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作者:佚名,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年代:周朝3901   

《詩經》風 國風·秦風·小戎

【原文】

小戎俴收,五楘梁輈。遊環脅驅,陰靷鋈續。文茵暢轂,駕我騏馵。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轡在手。騏騮是中,騧驪是驂。龍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

俴駟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鏤膺。交韔二弓,竹閉緄滕。言念君子,載寢載興。厭厭良人,秩秩德音。

【注釋】

輕型戰車淺車廂,五條皮帶紮轅上。馬背有環脅有扣,引車帶環白銅鑲。虎皮褥子長車轂,花馬駕車白蹄揚。思念夫君人品好,性情溫和玉一樣。他去從軍住板屋,使我心亂真惆悵。
四匹公馬壯又高,手中韁繩攥六條。青馬紅馬中間駕,黃馬黑馬兩邊跑。龍紋盾牌雙合起,內側轡繩銅環套。思念夫君人品好,溫馨但恨邊邑遙。幾時才能回家來?怎能想他不心焦?
四馬合群披甲輕,三棱矛柄套銅鐓。盾牌上麵繪鳥羽,虎皮弓囊雕花紋。兩弓相交插囊中,竹製弓架纏緊繩。思念夫君人品好,睡下坐起心不定。溫良文靜我夫君,明慧有禮傳美名。

【譯文】

(1)小戎:兵車。因車廂較小,故稱小戎。俴(jiàn劍)收:淺的車廂。俴,淺;收,軫。四麵束輿之木謂之軫。
(2)五楘(mù木):用皮革纏在車轅成X形,起加固和修飾作用。五,古文作X。梁輈(zhōu周):曲轅。
(3)遊環:活動的環。設於轅馬背上。協驅:一皮條,上係於衡,後係於軫,限製驂馬內入。
(4)靷(yìn印):引車前行的皮革。鋈(wù誤)續:以白銅鍍的環緊緊扣住皮帶。鋈,白銅;續,連續。
(5)文茵:虎皮坐墊。暢轂(gǔ古):長轂。轂,車輪中心的圓木,中有圓孔,用以插軸。
(6)騏:青黑色如棋盤格子紋的馬。馵(zhù住):左後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馬。
(7)言:乃。君子:指從軍的丈夫。
(8)溫其如玉:女子形容丈夫性情溫潤如玉。
(9)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秦國多林,故以木房為多。此處代指西戎(今甘肅一帶)。
(10)心曲:心靈深處。
(11)牡:公馬。孔:甚。阜:肥大。
(12)轡:韁繩。一車四馬,內二馬各一轡,外二馬各二轡,共六轡。
(13)騮(liú留):赤身黑鬣的馬,即棗騮馬。
(14)騧(guā瓜):黃馬黑嘴。驪:黑馬。驂:車轅外側二馬稱驂。
(15)龍盾:畫龍的盾牌。合:兩隻盾合掛於車上。
(16)觼(jué決):有舌的環。軜(nà納):內側二馬的轡繩。以舌穿過皮帶,使驂馬內轡繩固定。
(17)邑:秦國的屬邑。
(18)方:將。期:指歸期。
(19)胡然:為什麼。
(20)俴駟:披薄金甲的四馬。孔群:群馬很協調。
(21)厹(qiú求)矛:頭有三棱鋒刃的長矛。錞(duì隊):矛柄下端金屬套。
(22)蒙:畫雜亂的羽紋。伐:盾。苑(yūn暈):花紋。
(23)虎韔(chàng唱):虎皮弓囊。鏤膺:在弓囊前刻花紋。
(24)交韔二弓:兩張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錯放在袋中。交:互相交錯;韔:用作動詞,作"藏"講。
(25)閉:弓檠。竹製,弓卸弦後縛在弓裏防損傷的用具。緄(gǔn滾):繩。縢(滕):纏束。
(26)載寢載興:又寢又興,起臥不寧。
(27)厭厭:安靜柔和貌。良人:指女子的丈夫。
(28)秩秩:有禮節,一說聰明多智貌。德音:好聲譽。

【賞析】

關於此詩的主題思想,大致有以下幾種看法:一、讚美秦襄公說(《毛詩序》等),二、讚美秦莊公說(魏源《詩古微》),三、慰勞征戎大夫說(豐坊《詩傳》),四、傷王政衰微說(朱謀瑋《詩故》),五、出軍樂歌說(吳懋清《毛詩複古錄》),六、愛國思想說(陳鐵镔《詩經解說》),七、懷念征夫說(劉沅《詩經恒解》等)。以懷念征夫說較為合理。

東周初年,西戎騷擾不斷,於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討伐西戎,奪地數百裏,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脅,又增強了秦國的勢力範圍。《小戎》所寫內容,雖與上麵所說史實有關,但不等於說此詩就是直接讚美秦襄公,二者不能混為一談。

這是一首妻子懷念征夫的詩。秦師出征時,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當在其中。事後,她回憶起當時丈夫出征時的壯觀場麵,進而聯想到丈夫離家後的情景,回味丈夫給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業,博得好名聲,凱旋歸來。字裏行間,充滿著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這首詩體現了“秦風”的特點。在秦國,習武成風,男兒從軍參戰,為國效勞,成為時尚。正像此詩誇耀秦師如何強大,裝備如何精良,陣容如何壯觀那樣,舉國崇尚軍事,炫耀武力,正是“秦風”一大特點。詩中描寫的那位女子,眼中所見,心中所想,都帶有“秦風”的烙印。在她心目中,其夫也是個英俊勇敢的男子漢,他駕著戰車,征討西戎,為國出力,受到國人的稱讚,她也為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榮耀。她思念從軍在外的丈夫,但她並沒有拖丈夫的後腿,也沒有流露出類似“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陳陶《隴西行》)那樣的哀怨情緒,即如今人朱守亮所說,“不肯作此敗興語”(《詩經評釋》)。

此詩采用了先實後虛的寫法,即先寫女子所見,後寫女子所想。秦師出征那天,她前往送行,看見出征隊伍的陣容,十分壯觀:戰車列陣,兵強馬壯,兵器精良,其夫執鞭駕車,整裝待發,仿佛一幅古代戰車兵陣圖。隊伍出發後的情景是女子的聯想,其中既有對征夫在外情景的設想,又有自己對征夫的思念。

在章法結構上,作者對全詩作了精心安排。詩共三章,每章十句,每句四字。每章的前六句讚美秦師兵車陣容的壯觀,後四句抒發女子思君情意。前六句狀物,重在客觀事物的描述;後四句言情,重在個人情感的抒發。從各章所寫的具體內容看,各有側重,少有雷同。先看各章的前六句:第一章寫車製,第二章寫駕車,第三章寫兵器。再看各章的後四句,雖然都有“言念君子”之意,但在表情達意方麵仍有變化。如寫女子對征夫的印象:第一章是“溫其如玉”,形容其夫的性情猶如美玉一般溫潤;第二章是“溫其在邑”,言其征夫為人溫厚,從軍邊防;第三章是“厭厭良人”,言其征夫安靜柔順。又如寫女子的思念心理,第一章是“亂我心曲”,意思是:想他時使我心煩意亂。第二章是“方何為期”,問他何時才能歸來。盼夫歸來的心情非常迫切。第三章是“載寢載興”,輾轉難眠,忽睡忽起,表明她日夜思念之情難以排除。作者這樣安排內容,既不雷同,又能一氣貫通。格式雖同,內涵有別。狀物言情,各盡其妙。這就使得全詩的章法結構井然有序,又不顯呆板。

 
舉報收藏 0打賞 0

《詩經》

《詩經》風
國風·周南·關雎 國風·周南·葛覃 國風·周南·卷耳 國風·周南·樛木 國風·周南·螽斯 國風·周南·桃夭 國風·周南·兔罝 國風·周南·芣苡 國風·周南·漢廣 國風·周南·汝墳 國風·周南·麟之趾 國風·召南·鵲巢 國風·召南·采蘩 國風·召南·草蟲 國風·召南·采蘋 國風·召南·甘棠 國風·召南·行露 國風·召南·羔羊 國風·召南·殷其雷 國風·召南·摽有梅 國風·召南·小星 國風·召南·江有汜 國風·召南·野有死麕 國風·召南·何彼襛矣 國風·召南·騶虞 國風·邶風·柏舟 國風·邶風·綠衣 國風·邶風·燕燕 國風·邶風·日月 國風·邶風·終風 國風·邶風·擊鼓 國風·邶風·凱風 國風·邶風·雄雉 國風·邶風·匏有苦葉 國風·邶風·穀風 國風·邶風·式微 國風·邶風·旄丘 國風·邶風·簡兮 國風·邶風·泉水 國風·邶風·北門 國風·邶風·北風 國風·邶風·靜女 國風·邶風·新台 國風·邶風·二子乘舟 國風·鄘風·柏舟 國風·鄘風·牆有茨 國風·鄘風·君子偕老 國風·鄘風·桑中 國風·鄘風·鶉之奔奔 國風·鄘風·定之方中 國風·鄘風·蝃蝀 國風·鄘風·相鼠 國風·鄘風·幹旄 國風·鄘風·載馳 國風·衛風·淇奧 國風·衛風·考槃 國風·衛風·碩人 國風·衛風·氓 國風·衛風·竹竿 國風·衛風·芄蘭 國風·衛風·河廣 國風·衛風·伯兮 國風·衛風·有狐 國風·衛風·木瓜 國風·王風·黍離 國風·王風·君子於役 國風·王風·君子陽陽 國風·王風·揚之水 國風·王風·中穀有蓷 國風·王風·兔爰 國風·王風·葛藟 國風·王風·采葛 國風·王風·大車 國風·王風·丘中有麻 國風·鄭風·緇衣 國風·鄭風·將仲子 國風·鄭風·叔於田 國風·鄭風·大叔於田 國風·鄭風·清人 國風·鄭風·羔裘 國風·鄭風·遵大路 國風·鄭風·女曰雞鳴 國風·鄭風·有女同車 國風·鄭風·山有扶蘇 國風·鄭風·蘀兮 國風·鄭風·狡童 國風·鄭風·褰裳 國風·鄭風·豐 國風·鄭風·東門之墠 國風·鄭風·風雨 國風·鄭風·子衿 國風·鄭風·揚之水 國風·鄭風·出其東門 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國風·鄭風·溱洧 國風·齊風·雞鳴 國風·齊風·還 國風·齊風·著 國風·齊風·東方之日 國風·齊風·東方未明 國風·齊風·南山 國風·齊風·甫田 國風·齊風·盧令 國風·齊風·敝笱 國風·齊風·載驅 國風·齊風·猗嗟 國風·魏風·葛屨 國風·魏風·汾沮洳 國風·魏風·園有桃 國風·魏風·陟岵 國風·魏風·十畝之間 國風·魏風·伐檀 國風·魏風·碩鼠 國風·唐風·蟋蟀 國風·唐風·山有樞 國風·唐風·揚之水 國風·唐風·椒聊 國風·唐風·綢繆 國風·唐風·杕杜 國風·唐風·羔裘 國風·唐風·鴇羽 國風·唐風·無衣 國風·唐風·有杕之杜 國風·唐風·葛生 國風·唐風·采苓 國風·秦風·車鄰 國風·秦風·駟驖 國風·秦風·小戎 國風·秦風·蒹葭 國風·秦風·終南 國風·秦風·黃鳥 國風·秦風·晨風 國風·秦風·無衣 國風·秦風·渭陽 國風·秦風·權輿 國風·陳風·宛丘 國風·陳風·東門之枌 國風·陳風·衡門 國風·陳風·東門之池 國風·陳風·東門之楊 國風·陳風·墓門 國風·陳風·防有鵲巢 國風·陳風·月出 國風·陳風·株林 國風·陳風·澤陂 國風·檜風·檜風·羔裘 國風·檜風·素冠 國風·檜風·隰有萇楚 國風·檜風·匪風 國風·曹風·蜉蝣 國風·曹風·候人 國風·曹風·鳲鳩 國風·曹風·下泉 國風·豳風·七月 國風·豳風·鴟鴞 國風·豳風·東山 國風·豳風·破斧 國風·豳風·伐柯 國風·豳風·九罭 國風·豳風·狼跋
《詩經》雅
小雅·鹿鳴之什·鹿鳴 小雅·鹿鳴之什·四牡 小雅·鹿鳴之什·皇皇者華 小雅·鹿鳴之什·常棣 小雅·鹿鳴之什·伐木 小雅·鹿鳴之什·天保 小雅·鹿鳴之什·采薇 小雅·鹿鳴之什·出車 小雅·鹿鳴之什·小雅·杕杜 小雅·鹿鳴之什·魚麗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南有嘉魚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南山有台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蓼蕭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湛露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彤弓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菁菁者莪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六月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采芑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車攻 小雅·南有嘉魚之什·吉日 小雅·鴻雁之什·鴻雁 小雅·鴻雁之什·庭燎 小雅·鴻雁之什·沔水 小雅·鴻雁之什·鶴鳴 小雅·鴻雁之什·祈父 小雅·鴻雁之什·白駒 小雅·鴻雁之什·小雅·黃鳥 小雅·鴻雁之什·我行其野 小雅·鴻雁之什·斯幹 小雅·鴻雁之什·無羊 小雅·節南山之什·節南山 小雅·節南山之什·正月 小雅·節南山之什·十月之交 小雅·節南山之什·雨無正 小雅·節南山之什·小旻 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宛 小雅·節南山之什·小弁 小雅·節南山之什·巧言 小雅·節南山之什·何人斯 小雅·節南山之什·巷伯 小雅·穀風之什·穀風 小雅·穀風之什·蓼莪 小雅·穀風之什·大東 小雅·穀風之什·四月 小雅·穀風之什·北山 小雅·穀風之什·無將大車 小雅·穀風之什·小明 小雅·穀風之什·鼓鍾 小雅·穀風之什·楚茨 小雅·穀風之什·信南山 小雅·甫田之什·甫田 小雅·甫田之什·大田 小雅·甫田之什·瞻彼洛矣 小雅·甫田之什·裳裳者華 小雅·甫田之什·桑扈 小雅·甫田之什·鴛鴦 小雅·甫田之什·頍弁 小雅·甫田之什·車舝 小雅·甫田之什·青蠅 小雅·甫田之什·賓之初筵 小雅·魚藻之什·魚藻 小雅·魚藻之什·采菽 小雅·魚藻之什·角弓 小雅·魚藻之什·菀柳 小雅·魚藻之什·都人士 小雅·魚藻之什·采綠 小雅·魚藻之什·黍苗 小雅·魚藻之什·隰桑 小雅·魚藻之什·白華 小雅·魚藻之什·綿蠻 小雅·魚藻之什·瓠葉 小雅·魚藻之什·漸漸之石 小雅·魚藻之什·苕之華 小雅·魚藻之什·何草不黃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大雅·文王之什·大明 大雅·文王之什·綿 大雅·文王之什·棫樸 大雅·文王之什·旱麓 大雅·文王之什·思齊 大雅·文王之什·皇矣 大雅·文王之什·靈台 大雅·文王之什·下武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有聲 大雅·生民之什·生民 大雅·生民之什·行葦 大雅·生民之什·既醉 大雅·生民之什·鳧鷖 大雅·生民之什·假樂 大雅·生民之什·公劉 大雅·生民之什·泂酌 大雅·生民之什·卷阿 大雅·生民之什·民勞 大雅·生民之什·板 大雅·蕩之什·蕩 大雅·蕩之什·抑 大雅·蕩之什·桑柔 大雅·蕩之什·雲漢 大雅·蕩之什·崧高 大雅·蕩之什·烝民 大雅·蕩之什·韓奕 大雅·蕩之什·江漢 大雅·蕩之什·常武 大雅·蕩之什·瞻卬 大雅·蕩之什·召旻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