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年代:元末明初1276   

《水滸傳》正文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燕青智撲擎天柱李逵壽張喬坐衙

古風一首:

罡星飛出東南角,四散奔流繞寥廓。

徽宗朝內長英雄,弟兄聚會梁山泊。

中有一人名燕青,花繡遍身光閃爍。

鳳凰踏碎玉玲瓏,孔雀斜穿花錯落。

一團俊俏真堪誇,萬種風流誰可學。

錦體社內奪頭籌,東嶽廟中相賽博。

功成身退避嫌疑,心明機巧無差錯。

世間無物堪比論,金風未動蟬先覺。

話說這一篇詩,單道著燕青。他雖是三十六星之末,果然機巧心靈,多見廣識,了身達命,都強似那三十五個。當日燕青稟宋江道:“小乙自幼跟著盧員外,學得這身相撲,江湖上不曾逢著對手。今日幸遇此機會,三月二十八日又近了,小乙並不要帶一人,自去獻台上,好歹攀他攧一跤。若是輸了攧死,永無怨心。倘或贏時,也與哥哥增些光彩。這日必然有一場好鬧,哥哥卻使人救應。”宋江說道:“賢弟,聞知那人身長一丈,貌若金剛,約有千百斤氣力。你這般瘦小身材,總有本事,怎地近傍得他。”燕青道:“不怕他長大身材,隻恐他不著圈套。常言道:相撲的有力使力,無力鬥智。非是燕青敢說口,臨機應變,看景生情,不到的輸與他那呆漢。”盧俊義便道:“我這小乙,端的自小學成好一身相撲。隨他心意,叫他去。至期,盧某自去接應他回來。”宋江問道:“幾時可行?”燕青答道:“今日是三月二十四日了,來日拜辭哥哥下山,路上略宿一宵,二十六日趕到廟上,二十七日在那裏打探一日,二十八日卻好和那廝放對。”當日無事。

次日,宋江置酒與燕青送行。眾人看燕青時,打扮得村村樸樸,將一身花繡,把衲襖包得不見。扮做山東貨郎,腰裏插著一把串鼓兒,挑一條高肩雜貨擔子。諸人看了都笑。宋江道:“你既然裝做貨郎擔兒,你且唱個山東貨郎轉調歌與我眾人聽。”燕青一手拈串鼓,一手打板,唱出貨郎太平歌,與山東人不差分毫來去。眾人又笑。酒至半酣之後,燕青辭了眾頭領下山。過了金沙灘,取路望泰安州來。有詩為證:

驍勇燕青不可扳,當場鐵撲有機關。

欲尋敵手相論較,特地驅馳上泰山。

當日天晚,正待要尋店安歇,隻聽得背後有人叫道:“燕小乙哥,等我一等!”燕青歇下擔子看時,卻是黑旋風李逵。燕青道:“你趕來怎地?”李逵道:“你相伴我去荊門鎮走了兩遭,我見你獨自個來,放心不下,不曾對哥哥說知,偷走下山,特來幫你。”燕青道:“我這裏用你不著,你快早早回去。”李逵焦躁起來,說道:“你便是真個了得的好漢!我好意來幫你,你倒翻成惡意。我卻偏鳥要去!”燕青尋思怕壞了義氣,便對李逵說道:“和你去不爭,那裏聖帝生日,都有四山五嶽的人聚會,認的你的頗多。你依的我三件事,便和你同去。”李逵道:“依得。”燕青道:“從今路上和你前後各自走,一腳到客店裏,入得店門,你便自不要出來。這是第一件了。第二件,到得廟上客店裏,你隻推病,把被包了頭臉,假做打齁睡,便不要做聲。第三件,當日廟上,你挨在稠人中看爭跤時,不要大驚小怪。大哥,依得麼?”李逵道:“有甚難處!都依你便了。”當晚兩個投客店安歇。次日五更起來,還了房錢,同行到前麵,打火吃了飯。燕青道:“李大哥,你先走半裏,我隨後來也。”那條路上隻見燒香的人來往不絕,多有講說任原的本事,“兩年在泰嶽無對,今年又經三年了。”燕青聽得,有在心裏。申牌時候,將近廟上,傍邊眾人都立定腳,仰麵在那裏看。燕青歇下擔兒,分開人叢,也挨向前看時,隻見兩條紅標柱,恰似坊巷牌額一般相似。上立一麵粉牌,寫道:“太原相撲擎天柱任原”;傍邊兩行小字道:“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蒼龍。”燕青看了,便扯匾擔將牌打得粉碎,也不說甚麼,再挑了擔兒,望廟上去了。看的眾人多有好事的,飛報任原,說今年有劈牌放對的。

且說燕青前麵迎著李逵,便來尋客店安歇。原來廟上好生熱鬧,不算一百二十行經商買賣,隻客店也有一千四五百家,延接天下香官。到菩薩聖節之時,也沒安著人處,許多客店都歇滿了。燕青、李逵隻得就市梢頭賃一所客店安下,把擔子歇了,取一床夾被教李逵睡著。店小二來問道:“大哥是山東貨郎,來廟上趕趁,怕敢出房錢不起?”燕青打著鄉談說道:“你好小覷人!一間小房,值得多少,便比一間大房錢。沒處去了,別人出多少房錢,我也出多少還你。”店小二道:“大哥休怪。正是要緊的日腳,先說得明白最好。”燕青道:“我自來做買賣,倒不打緊,那裏不去歇了。不想路上撞見了這個鄉中親戚,見患氣病,因此隻得要討你店中歇。我先與你五貫銅錢,央及你就鍋中替我安排些茶飯,臨起身一發酬謝你。”小二哥接了銅錢,自去門前安排茶飯,不在話下。有詩為證:

李逵平昔性剛強,相伴燕青上廟堂。

隻恐途中閑惹事,故令推病臥枯床。

沒多時候,隻聽得店門外熱鬧。二三十條大漢走入店裏來,問小二哥道:“劈牌定對的好漢在那房裏安歇?”店小二道:“我這裏沒有。”那夥人道:“都說在你店中。”小二哥道:“隻有兩眼房,空著一眼,一眼是個山東貨郎扶著一個病漢賃了。”那一夥人道:“正是那個貨郎兒劈牌定對。”店小二道:“休道別人取笑!那貨郎兒是一個小小後生,做得甚用!”那夥人齊道:“你隻引我們去張一張。”店小二指道:“那角落頭房裏便是。”眾人來看時,見緊閉著房門;都去窗子眼裏張時,見裏麵床上,兩個人腳廝抵睡著。眾人尋思不下,數內有一個道:“既是敢來劈牌,要做天下對手,不是小可的人。怕人算他,以定是假裝做害病的。”眾人道:“正是了。都不要猜,臨期便見。”不到黃昏前後,店裏何止三二十夥人來打聽,分說得店小二口唇也破了。當晚搬飯與二人吃,隻見李逵從被窩裏鑽出頭來,小二哥見了吃一驚,叫聲:“阿也!這個是爭跤的爺爺了!”燕青道:“爭跤的不是他,他自病患在身。我便是徑來爭跤的。”小二哥道:“你休要瞞我,我看任原吞得你在肚裏。”燕青道:“你休笑我,我自有法度教你們大笑一場,回來多把利物賞你。”小二哥看他兩個吃了晚飯,收了碗碟,自去廚頭洗刮,心中隻是不信。

次日,燕青和李逵吃了些早飯,分付道:“哥哥,你自拴了房門高睡。”燕青卻隨了眾人來到岱嶽廟裏看時,果然是天下第一。但見:

廟居岱嶽,山鎮乾坤,為山嶽之至尊,乃萬神之領袖。山頭伏檻,直望見弱水蓬萊;絕頂攀鬆,盡都是密雲薄霧。樓台森聳,疑是金烏展翅飛來;殿角棱層,定覺玉兔騰身走到。雕梁畫棟,碧瓦朱簷。鳳扉亮槅映黃紗,龜背繡簾垂錦帶。遙觀聖像,九旒冕舜目堯眉;近睹神顏,袞龍袍湯肩禹背。九天司命,芙蓉冠掩映絳綃衣;炳靈聖公,赭黃袍偏稱藍田帶。左侍下玉簪珠履,右侍下紫綬金章。闔殿威嚴,護駕三千金甲將;兩廊勇猛,勤王十萬鐵衣兵。五嶽樓相接東宮,仁安殿緊連北闕。蒿裏山下,判官分七十二司;白騾廟中,土神按二十四氣。管火池鐵麵太尉,月月通靈;掌生死五道將軍,年年顯聖。禦香不斷,天神飛馬報丹書;祭祀依時,老幼望風皆獲福。嘉寧殿祥雲杳靄,正陽門瑞氣盤旋。萬民朝拜碧霞君,四遠歸依仁聖帝。

當時燕青遊玩了一遭,卻出草參亭,參拜了四拜。問燒香的道:“這相撲任教師在那裏歇?”便有好事人說:“在迎恩橋下那個大客店裏便是。他教著三二百個上足徒弟。”燕青聽了,徑來迎恩橋下看時,見橋邊欄杆子上,坐著二三十個相撲子弟,麵前遍插鋪金旗牌,錦繡帳額,等身靠背。燕青閃入客店裏去看,見任原坐在亭心上。真乃有揭諦儀容,金剛貌相。坦開胸脯,顯存孝打虎之威;側坐胡床,有霸王拔山之勢。在那裏看徒弟相撲。數內有人認得燕青曾劈牌來,暗暗報與任原。隻見任原跳將起來,搧著膀子,口裏說道:“今年那個合死的,來我手裏納命。”燕青低了頭,急出店門,聽得裏麵都笑。急回到自己下處,安排些酒食,與李逵同吃了一回。李逵道:“這們睡,悶死我也。”燕青道:“隻有今日一晚,明日便見雌雄。”當時閑話,都不必說。

三更前後,聽得一派鼓樂響,乃是廟上眾香官與聖帝上壽。四更前後,燕青、李逵起來,問店小二先討湯洗了麵,梳光了頭,脫去了裏麵衲襖,下麵牢拴了腿繃護膝,匾紮起了熟絹水裩,穿了多耳麻鞋,上穿汗衫,搭膊係了腰。兩個吃了早飯,叫小二分付道:“房中的行李,你與我照管。”店小二應道:“並無失脫,早早得勝回來。”隻這小客店裏,也有三二十個燒香的,都對燕青道:“後生,你自斟酌,不要枉送了性命。”燕青道:“當下小人喝采之時,眾人可與小人奪些利物。”眾人都有先去了的。李逵道:“我帶了這兩把板斧去也好。”燕青道:“這個卻使不得。被人看破,誤了大事。”當時兩個雜在人隊裏,先到廊下做一塊兒伏了。那日燒香的人,真乃亞肩疊背。偌大一個東嶽廟,一湧便滿了。屋脊梁上,都是看的人。朝著嘉寧殿,紮縛起山棚。棚上都是金銀器皿,錦繡段匹。門外拴著五頭駿馬,全副鞍轡。知州禁住燒香的人,看這當年相撲獻聖。一個年老的部署,拿著竹批,上得獻台,參神已罷,便請今年相撲的對手出馬爭跤。

說言未了,隻見人如潮湧,卻早十數對哨棒過來,前麵列著四把繡旗,那任原坐在轎上。這轎前轎後,三二十對花胳膊的好漢,前遮後擁,來到獻台上。部署請下轎來,開了幾句溫暖的嗬會。任原道:“我兩年到岱嶽,奪了頭籌,白白拿了若幹利物。今年必用脫膊。”說罷,見一個拿水桶的上來。任原的徒弟都在獻台邊,一周遭都密密地立著。且說任原先解了搭膊,除了巾幘,虛籠著蜀錦襖子,喝了一聲參神喏,受了兩口神水,脫下錦襖。百十萬人齊喝一聲采。看那任原時,怎生打扮?

頭綰一窩穿心紅角子,腰係一條絳羅翠袖。三串帶兒拴十二個玉蝴蝶牙子扣兒,主腰上排數對金鴛鴦踅褶襯衣。護膝中有銅襠銅褲,繳臁內有鐵片鐵環。紮腕牢拴,踢鞋緊係。世間架海擎天柱,嶽下降魔斬將人。

那部署道:“教師兩年在廟上不曾有對手,今年是第三番了。教師有甚言語,安複天下眾香官?”任原道:“四百座軍州,七千餘縣治,好事香官恭敬聖帝,都助將利物來。任原兩年白受了。今年辭了聖帝還鄉,再也不上山來了。東至日出,西至日沒,兩輪日月,一合乾坤,南及南蠻,北濟幽燕,敢有和我爭利物的麼?”說猶未了,燕青捺著兩邊人的肩臂,口中叫道:“有,有!”從人背上直飛搶到獻台上來。眾人齊發聲喊。那部署接著問道:“漢子,你姓甚名誰?那裏人氏?你從何處來?”燕青道:“我是山東張貨郎,特地來和他爭利物。”那部署道:“漢子,性命隻在眼前,你省得麼?你有保人也無?”燕青道:“我是保人,死了要誰償命!”部署道:“你且脫膊下來看。”燕青除了頭巾,光光的梳著個角兒,脫下草鞋,赤了雙腳,蹲在獻台一邊,解了腿繃護膝,跳將起來,把布衫脫將下來,吐個架子。則見廟裏的看官,如攪海翻江相似,迭頭價喝采。眾人都呆了。任原看了他這花繡急健身材,心裏倒有五分怯他。

殿門外月台上,本州太守坐在那裏彈壓,前後皂衣公吏,環列七八十對。隨即使人來叫燕青下獻台,直到麵前。太守見了他這身花繡,一似玉亭柱上鋪著軟翠,心中大喜,問道:“漢子,你是那裏人家?因何到此?”燕青道:“小人姓張,排行第一。山東萊州人氏。聽得任原搦天下人相撲,特來和他爭跤。”知州道:“前麵那匹全副鞍馬,是我出的利物,把與任原;山棚上應有物件,我主張分一半與你,你兩個分了罷。我自抬舉你在我身邊。”燕青道:“相公,這利物倒不打緊,隻要攧翻他,教眾人取笑,圖一聲喝采。”知州道:“他是金剛般一條大漢,你敢近他不得!”燕青道:“死而無怨。”再上獻台來,要與任原定對。部署問他先要了文書,懷中取出相撲社條,讀了一遍,對燕青道:“你省得麼?不許暗算。”燕青冷笑道:“他身上都有準備,我單單隻這個水裩兒,暗算他甚麼?”知州又叫部署來分付道:“這般一個漢子,俊俏後生,可惜了。你去與他分了這撲。”部署隨即上獻台,又對燕青道:“漢子,你留了性命還鄉去,我與你分了這撲。”燕青道:“你好不曉事!知是我贏我輸?”眾人都和起來。隻見分開了數萬香官,兩邊排得似魚鱗一般,廊廡屋脊上也都坐滿,隻怕遮著了這對相撲。任原此時,有心恨不得把燕青丟去九霄雲外,跌死了他。部署道:“既然你兩個要相撲,今年且賽這對獻聖。都要小心著,各各在意。”淨淨地獻台上隻三個人。

此時宿霧盡收,旭日初起。部署拿著竹批,兩邊分付已了,叫聲:“看撲。”這個相撲,一來一往,最要說得分明。說時遲,那時疾,正如空中星移電掣相似,些兒遲慢不得。當時,燕青做一塊兒蹲在右邊,任原先在左邊立個門戶。燕青則不動撣。初時,獻台上各占一半,中間心裏合交。任原見燕青不動撣,看看逼過右邊來。燕青隻瞅他下三麵。任原暗忖道:“這人必來算我下三麵,你看我不消動手,隻一腳踢這廝下獻台去。”有詩為證:

百萬人中較藝強,輕生捐命等尋常。

試看兩虎相吞啖,必定中間有一傷。

任原看看逼將入來,虛將左腳賣個破綻。燕青叫一聲:“不要來!”任原卻待奔他,被燕青去任原左脅下穿將過去;任原性起,急轉身又來拿燕青,被燕青虛躍一躍,又在右脅下鑽過去。大漢轉身終是不便,三換換得腳步亂了。燕青卻搶將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襠,用肩胛頂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將起來,頭重腳輕,借力便旋,五旋旋到獻台邊,叫一聲:“下去!”把任原頭在下,腳在上,直攛下獻台來。這一撲,名喚做鵓鴿旋。數萬香官看了,齊聲喝采。那任原的徒弟們,見攧翻了他師父,先把山棚拽倒,亂搶了利物。眾人亂喝打時,那二三十徒弟搶入獻台來。知州那裏治押得住。

不想傍邊惱犯了這個太歲,卻是黑旋風李逵看見了,睜圓怪眼,倒豎虎須,麵前別無器械,便把杉刺子撧蔥般拔斷,拿兩條杉木在手,直打將來。香官數內有人認得李逵的,說將出名姓來,外麵做公的人齊入廟裏,大叫道:“休教走了梁山泊黑旋風!”那知州聽得這話,從頂門上不見了三魂,腳底下疏失了七魄,便投後殿走了。四下裏的人湧並圍將來,廟裏香官各自奔走。李逵看任原時,跌得昏暈,倒在獻台邊,口內隻有些遊氣。李逵揭塊石板,把任原頭打得粉碎。兩個從廟裏打將出來,門外弓箭亂射入來。燕青、李逵隻得爬上屋去,揭瓦亂打。不多時,隻聽得廟門前喊聲大舉,有人殺將入來。當頭一個頭領,白範陽氈笠兒,身穿白段子襖,跨口腰刀,挺條樸刀。那漢是北京玉麒麟盧俊義。後麵帶著史進、穆弘、魯智深、武鬆、解珍、解寶七條好漢,引一千餘人,殺開廟門,入來策應。燕青、李逵見了,便從屋上跳將下來,跟著大隊便走。李逵又去客店裏拿了雙斧,趕來廝殺。這府裏整點得官軍來時,那夥好漢已自去得遠了。官兵已知梁山泊人眾難敵,不敢來追趕。

卻說盧俊義便叫收拾李逵回去。行了半日,路上又不見了李逵。盧俊義又笑道:“正是招災惹禍!必須使人尋他上山。”穆弘道:“我去尋他回寨。”盧俊義道:“最好。”

且不說盧俊義引眾還山。卻說李逵手持雙斧,直到壽張縣。當日午衙方散,李逵來到縣衙門口,大叫入來:“梁山泊黑旋風爹爹在此!”嚇得縣中人手腳都麻木了,動撣不得。原來這壽張縣貼著梁山泊最近,若聽得“黑旋風李逵”五個字,端的醫得小兒夜啼驚哭。今日親身到來,如何不怕!

當時李逵徑去知縣椅子上坐了,口中叫道:“著兩個出來說話,不來時便放火。”廊下房內眾人商量,隻得著幾個出去答應,“不然,怎地得他去。”數內兩個吏員出來廳上,拜了四拜,跪著道:“頭領到此,必有指使。”李逵道:“我不來打攪你縣裏人,因往這裏經過,閑耍一遭。請出你知縣來,我和他廝見。”兩個去了,出來回話道:“知縣相公卻才見頭領來,開了後門,不知走往那裏去了。”李逵不信,自轉入後堂房裏來尋,卻見有那襆頭衣衫匣子在那裏放著。李逵扭開鎖,取出襆頭,插上展角,將來帶了,把綠袍公服穿上,把角帶係了,再尋朝靴,換了麻鞋,拿著槐簡,走出廳前,大叫道:“吏典人等,都來參見!”眾人沒奈何,隻得上去答應。李逵道:“我這般打扮,也好麼?”眾人道:“十分相稱。”李逵道:“你們令史祗候,都與我排衙了便去。若不依我,這縣都翻做白地。”眾人怕他,隻得聚集些公吏人來,擎著牙杖骨朵,打了三通擂鼓,向前聲喏。李逵嗬嗬大笑。又道:“你眾人內,也著兩個來告狀。”吏人道:“頭領在此坐地,誰敢來告狀。”李逵道:“可知人不來告狀。你這裏自著兩個裝做告狀的來告,我又不傷他,隻是取一回笑耍。”公吏人等商量了一回,隻得著兩個牢子,裝做廝打的來告狀。縣門外百姓都放來看。兩個跪在廳前,這個告道:“相公可憐見,他打了小人。”那個告:“他罵了小人,我才打他。”李逵道:“那個是吃打的?”原告道:“小人是吃打的。”又問道:“那個是打了他的?”被告道:“他先罵了,小人是打他來。”李逵道:“這個打了人的是好漢,先放了他去。這個不長進的,怎地吃人打了?與我枷號在衙門前示眾。”李逵起身,把綠袍抓紮起,槐簡揣在腰裏,掣出大斧,直看著枷了那個原告人,號令在縣門前,方才大踏步去了,也不脫那衣靴。縣門前看的百姓,那裏忍得住笑。正在壽張縣前,走過東,走過西,忽聽得一處學堂讀書之聲。李逵揭起簾子,走將入去。嚇得那先生跳窗走了。眾學生們哭的哭,叫的叫,跑的跑,躲的躲。李逵大笑出門來,正撞著穆弘。穆弘叫道:“眾人憂得你苦,你卻在這裏風!快上山去!”那裏由他,拖著便走。李逵隻得離了壽張縣,徑奔梁山泊來。有詩為證:

牧民縣令古賢良,想是醃臢沒主張。

怪殺李逵無道理,琴堂鬧了鬧書堂。

二人渡過金沙灘,到得寨裏。眾人見了李逵這般打扮,都笑。到得忠義堂上,宋江正與燕青慶喜,隻見李逵放下綠襴袍,去了雙斧,搖搖擺擺,直至堂前,執著槐簡,來拜宋江。拜不得兩拜,把這綠襴袍踏裂,絆倒在地。眾人都笑。宋江罵道:“你這廝忒大膽,不曾著我知道,私走下山。這是該死的罪過!但到處,便惹起事端。今日對眾兄弟說過,再不饒你!”李逵喏喏連聲而退。梁山泊自此人馬平安,都無甚事,每日在山寨中教演武藝,操練人馬。令會水者上船習學。各寨中添造軍器、衣袍、鎧甲、槍刀、弓箭、牌弩、旗幟,不在話下。

且說泰安州備將前事申奏東京,進奏院中又有收得各處州縣申奏表文,皆為宋江等反亂騷擾一事。大卿類總啟奏。是日景陽鍾響,都來到待漏院中,伺候早朝,麵奏天子。此時道君皇帝有一個月不曾臨朝視事。當日早朝,正是:三下靜鞭鳴禦閣,兩班文武列金階。聖主臨朝,百官拜罷,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進奏院卿出班奏曰:“臣院中收得各處州縣累次表文,皆為宋江等部領賊寇,公然直進府州,劫掠庫藏,搶擄倉廒,殺害軍民,貪厭無足。所到之處,無人可敵。若不早為剿捕,日後必成大患。伏乞陛下聖鑒。”天子乃雲:“去年上元夜,此寇鬧了京國,今年又往各處騷擾,何況那裏附近州郡。我已累次差遣樞密院進兵,至今不見回奏。”傍有禦史大夫崔靖出班奏曰:“臣聞梁山泊上立一麵大旗,上書‘替天行道’四字。此是曜民之術。民心既伏,不可加兵。即目遼兵犯境,各處軍馬遮掩不及。若要起兵征伐,深為不便。以臣愚意,此等山間亡命之徒,皆犯官刑,無路可避,遂乃嘯聚山林,恣為不道。若降一封丹詔,光祿寺頒給禦酒珍羞,差一員大臣,直到梁山泊好言撫諭,招安來降,假此以敵遼兵,公私兩便。伏乞陛下聖鑒。”天子雲:“卿言甚當,正合朕意。”便差殿前太尉陳宗善為使,齎擎丹詔禦酒,前去招安梁山泊大小人數。是日朝散,陳太尉領了詔敕,回家收拾。

不爭陳太尉捧詔招安,有分教:千千金戈鐵騎,密布山頭;簇簇戰艦艨艟,平鋪水麵。誤衝邪祟,惱犯魔王。正是:香醪翻做燒身藥,丹詔應為引戰書。畢竟陳太尉怎地去招安宋江,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水滸傳》

《水滸傳》正文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六回 九紋龍剪徑赤鬆林 魯智深火燒瓦罐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第九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衝棒打洪教頭 第十回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陸虞候火燒草料場 第十一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衝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衝落草 汴京城楊誌賣刀 第十三回 急先鋒東郭爭功 青麵獸北京鬥武 第十四回 赤發鬼醉臥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第十五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六回 楊誌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七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麵獸雙奪寶珠寺 第十八回 美髯公智穩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九回 林衝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第二十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二十一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第二十二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三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鬆打虎 第二十四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第二十五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鴆武大郎 第二十六回 偷骨殖何九送喪 供人頭武二設祭 第二十七回 母夜叉孟州道賣人肉 武都頭十字坡遇張青 第二十八回 武鬆威鎮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九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鬆醉打蔣門神 第三十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鬆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一回 張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第三十二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錦毛虎義釋宋江 第三十三回 宋江夜看小鼇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 第三十四回 鎮三山大鬧青州道 霹靂火夜走瓦礫場 第三十五回 石將軍村店寄書 小李廣梁山射雁 第三十六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七回 沒遮攔追趕及時雨 船火兒夜鬧潯陽江 第三十八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旋風鬥浪裏白條 第三十九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第四十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第四十一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 第四十二回 還道村受三卷天書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三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旋風沂嶺殺四虎 第四十四回 錦豹子小徑逢戴宗 病關索長街遇石秀 第四十五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 第四十六回 病關索大鬧翠屏山 拚命三火燒祝家莊 第四十七回 撲天雕雙修生死書 宋公明一打祝家莊 第四十八回 一丈青單捉王矮虎 宋公明兩打祝家莊 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第五十一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誤失小衙內 第五十二回 李逵打死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五十三回 戴宗智取公孫勝 李逵斧劈羅真人 第五十四回 入雲龍鬥法破高廉 黑旋風探穴救柴進 第五十五回 高太尉大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布連環馬 第五十六回 回吳用使時遷盜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第五十七回 徐寧教使鉤鐮槍 宋江大破連環馬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第五十九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 第六十回 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 第六十一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渡 第六十二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 第六十三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 第六十四回 呼延灼夜月賺關勝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六十五回 托塔天王夢中顯聖 浪裏白跳水上報冤 第六十六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七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第六十八回 宋公明夜打曾頭市 盧俊義活捉史文恭 第六十九回 東平府誤陷九紋龍 宋公明義釋雙槍將 第七十回 沒羽箭飛石打英雄 宋公明棄糧擒壯士 第七十一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第七十二回 柴進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鬧東京 第七十三回 黑旋風喬捉鬼 梁山泊雙獻頭 第七十四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第七十五回 活閻羅倒船偷禦酒 黑旋風扯詔謗徽宗 第七十六回 吳加亮布四鬥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十麵埋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 第七十八回 十節度議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敗高太尉 第七十九回 劉唐放火燒戰船 宋江兩敗高太尉 第八十回 張順鑿漏海鰍船 宋江三敗高太尉 第八十一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出樂和 第八十二回 梁山泊分金大買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 第八十三回 宋公明奉詔破大遼 陳橋驛滴淚斬小卒 第八十四回 宋公明兵打薊州城 盧俊義大戰玉田縣 第八十五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關 吳學究智取文安縣 第八十六回 宋公明大戰獨鹿山 盧俊義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七回 宋公明大戰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將 第八十八回 顏統軍陣列混天象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第八十九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參禪 雙林鎮燕青遇故 第九十一回 宋公明兵渡黃河 盧俊義賺城黑夜 第九十二回 振軍威小李廣神箭 打蓋郡智多星密籌 第九十五回 宋公明忠感後土 喬道清術敗宋兵 第一百回 張清瓊英雙建功 陳瓘宋江同奏捷 第一百零一回 謀墳地陰險產逆 踏春陽妖豔生奸 第一百零二回 王慶因奸吃官司 龔端被打師軍犯 第一百零四回 段家莊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雙並舊強人 第一百零五回 宋公明避暑療軍兵 喬道清回風燒賊寇 第一百零六回 書生談笑卻強敵 水軍汨沒破堅城 第一百零七回 宋江大勝紀山軍 朱武打破六花陣 第一百零九回 王慶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一百一十一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 第一百一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毗陵郡 第一百一十四回 寧海軍宋江吊孝 湧金門張順歸神 第一百一十五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 第一百一十六回 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 第一百一十七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一十八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一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