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年代:周朝3901   

《詩經》風 國風·王風·丘中有麻

【原文】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將其來施施。

丘中有麥,彼留子國。彼留子國,將其來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貽我佩玖。

【注釋】

記住那土坡上一片大麻,那裏有郎的深情留下。那裏有郎的深情留下啊,還會見到郎緩緩的步伐。
記住那土坡上一片麥田,那裏有郎的愛意纏綿。那裏有郎的愛意纏綿啊,還會與郎再來野宴。
記住那土坡上一片李樹林,那裏記下郎的真情愛心。那裏記下郎的真情愛心啊,他贈送的佩玉光潔晶瑩。

【譯文】

①麻:大麻,古時種植以其皮織布做衣。
②留:一說留客的留,一說指劉姓。子嗟、子國:一說均是劉氏一人數名;一說“嗟、國”皆為語氣助詞。
③將(qiāng):請;願;希望。施施:慢行貌,一說高興貌。
④貽:贈。玖:玉一類的美石。

【賞析】

《詩經》中許多作品,解釋的岐義很多。特別是有些冬烘頭腦的老儒生,總不敢正視這些民歌反映的人民群眾最真實最純樸的思想感情,而強行把許多男女情歌貼上了社會政治的標簽,仿佛詩中男女愛情活動都是政治鬥爭似的。《毛詩序》闡述《丘中有麻》的主旨時說:“莊王不明,賢人放逐,國人思之,而作是詩。”把這首詩解釋為思賢之作。倒是理學家朱熹眼光比較敏銳,他在《詩集傳》中力排眾議,肯定《丘中有麻》是“女子盼望與所私者相會”的情詩。聞一多先生在《風詩類鈔》中從民俗學角度解釋“貽我佩玖”這句時,一語點睛,說:“合歡以後,男贈女以佩玉,反映了這一詩歌的原始性。”《丘中有麻》分明是一首情詩,還其本來麵目,就能感受到二千多年前黃土高原上那對青年男女的柔情蜜意。

在《詩經》時代,男女之間的情愛關係,比較寬鬆自由。特別是農村男女青年自由交往,野外幽會,相當普遍。這並不是後來儒家君子所指斥的淫亂,而是青年男女擇偶的一種正常方式。這和我國有些少數民族,近幾十年來還保存著的對歌擇偶、賽馬擇偶一樣,帶有原始民族婚配的形式。《丘中有麻》正是這種原始擇偶婚配形式的反映。詩歌是以一個姑娘的口吻寫出來的,詩中提到的事件,恰恰是姑娘與情郎激情幽會的地點:“丘中有麻”、“丘中有麥”、“丘中有李”,那一蓬蓬高與肩齊的大麻地,那一片片密密的麥田壟間,那一棵棵綠蔭濃鬱的李子樹下,都是姑娘與情郎情愛激發的地方。所以,當姑娘回味這種強烈的情愛行為時,總也忘不了那個神奇的地方。特別注意,詩的一、二章,都有“彼留子”的明確指涉。而一章的“將其來施施”,二章的“將其來食”,更明確地寫出,姑娘與情郎的幽會不僅僅是一次。而是多次。他們在大麻地裏、小麥壟頭、李子樹下,演出過一次次激情的戲劇,付出了整個身心。他們的情愛是真實的,也是牢固的。他們並沒有追求一次性的瘋狂,而是讓純真的愛掀起一層又一層的熱浪,永久地持續。三章的最後,寫到“彼留之子,貽我佩玖”,用物質的形式(佩玉),把非物質的關係(情愛)確定下來,以玉的堅貞純潔牢固,表示兩人的愛情的永恒。可以想像,接著下去,姑娘將與情郎共偕連理,成家育子,延續生命。一個新的家庭,將延續那一段熱烈純真的愛情。這就是姑娘在歌唱愛情時寄托的熱望。

這首詩情緒熱烈大膽,敢於把與情郎幽會的地點一一唱出,既顯示姑娘的純樸天真,又表達倆人的情深意綿。敢愛,敢於歌唱愛,這本身就是可敬的;而這一點,也正是後代理學先生們所不能正視的。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詩經》

《詩經》風
國風·周南·關雎 國風·周南·葛覃 國風·周南·卷耳 國風·周南·樛木 國風·周南·螽斯 國風·周南·桃夭 國風·周南·兔罝 國風·周南·芣苡 國風·周南·漢廣 國風·周南·汝墳 國風·周南·麟之趾 國風·召南·鵲巢 國風·召南·采蘩 國風·召南·草蟲 國風·召南·采蘋 國風·召南·甘棠 國風·召南·行露 國風·召南·羔羊 國風·召南·殷其雷 國風·召南·摽有梅 國風·召南·小星 國風·召南·江有汜 國風·召南·野有死麕 國風·召南·何彼襛矣 國風·召南·騶虞 國風·邶風·柏舟 國風·邶風·綠衣 國風·邶風·燕燕 國風·邶風·日月 國風·邶風·終風 國風·邶風·擊鼓 國風·邶風·凱風 國風·邶風·雄雉 國風·邶風·匏有苦葉 國風·邶風·穀風 國風·邶風·式微 國風·邶風·旄丘 國風·邶風·簡兮 國風·邶風·泉水 國風·邶風·北門 國風·邶風·北風 國風·邶風·靜女 國風·邶風·新台 國風·邶風·二子乘舟 國風·鄘風·柏舟 國風·鄘風·牆有茨 國風·鄘風·君子偕老 國風·鄘風·桑中 國風·鄘風·鶉之奔奔 國風·鄘風·定之方中 國風·鄘風·蝃蝀 國風·鄘風·相鼠 國風·鄘風·幹旄 國風·鄘風·載馳 國風·衛風·淇奧 國風·衛風·考槃 國風·衛風·碩人 國風·衛風·氓 國風·衛風·竹竿 國風·衛風·芄蘭 國風·衛風·河廣 國風·衛風·伯兮 國風·衛風·有狐 國風·衛風·木瓜 國風·王風·黍離 國風·王風·君子於役 國風·王風·君子陽陽 國風·王風·揚之水 國風·王風·中穀有蓷 國風·王風·兔爰 國風·王風·葛藟 國風·王風·采葛 國風·王風·大車 國風·王風·丘中有麻 國風·鄭風·緇衣 國風·鄭風·將仲子 國風·鄭風·叔於田 國風·鄭風·大叔於田 國風·鄭風·清人 國風·鄭風·羔裘 國風·鄭風·遵大路 國風·鄭風·女曰雞鳴 國風·鄭風·有女同車 國風·鄭風·山有扶蘇 國風·鄭風·蘀兮 國風·鄭風·狡童 國風·鄭風·褰裳 國風·鄭風·豐 國風·鄭風·東門之墠 國風·鄭風·風雨 國風·鄭風·子衿 國風·鄭風·揚之水 國風·鄭風·出其東門 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國風·鄭風·溱洧 國風·齊風·雞鳴 國風·齊風·還 國風·齊風·著 國風·齊風·東方之日 國風·齊風·東方未明 國風·齊風·南山 國風·齊風·甫田 國風·齊風·盧令 國風·齊風·敝笱 國風·齊風·載驅 國風·齊風·猗嗟 國風·魏風·葛屨 國風·魏風·汾沮洳 國風·魏風·園有桃 國風·魏風·陟岵 國風·魏風·十畝之間 國風·魏風·伐檀 國風·魏風·碩鼠 國風·唐風·蟋蟀 國風·唐風·山有樞 國風·唐風·揚之水 國風·唐風·椒聊 國風·唐風·綢繆 國風·唐風·杕杜 國風·唐風·羔裘 國風·唐風·鴇羽 國風·唐風·無衣 國風·唐風·有杕之杜 國風·唐風·葛生 國風·唐風·采苓 國風·秦風·車鄰 國風·秦風·駟驖 國風·秦風·小戎 國風·秦風·蒹葭 國風·秦風·終南 國風·秦風·黃鳥 國風·秦風·晨風 國風·秦風·無衣 國風·秦風·渭陽 國風·秦風·權輿 國風·陳風·宛丘 國風·陳風·東門之枌 國風·陳風·衡門 國風·陳風·東門之池 國風·陳風·東門之楊 國風·陳風·墓門 國風·陳風·防有鵲巢 國風·陳風·月出 國風·陳風·株林 國風·陳風·澤陂 國風·檜風·檜風·羔裘 國風·檜風·素冠 國風·檜風·隰有萇楚 國風·檜風·匪風 國風·曹風·蜉蝣 國風·曹風·候人 國風·曹風·鳲鳩 國風·曹風·下泉 國風·豳風·七月 國風·豳風·鴟鴞 國風·豳風·東山 國風·豳風·破斧 國風·豳風·伐柯 國風·豳風·九罭 國風·豳風·狼跋
《詩經》雅
小雅·鹿鳴之什·鹿鳴 小雅·鹿鳴之什·四牡 小雅·鹿鳴之什·皇皇者華 小雅·鹿鳴之什·常棣 小雅·鹿鳴之什·伐木 小雅·鹿鳴之什·天保 小雅·鹿鳴之什·采薇 小雅·鹿鳴之什·出車 小雅·鹿鳴之什·小雅·杕杜 小雅·鹿鳴之什·魚麗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南有嘉魚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南山有台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蓼蕭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湛露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彤弓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菁菁者莪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六月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采芑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車攻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 小雅·鴻雁之什·鴻雁 小雅·鴻雁之什·庭燎 小雅·鴻雁之什·沔水 小雅·鴻雁之什·鶴鳴 小雅·鴻雁之什·祈父 小雅·鴻雁之什·白駒 小雅·鴻雁之什·小雅·黃鳥 小雅·鴻雁之什·我行其野 小雅·鴻雁之什·斯幹 小雅·鴻雁之什·無羊 小雅·節南山之什·節南山 小雅·節南山之什·正月 小雅·節南山之什·十月之交 小雅·節南山之什·雨無正 小雅·節南山之什·小旻 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 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弁 小雅·節南山之什·巧言 小雅·節南山之什·何人斯 小雅·節南山之什·巷伯 小雅·穀風之什·穀風 小雅·穀風之什·蓼莪 小雅·穀風之什·大東 小雅·穀風之什·四月 小雅·穀風之什·北山 小雅·穀風之什·無將大車 小雅·穀風之什·小明 小雅·穀風之什·鼓鍾 小雅·穀風之什·楚茨 小雅·穀風之什·信南山 小雅·甫田之什·甫田 小雅·甫田之什·大田 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 小雅·甫田之什·裳裳者華 小雅·甫田之什·桑扈 小雅·甫田之什·鴛鴦 小雅·甫田之什·頍弁 小雅·甫田之什·車舝 小雅·甫田之什·青蠅 小雅·甫田之什·賓之初筵 小雅·魚藻之什·魚藻 小雅·魚藻之什·采菽 小雅·魚藻之什·角弓 小雅·魚藻之什·菀柳 小雅·魚藻之什·都人士 小雅·魚藻之什·采綠 小雅·魚藻之什·黍苗 小雅·魚藻之什·隰桑 小雅·魚藻之什·白華 小雅·魚藻之什·綿蠻 小雅·魚藻之什·瓠葉 小雅·魚藻之什·漸漸之石 小雅·魚藻之什·苕之華 小雅·魚藻之什·何草不黃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大雅·文王之什·綿 大雅·文王之什·棫樸 大雅·文王之什·旱麓 大雅·文王之什·思齊 大雅·文王之什·皇矣 大雅·文王之什·靈台 大雅·文王之什·下武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聲 大雅·生民之什·生民 大雅·生民之什·行葦 大雅·生民之什·既醉 大雅·生民之什·鳧鷖 大雅·生民之什·假樂 大雅·生民之什·公劉 大雅·生民之什·泂酌 大雅·生民之什·卷阿 大雅·生民之什·民勞 大雅·生民之什·板 大雅·蕩之什·蕩 大雅·蕩之什·抑 大雅·蕩之什·桑柔 大雅·蕩之什·雲漢 大雅·蕩之什·崧高 大雅·蕩之什·烝民 大雅·蕩之什·韓奕 大雅·蕩之什·江漢 大雅·蕩之什·常武 大雅·蕩之什·瞻卬 大雅·蕩之什·召旻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