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湘子全傳》 作者:楊爾曾年代:明末266   

《韓湘子全傳》正文 第二十二回 坐茅庵退之自歎 驅鱷魚天將施功

坐茅庵退之自歎驅鱷魚天將施功

十二時中風雨惡,悔卻從前一念錯。坎離互換體中交,純陰剝盡純陽樂。
純陽樂,不蕭索,幹幹夕陽如胎鶴。回頭拾取水中金,勝似潮州去驅鱷。

話說退之在那茅屋內,既沒個床帷衾褥可以安息,又沒燈火亮光人影兒相伴,冷清清獨自一個,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隻得把門來拴得緊緊的,坐在椅子上打盹。思量要睡一覺,無奈心兒裏淒慘愴惶,耳朵裏東吟西震,免不得爬起眠倒,那裏合眼睡得一刻?因口占《清江引》一詞,以消長夜。

一更裏,昏昏睡不成,對影成孤另。我意秉忠貞,誰想成畫餅,隻落得腮邊兩淚零。

二更裏,不由人不淚珠拋,雪擁藍關道。回首望長安,路遠無消耗,想初話兒莫錯了。

三更裏,又刮狂風雪,門外有鬼說:馬兒命難逃,孤身何處歇?想韓愈前生多罪業。

四更裏,雞叫天未曉,聽猛虎沿山叫。三魂七魄蕩悠悠,生死真難保。沒計出羊腸,隻得把神仙告。

五更裏,金雞聲三唱,不覺東方亮。忙起整衣裳,要到藍關上,怎當那風雪兒把身軀葬。

退之一夜要睡不得睡,嗟歎到天明,正要整理鞍轡上馬前行,看那馬時,已直僵僵死在地上。退之見這馬四腳挺直,兩眼無光,不覺跌腳捶胸,放聲大哭,道:“記得昔日在長安起身時節,一行共有四個,一路上雖然冷落,還不孤恓。不想張千、李萬被老虎咬了去,我隻得朝朝暮暮與馬相依。走遍了崎嶇險路,踏遍了厚雪層冰,饑無料喂,寒無草眠。還指望趕到潮陽做一日官,博得恩宥還鄉,我與馬依舊在長安街上馳騁。怎知今日馬死荒郊,我留茅舍,這都是前生分定,我也不怨,隻是教我怎生走得到潮陽?”

那時苦痛不已,便將心事作詩一首,寫在茅庵壁上。詩雲: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本為聖朝除弊政,肯將衰朽惜殘年。

退之苦吟四句,還未有後四句,因思向日那金蓮花瓣上有詩一聯,正應著今日的事,乃續吟雲: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退之正欲湊完後韻,不料筆凍緊了寫不得,隻得放下了筆。那時節才曉得自家的性命如同雪裏的燈,爐上的雪,一心一意指望見湘子一麵,以求拔救性命。隻是獨自一個在茅庵中不為結局,便又向前走去。

誰知走不過半裏之程,又有一隻猛虎攔住路頭。退之叫道:“我今番死了!湘子侄兒如何還不來救我?”

隻見半空中立下一個人來,叱虎道:“孽畜,不得傷人!好生回上。”

那虎就像是人家養熟的貓兒、狗兒一般,俯首帖耳,咆哮而去。退之看見,就狠叫道:“救苦救難大羅仙,救我一救!我情願跟你去修行,再不思量做官了。”

湘子道:“叔父,叔父,我不是恁麼大羅仙,乃是你侄兒韓湘來看你,你怎的不認得我了?”

退之抱住湘子,號陶大哭,道:“懊悔當初不聽汝的言語。整整在路上受了許多苫,汝如何早不來救我?”

因把一路裏的事情細組告訴湘子一遍,又道:“我方才在茅庵中題一首詩,以表我的苦衷,因筆凍壞了,隻做得六句,如今喜得見汝,我續成了這詩。”

湘子道:“叔父的詩是那幾聯?”

退之道:“我念與汝聽。”

詩雲:

一封朝奏九重大,夕貶潮陽路八千。
本為聖朝除弊政,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湘子道:“叔父不須絮煩,侄兒都知道了。請問叔父,如今還去到任做官,還是別圖勾當?”

退之搖手道:“感天地、祖宗護佑,死裏逃生,一心去修行辦道,尋一個收成結果,再不思量那做官的勾當了。”

口占《駐馬唱》一詞,以告湘子。

我痛改前非,再不去為官惹是非。撇卻了金章紫綬、象簡烏靴、錦繡朝衣。想君恩友誼若灰飛,花情酒債俱拋棄。脫卻藩籬,一心隻望清修善地。

湘子道:“叔父,你既回心向道,一意修行,自然超升仙界。隻是這山裏沒有師父,教那個傳與你丹頭妙訣?”

退之道:“聞道先乎吾者,吾之師也。汝既已成仙,我就拜汝為師,何消又尋別個帥父?”

湘子道:“父子不傳心,叔侄難授道,這個斷然使不得的。”

退之道:“侄兒這般說話,又是嫌我輕師慢道,心不誌誠了。我若有一點悔心,永墮阿鼻地獄!”

湘子道:“侄兒蒙叔父恩養成人,豈不知叔父的心事,何須立誓。隻是違了朝廷欽限,又要連累家屬,怎生是好?”

退之道:“我一心隻要修行,顧不得他們了。”

湘子道:“雖然如此說,叔父的清名直節著聞一世,豈可因今日遭貶,便改變了初心。侄兒思量起來,叔父還是去到任做官,繳完了朝廷欽限,然後去修行,才是道理。”

退之道:“我單身獨自去也枉然,倘或前途又遇見老虎,豈不是斷送了性命?”

湘子道:“果然叔父一個人到任也不濟事,不如侄兒同叔父去做官,了些公務事情,留下好名兒在那裏,我便把先天屍解妙法換了叔父形骸,隻說叔父中風,死在公署;我另脫化一身,回到長安,上本報死,求複叔父封誥,仍舊同叔父尋師訪道。上不違朝廷的欽命,下可完叔父為官的美名,中可得長生不死的妙訣,卻不是好?”

退之聽罷,不勝歡喜道:“但憑汝作用,我隻依汝便是了。”

恰才整頓上路,湘子也不駕雲踏霧,跟著退之一般的餐風宿雨,冒冷耽寒。

一連走了兩日,遠遠望見一座城樓,湘子道:“前麵已是潮陽郡了,他那裏定有人夫來迎接,叔父可冠帶起來,好接見他們。”

退之依言,穿了冠帶,坐在那十裏長亭之下。果然有一個探事人,青衣小帽,近前問道:“你們是那裏官長?有恁事來到這裏?”

湘子道:“我老爺是禮部尚書,姓韓,因佛骨一表,觸犯龍顏,貶在本府為刺史,今日前來到任。”

探事人道:“這般說是本府太爺了,且請少坐,待小人去報與官吏得知,出來迎接上任。”

那探事人說了這幾句話,沒命的跑進城去,報與客官知道。不一時間,就有許多職官並鄉裏耆老、師生人等,備了些彩(糸魯)旗幟,飛也似擁出城來,迎接退之,各各參謁禮畢,退之吩咐道:“今朝上吉,我就要到任,一應須知冊籍、禁約、條例,俱要齊備,不得違誤。”

官吏連聲喏喏而退。當下退之坐了四人官轎,皂甲人役,鼓樂旗帳,簇擁進城,在官衙駐紮。次旱升堂畫卯,謁廟行香,盤算庫藏,點閘獄囚。各樣事務已畢,便張掛告示,曉諭軍民人等,凡有地方大利當興,極弊當革,許一一條陳,以便振刷。凡有貪官汙吏,魚肉小民;大戶土豪,淩轢百姓;及含冤負屈,抱枉無伸者,許細細具告,以便施行。

張掛得二日,隻見許多百姓,老老少少,一齊擁入公堂,跪在地下稟道:“老爺新任,小的們也不敢多言,有一個歌兒,乃是向來傳下的,今日念與老爺聽,憑老爺自作個主見。”

退之道:“歌兒是怎麼佯的?念來我聽。”

百姓們道:

潮州原在海崖邊,潮去潮回去複連。
風土古來官不久,鱷魚為害自年年。

退之道:“潮去潮回自有汛候,說他做恁?若說為官,則做一日官,管一日事。俗語說,做一日長老撞一日鍾,怎說那不長久的話?”

眾百姓道:“歌語流傳,小的們也不曉得怎麼樣起,隻是古來有那‘五日京兆’,便是不長久的榜樣。”

退之道:“不消閑說,你們且把那鱷魚為害的事情備細說一番我聽。”

眾百姓答道:“我這地方近著大海,數年前頭海內淌一個大魚來,這魚身子有幾十丈長,朝暮隨海水出入,海水泛漲起來,就淹壞了民間田地。他那尾巴也有幾丈長,起初看見牛、羊、馬畜在岸上,他便把那尾巴卷下水去吞吃了。落後來看見人,他也把尾巴卷人去吃,因此人怕他得緊,叫他做鱷魚。這幾年間,竟不知被他吃了多少人畜,如今十室九空,憐仃貧苦。往往來的大爺都無法可治。老爺必先除此害,以救萬民。”

退之道:“那鱷魚形狀若何?”

眾百姓道:“龍頭獅口,虎尾蛇身,遊泳海中,身占數裏,不論人畜,一口橫吞。”

退之道:“汝等暫退,我有處治。”

眾百姓紛紛隊隊走出了衙門。

退之正要散堂回衙,隻見一人蓬頭大哭,叫苦連天,進來告狀。退之道:“你告恁麼狀?且不要啼哭,慢慢說上來。”

那人道:“小的姓劉,名可,告為人命事。”

退之道:“死的是汝恁麼人?凶身姓恁名誰?現今住在何處地方?”

劉可道:“小的每日在秦喬口釣魚,家中止有一個母親,日日送飯來與小的吃。昨日等過午時,不見母親送飯,小的等不過了,隻得沿河接到家去。不知被恁人把小的母親打死了,丟下河內,隻留得一雙鞋子在岸上,真個是有屈無處伸,望老爺可憐作主。”

退之道:“這等是沒頭人命了,你快去補一紙狀子來,我好差人查訪凶身,償汝母親的命。”

劉可磕一個頭道:“青天老爺,小的不會寫字,隻好口稟。”

退之道:“沒有狀詞,我怎麼好去拿人。你既不會寫,可明白說來,我著書吏替汝謄寫。”

劉可道:告狀人劉可,告為人命事:今月今日,有母張氏,被人打死拋棄,骸骨無存,止存繡鞋一雙可證。伏乞嚴緝凶人,究問致死根因,抵償母命。急切上告。

劉可口中念誦,退之叫值當書吏替他一句句寫了,打發劉可出去。自家回到衙內,暗忖道:“百姓們都說鱷魚慣吞人食畜,為害不小,莫不這劉可的母親也是鱷魚咬下河裏去?隻不知為何到脫得這兩隻鞋子在岸上?”

便叫湘子近前,把劉可的話與湘子說了一遍。那湘子慧眼早已知道這件事情,正要等退之回衙計較,除去這害。恰好退之叫他,他便對退之說道:“鱷魚為害已久,從來府官謹謹避他,隻候得升遷,離了這個地方就是福了,誰人顧去驅逐他?所以養成這個禍患。叔父明日出堂,可寫下一道檄文祭告天地。待侄兒遣馬、趙二將,把檄文納在鱷魚口中,驅逐鱷魚下了大海,錮禁住他,不許再為民害。然後表白出劉可母親致死緣由,才見叔父忠照天地,信及豚魚,使這闔郡士民建祠屍祝,豈不美哉!”

退之依了湘子說話,次早出堂,即便取下榜紙,研墨揮毫,作《祭鱷魚文》雲:

維年月日,潮州刺史韓愈,使軍事衙推秦濟,以羊一、豬一,投惡溪之潭水,以與鱷魚食,而告之曰: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網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後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淮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況潮嶺海之間,去京師萬裏哉?鱷魚之涵淹卵育於此,亦固其所。

今天子嗣位,神聖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內,皆撫而有之。況禹跡所掩,維揚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鱷魚悍然不安溪潭,據處食民畜雞豕鹿獐,以肥其身,以種其子孫,與刺史抗拒,爭為長雄。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倪倪,為民吏羞,以偷活於此耶?且承天子命以來為吏。固其勢不得不與鱷魚辨。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容歸,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其言也。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夫徼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徒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刺史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盡殺乃止。其無悔!

退之作檄文已畢,遣軍事衙推秦濟齎捧到河邊,投下水去。

原來那鱷魚自從來到潮州河內,每日出來遊衍,遇著民畜的影兒,他便乘著水勢把尾巴卷到岸上,將民畜一溜風卷下水去吞吃了。以此人人都怕得緊,沒人敢走到那裏去。鱷魚沒得吃,又迎風簸浪,擁水騰波,把城裏城外住的人都淹得不死不活,沒一個安身之地。這秦濟領了退之的檄文,思量要去,恐怕撞見鱷魚發起威來,被他卷下肚子;要不去時,又怕新官新府法令嚴明,先受了杖責,削奪了職銜。左思右算,趑趄沒法,不得已大著膽,硬著肚腸,帶幾個人,拿了祭物,跑到河邊。恰好那鱷魚仰著頭,開著大口,在那裏觀望。

看官,且說鱷魚每日到河邊便掀天揭地,作怪逞凶,今日為何這般斂氣呆觀,停眸不動?原來是韓湘子差遣馬、趙二將,暗中製縛定他,隻等秦濟把檄文投他口中,便驅他下了海去。那秦濟那裏知道這樣事情,隻說鱷魚遇著人便吃的,遠遠望見鱷魚昂頭開口,先嚇得手足都酥了,動不得,滿身寒籟籟,一堆兒抖倒在地上。抖了一個多時辰,再睜眼看時,那鱷魚端然是這個模樣,一些兒威勢都沒了。他思量道:“鱷魚從來凶狂待甚,怎麼今日韓老爺教我來下檄文,他便身子呆瞪瞪不動一動,豈不是古怪?”

正在那裏算計,隻見天上一時間昏霾陰暗,轟雷掣電,大雨傾盆的落將下來。那潮水就像有人推的一般,高高的湧將起來,一點兒也不淌到岸上。秦濟沒奈何,大著膽,冒著雨,把那檄文向鱷魚頭上隻一丟,巧巧的丟在那鱷魚口裏。那鱷魚銜了檄文,便低著頭,閉著口,悠然而逝,好似有恁麼神驅鬼遣的一般,一溜煙的去了。

秦濟眼花烏暗,不得知鱷魚已是去了,且趁著勢頭把豬羊祭品教,一下子都推落水去,沒命的轉身便跑,跑得到府中時節,退之還坐在廳上。他喘籲籲的稟複道:“豬羊檄文,檄文豬羊。”

退之道:“你是著驚的光景了,且停歇一會,定了喘息,慢慢地說來。”

秦濟呆了半晌,說道:“豬、羊、檄文,都被鱷魚吞下肚了,小官的性命直從那七層寶塔頂上滴溜溜兒滾將下來,留得這口氣在此。”

退之道:“那鱷魚還在也不在?”

秦濟答道:“還在,還在。”

又道:“他吞了檄文,便遊衍去了。”

退之道:“他既吞檄文,自然徒下海去,汝怎麼還說在那裏?”

秦濟又思量半晌,答道:“小官險被他驚壞了,所以答應差錯。”

方才把他去下檄文,看見鱷魚的模樣,細細說了一遍。退之道:“是虧你了。”

叫庫中取元寶一錠,賞勞秦濟;吩咐秦濟且回家安歇一宵,明日早來衙門前伺候差遣。秦濟辭謝去了。

退之回衙,與湘子說知秦濟的事情。湘子道:“叔父明早升堂,須寫一張告示,曉諭地方軍民人等,以見叔父化乃豚魚之政。”

到得次日,退之果然寫了告示,著秦濟去各處張掛。那告示如何樣寫的,他道:

潮州府刺史韓,為公務事照得:本府初蒞茲土,存心為國為民,有利必興,有害必革,一夫失所,若己推而納之溝中。乃有鱷魚為害甚久,前官不行驅逐,遂令民不聊生。本府目擊劉可之母遭鱷吞害,深用憫悼,遂發檄文,遣軍事衙推秦濟投鱷口中,驅鱷下海。幸蒼天憫爾百姓橫遭吞噬,皇王仁恩遠布,感動蠢靈,不費張弓隻矢,不勞步卒馬兵,一日之間,頓除夙害。本府喜而不寐,為此曉諭汝等,自今以後,各安生理,無搖神於妖孽,惑誌於橫亡,以取罪戾。所有告人,劉可雖痛母橫亡,陳詞控訴,亦且安心委命,以盡孝思,毋再攀害平人,以滋煩擾。特示。

告示掛完,滿郡黎民挨肩迭背,誦讀一遍,無不讚歎,說道:“若非本府太爺神明,我輩十死其九,誰與理任伸冤?今日得這般帖息,真萬代恩也。”

正是:

一念精誠答上蒼,鱷魚今日已消亡。
潮陽自此民安樂,青史千年姓字香。

畢竟不知後來若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韓湘子全傳》

《韓湘子全傳》正文
第一回 雉衡山鶴兒毓秀 湘江岸香獐受譴 第二回 脫輪回鶴童轉世 談星相鍾呂埋名 第三回 虎榜上韓愈題名 洞房中湘子合巹 第四回 灑金橋鍾呂現形 睡虎山韓湘學道 第五回 砍芙蓉暗諷蘆英 候城門眾譏湘子 第六回 棄家緣湘子修行 化美女初試湘子 第七回 虎蛇攔路試韓湘 妖魔遁形避真火 第八回 菩薩顯靈升上界 韓湘凝定守丹爐 第九回 韓湘子名登紫府 兩牧童眼識神仙 第十回 自誇詡龜鷺罹災 唱道情韓湘動眾 第十一回 湘子假形傳信息 石獅點化變成金 第十二回 退之祈雪上南壇 龍王躬身聽號令 第十三回 駕祥雲憲宗頂禮 論全真湘子吟詩 第十四回 闖華筵湘子談天 養元陽退之不悟 第十五回 顯神通地上鼾眠 假道童筵前暢飲 第十六回 入陰司查勘生死 召仙女慶祝生辰 第十七回 韓湘子神通顯化 林蘆英恩愛牽纏 第十八回 唐憲宗敬迎佛骨 韓退之直諫受貶 第十九回 貶潮陽退之赴任 渡愛河湘子撐船 第二十回 美女莊漁樵點化 雪山裏牧子醒迷 第二十一回 問吉凶廟中求卜 解饑渴茅屋棲身 第二十二回 坐茅庵退之自歎 驅鱷魚天將施功 第二十四回 歸故裏韓湘顯化 射鶯哥竇氏執迷 第二十五回 呂純陽崔家托夢 張二媽韓府求親 第二十六回 崔尚書假公報怨 兩漁翁並坐垂綸 第二十七回 卓韋庵主仆重逢 養牛兒文公悟道 第二十八回 墨尿山樵夫指路 麻姑庵婆媳修行 第二十九回 人熊馱韓清過嶺 仙子傳竇氏玄機 第三十回 香獐幸脫離水厄 韓林齊證聖超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