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湘子全傳》 作者:楊爾曾年代:明末266   

《韓湘子全傳》正文 第二十一回 問吉凶廟中求卜 解饑渴茅屋棲身

問吉凶廟中求卜解饑渴茅屋棲身

渺渺秦關百二重,車塵馬跡各西東。
懸崖高閣參天柏,古道禪房化石鬆。
半壁虺虯籠曉日,一池萍藻漾清風。
茅庵獨坐無人問,惟有斜陽映地紅。

不說退之一行人馬冒雪趕路。且說藍彩和對湘子說道:“仙弟,你看韓退之一連十日路絕人煙,身無寧處,他略不回心轉意,懊悔當初,真是鐵石般堅的性子。但這十分寒冷,倘或凍餓壞他,豈不反誤大事?我和你去崗嶺上吩咐土地化一間廟宇,暫且與他安身躲雪,有何不可?”

湘子道:“仙兄之言有理。”

實時喚出山神、土地,吩咐他道:“俺叔父韓退之原是卷簾大將,謫降塵凡。玉帝有旨著俺去度他,已經屢次,尚不回心,今日這般風雪,在那秦嶺藍關路上,凍餒之極。你可往雙叉路口,化一座廟宇與他躲避一時。他若求簽問兆,連賜下下,不可有誤。”

山神、土地領了湘子的話,果然在那雙叉路口化出一座廟宇。這廟的光景若何?

矮矮三間殿屋,低低兩下廂房,周圍黃土半攤牆,門扇東歪西放。中塑土公土母,旁邊鬼判施張。往來過客苦難當,問兆求簽混賬。

退之與張千、李萬冒風雪走了半日,苦不可言,忽見前麵有一座廟堂,張千便道:“老爺,前頭喜得有個廟堂,我們且進去略躲片時。若有廟祝在內,叫他安排些熱湯、熱水,吃一口兒也好。”

退之道:“既有廟堂,我們且走到裏邊權宿一宵,明早趕早又走。”

李萬連忙上前,帶住了馬。退之下得馬來,走到廟前,抬頭一看,見牌額上寫著“土穀神祠”。退之便歎道:“既有土地廟,便該有人家附近了,怎的走來這許多路,不見有一家煙火?”

當下一行人馬走進廟裏。退之向前躬身喏道:“土地公公,你正直無私為神。我盡忠報國遭貶潮陽,一路上風餐露宿,饑寒難禁。今日雪擁馬頭,上前不得,隻得權借廟中安歇一宵。望神靈庇佑,風雪早霽,仕路亨通,得賜回鄉,夫妻聚首。”

張千道:“香案有一簽筒,定是往來的人在此求簽,老爺也求一簽,卜此去吉凶何如?”

退之依言,撮土為香,對神祝告道:“明神在上,我韓愈貶謫潮陽,一路裏受了許多磨折,今到藍關秦嶺,不知離潮陽還有多少路程?若是此去吉多凶少,願神靈賜一個上上的簽;若是凶多吉少,願賜一個下下的簽。”

捧著簽筒搖了半日,求得一個下簽。連求三簽,都是下下。退之看了道:“可憐,可憐!我連求三個下簽,想是我命合休於此。”

隻見張千、李萬在那廟後邊去,尋見一個廟祝。這廟祝龍龍鍾鍾,拄著一條拐杖兒,走將出來,搖頭戰戰的向著退之大笑。退之道:“你有恁麼好笑?我們奔馳了許多路,肚中饑餓,可做些飯與我們充饑,重重謝你。”

廟祝道:“我老人家夜裏睡不著,清早爬不起,走得起來,已是巳牌過了,摸摸索索煮得一餐,隻好做一日吃。你們若肚饑,有米在此,自家去煮,倒得落肚快些。”

退之道:“你有火種,拿一個與我們。”

廟祝道:“你像個讀書的人,怎不曉得石中有火?”

退之便叫張千道:“老道人說得有理,你去拿一塊石頭來取火做飯。”

張千道:“小的隻曉得鑽燧取火,這石頭如何取得火出?”

退之道:“你去拿來,我自有處。”

張千連忙去扒開雪,取一塊石頭,遞與退之。那廟祝便向袖中取出鐵擊子、淬火紙筒。退之接過在手,左敲右敲,那裏有一個火墾爆出。廟祝看見敲不出火,便近前來,接過石頭擊子,戰抖抖的敲了兩三下,就紅焰焰出火來。張千喜歡不盡,連忙接過手中,去尋廚灶。隻見房歪壁倒,灶塌鍋破,盆缽也沒有一件,歎了一口氣,扯了廟祝說道:“你老人家想是個不吃食服氣的東西。”

這廟祝推聾裝啞說道:“我不得地的時節,也不東奔西謁,搖尾乞憐;那得地的時節,也肯知足知止,急流勇退,那裏得有氣淘?”

退之道:“這老道人言語分明是譏誚下官。”

張千道:“老人家吃了隔夜螺螄,古顛古倒來纏話,老爺不必介懷。”

便和李萬兩個去尋了許多石塊,搭下一個地灶,攀些樹枝,燒起火來。又去行囊內取出隨身帶的小銅鍋,裝了一鍋雪,架在地灶上,誰知那雪消化來不上一碗水,一連化了幾鍋雪,方才夠做飯,直侮到天晚,才吃得一餐。

那廟祝走進後邊去,再也不走出來。大家沒處存身,張千道:“廟裏又沒有潔靜客房,幹淨床帳,老爺若不憎嫌,到後邊同這廟祝睡一夜也罷。”

李萬道:“老爺且慢些進去,待小的先去看看這廟祝的房,然後又做計較。”

張千道:“你說得有理。”

李萬便跑到後邊一看,隻見一領草薦鋪在地上,廟祝和衣倒在上頭,也沒有被蓋,那裏有恁麼床帳。李萬回身就走,口裏喃喃道:“不是老爺不進來,原來這廟祝是這般齊整的床帳。”

一五一十對退之說了一遍。退之道:“這地方前不爬村,後不著店,廟祝又是老年待盡的人,度得日子過也是好了,教他那裏去布施床帳來睡?隻是我的命苦,貶到這個地方。”

張千道:“老爺不要煩惱,據這般風雪天氣,又虧得有這個古廟堂等我們安歇,若沒有這廟堂時,我們一發苦了。”

大家說了一回,隻得在神櫃前團聚做一堆。

那退之長籲短歎,一夜不曾合眼,眼巴巴到得天明,開眼一看,大家都聚在一株老鬆樹下,一匹馬也立在那裏不動,四麵空蕩蕩都是雪,幸喜得不落在他們身上,並不見有恁麼廟宇,恁麼老廟祝,驚得目瞪口呆,慌忙叫張千、李萬道:“你兩個怎的還睡著?”

李萬魂夢中用手擦一擦眼睛,道:“起來了。”

張千抬起身一看,也吃一個大驚,道:“這老道人是個積賊!”

退之道:“怎麼,他是積賊?”

張千道:“若不是積賊恐怕我們查出他根腳來,怎的連廟宇也拆了去?”

李萬道:“料這一個老道人也拆不得這般幹淨,畢竟還有幾個木作來幫他。我們為何這般睡得著,連斧頭、鋸子聲也不聽得一些兒?”

李萬道:“我們是行路辛苦的,又白碌了這一黃昏,故此睡著了。”

退之道:“你兩個都是亂猜,難道拆卸房子,瓦片木屑,也收拾得這般幹淨?這還是上天憐憫我忠義被謫,饑寒待斃,故遣山神、土地點化這間廟堂,與我權宿一宵,你們休得說那混話。”

張千就拴扣馬匹,李萬便挑擔行李,趕上前路。正是:

憶昔當年富貴時,豈知今日受孤恓。
潮陽路遠何時到,回首長安雲樹迷。

退之一行人馬,走得不上三五裏程途,陡然寒風又作,雪片撲麵而來。

張千道:“老爺,雪又大了,怎生是好?”

退之哀哀的啼哭道:“湘子!湘子!你雖不念我夫妻撫育深恩,也索念我是你爹的同胞兄弟,怎麼到這般苦楚時節,還不來救我一救?”

李萬道:“大叔不知死在那州、那縣、那個地方,連骨殖也不知有人收拾沒人收拾,老爺如今在這裏叫他,他就是神仙,也聽不見,叫他怎的?”

原來湘子正在雲端裏跟著退之,聽見退之哀苦叫他,他便變做一個田夫模樣,馱著一把鋤頭,從前麵走將過來。退之看見這個田夫;便暗忖道:“這般曠野雪天,如何得有種田的,莫不是一個鬼?前日被那樵夫、漁父兩個活鬼混了一日,我如今且念些《易經》去壓伏他,看他怕也不怕?”

一地裏尋思,一地裏便念幹、元、亨、利、貞幾遍。湘子聽見退之念誦《易經》,暗暗笑道:“鬼是純陰之物,被《周易》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兩句說破了他的來蹤去跡,故此怕《易經》。我是純陽之體,從《周易》上悟出參同大道,那怕恁般幹、元、亨、利、貞,且由他念誦,莫先說破了機關。”

退之一口氣念了許多幹、元、亨、利、貞,見這田夫端端正正立在麵前不動,便又暗忖道:“前日的樵夫、漁父是鬼也不見得,今日這個田夫的的確確是人了。”

便又近前施禮道:“借問老哥一聲,此去潮陽還有多少路?”

田夫答道:田夫隻曉耕田事,不知高嶺幾多峰。也不知峰頭有多少樹和水。也不知嶺腳有多少柏和鬆,也不知瀑布流泉從那裏來,從那裏去,也不知僧尼道士打恁麼鼓,撞恁麼鍾。饒你錦衣跨駿馬,饒你玉斝仗千鍾,饒你財多過北鬥,饒你心高氣吐虹,到頭來終久不如農。那田夫說完了幾句,不瞅不睬,徑自去了。退之要趕上前去拽住了他,又恐怕他不分皂白,言三語四,反討一場沒趣;欲待不去趕他,心中又與決不下。張千道:“此時此際老爺還不趕路,等待何時?”

退之道:“我心裏思量還要問田夫,討一個明白。”

李萬道:“要知山下路,須問過來人。這田夫隻在山裏種田,何曾出去穿州過縣,問水尋山,老爺苦擠擠去問他恁的?”

退之見張千、李萬絮叨叨,隻得把馬加上一鞭,望前而去,眼中卻撲籟籟流下淚來。這正是:

胸中無限傷心事,盡在汪汪兩淚中。

一行三口兒又奔了十數裏,指望尋個店家安歇,不料遠遠地跳出兩隻猛虎來,真好怕人。

深山霧隱,皮毛賽玄豹豐標;大地風生,牙爪共青獅鬥利。高岩才發嘯,昂頭搖尾震山川;絕壑漫迎風,怒目睜眉驚樵牧。任你卞莊再世,受饑寒難逞英雄;假饒馮婦重生,遭凍餒怎施拳棒?今日退之遇著嗬,這才叫做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值打頭風。魂靈不赴森羅殿,也應飛上半空中。

張千轉身就跑道:“老爺,不好了,前麵有兩隻猛虎趕來了!”

退之聞言,一骨碌在馬上跌將下來,暈倒地上,沒一絲兒氣息。那兩隻虎奔迸近前,把張千、李萬一口兒都咬了去,單單隻剩下一個退之。這才是:

命如五鼓銜山月,身似三更油盡燈。

話分兩頭,且說湘子既教山神化猛虎來馱了張千、李萬去,驚得退之暈在地上不蘇醒,藍彩和便道:“仙弟,你叔父隻剩得隻身昏暈不醒,你可速去救他醒來,省得他把真性都迷亂了。”

湘子道:“仙兄,我叔父還不心死,思量去潮州做官,待我作一陣冷風吹醒他來,又去前路化一間茅屋,把花籃盛著他昔日與我的饅頭、好酒,放在屋裏與他充饑燙寒。再過一日,把馬一發收去魂魄死了,絕了他的腳力,然後去點化他。”

藍彩和道:“如此卻好。”

果然退之驚得暈死半晌,被一陣冷風吹得渾身冰冷,才蘇醒??起來,定睛一看,不見了張千、李萬,隻剩得這匹馬,乜乜遮遮立在那裏不動。不覺兩淚交流,歎一口氣道:“我韓愈盡忠盡孝,為國為民,隻指望名標青史,死有餘芳,誰知佛骨一表,弄得家破人亡,夫妻拆散。來時還有三個人,今日把兩個葬於猛虎腹中,到前路去隻我一個,若再撞見虎時,性命決難逃躲。想我自作自受,應該命斷祿絕在這個地方,不如早早尋個自盡,倘或有人憐憫是無主孤魂,掘個坑兒埋葬了我,也得個囫圇屍首,煞強如被老虎咬嚼得粉骨碎身。”

左思右算,走到前麵樹林茂處,解下腰絛,要懸掛而死。誰知退之不該縊死,絛兒掛得上去,又跌了下來。退之揀得一椏粗壯的樹枝,說道:“這椏兒決掛得牢了。”

及至掛上絛兒,連樹椏兒也折了下來。退之道:“我想是不該繩上死,該在刀下亡,故此聖上要把我在雲陽市上斬首,虧了林親家並眾官力救,得貶潮陽,今日終七終八不免這條路。”

連忙向行囊上解下佩刀,要自刎時,那刀有如生了根在鞘內的一般,左拔也拔不出來,右拽也拽不出來,急得退之叫道:“天那!我韓愈到了這個田地,求生不得生,要死不得死,留我韓愈一個也是徒然的了。”

叫聲未絕,隻聞得遠遠地漁鼓敲響,退之道:“好了,好了!我侄兒湘子來救我了。”

舉頭四下裏隻一看,隻見蝶翅鵝毛,好不上下刮得緊,那裏見有湘子侄兒?那裏有恁麼漁鼓簡板?退之急得欲奔無路,舉眼無人,忙忙去解韁繩,對馬說道:“馬,我騎坐你這幾時,沒一日離了你,我千死萬死終須是死,我今與你分離,你再不要戀著我了。你若不該死,快快依著來的路頭,一徑回到長安,省得被虎咬壞了。”

一頭對馬說,兩行眼淚汪汪的流下來,哽哽咽咽,氣都出不來了。隻聽得漁鼓又敲響,退之聽了一會,道:“這敲漁鼓的分明是我侄兒湘子,怎的隻聞其聲,不見其形?昔日他曾說到藍關道上救我,今日怎麼還不來?教我受這般淒涼苦楚。”

便仰麵朝天,不絕口的叫了湘子幾聲,那得有一個人應他?

他正在恓惶沒法,忽然聽得漁鼓又響,隻見一個道童,頭上挽著雙丫髻,身上穿件緇布單衣,手裏拿著漁鼓,肩上馱著花藍,冒著雪走將來,那大片的雪沒有一片沾著他的身上,越顯得唇紅齒白,仙家的模樣,口唱道情,是一闋〔寄生草〕,又是一闋〔山坡羊〕。

〔寄生草〕家住在深山曠野,又無東鄰西舍。隻見些山水幽清,禽鳥飛鳴,麂鹿忙奔。到晚來,人煙稀,鳥聲靜,冷冷清清。做伴的是,樹梢頭殘月曉星。

〔山坡羊〕想當初,有駟馬高車,為恁麼到藍關險地?今日英雄在何處?隻怕要馬倦人亡矣!心慘淒,夫妻兩處飛,更添那雪積。雪積如銀砌,回首家鄉一路迷。傷悲!此際艱難,誰替你孤恓?早早回頭也是遲。

退之看見這道童體貌清標,形容卓異,言詞慷慨,音調激揚,便向著他拜倒在地上,道:“神仙救我!神仙救我!”

道童忙用手扯住退之,道:“你是何等樣人?來到這個沒人煙的所在,有恁麼貴幹?”

退之道:“我是在朝的禮部尚書韓愈。”

道童道:“既是在朝的大人,出入有高牙大纛,後擁前呼。這樣雪天,何不在紅樓暖閣,烹羊煮酒,淺斟低唱,以展豪興?卻為恁單人獨馬,在此走路?”

退之道:“我韓愈也是會快活的,隻因侄兒湘子勸我修行,我不肯依他,今日在此受這般磨難,教我望前看不見招商客店,望後不見張千、李萬,單單剩下我孤身,左難右難,因此上要尋一條自盡的路頭。幸遇著仙兄來,借問仙兄,此去潮陽還有多少路程?”

道童用手一指道:“前麵就是藍關城了。”

退之抬頭看時,這道童化一陣清風,又不見了。退之忖道:“想是我不該死在這裏,所以老天降下仙童指引我的路頭,不免趲行幾步,尋個安歇店家,又作道理。”

偏生雪又大得緊,那匹馬凍得寒凜凜的倒在地上,不肯立起來。退之道:“我因得罪於朝廷該受此苦,馬,馬!你得何罪,也同我在此處受這般饑寒?”

隻得慢慢地扶起馬來,整理鞍轡,上馬而行。隻是馬已凍壞,行走不得,一步一顛,幾乎把退之跌下馬來。退之此時也有八九分信湘子是神仙,做官的心也有八九分灰了。

走不上半裏多路,望見一間茅屋在那山邊,便自言自語道:“那間屋不是茶坊、酒肆,一定是個出家人修行的所在,我且前去,權躲災難,卻不是好。”

連忙帶了馬到得茅屋門前,隻見兩扇門關得緊緊的,並沒有人聲氣息。退之道:“好古怪,怎的有房子卻沒有一個人在外頭?想是睡著了,或是有病臥在床上起來不得;或是出外抄化不曾回來,或是尋師訪友,或是踏雪尋梅,或被虎狼傷死,或遭魍魎迷魂也不見得。”

又自道:“雖然是這樣說,隻是深山去處,不是一個人住的,少不得也合幾個道伴看守房屋,難道沒有一個人在屋裏不成?”

退之把馬拴住了,推開門看時,門裏並無一個人,隻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擺在那裏。桌子上放著花籃一個,花籃內盛著許多饅頭,熱氣騰騰,就像新落蒸籠的一般。籃旁一個葫蘆,盛著一葫蘆熱酒。退之正當饑渴時節,拿起饅頭就吃,剛剛咬得一口,猛然想道:“這饅頭好像我生日那一日蒸的一般模樣。”

仔細看時,果然是廚子趙小乙蒸的饅頭,那日賞與那黃瘦道人,用障眼法兒把我席上三百五十六分饅頭都裝在花籃裏麵,如何到在這裏?為何還是這般熱的?真是古怪!又道:“那道人原說我有藍關雪擁之災,故此收了我三百五十六分饅頭。待我如今把花籃裏的饅頭細細數看,若是三百五十六分,不消說了;或多或少,不拘定三百五十六分之數,必然是出家人別處化來的饅頭,天教他放在茅屋裏濟我的饑渴。”

當下退之將手去花籃內摸出一個,又是一個,摸去摸來,整整的摸出三百五十六分來,一分也不少,一分也不多,乃歎一口氣道:“我有眼何曾識好人,誰知那黃瘦道人真是個神仙,真有仙術。且胡亂吃幾個饅頭充饑,吃些酒解渴。”

退之吃得一個饅頭,吸得一口酒下肚子去,便覺得神清氣爽,身上也輕鬆和暖了好些。又自想道:“馬與我同受饑寒,又沒草料吃,不免也把饅頭喂他幾個。”

隻見那馬垂頭落頸,眼中淚出,一些也不肯吃。退之看了,好些傷感,道:“張千、李萬被虎咬了去,我隻靠這匹馬做個伴兒,倘若有些蹺蹊,教我怎生區處!”

一邊摸著這馬,一邊歎息,不覺天色昏沉,看看晚了,隻得在茅庵中權坐一宵。正是:

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隨。

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韓湘子全傳》

《韓湘子全傳》正文
第一回 雉衡山鶴兒毓秀 湘江岸香獐受譴 第二回 脫輪回鶴童轉世 談星相鍾呂埋名 第三回 虎榜上韓愈題名 洞房中湘子合巹 第四回 灑金橋鍾呂現形 睡虎山韓湘學道 第五回 砍芙蓉暗諷蘆英 候城門眾譏湘子 第六回 棄家緣湘子修行 化美女初試湘子 第七回 虎蛇攔路試韓湘 妖魔遁形避真火 第八回 菩薩顯靈升上界 韓湘凝定守丹爐 第九回 韓湘子名登紫府 兩牧童眼識神仙 第十回 自誇詡龜鷺罹災 唱道情韓湘動眾 第十一回 湘子假形傳信息 石獅點化變成金 第十二回 退之祈雪上南壇 龍王躬身聽號令 第十三回 駕祥雲憲宗頂禮 論全真湘子吟詩 第十四回 闖華筵湘子談天 養元陽退之不悟 第十五回 顯神通地上鼾眠 假道童筵前暢飲 第十六回 入陰司查勘生死 召仙女慶祝生辰 第十七回 韓湘子神通顯化 林蘆英恩愛牽纏 第十八回 唐憲宗敬迎佛骨 韓退之直諫受貶 第十九回 貶潮陽退之赴任 渡愛河湘子撐船 第二十回 美女莊漁樵點化 雪山裏牧子醒迷 第二十一回 問吉凶廟中求卜 解饑渴茅屋棲身 第二十二回 坐茅庵退之自歎 驅鱷魚天將施功 第二十四回 歸故裏韓湘顯化 射鶯哥竇氏執迷 第二十五回 呂純陽崔家托夢 張二媽韓府求親 第二十六回 崔尚書假公報怨 兩漁翁並坐垂綸 第二十七回 卓韋庵主仆重逢 養牛兒文公悟道 第二十八回 墨尿山樵夫指路 麻姑庵婆媳修行 第二十九回 人熊馱韓清過嶺 仙子傳竇氏玄機 第三十回 香獐幸脫離水厄 韓林齊證聖超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