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傳》 作者:熊大木年代:明代295   

《楊家將》正文 第二回 李建忠力救義士 呼延讚夢神教武

李建忠力救義士呼延讚夢神教武

卻說呼廷讚辭過父母,匆忙上路。正值十月天氣,寒風襲麵,落葉蕭條。讚在路行了數日,望見前麵一座惡山。讚思曰:“此處必有強人出沒。”道未罷,忽山坡後一聲鼓響,走出幾個強人,攔住去路,問讚索買路錢。讚怒曰:“天下之路,安得汝賣?勝得我手中利刃,則與汝錢;不然,將汝頭來試刀,小頭目大怒,綽刀向前,與讚才交一合,被讚劈死坡下。內中乖的,急上山報知耿忠曰:“山下有一壯士經過,小頭目問索金銀,已被殺死。”耿忠大驚,即上馬來看,見讚正與眾頭目相鬥,忠認得是讚,忙喝曰:“侄兒不得動手!”讚抬頭視之,慌忙下拜。耿忠引讚上山,與耿亮相見畢,忠問所來之由,讚將報仇之事並血書四句,一一道知。“今父親著小侄,徑投二位叔叔避難,不想有傷部下,望乞恕罪。”忠曰:“汝乃誤耳,何罪之有?”即令手下擺酒相待:忠因曰:“我等屯聚於此,以觀時變,汝既來,則為第三位寨主。”讚拱手拜謝。自是讚居寨中,打官劫舍,出無不勝。

一日,讚與耿忠兄弟議曰:“河東旁郡,多有錢糧。叔叔借我軍士三千,往絳州劫掠而回,可應二年之用。”忠笑曰:“絳州是張公瑾鎮守,此人有萬夫不當之勇,若去必遭其擒也。”讚曰:“小侄若折一軍,情願償命。”耿忠見讚如此誌氣,便與軍士三千。讚即披掛上馬,扯起令字旗,上寫“河東切齒仇”五字,引著三千兵來到絳州城下,將城圍了。大叫:“好好將府庫錢糧獻出則退;不然,攻入城中,恣意劫掠。”守軍報與公瑾知道。公瑾自思:“賀蘭山有新賊呼延讚,英雄之士,必是此人作亂。”吩咐軍士二百人:“多設弓弩,埋伏吊橋兩邊,待吾誘而擒之。”軍士得令,自去埋伏不提。

公瑾披掛上馬,引五百軍出城迎敵。呼延讚跨著烏龍騎,直奔軍前,大叫曰:“我來別無他意,隻問庫中借黃金三千兩。”公瑾怒曰:“強賊急退,尚留殘生;不然,擒汝獻主,碎屍萬段!”讚大怒,舞槍躍馬,直取公瑾,公瑾舉槍來迎。二人交戰三十餘合,真如猛虎相鬥,不分勝負。公瑾再戰佯輸,走過吊橋,讚勒馬趕過橋去。忽一聲鼓響,兩邊伏兵並起,箭如雨落。讚大驚,跑馬急殺回,所部三千嘍羅,射死一半。公瑾亦不追趕,收兵還入城中。卻說呼延讚不敢回見耿忠,單馬奔小路逃走。將近一更,又被伏路嘍羅拿住。正是:

才脫虎坑逃得去,又遭機阱捉將來。

眾嘍羅將讚縛上山來見馬坤父子。坤問曰:“汝乃何人?”讚曰:“小人是相國之子,複姓呼延,名讚,走錯路途,被大王部下所捉,乞饒性命。”馬坤大怒曰:“近聞汝圍絳州,將劫府庫,尚來瞞我!”即令將陷車囚起,連夜點二百餘人,解送呼延讚入絳州請賞。嘍羅得令,將讚解出山下。眾人相謂曰:“我大王與八寨大王有隙,隻恐前麵奪了呼延讚,我等如何分說?不如前麵借宿一宵,明日早行罷。”前到攔路虎門首,叫聲:“借宿。”有守門者出來看之,見一夥強人,解一陷車來到。守門者曰:“夜已深矣,汝等借宿,休得驚動大王。”眾

人齊道:“我等自有方便。”即將陷車推入後亭去了。

時有八寨主李建忠,為入西京勾欄內看戲,被官拘察拿住,囚於牢中四年,因越獄走回,亦在攔路虎家借宿。步出門外,聽見守門人大驚小怪,乃問曰:“汝等相議何事?”守門者曰:“太行山馬大王,令二百人解呼延讚與張公瑾請賞。”建忠聽得,自思:“我在西京牢內,聞得讚乃英勇之士,因何被他拿了?還當救之。”即提樸刀亭後,大叫曰:“誰敢監囚讚將軍者休走!”眾嘍羅驚散而去。建忠打開陷車,取出呼延讚,在星光之下相見,讚曰:“是誰救我?恩德難忘!”建忠曰:“我乃第八寨李建忠也,都是一家兄弟。”即賜與衣服。次日,帶讚回新建寨。人報知寨主柳雄玉,雄玉大驚,即出寨迎接,果是真實。雄玉邀入帳中坐定,不勝之喜。因問:“何以得回?”建忠將越獄之事道知。雄玉曰:“自尊兄離寨之後,手下單弱,彼六寨主羅清每年來討賃土錢,甚被擾害。”建忠大怒曰:“此賊再來,吾當生擒之!”雄玉因問:“同來此位是誰?”建忠曰:“相國之子呼延讚也。”雄玉曰:“久聞其名,今幸相會。”即令左右設酒慶賀。

三人正飲之間,忽報:羅清同五六百人來山下討半年賃土錢。柳雄玉聽得,不敢問。讚覷定建忠曰:“乞借鞍馬衣甲,生擒羅清來獻,以報哥哥救命之恩。”建忠喜曰:“吾知賢弟足是其敵也。”即付與鞍馬盔甲,點嘍羅二百,隨讚迎敵。

讚披掛齊備,辭二位而出,向山下大叫:“羅寨主來此何幹?”清曰:“特來問柳寨主討半年賃土錢。”讚怒曰:“汝既以兄弟相處,急早退去,免傷和睦;不然,將擒汝入山以獻。”清曰:“無端匹夫!與汝何幹,而來撩耶?即挺槍躍馬,直取呼延讚。讚即舉槍相迎。二人交戰,未及五合,讚輕舒猿臂,將清捉在馬上,殺散餘眾,綁縛羅清上山,來見李建忠。建忠大喜,將清吊在柱上,曰:“待緩緩誅此逆賊。”令具酒慶賀。

不想羅清敗眾,報與第五寨大王張吉,再點二百人,全裝貫帶,喝喊連天,來攻新建寨。李建忠與讚正在飲酒,聽得山下金鼓不絕,人報:五寨主引兵來救羅清。讚怒曰:“待一發擒剿此輩,以除心腹之患。”即辭建忠,引眾人出寨。排開陣勢,讚喝問:“前麵強賊何人?”張吉認得是讚,乃曰:“好好放出羅寨主還我,饒你性命;如若不從,教你目下受災。”讚大怒,挺槍直取張吉。張吉掄刀來迎。剛鬥二合,被讚一槍刺於馬下。眾人見殺了主將,各自丟戈拋戟而走。讚乘勢追入寨中,將所聚金銀,盡數劫取,放火焚其山寨而回。建忠、雄玉見讚又勝一陣,大喜曰:“賢弟威風,果不虛傳。”仍令坐席飲酒。建忠喝左右殺取羅清心肝,作供酒之肴。三位開懷暢飲。不提。

卻說敗兵走投太行山,見馬坤,說知羅清、張吉被讚所誅。馬坤大怒曰:“不誅此匹夫,何以泄吾憤!”即令長子馬華,率五百精勇,殺奔新建寨來。邏卒報知李建忠,建忠曰:“馬坤欺人大甚,吾當出馬擒之。”讚曰:“不勞尊兄神色,侍小弟明日定下計策,擒此惡黨,以伸前恨。”建忠依其議,下令眾人堅守寨柵,明日出戰。眾人得令,各自整備去了。

呼延讚回到帳中,思量捉馬坤之計。俄而睡去,忽見個火球滾入帳中,讚夢中趕將出去。至一所在,盡是金窗朱戶,宮宇巍然。讚直入內,卻不見那火球。旁邊轉過一人曰:“主人候將軍多時矣。”讚曰:“汝主人是誰?”其人曰:“請入內便見。”徑引讚入殿中。見一員猛將,端然而坐,覷定呼延讚曰:“你道天下隻你一個會武藝麼?”讚答曰:“小人一勇之夫,何足掛齒!”那員將道:“且去教場中,吾有事講論。”讚即隨到教場亭上坐下。那將令左右以鞍馬軍器付與讚,曰:“你有甚武藝,試演一遭,與吾觀之。”讚領諾上馬,將平生所學顯出。那將笑曰:“此不足為奇。”喚左右牽過自己馬來,謂讚曰:“吾與君較一較勝負。”讚自思適間留一路槍法未使,且與他比較刺之。乃上馬與那將場中比較。二人鬥上數合,讚揮起鋼槍,被那將轉過驊騮,挾下馬來,連喝曰:“吾弟牢記此一法。”讚愕然覺來,卻是夢中,視身上衣甲尚在。讚思奇異,便喚小卒入,問曰:“此處莫非有神廟乎?小卒曰:“離此一望之地,有一座古廟,年深荒蕪,無人祭賽。”讚於次日帶小卒來看其廟,見牌額寫道:“唐尉遲恭之祠”。步入殿上,見神像與夜來所夢無異。讚曰:“怪哉!此乃神力相助也。”即倒身四拜,當神祝曰:“若使呼延讚久後發跡,必當重整祠宇,以報神功也。”拜罷,與小卒回見李建忠。建忠曰:“賢弟那裏得此衣甲?”讚道知夜來所夢之事。建忠喜曰:“此乃神靈相助,吾弟當有大貴之分。”

正講話間,忽報馬華在外搦戰。讚辭卻建忠,綽槍上馬,引眾人出寨迎敵。對陣馬華舉鞭,指而罵曰:“誅不盡的狂奴!好好將羅清放出,免得自家相並。不然,碎汝屍為萬段。”讚大笑曰:“汝將來與羅清同一處死那。”華大怒,舉槍直取呼延讚。呼延讚約退數步,兵刃相迎。未及兩合,被讚挾住槍梢,活活捉住,令人押上山來見李建忠。華之敗兵歸報馬坤曰:“小將軍被讚活捉而去。”坤大驚曰:“此賊真乃雄勇。即令次子馬榮,部健勇二百人,前去救取。讚聽知太行山人馬又到,列下陣勢。馬榮橫刀於馬上叫曰:“好好將吾兄放出,佛眼相看;不然,殺汝片甲不留。”讚怒曰:“待擒著汝一同發落。”即挺槍縱騎,衝過陣來。馬榮掄刀回戰。二人在山坡下鬥上二十餘合,不分勝負,讚乃佯輸,走回本陣。馬榮不舍,驟騎急追。轉過坳後,讚按住神槍,專待馬榮將近,綽起金鞭,喝聲:“著!”從背上打下。馬榮口吐鮮血而走。回到寨中見馬坤,說讚英雄難敵,馬坤憂悶不已。

坤有女金頭馬氏,見父麵帶憂色,因問曰:“爹爹何故不悅?”坤曰:“今被新建寨副賊呼延讚捉去汝長兄,又打傷二哥,思量無人敵之,是以納悶。”馬氏曰:“爹爹不須煩惱,待女孩兒前往擒之。”坤曰:“此人英雄莫敵,隻恐汝勝不得他。”馬氏曰:“當用奇兵捉之,先埋伏勇壯於山側,若戰不勝,引入伏地,必落圈套。”坤依其言,即與七千人前去對敵。呼延讚知之,當先出馬,大叫:“來將即令寨主歸順,免遭吾焚戮;不然剿汝等無葬身之地。”馬氏大怒,舞刀躍馬,直殺過來。呼延讚拍馬迎之。二人戰上三十餘合,馬氏跑馬而走。讚勒馬趕上一裏地位,見山後隱隱有伏兵之狀,遂回馬不追。兩下各自收軍。

馬氏回見坤曰:“呼延讚深知兵法,不能勝之矣。”坤愈不悅。忽小卒來報:“山後一彪軍馬來到,不知是誰。”坤聞知,即令人哨探,回報第一寨主馬忠也。坤出帳迎接。馬忠與劉氏安下人馬,入寨中相見畢。坤曰:“久違賢弟,一向消息不聞。”忠曰:“懷想大哥多日,今特來相訪。”坤令左右設酒醴相待。

眾人飲至半酣,馬忠見坤有憂色,因問:“尊兄何故不悅,莫非以小弟來擾乎?”坤曰:“賢弟道差矣,吾兄弟即同一家人,豈有厭棄之意?爭奈第八寨有新來呼延讚,每與各寨相並,近日捉去吾長子,無人救得,是以納悶。”忠聽罷,乃曰:“既如此,不須煩惱,小弟當出力相救。”坤曰:“此人亦是勁敵,不可小覷。”忠曰:“自有方略降之。”即辭卻馬坤,與劉氏,引本部人馬,來至山下。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楊家將傳》

《楊家將》正文
第一回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讚激烈報仇 第二回 李建忠力救義士 呼延讚夢神教武 第三回 金頭娘征場鬥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 第四回 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 第五回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 第六回 潘仁美奉詔宣召 呼延讚單騎救駕 第七回 北漢主議守河東 呼延讚力擒敵將 第八回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 第九回 郭進大破耶律沙 劉鈞敕書召楊業 第十回 八王進獻反間計 光美奉使說楊業 第十一回 小聖感夢取太太 太宗下議征大遼 第十二回 高懷德幽州大戰 宋太宗班師還汴 第十三回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 第十四回 犒將士趙普辭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 第十五回 曹彬部兵征大遼 懷德戰死歧溝關 第十六回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 第十七回 宋太宗議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楊業 第十八回 呼延讚大戰遼兵 李陵碑楊業死節 第十九回 瓜州營七郎遭射 胡原穀六使遇救 第二十回 六使汴京告禦狀 王欽定計圖八王 第二十一回 宋名臣辭官解印 蕭太後議圖中原 第二十二回 楊家將晉陽鬥武 楊郡馬領鎮三關 第二十三回 樵夫詭計捉孟良 六使單騎收焦讚 第二十四回 孟良智盜驌驦馬 嶽勝大戰蕭天佑 第二十五回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 第二十六回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 第二十七回 樞密計傾無佞府 金吾拆毀天波樓 第二十八回 焦讚怒殺謝金吾 八王智救楊郡馬 第二十九回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節銅台交兵 第三十回 八王齎詔求六使 焦讚大鬧陳家莊 第三十一回 呼延讚途中遇救 楊郡馬大破遼兵 第三十二回 蕭太後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 第三十三回 呂軍師布南天陣 楊六使明下三關 第三十四回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醫人 第三十五回 孟良盜走白驥馬 宗保佳遇穆桂英 第三十六回 宗保部眾看天陣 真宗築壇封將帥 第三十七回 黃瓊女反投宋營 穆桂英破陣救姑 第三十八回 宗保大破天門陣 五郎降伏蕭天佐 第三十九回 宋真宗下詔班師 王樞密進用反間 第四十回 八殿下三關借兵 眾英雄九龍鬥武 第四十一回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 第四十二回 楊郡馬議取北境 重陽女大鬧幽州 第四十三回 平大遼南將班師 頒官誥大封功臣 第四十四回 六郎議取令公骸 孟良焦讚雙喪命 第四十五回 禁宮中八王祈鬥 無佞府郡馬壽終 第四十六回 達達國議舉伐宋 楊宗保兵征西夏 第四十七回 束天神大戰宋將 百花女錘打張達 第四十八回 楊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 第四十九回 杜娘子大破妖黨 馬賽英火燒番營 第五十回 楊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婦得勝回朝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