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傳》 作者:熊大木年代:明代295   

《楊家將》正文 第五回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

宋太祖遺囑後事潘仁美計逐英雄

卻說宋太祖回至京師,因途中冒衝暑氣,養疾宮中,累日不朝。延至冬十月,轉加沉重。因遵母後臨終遺命,其弟晉王光義入侍,囑以後事曰:“朕觀汝龍行虎步,他日必為太平天子。但侄德昭,當善遇之。再有三事,朕未能做得,汝宜承之:第一件,河東近邊之地,不可不取。第二件,太行山呼延讚,當召而用之。第三件,楊業父子,朕愛之,欲召為將。吾觀彼國有趙遂,與此人通好,必誘他來降;且楊家父子,隻圖中原之富貴,可於金水河邊,造無佞宅以待之,使人通消息於山後,其家必無疑矣。再者,朕中年在五台山,曾許醮願,蓋因國家多事,未曾還得。汝若值朝廷無事之時,可代朕還。數事牢記勿忘。”光義拜而受命。太祖又喚其子德昭曰:“為君不易,今傳位與叔王,以代汝之勞也。今賜汝金鐧一把,在朝如有不正之臣,得專誅戮。”德昭曰:“君父之命,安敢遺忘?”太祖囑罷,大聲謂晉王曰:“汝好為之。”俄而帝崩,在位十七年,壽五十。後人詠史詩曰:

耿耿陳橋見帝星,宏開宋運際光明。

幹戈指處狼煙滅,士馬驅來宇宙清。

雪夜訪求謀國士,杯酒消釋建封臣。專征一念安天下,四海黎民仰太平。

時漏下四更,宋後人見晉王,愕然亟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懸於陛下矣。”晉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次日晉王光義即位,更名靈,是為太宗皇帝。群臣朝賀畢。贈宋後為開寶皇後,遷之西宮。大赦天下。

太宗以即位之初,注意將帥。先朝符彥卿、馬全義等皆已物故。一日,謂群臣曰:“河東、遼、夏,皆吾敵國。先帝臨崩之時,以太行山李建忠、呼延讚兩名將屬朕,朕須下詔召之。”楊光美奏曰:“李建忠等,先帝曾有封授,正宜宣其入朝,任以帥職。陛上欲下河東,是人必能建功也。”太宗依其奏,即日遣高瓊為使,赴太行山召取李建忠等。高瓊領命,徑詣山寨,傳宣詔命曰:

朕初嗣位,注意將帥。乃者河東未下,烽火有警。

今特招募雄勇,再議征舉。近有太行山李建忠、呼延讚,弓馬嫻熟,武藝超群;部士精健,不下數千。朕以先帝之遺命,曾有授封,未頒誥命。今特遣親臣高瓊,齎詔來宣。卿聞命之日,宜即赴闕,勿負朕望。

建忠等得詔,拜受命訖,請高瓊入帳中相見畢。瓊曰:“主上以二將軍之名,遣下官即催赴闕,二公當隨詔而行。”建忠曰:“既聞君命,豈敢違詔!奈此處與河東隔一帶之地,若將軍馬一同赴闕,彼得乘虛以奪吾寨。今令呼延讚隨詔麵君,吾暫留於此,專待聖駕下河東,則效命從征,何如?”瓊然其言。

次日,與呼延讚同馬氏部眾二千人,辭建忠,離太行山,不日來到汴京。高瓊引讚朝見太宗畢。高瓊複以建忠留寨之故,一一奏聞。太宗宣讚上殿,見其身軀魁偉,凜凜英風,稱羨不已。讚既退,瓊又奏曰:“新將初到,陛下當以府第處之,庶慰來歸之望。”太宗問群臣曰:“近城有何壯麗所在?整飾與讚安止。”潘仁美出奏曰:“臣訪得汴城東郭門有所皇府,原是龍猛寨,惟有此處宏敞,現有壯兵一千看守,此實可居。”帝允奏,即下旨,著呼延讚皇府安止。讚得旨。

次日,引本部與馬氏徑出東郭門,來到皇府第中,卻是一所破房,兩廡倒塌,中堂傾圮,庭除深草,屋角蛛絲,全未整理。隻有五百守軍,皆是些疲癃老弱之輩。讚甚不悅,憂形於色。馬氏力勸曰:“將軍息怒,此不過暫時棲止,待聖上有下河東之舉,吾等便離此地耳。”讚依其言,權令軍校掃除安頓。次日,下令部軍,勿忘戎事,每日出教場操練。

卻說潘仁美遣人密探讚之動靜,回報:“呼延讚自到府中,不以荒殘為意,惟日夕整飾戎伍,部下號令嚴明,不敢私自入城擾亂百姓。”仁美聞報,自忖:“此人久後必得大位。”欲思逐去之計,乃與心腹劉旺商議。旺曰:“此事不難。彼今新到,未得重職,三日後當來參見大人。待其至,生一支節,苦虐之,彼被羞辱,必將逃去矣,安用逐為?”仁美大喜曰:“此計甚妙。”即吩咐左右,嚴設刑具以待。

第四日,人報呼延讚入府參謁。仁美令召入。呼延讚徑趨階前拜曰:“小將蒙樞使提攜,得入於朝,誠願盡忠於闕下,以報先帝知遇之大恩也。”仁美半晌不答,已而乃曰:“汝曉得先王留下法例麼?”讚曰:“小將初到,不省其由。”仁美曰:“先皇誓書:但遇招伏強人下山,皆要決一百殺威棒,以禁其後。汝今亦當如是。”讚聽罷,悚然莫應。仁美喝令手下,依法施行。左右得令,將呼延讚推倒於階下,重責一百。可憐他打得皮開肉綻,鮮血迸流,帳下見者,莫不酸鼻。仁美令府門外從入,急策之去。

呼延讚回至府中,馬氏接著,見其容顏改色,步履差池,驚問何故?讚將被打殺威棒之事,說了一遍。馬氏曰:“既先帝有此法例,亦當順受,將軍隻得忍耐。”言罷,暖過醇酒,遞與讚飲。讚在饑渴之際,接來便飲。酒杯未放,忽然大叫一聲,仆地悶絕。馬氏大驚,倉皇失措,百計扶摩,扶救不醒,遂放聲號哭曰:“吾夫婦本欲盡忠於朝廷,誰想自送其命?”忽旁邊轉過一者軍曰:“夫人不要啼哭,小軍還能救之。”馬氏泣曰:“汝若救得醒,勝如重生父母。”老軍曰:“此是將軍被杖之時,必杖上先淬毒藥,浸入肌肉,遇熱酒即發,故悶絕去矣。待將靈藥解之,立地可醒。”馬氏曰:“既有此藥,即來施治,報恩有日。”老軍取過丸藥,調而灌之。呼延讚口通藥氣,漸漸蘇醒。眾軍皆喜。讚問老軍:“藥丸何此之妙?”老軍曰:“小軍曾遭仇人毒手,受杖而死,得遇方外道人救醒,因而傳得此藥。”讚以白金重酬。老軍不受,乃曰:“將軍居止此處,分明是當朝潘仁美奏陷;適被毒杖,亦必是此人之計。公若不亟去,性命終難保矣。”讚聽罷,怒曰:“權臣當國,吾等何以立身?”即下令所部,收拾行李,連夜與馬氏走歸太行山,侵早已到寨外。小卒報與李建忠。建忠不信,出寨視之,果是讚也。即同入寨中,問其所歸之由。讚將被責之事,一一訴知。建忠怒曰:“此賊蓋因汝殺其子,故設此謀,將以報怨。今且守於此,待聖駕複下河東,擒此匹夫,碎屍萬段。”讚然其言。建忠令手下擺酒散悶。

忽報:山下一夥人馬來到,不知是誰。建忠即率部軍出寨相迎,乃是耿忠、耿亮也。建忠喜曰:“正待來請賢兄,不想自至,甚慰吾望。”即邀入帳中相見,列坐而飲。席間,耿忠問曰:“近聞賢侄受宣入朝,今日何又在此?”建忠答曰:“一言難盡。吾弟正隨使赴闕,欲盡忠於朝廷。不期奸相潘仁美,懷著宿怨,屢屢謀害吾弟。”遂將前事訴說一番。耿忠聽罷大怒曰:“賢弟此處有多少人馬?”建忠曰:“大約八千餘人。”忠曰:“借我二千,同讚去把懷州城圍了,挾其上本奏知潘仁美之奸,以伸吾侄之冤也。”建忠依其言,即日分撥二千人馬與耿忠、呼延讚等,前至懷州府,將城郭圍了,城下金鼓之聲,徹於內外,州人無不驚駭。知州事者張廷臣知之,登城觀望,遙見耿忠等,耀武揚威,於城下喊叫。廷臣問曰:“汝等來圍城池,將有何意?”耿忠曰:“我等不為劫掠而來,特為吾侄洗雪不白之冤,”廷臣不知其故。乃問:“要雪何冤?”忠曰:“前日太行山呼延讚,受朝廷之宣命,赴闕麵君,被佞臣潘仁美奏陷,又假捏祖製,加杖殺威棒一百,欲了其命,隻得潛歸山寨自保。今朝廷不知其由,反坐讚有私奔之罪。今特部眾逼城,要求州主奏知此事,除去佞臣,吾等皆願效命於朝廷也。”廷臣諭之曰:“既有此事,汝眾人且退,勿驚百姓。我當即具本奏知,定得朝廷複來宣汝何如?”耿忠乃下令,將人馬退去,離城二十裏安下營寨。

 
舉報收藏 0打賞 0

《楊家將傳》

《楊家將》正文
第一回 北漢主屏逐忠臣 呼延讚激烈報仇 第二回 李建忠力救義士 呼延讚夢神教武 第三回 金頭娘征場鬥藝 高懷德大戰潞州 第四回 講和議楊業回兵 迎鑾駕豪傑施能 第五回 宋太祖遺囑後事 潘仁美計逐英雄 第六回 潘仁美奉詔宣召 呼延讚單騎救駕 第七回 北漢主議守河東 呼延讚力擒敵將 第八回 建忠議取接天關 大遼出兵救晉陽 第九回 郭進大破耶律沙 劉鈞敕書召楊業 第十回 八王進獻反間計 光美奉使說楊業 第十一回 小聖感夢取太太 太宗下議征大遼 第十二回 高懷德幽州大戰 宋太宗班師還汴 第十三回 李漢瓊智勝番將 楊令公大破遼兵 第十四回 犒將士趙普辭官 宴群臣宋琪賦詩 第十五回 曹彬部兵征大遼 懷德戰死歧溝關 第十六回 太宗駕幸五台山 淵平戰死幽州城 第十七回 宋太宗議征北番 柴太郡奏保楊業 第十八回 呼延讚大戰遼兵 李陵碑楊業死節 第十九回 瓜州營七郎遭射 胡原穀六使遇救 第二十回 六使汴京告禦狀 王欽定計圖八王 第二十一回 宋名臣辭官解印 蕭太後議圖中原 第二十二回 楊家將晉陽鬥武 楊郡馬領鎮三關 第二十三回 樵夫詭計捉孟良 六使單騎收焦讚 第二十四回 孟良智盜驌驦馬 嶽勝大戰蕭天佑 第二十五回 五台山孟良借兵 三關寨五郎觀象 第二十六回 九妹女誤陷幽州 楊延德大破番兵 第二十七回 樞密計傾無佞府 金吾拆毀天波樓 第二十八回 焦讚怒殺謝金吾 八王智救楊郡馬 第二十九回 宋君臣魏州看景 王全節銅台交兵 第三十回 八王齎詔求六使 焦讚大鬧陳家莊 第三十一回 呼延讚途中遇救 楊郡馬大破遼兵 第三十二回 蕭太後出榜募兵 王全節兵征大遼 第三十三回 呂軍師布南天陣 楊六使明下三關 第三十四回 宗保遇神授兵法 真宗出榜募醫人 第三十五回 孟良盜走白驥馬 宗保佳遇穆桂英 第三十六回 宗保部眾看天陣 真宗築壇封將帥 第三十七回 黃瓊女反投宋營 穆桂英破陣救姑 第三十八回 宗保大破天門陣 五郎降伏蕭天佐 第三十九回 宋真宗下詔班師 王樞密進用反間 第四十回 八殿下三關借兵 眾英雄九龍鬥武 第四十一回 楊延朗暗助糧草 八娘子大戰番兵 第四十二回 楊郡馬議取北境 重陽女大鬧幽州 第四十三回 平大遼南將班師 頒官誥大封功臣 第四十四回 六郎議取令公骸 孟良焦讚雙喪命 第四十五回 禁宮中八王祈鬥 無佞府郡馬壽終 第四十六回 達達國議舉伐宋 楊宗保兵征西夏 第四十七回 束天神大戰宋將 百花女錘打張達 第四十八回 楊宗保困陷金山 周夫人力主救兵 第四十九回 杜娘子大破妖黨 馬賽英火燒番營 第五十回 楊宗保平定西夏 十二婦得勝回朝
 
更多>同類經典
網站首頁  |  關於我們  |  聯繫方式  |  使用協議  |  隐私政策  |  版權隱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