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年代:元末明初1276   

《水滸傳》正文 第一百零九回 王慶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王慶渡江被捉宋江剿寇成功

話說當日宋江升帳,諸將拱立聽調。放炮鳴金鼓升旗,隨放靜營炮。各營哨頭目,挨次至帳下,齊立肅靜,聽施號令。吹手點鼓,宣令官傳令畢,營哨頭目,依次磕頭,起站兩邊。巡視藍旗手跪聽發放。凡呐喊不齊,行伍錯亂,喧嘩違令,臨陣退縮,拿來重處。又有旗牌官左右各二十員。宋先鋒親諭:“爾等下營督陣,凡有軍士遇敵不前,退縮不用命都,聽你等拿來處治。”旗牌遵令,各下地方,鳴金大吹,各歸行伍,聽令起行。宋江然後傳令,遣調水陸諸將畢,吹手掌頭號,整隊,二號,掣旗;三號,各起行營向敵。敲金邊,出五方旗,放大炮,掌號儹行營,各各擺陣出戰。正是那:

震天鼙鼓搖山嶽,映日旌旗避鬼神。

卻說賊人王慶調撥軍兵抵敵。除水軍將士聞人世崇等,已差撥外,點差雲安州偽兵馬都監劉以敬為正先鋒,東川偽兵馬都監上官義為副先鋒,南豐偽統軍李雄、畢先為左哨,安德為統軍柳元、潘忠為右哨,偽統軍大將段五為正合後,偽禦營使丘翔為副合後,偽樞密方翰為中軍羽翼,王慶掌握中軍。有許多偽尚書、禦營金吾、衙駕將軍、校尉等項,及各人手下偏牙將佐,共數十員。李助為元帥。隊伍軍馬,十分齊整。王慶親自監督。馬帶皮甲,人披鐵鎧,弓弩上弦,戰鼓三通,諸軍盡起。

行不過十裏之外,塵土起處,早有宋軍哨路,來的漸近。鸞鈴響處,約有三十餘騎哨馬,都戴青將巾,各穿綠戰袍,馬上盡係著紅纓,每邊拴掛數十個銅鈴,後插一把雉尾,都是釧銀細杆長槍,輕弓短箭。為頭的戰將,是奉道君皇帝敕命複還舊職,虎騎將軍沒羽箭張清。頭裏銷金青巾幘,身穿挑繡綠戰袍,腰緊紫絨絛,足穿軟香皮,騎匹銀鞍馬。左邊是敕封貞孝宜人的瓊矢鏃瓊英。頭帶紫金嵌珠鳳冠,身穿紫羅挑繡戰袍,腰係雜色彩絨絛,足穿朱繡小鳳頭鞋,坐匹銀鬃駿馬。

那右邊略下些捧旗的,是敕授的義仆正排軍葉清。直哨到李助軍前,相離不遠,隻隔百十步,勒馬便回。前軍先鋒劉以敬、上官義,驟馬驅兵,便來衝擊。張清拍馬拈出白梨花槍來戰二將。瓊英馳馬挺方天畫戟來助戰。四將鬥到十數合,張清、瓊英隔開賊將兵器,撥馬便回。劉以敬、上官義驅兵趕來。左右高叫:“先鋒不可追趕!此二人鞍後錦袋中都是石子,打人不曾放空。”劉以敬、上官義聽說,方才勒住得馬,隻見龍門山背後,鼓聲振響,早轉五百步兵來。當先四個步軍頭領,乃是黑旋風李逵,混世魔王樊瑞,八臂那吒項充,飛天大聖李袞,直奔前來。

那五百步軍,就在山坡下一字兒擺開。兩邊圍牌,齊齊劄住。劉以敬、上官義驅兵掩殺。李逵、樊瑞引步軍分開兩路,都倒提蠻牌,踅過山坡便走。那時王慶、李助大軍已到,一齊衝擊前來。李逵、樊瑞等都飛跑上山,度嶺穿林,都不見了。李助傳令,教就把軍馬在這個平原曠野之地,列成陣勢。隻聽得山後炮響,隻見山南一路軍馬,飛湧出來,簇擁著三個將軍。中間是矮腳虎王英,左是小尉遲孫新,右是菜園子張青,總管馬步軍兵五千,殺向前來。王慶正欲遣將迎敵,又聽得山後一聲炮響,山北一路軍馬,飛湧出來,簇擁著三個女將。中間是一丈青扈三娘,左邊是母大蟲顧大嫂,右邊是母夜叉孫二娘,管領馬步軍兵五千,殺向前來。

恰遇賊兵右哨柳元、潘忠兵馬,接住廝殺。王英等正遇賊兵左哨李雄、畢先軍馬,接住廝殺。兩邊各鬥到十數合。南邊王英、孫新、張青勒轉馬,領兵望東便走。北邊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娘也撥轉馬匹,率領軍兵望東便走。王慶看了,笑道:“宋江手下都是這些鳥男女。我這裏將士如何屢次輸了?”遂驅大兵,追殺上來。

行不到五六裏,忽聽得一棒鑼聲響,卻是適才去的李逵、樊瑞、項充、李袞這四個步兵頭領,從山左叢林裏轉向前來,又添了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鬆,沒麵目焦挺,赤發鬼劉唐四個步軍將佐,並五百步兵,都執團牌短兵,直衝上來。賊將副先鋒上官義,忙撥步軍二千衝殺。李逵、魯智深與賊兵略鬥幾合,卻似抵敵不過的,倒提團牌,分開兩路,都飛奔入叢林中去了。賊兵趕來。那李逵等卻是走得快,拈指間都四散奔走去了。李助見了,連忙對王慶道:“大王不宜追趕,這是誘敵之計。我每且列陣迎敵。”

李助上將台列陣,兀是未完,隻聽得山坡後轟天子母炮響,就山坡後湧出大隊軍將,急先湧來,占住中央,裏麵列陣勢。王慶令左右攏住戰馬,自上將台看時,隻見正南上這隊人馬,盡是紅旗紅甲紅袍朱纓赤馬,前麵一把引軍銷金紅旗,把那紅旗招展處,紅旗中湧出一員大將,乃是霹靂火秦明。左手是聖水將軍單廷珪,右邊是神火將軍魏定國。三員大將手掿兵器,都騎赤馬,立於陣前。東壁一隊人馬,盡是青旗青甲青袍青纓青馬,前麵一把引軍銷金青旗,招展處,青旗中湧出一員大將,乃是大刀關勝。左和是醜郡馬宣讚,右手是井木犴郝思文。三員大將手掿兵器,都騎青馬,立於陣前。

西壁一隊人馬,盡是白旗白甲白袍白纓白馬,前麵一把引軍銷金白旗,招展處,白旗內湧出一員大將,乃是豹子頭林衝。左手是鎮三山黃信,右手是病尉遲孫立。三員大將手掿兵器,都騎白馬,立於陣前。後麵一簇人馬,都是皂旗黑甲黑袍黑纓黑馬,前麵一把引軍銷金皂旗,招展處,黑旗中湧出一員大將,乃是雙鞭將呼延灼。左和是百勝將韓滔,右手是天目將彭玘。三員大將手掿兵器,都騎黑馬,立於陣前。東南方門旗影裏,一隊軍馬,青旗紅甲,前麵一把引軍繡旗招展,捧出一員大將,乃是雙槍將董平。左手是摩雲金翅歐鵬,右手是火眼狻猊鄧飛。三員大將手掿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

西南方門旗影裏,一隊軍馬,紅旗白甲,前麵一把引軍繡旗,招展處,捧出一員大將,乃是急先鋒索超。左手是錦毛虎燕順,右手是鐵笛仙馬麟。三員大將手掿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東北方門旗影裏,一隊軍馬,皂旗青甲,前麵一把引軍繡旗,招展處,捧出一員大將,乃是九紋龍史進。左手是跳澗虎陳達,右手是白花蛇楊春。三員大將手掿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西北方門旗影裏,一隊軍馬,白旗黑甲,前麵一把引軍繡旗,招展處,捧出一員大將,乃是青麵獸楊誌。左手是錦豹子楊林,右手是小霸王周通。三員大將手掿兵器,都騎戰馬,立於陣前。

八方擺布的鐵桶相似。陣門裏馬軍隨馬隊,步軍隨步隊,各持鋼刀大斧,闊劍長槍,旗幡齊整,隊伍威嚴。八陣中央都是杏黃旗,間著六十四麵長腳旗,上麵金銷六十四卦,亦分四門。南門都是馬軍。正南上黃旗影裏,捧出二員上將,上首是美髯公朱仝,下手是插翅虎雷橫,人馬盡是黃旗黃袍銅甲黃纓黃馬。中央陣,東門是金眼彪施恩,西門是白麵郎君鄭天壽,南門是雲裏金剛宋萬,北門是病大蟲薛永。那黃旗後,便是一叢炮架,立著那個炮手轟天雷淩振,引著副手二十餘人,圍繞著炮架。

架後都擺列捉將的撓鉤套索。撓鉤後又是一周遭雜彩旗幡,四麵立著二十八宿星辰銷金繡旗,中間立著一麵堆絨繡就,真珠圈邊,腳綴金鈴,頂插雉尾鵝黃帥字旗。有一個守旗壯士,冠簪魚尾,甲皺龍鱗,身長一丈,凜凜威風,便是險道神鬱保四。旗邊設立兩個護旗將士,都騎戰馬,一般結束,手執鋼槍,一個是毛頭星孔明,一個是獨火星孔亮。馬前馬後,排列二十四個執狼牙棍的鐵甲軍士。後麵兩把領戰繡旗,兩邊排列二十四枝方天畫戟,叢中捧著兩員驍將,左邊是小溫侯呂方,右邊是賽仁貴郭盛,兩員將各持畫戟,立馬兩邊。畫戟中間一簇鋼叉,兩員步軍驍將,一般結束,一個是兩頭蛇解珍,一個是雙尾蠍解寶,各執三股蓮花義,守護中軍。隨後兩匹錦鞍馬上,左手是聖手書生蕭讓,右手是鐵麵孔目裴宣。兩個馬後,擺著紫衣持節的,並麻紥刀軍士。那麻紥刀林中,立著兩個行刑劊子,上手是鐵臂膊蔡福,下手是一枝花蔡慶。背後兩邊擺著金槍、銀槍手,兩邊有大將領隊。金槍隊裏是金槍手徐寧,銀槍隊裏是小李廣花榮。背後又是錦衣對對,花帽雙雙,緋袍簇簇,錦襖攢攢。兩壁廂碧幢翠幕,朱幡皂蓋,黃鉞白旄,青萍青電。兩行鉞斧鞭撾,中間三把銷金傘下,三匹繡鞍駿馬,上坐著三個英雄。右邊星冠鶴氅,呼風喚雨的入雲龍公孫勝;左邊綸巾羽扇,文武雙全的智多星吳用;正中間照夜玉獅子金鞍馬上,坐著那個有仁有義,退虜平寇的征西正先鋒,山東及時雨呼保義宋公明,全身結束,自仗錕鋙寶劍,於陣中監戰,掌握中軍。馬前左手,立著神行太保戴宗,專管飛報軍情,調兵遣將,右手立著浪子燕青,專一護持中軍,能幹機密。馬後大戟長戈,錦鞍駿馬,整整齊齊三十五員牙將,都騎戰馬,手執長槍,全副弓箭。馬後畫角,全部鼓吹大樂。陣後又設兩隊遊兵,伏於兩側,以為護持中軍羽翼。左是石將軍石勇,同九尾龜陶宗旺,管領馬步兵三千人。右是沒遮攔穆弘,引兄弟小遮攔穆春,管領馬步兵三千,伏於兩脅。那座陣排布得十分整密。正是:

軍師多略帥恢弘,士湧貔貅馬跨龍。指揮要建平西績,叱吒思成蕩寇功。

那個草頭天子王慶,同李助在陣中將台上定睛看了宋江兵馬,拈指間排成九宮八卦陣勢,軍兵勇猛,將士英雄,軍容整肅,刀槍鋒利,驚得魂不附體,心膽俱落。不住聲道:“可知道兵將屢次虧輸!原來那夥人如此利害。”

隻聽的宋軍中戰鼓不絕聲的發擂。王慶、李助下將台,騎上戰馬。左右有金吾護駕等員役,馬後有許多內侍簇擁著他。王慶傳令旨,教前部先鋒出陣衝擊。當下東西對陣。是日幹支屬木。宋陣正西方門旗開處,豹子頭林衝從門旗下飛馬出陣。兩軍一齊納喊。林衝兜住馬,橫著丈八蛇矛,厲聲高叫:“無知叛逆,謀反狂徒!天兵到此,尚不投降。直待骨肉為泥,悔之何及!”賊陣中李助本是算命先生,甚曉和相生相克之理。疾忙傳令教右哨柳元、潘忠,領紅旗軍去衝擊。柳元、潘忠遵令,領了紅旗軍,驟馬搶來衝擊。兩陣迭聲呐喊,戰鼓齊鳴。

林衝接住柳元廝殺。四條臂膊縱橫,八隻馬蹄撩亂。二將在征塵影裏,殺氣叢中,來來往往,左盤右旋,鬥經五十餘合,勝敗未分。那柳元是賊中勇猛之將。潘忠見柳元不能取勝,拍馬提刀,搶來助戰。林衝力敵二將,大喝一聲,奪神威將柳元一矛戳於馬下。林衝的副將黃信、孫立,飛馬衝出陣來。黃信揮喪門劍望潘忠一劍砍去。隻見一條血顙光連肉,頓落金鍪在馬邊。

潘忠死於馬下,手下軍卒散亂。早衝動了陣腳。賊兵飛報入中軍。王慶聽的登時折了二將,忙傳令旨,急教退軍。隻聽得宋軍中一聲炮響,兵馬紛紛擾擾,白引黑,黑引青,青引紅,變作長蛇之陣。簸箕掌,拷栳圈,圍裹將來。王慶、李助調將遣兵,分頭衝擊,卻似銅牆鐵壁,急切不能衝得出來。官軍與賊兵這場好殺!怎見得?

兵戈衝擊,士馬縱橫。槍破刀,刀如劈腦而來,槍必釣魚而應。刀如下發而起,槍必綽地而迎。刀如倒拖而回,槍必裙攔而守。刀解槍,槍如刺心而來,刀用五花以禦。槍如點睛而來,刀用探馬以格。筅破牌,牌或滾身以進,筅即風掃以當。牌或從旁以追,筅必斜插以待。牌或摧擠以入,筅必退卻以搠。牌解筅,筅若平胸,牌用小坐之勢以避。筅若簇擁,牌將碎剪之法以隨。單刀披掛絞絲,佯輸詐敗。鐵叉上排下掩,側進抵閃。袖箭於馬上覷賊,鉤鐮於車前俟馬。鞭簡撾捶,劍戟矛盾。那邊破解無窮,這裏轉變莫測。須臾血流成河,頃刻屍如山積。

當下鏖戰多時,賊兵大敗,官軍大勝。王慶叫且退入南豐大內,再作區處。隻聽得後軍炮響,哨馬飛報將來,說:“大王,後麵又有宋軍殺來。”那彪軍,馬上當先的英雄大將,正是副先鋒河北玉麒麟盧俊義,橫著一條點鋼槍,左邊有使樸刀的好漢病關索楊雄,右邊有使樸刀的頭領拚命三郎石秀,領著一萬精兵,抖搜精神,將正副合後賊兵殺散。楊雄砍翻段五,石秀搠死丘翔,並力衝殺進來。

王慶正在慌迫,又聽得一聲炮響,左有魯智深、武鬆、李逵、焦挺、項充、李袞、樊瑞、劉唐八個勇猛頭領,引著一千步卒,輪動禪杖、戒刀、板斧、樸刀、喪門劍、飛刀、標槍、團牌,殺死李雄、畢先。如割瓜切菜般,直殺入來。右有張清、王英、孫新、張青、瓊英、扈三娘、顧大嫂、孫二娘四對英雄夫婦,引著一千騎兵,舞動梨花槍、鞭鋼槍、方天畫戟、日月雙刀、鋼槍、短刀,殺散左哨軍兵,如摧枯拉朽的,直衝進來。殺得賊兵四分五裂,七斷八續,雨零星散,亂攛奔逃。

盧俊義、楊雄、石秀,殺入中軍,正撞著方翰,被盧俊義一槍戳死。殺散中軍羽翼軍兵,逕來捉王慶。卻遇了金劍先生李助。那李助有劍術,一把劍如掣電般舞將來。盧俊義正在抵當不住,卻得宋江中軍兵到。右手下入雲龍公孫勝,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李助那口劍,托地離了手,落在地上。盧俊義驟馬趕上,輕舒猿臂,款扭狼腰,把李助隻一拽,活挾過馬來。教這士縛了。盧俊義拈槍拍馬,再殺入去尋捉王慶。好似皂雕追紫燕,猛虎啖羊羔。賊兵拋金棄鼓,撇戟丟槍,覓子尋爺,呼兄喚弟。十餘萬賊兵殺死大半,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降者三萬人。除那逃走脫的,其餘都是十死九活,七損八傷,顛翻在地,被人馬踐踏,骨肉如泥的,不計其數。劉以敬、上官義兩個猛將,都被焦挺砍翻戰馬,撞下馬來,都被他殺死。李雄被瓊英飛石打下馬來,一畫戟搠死。畢先正在奔逃,忽地裏鑽出活閃婆王定六,一樸刀搠下馬來,再向胸膛上一樸刀,結果了性命。其偽尚書、樞密殿帥、金吾將軍等項,都逃不脫。隻不見了渠魁王慶。宋軍大捷。

宋江教鳴金收集兵馬,望南豐城來。教張清、瓊英領五千馬軍前去哨探,再差神行太保戴宗,快去探聽孫安襲取南豐消息如何。戴宗遵令,作起神行法,趕過張清、瓊英去了。片晌便來回報說:“孫安奉先鋒將令,假扮西兵去賺城。被賊人知覺。城門內掘下陷坑,開城東門,放軍馬進去。孫安手下梅玉、金禎、畢捷、潘迅、楊芳、馮升、胡邁七個副將,爭先搶入成去,並五百軍士,連人和馬,都攧入陷坑中。兩邊伏兵齊發,都把長槍利戟,把梅玉等五百餘人,盡行搠死。幸得孫安在後,乘勢奮勇,殺進城門。教軍士填了陷坑。孫安一騎當先,領兵殺入城中。賊兵不能抵當。孫安奪了東門。後被賊人四麵響應,把孫安兵馬堵截在東門。小弟探知這消息,飛來回覆。半路遇了張將軍及張宜人,說了此情。他兩個催動人馬,疾馳去了。”

宋江聞報,催動大軍,疾馳上前,將南豐城圍住。那時張清、瓊英進了東門,教孫安據住東門。張清、瓊英正與賊軍鏖戰。因此宋江等將佐兵馬,搶入東門,奪了城池,殺散賊兵。四門豎起宋軍旗號。城中許多偽文武多官,範全等盡行殺死。

那偽妃段在娘聽的軍馬進城。他素有膂力,也會騎馬。遂拴縛結束,領了百餘有膂力的內侍,都執兵器,離王宮,出後苑,欲殺出西門,投雲安軍去。恰遇瓊英領兵殺到後苑來。段氏縱馬,挺一口寶刀,抵死衝突。被瓊英一石子飛來,正中段三娘麵門,鮮血迸流,撞下馬來,顛個腳梢天。軍士趕上捉住綁縛了。那些內侍都被宋兵殺死。瓊英領兵殺入後苑內宮。那些宮娥嬪女,聞得宋兵入城,或投環,或投井,或刀刎,或撞階,大半自盡。其餘都被瓊英教軍士縛了,解到宋江帳前。宋江大喜。將段氏一行人囚禁。待捉了王慶,一齊解京。再遣珍將四麵八方去追王慶。

卻說那王慶領著數百鐵騎,撞透重圍,逃奔到南豐城東。見城中有兵廝殺。驚得魂不附全。後麵大兵又到。望北奔走不迭。回顧左右,止有百餘騎。其餘的雖是平日最親信的,今日勢敗,都逃去了。王慶同了百餘人,望雲安奔走。在路對跟隨近侍說道:“寡人尚有去雲安、東川、安德三座城池,豈不是江東雖小,亦足以王。隻恨適才那些跟隨逃散官員,平日受用了寡人大俸大祿,今日有事,都自去了。待寡人興兵來殺退宋兵,緝捕那些逃亡的,細細地醢他。”

王慶同眾人,馬不停蹄,人不歇足,走到天明,幸的望見雲安城池了。王慶在馬上欣喜道:“城中將士也是謹慎。你看那旗幡齊整,兵器整密。”王慶一頭說著,同眾人奔近城來。隨從人中有識字的說道:“大王,不好了!怎麼城上都是宋軍旗號?”王慶聽了定睛看時,果見東門城上遠遠地閃出號旗,上有金銷大字,乃是:“征西宋先鋒麾下水軍正將混江”,下麵尚有三個字,被風飄動旗腳,不甚分明。王慶看了,驚的渾身麻木,半晌價動彈不得。真是宋兵從天而降。

當有王慶手下一個有智量近侍說道:“大王,事不宜遲,請大王速卸下袍服,急投東川去。恐城中見了生變。”王慶道:“愛卿言之極當。”王慶隨即禦下衝天轉角金襆頭,脫下日月雲肩蟒繡袍,解下金箱寶嵌碧玉帶,脫下金顯縫雲根朝靴,換了由幘便服軟皮靴。其餘侍從,亦都脫禦外麵衣服,急急如喪家之狗,忙忙如漏網之魚,從小路抄過雲安城池,望東川投奔。走的人困馬乏,腹中饑餒。百姓久被賊人傷殘,又聞得大兵廝殺。凡衝要通衢大路,都沒一個人煙。靜悄悄地雞犬不聞。就要一滴水也沒喝處,那討酒食來。

那時王慶手下親幸跟隨的,都是假登東,詐撒溺,又散去了六七十人。王慶帶領三十餘騎,走至晚,才到得雲安屬下開州地方。有一派江水阻路。這個江叫做清江。其源出自達州萬頃池,江水最是澄清,所以叫做清江。當下王慶道:“怎得個船隻渡過去?”後麵一個近侍指道:“大王,兀那南涯疏蘆落雁處,有一簇漁船。”王慶看了,同眾人走到江邊。此時是孟冬時候,天氣晴和。隻見數十隻漁船,捕魚的捕魚,曬網的曬網。其中有幾隻船,放於中流,猜拳豁指頭,大碗價吃酒。王慶歎口氣道:“這男女每恁般快樂!我今日反不如他了。這些都是我子民,卻不知寡人這般困乏。”近侍高叫道:“兀那漁人,撐攏幾隻船來,渡俺們過了江,多與你渡錢。”

隻見兩個漁人,放下酒碗,搖著一隻小漁艇,咿咿啞啞,搖近岸來。船頭上漁人,向船傍拿根竹篙,撐船攏岸,定睛把王慶從頭上直看至腳下,便道:“快活,又有吃酒東西了!上船,上船!”近侍扶王慶下馬。王慶看那漁人身材長大,濃眉毛,大眼睛,紅臉皮,鐵絲般髭須,銅鍾般聲音。

那漁人一手執著竹篙,一手扶王慶上船。便把篙望岸上隻一點,那船早離岸丈餘。那些隨從賊人,在岸上忙亂起來,齊聲叫道:“快撐攏船來,咱每也要過江的。”那漁人睜眼喝道:“來了!忙到那裏去?”便放下竹篙,將王慶劈胸扭住,雙手向下一按,撲通的按倒在艎板上。王慶待要掙紥,那艄上搖櫓的,放了櫓,跳過來,一齊擒住。那邊曬網船上人,見捉了王慶,都跳上岸,一擁上前,把那三十餘個隨從賊人,一個個都擒住。

原來是撐船的是混江龍李俊,那搖櫓的便是出洞蛟童威。那些漁人,多是水軍。李俊奉宋先鋒將令,統駕水軍船隻,來敵賊人水軍。李俊等與賊人水軍大戰於瞿塘峽,殺其主帥水軍都督聞人世崇,擒其副將胡俊。賊兵大敗。李俊見胡俊狀貌不凡,遂義釋胡俊。胡俊感恩,同李俊賺開雲安水門,奪了城池,殺死偽留守施俊等。混江龍李俊料著賊與大兵廝殺,若敗潰下來,必要奔投巢穴。因此教張橫、張順鎮守城池,自己與童威、童猛帶領水軍,扮做漁船,在此巡探。又教阮氏三雄,也扮做漁家,分投去灩澦堆、岷江、魚複浦各路,埋伏哨探。

適才李俊望見王慶一騎當先,後麵又許多人簇擁著,料是賊中頭目。卻不知正是元凶。當下李俊審問從人,知是王慶,拍手大笑,綁縛到雲安城中。一麵差人喚回三阮,同二張守城。李俊同降將胡俊,將王慶等一行人,解送到宋先鋒軍前來。於路探聽得宋江已破南豐。李俊等一逕進城,將王慶解到帥府。宋江因眾將捕緝王慶不著,正在納悶。聞報不勝之喜。當下李俊入府,參見了宋先鋒。宋江稱讚道:“賢弟這個功勞不小!”李俊引降將胡俊,參見宋先鋒。李俊道:“功勞都是這個人。”宋江問了胡俊姓名,及賺取雲安的事。

宋江撫賞慰勞畢,隨即與眾將計議,攻取東川、安德二處城池。隻見新降將胡俊稟道:“先鋒不消費心,胡某有一言,管教兩座城池,唾手可得。”宋江大喜,連忙離坐,揖胡俊問計。

胡俊躬著身,對宋江說出幾句話來,有分教:一矢不加城克複,三軍靜鎮賊投降。畢竟胡俊說出什麼話來?且聽下回分解。

此一回,折河北降將七員:

梅玉,金禎,畢捷,潘迅,楊芳,馮升,胡邁。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水滸傳》

《水滸傳》正文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六回 九紋龍剪徑赤鬆林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九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衝棒打洪教頭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衝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誌賣刀 第十三回 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麵獸北京鬥武 第十四回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五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六回 楊誌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七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麵獸雙奪寶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 林衝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第二十二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鬆打虎 第二十四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第二十五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第二十八回 武鬆威鎮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鬆醉打蔣門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鬆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一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鼇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 第三十四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第三十五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第三十八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鬥浪裏白條 第三十九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 第四十二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第四十四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莊 第四十七回 撲天雕雙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兩打祝家莊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孫勝 李逵斧劈羅真人 第五十四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第五十六回 回吳用使時遷盜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第五十七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夜月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裏白跳水上報冤 第六十六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第七十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第七十一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進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鬧東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禦酒 黑旋風扯詔謗徽宗 第七十六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麵埋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 第七十八回 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劉唐放火燒戰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出樂和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 第八十八回 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 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黃河 盧俊義賺城黑夜 第九十二回 振軍威小李廣神箭 打蓋郡智多星密籌 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後土 喬道清術敗宋兵 第一百回 張清瓊英雙建功 陳瓘宋江同奏捷 第一百零一回 謀墳地陰險產逆 踏春陽妖豔生奸 第一百零二回 王慶因奸吃官司 龔端被打師軍犯 第一百零四回 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並舊強人 第一百零五回 宋公明避暑療軍兵 喬道清回風燒賊寇 第一百零六回 書生談笑卻強敵 水軍汨沒破堅城 第一百零七回 宋江大勝紀山軍 朱武打破六花陣 第一百零九回 王慶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一百一十一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 第一百一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 第一百一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吊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 第一百一十五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 第一百一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第一百一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一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一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