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傳》 作者:熊大木年代:明代295   

《楊家將》正文 第十五回 曹彬部兵征大遼 懷德戰死歧溝關

曹彬部兵征大遼懷德戰死歧溝關

卻說耶律休哥等,以宋師既退,欲報遂城之恥,未得機會。每遣人入汴京緝訪,回報宋朝日以賞玩為樂,君臣酣飲之事。休哥聞此消息,入奏蕭後曰:“臣以出師未得其利,致敗衄之罪,誠該萬死。且臣職在戎伍,近聞宋朝君臣縱逸欲之樂,不修國政。今欲部兵宜搗汴京,定其疆界,庶報前日之恥。”後聞奏,乃曰:“卿連年出師不利而還,宋之天下,未可即圖,須徐議進取。”耶律沙奏曰:“所難得者機會,易失者時月。正當乘其無備,一舉可以成功。”蕭後見眾人意向如此,乃下旨:以耶律休哥為監軍,耶律沙為先鋒,其下將士,各依調遣。休哥得旨,即日辭蕭後,率精兵十萬,由朔、雲等州征進。

消息傳入汴京,太宗聞知怒曰:“醜羯奴恣生邊釁,朕當親征之。”因下詔示知。宋琪等奏曰:“遼眾犯邊,帥臣雲集,何勞陛下親冒矢石,以損威重乎?隻須遣大將禦之足矣。”帝意未決,張齊賢亦力陳:“若使車駕再動,則百姓勞苦,乞陛下念之。”帝允奏,乃以曹彬為幽州道行營前馬步軍水陸都部署,以招討使潘仁美、呼延讚、高懷德副之,率兵十五萬眾,征過大遼。

曹彬等得命,分遣諸將,克日入辭太宗。太宗渭曰:“潘仁美但先趨雲、朔、卿等以十萬眾聲言取幽州,且宜持重緩行,不得貪利。彼聞大兵至,必悉眾以救範陽,不暇援山後矣。”彬等受命而退。大軍離汴京。潘仁美、楊業、高懷德率兵三萬,由寰州征進。曹彬、呼延讚由新城進發,正值暮春天氣,但見:路上殘花隨馬足,原中飛絮點春衫。

且說曹彬部大眾,來到新城五十裏下寨。守新城遼將賀斯,聽得宋兵來到,即引騎出城迎敵,兩陣對圓,曹彬盔甲整齊,精神抖擻,立於門旗之下,謂遼將曰:“吾主仁明英武,統一天下,為何不速降,以圖富貴?”賀斯怒曰:“汝無故兵入吾境,贏得手中刀,即便投降?”彬顧謂諸將曰:“誰去擒此賊?”一將應聲而出,乃呼延讚,挺槍躍馬,直取賀斯。賀斯縱騎舞刀來迎。兩下呐喊,二將戰上三十餘合,賀斯力怯,撥回馬便走。呼延讚奮勇追上前去,兜背一槍,刺落馬下。

遼兵遂潰。曹彬驅動後軍,乘勢取了新城。

次日,兵進飛狐嶺。守將呂行德,知宋兵已到,與招安使大鵬翼等計議曰:“宋軍勢大,難以迎敵,不如解甲投降,庶免軍士之苦。”鵬翼等曰:“宋兵遠來,必然疲乏,正好破之,如何便思屈膝?”遂帥所部軍馬迎敵。遠見宋兵漫川塞野而進。鵬翼令軍士團住陣腳,當先出馬,大罵宋軍:“貪心無厭,深入吾境,殺得汝片甲不回。”宋陣中呼延讚挺槍出戰。大鵬翼掄斧來迎。兩馬相交,戰上五十餘合,讚乃佯輸,走入陣中。鵬翼驟馬趕來。讚冷眼窺其漸近,大喝一聲,鵬翼措手不及,被讚捉於馬上。宋師湧進,賊兵降者無數。曹彬將鵬翼斬於城下號令。

次日,呂行德舉關迎降。宋師又下飛狐嶺,長驅進於靈邱。守靈邱遼將胡達,引兵迎戰。宋將呼延讚躍馬厲聲出曰:“來將速下馬投降,兔受誅戮;不然,視前日為例。”達怒曰:“猖狂匹夫!擒汝以獻吾主。”即掄刀直衝宋陣。呼延讚舉槍交還。二將戰上一百回合,不分勝負。讚思:“此賊勇力過人,須以智取。”即勒回馬繞陣而走。胡達拍馬追之,轉過陣前,讚按下長槍,掣出金鞭。敵將追騎剛到,呼延讚睜睛舉鞭,劈腦一聲響,胡達一命悠悠,死於鞭下。曹彬驅軍掩擊,賊兵大敗,遂襲了靈邱,得其降卒五千,牛馬輜重無算。曹彬謂讚曰:“近來之戰,將軍功績居多,吾固不及也。”讚曰:“皆出元帥之妙算,小將何功之有?”彬大服其量。因遣人報捷於太宗。

太宗驚曰:“彼安得進兵如是之速那?”乃遣使詣靈邱,令彬待仁美之眾,一同進兵,庶能克敵。曹彬得旨,正在沉吟之間,忽報:“潘招討大軍已出雄州,特來與元帥相會。”彬大喜,即遣騎軍迎候。翌日,仁美來到靈邱,人見曹彬,道知已克寰、朔等州,降其刺史趙彥章、節度副使趙希賢等十數人。彬曰:“此皆出於招討致勝之功。今主上有旨,候在齊發,我等當整兵前進。”仁美然其言,即日領軍,望啄州而行。

卻說耶律休哥等,兵屯雲州。聽得宋師已進涿州,下令眾軍亟進,於涿州城南下寨,與宋營隻去五裏之地。休哥召耶律沙入謂曰:“宋師深入吾地,勢必跋涉。汝引馬軍二萬,屯於城南,堅壁而守。候其用力稍竭,出勁兵襲之。”耶律沙依令去了。休哥又謂華勝曰:“汝以步兵一萬,屯靈邱險地,設伏於林中,以絕宋之糧道。”華勝亦領計而行。休哥分遣已定,夜則令輕騎入宋營掠其單弱,晝則以精銳張其聲勢。

是時,曹彬督諸將於城下溺戰。遼兵按營不出。宋師望見遼師精銳,不敢輕進。夜間不勝其擾。一連駐了十數日,軍中糧餉不繼。遣人打探,回報曰:“近日糧草屢被遼兵所掠,不能前進。”曹彬大驚,與仁美等議曰:“吾眾深入敵境,糧餉不繼,倘被遼帥得知,出兵來襲,是自取其敗也。不如撤圍退雄州,以待運餉充足,再議進取。”仁美然其言,即下令將軍馬退入雄州,遣人人汴京奏知,以援饋餉。

太宗聞奏,大驚曰:“豈有敵在前,反退軍以援芻糧?失策之甚也。”急遣使止曹彬等,令其引兵沿白溝河而進。使者得命,徑詣雄州見彬,傳示敕命。彬等聞命,與諸將商議進兵。潘仁美曰:“賊勢方銳,且地理不熟,莫若據雄州待之,為上計也。”高懷德進曰:“若逗留不行,使敵人知吾糧盡,乘虛來襲,反為失計;不如先聲而進,或可得誌。”彬見眾論紛紛,不得已,乃下令:軍士各裹糧帶食而進。將近涿州,耶律休哥聽得宋師驟至,令人道知耶律沙等,乘虛出兵。又遣耶律呐部兵一萬,埋伏巢林待敵。休哥分遣已定,自與耶律奚底引勁卒,出歧溝關迎戰。

將近日午,宋師行了一日一夜,且兼暑月,人馬饑渴。恰遇耶律休哥軍馬一齊擺開,威勢甚壯。宋師頗有懼怯。南將高懷德首先出馬,大罵:“遼賊速降,饒你一死。”耶律奚底激怒,縱騎舞斧,直取懷德。懷德舉槍來戰,兩馬相交,戰將五合,奚底撥馬便走,懷德引騎追之。曹彬催動中軍而進。耶律休哥接住交鋒,且戰且走。宋師已入關口,忽巢林一聲炮響,耶律呐伏兵齊起,將宋師衝作兩截。曹彬大驚,跑馬便回。番兵萬弩競發,彬所坐馬已中流矢而倒。正在危急之際,呼延讚一騎衝到,急叫曰:“主將可隨吾殺出。”讚在前,彬在後,擠死殺透重圍。

時耶律沙之兵,抄入潘仁美陣後,將仁美圍在垓心。高懷亮力戰不退。讚保彬走回本陣,見南方殺氣連天,謂彬曰:“必是宋師遭圍,吾往救之。”即勒馬而進。正遇仁美頭盔盡落,徒走而來。讚殺散追兵,保仁美而回。懷亮與耶律沙大戰,後麵無接應軍馬,被耶律沙趕到關口,一刀斬之。比及高懷德衝圍來救,耶律休哥揮動遼兵追殺。懷德血映袍銷,從騎喪折殆盡。耶律呐部兵又到,箭如飛蝗。懷德臂中巨弩,拔矢灑血複戰,手斬番兵數十。見勢危迫,料不能退,乃思曰:“吾為宋朝大將,莫被敵兵所辱。”遂馬上自刎而亡。可憐高懷德兄弟二人,竟死於難。靜軒讀史至此,有詩曰:

血戰當年報主誌,斬堅入陣幾千重。

英雄功績今何在?回首沉吟夕照中。

高氏兄弟陣亡之後,耶律休哥等合兵一處,乘勢追趕。又值暑雨暴下,宋師無複行伍。呼延讚保著曹彬、潘仁美等,走到馬河,聞後軍報道:“高懷德兄弟二人,俱戰死陣中。彬等不勝哀感。忽聽戰炮連天,耶律休哥追兵殺來。曹彬不敢停留,連夜渡河而走。遼兵已追及,殺死及溺河中者,不計其數。休哥等以宋師已渡河去,乃收軍還營。次日,河中浮屍蔽滿,水亦為之不流。岐溝關下,委棄盔甲輜重,積如丘山。曹彬等退保新城。計點將士,折去六萬餘人,遣人入汴上表請罪。

太宗聞奏,大驚曰:“此是寡人慮事不周之過矣!”即下詔遣使,召曹彬班師。使臣領旨,到新城宣知。曹彬等得旨,以副將米信守新城,自與大隊回汴京,朝見太宗,伏於階下。太宗慰之曰:“不知地勢,遭賊兵所算。卿等今後當以是為戒。”彬謝恩而退。帝下詔,令呼延讚屯定州,田重進屯靈邱,以防遼兵再入。讚等領命而去。不在話下。

曹彬自以出師無功,悶悶不悅,因上表力辭兵柄。太宗允奏,乃下詔降為房州刺史,又追念高懷德之功,官其二子高磷、高風為代州團練使之職。曹彬既受命,即日赴房州而去。自是閉門讀書,不與人事相接。

卻說耶律休哥大勝宋師,遣人奏捷於蕭後,且請欲舉兵南下。蕭後得報大悅,因遣使詣啄州止之曰:“須候秋高馬肥,然後進兵。”休哥等得旨,乃按兵不行,邊報傳入京師,已知遼兵留鎮雲州,將為再寇之計,太宗得報,與群臣商議拒禦之策。八王進曰:“遼兵勢頗猖獗。陛下隻須敕邊將修理戰具,隨機剿捕,使敵人疲於奔命,邊患自息矣。”太宗然之,即下詔傳諭近邊帥臣。不提。

一日,太宗坐朝元殿,與侍臣議曰:“先帝在日,於五台山許一香願未酬,臨崩之際,矚朕親往還之。今值國事少息,將備法駕一行,卿等當為朕料理。”玉音既下,寇準出奏曰:“先帝雖有此命,然事當急其本而緩其未。近來與遼兵戰鬥連年,士馬不寧。且五台山實乃遼之限界,耶律休哥擁重兵於雲、朔等州,倘陛下車駕一動,敵人窺知,乘勢來阻我眾,那時誰為陛下計哉?寧可遲緩數年,候邊境安息之時,還之未晚。此時決不可行也。”太宗半晌未應。潘仁美奏曰:“臣舉一人,保陛下前往,萬無一失。”太宗問:“所舉是誰?”仁美曰:“代州刺史楊業長子楊淵平,此人文武兼全,敵人畏懼。若護車駕而行,猶如泰山之安。”太宗大悅,遂下詔:以楊淵平為護駕大將軍,帶禁軍二萬,前往五台山。淵平得旨,準備戎伍伺候。不日,太宗車駕離汴京,三軍迤儷望太原進發。時值初秋天氣,但見:

落葉蕭蕭風乍冷,雁聲悲切客情孤。

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楊家將傳》

《楊家將》正文
第一回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讚激烈報仇 第二回 李建忠力救義士 呼延讚夢神教武 第三回 金頭娘征場鬥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 第四回 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 第五回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 第六回 潘仁美奉詔宣召 呼延讚單騎救駕 第七回 北漢主議守河東 呼延讚力擒敵將 第八回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 第九回 郭進大破耶律沙 劉鈞敕書召楊業 第十回 八王進獻反間計 光美奉使說楊業 第十一回 小聖感夢取太太 太宗下議征大遼 第十二回 高懷德幽州大戰 宋太宗班師還汴 第十三回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 第十四回 犒將士趙普辭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 第十五回 曹彬部兵征大遼 懷德戰死歧溝關 第十六回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 第十七回 宋太宗議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楊業 第十八回 呼延讚大戰遼兵 李陵碑楊業死節 第十九回 瓜州營七郎遭射 胡原穀六使遇救 第二十回 六使汴京告禦狀 王欽定計圖八王 第二十一回 宋名臣辭官解印 蕭太後議圖中原 第二十二回 楊家將晉陽鬥武 楊郡馬領鎮三關 第二十三回 樵夫詭計捉孟良 六使單騎收焦讚 第二十四回 孟良智盜驌驦馬 嶽勝大戰蕭天佑 第二十五回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 第二十六回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 第二十七回 樞密計傾無佞府 金吾拆毀天波樓 第二十八回 焦讚怒殺謝金吾 八王智救楊郡馬 第二十九回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節銅台交兵 第三十回 八王齎詔求六使 焦讚大鬧陳家莊 第三十一回 呼延讚途中遇救 楊郡馬大破遼兵 第三十二回 蕭太後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 第三十三回 呂軍師布南天陣 楊六使明下三關 第三十四回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醫人 第三十五回 孟良盜走白驥馬 宗保佳遇穆桂英 第三十六回 宗保部眾看天陣 真宗築壇封將帥 第三十七回 黃瓊女反投宋營 穆桂英破陣救姑 第三十八回 宗保大破天門陣 五郎降伏蕭天佐 第三十九回 宋真宗下詔班師 王樞密進用反間 第四十回 八殿下三關借兵 眾英雄九龍鬥武 第四十一回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 第四十二回 楊郡馬議取北境 重陽女大鬧幽州 第四十三回 平大遼南將班師 頒官誥大封功臣 第四十四回 六郎議取令公骸 孟良焦讚雙喪命 第四十五回 禁宮中八王祈鬥 無佞府郡馬壽終 第四十六回 達達國議舉伐宋 楊宗保兵征西夏 第四十七回 束天神大戰宋將 百花女錘打張達 第四十八回 楊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 第四十九回 杜娘子大破妖黨 馬賽英火燒番營 第五十回 楊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婦得勝回朝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