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湘子全傳》 作者:楊爾曾年代:明末266   

《韓湘子全傳》正文 第四回 灑金橋鍾呂現形 睡虎山韓湘學道

灑金橋鍾呂現形睡虎山韓湘學道

蓬萊三島是吾家,一任那塵世裏喧嘩。因緣漏泄,萬裏煙霞。
翠竹影瑤草奇葩。霎時間,渾無牽掛,俺洞府自有那白鹿銜花。

話說當日竇氏把湘子說了一番,湘子隻得依從竇氏說話,去探望蘆英一次。

倏忽間過了數月,退之上京會試,高登金榜,初授觀察推官,遷四川監察禦使,不二年間,曆升刑部侍郎,接了竇氏、湘子、蘆英,一同在長安居住。一日朝罷歸來,路從灑金橋經過,見橋東坐著一個道人,生的豹頭暴眼,虎背龍腰,紫膛色麵皮,落腮須胡子,頭挽著陰陽二髻,身穿一領皂紗袍,持一管镔鐵笛,約摸來力能扛鼎,賽過子胥;氣可斷橋,度越翼德。橋西坐著一個道人,生的眉清目秀,兩鬢刀裁,麵如傅粉,唇若塗朱,頭戴一頂九陽巾,身穿一件黃氅衣,約摸來是興大漢的子房,扶炎劉的諸葛。退之神酣心醉,思量這兩位必是異人,遂近前問道:“坐在橋爾那位先生何方人氏?住居那裏?因恁出家修道?”

那道人答道:“老夫與大人同輩不同朝。”

退之道:“怎的叫做同輩不同朝?”

那道人道:“大人是唐朝刑部侍郎,老大是漢朝一員大將,總兵戎要路,坐帥府衙門,豈不是同輩不同朝?”

退之道:“既與王家出力,辟土開疆,隻合河山帶礪,與國同休,為恁麼棄家修行,裝束這般模樣?”

道人道:“大人有所不知,因我王損害三賢,隻得深藏遠避。”

退之道:“害那三賢?”

道人道:“三齊王韓信,大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這三賢閑臥馬鞍橋,渴飲刀頭血,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九裏山趕田橫入海,在烏江渡逼項羽身亡,幫漢高祖奪了楚秦天下,後來死得不如豬狗。因此貧道棄了官職,奔上終南山,埋名隱姓:跟東華帝君學道,得證仙階,老夫乃漢之鍾離權也,原是河間府任邱縣人。”

退之又道:“橋西坐著那一位先生是那方人氏?住居那裏?可與鍾離先生是一輩不是?”

那道人道:“貧道乃本朝士子,祖貫是河中府夏縣人也,生來頗讀幾行書,文章冠世,誌氣軒昂,曾與李子英同往東京赴試,前到邯鄲十裏黃花鋪垂楊樹下,得遇鍾離師父,度我三遭四起,不肯回心。他把那蘆席一片化作一座地獄,內有十大閻君,把我一靈真性攝在葫蘆內,我夢醒回來,方才曉得為官者不到頭,為富者不長久,於是棄儒修行,得成正果,我便是兩口先生也。”

有詩為證,詩雲:

朝遊碧海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粗。
三醉嶽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退之道:“據二位先生這般說話,真是文欺孔孟,武過孫吳,一文一武,也所罕見。學生家下三輩好道,七輩好賢,願邀先生到舍奉款素齋,不知尊意若何?”

鍾師道:“既蒙大人錯愛,貧道自當造府參拜,何敢叨齋。”

退之挽著呂師手道:“學生與兩位先生同步到舍何如?”

呂師道:“大人是當路宰官,貧道是山野鄙夫,逐隊步趨,有失觀瞻,請大人先行,貧道隨後便至。”

退之道:“先生不可失信。”

呂師道:“大人尊前,豈敢誑語。”

退之果然先到家中,頃刻間兩師也到。退之下階迎接,坐下吃茶。忽見湘子當麵走過,望著兩師作揖。鍾師道:“此位何人?應得妨父克母。”

退之道:“這是小兒。”

鍾師道:“若是公子,貧道人失言了。”

退之道:“是學生侄兒,叫做韓湘子,三歲上沒了先兄,七歲上沒了先嫂,如今是學生撫養。”

呂師道:“此子有三朝天子分,七輩狀元才,若不全家食天祿,定應九族盡升天,何患不榮華富貴乎!”

鍾師道:“隻是一件,此子目下運行墓庫,作事多有顛倒,直交十六歲方才得脫,須請一位好師傅提撕警覺他一番,庶不致錯走路頭耳。”

退之道:“愚意正欲如此,隻是未得其人。請問二位先生,何以謂之天?”

鍾離道:“牛兩角、馬四。蹄之謂天。”

又問:“何以謂之人?”

呂師道:“穿牛鼻、絡馬腹之謂人。不以人滅天,不以故滅命,不以欲害真,謹守而弗失,是謂合其真。”

鍾師道:“既蒙大人下問,貧道亦有一言請教。”

退之道:“願聞。”

鍾師道:“天地人謂之三才,何以天地曆元會而不變,這等長久?人生天地間,含陰抱陽,修性立命,為何有壽若彭鏗,夭若顏回?又有一等殤子,這般壽夭不齊,卻是何故?”

退之沉吟半晌,默無一答。呂師道:“人人可以與天地齊壽,人自不悟耳。”

退之道:“舜禹相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不知人心可無乎?”

呂師道:“劍閣路雖險,夜行人更多。”

退之道:“道心可有乎?”

呂師道:“金屑雖珍貴,著眼亦為病。”

退之道:“吾其以無心有心乎?”

鍾師道:“曾被雪霜苦,楊花落也驚。”

退之道:“吾其以有心無心乎?”

鍾師道:“不勞懸占鏡,天曉自雞鳴。”

退之道:“所謂有心盡非乎?”

呂師道:“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

退之道:“所謂無心獨妙乎?”

鍾師道:“曙色未分人盡望,及乎天曉也尋常。”

退之見兩師大有議論,盡可教訓湘子,便道:“學生家中有座睡虎山,山內蓋一座九宮八卦團瓢,盡自清閑瀟灑,意欲屈留兩位先生在於團瓢之內,一位教舍侄習文,一位教舍侄習武。若得舍侄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學生心願畢矣,不知尊意若何?”

兩師道:“貧道俱是山野村夫,胸中實無經濟才略,荷蒙大人俯賜甄收,敢不用心教訓公子。隻是大人要始終如一,不可聽信讒言,見罪貧道。”

退之待了兩師的素齋,便叫張千、李萬領兩位先生到團瓢內去,又吩咐湘子勤緊學習,以圖榮顯祖宗,不在話下。

且說鍾、呂兩師同湘子到於團瓢之內,過了一日,也不開口教湘子習文,也不教湘子習武,兩個隻是閉兌,垂簾,跏趺靜坐。湘子見兩師光景,又不敢問,隻得又過一日。看看到第三日,隻見鍾師吹起鐵笛,呂師唱起道情,道:

歎水火兩無情,欲火煎熬損自身。還須著意多勤慎。陰陽自生,築基煉神,降龍伏虎休狂奔。養其身,調神息氣,內外兩無侵,內外兩無侵。

唱罷道情,才叫湘子道:“韓公子,你近前來,我且問汝。”

湘子鞠躬,立在兩師麵前。鍾師道:“令叔大人請我二人教訓公子,我二人敢不盡心!隻是不知公子願學長生二字,願學功名二字?”

湘子道:“敢問師父,功名二字如何結果?”

鍾師道:“教汝經書墳典,韜略陰符,上可以保國安民,下可以勘凶定亂。逢時遇主,博得一官半職,坐著高堂大廈,出入有輕裘肥馬,平白地顯祖榮宗,封妻蔭子,萬人喝采,這便是功名。但是無常一促,萬事皆空,到頭來終無結果。”

湘子道:“如何是長生二字?”

呂師道:“傳汝築基煉己功夫,周天火候秘訣,吐濁納清,餐霞服氣,白日升天,赴蟠桃大會,發白再黑,齒落更生,日月同居,長生不老,這便是長生的結證。兩樣作用如霄壤之隔,公子心下願學那一樣?”

湘子道:“弟子願學長生。”

兩師道:“這個工夫不比文藝,鹵莽不得,斷績不得,所謂用誌不分,乃凝於神也。”

有詩為證:

堪歎凡人問我家,蟠桃雲霧靄煙霞。
眉藏火候非輕說,手種金蓮不自誇。
三尺焦桐為活計,一壺美酒作生涯。
騎龍遠遠遊三島,夜靜無人玩月華。

兩師叫湘子道:“徒弟,如今是恁麼時候了?”

湘子道:“師父,鼓打一更了。”

兩師道:“仙有數等,汝願學那一等?”

湘子道:“秀才歲考,便有一、二、三、四、五、六等的分別,做神仙怎麼也有等數?”

鍾師道:“不是這個等第之等,仙有天、地、人、神、鬼五樣不同。”

湘子道:“願聞其詳。”

鍾師道:“陰神至靈而無形者,鬼仙也;處世無疾而不老者,人仙也;不饑不渴,寒暑不侵,遨遊三島,長生不死者,地仙也;飛空走霧,出幽入冥,倏在倏亡,變幻莫測者,神仙也;形神俱妙,與道合真,步日月而無影,入金石而無礙,變化多端,隱顯難執,或者或少,至聖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龜莫能測者,天仙也。”

呂帥道:“絕嗜欲,修胎息,頤神入定,脫殼投胎,托陰陽化生而不壞者,可為下品鬼仙;受正一符籙,上清三洞妙法,及劍術屍解而得道者,可為中品人仙、地仙;煉先天真一之氣,修金丹大藥,汞龍升,鉛虎降,凝結黍米之珠,則為上品神汕、天仙。”

湘子道:“弟子嚐聞古語雲:學仙須是學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望師父把那金丹大道傳授與弟子。”

兩師道:“汝既願學天仙,汝的誌向是好的了,隻怕汝鹵莽滅裂,中道而廢,枉費了我們普度的心機,絕了後來修真門路。”

湘子道:“師父若肯指教,弟子豈敢懈弛。”

兩師道:“居,吾語汝,汝須牢記,不可泄漏。”

湘子拱立而聽。兩師唱道:

〔五更轉〕

一更裏端坐,慢慢調龍虎,潤轉三關,透入泥丸路。龍盤金鼎,虎咽黃庭戶。得些功夫,等閑休訴,等閑休訴。

二更裏,二點敲,陰陽真氣妙。上下三關,莫教錯了。嬰兒姹女得黃婆,自然匹配了,自然匹配了。

三更裏,月明正把乾坤照。產藥根苗,隻在西南邊。鉛遇癸生,急彩方為妙。海底龍蛇,自然來相盤繞,自然來相盤繞。

四更裏更妙,坎離要顛倒。晨昏火候合天樞,子在胞中,萬丈霞光照。位產玄珠,此法真奇奧,此法真奇奧。

五更裏天曉,籠內金雞叫。有個芒童拍手嗬嗬笑,喂飽牛兒快活睡一覺。行滿功成,自有丹書詔,自有丹書詔。”

湘子聽了,牢記在心。兩師道:“湘子,我們把長生秘訣傳授與汝了,隻怕汝叔父知道,輕慢我二人。”

湘子道:“弟子自有主張,不必多慮。”

一連教導了兩三夜,到第四夜時,兩師又打著漁鼓,拍著簡板,唱一同教湘子。詞名《梧桐樹》:

一更裏,調神氣,心猿意馬牢拴係。莫學閑遊戲,閑遊戲。昏昏默默煉胎息,開卻天門地戶閉。果然通玄理,通玄理。

二更裏,傳宇宙,一道靈光漸通透。龍虎初交媾,初交媾。提防三關莫要走,莫要走。

三更裏。一陽動,金鼎將來玉鼎共。煉就真鉛汞,戊已配元紅。鼎內金花吽,金花吽。

四更裏,月當空,玉鏡高懸處處同。照見海東紅,隔山取水鬧哄哄,鬧哄哄。

五更裏,雲收徹,靈圭弄新月。處處瓊花結,瓊花結。火候抽添按時節,氤氳降紅雪。莫把天機泄,天機泄。

到得天曉,兩師對湘子說道:“我們連日教汝修煉,汝須用心勤習。汝叔父今日必然要趕我們出去了。”

湘子道:“任憑叔父責罰,弟子決無悔心。隻是帥父去了,教弟子倚靠著那個?”

兩師道:“這是理勢使然,諺雲:“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何況師徒乎!汝隻堅心定誌,我們自來度汝。”

說猶未了,退之著人來喚湘子並當值的去,問湘子道:“汝這幾日習讀得文武經書,亦諳熟否?”

湘子道:“侄兒不敢隱瞞叔父,兩位師父教侄兒的是一部大道《黃庭經》,不讀恁麼文武經書。”

退之怫然不悅,再問當值的道:“大叔與這兩位先生連日所習何事?所講何書?”

當值的道:“兩個道人教大叔一更打坐,二更飛升,三更四更隻是打漁鼓唱道情。”

退之聽了,一時心頭火起,紫漲了麵皮,便拿竹片打湘子,道:“汝爹爹棄世,托我看汝,教汝讀書,隻指望汝成人長大,光顯祖宗,誰”

知汝這般癡呆,要學修行結果,玷辱門閭,怎不氣殺我也:“湘子道:“是叔父請這兩個師父教我的,不是侄兒自己生發出來的,如何打我?”

竇氏在旁冉三勸道:“他爹娘早喪,孤苦憐仃,雖是我們恩養成人,也須索三思教訓,不要惹旁人議論。”

湘子哭道:“賴叔嬸養育成人,今後再不敢違嚴命了。”

退之道:“夫人既勸我,我且不打這畜生,汝快進去勤攻書史,休學那出家的勾當。”

一麵叫當值的:“快去喚那兩個道人來,趕他出去,絕了這根苗,不怕湘子不學好。”

果然,當值的去叫兩師道:“先生,老爺有請!”

鍾師道:“純陽子,那衝和子迷昧前因,來請我和你,要趕出門。我們且去見他,看他有恁話說。”

兩師隨了當值的走到退之跟前,稽首道:“韓大人,貧道見禮。”

退之怒喝道:“誰與你這般人見禮個見禮!你兩個可是有些兒人氣的麼?”

兩師道:“大人請我們兩人訓誨公子,豈不曉得尊師重傅的,卻為何不以禮相待?”

退之道:“我的你兩人教侄兒習文演武,以圖進取,你如何終日教他打漁鼓唱道情?豈不是賊夫人之子!那道情可足好人唱的?”

兩師道:“大人,貧道何曾教他唱道情來?”

退之道:“我侄兒已是招承,汝兩人如何還白賴?快快出門去吧,休得在此胡纏!”

兩師道:“我出家人是隨緣的,有緣則住,無緣則去,何須發惱!”

便向裏麵叫道:“韓湘子,我們今日去了,汝以後若要尋我們時,可到萬裏外終南山來,我們在那裏等你。”

湘子跑出來道:“師父,快不要去,隻在這裏教訓弟子。你若去了,弟子來尋時就難得見了。”

兩師道:“汝叔父既趕我們出門,有何麵目再在汝家裏!”

湘子道:“弟子情願跟了師父同去。”

退之一手扯住湘子,叫:“張千、李萬,把這兩個野道人推出去!”

兩師道:“大人在上,貧道唱一首小詞答謝大人錯愛,便出門了。”

詞名《沾美酒》帶《清江引》:

想為官有甚好,看富貴似波濤,不如俺色空清淨破衲襖。掩柴扉靜悄,也不戀雌雞叫。紫羅袍,煞強如傀儡棚中喧鬧,榮華的似瑞雪湯澆。閑伴著仙童采藥苗,悶把瑤琴操。操的是古調,鶴鳴九皋,一任旁人笑。

退之道:“快出去!我也懶得聽這般說話。”

兩師唱:

有一日削祿禍難逃,藍關雪擁長途道,那時方曉。

唱罷,拂袖而去。詩雲:

大袖遮三界,遨遊遍九天。
腐儒無眼力,不識大羅仙。

退之見兩師去了,便把湘子領在書房中,關鎖他在一間房裏,吩咐當值的小心看守,不許放他出來胡行亂走。正是:

埋怨當初二道人,綺言綺語哄兒身。
如今斬草除根淨,撇下黃庭內景經。

那湘子被鎖在房中,並沒怨暢意思,隻是勤苦修煉,坐唱道情。有《黃鶯兒》為證:

慢慢自沉吟,下深功,受苦辛,經行日夜眠不穩。要見本來那人,把心猿緊縈,三關運轉,透入《黃庭經》。煉真精,刀圭不用,天理自相生。

忽見那牛奔,鼻撩天,吼一陣,搖搖擺擺擒不定。拽住了那繩,休教亂行,往來日夜跟隨緊。牧牛人,丹田界,管取稻花生。

這湘子雖然晝夜勤修,畢竟不知後來若何,且看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韓湘子全傳》

《韓湘子全傳》正文
第一回 雉衡山鶴兒毓秀 湘江岸香獐受譴 第二回 脫輪回鶴童轉世 談星相鍾呂埋名 第三回 虎榜上韓愈題名 洞房中湘子合巹 第四回 灑金橋鍾呂現形 睡虎山韓湘學道 第五回 砍芙蓉暗諷蘆英 候城門眾譏湘子 第六回 棄家緣湘子修行 化美女初試湘子 第七回 虎蛇攔路試韓湘 妖魔遁形避真火 第八回 菩薩顯靈升上界 韓湘凝定守丹爐 第九回 韓湘子名登紫府 兩牧童眼識神仙 第十回 自誇詡龜鷺罹災 唱道情韓湘動眾 第十一回 湘子假形傳信息 石獅點化變成金 第十二回 退之祈雪上南壇 龍王躬身聽號令 第十三回 駕祥雲憲宗頂禮 論全真湘子吟詩 第十四回 闖華筵湘子談天 養元陽退之不悟 第十五回 顯神通地上鼾眠 假道童筵前暢飲 第十六回 入陰司查勘生死 召仙女慶祝生辰 第十七回 韓湘子神通顯化 林蘆英恩愛牽纏 第十八回 唐憲宗敬迎佛骨 韓退之直諫受貶 第十九回 貶潮陽退之赴任 渡愛河湘子撐船 第二十回 美女莊漁樵點化 雪山裏牧子醒迷 第二十一回 問吉凶廟中求卜 解饑渴茅屋棲身 第二十二回 坐茅庵退之自歎 驅鱷魚天將施功 第二十四回 歸故裏韓湘顯化 射鶯哥竇氏執迷 第二十五回 呂純陽崔家托夢 張二媽韓府求親 第二十六回 崔尚書假公報怨 兩漁翁並坐垂綸 第二十七回 卓韋庵主仆重逢 養牛兒文公悟道 第二十八回 墨尿山樵夫指路 麻姑庵婆媳修行 第二十九回 人熊馱韓清過嶺 仙子傳竇氏玄機 第三十回 香獐幸脫離水厄 韓林齊證聖超凡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