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傳》 作者:熊大木年代:明代295   

《楊家將》正文 第二十回 六使汴京告禦狀 王欽定計圖八王

六使汴京告禦狀王欽定計圖八王

隻說楊延昭來到闕邊,擊動登聞鼓,聲言欲麵聖上陳告,

被守軍捉送提獄官。提獄官審問明白,將狀奏請太宗。太宗以狀展於禦案之上,視曰:訴冤枉人楊延昭,為毒謀深害、陷沒全軍、欺君誤國事:臣父楊業,生自太原,世仕河東。深荷先帝之垂青,繼承皇上之招徠,臣父子心矢忠貞,情甘效死。近因契丹犯邊,兵寇瓜州。以潘仁美整防禦之師,蒙敕臣父當衝鋒之職。此正宵衣旰食之時,邊臣盡瘁之日也。不意潘仁美向懷私怨,包藏禍心。用計遣回保官,致書暗挑敵戰。逼孤軍而臨絕險,假皇命以利詞鋒。狼牙村兵交馬鬥,主帥則宴坐高談,不發一卒相援。陳家穀矢盡力窮,番將則烏屯雲集,遂致全軍皆陷。臣父楊業,捐軀命於李陵碑下,雖臣節之當然。臣弟延嗣,遭亂箭於西壁營中,何私仇之必報!喪師辱國,由其自壞長城。飾罪蒙奸,思維閉塞言路。破巢不留完卵,遣健卒竟阻黃河。剪草不教蔓延,逞巧言章呈魏閥。可憐臣父子八人,忠勤為國,欲圖報於陛下,先見陷於帥臣。臣飄流獨自,孤苦無依,擊廷鼓以訴冤,乞天恩而明審。若使臣之父兄有靈,致陛下開日月之明,拘證奸人,斷省深冤,使九泉者得以瞑目,臣即死於九泉地下,無所憾矣。

太宗看罷狀情,不勝憤激。忽樞密院牒上潘仁美表章,稱道楊業父子邀功失機之由。太宗得奏,沉吟半晌曰:“潘仁美以楊業有邀功之罪,楊延昭以仁美有陷害之情:各執一詞,孰為輕重?”南台禦史黃玉奏曰:“閫外之事,任在帥臣。若使號令不行,何以辦事?於今楊業父子違令邀功,以致全軍皆陷,其罪本有;今被番人所屠,而乃誣告主帥,是罔陛下也。死者則止,當以楊延昭押出朝門,明正其罪斬之。”蓋黃玉本潘仁美內兄,故力救之。時八王急出奏曰:“楊業父子,有功於朝,先帝尚以不次之位待之。今被奸人所陷、陛下寧不為之雪其情哉?此事臣知久矣。乞拘潘仁美於法司衙門,著落有職官與延昭對理,鞫問明白,取自上裁。”太宗依奏,即敕參知政事傅鼎臣,鞫問潘仁美一案。

鼎臣領旨,遂開衙府,拘到潘仁美、劉君其、秦昭慶、米教練一幹人,都在階下。鼎臣問曰:“潘招討往日同僚相待,今乃君命也,難以容情。果違法律,明招其由,勿使動用刑法無益。”仁美曰:“小可承君命,防禦遼兵。彼父子自失機宜,致被陷沒,反來誣陷我等。若朝廷不察其詳,屈坐帥臣,則後人何敢任是職哉?乞大人明鑒,為申上知。”鼎臣半晌無言,令左右將一幹人拘於獄中,退入後堂。

忽報:“潘府黃夫人遣使女來,說有機密事要見大人。”鼎臣令喚入後堂。使女跪在階下曰:“夫人以太師發問於參政台下,沒甚孝順,薄奉黃金一百兩,玉帶一條。望大人善覷方便,再得重謝。”鼎臣本是好利之徒,見著此物,不勝歡喜,令左右收起,謂使女曰:“汝歸拜上夫人,不須掛念,參政自有分曉。”使女拜辭而出。

不想八王得知鼎臣好財,恐潘家有人通傳關節,乃密遣手下在府門緝探,比見使女進府,走報八王。八王隨即來到,恰在府門外捉住使女。提著金簡,入後堂來。鼎臣見著,嚇得麵如土色,連忙下階迎接。八王厲聲曰:“汝為朝廷顯官,何得私受潘府賄賂,要害楊家?”鼎臣曰:“小官並無是情,殿下何以出此言?”八王乃令從人將潘府使女剝階下拷訊。使女抵賴不過,隻得實招。八王怒曰:“傅參政尚能強辯乎?”鼎臣啞口無言,自脫去冠帶,伏於階下請罪。

八王今備馬,隨即入見太宗,奏知其事。太宗驚曰:“若非卿有先見之明,險被奸臣賣弄。”因問:“鼎臣當擬何罪?”八王曰:“私受賄賂,其情尚未行,當得在法之罪,該擬罷職為民。”太宗允奏,即下旨,罷鼎臣官職,發歸鄉裏去了。八王又奏:“西台禦史李濟,忠誠公正,可問仁美一案。”帝允奏,敕命李濟承問施行。李濟領旨,開禦史台,端坐於堂上,左右軍尉威風凜凜,排下刑具之類,見者無不駭然。正是:

生死殿前難抵諱,血冤台上不容忖。

一伏時,獄官解過仁美、延昭等到階下,審問一遍。仁美力推:“楊業自家戰死,與我等無幹。”李濟怒曰:“汝為主帥,敗衄而回,反以彼自家戰死抵諱。楊七郎有何罪,汝用亂箭射之?旦傅參政因汝送了前程。今日好好招承,免動刑具。不然,休怪下官酷虐也。”仁美低頭不應。李濟喝令軍校,將劉君其、秦昭慶、米教練一起,推於甬道,極刑拷打。三人受昔不過,隻得將陷害楊業並射死七郎情由,逐一供出明白。吏司呈上,李濟審案錄奏,仍將犯人監禁,候旨發落。

李濟離了禦史台。次日,以仁美招由,奏知太宗。太宗視畢,大怒曰:“朕以仁美先帝功臣,屢恕容之。今如此侮法,不正其罪,何以激勵邊將?”因問八王:“當何以處治?”八王奏曰:“潘仁美該處斬罪,陛下以後妃之故,減二等,罷職為民。劉君其、秦昭慶、米教練等,得通謀之罪,亦該處死,減一等,調邊遠充軍。楊延昭有失軍機,發問配所。其餘人犯,隨旨發落。”太宗允奏下敕,著李濟照原擬遣。李濟領命,於府中將文案覆視,罷黜仁美為民外,劉君其問淄州軍,秦昭慶問來州軍,米教練問密州軍,楊延昭配鄭州。擬議已定,將劉君其等決杖訖,依期起行。不在話下。後人《詠史詩》曰:

黨惡害人何所益?試看今日配君其。

皇天有眼應無誤,隻在斯須與報遲。

次日,李濟以發遣仁美一起奏知於上。上謂侍臣曰:“往者楊業父子,屢立奇功,不期死於王事,朕甚怏怏,欲將恩典旌之,卿等以為何如?”直學士寇準奏曰:“陛下念及功臣,以慰其後,為社稷計也,有何不可?且楊業父子,忠勤為國,人臣所難。今隻有延昭一人在世,正當厚恤之,使邊將知所觀感。”太宗然其議,因遣使臣於鄭州取還延昭去了。

忽近臣奏知:武勝軍節度使趙普卒。太宗聞奏震悼,謂群臣曰:“趙普能斷大事,盡忠國家,真社稷臣也。”寇準曰:“誠如陛下所言,臣等多不及也。”按趙普素性深沉,剛毅果斷,雖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為已任。故其當揆,惟義是從,偃武修文,慎罰薄斂,以立弘功於後世,其功大矣。少習吏事,寡學術,太祖勸以讀書,遂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門啟篋,取書誦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事如流。既卒,家人發筐取書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嚐謂帝曰:“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普相兩朝,未嚐為子弟求恩澤。卒年七十一歲,後諡文獻公,封韓王。

是時宋太宗在位既久,未立東宮。馮極等上疏乞早定太子。帝怒,貶之於嶺南。自是中外無複敢言者。

七王知此消息,密與心腹王欽議曰:“君父春秋已邁,未肯立皇太子。廷臣諫者,遂遭貶黜。莫非因八王之故,欲以天下還之那?若果有此意,則我失望矣。”欽曰:“殿下所言,正合我意。主上以遺言為重,必將天下還八王無疑。若下預定其事,噬臍無及。”七王曰:“君有何策教我?”欽曰:“除非謀死八殿下,則大事定矣。”七王曰:“八殿下君父至愛,如何謀得?”欽曰:“臣有一計,不知殿下肯依否?”七王曰:“君試言之。”欽曰:“可召精巧匠人入內府來,打造鴛鴦酒壺一把,能貯兩樣之酒。當遇春景,百花盛開,特請八王於後苑賞玩。令庖人進食,侍官斟酒。先藏毒酒於外,後放醇酒於中,八王飲之,不消半鍾即死於非命矣,有何難哉?”七王聽得,大喜曰:“此計極妙。然事不宜遲,即須行之。”乃遣軍尉往城西召胡銀匠進府中,打造鴛鴦壺。

不出數日,其工完全,銀匠將壺獻與七王。七王視之,果是精巧,人不能測。謂王欽曰:“器物已造完備,當在何時行之?”欽曰:“殿下先將匠人誅之,以滅其口。”七王然之,因賞以醇酒,登時醉倒,七王令左右丟入後苑井中去訖。王欽曰:“殿下當發書於八王府中邀請,明日輒行此事。”七王乃遣內官資書,徑詣八王府中進上其書曰:

弟元侃以春光明媚,花柳芳妍,適朝廷優暇之際,與兄連日間闊。乞革駕於後苑賞玩片時,庶慰伊弟之杯,以酬春光之盛。

八王得書,著內官複命:明日準來赴約。內官拜辭,歸見七王,道知八殿下許允赴約之故。七王得報,吩咐庖人廚宰,準備筵宴齊整。

次日,八王駕到,七王親出府門迎接。進於堂中坐定,各訴相愛之情,茶罷三鍾,二王人後苑來,隻聽得樂工歌女,絲竹品奏。八王與七王分賓主對席而坐。七王笑曰:“兄弟之愛,喜樂相同。難得如此春光,今特與兄少盡一日之歡,以慰生平之念。”八王曰:“多蒙雅召,安敢推辭!爭奈數日因寒暄失調,腑髒頗覺不安。然而兄弟之情,隻得赴命,酒實不敢飲。”七王曰:“縱兄不十分飲,且開懷飲數杯。”一伏時,庖人先進品味。七王令侍官行酒。侍官提過鴛鴦壺,先斟一金鍾,進於八王麵前。其酒才入金鍾,毒氣衝逼,八王身子未痊,聞此酒氣,掩鼻不迭。忽筵中一陣狂風,吹倒金鍾,將酒倒翻瀉地,毫光迸觸。侍從皆有懼色。八王離席,吩咐準備車駕,辭七王徑回府去了。

七王以計不成,懊悔無及。王欽曰:“殿下勿憂,八王不知就裏,諒亦無怪,俟再圖之。”七王悶悶不悅。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楊家將傳》

《楊家將》正文
第一回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讚激烈報仇 第二回 李建忠力救義士 呼延讚夢神教武 第三回 金頭娘征場鬥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 第四回 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 第五回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 第六回 潘仁美奉詔宣召 呼延讚單騎救駕 第七回 北漢主議守河東 呼延讚力擒敵將 第八回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 第九回 郭進大破耶律沙 劉鈞敕書召楊業 第十回 八王進獻反間計 光美奉使說楊業 第十一回 小聖感夢取太太 太宗下議征大遼 第十二回 高懷德幽州大戰 宋太宗班師還汴 第十三回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 第十四回 犒將士趙普辭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 第十五回 曹彬部兵征大遼 懷德戰死歧溝關 第十六回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 第十七回 宋太宗議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楊業 第十八回 呼延讚大戰遼兵 李陵碑楊業死節 第十九回 瓜州營七郎遭射 胡原穀六使遇救 第二十回 六使汴京告禦狀 王欽定計圖八王 第二十一回 宋名臣辭官解印 蕭太後議圖中原 第二十二回 楊家將晉陽鬥武 楊郡馬領鎮三關 第二十三回 樵夫詭計捉孟良 六使單騎收焦讚 第二十四回 孟良智盜驌驦馬 嶽勝大戰蕭天佑 第二十五回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 第二十六回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 第二十七回 樞密計傾無佞府 金吾拆毀天波樓 第二十八回 焦讚怒殺謝金吾 八王智救楊郡馬 第二十九回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節銅台交兵 第三十回 八王齎詔求六使 焦讚大鬧陳家莊 第三十一回 呼延讚途中遇救 楊郡馬大破遼兵 第三十二回 蕭太後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 第三十三回 呂軍師布南天陣 楊六使明下三關 第三十四回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醫人 第三十五回 孟良盜走白驥馬 宗保佳遇穆桂英 第三十六回 宗保部眾看天陣 真宗築壇封將帥 第三十七回 黃瓊女反投宋營 穆桂英破陣救姑 第三十八回 宗保大破天門陣 五郎降伏蕭天佐 第三十九回 宋真宗下詔班師 王樞密進用反間 第四十回 八殿下三關借兵 眾英雄九龍鬥武 第四十一回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 第四十二回 楊郡馬議取北境 重陽女大鬧幽州 第四十三回 平大遼南將班師 頒官誥大封功臣 第四十四回 六郎議取令公骸 孟良焦讚雙喪命 第四十五回 禁宮中八王祈鬥 無佞府郡馬壽終 第四十六回 達達國議舉伐宋 楊宗保兵征西夏 第四十七回 束天神大戰宋將 百花女錘打張達 第四十八回 楊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 第四十九回 杜娘子大破妖黨 馬賽英火燒番營 第五十回 楊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婦得勝回朝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