見了這樣,不禁怒道:“狗賊如此喪心害理,毒害本藩,究是誰人指使?若不說明,將汝立刻梟首。”高榮到了此時,也無可置辨,隻得將武三思的話說了一遍。廬陵王自是大發雷霆,命馬榮到縣署將高發捉來,一同梟首。隨命劉豫做了這孟縣知縣,以賞房州救駕之功。

次早仍然拔隊起程,向京都麵進。行未數日,已到都城。裘萬裏先將前營各兵紮於城外,聽候施行。此時各京官衙門得報,聽說太子還朝,雖是奸賊居多,也隻得出城迎接。不知武三思等人接著此信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狄公案

《狄公案》正文
第一回 入官階昌平為令 升公堂百姓呼冤 第二回 胡地甲誣良害己 洪都頭借語知情 第三回 孔萬德驗屍呼錯 狄仁傑賣藥微行 第四回 設醫科入門治病 見幼女得啞生疑 第五回 入浴室多言露情節 尋墳墓默禱顯靈魂 第六回 老土工出言無狀 賢令尹問案升堂 第七回 老婦人苦言求免 賢縣令初次問供 第八回 鞫奸情利口如流 提老婦癡人可憫 第九回 陶土工具結無辭 狄縣令開棺大驗 第十回 惡淫婦阻擋收棺 賢縣令誠心宿廟 第十一回 求靈簽隱隱相合 詳夢境鑿鑿而談 第十二回 說對聯猜疑徐姓 得形影巧遇馬榮 第十三回 雙土寨狄公訪案 老絲行趙客聞風 第十四回 請莊客馬榮交手 遇鄉親蔣忠談心 第十五回 趙萬全明言知盜首 狄梁公故意釋奸淫 第十六回 聾差役以訛錯訛 賢令尹將盜緝盜 第十七回 問路徑小官無禮 見凶犯舊友謊言 第十八回 蒲萁寨半路獲凶人 昌平縣大堂審要犯 第十九回 邵禮懷認懷認供結案 華國祥投縣呼冤 第二十回 胡秀士戲言召禍 狄縣令度情審案 第二十一回 善言開導免驗屍骸 審口供升堂訊問 第二十二回 想案情猛然省悟 聽啞語細觀行蹤 第二十三回 訪凶人聞聲報信 見毒蛇開釋無辜 第二十四回 假消息假言請客 為盜賊大意驚人 第二十五回 以假弄真何愷捉賊 依計行事馬榮擒人 第二十六回 見縣官書生迂腐 揭地窯邑宰精明 第二十七回 少年郎借助供認不諱 淫潑婦忍辱熬刑 第二十八回 真縣令扮作閻王 假陰官審明奸婦 第二十九回 狄梁公審明奸案 閻立本保奏賢臣 第三十回 赴殺場三犯施刑 入山東二臣議事 第三十一回 大巡撫訪問惡棍 小黃門貪索贓銀 第三十二回 元行衝奏參小吏 武三思懷恨大臣 第三十三回 狄仁傑奏參汙吏 洪如珍接見大員 第三十四回 接印綬舊任受辱 發公文老民伸冤 第三十五回 審惡奴受刑供認 辱奸賊設計譏嘲 第三十六回 敲銅鑼遊街示眾 執皮鞭押令念供 第三十七回 眾豪奴恃強圖劫 好巡捕設計騙人 第三十八回 投書信誤投羅網 入衙門自入牢籠 第三十九回 求人情惡打張昌宗 施國法怒斬周卜成 第四十回 入早朝直言麵奏 遇良友細訪奸僧 第四十一回 入山門老衲說真情 尋暗室道婆行穢事 第四十二回 王虔婆花言騙烈婦 狄巡撫妙計遣公差 第四十三回 王進土擊鼓鳴冤 老奸婦受刀身死 第四十四回 金鑾殿狄仁傑直言 白馬寺武三思受窘 第四十五回 搜地窖李氏盡節 升大堂懷義拷供 第四十六回 金鑾殿兩臣爭奏 刑部府奸賊徇私 第四十七回 眾百姓大鬧法堂 武三思哀求巡撫 第四十八回 武承業罪定奸僧 薛敖曹夜行穢事 第四十九回 薛敖曹半途遭擒 狄梁公一心除賊 第五十回 查舊案顯出賀三太 記前仇閹割薛敖曹 第五十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第五十二回 懷宿怨誣奏忠良 出憤言挽回奸計 第五十三回 用非刑敬宗行毒 傳聖詔偉之盡忠 第五十四回 狄仁傑掌頰武承嗣 許敬宗勾結李飛雄 第五十五回 太行山王魁送信 東京城敬宗定謀 第五十六回 李飛雄兵下太行山 胡世經力守懷慶府 第五十七回 安金藏剖心哭諫 狄仁傑奉命提兵 第五十八回 開戰事金城送命 遇官兵吳猛亡身 第五十九回 訪舊友計入敵營 獲勝仗命攻大寨 第六十回 四麵出兵飛雄中計 兩將身死馬榮回營 第六十一回 李飛雄悔誌投降 安金藏入朝報捷 第六十二回 廬陵王駕回懷慶 高縣令行毒孟城 第六十三回 見母後太子還朝 念老臣狄公病故 第六十四回 張柬之用謀除賊 廬陵王複位登朝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