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湘子全傳》 作者:楊爾曾年代:明末266   

《韓湘子全傳》正文 第二十七回 卓韋庵主仆重逢 養牛兒文公悟道

卓韋庵主仆重逢養牛兒文公悟道

為買東平酒一卮,邇來相會話仙機。
壺天有路容人到,凡骨無緣化鶴飛。
莫道煙霞愁縹渺,好將家國認希夷。
可憐寂寞空歸去,休向紅塵說是非。

小說韓清重整房屋,再展門庭。且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韓文公在那卓韋山上做一個粗使出力的道人,逐日價早起晏眠,燒香點燭,開閉門戶,掃拂埃塵,搬東過西,相呼接應,沒一樣不是他當值。隻是不曾到山上去砍柴斲草,運水填泥。他也沒有一點怨心,就是真人常常責罰他,他也隻是歡喜。作《清江引》一首,以樂心情。

布袍寬袖誰能夠,說恁麼金章和紫綬。吃的是淡飯並黃齏;受用的青山共綠水。看人生名和利,猶如水上漚。

荏苒將及一年有餘。忽一日,真人叫文公到麵前,吩咐道:“明日有幾個道友來看我,廚下沒了柴,你也去打些柴來湊用。”

文公道:“弟子敢不遵命。但不知師父叫弟子到那裏地方去打柴?”

真人道:“也不遠,離此西南上去五裏多些,有一個園,是本山的花園,你竟去打柴就是。”

文公依命,收拾扁擔斧頭繩索,拴縛端正,辭了真人,望西南上便走。

走不上一裏路,大雪紛紛落將下來。文公道:“每日不出庵門,天是晴好的;今日差我打柴,偏生又遇著大雪。韓愈這等命苦!藍關上受了那許多大雪的苦,還當不得數,今日又添個找零。”

說罷正走,忽見一個柴門,寫著“卓韋山花園”。文公便推開了柴門,進到花園內。隻見那園中紅拂拂花枝鬥豔,綠蔭蔭葉影參差,真個是仙家世界,別一幹坤。看了一回,雪已住了。文公笑道:“這花雖然開得好看,隻怕大風起來,擺得花英墮地。”

果然不多時節,東南上一片烏雲遮得魆暗,四下裏亂騰騰扇起狂風,把那許多好花都吹得東零西落。文公歎道:“這花就像我韓愈一般。昔日在朝做官,就如花開得好;一霎時吹得零落,就如我今日受苦。”

口唱出墜了道:

我看你這花,花開時人看好,千紅萬紫逞嬌嬈,蝶戀蜂攢難畫描。花我隻怕風來括,雨又飄,把你花來零落了。

文公唱罷這詞,還要再看花一會,恐怕真人說他懶惰,隻得收拾一擔幹柴,忙忙的挑出園門。肩頭上壓得十分沉重,不覺淚如泉湧。說道:“蒼天,蒼天,怎教韓愈受這般苦楚磨折!”

說聲未了,隻見一隻虎奔下山來,把文公一抓,文公驚得洋洋死去,似醒不醒,聽得湘子敲漁鼓,高叫道:“叔父,侄兒在此。快些醒來!”

文公才醒轉來。扯住湘子,哭告道:“從你指引我來見師父,已經一載有餘不曾出門,今日叫我打柴,被虎抓倒在此,若不是你來時,險些兒被虎吃了。”

湘子道:“叔父不必啼哭。這葫蘆內有熱酒,且吃些蕩寒。”

文公道:“若吃了酒,怎的回去見得師父?”

湘子見文公不肯吃酒,便道:“既不吃酒,且挑了柴回去。再遲兩日,侄兒又來望你。”

文公道:“你若來見師父,隻求你薦言一聲,要師父待我比眾不同,我就快活了。”

湘子道:“我若不來,一定寄一封書與真人。”

文公道:“千萬不要忘記了!”

湘子道:“隻看天上有仙鶴含著書來,就是侄兒寄書來與真人。”

當下文公別了湘子,挑柴往卓韋洞交卸。一路裏歎道:

淚漣漣,為官為宦受皇宣,如今倒做了山樵漢。擔兒苦難言,猛虎兒又來前,爭些兒魂赴森羅殿。幸侄兒回歸,且低頭去告大羅仙。

文公挑柴來到洞門,隻見洞門緊閉,便放下柴擔,高叫:“師父開門!”

童子道:“師父不許開門,說你是朝中宰相,怎麼不知高低?”

文公道:“師父叫弟子去打柴,因挑不起來,遲了些,望師父恕罪。”

真人道:“我隻叫你去打柴,為何在園內歎息那風花?”

文公聽了這一句,嚇得冷汗淋身,暗忖:“隔著這五裏路,怎麼就曉得我歎風花?”

隻得稟道:“弟子進園,見無數花開得紅紅白白,豔麗驚心,不想被一陣風吹落在地,因此上做一詞兒,歎息幾聲。”

真人又道:“你在路上與韓湘子說些恁麼?”

文公又吃一驚,暗忖:“若不是天仙,如何這樣事都先曉得?”

又跪下稟道:“途中遇見老虎,虧得侄兒湘子來救了性命。侄兒吩咐弟子用心伏侍師父,再無別言。”

真人道:“既然如此,童兒且開門放他進來。”

文公進得門,就把柴挑到廚下交卸。隻聽得真人叫道:“韓愈,你是朝中臣宰,心掛兩頭,我再三苦勸的好言語,你隻當做耳邊風,一些也不省悟。你依舊回朝去做官罷!”

文公告道:“弟子初到此間,不知東西南北,全仗師父提攜,開恩釋罪。”

真人道:“我也不怪你,隻是庵中少麵用,你今晚拿兩擔麥去,連夜磨了,明早交麵還我。”

文公道:“師父,磨子在那裏?”

真人叫道:“童兒引他去看磨子。”

文公仔細看了一回,轉來稟真人道:“師父,不是弟子躲懶,隻是弟子年紀六十四歲,血氣衰敗,一人推不動這副磨子;況且一夜有得多少工夫,教弟子獨自一個,如何磨得完兩擔麥子?”

真人不答應他一聲,隻叫清風、明月道:“你兩個快去催趲韓愈磨麵來交,不許你私做人情,違我庵中規矩!”

清風、明月便催促文公到了磨房。文公道:“師兄在上,弟子年老,氣力不加,如何這一夜磨得兩擔麥子?望師兄幫助一二。”

清風、明月道:“我們也肯舍力幫你磨麥,隻是師父的堂規嚴厲得緊,吩咐我們來催趲你做工夫,不許懶惰,我們如何敢幫你挨磨?”

文公聽了他兩個的話,隻得苦苦自挨。捱到天明,剛剛磨得八鬥。同清風、明月來見真人,稟道:“告師父,得知韓愈氣力不加,一夜磨得八鬥,望師父饒恕。”

真人道:“我且將就你這一次。”

文公叩首拜謝了真人,仍回磨房中去磨麥子,並沒一點怨悔嗔怒之心。一日,磨完麥子,挑到真人跟前,交割明白。清閑無事,便踅身到後山閑步。忽然見一夥人,挑了許多柴來到庵中交卸。文公問道:“你這些人是那裏來的?”

挑柴的道:“我們都是沐目真人庵中的道人,逐日價去山上砍柴斲草,供給庵中用的。”

文公道:“你們不怕這般辛皆?”

挑柴的道:“由你使盡千般計較,萬種機謀,也躲不得‘無常’二字,我們隨了沐目大仙出家,便不怕‘無常’了,這辛苦是分內應得做的,隻怕大仙不肯收留的苦。”

文公道:“你這夥人倒也見得是。我枉做了讀書人,倒不如你們的見識。”

內中有兩個又說道:“你老人家的麵龐就像我那韓老爺一般。”

文公道:“那個韓老爺?”

兩個齊聲道:“就是禮部尚書韓愈老爺。”

文公道:“你怎麼認得他?他在朝中做官,好不昂昂威勢,怎的肯到這所在?”

那兩個道:“韓老爺佛骨一表,龍顏大怒,貶到潮州去做刺史。迢迢八千裏路,我兩個跟到半路裏,不知受了多少苦楚,不料撞著兩隻猛虎跳將出來,把我兩人一口一個,馱來去在這卓韋山上,逃得這兩條殘生性命,在此掃柴斲草,豈不是虧了沐目真人,脫得這‘無常’二字!”

文公道:“你敢是張千、李萬麼?”

李萬道:“我便是李萬,他是張千。你莫不是韓老爺麼?”

文公道:“這個去處,出家都是道人了,怎麼還叫我做老爺。”

李萬道:“依你說,果然是韓老爺了。”

張千道:“我兩個虧了真人,得活在這裏。那韓老爺不知凍死在藍關上那一個地方,怎麼能夠在這裏?”

文公道:“我實實是韓尚書,不是冒認。”

張千道:“如今世上冒名托姓趁口認的好不多得緊。我也難信你,你且說怎麼不到潮州,倒來這卓韋山上?”

文公道:“隻因不聽侄兒韓湘子的說話,我在那藍關上受了多多少少的虧苦,性命就如那風裏燈爐上雪,虧侄兒領我來投拜沐目真人,做個徒弟,故此情願在這裏焚香點燭,掃地烹茶。”

張千道:“且說公子韓湘為何去修行?說得對才信你是韓老爺。”

文公道:“我哥哥韓會、嫂嫂鄭氏,止生得湘子一人。湘子三歲還不會說話,直到我中舉回來,湘子方才說得話出;及至養得成人長大,他一心一意要出家修行,不旨讀書;娶得林小姐蘆英為妻,他又同床不共枕,同席不同衾;我一日在那灑金橋邊遇見兩個道人,說自家經天緯地,會武能文,我請他兩個回家教訓湘子,因此湘子逃去修行,許久不回來,教我無日不記掛,到處貼招子,訪問他的下落。我那一年在南壇祈雪時,曾有一個道人說是湘子,替我登壇祈下一天大雪;我做生日的時節,也曾有一個道人說是湘子,來度我出家。三番五次,我隻是不信,他徑自去了。我直到藍關道上,才知侄兒湘子真是仙人,那兩個道人真是漢鍾離、呂純陽。說得對也不對?”

張千聽罷,哭道:“我兩人正是張千、李萬。老爺怎的一些也不認得我們?”

文公不覺也墮下淚來。三個人正在那裏悲悲切切,訴說衷腸,隻見沐目真人近前喝道:“悲歡離合,塵俗火坑,我這裏百慮都捐,萬念盡下,你三人怎的還擺脫不開,做出這許多兒女子的情態?”

文公把前後根因說了一遍、沐目真人道:“這都是前生業障,今世罪根。既到了我這個去處,一切付之烏有,再休提起了。”

文公道:“謹遵師命。”

從此以後,文公又得張千、李萬做個道伴兒,更覺得有說有道。

不想過得兩日,真人忽然叫道:“韓愈,有一隻仙鶴銜著書來,你快取來我看。”

文公忙取書遞與真人。真人看了書,便道:“你侄兒湘子書來,說你年紀高大,做不得那重生活。你快快洗淨身子,且去養這一隻牛。”

文公見那隻牛,前鬃一丈,後腿八尺,猙獰凶惡,如同猛虎一般。便上前稟道:“師父,這隻牛一發難管了。”

真人道:“我有幾句話吩咐你,你可記取:

〔雁兒落〕我也曾,遇明師傳妙訣,指與我天邊月。月圓時玉蕊生,月缺時金花謝。三五按時節,老嫩自分別。送入黃婆舍,休教輕漏泄。這是我的訣。你看靈龜吸盡金烏血,下一個烈決,做一個長生不老客。

又:

有一個鐵牛兒扶過江,有一個泥馬兒山中放,有一個石獅子咬注繩,怎的枯井裏翻波浪,有一個泥土地念文章,木羅漢誦《金剛》,畫美女能歌唱。有一個紙門神會舞槍,眼見的蛇吞象。非是俺謊家住在南洋,信不信二三更顯太陽。”

文公道:“師父吩咐的,弟子都記得了。隻是這牛兒性發顛狂,弟子怎麼樣才降伏得他倒?”

真人道:“喂草時,要按著子午卯酉,不要錯過了時辰。我再與你一把慧劍,牛若顛狂不伏你拘管的時節,你就把這劍砍下他的頭來,他自然不妄動了。”

文公依命,把牛兒拴在房內,照依子午卯西四個時辰,喂放水草,不敢有一日怠慢懈弛。算將來已經三載有餘,那牛兒服服帖帖,再不狂顛。

一日,真人叫道:“韓愈,今日廚下無柴,你再去打一擔來。我另有話說。”

文公道:“前次在花園內打的,如今往那裏去打?策真人道:“從西北方去,有一座山,名叫青龍山。這邊是卓韋山地方,那邊另屬他人管,不可過去打柴。若差打了他人的柴,惹動著五髒六腑一齊發作起來,任你是四頭八臂、七嘴八舌,也趕這一夥邪氣不退。我決不來救你了。”

文公道:“弟子怎敢惹動邪人,激惱師父。”

當下,拿了扁擔斧繩,便往前去。

走不了二、三裏山頭,忽見三個老叟坐在石崖上著棋。文公心中暗忖道:“這三位老人家這般會快活,我到了這老年,反在山中做樵夫,恰不是:

老來勤緊夜來忙,一點精誠靠上蒼。
若得神仙提掇起,始知今日免無常。”

忖罷,便走上前,站在崖邊,看老叟下棋。一個老叟見文公站著,便問道:“你是樵夫,不去打柴,站在這裏何幹?莫不是也曉得著棋?”

文公道:“棋子雖曉得下,隻是不著。語雲:‘棋以不著為高’。”

一個老叟道:“你說話下像個樵夫,也不是我個中人物。”

文公道:“三位師父聽稟,韓愈是朝中禮部尚書,隻因多言,破貶在藍關秦嶺,路上受了萬千苦楚。虧侄兒湘子領我到卓韋山中,投拜沐目真人為師學道。今日奉師命來到青龍山上打柴,因看見三位師父在此著棋,識得是神仙下降,特站在這裏求師父度化弟子。”

三位老曳齊聲問道:“你在真人那裏幾時了?”

文公道:“已經三遍寒暑了。”

一個老叟又問道:“在山上許多時,真人曾與你說恁麼話,講恁麼道來?”

文公道:“初到山上時,著我燒香掃地;後來叫我打柴看牛;今日又叫我出來打柴。一個字也不曾傳授與我。”

一個老叟道:“真人既不肯傳道與你,你另尋一個去處安身才是,若再耽擱幾年,一發年紀高大,如何得成正果?”

文公道:“今日幸得遇著二位老師父,望乞盡心指點,韓愈死下忘恩。”

三個老叟道:“沐目真人是我們道友,常常在那裏聚會,你既是他的徒弟,我們怎忍得不教你一番。你且聽我道來:

〔羅江怨〕春天百草生,滿眼皆生意。正好去遊方,卻坐在團瓢內。靜裏鬧喧除,指望成真易。誰知道,緣惶分淺人難會。

夏天漸漸炎,心在清涼地。棄了子共妻,去住茅庵裏。尋幾個道心人,把天地時蟠際,鸞飛鶴舞上瑤池,眼見鴦魚妙趣。

秋天日漸涼,出家人閑遊蕩。走夠了數十年,才遇著明師講。傳與俺內外丹,心地裏明朗朗。不覺的三年陽神降。

冬天雪亂飛,出家人心自知。寒暑不相犯,神鬼不相欺。困來時曲肱枕之,饑來時棗果支持。澗泉常解渴,此是妙玄機。”

文公聽罷,道:“這四時景致,乃是仙家受用的,韓愈凡人,焉得見此景致。”

一個老叟道:“韓尚書,沐目真人來了。”

文公回頭看時,三位老叟化陣清風而去。

文公道:“三位老仙分明指點我,我有眼無珠,又錯過了。”

隻得打擔柴,離了青龍山,一肩挑回洞府。叫師父開門,真人叫童兒開了門,放他進來。文公將柴挑到廚房中交卸明白。正要回房,隻見真人叫道:“韓愈,你去青龍山打柴,撞見恁麼人?”

文公道:“見三位老曳在那石崖上下棋。弟子從旁看他,他問弟子姓甚名準,從那裏來。弟子說:‘我是卓韋真人徒弟,從卓韋山上來。’那二位老叟說是帥父的道友。”

真人道:“你曾問他些說話麼?”

文公道:“弟子問他黃芽是何物?他說是天地之根本,人身之精氣。又教弟子行功運用,按子午卯西,內藏八卦,外合九疇。弟子不識其中玄妙,望師父明明指示。”

真人道:

〔一枝花〕先明天地機,後把陰陽辨。有天先有母,無母亦無天,這是俺道教根源。把周天從頭數,將乾坤顛倒安。彩後天築基,煉己奪先天。誰後誰先,鹹聖為仙。離中虛,坎中滿,離中乏物,求坎還元。青龍白虎相爭戰,見枝圓。存乎口訣得聖手,妙在心傳。逆成丹龍吞虎髓,順成人虎奪龍涎。提防著,心前露刃青鋒劍;怕的是,急水風波難住船。感隻感,黃婆勾引;候隻侯,少女開蓮。此事難言。五千日後心堅算,三十時辰暗裏搬。胎元沐浴,麵壁九年,才做了閬苑蓬萊雲外仙。

文公道:“先天後天,黃芽白雪,龍虎鉛汞,弟子已知一、二,還有那太液還丹、九轉七返的妙用,求師父明白開示。”

真人道:“你學道工夫己有八九,還有三字口訣我今傳授與你,自然開悟。”

文公道:“那三字訣?望師父明白指教。”

真人道:“一曰誠,一曰默,一曰柔。以誠而入,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誠以愚,用默以訥,用柔以拙。”

文公聽見一個“拙”字,忽然領略,如鑰匙湊言鎖簧,木人轉著捩子,好不惺鬆透徹。告真人道:“弟子心下懼已醒悟了。”

真人道:“汝既醒悟,更有何難?”

便取仙酒過來,滿斟三爵,遞與文公。文公接上手中,低頭再拜,一飲而盡,便覺得髒腑澄清,精神完固。真人又唱一闋《沽美酒》道:

傳與汝進道功休暫輟,說與汝修真路要烈訣。得守元陽休漏泄。我與汝,天邊月,月圓時金花自結,月缺時紅鉛又卸。任姹女嬰兒歡悅,看白雪黃芽茁,我嗬,把工夫下著剔塵垢,做一個蓬萊仙客。

文公得了真人口訣,又飲了仙酒,遂日夜提龍捉虎,養汞存鉛。果然二氣相交,三花聚頂,龍蟠門戶,虎繞藥爐。閃閃電光,生身育物。剎那間開了房門,看那養的牛兒。隻見那牛兒暴叫如雷,顛狂不止。文公喝道:“大膽畜生,怎敢無禮?”

便將真人所付慧劍執在手中。牛兒見文公執劍在手,橫著角,睜著眼,一頭向文公撞將去。文公將劍望牛頭上砍下一刀,頭隨劍落,忽騰騰一股白氣衝上天門,驚動玉帝。玉帝慧眼觀見卓韋山白氣衝天,便差金童、玉女,宣召鍾、呂諸仙來迎韓愈。此是後話。

且說文公砍下牛頭,便回身稟真人道:“牛兒顛狂呼吼,弟子揮劍擅斷其頭,是弟子有罪了。”

真人道:

牛兒一向在塵凡,癡蠢愚迷笑等閑。
今日脫身雲外去,行人誰敢再加鞭。

文公道:“依師父這般說來,牛兒也成仙了。”

真人道:“犬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一變至道,有恁麼成不仙來?”

當下,文公頓悟出“卓韋”二字是個“韓”字,“沐目”二字是個“湘”字。又細看真人一雙道眼,碧綠方瞳,乃湘子無二。便向前抱住真人,說道:“你原來就是湘子,不是恁麼沐目真人。我苦不虧你再三點化,我已墮於鬼錄矣,那得有今日!”

湘子道:“我果然是侄兒湘子,恐怕叔父信心不堅,故此把韓字拆做卓韋二字,湘字拆做沐目二字。雖然誑了叔父,幸喜今日道果圓成。且把往日超度點化之事試說一番,叔父聽者:

〔浪淘沙〕那日下天門,騎鶴飛臨,登壇祈雪雪紛紛。指石為金多變化,要度你回心。兩度慶生辰,頃刻花生,這巡酒滿賀長春。仙籃仙果神通大,要度你回心。佛骨獻明君,貶你潮城,漁樵耕牧話平生。狼虎縱橫傷人命。要度你回心。茅屋暫安身,馬死難行,卓韋山上見真人。屈指算來十二度,才得你回心。”

湘子唱罷,道:“侄兒點化叔父,已經十二度了,今日方成正果。侄兒再送一隻仙鶴來,與叔父騎了上天。”

文公舉首稱謝道:

為戀高官一念差,誰知生死事交加。
而今散誕逍遙樂,始信韓湘要出家。

畢竟湘子送仙鶴來否,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韓湘子全傳》

《韓湘子全傳》正文
第一回 雉衡山鶴兒毓秀 湘江岸香獐受譴 第二回 脫輪回鶴童轉世 談星相鍾呂埋名 第三回 虎榜上韓愈題名 洞房中湘子合巹 第四回 灑金橋鍾呂現形 睡虎山韓湘學道 第五回 砍芙蓉暗諷蘆英 候城門眾譏湘子 第六回 棄家緣湘子修行 化美女初試湘子 第七回 虎蛇攔路試韓湘 妖魔遁形避真火 第八回 菩薩顯靈升上界 韓湘凝定守丹爐 第九回 韓湘子名登紫府 兩牧童眼識神仙 第十回 自誇詡龜鷺罹災 唱道情韓湘動眾 第十一回 湘子假形傳信息 石獅點化變成金 第十二回 退之祈雪上南壇 龍王躬身聽號令 第十三回 駕祥雲憲宗頂禮 論全真湘子吟詩 第十四回 闖華筵湘子談天 養元陽退之不悟 第十五回 顯神通地上鼾眠 假道童筵前暢飲 第十六回 入陰司查勘生死 召仙女慶祝生辰 第十七回 韓湘子神通顯化 林蘆英恩愛牽纏 第十八回 唐憲宗敬迎佛骨 韓退之直諫受貶 第十九回 貶潮陽退之赴任 渡愛河湘子撐船 第二十回 美女莊漁樵點化 雪山裏牧子醒迷 第二十一回 問吉凶廟中求卜 解饑渴茅屋棲身 第二十二回 坐茅庵退之自歎 驅鱷魚天將施功 第二十四回 歸故裏韓湘顯化 射鶯哥竇氏執迷 第二十五回 呂純陽崔家托夢 張二媽韓府求親 第二十六回 崔尚書假公報怨 兩漁翁並坐垂綸 第二十七回 卓韋庵主仆重逢 養牛兒文公悟道 第二十八回 墨尿山樵夫指路 麻姑庵婆媳修行 第二十九回 人熊馱韓清過嶺 仙子傳竇氏玄機 第三十回 香獐幸脫離水厄 韓林齊證聖超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