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年代:元末明初1415   

《水滸傳》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詩曰:

七裏灘頭鼓角聲,烏龍嶺下戰塵生。

白旄黃鉞橫山路,虎旅狼兵遍歙城。

天助宋江扶社稷,故教邵俊顯威靈。

將軍指日成功後,定使閭閻賀太平。

話說當下張橫聽得道沒了他兄弟張順,煩惱得昏暈了半晌,卻救得蘇醒。宋江道:“且扶在帳房裏調治,卻再問他海上事務。”宋江令裴宣、蔣敬寫錄眾將功勞。辰巳時分,都在營前聚集。李俊、石秀生擒吳值,三員女將生擒張道原,林衝蛇矛戳死冷恭,解珍、解寶殺了崔彧。隻走了石寶、鄧元覺、王績、晁中、溫克讓五人。宋江便出榜安撫百姓,賞勞三軍,把吳值、張道原解赴張招討軍前,斬首施行。獻糧袁評事,申文保舉作富陽縣令。張招討處,關領空頭官誥,不在話下。

眾將都到城中歇下。左右報道:“阮小七從江裏上岸,入城來了。”宋江喚到帳前問時,說道:“小弟和張橫和侯健、段景住帶領水手,海邊覓得船隻,行至海鹽等處,指望便使入錢塘江來。不期風水不順,打出大洋裏去了。急使得回來,又被風打破了船,眾人都落在水裏。侯健、段景住不識水性,落下去淹死海中。眾多水手各自逃生,四散去了。小弟赴水到海口,進得赭山門,被潮直漾到半墦山,赴水回來。卻見張橫哥哥在五雲山江裏。本待要上岸來,又不知他在那地裏。昨夜望見城中火起,又聽得連珠炮響,想必是哥哥在杭州城廝殺,以此從江裏上岸來。不知張橫曾到岸也不曾?”宋江說張橫之事與阮小七知道,令和他自己兩個哥哥相見了,依前管領水軍頭領船隻。宋江傳令,先調水軍頭領去江裏收拾江船,伺候征進睦州。想起張順如此通靈顯聖,去湧金門外,靠西湖邊建立廟宇,題名金華太保。宋江親去祭賽。後來收伏方臘,把功於朝,宋江回京奏知此事,特奉聖旨,敕封為金華將軍,廟食杭州。有詩為證:

生前勇悍無人敵,死後英靈助壯圖。

香火綿延森廟宇,至今血食在西湖。

再說宋江在行宮內,因思渡江以來,損折許多將佐,心中十分悲愴。卻去淨慈寺修設水陸道場七晝夜,判施斛食,濟拔沉冥,超度眾將,各設靈位享祭,做了好事已畢。將方天定宮中一應禁物,盡皆毀壞。所有金銀寶貝羅段等項,分賞諸將軍校。杭州城百姓俱寧,設宴慶賀。當與軍師從長計議,調兵收複睦州。

此時已是四月盡間。忽聞報道:“副都督劉光世並東京天使,都到杭州。”宋江當下引眾將出北關門迎接入城,就行宮開讀聖旨:“敕先鋒使宋江等:收剿方臘,累建大功。敕賜皇封禦酒三十五瓶,錦衣三十五領,賞賜正將。其餘偏將,照名支給賞賜段匹。”原來朝廷隻知公孫勝不曾渡江收剿方臘,卻不知折了許多人馬。宋江見了三十五員錦衣禦酒,驀然傷心,淚不能止。天使問時,宋江把折了眾將的話,對天使說知。天使道:“如此折將,朝廷怎知!下官回京,必當奏聞皇上。”即時設宴管待天使,劉光世主席,其餘大小將佐,各依次序而坐。禦賜酒宴,各各沾恩已罷。已亡正偏將佐,留下錦衣禦酒賞賜。次日,設位遙空享祭。宋江將一瓶禦酒,一領錦衣,去張順廟裏呼名享祭,錦衣就穿泥神身上。其餘的,都隻遙空焚化錦衣。天使住了幾日,送回京師。

不覺迅速光陰,早過了十數日。張招討差人齎文書來,催趲先鋒進兵。宋江與吳用請盧俊義商議:“此去睦州,沿江直抵賊巢。此去歙州,卻從昱嶺關小路而去。今從此處分兵征剿,不知賢弟兵取何處?”盧俊義道:“主兵遣將,聽從哥哥嚴令,安敢選擇。”宋江道:“雖然如此,試看天命。”作兩隊分定人數,寫成兩處鬮子,焚香祈禱,各鬮一處。宋江拈鬮得睦州,盧俊義拈鬮得歙州。宋江道:“方臘賊巢,正在清溪縣幫源洞中。賢弟取了歙州,可屯住軍馬,申文飛報知會,約日同攻清溪賊洞。”盧俊義便請宋公明約量分調將佐軍校:

先鋒使宋江,帶領正偏將佐三十六員,攻取睦州並烏龍嶺:

軍師吳用、關勝、花榮、秦明、李應、戴宗、朱仝、李逵、魯智深、武鬆、解珍、解寶、呂方、郭盛、樊瑞、馬麟、燕順、宋清、項充、李袞、王英、扈三娘、淩振、杜興、蔡福、蔡慶、裴宣、蔣敬、鬱保四

水軍頭領正偏將佐七員,部領船隻,隨軍征進睦州:

李俊、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孟康

副先鋒盧俊義管領正偏將佐二十八員,收取歙州並昱嶺關:

軍師朱武、林衝、呼延灼、史進、楊雄、石秀、單廷圭、魏定國、孫立、黃信、歐鵬、杜遷、陳達、楊春、李忠、薛永、鄒淵、鄒潤、李立李雲、湯隆、石勇、時遷、丁得孫、孫新、顧大嫂、張青、孫二娘

當下盧先鋒部領正偏將校共計二十九員,隨行軍兵三萬人馬,擇日辭了劉都督,別了宋江,引兵望杭州取山路,經過臨安縣進發,登程去了。

卻說宋江等整頓船隻軍馬,分撥正偏將校,選日祭旗出師,水陸並進,船騎相迎。此時杭州城內瘟疫盛行,已病倒六員將佐,是:張橫、穆弘、孔明、朱貴、楊林、白勝,患體未痊,不能征進。就撥穆春、朱富看視病人。共是八員,寄留於杭州。其餘眾將,盡隨宋江攻取睦州,共計三十七員。取路沿江望富陽縣進發。

且不說兩路軍馬起程,再說柴進同燕青,自秀州槜李亭別了宋先鋒,行至海鹽縣前,到海邊趁船,使過越州,迤邐來到諸暨縣,渡過漁浦,前到睦州界上。把關隘將校攔住。柴進告道:“某乃是中原一秀士,能知天文地理,善會陰陽,識得六甲風雲,辨別三光氣色,九流三教,無所不通。遙望江南有天子氣數而來,何故閉塞賢路?”把關將校聽得柴進言語不俗,便問姓名。柴進道:“某乃姓柯名引,一主一仆,投上國而來,別無他故。”守將見說,留住柴進,差人徑來睦州,報知右丞相祖士遠,參政沈壽,僉書桓逸,元帥譚高,四個跟前稟了。便使人接取柴進,至睦州相見,各敘寒溫。柴進一段話,聳動那四個。更兼柴進一表非俗,那裏坦然不疑。右丞相祖士遠大喜,便叫僉書桓逸,引柴進去清溪大內朝覲。原來睦州、歙州,方臘都有行宮。大殿內卻有五府六部總製。在清溪縣幫源洞中,亦自有去處。

且說柴進、燕青跟隨桓逸來到清溪帝都,先來參見左丞相婁敏中。柴進高談闊論,一片言語,婁敏中大喜,就留柴進在相府管待。看了柴進、燕青出言不俗,知書通禮,先自有八分歡喜。這婁敏中原是清溪縣教學的先生,雖有些文章,苦不甚高。被柴進這一段話,說得他大喜。

過了一夜,次日早朝,等候方臘王子升殿。內列著侍禦嬪妃采女,外列九卿四相文武兩班,殿前武士金瓜,長隨侍從。當有左丞相婁敏中出班啟奏:“中原是孔夫子之鄉。今有一賢士,姓柯名引,文武兼資,智勇足備,善識天文地理,能辨六甲風雲,貫通天地氣色,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不通達。望天子氣象而來。見在朝門外,伺候我主傳宣。”方臘道:“既有賢士到來,便令白衣朝見。”閤門大使傳宣,引柴進到於殿下。拜舞起居,山呼萬歲已畢,宣入簾前。方臘看見柴進一表非俗,有龍子龍孫氣象,先有八分喜色。方臘問道:“賢士所言望天子氣色而來,在於何處?”柴進奏道:“臣柯引賤居中原天子之鄉,父母雙亡,隻身學業。傳先賢之秘訣,授祖師之玄文。近日夜觀乾象,見帝星明朗,正照東吳。因此不辭千裏之勞,望氣而來。特至江南,又見一縷五色天子之氣,起自睦州。今得瞻天子聖顏,抱龍鳳之姿,挺天日之表,正應此氣。臣不勝幸甚之至!”言訖再拜。有詩為證:

五色龍光照碧天,蔥蔥佳氣藹祥煙。

定知有客乘黃屋,特地相尋到禦前。

方臘道:“寡人雖有東南地土之分,近被宋江等侵奪城池,將近吾地,如之奈何?”柴進奏道:“臣聞古人有言: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難,失之難。今陛下東南之境,開基以來,席卷長驅,得了許多州郡。今雖被宋江侵了數處,不久氣運複歸於聖上。陛下非止江南之境,他日中原社稷,亦屬於陛下所統,以享唐虞無窮之樂。雖炎漢、盛唐,亦不可及也。”方臘見此等言語,心中大喜。敕賜錦墩命坐,管待禦宴,加封為中書侍郎。自此柴進每日得近方臘,無非用些阿諛美言諂佞,以取其事。未經半月之間,方臘及內外官僚,無一人不喜柴進。

次後,方臘見柴進署事公平,盡心喜愛。卻令左丞相婁敏中做媒,把金芝公主招贅柴進為駙馬,封官主爵都尉。燕青改名雲壁,人都稱為雲奉尉。柴進自從與公主成親之後,出入宮殿,都知內苑備細。方臘但有軍情重事,便宣柴進至內宮計議。柴進時常奏說:“陛下氣色真正,隻被罡星衝犯,尚有半年不安。直待並得宋江手下無了一員戰將,罡星退度,陛下複興基業,席卷長驅,直占中原之地。”方臘道:“寡人手下愛將數員,盡被宋江殺死。似此奈何?”柴進又奏道:“臣夜觀天象,陛下氣數,將星雖多數十位,不為正氣,未久必亡。卻有二十八宿星象,正來輔助陛下,複興基業。宋江夥內亦有十數員來降,此也是數中星宿,盡是陛下開疆展土之臣也。”方臘聽了大喜。有詩為證:

柴進英雄世少雙,神謀用處便歸降。

高官厚祿妻公主,一念原來為宋江。

且不說柴進做了駙馬。卻說宋江部領大隊人馬軍兵,水陸並進,船騎同行。離了杭州,望富陽縣進發。時有寶光國師鄧元覺,並元帥石寶、王勣、晁中、溫克讓五個,引了敗殘軍馬,守住富陽縣關隘,卻使人來睦州求救。右丞相祖士遠,當差兩員親軍指揮使,引一萬軍馬前來策應。正指揮白欽,副指揮景德,兩個都有萬夫不當之勇。來到富陽縣,和寶光國師等合兵一處,占住山頭。宋江等大隊軍馬已到七裏灣,水軍引著馬軍,一發前進。石寶見了,上馬帶流星錘,拿劈風刀,離了富陽縣山頭,來迎宋江。關勝正欲出馬,呂方叫道:“兄長少停,看呂方和這廝鬥幾合。”宋江在門旗影裏看時,呂方一騎馬一枝戟,直取石寶。那石寶使劈風刀相迎。兩個鬥到五十合,呂方力怯。郭盛見了,便持戟縱馬前來夾攻。那石寶一口刀戰兩枝戟,沒半分漏泄。正鬥到至處,南邊寶光國師急鳴鑼收軍。原來見大江裏戰船乘著順風,都上灘來,卻來傍岸。怕他兩處夾攻,因此鳴鑼收軍。呂方、郭盛纏住廝殺,那裏肯放。石寶又鬥了三五合,宋兵陣上朱仝,一騎馬一條槍,又去夾攻。石寶戰不過三將,分開兵器便走。宋江鞭梢一指,直殺過富陽山嶺。石寶軍馬於路屯紮不住,直到桐廬縣界內。宋江連夜進兵,過白蜂嶺下寨。當夜差遣解珍、解寶、燕順、王矮虎、一丈青取東路,李逵、項充、李袞、樊瑞、馬麟取西路,各帶一千步軍,去桐廬縣劫寨。江裏卻教李俊、三阮、二童、孟康七人取水路進兵。

且說解珍等引著軍兵殺到桐廬縣時,已是三更天氣。寶光國師正和石寶計議軍務,猛聽的一聲炮響,眾人上馬不迭,急看時,三路火起。諸將跟著石寶,隻顧逃命,那裏敢來迎敵。三路軍馬,橫衝直撞殺將來。溫克讓上得馬遲,便望小路而走,正撞著王矮虎、一丈青。他夫妻二人一發上,把溫克讓橫拖倒拽,活捉去了。李逵和項充、李袞、樊瑞、馬麟,隻顧在縣裏殺人放火。宋江見報,催趲軍兵拔寨都起,直到桐廬縣屯駐軍馬。王矮虎、一丈青獻溫克讓請功。賞賜二人。宋江教把溫克讓解赴杭州張招討前斬首,不在話下。

次日,宋江調兵,水陸並進,直到烏龍嶺下。過嶺便是睦州。此時,寶光國師引著眾將,都上嶺去把關隘,屯駐軍馬。那烏龍關隘正靠長江,山峻水急,上立關防,下排戰艦。宋江軍馬近嶺下屯駐,紮了寨柵。步軍中差李逵、項充、李袞引五百牌手出哨探路。到得烏龍嶺下,上麵擂木炮石打將下來,不能前進,無計可施,回報宋先鋒。宋江又差阮小二、孟康、童威、童猛四個,先棹一半戰船上灘。當下阮小二帶了兩個副將,引一千水軍,分作一百隻船上,搖船擂鼓,唱著山歌,浙近烏龍嶺邊來。原來烏龍嶺下那麵靠山,卻是方臘的水寨。那寨裏也屯著五百隻戰船,船上有五千來水軍。為頭四個水軍總管,名號浙江四龍。那四龍是:

玉爪龍都總管成貴、錦鱗龍副總管翟源、衝波龍左副管喬正、戲珠龍右副管謝福

這四個總管,卻是方臘加封的綽號。這四人原是錢塘江裏梢公,投奔方臘,卻受三品職事。當日阮小二等乘駕船隻,從急流下水,搖上灘去。南軍水寨裏,四個總管已自知了。準備下五十連火排。原來這火排隻是大鬆杉木穿成,排上都堆草把,草把內暗藏著硫黃焰硝引火之物。把竹索編住,排在灘頭。這裏阮小二和孟康、童威、童猛四個,隻顧搖上灘去。那四個水軍總管在上麵看見了,各打一麵幹紅號旗,駕四隻快船,順水下來。四個都一般打扮。但見:

萬字頭巾發半籠,白羅衫繡係腰紅。

手執長槍懸雪刃,錢塘江上四條龍。

那四隻快船順水搖將下來。漸近,阮小二看見,喝令水手放箭。那四隻快船便回。阮小二便叫乘勢趕上灘去。四隻快船傍灘住了,四個總管卻跳上岸,許多水手們也都走了。阮小二望見灘上水寨裏船廣,不敢上去,隻在下水頭望。隻見烏龍嶺上把旗一招,金鼓齊鳴,火排一齊點著,望下灘順風衝將下來。背後大船,一齊喊起,都是長槍撓鉤,盡隨火排下來,隻顧亂殺敵軍。童威、童猛見勢大難近,便把船傍岸,棄了船隻,爬過山邊,步行上山,尋路回寨。阮小二和孟康,兀自在船上迎敵,火排連燒將來。阮小二急下水時,後船趕上,一撓鉤搭住。阮小二心慌,怕吃他拿去受辱,扯出腰刀自刎而亡。孟康見不是頭,急要下水時,火排上火炮齊發。一炮正打中孟康頭盔,透頂打做肉泥。四個水軍總管,卻上火船,殺將下來。李俊和阮小五、阮小七都在後船,見前船失利,沿江岸殺來,隻得急忙轉船,便隨順水,隻放下桐廬岸來。

再說烏龍嶺上寶光國師並元帥石寶,見水軍總管得勝,乘勢引軍殺下嶺來。水深不能相趕,路遠不能相追。宋兵複退在桐廬駐紮,南兵也收軍上烏龍嶺去了。有詩為證:

計拙謀疏事不成,寶光兵術更難名。

火船火炮連天起,殺得孤軍太不情。

宋江在桐廬紮駐寨柵,又見折了阮小二、孟康,在帳中煩惱,寢食俱廢,夢寐不安。吳用與眾將苦勸不得,阮小五、阮小七掛孝已了,自來諫勸宋江道:“我哥哥今日為國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強似死在梁山泊埋沒了名目。先鋒主兵,不須煩惱,且請理國家大事。我弟兄兩個,自去複仇。”宋江聽了,稍稍回顏。次日,仍複整點軍馬,再要進兵。吳用諫道:“兄長未可急性,且再尋思計策,渡嶺未遲。”隻見解珍、解寶便道:“我弟兄兩個原是獵戶出身,巴山度嶺得慣。我兩個裝做此間獵戶,扒上山去,放起一把火來,教那賊兵大驚,必然棄了關去。”吳用道:“此計雖好,隻恐這山險峻,難以進步,倘或失腳,性命難保。”解珍、解寶便道:“我弟兄兩個,自登州越獄上梁山泊,托哥哥福蔭,做了許多年好漢,又受了國家誥命,穿了錦襖子。今日為朝廷,便粉骨碎身,報答仁兄,也不為多。”宋江道:“賢弟休說這凶話!隻願早早幹了大功回京,朝廷不肯虧負我們。你隻顧盡心竭力,與國家出力。”解珍、解寶便去拴束,穿了虎皮套襖,腰裏各跨一口快刀,提了鋼叉。兩個來辭了宋江,便取小路,望烏龍嶺上來。

此時才有一更天氣。路上撞著兩個伏路小軍,二人結果了兩個,到得嶺下時,已有二更。聽得嶺上寨內,更鼓分明,兩個不敢從大路走,攀藤攬葛,一步步爬上嶺來。是夜月光星朗,如同白日。兩個三停爬了二停之上,望見嶺上燈光閃閃。兩個伏在嶺凹邊聽時,上麵更鼓已打四更。解珍暗暗地叫兄弟道:“夜又短,天色無多時了,我兩個上去罷。”兩個又攀援上去。正爬到岩壁崎嶇之處,懸崖險峻之中,兩個隻顧爬上去,手腳都不閑,卻把搭膊拴住鋼叉,拖在背後,刮得竹藤亂響。山嶺上早吃人看見了。解珍正爬在山凹處,隻聽得上麵叫聲:“著!”一撓鉤正搭住解珍頭髻。解珍急去腰裏拔得刀出來時,上麵已把他提得腳懸了。解珍心慌,連忙一刀砍斷撓鉤,卻從空裏墜下來,可憐解珍做了半世好漢,從這百十丈高崖上倒撞下來,死於非命。下麵都是狼牙亂石,粉碎了身軀。解寶見哥哥攧將下去,急退步下嶺時,上頭早滾下大小石塊,並短弩弓箭,從竹藤裏射來。可憐解寶為了一世獵戶,做一塊兒射死在烏龍嶺邊竹藤叢裏。兩個身死。

天明,嶺上差人下來,將解珍、解寶屍首,就風化在嶺上。探子體得備細,報與宋先鋒知道,解珍、解寶已死在烏龍嶺。有詩為證:

千尺懸崖峻渺茫,古藤高樹亂蒼蒼。

夜深欲作幽探計,兩將誰知頃刻亡。

宋江聽得又折了解珍、解寶,哭得幾番昏暈。便喚關勝、花榮點兵取烏龍嶺關隘,與四個兄弟報仇。吳用諫道:“仁兄不可性急,已死者皆是天命。若要取關,不可造次。須用神機妙策,智取其關,方可調兵遣將。”宋江怒道:“誰想把我弟兄們手足三停損了一停!不忍那賊們把我兄弟風化在嶺上。今夜必須提兵,先去奪屍首回來,具棺槨埋葬!”吳用阻道:“賊兵將屍風化,誠恐有計。兄長未可造次!”宋江那裏肯聽軍師諫勸,隨即點起三千精兵,帶領關勝、花榮、呂方、郭盛四將,連夜進兵。到烏龍嶺時,已是二更時分,小校報道:“前麵風化起兩個人在那裏,敢是解珍、解寶的屍首?”宋江縱馬親自來看時,見兩株樹上,把竹竿挑起兩個屍首。樹上削去了一片皮,寫兩行大字在上,月黑不見分曉。宋江令討放炮火種吹起燈來看時,上麵寫道:“宋江早晚也號令在此處”。宋江看了大怒。卻傳令人上樹去取屍首。隻見四下裏火把齊起,金鼓亂鳴,團團軍馬圍住。當前嶺上,早亂箭射來。江裏船內水軍,都紛紛上岸來。宋江見了,叫聲苦,不知高低。急退軍事,石寶當先截住去路;轉過側首,又是鄧元覺殺將下來。可憐宋江平生義氣,高如不老之天;今日遭殃,死無葬身之地。直使規模有似馬陵道,光景渾如落鳳坡。畢竟宋江軍馬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

此一回內,折了六員將佐:

侯健、段景住、阮小二、孟康、解珍、解寶

患病寄留杭州並看視,共八員將佐:

張橫、穆弘、孔明朱貴、楊林、白勝、穆春、朱富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水滸傳》

《水滸傳》正文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六回 九紋龍剪徑赤鬆林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九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衝棒打洪教頭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衝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誌賣刀 第十三回 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麵獸北京鬥武 第十四回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五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六回 楊誌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七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麵獸雙奪寶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 林衝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第二十二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鬆打虎 第二十四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第二十五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第二十八回 武鬆威鎮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鬆醉打蔣門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鬆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一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鼇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 第三十四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第三十五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第三十八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鬥浪裏白條 第三十九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 第四十二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第四十四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莊 第四十七回 撲天雕雙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兩打祝家莊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孫勝 李逵斧劈羅真人 第五十四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第五十六回 回吳用使時遷盜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第五十七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夜月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裏白跳水上報冤 第六十六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第七十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第七十一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進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鬧東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禦酒 黑旋風扯詔謗徽宗 第七十六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麵埋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 第七十八回 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劉唐放火燒戰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出樂和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 第八十八回 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 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黃河 盧俊義賺城黑夜 第九十二回 振軍威小李廣神箭 打蓋郡智多星密籌 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後土 喬道清術敗宋兵 第一百回 張清瓊英雙建功 陳瓘宋江同奏捷 第一百零一回 謀墳地陰險產逆 踏春陽妖豔生奸 第一百零二回 王慶因奸吃官司 龔端被打師軍犯 第一百零四回 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並舊強人 第一百零五回 宋公明避暑療軍兵 喬道清回風燒賊寇 第一百零六回 書生談笑卻強敵 水軍汨沒破堅城 第一百零七回 宋江大勝紀山軍 朱武打破六花陣 第一百零九回 王慶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一百一十一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 第一百一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 第一百一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吊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 第一百一十五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 第一百一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第一百一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一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一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